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合集下载

第22 碳酸盐环境和相(二)

第22 碳酸盐环境和相(二)

海绵骨架岩, 串管海具有原地 生长生态,蓝绿 藻缠结和包壳现 象,格架间由两 个世代的白云石 充填。
海绵骨架岩,几个 串管海绵的横切面, 蓝绿藻缠结现象明 显。
堤礁、岸礁不对称,划分为礁核相,礁后相和 礁前相。
堤礁和岸礁的礁核相特征等同于对称礁, 但礁灰岩特征更清楚和更典型。 礁后相是层状的碳酸盐砂、灰泥、造礁 生物碎块及礁角砾。 礁前相主要是来自礁核的角砾和较深水 灰岩、硅质灰岩与页岩。
五、碳酸盐斜坡及盆地
(一)台缘斜坡
发育于碳酸盐陆棚上的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 斜坡之下是较深水陆棚。 Wilson(1975)认为台缘斜坡的发育情况与斜坡 带波浪作用的强度有关。依据水体能量和坡度可分 三种类型。
(二)碳酸盐大陆坡
与之相邻的陆棚也一定是沉积碳酸盐的 浅水陆棚。因此,与台缘斜坡相比其差别是 斜坡下部水体较深,逐渐过渡到深海盆地。
一、威尔逊的碳酸盐相带模式
Wilson(1975)根据对海底地形、水深、水动 力条件、海水盐度、氧化还原界面等综合因素控制 碳酸盐沉积作用的认识,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一个理 想的碳酸盐相带模式。威尔逊提出了9个相带和24 个微相类型。
1、2、3带属远海低能带的范畴;4带可算作远海低能带与 高能带的过渡;5、6带属高能带,7、8、9带属近岸低能的范 畴。
(五)生物礁的发育的控制因素
1、浅水最有利礁的生长。海平面相对变化改变水深 对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海平面相对快速下降时,礁 露出水面干死;海面相对快速上升,礁进入深水中淹 死;海平面若保持相对稳定,礁体可以向侧向发展 (图4-47)。 2、温暖有利礁的生长。板块运动进入高纬度礁冷死。 3、盐度正常有利于礁生长。礁后泻湖高盐度礁渴死。 4、清洁海水最有利于礁的生长。当气候变化或地壳 变动陆源物注入时礁呛死。 因此,大地构造和地壳运动、气候条件、在地形地 貌条件等均对礁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

浅海沉积的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浅海沉积的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浅海沉积的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浅海沉积是指沉积在海洋浅水区域的沉积物,主要包括沉积岩、沉积土壤和沉积物等。

根据沉积物的性质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浅海沉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浅海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1. 碎屑岩类沉积
碎屑岩类沉积是指由海水中的碎屑物质沉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砂岩、泥岩和千枚岩等。

这种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的物质,如岩石碎屑、河流冲积物等。

碎屑岩类沉积的特征是颗粒粗大,沉积速度较快,沉积厚度较薄,常见于海岸带和浅海陆架。

2. 生物碳酸盐类沉积
生物碳酸盐类沉积是指由海洋中的生物残骸和分泌物沉积而成的沉积物,包括珊瑚石、贝壳石和海洋泥灰岩等。

这种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的骨骼、壳和分泌物等,沉积速度较慢,沉积厚度较大,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3. 碳酸盐岩类沉积
碳酸盐岩类沉积是指由海水中的碳酸盐沉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
大理石等。

这种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中的碳酸盐,沉积速度较慢,沉积厚度较大,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4. 硅质岩类沉积
硅质岩类沉积是指由海水中的硅质生物残骸和分泌物沉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硅质岩和硅质海绵岩等。

这种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中的硅质生物,沉积速度较慢,沉积厚度较大,常见于深海和海山等地方。

总之,浅海沉积的类型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沉积类型。

对于地质学家和石油勘探人员来说,了解浅海沉积的类型和特征对于研究地质历史和勘探石油资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8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29.海相深水碳酸盐解析

28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29.海相深水碳酸盐解析

9
3、碳酸盐潮坪的层序ຫໍສະໝຸດ 碳酸盐潮坪的堆积速度总是大大超过它 们沉积所在的大陆架或台地的沉降速度。因 此,陆表海潮汐带沉积单元都是形成向上变 浅的基本层序。基本层序上部的潮上单元反 映邻近的陆地环境,特别是气候;基本层序 下部的潮下单元反映邻近潮坪的海洋环境类 型。
10
11
干旱气候潮坪的垂向层序从下往上是碳酸盐
30
跌积边缘--by-pass margin
跌积边缘-滩边缘沉积模式
31
沉积边缘--depositional margin
沉积边缘-礁边缘重力流沉积模式
32
沉积边缘--depositional margin
沉积边缘-滩边缘重力流沉积模式
33
(三)碳酸盐盆地
指陆源物贫乏的CCD界面以上的碳酸盐 沉积为主深水区域。 因水深,不透光,无波浪、风暴浪的作用, 无或极少底栖生物而浮游生物丰富。 沉积物主为富浮游生物的灰泥质沉积、含 粘土灰泥质沉积,常含火山物质。水平层理发 育。无浅水的各种构造。 局部发育钙屑(质)重力流沉积。
第一节 正常沉积作用
在深水沉积体系中,除了事件沉积作用之外,深 海盆地发育主要受静态物理化学作用控制的正常沉 积体系。
在开阔大洋,深水碳酸盐软泥,主要常是来自远 洋的浮游生物及深水底栖碳酸盐生物介壳所组成的 混合沉积。 海洋中碳酸盐的溶解分带:⑴非溶解带,⑵弱溶 解带,⑶中等溶解带,⑷强溶解带,⑸完全溶解带
18
1、颗粒滩水浅(5-10米至高出水面),海水循环良好, 盐度正常,氧气充足,但由于底质处于移动状态,不 适于海洋底栖生物繁殖。 2、由于波浪,潮汐及岸流经常簸选,常形成清洁的碳 酸盐砂堆积,以浅色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生屑灰岩、 亮晶砂屑灰岩为主,颗粒分选磨圆好,无或少灰泥。 3、一般呈浅灰色至灰白色;多槽状交错层理、羽状交 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及底冲刷等构 造。 4、很少有原地底栖生物,可见多种异地的大型生物化 石碎屑,腹足类、双壳类、腕足类、绿藻、棘皮类等。

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4 (碳酸盐海相)

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4 (碳酸盐海相)
第三节 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相模式
一、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二、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三、台地边缘浅滩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四、生物礁沉积特征 五、风暴成因的浅海碳酸盐岩沉积 六、大陆斜坡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七、远洋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1
二、潮坪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潮坪:潮汐作用为主,波浪作用较小,宽阔、平缓 倾斜的海岸(滨海)地区。
四、生物礁沉积特征
五、风暴成因的浅海碳酸盐岩沉积
六、大陆斜坡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七、远洋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4
1、正常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潮上顶部:陆相沉积,如风成砂、钙结壳和淋滤构造
潮上(泥坪): 白云岩化和含石膏的泥晶—粉屑灰岩、 藻席灰岩,鸟眼、窗格、干裂,被地下水上涌或结 晶作用形成帐蓬构造,被破碎成扁平砾石状角砾。
碳酸盐潮坪也可分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按湿度和盐度可分为两类: (湿度和盐度)正常潮坪和 干旱盐化潮坪。
3
第三节 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相模式
一、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二、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1、正常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2、萨布哈碳酸盐岩潮坪沉积相模式
三、台地边缘浅滩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7
2、萨布哈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海岸萨布哈:是波 斯湾海岸的一片荒 芜低平的盐碱地。 现在用来代表干旱 气候条件下有盐壳 的盐坪、盐沼和盐 碱滩沉积环境。对 潮上带的盐坪称为 海岸萨布哈。大陆 内干旱盆地形成的 盐碱滩、干盐湖则 称为大陆萨布哈。
8
2、萨布哈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波斯湾的特鲁西尔海岸现代潮坪和萨布哈是一个最近三百年
内形成的海退序列。其底部为一套潮坪沉积的碳酸盐泥、藻泥碳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

少量灰泥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

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

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屑。

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

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1)较深水盆地区:陆棚边缘、障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区(滩前、滩间)。

(2)较低能的浅水区:障壁后的泻湖及潮坪区。

碳酸盐与生物和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

珊瑚礁 元素构成

珊瑚礁 元素构成

珊瑚礁元素构成
珊瑚礁是由各种海洋生物的骸骨组成,大多数为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少数是方解石。

根据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珊瑚礁的化学成分中,碳酸钙含量在99%以上,其它少量的成分是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钾、氧化锰、氧化钛及微量的铜、铅、锌、锡等。

普遍含有的微量稀有元素如:锶、钡、硼、铋和镱等,它们虽然量微,但是就整个海洋的珊瑚礁岩来说,可称得上是一个稀有元素的“大仓库”。

此外,珊瑚礁中含有丰富的文石、云白石和方解石,这些矿物质是由碳酸钙构成的。

而且,珊瑚礁在形成过程中会吸附海水中的各种元素,如铁、镁等,这些元素会影响珊瑚礁的颜色和形态。

总的来说,珊瑚礁的元素构成以碳酸钙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钾、氧化锰、氧化钛以及微量的铜、铅、锌、锡等元素,还含有一些稀有元素如锶、钡、硼、铋和镱等。

这些元素在珊瑚礁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珊瑚礁

珊瑚礁

珊瑚礁目录[隐藏]概述研究简史成礁环境类型分布基本分带发展阶段研究意义珊瑚礁分类概述研究简史成礁环境类型分布基本分带发展阶段研究意义珊瑚礁分类∙分布∙纪录片《珊瑚礁》珊瑚礁coral reef[编辑本段]概述珊瑚礁(coral reef)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

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

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

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

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

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

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

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

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

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公里。

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

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发育过程中礁基不断下沉或海面不断上升所致。

达尔文根据礁体与岸线的关系,划分出岸礁、堡礁和环礁,根据形态分出台礁和点礁等类型。

岸礁,沿大陆或岛屿岸边生长发育,亦称裙礁或边缘礁。

堡礁,又称堤礁,是离岸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以潟湖隔开。

环礁,礁体呈环带状围绕潟湖,有的与外海有水道相通。

珊瑚礁

珊瑚礁

造礁珊瑚— 珊瑚的营养
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滋养着其寄主— 珊瑚,同时帮助其沉积碳酸钙形成骨架。尽管虫黄藻 从内部饲养着珊瑚,但只要有机会珊瑚还是会捕食浮 游动物。
a. 当造礁珊瑚虫在一些坚
固的表面上,通常是一些 事先已经存在的珊瑚礁定 居并生长时,珊瑚礁的框 架结构就形成了。
b.这个框架中的空间部 分被粗糙的碳酸盐沉积 物所填充。
夸贾林环礁,位于西太平洋马绍尔群 岛,是其中最大的岛屿,由93个小礁 屿组成。
环礁
一个环礁的礁坪与岩礁和堡礁 的礁坪很相似,是一个平的而且 浅的地区。礁前坡、礁后坡可以 分别被当做外坡和内坡,因为它 们在环状环礁的四周一路延伸。
泻湖相对要浅,通产只有 60m深,泻湖底部非常不平坦, 有很多凹陷和小尖塔。有些小 尖塔几乎是伸出水面,然后形 成泻湖里的小的珊瑚环。
——盐度、沉积物和污染
大多数珊瑚对盐度的降低很敏感,例如,许多珊瑚在河口会 生长得不好。一些珊瑚能够忍受大量的沉积物,甚至利用富含 马绍尔群岛 夏威夷群岛 有机物的沉积物颗粒,在泥沙的环境中形成珊瑚礁。然而大多 添文本标 数珊瑚、是生活在干净的、沉积物少的水中的,并且容易受到 如图所示,珊瑚温度的上限与它 题 大量沉积物的伤害。珊瑚对各种各样的污染也很敏感,甚至像 们所处的位置有关。 低浓度的杀虫剂和工业废水这样的物质都能伤害它们。
尽管珊瑚虫是主要建筑师,但它并不能独立建造珊瑚礁,许多其他生物都在帮助建造珊瑚礁,这 些生物里最重要的是藻类。一些海洋生物学家认为珊瑚礁可以被称为“藻礁”,或者称为“生物 礁”。一个原因是由于虫黄藻,另一个原因是还有一些藻类在珊瑚礁建造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成壳珊瑚藻。 成壳珊瑚藻通过沉积的碳酸钙帮助建造珊瑚礁,还在许多珊瑚礁的最外一层上形成一个奇特的 背脊,这个藻脊吸收浪的冲击力,并防止因侵蚀而毁坏珊瑚。成壳的藻还做另外一份工作,它能 够固话沉积物,帮助建造珊瑚礁。 几乎所有积累并帮助建造珊瑚礁的沉积物都来自于珊瑚虫和其他生物 的贝壳和骨架。珊瑚碎石是珊瑚礁上一个重要的沉积物来源;另一个重 要的形成沉积物的生物是绿钙藻(Halimeda).这种植物重量的99%都 是碳酸钙,只在其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活组织。当组织死亡时,每个片段 分离只留下石灰石。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培训课件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培训课件
指平均海水深度大于200m的碳酸盐沉积环境。
└→包括大陆坡、陆隆、海沟、海底狭谷、海岭、洋中脊和深海平原等
水深大于1500m或2000m的静态下深水碳酸盐沉积起决定性控制 因素的主要是水体深度。海洋水层深度分层(带)、海水柱的密度
分层、滞水无氧深度、碳酸钙沉积补偿深度(CCD)以及硅质沉积物补 偿深度(QCD),都是具有广泛而又有普遍控制意义的深水碳酸盐沉积 作用的平衡面。
地中。具有叠覆递变的角砾化碳酸盐岩、具有鲍玛层序的典型浊 积岩和深水超微化石及遗迹化石的组合层序是鉴别深水碳酸盐岩 的重要相标志。
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制于沉积环境,也与成岩环 境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
碳酸盐岩具有易溶性和易变性。
二、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6种
● 潮坪碳酸盐岩——缺乏陆源输入物、海浪被阻止、潮汐为主 的碳酸盐岩盆地环境,——古今分布最广的一类碳酸盐岩沉积。 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
好的指相性。 在风暴流控制的浅海碳酸盐台地,分为正常天气和风暴天气,从而
双向或出现由于风暴波能的巨大的风暴潮,一般风暴潮差≥6m。 风暴潮冲刷岸滩或浅滩产生潮水回流,变化于正常浪底之下,形成
风暴沉积物。风暴岩具有类似鲍玛层序的相层序,但底模(钵模)构造、 丘状交错层理和生物逃逸是鉴别风暴沉积物(岩)的重要相标志。
§8-2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三种国外常用的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划分方案。三为重点
一、陆表海沉积相模式
肖(Shaw,1964)首先把碳酸盐的主要沉积场所——
浅海——划为陆表海和陆缘海两个类型 。
● 陆表海(epeiric sea,或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 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海底坡度(<1ft/mile,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是由碳酸盐矿物主要构成的,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

这些储层的研究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类型、储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以及储层沉积体系等。

首先,储层类型主要分为碳酸盐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凝灰岩储层两种。

碳酸盐岩储层是指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储层,如钙质碳酸盐岩、镁质碳酸盐岩等;碳酸盐岩凝灰岩储层是指碳酸盐岩与凝灰质组分共同组成的储层。

不同的储层类型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对于油气储集条件以及开发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储层中包含的孔隙(洞隙)空间结构。

碳酸盐岩储层通常以晶粒间的孔隙为主,包括晶间孔隙、溶蚀孔隙和缝隙孔隙。

这些孔隙结构决定了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对于油气运移和储集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可能导致储集空间的不均匀性,从而影响油气开发效果。

储层物性是指储层中的物理性质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孔隙度表示储层中孔隙空间所占比例,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渗透率反映了储层介质的导流能力,是储层可开发性的关键指标;饱和度则是指储层中油气密度与孔隙中流体总容积的比值,是评价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对储层物性的研究可以评价储层的潜力和可开发程度。

储层沉积体系是指储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典型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包括浅海盆地、滨浅海缓坡、珊瑚礁环境、湖泊沉积环境和下生达岩相带等。

不同的沉积环境导致了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如珊瑚礁储层、滨浅海储层等。

研究储层的沉积体系有助于了解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储层的特征。

在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中,还涉及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和技术,如岩性分析、孔隙结构表征、岩心分析和地质模拟等。

这些技术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沉积环境,为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生物海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海岸类型,在潮间带或者潮下浅水区生长有相当规模的底栖生物群落,其生物过程通常对海滨沉积物质的供应(主要为碳酸盐)、保持、稳定及较小程度上对侵蚀起重要作用[1],还对海岸动力、沉积和地貌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或者成为海岸发育的主导因素。

典型的热带生物海岸是珊瑚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海岸的特点是再大潮低潮线一下的潮下浅海区生长一种与营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虫黄藻共生因而能高效分泌碳酸钙骨骼的属腔肠动物门或刺胞动物门的造礁石珊瑚群落,它的原地碳酸盐骨骼堆积和各种生物碎屑填充胶结,形成具有抗浪性的海底隆起地貌结构单元。

生物海岸由于其与生物相关的特殊性,在海岸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海岸带位于海陆交互地带,人类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因在地球系统功能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而受到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视。

生物海岸的特殊生物栖息环境往往成为对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有特别价值的各种生物活动高度集中地海岸生态关键区[2],成为对海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资源。

1 珊瑚礁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1.1 珊瑚礁的性质及形成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构成的。

珊瑚一般是指体型呈辐射对称、有石灰质外骨骼或皮层中含有大量的骨针、底栖固着生活的海洋腔肠动物。

珊瑚按照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两类: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造礁珊瑚由于有单细胞的虫黄藻与其共生,钙化生长速度快,所以能造礁。

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生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从而形成具有抗浪功能的海底隆起,即珊瑚礁。

珊瑚礁是造礁珊瑚死亡之后,其骨骼和外壳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沉积建造,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

1.2 珊瑚礁的类别根据珊瑚礁和岸线的关系,可划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1.2.1 岸礁沿大陆或者岛屿边缘生长发育,也可成为裙礁或者边缘礁。

岸礁是由生长在1大陆或岛屿周围浅海海底的珊瑚和其他钙质有机物构成,这种礁体的表面与低潮潮位的高度相差不多,粗糙而不平坦,外缘向海洋倾斜。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PPT文档67页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PPT文档67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珊瑚礁骨骼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珊瑚礁骨骼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珊瑚礁骨骼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珊瑚礁是由珊瑚生物通过分泌钙质形成的石质结构,以其多样的形态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珊瑚礁骨骼是珊瑚生物的外骨骼,是珊瑚礁形成的基础和支撑。

它们的独特结构和复杂多样的生物学特性使得珊瑚礁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关注。

珊瑚礁骨骼是由珊瑚生物分泌出的钙质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堆积在一起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珊瑚礁体。

珊瑚骨骼的形态多样,有分支状的、板状的、球状的等等,其形状和结构不仅决定了珊瑚礁的外观,还影响了珊瑚生物的生活状态和生态功能。

珊瑚骨骼的组成主要由钙质和一小部分有机质构成。

其中,钙质是珊瑚礁骨骼的主要成分,它含有丰富的碳酸钙,通常以无定形和结晶两种形式存在。

有机质则包括蛋白质、脂类、多糖等,它们通过吸附和结合钙离子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并在珊瑚骨骼的形成和稳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珊瑚礁骨骼的结构对于维持珊瑚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为珊瑚生物提供了生活的基础和栖息地,也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和繁衍的场所。

珊瑚礁骨骼的结构复杂多样,有助于增加珊瑚礁的物理结构和表面积,从而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供其他生物附着和生长。

同时,珊瑚礁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也对海洋环境中的水流、海底地形等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珊瑚礁骨骼结构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科学家们通过对珊瑚礁骨骼的形态、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探索了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并研究了珊瑚礁骨骼的生态功能和对环境的响应。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珊瑚礁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还为保护和管理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珊瑚礁骨骼结构是珊瑚礁形成和演化的基础,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使其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人类认识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第五节 非海洋碳酸盐沉积
一、沉积类型
湖泊碳酸盐岩,钙结核, 洞穴碳酸盐岩,钙质沙丘等
第五节 非海洋碳酸盐沉积
二、湖泊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湖泊碳酸盐岩分布局限,规模较小; 颗粒类型多,但粒度细; 泥晶和隐晶质; 常与粘土伴生
第六节 白云岩现代沉积环境
一、准同生白云石概念
指直接沉淀的白云石或交代尚未 脱离沉积环境的文石而形成的白 云石
第六节 白云岩现代沉积环境
二、准同生白云石现代沉积环境
澳大利亚考龙泻湖,加州深泉湖, 波斯湾南部,巴哈马群岛等咸水
第六节 白云岩现代沉积环境
三、现代沉积环境特点
气候干旱炎热,水体盐度大(4.5-5%); 碱性环境,镁含量高,植物繁茂, 潮间带-潮上带
谢 谢!
岸礁—与பைடு நூலகம்地或岛屿相连的礁
堡礁—延伸方向与海岸平行
环礁—远离海岸呈环形
第四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朱筱敏
第四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一、深海海底沉积物类型 钙质软泥和重力流沉积
钙质软泥:浮游有孔虫软泥等生物软泥, 横向变为红色粘土和硅质软泥
朱筱敏
第四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二、深海钙质重力流沉积
发育地区:深水斜坡和盆地; 物质来源:大陆架浅水碳酸盐岩; 沉积特征:再搬运和再沉积的重力流特点
第二节 现代滨岸碳酸盐沉积
二、有障壁的潮坪碳酸盐沉积
2、沉积特征
基岩
潮上-潮 间带
泻湖 水道 礁滩
潮汐水道: 鲕粒
礁滩:障壁的礁和滩砂
第十章 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第三节 现代台地碳酸盐沉积 一、碳酸盐台地沉积 1、台地沉积类型
◎盆地边缘的区域性碳酸盐台地和缓坡; ◎盆地边缘的区域性前积台地和滩; ◎浅海台地或孤立台地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2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2

蒸发盐类的沉积。 若受淡水溶解, 则形成塌陷角砾岩。
4.正常潮坪(潮湿型)碳酸盐及其剖面层序
海侵滞留层
二、局限陆棚环境
所谓局限陆棚是指地理上或水动力上受到限制的一种潮 下浅水低能的碳酸盐沉积环境。从地貌角度,它可以包括海 湾、礁后泻湖、台地边缘鲕滩、骨屑滩和障壁岛之后的泻湖, 在台地相沉积模式中,经常被称之为“局限台地”。
岸礁
2.现代礁的形成条件
根据对我国南海现代珊瑚礁的研究,发现温度、水深和 盐度是控制其生长的最基本因素。珊瑚礁生长的理想温度范 围是23-27℃左右,延伸范围可从18℃至30℃,在更高或更 低的温度下,造礁珊瑚虫将失去捕获食物的能力。为了迅速 钙化,造礁珊瑚要依赖共生的虫黄藻,虫黄藻的繁衍因受光 合作用限制,只能在水深30-40m以上的浅水透光区生长。 珊瑚正常生长的盐度范围在27‰-40‰之间。另外,在波浪 强烈作用的地区可为珊瑚虫提供丰富的浮游生物养料和充足 的氧气,因此,多数生物礁沿陆棚边缘或碳酸盐台地边缘的 搅动带产生。
欧文依据肖对陆表 海水动力能量及沉积物 分布特征研究建立的理 想模式,以不含陆源碎 屑物的浅海碳酸盐沉积 物为条件。在此模式中, 他将自滨岸到广海方向 划分为三个带,并分别 命Z 、Y、 X带。
三、潮汐相带模式--拉波特(Laporte,1967)
拉波特对美国纽约州早泥盆世海德堡群进行沉积相分 析时所建立的模式,基本上承袭了肖及欧文的概念,所不同 的是他在研究该区沉积环境时指出,由于潮汐面频繁变动, 引起潮上-潮间-潮下环境的复杂变换,因而形成各种相的 交替和穿插。他指出潮汐作用的重要性和潮下存在碳酸盐和 陆源碎屑的沉积分带性,较前人进了一步。
五、塔克(Tucker,1981)的模式
塔克认为,完整的碳酸盐相模式应具有:在近岸潮间-潮上区,以碳酸盐泥 坪为主;在浅水到深水陆棚区,为碳酸盐砂及泥沉积;在沟通泻湖与开阔陆棚 的主要潮汐通道口上可以发育碳酸盐潮汐三角洲,也是鲕粒生成场所;沿着陆 棚边缘,礁和其它碳酸盐岩隆经常发育;在很少陆源物注入盆地的时候,则可 有异地搬运的远海碳酸盐沉积作用发生。

海洋生物的生长与寿命

海洋生物的生长与寿命

海洋生物的生长与寿命海洋是神秘而广袤的领域,藏有各式各样的生物。

它们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生长和繁衍,拥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和寿命。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物的生长方式以及它们的寿命。

一、生物的生长方式海洋中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浅海生物和深海生物等。

它们的生长方式各不相同。

1. 浮游生物的生长方式浮游生物是指海洋中漂浮的微小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它们通常通过浮游在水中的方式进行生长。

浮游动物如浮游虾、浮游水母等依靠摄食其他浮游生物或有机碎屑来获取营养,进而进行生长。

而浮游植物如浮游藻类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吸收二氧化碳和太阳光来合成有机物。

2. 浅海生物的生长方式浅海生物主要分布在海洋近海的浅水区域,如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等。

它们的生长方式多种多样。

一些浅海生物通过吸附底泥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如海绵和海带等。

而一些珊瑚和腹足类动物则依靠钙碳酸盐的沉积来进行生长,逐渐形成珊瑚礁。

3. 深海生物的生长方式深海生物生活在海洋深处的黑暗无光区域,它们具有独特的生长方式。

由于深海环境缺乏光照和有机物质来源,深海生物主要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深海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如巨型鹿角珊瑚依赖于堆积的有机物质和从上层迁徙的有机碎屑来维持生长。

二、生物的寿命海洋生物的寿命与其生长方式、环境条件以及物种特性密切相关。

1. 浮游生物的寿命由于浮游生物的代谢速度相对较快,其寿命较短。

一些浮游动物如浮游水母和浮游虾虽然繁殖能力强,但寿命通常只有数天至数周。

而浮游植物如浮游藻类的寿命也相对较短,通常为数天至数周。

2. 浅海生物的寿命浅海生物的寿命各异。

一些浅海鱼类如金枪鱼和鲨鱼具有较长的寿命,可达数十年至数百年。

而一些浅海无脊椎动物如珊瑚和贝类的寿命也相对较长。

例如,一些珊瑚可存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3. 深海生物的寿命深海生物的寿命通常比浅海生物更长。

由于深海环境稳定且几乎没有天敌,一些深海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能够存活几十年至数百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内碎屑、化石、 陆源碎屑等。
同心层—主要是泥晶方解 石,现代主要是文石。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鲕粒形成于浅于2m的扰动水体中,局限 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超高盐环境有利于鲕粒 的形成。
卡耶(Cayeux, 1935)提出鲕粒生长的必 要条件:CaCO3供应丰富且达到饱和,有充分 的核心来源,水要受到搅动。
3、藻、藻席和叠层石
一些藻类,如蓝绿藻和红藻,其粘液可以粘结 其他碳酸盐组分,如灰泥、颗粒、生物碎屑等,从而 形成粘结格架,如各种叠层石、其他粘结格架。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4).集合粒(Aggregate)
几个碳酸盐颗粒被泥晶基质或藻类粘 结在一起,基质为混乱的文石针,可能是 未完全胶结的碳酸盐沉积中裂隙两壁的脱 落产物。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2、泥(muds)
泥——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微晶碳酸盐 泥”、“微晶”、“泥晶”、“泥屑”。
灰泥—方解石 成分的泥,“微 泥 晶方解石泥”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浅海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控制因素
1、温度
暖水型碳酸盐沉积区海水表层最低温度不得低 于14-15℃,位于南北纬30°之间,是最主要 的碳酸盐沉积区。 温水型碳酸盐沉积区温度可以适当降低,但要 满足盐度要求。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浅海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控制因素
2、盐度
骨骼性碳酸盐沉积物必须适合海洋生物大量生长 发育,一般盐度在32-42‰,该盐度最适合各种 生物生长。 鲕粒-颗粒集合体要求盐度偏高,主要分布在南北 回归线附近,赤道两侧没有鲕粒-颗粒集合体沉积。
云泥—白云石 成分的泥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灰泥大多由针状文 石组成,针状文石晶体平均长度近于0.03mm, 宽度约为长度的1/10。
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针状文石
灰泥的成因 机械破碎作用生成的—泥屑
生物作用生成的:在活的钙质藻
中含大量针状文石,吃下碳酸盐颗 粒并消化磨碎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浅海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控制因素
3、海水深度
就全球来说,CCD面的深度变化在3200-5500m, 碳酸盐沉积应发生在小于深度区域。
浅海地带,尤其是水深小于130-150m海域,碳酸 钙沉积最为发育,该深度处于生物发育的真光带, 无论底栖生物还是浮游生物都能大量生长繁殖,藻 类也能在该范围内进行光合作用,但还要参考不同 海域的透光度和浑浊度。现代热带浅海10-15m水 深的海域产生的CaC浅O海碳3酸比盐与陆珊瑚缘礁简海版 的CaCO3多几倍。
现代浅海碳盐沉积是现代海洋中的一类比较特 殊的沉积。 现代碳酸盐岩的沉积量占全球碳酸盐岩沉积 量的22%。 古代碳酸盐岩沉积量巨大,并赋存重要资源, 需要用将今论古的原理进行研究。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一、浅海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控制因素
1、温度 2、盐度 3、水深 4、区域海流
另一方面文石的溶解度较方解 石大,在成岩作用过程中转变 为方解石或几乎全被溶解,所 以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文石很 常见,但在古代岩石中不存在 文石。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白云石 (Ca、Mg)(CO3)2
晶体多为菱面体状,标准白云石的分子结构为Ca2+和 Mg2+ 阳 离 子 层 与 CO32- 阴 离 子 层 交 替 排 列 , 呈 Mg2+—CO32-—Ca2+—CO32- , 即 Mg2+ : Ca2+ 为 1 : 1。
方解石(低镁方解石、三方晶系)
含MgCO3mol<4% ,即普通方解石,是碳酸盐岩中 最稳定矿物,是组成石灰岩的主要矿物。现代海相碳 酸岩沉积物中,低镁方解石较高镁方解石和文石少, 只在深海碳酸盐沉积物中才占优势,多形成于低水温 的环境中。
此外它常组成一些海 生物的骨骼,如介形 虫、三叶虫、苔藓虫、 某些腕足类及有孔虫、 蓝藻、颗石藻等海生 生物的骨骼。
浅海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控制因素
4、区域海流
全球性或区域性暖流为碳酸盐沉积提供了优越 的环境和营养物质,使暖流经过区碳酸盐沉积 纬度更高。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二、浅海碳酸盐组分
1、矿物成分 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白云石
2、结构组分 颗粒(异化粒),文石泥,藻、藻席
和叠层石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结构组分
颗粒(异化粒) 文石泥 藻、藻席和叠层石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1、颗粒(grains)
沉积盆地中,由于侵蚀作用、化学凝聚作用 及生物作用形成的砂级及粉砂级质点。
碳酸盐岩 中的颗粒
内颗粒
(盆内颗粒)
非生物碎屑颗粒:内 碎屑、鲕粒、球粒等
生物碎屑颗粒
外颗粒
(盆外浅海颗碳酸粒盐与)珊瑚礁简版
高镁方解石是一种不稳定碳酸盐矿物,只存在现代 碳酸盐沉积物中,在成岩作用中高镁方解石的Mg2+ 逸出,转变为低镁方浅解海碳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文石(霰石)(斜方晶系)
是CaCO3在高压下的稳定同质多像体,即25℃,压 力>4X108Pa时稳定存在,在地表条件下为亚稳定 状态,当加热或长期处于地表条件(常压)下转变成方 解石。
1).内碎屑(intraclast)
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 碳酸盐岩岩层,受波浪、潮汐水流、风暴等的作用, 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2).鲕粒(oolith)
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很象鱼子, 大小0.2~2mm,常见的为0.2~0.6mm。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3).球粒(pellet)和粪球粒(fecal pellet) 球粒——较细粒的(粉砂级或细砂级)、不
具特殊内部结构的、泥晶的、球形卵形的、分 选较好的颗粒。表面光滑,一般0.1-0.03mm, 少数0.5-0.7mm。
粪球粒——呈卵形或椭球形,分选甚好, 有机质含量较高,在薄片中呈暗色。
浅海碳酸盐与珊瑚礁简版
高镁方解石
MgCO3>4mol% 的 方 解 石 称 为 高 镁 方 解 石 , 但 MgCO3的摩尔体积百分含量常常变化在10%-20%之 间。
它形成于水温较高的浅海及滨岸地区的海水中,当 海水中Mg2+浓度大于正常海水的Mg2+浓度,盐度偏 高时,容易形成高镁方解石沉淀,许多海洋生物的钙 质硬体是由高镁方解石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