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摘要:产业集群在经济地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文将对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进行归纳总结。
随后对于产业集群的结构、产业集群形成原因、产业集群的功能效应进行分别阐述。
关键词:集群产业空间组织综述在西方对产业集聚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数量众多的理论成果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成熟的理论。
其原因是众多的学派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所以使结论也并不相同。
对于不同的理论成果我们只能取其相似之处,并对不同之处加以阐述并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一)地理资源、运输成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早期产业集群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帕鲁的增长极理论、科洛索夫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这些理论在对产业集群进行定义的主要从产业链在地缘上集中所能获取外部经济角度出发的。
如马歇尔对产业区的定义: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型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现象称作“产业区”。
当然在这些理论中能看出,研究者也看到了产业集聚带来的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齐全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买方和卖方的市场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减少。
研究者也相信企业集聚能带来创新的产生。
但是在早期的产业聚集研究中更倾向于物质方面能获取的好处。
将研究的主要目光锁定在能轻易看到的各种成本的降低上。
(二)社会文化、知识溢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产业集群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产业区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社会经济学派、波特的新竞争理论。
这些理论相比起早期的产业集群理论更加重视交易费用的减少、社会文化的根植性和知识溢出带来的创新。
波特在综合各家理论之精华对于产业集群理论下了这样的定义:“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
”对于现代产业集群研究者更认识到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产业集群内网络的建构成为最为关注的地方。
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机构和科研学校之间、还有企业与地方文化制度之间的信任网络构建成为现代产业集群更为显著地特点。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国外产业集群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产业集群的定义、特点、历史和发展,以及产业集群的形态和特征等内容。
国外产业集群的定义和特点产业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相关产业,通过协同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知识溢出,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集聚性:产业集群通常位于同一地理区域,临近的企业和机构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降低运输和沟通成本。
2、产业关联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机构通常具有一定的产业关联性,如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金融机构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3、资源共享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机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人才、市场等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知识溢出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和学习,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和溢出,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国外产业集群的历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产业集群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当时纺织业在该地区发展迅速,形成了早期的产业集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群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国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同时,国际合作也成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推动全球产业集群的发展。
国外产业集群的形态和特征国外产业集群的形态和特征因地区和产业发展阶段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业集群形态和特征:1、制造业集群:制造业是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制造业集群通常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等制造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
这些企业和机构在某一区域集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生产能力。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及其评析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及其评析一、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二、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三、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四、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评估五、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与对策探讨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常见,它是由一群企业或产业共同组成的紧密联系的经济体,以共同的目标、专业技术和资源为基础,具有产生经济效益的潜力。
本文将围绕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评析,选取五个主题进行详细分析:一、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现在,国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最初的产业集群理论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
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一些经济体和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渐出现了产业集群现象。
目前,国外产业集群理论主要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和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基础理论。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网络重组、企业创新、区域合作等基本概念的理论。
国外学者在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它能够促进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利润率。
二、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性的经济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可以提供用工机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增长,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它还能够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为区域经济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产业集群还可以帮助企业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等网络关系,在不断的博弈中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内部规制、流动性和地理因素。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对于这种企业联系的形成和发展,内部规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动性则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基本动力之一。
流动性不仅包括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还包括情节、信任和社交网络等各种互动和联结。
此外,地理因素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地理区位的优异性可以吸引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依托地方政府、大学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支持,也可以帮助产业集群尽快成熟。
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经济学早期的分工思想在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家,对当时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形成某种经济思想,这种古代经济思想的萌芽,可以称为经济学早期的逻辑起点。
在当时,分工思想的代表性人物,是柏拉图、色诺分。
他们的分工思想分别在《理想国》与《居鲁士的教育》得到系统的梳理。
(一)柏拉图的分工思想柏拉图在西方得到许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
柏拉图的分工思想首先直接影响了西塞罗,而后得到哈奇森和孟德维尔的传承,在他们的影响下,亚当·斯密最终把分工思想进一步完善,形成分工理论,由此可知柏拉图是有记载以来分工思想的“鼻祖”。
柏拉图对分工思想的理解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于分工思想的贡献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柏拉图认为,劳动分工是禀赋的要求,禀赋不同,则人们从事的职业也会不同。
《理想国》记载“(苏格拉底说)好,让我们来看看能不能找到一条出路。
我们承认过不同的禀赋应该有不同的职业??”、“(苏格拉底说)不同样的禀赋不应该从事于同样的职业”。
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分工的不同源于禀赋的不同,而禀赋的不同又源于身体的不同。
禀赋决定分工的思想彰显柏拉图对分工思想理论的贡献,但是身体决定分工,又带有宿命的成分,文艺复兴之后,尤其是亚当·斯密之后,被古典经济学家们逐步放弃了。
二是柏拉图认为,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想国》记载“(苏格拉底说)??我的意见是说,农夫要为四个人准备粮食,他要花四倍时间和劳力准备粮食来跟奇特人共享呢?还是不管别人,只为他自己准备粮食——花四分之一的时间,生产自己的一份粮食,把其余四分之三的时间,一份花在造房子上,一份花在做衣服上,一份花在做鞋子上??”,紧接着“(阿得曼托斯说)恐怕第一种办法便当,苏格拉底”。
而后“(苏格拉底说)那么是一个人干几种手艺好呢,还是一个人单搞一种手艺好呢?”,“(阿得曼托斯说)一人单搞一种手艺好”。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迈克·E.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
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
产业集群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
JATheo、Rolelandt和PimdenHertog(1998)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就是群。
PeterKnorringa和J¨orgMeyerStamer(1998)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研究中,借鉴Markusen(1996)对产业区的分类方法,把产业集群分为以下三类(详见表1)。
LynnMytelka和FulviaFarinelli(2000)又基于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把产业集群分为三类(详见表2)。
资料来源:PeterKnorringa/J¨orgMeyerStamer.NewDimensionsinEnterpriseCooperationandDevelpment:FromClusterstoIndustrialDistricts.1998,(10)资料来源:LynnMytelkaandFulviaFarinelli(2000)根据UNCTAD(1998P8)改编。
二、关于产业集群机理的研究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
马歇尔(1920)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产业集群理论综述摘要:产业集群在经济地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文将对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进行归纳总结。
随后对于产业集群的结构、产业集群形成原因、产业集群的功能效应进行分别阐述。
关键词:集群产业空间组织综述在西方对产业集聚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数量众多的理论成果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成熟的理论。
其原因是众多的学派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所以使结论也并不相同。
对于不同的理论成果我们只能取其相似之处,并对不同之处加以阐述并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一)地理资源、运输成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早期产业集群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帕鲁的增长极理论、科洛索夫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这些理论在对产业集群进行定义的主要从产业链在地缘上集中所能获取外部经济角度出发的。
如马歇尔对产业区的定义: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型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现象称作“产业区”。
当然在这些理论中能看出,研究者也看到了产业集聚带来的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齐全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买方和卖方的市场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减少。
研究者也相信企业集聚能带来创新的产生。
但是在早期的产业聚集研究中更倾向于物质方面能获取的好处。
将研究的主要目光锁定在能轻易看到的各种成本的降低上。
(二)社会文化、知识溢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产业集群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产业区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社会经济学派、波特的新竞争理论。
这些理论相比起早期的产业集群理论更加重视交易费用的减少、社会文化的根植性和知识溢出带来的创新。
波特在综合各家理论之精华对于产业集群理论下了这样的定义:“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
”对于现代产业集群研究者更认识到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产业集群内网络的建构成为最为关注的地方。
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机构和科研学校之间、还有企业与地方文化制度之间的信任网络构建成为现代产业集群更为显著地特点。
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将运输成本 降低 ,更好 的促进外 部规模 经济 的发展 j 。在工业 化前期 , 比较有代表性 的产业集群 理论主要有三个 :第 一 ,产业 区理 论 ,这一理 论是 由马歇 尔提出的 。在特定的区域内 ,类型相似的 中小企业 会 出现 聚 集 ,由此形成 “ 产 业区” ,之所 以会 形成产业 区 ,是 因为企业 能够更好 地获取外部经济提供的便利条件 ,比如协 同效应 、创新 环境等 ,不过 马 歇尔在对产业 区理论进行研究时 ,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 ,还 存在一定 的 历史局限性 ;第二 ,增长极理论 ,这是 由法 国经济学家 帕鲁提 出的 ,随 后 ,保德威勒在其研究对增长极理 的内涵进行 了丰富 ,同时 ,将其 涵义 转移到虚拟空 间经济发展 中,在保德威勒 的理论 中,政 府对产业集 聚的 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这是其核心观 点,显然 ,该理论 中过 分夸大 了政府在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 ;第 三,地域 生产 综合体理论 ,这是 由科 洛索夫斯基提 出的理论 ,在他 的定 义中 ,生产综合 体是指在一 定的 地域 内,以 自然条件 、运输 等为依 据 ,对 各个企 业进 行合理 的安置 ,由 此看来 ,企业 之间稳 固和正式 的投 入产 出联 系是 该理 论所 强调 的 ,不 过 ,此理论 是在前 苏联中提出的 ,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 ,政 治 目的 要更 强于经济集聚的作用。
( 二 ) 后 期
新技术革命之后 ,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且社会 也迈进 了信 息时代 ,企业在进行生产时 ,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得到提 升 ,企业之 间 在进行物质联系时 ,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也显著 的提升 , 此 时 ,产业 聚集 的主要 目的除 了降低运费成本之外 ,还包含降低交易 费用。首先 ,新 产 业 区理论 。2 0世纪七 八 十年代 ,爆 发 了世 界性 的经济 危机 ,在 很 多国 家 的经济都 出现衰退时 ,美 国、意大利 、德 国等 国家 的经 济反而得 到了 发展 ,针对此种现象 ,别 卡提尼进行 了有效地分析 ,并形 成产业 区的概 念 ,为了与马歇 尔的理论进行 区别 ,将别 卡提 尼的理论 称之 为新 产业区 理论 】 。其次 ,新经济地理理论 。克鲁格曼在对区域经济理论进 行研究 时 ,通过 规模报酬递增模型的建立 ,将其研 究纳入到主流经 济学 中,在 产业 聚集 的过程 中,形 成 的空间格 局具 备 多样性 ,而且 在形 成 的过程 中 ,特定 的历史事件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产业空间 聚集形 成之后 ,就 会 自我延续 。最后 ,新竞 争 经济 理 论。波 特 在他 的 《 国 家竞 争优 势 》 中引入了产业集群 的概念 ,当产业集群 的创新能力和升级 能力都 比较 强 时就会带动生产力 的发展 ,进而提升 国家 的竞争力 ,波特 的理论促进 了 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 ,并受到 了广泛 的关注 。 二 、现 代 社 会 时期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产业集群国内外研究现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集聚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经济基础的区别,其在国内外的研究阶段、内容和方向各有不同。
1.1发达国家研究现状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发达国家。
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
其侧重点主要为集聚经济和地方制度。
1929年,韦伯(Alfred Weber)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先提出了产业集群(Cluster)。
其区位理论认为,集群的产生是自下而上的,是企业对集聚的优势认知而自发形成的,由此提出了集群形成的四因素论,引入了集聚因子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到了“产业区”这一概念,并将“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经济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1。
20世纪50年代,F·帕鲁(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和前苏联学者科洛索夫斯基(Korosovski)提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认为集群是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政策自上而下完成的,从集群经济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群。
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退时,长期被忽视的中小企业集聚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不错。
为了改善经济困境,复兴地方工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兴起。
2意大利社会学家Banasco(1977)首先关注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第三意大利”的概念。
Giacomo Becattini在将“第三意大利”与马歇尔在英国观察到的“产业区”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些产业区的发展得益于本地劳动力分工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外部性,以及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
Lynn Mytelk和Fulvia Farinelli把产业集群分为:非正式群、有组织群和创新群,探讨如何在传统产业中培育创新群、建立创新系统,从而使传统产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的。
其涵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聚集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主要有四种:1.外部规模理论。
马歇尔是最早较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
他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
同时还研究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
他提出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一般比较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厂商也会尽可能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企业外部的规模经济同样十分重要,当产业持续增长,尤其是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或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改进铁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
2.集聚经济理论。
韦伯首先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
他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决定了企业是否靠近。
他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了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
3.新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波特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
波特在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产业集群引言产业集群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相当年轻的分支学科,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也才只有半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所以相应的理论已相当丰富和成熟,在本综述中主要阐述了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关于产业集群模式及其效应的相关文献资料。
一、国外相关理论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马歇尔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
而后,1909年韦伯的工业群理论,1934年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1991年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20世纪中后期波特的新竞争理论等,都从不同侧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
随后人们随产业集群的认识不断深化,产业集群的理论也不断趋于深化。
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的不同,国外的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说法[2]。
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韦伯的观点认为,集聚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各个工厂为了追求集聚的好处——利益的增大、成本的节省而自发形成的。
克鲁格曼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分析并认为,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
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隔等原因,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
波特是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
他认为,产业集群更多地首先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这一两家企业刺激了许多其他同类企业的成长。
产业集群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这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接近劳动者和公共物品以及相关机构的服务,同时有利于企业创新[3]。
在这些理论当中,最值得我思索的是波特的相关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有密切的联系[4],并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研究的热点,研究认为产业集群能带来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等竞争优势[5]。
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二 、新古典经 以自我修 正
或部分否定 的形式进行 的。新古典经济 学以生产 函数规
济活 动和宏 观 经济增 长 ,崇 尚市场 “ 形 的手 ”力量 无
会 使 经 济趋 于平 衡 。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 人物 h M r h l 继承 了A a 。 a s a l dm Sih m t 的劳动分工理论 , 对产业集群 的形成进 行了描述 , M r h l 在《 a s a l 经济学原理》 1 8 ) (9 0 中描述 了集 中于某些地
丽莉卷 。 本文根据产 业集群 理论发展 的历史轨迹 , 依次对
古典经济学 、 古典经济 学、 统经济地理 学、 新 传 区域 经济
方 的“ 地方性工业 ” 即产业 区的原始形态 ,地 方性工业 ” “
也就是具有分 工性质 的企业在特 定地 区的集聚 。据此 , M r h l 在 1 2 年提 出了 “ a sa1 9 0 内部经济 ”和 “ 外部经济 ” 的概念 , 外部经济是指某一经济行 为者带来的 , 本人 但他 无法 占有 而其他人 能获取 的利益。 外部经济主要表现在三
d s r c ) M r h l 认为 , 部经济 “ i t i t 。 a sa 1 外 这种经济往往能 因许多性质相似的企业集中在规定 的地方一 即通常所述的 工业地区分布 一 而获 得 ” 也就是说 ,产业集 群的原因是 。
济 学的思想精髓 是人 类生产 活动 的专 业化分 工 ,A a dm
理论 ,强调 意大利 式 的信任 和 灵活 的生 产系 统 ,开创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进而促使生产规模的
扩大 ,形成规模 经济 ,规模 经济 的本质 实 际上是 专业
化经 济 ( 小凯 , l ;另 一方 面 ,分 工 与专 业 杨 98) 9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激励研究,并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做了回顾。
关键词:产业集群机理研究研究型合资企业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分类1990年迈克·波特(M. E.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迈克·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
i J.A. Theo、Rolelandt和Pim den Hertog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 、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 、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 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
派克(F. Pyke) 等人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通常在一个产业内,并且根植于地方社区。
”ii广义的集群中通常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以及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
国内学者聂鸣等总结了产业集群的定义,他们认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深度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每个企业效率的提高。
iii国内外各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没有广泛认同的定义。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_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_分类与产生机制_王芹
【收稿日期】2006-04-19【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5JK045)【作者简介】王芹(1976-),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西安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分类与产生机制王芹1,2(1.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2;2.西安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32)【摘要】近些年来,产业集群的研究已成了地区(国家)竞争力研究以及区域经济研究重要的前沿课题,产业集群强大的竞争优势早已引起国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有必要对国外产业集群的概念、分类、产生和发展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产业集群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产业集群;概念;分类;产生机制【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7)19-0148-03一、产业集群概念及分类的讨论(一)产业集群的概念虽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问题已经被研究了几十年,但至今为止对于产业集群的概念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
概括来讲,目前对于产业集群的定义在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西方关于集群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最早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产业集群现象。
他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
马歇尔首先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企业为追求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外部规模经济而产生的聚集体。
(2)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
他认为,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和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地方工业化,显然后一阶段就是我们说的产业集群阶段。
因而,韦伯的定义可这样表述:产业集群是在某一区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的聚集体。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的。
其涵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1.产业集群理论简评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方面。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产业集群,但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外的研究偏重于实证分析幷在此基础上的归纳。
而且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出现,缺乏系统研究的专著。
归纳起来,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依据:(1)外部经济效应。
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从单个企业来看,规模也许幷不大,但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产品不断出口到区域外的市场,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2)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
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和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
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灵活性的非正式关系。
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产业集群现象相对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3)学习与创新效应。
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
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
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它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用文-国外产业集群理论述评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述评'产业集群,外部,竞争优势,聚集经济一个多世纪以来,产业集群逐渐变为世界经济活动的普遍现象。
早在马歇尔时代,产业集群在英国有著名的谢菲尔德刀具制造商和北安普敦的制衣厂商,在德国方圆150英里的区域内座落着已是当时世界市场领导者的六大印刷机厂商。
时至今日,在美国,高科技公司集聚在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广告业集聚在纽约麦迪森大道,橡胶制品业集聚在缅因,娱乐业集聚在加利福尼亚等;在英国,有剑桥到伦敦一带的高保真音响器材集聚,在东京有都大田地区的金属制品业集聚。
在发展中国家,集聚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例如,秘鲁利马的服装业集聚,巴西在Sions的鞋类积聚,印尼在Anetral Java的棕榈糖业集聚。
在我国,沿海地区产业集聚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广东东莞IT产品零部件与整机生产企业集聚,江苏戴南的不锈钢制品业、福建晋江的制鞋业集聚等等。
“集中”这一经济活动的显著地理特征,长期以来吸引着众多的经济学家、学家和各领域的学者,为什么会产生产业集群,集群的中心在哪里,如何使集群保持活力,如何通过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对众多产业集群问题的理性思考促进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国外许多有关文献都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论述。
Ma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后又在“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1998)一文中进一步对其完善。
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且互相的公司和机构集合,并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在此基础上,Porter又定义了两种类型的集群:横向集群和纵向集群。
纵向集群是由通过买方和卖方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组成。
而横向集群的企业会共享终端产品市场,使用相同的技术和劳动力或需要相似的资源。
派克(F.G. Pyke)等人认为:产业集群是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通常在一个产业内,并且根植于地方社区。
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维普资讯
第 2 期
尤 振 来 等 : 方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综 述 西
6 3
韦伯 ( b r 是世 界 经 济 史 上 较 早 而 又完 整 、 We e ) 系统 地提 出产业 区位 理 论 的经 济 学 家 , 重 要 的 贡 其
推动单 位 可 能 是 一 个 企 业 或 者 同产 业 内的 一 组企 业 , 可 以是 共 同合 同关 系 的某 些 企 业 的集 合 。如 也 果一个 有支 配效应 发 生 的经 济被 定 义 为“ 力场 ” 那 , 么位 于该“ 场” 的推动单 位就 被称作增 长极 。增 力 中 长极就 是那 些与 环境 密切联 系 的经济单 位 。 “ L] 3 16 9 6年 , 德 威 勒 ( o d v l) 增 长极 概 念 保 B u e ie 使 l 的 内涵发 生 了较 大 的 变化 , 把 经 济增 长 概念 的涵 并 义 向虚拟 空间 经济 发 展 转 移 。他 指 出 , 动性 产业 推 能够 导致 两种类 型 的增 长 效 应 : 是列 昂惕夫 乘数 一 效应 , 它是 通过 现有 部 门之 间 的相 互 关联 性 而产 生 的 经济效 果快速 膨胀 的经 济现 象 ; 是极化效应 , 二 随
新古典 经 济时代 产业 集聚 , 还处 于萌芽状态 , 其
主要 特点是 许多 在物 质上 具有密 切联 系的企业 和相 关机 构在地 理上 的集 中而 产生 的外部 经济性 。马歇 尔研 究集 聚 尽 管 也 重 点 强 调 了产 业 集 群 的 这 一 特 性 , 他在 理论上 的最 大 贡献 是 他 发 现 了一 种产 生 但 集 聚的“ 鲜产 业空 气” 新 —— 协 同创新 的环境 。但在 马歇 尔时代 , 由于客 观 上 企 业 之 间 的联 系主要 是 物
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
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论文报告: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数字化革命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更加迅速地涌现。
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竞争加剧,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兴起发展、启示,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二、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产业集群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规模或特定产品或服务对市场有相对集中占有率的相关产业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企业和组织之间形成的一种密切联系、专业分工和产业集成的形式。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创新合作和资源共享等特征。
产业集群的形成,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地理因素,即人们生活工作区域产生一定的技术和资源集聚效应;二是产业因素,即同一产业的企业在一个地区内形成规模和竞争优势;三是政策因素,即政府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支持、规划和引导,推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产业集群的兴起发展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发展往往是一种自然的过程。
一个区域内最初的企业通常因为地理和资源因素的原因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和竞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产业的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入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进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与传统的产业密集型地区相比,产业集群在组织形式、技术创新和人才革新等方面更为灵活和高效,具有更强的创新和发展活力。
四、产业集群的启示1、创新合作模式。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共赢的模式,并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品牌合作等方式提高了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人才培养机制。
产业集群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高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和专业分工,提高了人才整体素质和产业链的技术水平。
3、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塑造。
企业通过集群形成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可以在竞争市场中形成高度可识别度和品牌影响力,并拓展新的协作机会。
西方产业集聚理论探析
西方产业集聚理论探析产业集聚是区域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自马歇尔提出产业集聚概念以来,研究者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
本文主要从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竞争优势、存在的风险、集聚水平的测度等方面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阐述,以明确现代西方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脉络。
[ 关键词]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风险早在20世纪20年代,产业集聚这种产业组织模式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自马歇尔提出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原因以来,产业集聚逐渐成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从现代西方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竞争优势、存在的风险等方面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阐述,以明确其发展脉络。
一、产业集聚形成机制马歇尔是较早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现象的经济学家。
他认为辅助行业的发展、高度专用机械和专业人才可以在地方性的工业区内为许多邻近的企业进行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此,马歇尔指出地方性工业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他将这种外部规模经济给集聚企业带来的好处具体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公司从信息技术溢出中获益。
在当地产业区内信息技术的流动传播更容易发生,新技术可以更快的转换为生产力,企业能够快速地获取各种信息,对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第二,提供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
马歇尔认为顾主们往往到有大量他们所需要的有专业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寻找雇员,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寻找雇主。
因此,集聚既降低了工人的失业率,也使厂商能顺利获取专业技能的劳动力。
第三,促进了劳动分工。
集聚区内企业联系密切,劳动高度分工。
产业区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限的产品和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点。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始者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集中取决于集聚的收益与集聚增加的成本的对比。
韦伯认为,集聚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如购买原料的便利、共享劳动力市场、共用基础设施等),所以企业有集聚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摘要: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
早期的产业区理论、增长极理论等为现代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来源,工业革命之后,产业集群理论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最终形成了现代产业集群理论,在本文中,对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前言:从产业集群理论产生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对于产业集群理论,西方的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尽管研究不断的深入,但是人们对产业集群的认识越来越混乱,为了帮助人们清晰的认识产业集群理论,以时间为主轴,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理论进行了综述
一、工业化时期
(一)前期
工业革命之后,家庭作坊以及手工工场逐渐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工厂以及企业,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主体地位也被中小企业所替代,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物质联系开始逐渐的密切,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是企业发
展中所共同追求的。
由此,企业之间的一体化的物质联系是本时期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重点,而实行产业集群的目的是将运输成本降低,更好的促进外部规模经济的发展[1]。
在工业化前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理论主要有三个:第一,产业区理论,这一理论是由马歇尔提出的,在特定的区域内,类型相似的中小企业会出现聚集,由此形成“产业区”,之所以会形成产业区,是因为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取外部经济提供的便利条件,比如协同效应、创新环境等,不过马歇尔在对产业区理论进行研究时,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第二,增长极理论,这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帕鲁提出的,随后,保德威勒在其研究对增长极理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同时,将其涵义转移到虚拟空间经济发展中,在保德威勒的理论中,政府对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其核心观点,显然,该理论中过分夸大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这是由科洛索夫斯基提出的理论,在他的定义中,生产综合体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以自然条件、运输等为依据,对各个企业进行合理的安置,由此看来,企业之间稳固和正式的投入产出联系是该理论所强调的,不过,此理论是在前苏联中提出的,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政治目的要更强于经济集聚的作用。
(二)后期
新技术革命之后,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社会也迈进了信息时代,企业在进行生产时,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得到提升,企业之间在进行物质联系时,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也显著的提升,此时,产业聚集的主要目的除了降低运费成本之外,还包含降低交易费用。
首先,新产业区理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出现衰退时,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经济反而得到了发展,针对此种现象,别卡提尼进行了有效地分析,并形成产业区的概念,为了与马歇尔的理论进行区别,将别卡提尼的理论称之为新产业区理论[2]。
其次,新经济地理理论。
克鲁格曼在对区域经济理论进行研究时,通过规模报酬递增模型的建立,将其研究纳入到主流经济学中,在产业聚集的过程中,形成的空间格局具备多样性,而且在形成的过程中,特定的历史事件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产业空间聚集形成之后,就会自我延续。
最后,新竞争经济理论。
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中引入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当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升级能力都比较强时就会带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波特的理论促进了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现代社会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之下,高新技术产业逐渐的成为
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进行产业集聚时,机制具备很强的特殊性,对于劳动质量和成本的要求,要远远的高于劳动成本,通过协同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成功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产业集群研究的重点在于集群与创新过程、组织学习、企业绩效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如下理论:第一,区域创新环境理论。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是何种影响,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将创新环境的概念引入其中,在创新环境理论中,如果区域经济欠发达,那么新技术及新产业的集聚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3]。
区域环境是企业存在的根本,是环境发展的产物,通过创新环境,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技术条件。
现有企业的创新以及新企业的产生需要充分的利用外部环境,怎样利用是创新环境理论中的核心。
第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本理论产生的基础为区域创新环境理论以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在特定的区域网络内,在协同作用的影响下,各个结点会进行结网并创新,融入到区域创新环境之后,所形成的系统就是区域创新系统,简单的说,区域创新系统就是将区域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环境叠加到一起,包含于国家创新系统中。
区域内的企业之间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也具备长期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开放性、本地化、动态性以及系统性是系统所具备的突出特点[4]。
在该理论中,企业的群就是区域,企业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由此形成区域。
第三,其他理论。
除了上述主要的两个理论之外,还包含比较多的其他集群理论,比如Craft认为,之所以存在国际收入不平衡,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理,而且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地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Stamer对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将企业合作过程中的典型障碍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利因素的克服进行了探讨,最后,基于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通过企业合作来营造创新的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在整个工业时代,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并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集群也得到了发展。
通过对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系统综述,提升了人们对产业集群理论的认识,这对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伟,王玉霞.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基于分工、专业化提高效率视角[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1:84-87.
[2]魏剑锋.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基于经典和多视角研究的一个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03:9-18.
[3]张敏.产业集群的生成与发展动力探源[J].湖北社会科学,2010,12:87-90.
[4]任春红,郑琛誉.国外产业集群形成与效应理论研究演化[J].商业时代,2013,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