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探析
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探析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保护绿色、生态、文化、历史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中最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也同样需要关注和保护。
下面就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进行探析。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表现1、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首先表现在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上,包括生态遭受污染、人为干扰、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
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没有保护和修复,任意的开采、建筑都会造成不可修复的后果。
2、文化资源的脆弱性生态旅游资源中包含了很多文化元素,在旅游过程中很容易面临文化以及传统价值的冲击。
比如说,过度的旅游活动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伤害,而一旦毁灭,是无法再重新建造的。
3、经济发展的压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居住在周围的原住民、居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保护生态与开发利益之间的平衡非常难以调整。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1、完善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制度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政府的行政管理、旅游企业自律制度以及公民的公德心等等因素。
其中,政府在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宣传生态旅游资源的宣传,可以启发公民的环保意识。
而对于旅游者而言,宣传要清晰明了地表达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免游客将旅游作为破坏的手段,大规模以赚钱为目的谋取短暂的收益。
3、合理用地,勤政节约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上,合理用地是不可少的因素,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进土地利用合理化,才能在宏观层面促成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保障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生态旅游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方面,是环保意识的一种体现。
生态旅游的规划建设应该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既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也要符合环保要求。
而在开发中,应该确保不破坏生态系统、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长期的、稳定的盈利。
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及其保护措施
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及其保护措施易显利;付启敏【摘要】从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环境承载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认为造成其生态旅游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粗放经营、管理缺位、游客综合素质低、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强调科学规划,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环评执法管理,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和环保教育,恢复生态景观.【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34【总页数】3页(P167-169)【关键词】乌江画廊;旅游资源;脆弱性;保护措施【作者】易显利;付启敏【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408100;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40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1乌江画廊景区地处渝东南黔东北结合部,自然风景奇幻秀丽,分布有乌江峡谷、喀斯特间歇泉、溶洞、暗河、瀑布、天生桥、盲谷等多种自然资源。
乌江在沿河境内形成一百多千米的天然山水画廊,两岸翠绿葱郁,山峦叠嶂,奇峰对峙,各显神姿。
自古以来就有“乌江两岸山连山,乌江河中滩连滩”的民谚流传。
乌江碧若琉璃,畅游乌江,有“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之感。
近年来,伴随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乌江画廊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破坏,长久以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态旅游资源脆弱。
笔者从分析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入手,探讨了造成其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生态景区要创设较高质量的旅游环境,使游客进入生态景区时,感受到景区内优美的环境,会自觉约束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不忍对生态景区造成破坏。
生态景区还可以定期举办生态旅游公益活动,邀请游客积极参与其中,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游客感知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参与过活动的游客还可以对周围其他人产生积极影响,扩大生态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与保护对策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与保护对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最大的高原,其壮丽的风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然而,与其广袤的美景相对应的是其脆弱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保护对策。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首先体现在其脆弱的地理环境上。
该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冬季长、寒冷且多风,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此外,青藏高原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资源较为匮乏,使得其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破坏。
同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导致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可以及时发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问题,并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
青藏高原地处边远地区,相对落后,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但是,对资源的开发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因此,应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对非法采矿、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还应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推动农牧民转型升级,引导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转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除了上述措施,还需要注重科研和教育培训。
通过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以提升整个社会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
青藏高原的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也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拟定保护措施,并积极推动实施。
总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不容忽视的,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监测、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科研和教育培训以及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让后代子孙继续享受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来的福祉。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保护措施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保护措施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单位。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生态系统脆弱性也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重视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加强对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了解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状况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和脆弱性,并能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程度。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濒危物种是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濒危物种是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物种,它们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至关重要。
保护濒危物种需要采取措施,例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物种保护和控制非法捕猎等。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也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办法。
重要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杜绝非法开发和破坏。
此外,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等。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生态保护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人类对其破坏导致的,而保护生态系统则是人类应采取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与评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加强教育与宣传等一系列保护措施,才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解决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问题的对策
加 强政府宏现管理。政府生态 旅游 宏现管理 包括制定相应 法规 、政策 、审 批开发项 目、监督 .评 估管 理者和 宣传 教育工作。固此 .政府 要制 定出相应的 宏观 政策 这是 发展的先导 ,是进行管
理的 前提和 条件 。在经 济政 策方面 .支
技术和生产部门 ,尽量做一些融古老技 术和现代技术的体系 .使生态旅 游区更
有吸 引力 在社会政 策上 ,加大宣 传教 育 .使生 态旅游活动走上科学化 生 态
续 发展规律是人类反思其 历史经 验 ,谋 求在人类未来 发展 中实现 发展 与环境 相 互 调的客观需求和规律 根据 可持续 发展规律 , 生态旅游 开发商、 经营 管理 者 和消费者 【 游客 ) 都要对生态旅游环境 实 现 良性循环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高级旅游形式和产品 ,是 实
维普资讯
解决生态旅 游资源脆弱性 问题的对策
◆ 重庆商学院 田喜洲
生志旅 游在开 发经营 .消 费中存在
着 各种各样 的矛盾 。过 度的生态旅 游在
一
析生态旅游 地的重要性 . 进行功能分 区.
生态环境 费用; 真执行 认 环境保护法 、 《 森林 法 .《 风景 名胜 区管理暂行条例》
比较成功的 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进行彳 绍 , N l r 为 J旅游 的跨越式发展出谋划 l
策。
考虑它对资源 和环境 、生物多样化的影
响
认真做好生态旅游规 划 .生态旅游 规 划是 应用生 态学 原理和方法将旅游活 动 与环 境特性 有机 结合 ,进行旅游话动 在空 间环境上合理 布局的 一种 规划。在 规划时要考虑生态旅 游资源状 况和特性 及分布 、 旅游者类别及需 求特征 、 生态旅 游环境容量大小 .旅游地生物 多样性程 度和保护条件及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旅游学】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与不可再生性
l.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概念的界定"脆弱性"是指某事物由于受到外力(如拉力、冲击力等)容易破碎的性质或某事物本身具有不稳定因素而造成该事物的不稳定性、不坚强性及易消亡性。
据此,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可从以下两方面的理解:一是把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定义为生态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破坏,从而失去自身的平稳性、坚强性,并最终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消亡。
二是生态旅游资源本身具有不适应过度的市场发展和需求,即易受到市场影响,有与市场过度需求相矛盾的一面,也就是“不适应性”。
2.对生态旅游资谅脆弱性的几点认识2.1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真实性人们把某个生态区或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开发为生态旅游景点,就有了游人的旅游和消费等活动,生态旅游资源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恢复起来就没有在自然状态下快,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就会表现出来,且这种表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2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人为性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人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的作用是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引起者,但不是全部。
因为除了人的作用外,还有自然力的作用,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这些自然力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使生态旅游区失去生态环境或虽然生态环境还存在,但己失去旅游价值。
二是人的作用是指人经常性的具有破坏性的作用,而非人偶尔的非破坏性的活动。
三是人在生态旅游资源面前多数时候是"破坏者",而不是"建设者"。
此话虽然偏激,但是事实。
2.3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不可再生性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旅游资源的脆弱性还有它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旅游资源一般不存在耗竭的问题,但存在因利用不当而资源质量下降,甚至完全被破坏的问题,而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历史遗存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技即使进行人工复原,也不是原貌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具体地说 ,生态旅游资源包 括两个方 面,即 自然 生态 旅
游 资 源 和 人 文 生 态 旅 游 资源 。 自然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包 括 自然 生
态系统中典型的,具有吸 引功 能的 自然 景观 ,如 自然保护 区,
森 林 公 园 ,风 景 名 胜 区 等 。人 文 生 态 旅 游 资源 则 包 括 与 自然
资源基础 。
旅 游 资 源 是 指 对 旅 游 者 产 生 吸 引 力 , 以为 旅 游 业 开 发 可 利 用 并 能产 生 经 济 效 益 、 社 会 效 益 和 环 境 效 益 的 各 种 事 物 和
因素 。
( )整 体 性 和 综 合 性 2
综 合 性 是 指 综 合 性 是 指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是 由地 形 、地 貌 、
容易破碎的性质或某事物本身具有不稳定因素而造成该事物
的 不稳 定性 、 坚 强 性 及 易 消 亡 性 。据 此 ,生态 旅 游 资 源 “ 不 脆 弱 性 ”可 以 从两 方 面 来 理 解 :一 方 面 ,人 们 把 生 态 旅 游 资源
脆弱性 定义为生态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 的容 易受 到外 界 ( 自
( )旅 游 资 源 的 涵 义 2
各具特色 的生态系统 中,不仅保护着 不同 自然地带 中各种 典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摘要:现如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与繁荣,许多国家与城市已经把旅游业作为本国或者本城市的首要发展行业,然而旅游业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这些巨大的利益同时,也难免引起一系列问题,游客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交通问题、资源浪费、超出当地环境的承受范围,这些问题也对社会发展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所以,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对资源进行保护势在必行,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就“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保护一、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概念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已经在很多会议中被提出,生态旅游资源是通过环境上敏感的旅游和设施提供的宣传以及环境教育,使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或当地社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或损害。
然而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很好的得到实现,大多数国家和城市,往往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力不从心。
生态旅游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自然资源经过长久的风雨洗礼而形成的。
中国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发展旅游业最为宝贵的资源。
由此可见,生态旅游资源给各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的经济利益、文化的发展不容小觑,对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然而,生态旅游资源有利也有弊。
有数据表示,中国的生态保护区中,有近四分之一遭到破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更有部分的生态资源已经几近枯竭。
许多生态旅游资源皆为不可再生资源,人们在进行观赏、理解和享受的同时,给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不珍视有限的资源,随意破坏环境,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长此以往,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将没有办法继续发展下去,而且,人类的生存环境,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都将不再为我们所依存。
[1]总的来说,生态旅游资源就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旅游资源,其较为脆弱,需要开发者与管理者注重保护意识,采取边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边保护策略二、针对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进行保护的意义生态旅游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注重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问题,还要分清旅游活动的主要客体和对象,对生态旅游资源实行开发性保护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措施,还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理念需要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现代经济信息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冯耀慧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摘要:现如今,旅游这一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进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不仅我国对于旅游行业十分重视,其他的国家对于旅游资源也十分重视。
旅游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还能够提升人均的生活水平。
但是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必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除此之外,还会对交通、资源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就一定要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本文将会针对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进行保护的意义以及保护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脆弱性;保护;资源建设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8-0344-03一、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分析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在很多会议当中被明确的提出,首先对于生态旅游资源而言,环境上的舒适是首要的选择,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生态旅游资源一般都是通过环境上敏感的旅游和设施提供的宣传以及环境教育。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所具有的魅力。
除此之外,还能够享受到自然特有的风范。
生态旅游是一种绿色的旅游形式,也是在大自然洗礼下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体系。
我国地域辽阔、物产资源丰富,并且拥有很多特殊的地质地貌,这些都是旅游资源开发所潜在的问题。
生态旅游资源能够给各个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的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资源有利也有弊,利处就在于能够为人们开阔眼界,而弊端就在于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一定要对自然环境加以关注,具有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生态环境有超过50%的区域受到了破坏,这些受到破坏的区域往往很难恢复到原有的容貌。
很多生态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一味的索取和开采,将会对我国自然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我国自然环境将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威胁,总而言之,生态旅游实际上就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旅游资源,只有开发者与管理者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重视,才能够更好的为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给予更多的帮助。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保护对策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保护对策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全球生态环境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脆弱性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原因,并提出几项有效的保护对策,以期促进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原因1.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极端,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高原冰川退缩、雪线升高,进而影响水资源供应和生物多样性。
2. 土壤侵蚀:青藏高原地质复杂,土壤贫瘠且容易脱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土壤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3. 生物多样性丧失:青藏高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珍稀物种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其中包括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物种。
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保护对策1. 水资源保护:加强青藏高原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体系。
同时,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2. 调整畜牧业结构:鼓励农牧民转变传统放牧方式,逐渐转向集约化养殖。
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实行生态补偿政策,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扩大保护区范围,加强保护区管理力度,维护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
鼓励科研机构和公众参与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工作。
4. 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等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鼓励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
5. 加强国际合作:青藏高原的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与国际组织、邻国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政策和措施。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1. 绪论18世纪以来,人类不象以往那样完全依赖自然,而是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打乱自然固有秩序,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并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危机,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
为摆脱这种困境,生态文明的思想应运而生,全球绿色浪潮开始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诞生了,而旅游业正是在这些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和美好的前景之下,近20年来许多研究者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产生了多种观点:邓金阳、陈德东认为,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
因此, 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主体。
马乃喜认为, 我国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就地保护设施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人工生态系统保护区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多数都有比较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刘继生、孔强、陈娟认为, 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是指可供游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生态区和人工模拟生态区等。
杨桂华依据旅游资源的定义把生态旅游资源定义为“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 为旅游业利用, 在保护的前提下, 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
吴楚材认为, 环境资源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资源, 包括大气资源、水资源、旅游气候资源、空气负离子资源、森林植物资源等。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将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为: 凡是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 在有意识的保护的前提下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且产生可持续生态综合效益的具有生态美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的总合体。
2. 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状况2.1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已所剩无几,而西南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技术水平有限以及人们生活水平落后,这些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还处于低开发状态,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对完好, 存留着大量珍稀动植物和成片的森林与自然地貌还拥有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和人文生态资源.2.2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未来发展状况预见分析近20年来生态旅游在全球获得快速发展,我国拥有成片的十分丰富的自然和民族生态旅游资源,因此生态旅游在我国也成为了一个朝阳产业正蓬勃发展着.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建设也呈现不同的开发状态.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生态旅游资源几乎开发利用了而西南和西部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将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良好的开发利用与建设,因此我国未来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转向西南和西部地区.例如: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西南部的土家族苗族自治洲,贵州的黔东苗族地区, 四川东南部一带具有开发多类生态旅游产品与自然风光产品, 尤其是深人开发民族民俗文化产品和人文生态旅游产品, 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蕴藏着持续发展的强大潜能。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而生态旅游则因为其环保和资源保护的特点而备受青睐。
生态旅游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拥有着不可忽视的生态价值。
然而,随着生态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和开发,越来越多的问题浮现。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保护问题。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资源的脆弱性自然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基础。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质,这些资源很容易被破坏或者消耗。
例如,大量的游客流量和人为干扰对于自然保护区中的动、植物种群都有着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更是难以恢复。
2. 土地资源的脆弱性生态旅游通常聚焦于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探索,因此往往会涉及到一些不开发就无法展示的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又容易受到涂改、挖掘、恶性消耗或者重度污染等多个方面的破坏。
特别是拥挤的人流量将地面压实、抬高,然后造成土壤流失和水源污染。
3. 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脆弱性生态旅游和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联系紧密,这些资源对于旅游体验和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性极为重要。
然而,随着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碰撞和冲突,这些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正在面临被逐步破坏的风险。
二、如何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在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需要平衡好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以下是关键的保护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打击不合法开发,完善当地生态旅游的立法标准,加强监管和执法。
在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强调生态原则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当地生态和文化遗产。
2. 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并加强对生态旅游产业进行培养和指导,鼓励旅游业结合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制定旅游产品和服务。
3. 增加生态旅游的价值提高生态旅游的价值和品质,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良好的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旅游资源被破坏的原因及措施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不足之处
目前对于旅游资源破坏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和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旅 游资源破坏问题还没有深入探讨。此外,现有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自然景观上,对于文化遗产等其他类型的 旅游资源的破坏研究还不够充分。
要点二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对于旅游资源破坏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 开:一是深入研究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破坏问题,包 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等;二是探索有效 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提高游 客文明素质、加强监管等;三是结合新技术和方法, 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文献名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作者:张三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推广生态旅游理念
加强生态旅游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
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共同制定旅游资源保护计划,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旅游资源保护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探讨旅游资源保护的解决方案。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资源保护理念和技术,学习其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
04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
旅游资源的破坏主要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游客不文明行为等因素导致。其中,过度 开发是导致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如山 林、湖泊、古建筑等。
3
旅游资源对文化传承的价值
旅游资源不仅是自然景观,还包括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生态旅游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1 8 5・
论 生 态 旅 游 的脆 弱性 及 其保 护
On t he Fr ag i l i t y o f Ec o l o gi c a l To ur i s m a nd I t s Pr o t e c t i o n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4 ) 2 7 — 0 l 8 5 — 0 2
1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游思路 , 加 剧 着 生 态 和 环 境 破 坏 的 程度 。 生态旅 游是指具 有吸 引生态旅 游者前往 游览 的吸 引 那么, 具 体说来 , 有哪些 因素可成 为生态旅游脆 弱性
o f t h e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 S o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e a s u r e s a r e t a k e n c o mb i n e d w i t h t h e r e g i o n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s i t u a t i o n i n Ch i n a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v i v i d a n d s p e c i ic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t o u r i s t s .
关 键 词 :生 态旅 游 ; 脆弱; 保 护
Ke y wo r d s :e c o l o g i c a l t o u is r m; f r a g i l i t y ; p r o t e c t i o n
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探析
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探析前言论文纲要1. 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概念的界定2. 对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认识2.1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真实性2.2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人为性2.3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不可再生性3. 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表现4.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原因分析4.1自然因素4.2人为因素5.克服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正文论文摘要生态旅游是通过环境上的敏感的旅游和设施提供的宣传以及环境教育,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或当地社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或损害,据世界生态旅游大会宣称,现今世界生态旅游的年总收入达200亿美元,另据调查,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收入也已达52亿元人民币然而有数据表明:我国生态保护区中,有22%遭到破坏,11%的资源出退化,这说明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破坏严重,生态旅游资源还有其非常脆弱的一面,若不重视生态旅游资源资源的保护,势必影响到生态旅游的发展,并有可能将生态旅游资源彻底葬送。
根据生态旅游资源衰败的原因,应用持续发展理论和人与自然共同理论,对生态旅游资源采取相应的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保护措施。
虽然灾难性的自然变化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措施减弱自然风化的程度延缓其过程,而人为破坏,则可以通过法律、政策、宣传和管理途径给予杜绝,至于已遭破坏的旅游资源,视其破坏轻重程度和恢复的,采取一定程度的培修和重建措施。
1. 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概念的界定“脆弱性”是指某事物由于受到外力容易破碎的性质或某事物本身具有不稳定因素而造成该事物的不稳定性、不坚强性和易消亡性。
据此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一是把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定义为生态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或非自然)破坏,从而失去自身的平稳性、坚强性,并最终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消亡。
二是生态旅游资源本身具有不适应过度的市场发展和需求,即易受到市场影响,有与市场过度需求相矛盾的一面,也就是“不适应性2.对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认识2.1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真实性人们把某个生态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为生态旅游景点,就有了游人的旅游和消费等活动。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兴起,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也逐渐成为了热门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生态破坏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往往会带来土地开荒、水土流失、野生动物的走失等问题,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对策: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应制定严格的保护区管理规定,控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区的生态脆弱性,避免随意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游览线路和设立观景台等方式,引导游客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尽情欣赏自然美景。
问题二:文化冲突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时,往往会涉及到当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造成困扰,甚至引发文化冲突。
对策: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和文化研究,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
在游客涌入的情况下,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避免游客的行为对当地文化造成冲击。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问题三:资源过度开发随着生态旅游的热度增加,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可能会因过度开发而遭受破坏。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植被减少、水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
对策: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控制开发规模和速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制定严格的开发规划,明确资源利用的限额和条件,确保土地、水源和植被等自然资源不受到过度开发的破坏。
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进可持续性开发的理念和技术,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品位。
问题四:环境污染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保护区的环境造成污染。
分析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对策
2932014年10月下半月刊生态环境保护一、生态旅游资源构成条件(一)原生态能够产生旅游吸引力原生态就是未经人类涉足,未经破坏的原始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往往这些原生态的未被发现和开采的资源是最具旅游吸引力的。
(二)具有旅游开发和利用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克服很多的局限性,如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方面的限制,以及技术限制。
(三)可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往往这些地区人烟稀少、这些地方交通相对闭塞,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制约着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当前生态旅游资源的一般现状国内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的大体状况和趋势。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发展较早付诸于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水平高,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海滨生态旅游地、湿地资源等已有多年开发建设经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已经不多了,现状似乎后劲不足,而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技术水平有限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落后,此处的生态资源仍处于发展阶段,且生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量、质都较优异。
三、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内因特性阐述(一)人为性导致生态旅游资源脆弱。
生态资源易损性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但不是全部,还有大自然的作用,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这些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会使原生态旅游资源失去旅游价值;其次,人类的活动是一种必然性、持续性、惯常性的活动,一贯这些活动中带有损害性,并非人类偶然的破坏,人们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为了利益充当着“掠夺者”,而不是“保护者”。
(二)生态旅游资源脆弱的客观存在性。
人们把生态、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成为生态景观来供游客观光和游览,这样的生态旅游资源他们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也大大降低。
其脆弱性也将被揭示,各种问题和表现是客观存在的。
四、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症结所在(一)生态系统容易受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班级:
姓名:
学号: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极其保护[摘要]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不利影响。
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旅游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以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
”现代旅游活动的日渐普遍,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是,“一枚硬币有两面”,旅游绝非天生的绿色产业,如果开发与管理不当,旅游业在产生有利效应之时,也
会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具有脆弱性、易损性特点,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且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一旦破坏,覆水难收。
因此,现代旅游活动的风起云涌、旅游需求的飞速扩张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形成了强烈反差,滚滚旅游潮流所产生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坏、传统文化加速变异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我
国旅游业向纵深层次发展,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许多省份纷纷建设旅游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等时代背景之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及政府部门、企业人士、社会公众的关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提法随之而生。
学者们从各自学科体系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观点,但目前的研究还是比较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意义的讨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观念的强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辩证关系的论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措施的探讨、旅游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而关于何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论论述则很少涉及。
在此,论文欲对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理解。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
点:从旅游角度而言,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的旅游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长期不断的大量涌入,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意识及观念,天长日久之后,必然影响到旅游地文化生态。
而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或游人过量造成的旅游环境超负荷运做,将直接导致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影视摄制组等团体旅游者的商业行为,其破坏性更为可怕,电影《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的破坏,电视剧《神雕侠侣》摄制组对九寨沟景观的污染,乃典型案例。
第二,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
旅游业的
经济性必然使追求经济效益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营管理的一大基本目标。
所以,短期旅游经济行为与旅游资源的保护之间有一定冲突,但从长远看,旅游业的经济性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性是一致的。
但是,在实践运作中,由于旅游经营者的素质不高、环境意识淡薄、法制意识淡漠、缺乏可持续发展远见等原因,旅游企业及旅游经营者一方面无法正确、深入地评估、诠释和表现旅游资源的价值与特色,导致粗制滥造的旅游产品及商业化旅游景观泛滥,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点管理混乱,还有,因受丰厚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企业不断过度利用旅游资源,甚至出现“杀鸡取卵”式违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掠夺性开发。
第三,旅游地政府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
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的认识和行为对旅游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
在我国,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先进有效的旅游管理及监控,旅游教育、旅游认识与旅游发展速度脱节,故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难免一些问题与事故的发生,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此外,某些政府官员认识错误,未经科学论证与规划,就任意进行旅游开发,致使旅游资源惨遭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
如云南的某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政府以所谓振兴旅游业、扩大旅游收入的名誉,拆除了该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耗巨资建造所谓“清式风貌”民俗文化一条街,使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惨遭毁灭性破坏。
第四,旅游地社会公众的认识和行为。
社会公众是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主人与最终保
护力量,其关于旅游业及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态度对资源与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
如以民族文化而言,其产生、传承、发展或衰退、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居民对其之认识、态度及实际行动。
三、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的内涵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和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
基础。
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这一理念直接源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观点。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论认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直接目的的旅游方式,最终目标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在保护和开发关系处理上,坚持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
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
事实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传统旅游开发思想的革新,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借助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论的启示,将旅游资源保护
性开发概念界定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以保护为根本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强调利用性保护,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开发与利用。
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念具有以下内涵:第一,以保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和根本
前提。
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中,也提保护的问题,并把保护和特色、效益、市场等一起列为导向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先,保护则被忽视成一句空口号,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才出现了旅游发展中的诸多弊端和问题。
而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中,保护为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诸如特色、效益、市场等其它原则必须居于保护原则之下,这彻底改变了传统旅游开发中“保护”只能作为附属原则的地位。
第二,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最大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在全球性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不断加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下环境意识的觉醒,这一理论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1987年布兰特夫人向第42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为标志,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根据UNEP《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的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其目标体现为:让人们更加明白和理解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在发展中维护公平;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保持上述几个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
在传统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经济效益总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和评价依据,而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常常是经济效益的陪衬。
但保护性开发以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最大综合效应为衡量指标,以实现旅游业和旅游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
所以,保护性开发必然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一种选择。
第三,强调开发利用性保护。
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强调合理的开发、利用是积极有效的保护手段,强调通过合理利用来实现保护。
第四,拥有一个以保护性开发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运作体系。
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监测四个环节组成,使保护与开发得以紧密结合,且各环节都以“保护性开发、利用性保护”为指导思想,在管理上,借助法律政策、经济金融、科学技术、教育引导、社区参与等一系列手段或方式,以保证在实际操作中使保护得到真正落实。
相比之下,在传统旅游开发中,缺少旅游监测环节和保护设施,并且,传统旅游开发以经济效益为首要原则和最大追求目标,再加之投资主体多元化,而政府宏观调控乏力,规划执行随意性大,所以,在传统旅游开发中,从早期的旅游规划,到中期的项目建设实施,再到后期的经营管理,都以经济效益为驱使动力,缺乏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和运作体系,科学利用与资源保护在政府、企业和旅游者三个层面上脱节。
第五,开发过程前后联系、有机循环。
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一般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三个环节组成,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发、经营管理过程往往是分离的,这样,前期旅游规划中提到的保护问题很难在后期的具体实施建设、经营管理中得到落实,而后期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反馈回规划之中,致使规划因难以重新优化而成为纸上谈兵。
与传统旅游开发过程的直线僵硬程式化不同,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包括旅游规
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监测四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