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基础概念与分类

合集下载

声音概念

声音概念

第一章《声》1、声音是由于而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固体作为声源的现象是、液体作为声源的现象是、气体作为声源的现象是。

3、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波具有,声波还能传递。

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会被,另一部分会或障碍物。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还与有关。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频率表示,它的定义。

频率的单位为,简称为,符号为。

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

8、响度是指,振幅指声源;振幅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有关。

10、常温下15℃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12、在一个充满水的足够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二次是在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中传播的。

13、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

15、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6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超过的声波叫做,低于的声波叫做。

1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2)(3)保护受噪声。

18、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不能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形成共鸣。

回声的应用:和。

1。

公共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概述

《声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声学是一门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科学。

从我们日常的言语交流到音乐演奏,从医学超声诊断到建筑声学设计,从水下声呐探测到航空航天领域的噪声控制,声学无处不在。

它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工程技术、医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声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声学的基本概念1. 声波的定义与性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它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

声波具有以下主要性质:(1)频率:指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 20Hz 到 20kHz 之间。

(2)波长:指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波长与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为:波长=波速/频率。

(3)波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 343 米/秒;在水中,声速约为 1480 米/秒;在固体中,声速则更高。

(4)振幅:表示声波的强度,即介质分子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2.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高。

(2)响度:与声音的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响度。

(3)音色:也称为音品,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乐器和人的声音。

3. 噪声与乐音噪声是指那些杂乱无章、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来源广泛,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听力损伤、心理压力等。

乐音则是有规律、悦耳动听的声音,如音乐演奏中的声音。

三、声学的核心理论1.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声波传播的基本方程。

对于一维情况,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frac{\partial^{2}u}{\partialt^{2}}=c^{2}\frac{\partial^{2}u}{\partial x^{2}}$ 其中,$u$表示介质的位移,$t$表示时间,$x$表示空间坐标,$c$表示波速。

音频入门知识

音频入门知识

音频入门知识声音的概念.1. 声音是一种机械振动状态的传播现象,它表现为一种机械被即声波。

产生声波的条件:a) 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声源 b) 有能传播机械振功的弹性介质 声波示意(L. A. Rowe )2.声波频率声压变化可以是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 频率概念循环(cycle)- 压缩/稀薄过程 频率(frequency):每秒cycle 数,单位 hertz (Hz) 周期 – cycle 的持续时间 (1/frequency)声音信号一般由许多频率不同的信号组成,称为复合信号;而单一频率的信号称为分量信号时间幅度频率范围频率小于20Hz 一般称为次声波(subsonic)人的听觉器官能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20kHz的信号称为音频(Audio)信号人发音器官发声频率约是80~3400Hz,但人说话的信号频率约为300~3000Hz,即话音(speech)信号高于20kHz的信号称为超声波 (ultrasonic)超声波及次声波一般不能引起人听觉器官的感觉,但可借助一些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和测量乐音与噪音1.一般乐音指具有确定的基频以及与该基频有较小整数倍关系的各阶谐频(harmonic tone)2.频率比基音高的所有分音统称泛音(over tone),泛音的频率不必与基音成整数倍关系3.在主观上把令人不愉快或不需要的声音定义为噪音4.噪音的频谱较为复杂,具有无规则的振幅和波形的连续频谱声音三要素1.响度(音响)loudness到达人耳的声扰动振幅所产生的听觉的大小声振动能量是物理特性,可用声强(sound pressure)定义,单位:帕斯卡 (Pa)实用上通常都以对数方式的声压级 (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单位:分贝(db)响度是主观量,不能用任何仪器正确地测量声音响度使用了以两个声强之比的对数为基础的相对标度,单位:宋(sone)2.音调(音高)pitch或tone人对声音刺激频率的主观判断与估量,称之为音调 (Pitch),单位:美(Mel)Frequency是物理量,而音调是人的感觉听觉经验一般女生的声音比男生高较大物体振动的音调较低3.音色(音质)timber由其频谱决定: 不同乐器发出同一音高的乐音,仍然可以分辨可以把音色描述为音的瞬时横截面,即用谐音(泛音)的数目、强度、分布和相位来描述。

声学

声学

声学知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生源:正在发生的物体叫,一切的、、都可做生源。

(2)产生原因:声音是由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就停止。

(3)理解:【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是生源,都在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成;‘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3】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

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也是、也可也是。

不能传声。

(3)声速的影响因素:声速跟介质的和有关,15摄氏度时空气的传播速度是,一般地,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中的次之,中的最小。

(4)回声:【1】定义:声音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从而形成。

【2】条件:当回声比原声晚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所以人距离障碍物至少米。

【3】作用:回声测距:声音通过的距离是生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即:知识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特征、和。

2、音调:【1】概念:指声音的【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3】频率的定义和单位:<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

<2>频率的单位为,简称,符号。

【4】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粗细等【5】应用举例:男低音、声音低沉,女高音、声音尖细,拉二胡时,用手按住不同的琴弦3、声的分类:【1】人的听觉范围【2】超声波:<1>定义:人们把频率高于的声叫做超声波。

<2>超声特点:频率高、穿透能力强且沿直线传播、破碎能力强。

<3>超声的应用:制造声呐、探测海底深度、B超、清洁餐具等。

【3】次声波:<1>定义:人们把频率低于的声叫做次声波。

<2>次声的特点:破坏能力极强。

3、响度:【1】概念:指声音的。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和决定,振幅越,响度越,离发声体越,响度越大。

声音的定义

声音的定义

一、声音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振动的传播形成“音”。

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声音是物理现象,不同的人对声音有不同的感受,相同声音的感受也会因人而异。

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清晰激昂的演讲令人鼓舞,但有时侯,邻居传来的音乐声使人难以入睡,他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也许令人烦恼。

建筑声学不同于其他物理声学,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如何使人们在建筑中获得良好的声音环境,涉及的问题不局限于声音本身,还包括心理感受、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甚至群体行为学等多方面问题。

人耳的听觉下限是0dB,低于15dB的环境是极为安静的环境,安静的会使人不知所措。

乡村的夜晚大多是25-30dB,除了细心才能够体会到的流水、风、小动物等自然声音以外,其他感觉一片宁静,这也是生活在喧嚣之中的城市人所追求的净土。

城市的夜晚会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较为安静区域的室内一般在30-35dB,如果你住在繁华的闹市区或是交通干线附近,将不得不忍受40-50dB (甚至更高)的噪声,如果碰巧邻居是一位不通情达理的人,夜深人静时蹦蹦跳跳、高声喧哗,也许更要饱受煎熬了。

人们正常讲话的声音大约是60-70dB,大声呼喊可达100dB。

在中式餐馆中,往往由于缺乏吸声处理,人声鼎沸,声音将达到70-80dB,有国外研究报道噪声中进餐会影响健康。

人耳的听觉上限一般是120dB,超过120dB的声音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140dB的声音会使人失去听觉。

高分贝喇叭、重型机械、喷气飞机引擎等都能够产生超过120dB的声音。

人耳听觉非常敏感,正常人能够察觉1dB的声音变化,3dB 的差异将感到明显不同。

人耳存在掩蔽效应,当一个声音高于另一个声音10dB时,较小的声音因掩蔽而难于被听到和理解,由于掩蔽效应,在90-100dB的环境中,即使近距离讲话也会听不清。

人耳有感知声音频率的能力,频率高的声音人们会有“高音”的感觉,频率低的声音人们会有“低音”的感觉,人耳正常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KHz。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2、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听听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已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4、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6、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7、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1声音的基本概念

1声音的基本概念

1声音的基本概念回到顶部声音的基本概念1.产生声音的原因要点诠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传播的条件要点诠释: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要点诠释:听觉神经正常;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有足够的响度;有传播介质。

4.音调、响度、音色要点诠释: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单位是赫兹;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同一音调的声音响度可能不同。

同样,同一响度的声音音调也可能不同;由于不同的物体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即使不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调、响度都相同,但它们还是有区别,这就是音色的不同。

当同一物体结构发生变化时音色也会发生变化。

5.声音的利用要点诠释: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声呐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图;医学:听诊器、B超等;地震预测,利用声音还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清洗钟表;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6.噪声及来源要点诠释:从环境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来源: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发声体做的无规律振动。

7.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二规律方法指导1、关于声源,应该知道物体发声,则声源一定在振动;2、关于声速应知道一般的:v固>v液>v气;3、关于声音三个特性我们应知道: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4、关于回声定位,学生应会利用S=vt进行简单计算。

高中声音知识点总结

高中声音知识点总结

高中声音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基本概念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大气、液体或固体也会随之振动,从而产生波动。

这种波动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声音,人类通过耳朵来感知声音。

2. 声音的特征声音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音量是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是声音的质地,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3. 声音与光学的区别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不依赖于光的存在;而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二、声音的传播规律1. 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其中在空气中传播最常见。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该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3米/秒。

3. 声音的反射和衍射当声音波到达一个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即一部分声波会被物体反射回去;而声音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即声波会穿过缝隙或者环绕障碍物传播。

4. 声音的干涉和共振当两个相干的声波叠加在一起时,会发生干涉现象;而当一个物体受到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外界声音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单位为赫兹(Hz);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2.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即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衰减的程度与传播距离和介质有关。

3. 声音的共振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声音作用时,会产生振动加大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乐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声音的通讯功能声音是人类的一种语言,我们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电话、广播和对讲机等通讯设备都是基于声音波的传播而设计的。

2. 声音的音乐功能音乐是由声音组成的一种艺术,通过声音的高低、大小和质地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3. 声音的医疗功能医学上利用声音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比如听诊器可以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声学基础

声学基础
1.声能密度定义
声场中单位体积介质中声能,用D表示,单位为J/m3。
2.平均声能密度
声场中每一位置的声能密度随时间变化,取一个周期内的 平均值为平均声能密度 D 。
3. 声能密度计算公式
pe2 D 2 c
八、声强(*)
1.声强定义
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 的声能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的平均值,用I表示。
振动方向
传播方向
力学原理:靠介质中的剪切应力传播振动。 存在介质: 固体
注:空气中只存在纵波。
三、声波种类 2. 按波振面分类 (1)概念
波振面:所有振动相位相同的点构成的面 (客观存在) 声 线:沿传播方向与波振面垂直或正交 的一系列直线(假想线)
波振面 声源 声线
三、声波种类
(2)声波按波振面分类 球面波:波振面为球面,点声源产生; 柱面波:波振面为柱面,线声源产生; 平面波:波振面为平面,平面声源产生; 注:当距离声源足够远时,所有声波均可
c c c E (纵波) (横波) (气体纵波)
其中:E —— 压伸(杨氏)弹性模量 G —— 切变弹性模量 B —— 体变弹性模量

G

B
ρ —— 介质质量密度

?问题
高空中空气密度与地面明显不同,那么, 高空与地面声速会有明显不同吗?
碳钢拉压弹性模量: E=2×1011帕(N/m2) 密度:7800kg/m3 钢材理论声速:5063m/s 空气的体变弹性模量:B=1.42×105Pa 空气密度:1.29kg/m3 空气理论声速:332m/s
视为平面波。
四、声音的频率、波长、振幅
1.频率f: 单位Hz(1/秒)
人耳可听频率范围:20~20000Hz 次声波:低于20Hz 超声波:高于2000Hz

声学理论基础

声学理论基础

声场中介质质点位移振幅是很小的。
水中1帕的声音,相应的振速约为
7 10
7
米 秒
相应于1000Hz声音的位移仅为108 厘米,
水中质点位移比空气中质点位移更小
如何认知声波特性?
设没有扰动时,介质的静态密度为0 x, y, z
在声波的作用下变为 x, y, z,t
定义: l x, y, z,t x, y, z,t 0x, y, z
媒质(medium ):机械振动赖以传播的介质。
声音可以在一切弹性介质中传播。
空气声、水声、固体(结构)声 纵波:声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 横波:声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
空气中和水中的声波的传播方向与 质点振动方向是一致的,属于纵波。
固体中由于有切应力,除有纵波外, 还同时存在横波。
速度对t
一次微分
l
t
0
u
0 (1)
连续性方程
对t二次 微分
左点乘 哈密顿 算子
p
c2 0
l
0
u t
p
(2) (3)
状态方程 运动方程
对上三式消元,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声学量的方程。
波动方程
小振幅声波的波动方程
(1) t
2l
t 2
0
t
u
0
(4)
2 (2) t 2
(3)
2 p t 2
在声波的作用下流速变为
U x,
y,
z,t
U0
x,
y,
z,
t
流速u的x改, 变y,量z,
t
U
x,
y,
z,
t
U0
x,
y,

声音基础概念与分类

声音基础概念与分类

声音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就是靠声音传递语言、交流思想的。

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

例如人的发声是由声带动引起的;扬声器发声则产生于扬声器膜片的振动;锣、鼓是靠锣面、鼓面膜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笛、箫等则依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正在发出声音的振动物体称为声源,传播声音的必要条件。

没有物体的振动有传声介质(如在真空中),同样也没有声音。

声音不仅能在气体中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够传播。

当声源在空气中振动中,使邻近的空气随之产生振动并以波动的方式向四周传播,传至人耳将引起耳膜振动,最后通过听觉神经产生声音的感觉。

声音是机械震动激发周围弹性媒质空气、液体、固体发生波动的现象,也称,声波。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声波是弹性介质内部的压力波动。

介质内的单个分子,不管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都会由于外来激励而失去平衡,周期的由起始位置来回振荡,通过碰撞使相邻微粒运动,这样可以导致介质压缩和膨胀,使声音向外传播。

当压力差在每秒20—20000次的范围内变化时,人耳是可闻的。

单位时间内一个物质微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赫兹HZ表示。

声音的描述:1、声压:由于声音引起的压强变化就叫声压,一般用P表示,单位是Pa。

人们正常讲话时,离开嘴巴0.5米处的声压大概是0.1帕,只有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

2、声压级:人耳主观上的响度感觉并不正比于声压的绝对值,而是更近于和声压的对数成正比,基于此,常用声压的相对大小来表示声压的强弱,称为声压级。

声压级(SPL)=20Lg(P/Pref) 单位:分贝(dB)其中Pref=2×10(-5)Pa,是1千HZ声音刚好能觉察到的声压值。

3、频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K)HZ,人的年纪越大,对高频的听力会逐渐下降,比如50岁的人最高能听到的频率高端为13千赫。

而60岁的人很少能听到8千赫以上的声音。

按频率分,声音可分为:超低音 (60HZ以下)低音 (60-150HZ)中音 (150-1500HZ)中高音 (1500-5000HZ)高音 (5000HZ以上)声音的三要素:音量(响度)、音调、音色音量(响度):指人耳听觉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它不但与声波的振幅(声压级)有关,也与频率有关。

声乐基础知识

声乐基础知识

声乐基础知识声乐基础知识是指学习声乐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原理的内容。

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掌握声乐基础知识是打好基础、提高演唱技巧的关键。

一、声乐的分类声乐按照音域的高低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不同人的音域范围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女高音的音域范围在C4到C6,男高音的音域范围在C3到C5。

二、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而声带的振动是由呼吸气流的作用引起的。

当呼吸气流通过声门时,声带会被气流冲击并开始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的不同是由声带的振动频率和共振腔的形状决定的。

三、发声技巧1. 呼吸:正确的呼吸是声乐表演的基础。

要通过腹式呼吸来获得充分的气息支持,同时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

2. 声音的共鸣:共鸣是声音放大和丰满的关键。

要通过正确的发声位置和共鸣腔的运用来增强声音的共鸣效果。

3. 音准:音准是指演唱时音高的准确度。

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听觉训练来提高音准的稳定性。

4. 发声技巧:发声技巧包括颤音、滑音、音程的跳跃等。

要通过练习和模仿优秀的演唱者来掌握这些技巧。

四、演唱技巧1. 声音的控制:要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高低和音色的变化,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音乐效果。

2. 咬字和发音:清晰的发音是演唱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注意咬字清晰、发音准确,同时保持舌头和嘴唇的放松状态。

3. 表演技巧:演唱不仅仅是发声,还需要有舞台表演的技巧。

要学会运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方式来与观众建立联系。

五、声乐练习方法1. 声乐体操:声乐体操是声乐训练的基础,可以通过练习各种发声动作来锻炼声带和呼吸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声乐练习曲:选择适合自己音域和技巧水平的声乐练习曲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音准的准确性。

3. 口腔共鸣练习:通过练习各种口腔共鸣技巧,可以增强声音的共鸣效果和音色的丰富性。

4. 视唱练习:视唱练习可以提高音乐听觉和音感的敏感性,同时锻炼音准和节奏感。

六、声乐保健声乐保健是指保护声带以及预防声带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声音的音调与音量

声音的音调与音量
结合音调和音量:在实际创作中,将音调和音量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立体的声音效 果,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个人风格:音调和音量也是个人风格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音 调和音量组合,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THANK YOU
汇报人:XX
音量
调整音调的方法
使用音频编辑软件 调整音量控制 使用音效增强功能 改变播放速度
调整音量的方法
使用音量调节按钮:大多数设备都有音量调节按钮,可以方便地调整音量大小。
使用软件或应用程序:许多软件或应用程序也提供了音量调节功能,可以通过界面上的 滑块或下拉菜单来调整音量。
调整系统音量设置:在操作系统中,也可以通过系统音量设置来调整全局音量,以影响 所有应用程序的音量。
声音的音调04和音量在音
乐中的应用
音乐中的音调分类
音调与音乐的关系:音调是音乐中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 感和氛围。
音调的分类:根据音高和音强等特征,可以将音调分为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类型, 每种音调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表现力。
音调在音乐中的应用:在音乐创作中,通过合理运用不同音调的组合和变化,可以创造 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实际应用:音 乐、演讲、电 话通讯等领域 的音调与音量
调整
音调与音量的配合使用
音调与音量是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影响。 音调的高低决定声音的尖锐或深沉,而音量的大小则影响声音的响亮或微弱。 在音乐和语音中,音调和音量的配合使用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听觉效果。 通过调整音调和音量,可以实现有效的沟通、表达情感或创造特定的氛围。
音量:强调情感, 增强音乐表现力
音调和音量的结 合:丰富音乐层 次,增强音乐感 染力

第一章 音频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音频的基础知识

声音信号的基本概念 第1页
返回
1.1 声音信号的基本概念
声音可分为: 声音可分为:
声音的种类
谐和音:在单音的混合声中, 谐和音:在单音的混合声中,其倍频音相等的声音 噪音:无规律(非周期性) 噪音:无规律(非周期性)的声音 白噪音: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能量分布均匀的声音 白噪音: 黑噪声:在对信号的处理时,以某些声音为对象时, 黑噪声:在对信号的处理时,以某些声音为对象时,该声音以 外的声音
音频文件的常见格式
第15页 15页
返回
1.3 音频文件的常见格式
*.MID、 .RMI、 .CMF、 *.MID、*.RMI、*.CMF、*.RCP
音频文件格式简介
这些文件格式属于MIDI文件范畴,这类文件主要应用于 这些文件格式属于MIDI文件范畴, MIDI文件范畴 计算机音乐创作,用户可以通过专业的音频创作软件实现谱 计算机音乐创作, 曲,或直接通过声卡MIDI接口将外部音序器演奏的乐曲输入 或直接通过声卡MIDI接口将外部音序器演奏的乐曲输入 MIDI 到计算机中完成音乐创作
声音信号的基本概念 第3页
返回
1.1 声音信号的基本概念
声音三要素: 声音三要素:
声音的要素
响度:声音的大小,衡量声音强弱有一个标准尺度, 响度:声音的大小,衡量声音强弱有一个标准尺度,就是表 示声音强弱的单位,通常使用dB dB单位来表示 示声音强弱的单位,通常使用dB单位来表示
声压:由声波使空气的大气压发生变化的幅度 单位是Pa。 声压:由声波使空气的大气压发生变化的幅度,单位是Pa。 Pa 声压变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大 声强: dB数来表示声音强弱的量 声强:用dB数来表示声音强弱的量
第一章 音频的基础知识 声音信号的基本特点 音频信号的数字处理 音频文件的常见格式

声学基础知识大全:八十多个基本概念,值得收藏

声学基础知识大全:八十多个基本概念,值得收藏

声学基础知识⼤全:⼋⼗多个基本概念,值得收藏来源:艾维⾳响⽹公众号图⽚来源:央⼴⽹⼀反相两个相同声⾳信号相位相差为180度的情况,在同⼀声⾳的策动下⾳箱或话筒之间的振动⽅向相反亦属于反相。

⾳响系统有左右声道之问反相、真实相位(即输⼈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相位)反相、话筒之间相位反相和多只⾳箱组成的阵列中部分⾳箱反相等四种情况。

反相可导致声短路(即声⾳之间互相抵消,⾳量减⼩)、声像失去定位和低⾳浑浊等现象,对再现声⾳造成破坏。

分贝电功率增益和声强的量度单位,由单位贝尔的⼗分之⼀⽽得名,功率每增加⼀倍为增加3分贝,每增加lo 倍为增加10分贝。

哈斯效应双声源系统的⼀个效应,两个声源中的的⼀个声源延时时间在5⾄35毫秒以内时,听⾳者感觉声⾳来⾃先到达的声源,另⼀个声源好象并不存在。

若延时为。

⾄5毫秒,则感觉声⾳逐步向先到的⾳箱偏移;若延时为30⾄50毫秒,则可感觉有⼀个滞后声源的存在。

海尔式杨声器以发明者美国的诲尔博⼠的名字⽽命名的扬声器,1973年问世,将振膜折叠成褶状,振膜不是前后振动,⽽是像⼦风琴风箱似的在声波辐射的横⽅向振动,是⼀种特殊结构的电动式扬声器,主要⽤于⾼频。

劳⽒效应⼀种赝(假)⽴体声效应,将信号延时后以反相叠加在直达声信号上,⽴即就会产⽣明显的空间印象,声⾳似乎来⾃四⾯⼋⽅,听⾳者有置于乐队之中的感受。

互调失真指两个振幅按⼀定⽐例(通常为4:1)混合的单⾳频信号通过重放设备后产⽣新的频率分量的⼀种信号失真,属于⼀种⾮线性失真,新的频率分量包括两个单⾳频信号的各次谐波及其各种组合的加拍和差拍。

⼆近场距离为两倍波长以内的声场,声波的最长波长(即频率为20赫兹时)为17⽶,故对于整个⾳频范围来说,⼩于34⽶的声场为近场,近场的房间称为⼩房间,在近场的情况下,声⾳将发⽣⼲涉,声场中会存在菲涅尔声⼲涉区。

扩散场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个传播⽅向作⽆规则分布的声场,在此声场中任何⼀点所接收到的各个⽅向的声能将是相当的。

扬声器基础知识

扬声器基础知识

扬声器基础知识
<3>振膜是动圈式扬声器振动系统的主要部件(零件)。 在一般的动圈式低音、中音、高音或全频带扬声器中,最常用的 振膜的基材是呈锥型的纸质振膜,我们通常把它叫作纸盆,而此类扬 声器有时也把它称为纸盆扬声器。 1.振膜在扬声器中的作用及要求 振膜是动圈式扬声器振动系统中的重要零件,动圈式扬声器就是 靠音圈的振动带动与音圈相连接的振膜的振动,使它前后的空气振动 形成声波,把声音辐射出去。在扬声器单元中,振膜是对音质最重要 的零部件之一。动圈纸盆扬声器的声压、频率响应特性和fo等性能指 标,直接由纸盆的“形状因素”(其中包括:口径、深浅、母线形 状、厚度、折环形状、半顶角等)所决定。而振膜的“材质因素”, 其中包括:材料特性、加工方法、处理技术等,则决定了扬声器的固 有音色。所以,可以说扬声器音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振膜的 性能,而振膜的性能又决定于振膜的材料、它的几何形状和它的加工 工艺。
扬声器基础知识 定位支片材料
材料
C(100%棉布)
优点
柔顺 价格便宜
缺点
耐湿性差,易疲劳
PC 强度大、耐疲劳、 价格比棉布贵 (POLYESTER/棉布) 不易变形 NC (NOMAX/棉布) 强度和耐疲劳比 PC好 胶接性差,价格比 棉布贵一倍
CONEX
耐热、阻燃、耐疲 胶接性差,价格最 劳、稳定性好 贵
Z Ze
f
f
<2> 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低频率部分紧跟在第一个 最大值之后的最小阻抗值即为扬声器的阻抗. 扬声器的阻抗在额定频率范围内不应小于额定值 的80%,因为它影响到与之匹配的机器能否正常工作.
扬声器基础知识
2. 额定共振频率 F0/Hz 在阻抗曲线上出现第一个阻抗极大值所对应的频率就是扬声器的共 振频率.因为共振频率可以大体反应扬声器低频工作能力,所以共振频率 是扬声器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对低音扬声器/全频扬声器. 3. 功率 Pe/W 在这里我们所讲的功率是以噪声信号试验为基础的功率,即扬声器 用该功率的模拟节目信号作连续性负荷试验,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而无 永久性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就是靠声音传递语言、交流思想的。

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

例如人的发声是由声带动引起的;扬声器发声则产生于扬声器膜片的振动;锣、鼓是靠锣面、鼓面膜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笛、箫等则依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正在发出声音的振动物体称为声源,传播声音的必要条件。

没有物体的振动有传声介质(如在真空中),同样也没有声音。

声音不仅能在气体中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够传播。

当声源在空气中振动中,使邻近的空气随之产生振动并以波动的方式向四周传播,传至人耳将引起耳膜振动,最后通过听觉神经产生声音的感觉。

声音
是机械震动激发周围弹性媒质空气、液体、固体发生波动的现象,也称,声波。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声波是弹性介质内部的压力波动。

介质内的单个分子,不管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都会由于外来激励而失去平衡,周期的由起始位置来回振荡,通过碰撞使相邻微粒运动,这样可以导致介质压缩和膨胀,使声音向外传播。

当压力差在每秒20—20000次的范围内变化时,人耳是可闻的。

单位时间内一个物质微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赫兹HZ表示。

声音的描述:
1、声压:由于声音引起的压强变化就叫声压,一般用P表示,单位是Pa。

人们正常讲话时,离开嘴巴0.5米处的声压大概是0.1帕,只有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

2、声压级:人耳主观上的响度感觉并不正比于声压的绝对值,而是更近于和声压的对数成正比,基于此,常用声压的相对大小来表示声压的强弱,称为声压级。

声压级(SPL)=20Lg(P/Pref) 单位:分贝(dB)
其中Pref=2×10(-5)Pa,是1千HZ声音刚好能觉察到的声压值。

3、频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K)HZ,人的年纪越大,对高频的听力会逐渐下降,比如50岁的人最高能听到的频率高端为13千赫。

而60岁的人很少能听到8千赫以上的声音。

按频率分,声音可分为:
超低音 (60HZ以下)
低音 (60-150HZ)
中音 (150-1500HZ)
中高音 (1500-5000HZ)
高音 (5000HZ以上)
声音的三要素:音量(响度)、音调、音色
音量(响度):指人耳听觉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它不但与声波的振幅(声压级)有关,也与频率有关。

音调:指人耳听觉对声音高、低的主观感觉。

音调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声音的频率。

音色:是人耳听觉区别同一基频的不同声源的主要依据,它取决于声波的频谱结构,也与声波的建立,衰变过程,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

音色是一种复杂的感觉,无法定量表示。

方向感:通过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出声音的方向,这是因为双耳之间有20厘米左右的间距,来自同一声源的声音到达两耳时,在时间、强度、和相位都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形成声像的定位。

人耳对左右水平方向的分辨力要比上下竖直方向的分辨的能力强得多。

水平方向5-15度就能分辨出,竖直方向要有60度以上得变化才能分辨出来。

人听觉的基本特性:
1、定位特性:人耳不但能分辨出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还能分辨出声源的方向和深度,即声源的空间位置,这种功能称为听觉定位。

(强度差、时间差、音色差)
2、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存在会影响人耳对另一个声音的听觉能力。

3、非线性效应:声音信号在地听觉系统中会被非线性加工。

4、延时效应:指几个相同的声音信号相继到达耳朵时,听者不一定能分辨出是其先后。

5、分辨灵敏度:人耳能分辨声压和频率微小的声音。

50dB以上时,人耳能分辨最小声压级为1dB,在理想环境下,人耳在中频范围内能听出0.3dB的变化。

40dB以下时,声压级变化需达1~3dB,才能分辨。

频率大于1000HZ,人耳的分辨力很强,可分辨0.3∽1%低于1000HZ,分辨力会减弱.特别是声压级弱的情况下。

声音的分类:
频率低于可闻声波的称为次声波,高于的称为超声波。

可闻声波按人耳的听觉分为:
纯音:是声压随着时间作正弦波变化的声波,它具有明确单一音调的感觉。

复合音:是包含多种不同频率正弦波形成分的复合声波。

其中频率最低的成分称为基音,其余比基音频率高的成分称为泛音。

频率与基音成整数倍关系的泛音称为谐音。

声音的分类:
音乐:是指乐器和歌声所发出得声音,它是一种复合音,在听觉上有明确的音调和音色,给人以悦耳的感觉。

噪音:不规则的,间歇的,不希望有的各种干扰声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