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说课稿

合集下载

Python小海龟作图——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说课稿

Python小海龟作图——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说课稿

《小海龟作图——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根据梅瑞尔的五星教学原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将旧知作为学习的起点,以生活实例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将复杂几何图形的绘制任务分解成难度递增的子问题,逐步深入地解决。

本课中心问题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实践能力和认知特点相和谐,在激情中创设新悬念,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实现创新使用新知。

二、目标要求分析根据湖北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教师“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

本课旨在结合计算机编程,使用实例化教学,图形化编程,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选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科书八年级。

本节课选自第七单元Python程序设计第26课小海龟作图。

Python程序设计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Python感兴趣,让学生愿意深入学习,我对本课内容做了加工处理,首先让学生掌握线的生成,学生思考如何用线段组成多边形,再通过观察程序特点引出程序的循环,最后学生运用循环语句生成更复杂的图形。

四、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已有一定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知识障碍上:学生以前没有使用过Python这类高级语言编程,算法、流程图等与程序设计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盲点。

(3)动机和兴趣上:学生在了解了程序设计的作用后,对编程会产生一定兴趣。

通过本课活动学生用编程制作出复杂的几何图形,能让学生体会到编程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推断简单指令的运行结果(2). 能描述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3).学会使用for循环语句绘制多边形(4).能用for循环语句设计更为复杂的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实例结合,从顺序结构程序中抽取出循环语句,探究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循环解决重复问题的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PASCAL循环结构》说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PASCAL循环结构》说课稿

《PASCAL循环结构》的说课稿说教学过程一.通过例题引入循环的概念。

1. 例1:在屏幕上输出五行相同的文字“我爱学习”,写出它的算法。

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的知识很快地用顺序结构写出如图1的算法,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输出20甚至100遍相同的内容,当然也可以用顺序结构这种方法做到,但是流程图太大,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有没有更好的结构(算法)呢?图1PROGRAM print;USES WinCrt;BEGINWriteln(‘我爱学习’);Writeln(‘我爱学习’);Writeln(‘我爱学习’);Writeln(‘我爱学习’);Writeln(‘我爱学习’)END.其实再看看题目:“我爱学习”在题目中只出现一次,只不过要重复五次而已。

可以考虑:做一次,回过头去再做一次……,当然要控制好次数。

这就是循环的思想(见图2),利用循环结构,使我们只要通过少量的语句,让计算机重复执行它许多次,从而完成要求。

问:重复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这就是循环体问:这个例子中循环次数用什么办法控制的?演示:告诉大家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都有循环控制语句,调一段VB程序看看。

图22. 循环的特点: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是重复,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特性和逻辑控制特性,重复执行某些语句,以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的要求,当然这种重复不仅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每次重复都可以有其新的内容。

3.提问:在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中都有判断框,那么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这两种结构的区别到底在哪里?(都是根据判断决定算法下一步做什么的流程,但是循环结构中一定有向上跳转的流程即“回过头去再做一次”)二、给出循环结构的两种常用模式:三、循环的过程:利用课件演示循环的过程,本课件主要是用来动态演示每一次进入循环体内部后n值的变化,可以使学生很清晰的理解循环结构的运行特点。

主要课件界面如下图所示:演示好后提两个问题:问题1:若把循环体内的n=n+1语句去掉,程序的执行结果如何。

循环语句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循环语句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循环语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

(2)会应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认识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方便简捷,促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到循环语句在解决大量重复问题中起重要作用。

减少大量繁琐的计算。

通过本小节内容的学习,有益于我们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教学难点会编写程序中的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正式)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正式)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通过此篇说课稿,可以让你掌握说课稿的基本结构,把握说课稿的重难点!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梓潼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至今已工作十五年,主要从事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板书),下面我从该课的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本课,请各位专家多提珍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分2 课时。

学生刚刚学习了顺序结构程序及分支结构程序,对程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众所周知,无论多么复杂的程序都可以分解为顺序、选择、循环这三种基本结构,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将影响到今后编程编写的学习以及编程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计数循环语名格式和功能(2)掌握条件循环语名格式和功能(3)了解多重循环的结构。

(4)会画循环结构的流程图。

(5)学会用循环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1)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难点:提高学生运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投影,教师精讲,学生练习实践、合作探索、师生互动的方式。

三、学情分析对同学来说,还是刚刚接触程序设计,已学习了顺序程序设计和分支程序设计,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知识还是相对匮乏的。

因此,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应弱化对于某一编程语言的学习,应更注重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

在让学生实践的环节,让学生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让学生与教学的进度同步进行,最后能够较好的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这一思想,并能较为系统地了解算法分析的普通过程。

vb循环——计数循环说课稿

vb循环——计数循环说课稿

《v b循环——计数循环》说课稿(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VB循环——计数循环》最新说课稿《VB循环——计数循环》最新说课稿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技术课堂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要重视建构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程序设计部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的语法规则以及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关于教材(一)教材概述《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包括程序设计和机器人两大部分,第三章程序结构与设计部分介绍的是编写规范程序的基础知识,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程序由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经过不同的组合而组成。

(二)教材分析我说课的课题是《计数循环》,内容是程序结构与设计中的第三节循环结构部分的第二课时。

本节分为三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VB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VB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承上启下,通过进一步讲解循环语句的“累加”功能从而加深对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的理解;此后,第三课时通过“定时器循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VB工具箱的控件继续加深对循环语句语法的理解。

(三)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知道累加器的使用方法,理解计数循环的执行过程。

(2)能使用计数循环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类比加深对循环变量的理解,通过实例训练使学生理解计数循环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通过自我探究“循环体”的执行结果,理解循环体的执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探究,体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的实例训练,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维逻辑能力;小组成员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会写出For循环语句教学难点:1、理解循环变量在循环结构中其值的变化关系。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选修《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for-循环》说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选修《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for-循环》说课稿

《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 for 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FOR 循环》,是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单元程序设计基础的第四节,本课时为这一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使用for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与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单元第三节尝试开发技巧内容相衔接。

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循环控制结构。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会使用for语句实现循环。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

而for循环是循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好本课对于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知识尤为重要。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民族中学高一2班的学生,该班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全年级是比较优秀的,学生特点是聪明、活泼好动、善于思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后,基本可以使用程序设计语言通过填写程序实现以上两种控制结构,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程序设计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实施分层次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完成,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循环语句的功能,掌握for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循环语句的结构和for循环;通过任务的实战演练,感受利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会使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线测试,使学生在分析、总结后能概括出FOR循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相互讨论中完成协作学习,培养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规划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本组争得明星小组的称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六下《走正方形》说课稿 (2)

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六下《走正方形》说课稿 (2)

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六下《走正方形》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走正方形》是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六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编写程序,走一个正方形,从而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的正方形到复杂的多种形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编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编程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本节课中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编程有兴趣,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编写程序走一个正方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编写程序走一个正方形。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走出复杂的多种形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编程的方法。

同时,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软件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正方形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如何用计算机编程走正方形。

3.实践:让学生分组编写程序,走一个正方形。

4.讨论: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讨论如何走复杂的多种形状。

5.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6.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6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6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第五章案例5.4的内容。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讲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命令文件的建立和运行、交互式命令、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等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构成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思路,还能培养学生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程序的编写可以使中职生思考问题更具有严密性,判断问题更具备逻辑性。

这节课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所以要做好启蒙引导的工作。

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习。

根据现阶段中职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了解循环结构的用途。

(2)掌握基于条件的循环(条件循环)的格式和程序流程。

(3)掌握针对记录的循环的格式和程序流程。

(4)掌握基于次数的循环(计数循环)的格式和程序流程。

2、技能目标(1))能读懂简单的计数循环语句和条件循环语句,会计算循环体中相应的变量值。

(2)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书写格式,并能运用循环语句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Visual FoxPro学习的兴趣。

(2)增加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

教学难点:会用循环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的要求,我将利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确定算法,编制程序。

教师把例题中的程序作适当修改,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推理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Do循环语句_说课稿

Do循环语句_说课稿
广东版教材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四节 程序的循环结构
Do循环语句 Do循环语句
昌平一中 蔡结根
说课内容
1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Do 循 环 语 句
2 3 4 5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课程内容标准
Do 循 环 语 句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五、教学过程
(二)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经历用计算机解决“存钱买电脑”问题的基 本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调试程序。(涉 及到Do循环语句的部分由老师给出) 2、师生归纳Do…Loop Until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学生说出英语单词的意思。 3、教师给出其执行过程图。
Do 循 环 语 句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五、教学过程
(六)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陈婷植树”问题,写出不同的程序,从而巩 固、消化所学知识。
Do 循 环 语 句
“陈婷植树”问题 :陈婷今年17岁,为了支持环保,她 在今年生日的这一天种了3棵树。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 是从明年开始她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这样下去,到多 少岁时才能累计种到或超过100棵?
Do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Do循环 语句的格式、功 能和执行过程; 学会使用Do循环 语句来实现循环 控制结构,解决 实际问题;初步 掌握程序调试、 运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解 决,学生在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中经历用计 算机解决问题的 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循环 结构的实际应用 价值,提升主动 学习程序设计的 欲望。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3.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3. 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难点: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教学软件:编程软件(如Python)。

3. 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程序结构,介绍本课主题。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练习。

3. 学生活动: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案例分析讨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本课主题,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讲授新课:通过PPT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并给出案例分析。

3. 巩固练习:学生在编程软件上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教师巡回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和难点,强调循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展示编写程序,进行互评和自评。

2.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缺点,提供改进建议。

3. 作业布置:课后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实际应用的循环结构程序,以巩固所学知识。

浙教版(2023)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2(表格式)

浙教版(2023)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2(表格式)
2.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更替、钟表秒针的走动等,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
1. 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
2. 认真听讲,理解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回顾和展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意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1. 计次循环
(1)解释计次循环的概念和作用,展示一些计次循环的示例代码。
2. 学生自行编写一个简单的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代码,并运行调试。
3. 学生展示自己编写的代码,并讲解代码实现的思路和意图。
1. 通过教师给出的例子和学生的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理解,掌握其异同点。
2. 通过学生的实践编写代码和展示讲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
课堂小结
安排学生练习写一个简单的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代码,并运行调试。
```
3. 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这两个例子中循环结构的特点和异同点,并给出结论。
4.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通过例子进行说明,例如需要重复执行某个操作时可以使用计次循环,当需要重复执行某个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时可以使用条件循环。
1.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教师给出的两个例子中的循环结构的特点和异同点,并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了解计次循环的语法和结构特点。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计次循环的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
2. 条件循环
(1)解释条件循环的概念和作用,展示一些条件循环的示例代码。
(2)引导学生了解条件循环的语法和结构特点。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条件循环的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
(1)认真听讲,理解计次循环的概念和作用。
课堂练习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翟艳丽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翟艳丽,来自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 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小节。

课时安排6课时,本课为第4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大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因此,学生具备类比简单d i =的赋值得出sum sum n =+的结论的基础。

另外,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引例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说课稿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说课稿

§5.4《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王森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这一节位于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for循环语句是C语言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最灵活、最频繁的语句,它建立在学生已学习了顺序、选择结构的基础之上,突破本节课,对提升学生编程能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for语句的格式•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作风•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探索的精神4、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掌握f。

「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难点:利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本节课我的教学对象他们思维活跃,充满热情,优点是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程序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

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举例法外,1、导入新课时采用设问法、趣味教学法。

2、讲授循环执行过程时采用类比法和演示法。

3、练习时采用任务驱动法。

我结合本门课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引导学生采用:1、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

学生先由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将for语句的执行过程和人走路的过程进行类比,再通过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深入探究,突破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和增量对循环次数的影响这一难点内容。

2、尝试实践法。

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大胆尝试,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f。

「语句表达出来,知识转化为能力。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活动手指和颈椎,准备上课(用时21)【复习导入】(用时4,)讲授一个故事: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褒奖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一一他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陛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依此类推直到第64个格子,将这张棋盘上所有格子里的麦子给我吧,国王听了觉得达依尔的要求并不高,便说道你会如愿以偿的,然而,国王却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多么巨大。

vb-FOR循环说课稿

vb-FOR循环说课稿

For循环说课教案说课内容:一、说教材二、说教学对象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目标五、说教学重点、难点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二级Visual Basic教程》第6章第1节的“For 循环”。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VB 语言的语法基础、程序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之后,对循环语句的学习,是整个VB 语言程序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For循环”这节中,课本的原教材例题只有一个,而且直接是循环嵌套,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学会学懂这节课,在选材上做了相应调整而没有照本宣科。

设计了多个任务,从比较简单的任务入手,逐渐加深任务的难度,这样处理学生更容易接受这节课的知识。

二、说教学对象我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过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激情。

针对这些特点,本节课利用设疑的方式来留有悬念引出循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知识的难度降低,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并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一个个任务来组织教学,将问答、分析、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讲授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进行体会、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所应学的知识,目的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教学,让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这节课主要采用了观察—分析—练习—总结的学习方法。

在重点的突破上,我采用的方法是观察分析法,通过对已有正确程序的阅读和错误程序的分析判断,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FOR循环语句的正确执行过程从而让学生快速的掌握For循环语句的结构。

根据编程语言学习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及时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For循环语句的一般形式,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能阅读For循环语句程序并且能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while循环说课稿

while循环说课稿

while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while 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while 循环”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基本结构,在许多编程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所选教材将“while 循环”安排在程序设计的基础部分,旨在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程序结构和算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while 循环”的语法规则和使用方法。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如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

但对于循环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还相对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学生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while 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

(2)能够熟练使用“while 循环”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while 循环”的语法规则和执行流程。

(2)如何正确设置循环条件,避免死循环和不完整的循环。

2、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合理地运用“while 循环”解决问题。

(2)理解循环的控制和退出机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while 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基本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循环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中§1.1.2的内容.
循环结构是算法三大基本逻辑结构中最灵活,内涵最丰富的一种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著名算法设计中,比如二分法,欧几里德算法,秦九韶算法等,且循环结构是学习循环语句的基础,循环结构中蕴含的“递推”思想为必修五数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整个算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1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循环结构概念;
②把握循环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③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④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到算法表示的程序化算法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程序化的思想意识.
(三) 重难点分析
由于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是在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未出现的概念,同时也是掌握循环结构的关键,由此确立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循环结构的三要素.
难点:循环三要素的确定以及循环执行时变量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例子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整理成程序框图.
三. 教法分析
鉴于本节课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故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贯穿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你能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举出循环现象的例子吗?你能从循环现象抽象出循环结构概念吗?1n n s s n -=⨯中的S n 和S n-1能否用一个量表示?如何表达2,3,
,100n =?算法中s s i =⨯与1i i =+ “等号”与“变量”的涵义等同于数
学中的相应涵义吗?循环结构是通过哪些量和式将一个很长的顺序结构简化为一个精简的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框有何不同?如何转化?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框图书写节省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利用flash演示程序运行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理解循环执行时变量的变化规律,有效化解难点.
四.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抽象概念
提出问题,分析研究
循序渐进,深入探究
变式训练,深化理解
合作探讨,知识应用
回顾归纳,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一)创设情景,抽象概念
(二)提出问题,分析研究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从学生所举例中选择累乘作为探究循环结构的载体. 例1:设计算法求值 问题①:可否利用已有算法知识求解?
学生自然想到利用顺序结构逐个相乘,递推求积,即:
121321,2,3s s s s s ==⨯=⨯1.....n n s s n
-=⨯)100,,3,2( =n
问题②:上述递推求积有何弊端? 经启发,学生易知此法简单明了,无思维难度,但弊端颇多:线型表达太冗余,100个变量太浪费,算法设计不经济.欲改造此算法,须从改变其顺序表达和节省变量两方面入手. 学生动笔试写递推求积的算法.
学生交流写地推求积算法的心得,归
纳优弊。

教师适时引导. 由学生历经提出解法,尝试,受挫的过程,引发其认知冲突,为新算法的产生奠定基础.
(三)循序渐进,深入探究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问题③:在递推求积过程中,每步中不变的操作是什么,变 化的是什么?有何变化规律? 100个变量的值当中哪个是最终需要输出的? 学生讨论发现,递推求积每一步均可描述为:第n 步结果=第(1)n -步结果n ⨯)100,,3,2( =n ,每一步中重复操作的是
乘法运算,变化的只是参与运算的量。

最终只需输出100s ,而1
s 至99s 中数据无需保留。

至此学生已明确如何改造此递推求积算
法:开辟变量s 存放每次累乘结果(累乘变量)s 初值为1;变量
i 用于追踪从2100至的变化(计数变量)i 初值为2.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循环体: 1
s s i
i i =⨯=+
问题④:如何理解s s i =⨯与1i i =+?算法中“等号”与“变
量”的涵义等同于数学中的相应涵义吗? 学生讨论,归纳其涵义的区别,教师评点,并利用形象比
喻说明算法与数学中变量各自的涵义:前者好比“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后者好比“一个萝卜一个坑”
问题⑤:循环体如何结束?
引导学生分析循环体执行的最后一步:
学生分析讨论
顺序求积中变与不变的内容, 并交流改造方案,教师
进行课堂巡视指导.
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予分析并作适当肯定与鼓励.同时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④⑤并自主解
决问题.
问题②至⑤环环相扣,层次递进,使学生历经问题的抽象过程和新算法的构建过程,培养其归纳抽象能力,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到算法表示的程序化算法思想. 学生易将头脑中关于数学变量的用法自然迁移到算法变量的理解中,而两者内涵大不同,故会混淆不清,使用比喻形象说明算法中变量的使用规则,消除负迁
100
101
s s i =⨯=当100i ≤时执行循环;当101i ≥时结束循
环,即为循环终止条件. 归纳循环结构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终止条件. 循环三要素确定过程:首先确定循环体,再由循环体第一步确定变量初值,由最后一部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方式完成框图绘制。

教师投影学生的框图设计,从中提取出当型和直到型框图,并给出一般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两种循环结构进行甄别和转化.
直到型: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若不满足,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跳出循环. 当型: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判断条件,若满足,则执行,否则跳出循环.
教师利用flash 动画演示循环结构运行的每一步,追踪变量在每步中的变化.
教师投影学生框图设计,作点评.
教师flash 动画演示循环结构,学生观察,体会.
移的副作用.
清楚“变量
的变化”是理解循环结构的关键并难点。

利用flash 动画可轻松突破此难点,使学生对于循环结构有清晰直观的认识. (四)变式训练,深化理解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在例1当型框图中修改循环三要素,学生回答算法功能。

变式:改造例1程序框图 求11
1
135
999
+
+++
的值。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继续改造例1的循环体,比比看哪组的改造创意最丰富,得到的新算法最多。

探究①:若更改例1中循环体顺序,即由
学生分组活动改造循环体,教师投影展示各小组成
学生在自主改造循环体过程中体验创造喜悦,深化了对循环结构理解,且体会了此算法的普适性(解
1
s s i
i i =⨯=+ 变为 1i i s s i
=+=⨯
程序功能变化了吗?
若有变化,须如何修改初值和终止条件方能使功能不变?
探究:若去掉例1中判断条件
100i ≤程序如何执行?
学生从变式及探究①②中体会三要素对于循环结构的影响,并再次体会三要素确定过程:先确定循环体,再由循环体第一步确定初值,由最后一步确定终止条件.
果,奖励优秀.
学生分析交流 ,探究三个问题.
师生归纳总结。

决了有规律数列的求和积问题.
探究①②意在通过类比使学生意识到循环体语句顺序对算法的影响,及初值、终止条件的确立依据。

探究③说明不能出现死循环,循环结构中定含条件结构.
(五)合作探讨,知识应用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例2:某工厂 的年生产总值为200万元,技术革新后预计以后每年的年生产总值都比上一年增长5%,设计一个程序框图,输出预计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万元的最早年份。

学生两人一小组,协商合作,设计算法,再与前后同学互相验证算法是否合理.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各组设计的算法框图,进行评点,及时查漏补缺.
此例较好体现数学应用价值。

通过伙伴式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由“满堂灌”的主角转换为“积极引导,及时评价”的配角,体现了新课标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要求.
六.回顾归纳,课堂小结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即数学思想方面进行小结:
知识与方法:①循环结构的构建过程和循环三要素的确定;
②当型和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甄别和转化; ③根据算法功能补充循环体和终止条件.
数学思想: 程序化算法思想;
算法思维与数学思维的甄别.
学生自主归纳,教师点评升华. 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
能力.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说课评价量化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