人教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

20XX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古诗词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的语文重点知识,那么初二的同学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应该怎样复习好古文这一部分呢?下面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是一首咏物诗。
用松树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其诗有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首联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1/ 5“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颔联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颈联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尾联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
松树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1.赏析名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赏析名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提纲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提纲十、《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蔚蓝的天空下,黄叶铺满了大地。
一望无边的秋色与湖水、远天相连,水上泛起迷茫苍翠的雾气。
在水天相连的地方,远山衔着夕阳。
无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阳之外的天边。
思念故乡的忧伤,追忆旅途的愁苦,彻夜难眠,除非夜夜做一宿好梦,才能使人安睡。
月儿高高的挂在天上,映照这高楼,(我)独自倚在栏杆上。
想喝杯酒儿解解愁,酒入愁肠,都化为点点相思泪。
1、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了词人离乡去国的忧思。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本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课内古诗词赏析习题请同学们认真作答之后,再参考后面的答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手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题中含有唐朝另一位诗人的字,他字,这位诗人叫。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本诗即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和,也表现了和。
6、点明贬谪地之远,说明被贬谪时间之长。
7、诗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是“,。
”这两句的原意是。
现在人们赋予它的新意是。
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而发。
“二乔”在诗中指代。
2、全诗借物咏叹,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在表明什么?3、这首诗按体裁划分属于,押韵的字有。
八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八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古诗文默写: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整体表现宋朝国势危局、个人身世曲折的句子就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接踵而来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和古》中以独到的议论,阐明封建统治与人民矛盾的句子就是:启,百姓痛,亡,百姓痛。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补获兄弟奈良,现在人们也常常用以祝福亲友的词句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过零丁洋》一诗说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其行丹心照汗青。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刊登的独到见解就是:不好读书,不求甚解。
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其行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调歌头》中抒发了与亲人共大赏人间美景的心愿的诗句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岳阳楼记》中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就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就是百废俱兴;形容景色就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丽的就是气象万千;形容水势庞大的就是:浩浩汤汤;形容心胸开阔,精神开心的就是:心旷神怡;叙述“和古仁人”的高耸胸襟的句子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忧;由“和古仁人”的高耸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结论的论点就是:位居庙堂之低则弊其民,处江湖之离则忧其君;抒发作者政治志向的句子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提纲之古诗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提纲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八年级下册古诗专题复习题(一)1、《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6、在所学的诗文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句子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7、《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籍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11、《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与朱元思书》(吴均)中描写水尤为清澈的诗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13、《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4、《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联想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过零丁洋》中,概括地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示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2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文章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
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在写法上,运用了骈体文的体式,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22、《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全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写法上有较突出的特点,即:多用否定句,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刻。
23、《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
这篇文章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在文中,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勉励后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5、《诗词曲五首》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这首七律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赤壁》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作者是南宋的文天祥,这首七律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手足,心情郁闷惆怅之情,但以乐观旷达的情怀作结。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5、30古诗内容复习提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登高》、《三吏》、《三别》等名作。
大多收在《杜工部集》中。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二、文章主题: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字音字形:风怒号(háo)三重(chïng)茅挂罥(juàn)塘坳(ào)俄顷(qǐng)布衾(qīn)丧(sāng)乱广厦(shà)大庇(bì)天下突兀(wù)见(xiàn)此屋四、诗歌理解:1.三重茅挂罥秋天漠漠向昏黑丧乱何由彻突兀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五、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辅导提纲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辅导提纲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①亭亭:耸立的样子。
②瑟瑟:寒风声。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⑥一何:多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2、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3、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4、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8、比邻:并邻,近邻。
9、无为:无须、不必。
10、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1、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不过涕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流眼泪。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诗句大意:“弃我者,昨日之日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诗人骚动不安的心情,并由此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这两句借景抒情,烦忧一扫而尽,感情为之一变。
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高楼上把盏痛饮。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指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到天上去摘取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有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2、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3、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内容大意: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凉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
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
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
有一座早闭的孤城,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怎样呢?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归纳复习资料

(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3) 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11.刘桢《赠从弟》中描写风狂松劲的诗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1、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柳宗元)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7、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8、诗中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11、表达离愁的诗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龚自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在所学的诗文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句子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范仲淹)14、《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古诗文提纲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古诗文提纲古诗文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看来,只有反复的记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才能熟读这些内容,但学习总是有方法的,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八班级)语文)下期末复习古诗文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班级语文下期末复习古诗文提纲一、识记性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3.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4.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子宁不来?6.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寂寞开无主。
8.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
9.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
[来10.蒹葭萋萋,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12.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13.__________________,长夜沾湿何由彻!二、理解性默写。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妙心愿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夜不能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比照。
2、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提醒诗句的含义。
3、解释词语:酬:置:长:闻笛赋:烂柯人:二、?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的一项。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假设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4、解释词语:折戟:销:将:东风:三、?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2、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 尾联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解释词语:干戈:寥落:四周星:风飘絮:雨打萍:零丁:汗青:丹心: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入党申请书提纲】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下面yjbys我大家整理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课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八下课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课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八下课内)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课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下课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八下课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课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复习提纲注意:请同学们务必认真背诵好下面各题!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赏析及试题一、《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赞美了松柏能够挺立风中不倒,经严寒不凋。
勉励弟弟要像松柏一样坚贞。
4、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一句进行画面描写。
那笔直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傲然面对瑟瑟袭来的山谷寒风。
5、画面描写“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严冬季节,冰霜凛凛,青松魏然挺立,毫不动摇。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展开联想想象,描绘首联画面。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2、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
诗句一扫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3、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又充满了对朋友真挚的情谊。
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④。
[译文] (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每有闲情逸致,就独自到山中游玩。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2、“行到水行处,坐看云起时。
”这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诗句,请分析人们喜欢它的原因。
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于是索性就地坐下看那悠闲的白云兴起飘游。
这两句诗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写了山水景物,诗中有画,又蕴含诗人愉悦闲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语浅而意深;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一句“弃我去者”,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流逝,一个“留”字又写出心中对那流逝时光的无限怀念。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主客双方的才华和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3、描写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
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目送排着整齐的队伍的大雁向南飞去。
4、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我们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去月亮。
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豪迈的气魄和恢弘的志向。
5、谈谈你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理解。
抽出刀来想砍断水但水流得更急,举起酒杯来想要借酒消愁但愁苦却更加深重。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就像是用好刀断水一样,借酒消愁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愤懑。
6、你是怎样看待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
逃避现实不是他的本性,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画面描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大道上空细雨绵绵,像油酥一样细滑润泽,远望草色朦胧,连成一片,近看却显得稀疏凋零。
4、如果朗诵三四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几个词?为什么?最,表示到了极致;绝胜,远远胜过。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的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景色。
这里把小草初长的早春与烟柳满城的晚春进行对比,突出早春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七、《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
2、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至死丝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烛泪才流尽。
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
现在多用来比喻奉献精神。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咏叹了忠贞爱情,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5、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传说?有何用意?青鸟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
这里写出了作者认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的想法。
但这并没改变相见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痛苦仍将继续,前途依旧渺茫。
八、《相见欢》①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③,别是一般④滋味在心头。
1、本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哀痛和对故国的思念。
2、画面描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天空月弯如钩,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九、《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上,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
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了。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何种作用?运用了夸张,极言塔高耸入云,为下两句议论蓄势。
2、本诗最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
表达了诗人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
十、《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蔚蓝的天空下,黄叶铺满了大地。
一望无边的秋色与湖水、远天相连,水上泛起迷茫苍翠的雾气。
在水天相连的地方,远山衔着夕阳。
无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阳之外的天边。
思念故乡的忧伤,追忆旅途的愁苦,彻夜难眠,除非夜夜做一宿好梦,才能使人安睡。
月儿高高的挂在天上,映照这高楼,(我)独自倚在栏杆上。
想喝杯酒儿解解愁,酒入愁肠,都化为点点相思泪。
1、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了词人离乡去国的忧思。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本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课内古诗词赏析习题请同学们认真作答之后,再参考后面的答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手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题中含有唐朝另一位诗人的字,他字,这位诗人叫。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本诗即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和,也表现了和。
6、点明贬谪地之远,说明被贬谪时间之长。
7、诗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是“,。
”这两句的原意是。
现在人们赋予它的新意是。
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而发。
“二乔”在诗中指代。
2、全诗借物咏叹,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在表明什么?3、这首诗按体裁划分属于,押韵的字有。
4、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三、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和。
2、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
3、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4、全诗熔和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5、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的英雄人物?(请写出2-3个)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抒发对的感慨。
3、请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