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
小区道路规划与设计
次干道
2021/10/10
主入口
次入口
38
7.3.3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我国现有的居住区其实质上都是来自格网模式、内环模式和外环模 式这三种基本的道路模式。这三种道路模式在交通可达性、效率性、 安全性、道路私密性四个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2021/10/10
39
三种基本道路模式的比较
结合前面的例子,我们从交通可达性、交通效率、安全性、私密性四个 方面进行比较。
• 交通可达性:通常表现在居住区对外交通方面。格网模式的居住区出 入口较多,方便对外出行,对外交通的可达性最高。环状模式由于出 入口较少,且支路多为尽端式,故而内环模式次之,外环模式最低。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僵化地运用格网模式,会对居住生活产生干扰,并 且不利于对于小区的管理。
2021/10/10
9
7.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7.2.3 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
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 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 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 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 设施设置
2021/10/10
10
7.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2021/10/10
23
居住区小级道路
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车行道宽度6-9米,红 线宽度10-14米。
2021/10/10
24
(3)居住组团级道路
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8 - 10米, 车行道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 况下,居住组团级的道路不需 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2021/10/10
34
实例——绍兴袍江世纪街规划
该小区属于片块式布局,采用了人 车混行的内环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道 位于周边,西面临河水,河水穿过整个 小区。小区共有三个主要出入口,一条 主干道(居住区级道路)环绕整个小区 的内部。从主干道上发散出若干次干道 (居住小区级的道路)联系各片住宅群。 整个小区层次布置分明,外侧为中高层 住宅区,内层为高档别墅区,避免了相 互之间影响,同时共享了小区基地内的 河流网。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16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 (2016年版)1993-07-16发布1994-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 总则【条文说明】1.0.5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全局出发考虑居住区具体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城市规划法》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绿化和空间环境设计及其组成有机整体等,均与所在城市的特点、所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四、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因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要求,综合考虑居民对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确保居民安全的防灾、避灾措施等,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小区道路宽度标准
小区道路宽度标准小区道路宽度是小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小区居民的出行安全和便利性。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小区道路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来确定道路宽度,以确保小区道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首先,小区道路宽度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根据《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标准》的规定,小区内主干道的双向车行道宽度应不小于6米,而次干道的双向车行道宽度应不小于5米,而单向车行道宽度则应不小于3.5米。
这些标准是根据车辆的行驶需求和交通安全考虑而确定的,因此在规划设计小区道路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得随意调整道路宽度。
其次,小区道路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到小区内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比如,如果小区内车辆通行量较大,那么道路宽度就需要相应加宽,以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行和交通秩序的良好。
另外,如果小区内有大型车辆或者紧急救援车辆需要通行,那么道路宽度也需要相应设置为符合这些车辆通行的要求。
因此,在确定小区道路宽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小区内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出行需求,以确保道路宽度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此外,小区道路宽度的确定还应充分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
根据《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标准》的规定,小区内的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2米,非机动车道宽度应不小于1.5米。
这些规定是为了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和便利性考虑的,因此在规划设计小区道路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需求,合理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和便利。
综上所述,小区道路宽度的确定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小区内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出行需求,以确保道路宽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规划设计出安全、便利的小区道路,为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小区工程施工道路布置要求
小区工程施工道路布置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为了确保小区工程施工道路的安全和顺畅,施工道路布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施工道路布置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还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小区工程施工道路布置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区工程施工道路布置的要求。
一、道路设计在进行施工道路布置前,首先要进行道路设计。
道路设计应综合考虑小区的地理环境、人流车流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的宽度、坡度等参数,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顺畅。
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尽量避免施工道路与居民区域的冲突。
二、施工道路布置1.施工道路的设置在进行施工道路布置时,应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施工道路的位置和方向。
一般情况下,施工道路应尽量靠近建筑物,以减少施工车辆和行人的冲突。
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连通性,确保施工道路的通行畅通。
2.施工道路的宽度施工道路的宽度直接影响施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效率。
一般情况下,施工道路的宽度应符合当地相关规定,并考虑到施工车辆的尺寸和数量等因素。
同时,还要确保施工道路的宽度能够保证施工人员和居民的安全。
3.施工道路的坡度施工道路的坡度也是施工道路布置中重要的一项因素。
合理的施工道路坡度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车辆的油耗,同时还能避免因坡度过大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进行施工道路布置时,应注意施工道路的坡度设计,确保施工道路的坡度符合相关标准。
4.施工道路的标志在进行施工道路布置时,应设置施工道路的标志和标线。
施工道路的标志和标线可以提醒车辆和行人注意施工区域,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还可以指引施工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方向,提高通行效率。
5.施工道路的照明为了确保夜间施工的安全,施工道路的照明也是施工道路布置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合理的照明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的能见度,减少夜间施工时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进行施工道路布置时,应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供夜间施工使用。
小区道路结构设计规范
小区道路结构设计规范篇一:道路设计规范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
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
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
在道路设计中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房屋,妥善处理文物、名木、古迹等。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第1.0.4条道路设计涉及其他工程(如桥梁、城市防洪、排水、给水、电力、电信、燃气、铁路等)时,本规范有规定者应按本规范执行,本规范无规定者可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道路分类与分级第2.1.1条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一、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GB 50180—93(2002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31号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
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0.2(第3款)、7.0.4(第1款的第5项)、7.0.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规范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3月1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7月16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94号文件《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局部修订。
本次规范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补老年人设施和停车场(库)的内容;对分级控制规模、指标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调整完善住宅日照间距的有关规定;与相关规范或标准协调,加强了措辞的严谨性。
万科住宅内的道路设计标准和施工做法
结合万科集团对开发项目内道路设计的经验及存在问题,通过系统化的研究,对万科住宅内的道路设计进行总结归纳,形成适应万科集团需要的标准化道路做法,指导各一线公司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减少道路部分的设计时间,避免设计错误;本次标准化对象为住区红线内的机动车道路,对道路红线超过30米的居住区道路以及宅间路不做标准化要求,地下停车库不在本标准适用范围之内;一、设计原则适应万科住区规划设计领域的发展需要,设计上强调“人行安全,车行方便”的理念,产品选用上应采用绿色环保的配套部品;二、道路标准化1、道路断面分类及选用指引特别说明:·应保证小区级主要组团道路人行系统的完整性;·小区级道路最少应保证最少一侧有人行道;·绿化隔离带宽度宜大于900mm,小于900mm时应种植灌木,以保护行人安全;选用说明:·预计人流量较大的小区及组团级道路上;·可选用立道牙,弧形道牙或平道牙;选用说明:·适用于人流量较大的小区级及组团级道路;·用于道路红线宽度受限;·用于一侧希望增大成片绿化景观面积;·用于一侧希望增大住户私家庭院面积;·无隔离带侧应选用立道牙;选用说明:·用于人车分流系统完善,预计人流量较少的小区级及组团道路;·为保护行人应选用立式道牙;选用说明:·用于预计人流量较少或人流方向在单侧的小区级组团级道路;·可选用立道牙、弧形道牙或平道牙;选用说明:·用于道路红线紧张,人流量较少的小区级及组团级道路;·用于小区级道路应选用立道牙;·用于组团级道路可选用弧形道牙或平道牙;双侧无人行道路RD-6选用说明:·用于人车健康系统完善,预计较少人行的组团级尽端路·寻访通过变换材质或者用增加色彩的方式明确出货行的范围;道路宽度选用说明:·7~8米:通常与小区主要出入口相连,是联系小区与城市或者居住区级道路的通路,应保证交通的畅顺,应设有独立的人行路,路边不应设置停车设施;·6米:主要的小区级道路或有垂直停车需求的组团级道路;·米:道路用地紧张的小区级道路和有垂直停车需求的组团级道路,优先考虑采用弧道牙或平道牙增加车辆的心理宽度;·4~米:用于双向通行的组团级道路可满足路边平行停车或斜向停车;2、道路交叉口模式指引图特别说明:·小区级以及人流量较大的组团级道路交叉口,宜选用与减速坡结合的平过式人行过街道组团级人流较小的道路交叉口,可采用弹街石减速带;·转角建议设置岛状绿地空间,利于设置相关的道路装置,转角范围应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米,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设计说明:·有绿化隔离带的小区级道路及组团道路交叉口,宜选用与减速坡结合的平过式人行过街道·转角建议设置岛状绿地空间,转角范围应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米,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设计说明:·有绿化隔离带的小区级道路及组团级道路交叉口,宜选用与减速坡结合的平过式人行过街道;·转角建议设置岛状绿地空间,转角范围应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米,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设计说明:·没有绿化隔离带的组团级道路交叉口,可采用弹街石减速带;·转角建议设置岛状绿地空间,转角范围应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米,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设计理念:“人行安全,车行方便”,在小区级道路和主要的组团级道路上,应保证人行系统的完整性,在次要的组团级及组团尽端路,宜通过路面材质变化或色彩变化区分人行和车行的空间范围;转弯半径:一般道路转弯半径为6米多层区消防通道转弯半径为9米高层区消防通道转弯半径为12米3、道路交叉口装置配置指引图参考照片:垃圾桶:1.设置原则:在小区主要的人行路边,机动车停车场边,应设置供行人及驾车人员使用的小型垃圾桶,满足临时垃圾的丢弃要求;2.摆放方位:在小区组团级以上道路的交叉口位置,应设置垃圾桶;停车超过5辆路边停车带旁,应设置垃圾桶;3.数量要求:有独立人行道的小区级路边,垃圾桶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00米,有独立人行道的组团级路边,垃圾桶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50米;道路指示牌:1.设置原则:·在小区入口处,应设置交通限速标志、禁鸣标志;·小区内最高限速为20公里每小时,地下车库最高限速为15公里每小时,学校幼儿园门前路段,最高限速为15公里每小时;·在机动车道的转弯处,应设置道路交通指示牌;·在学校幼儿园出入口位置,应设置警示标志;·警示类的指示牌,版面应用反光漆制作;2.设置高度:应在2-3米之间,并不应被路灯及绿化遮挡;3.摆放方位:·限速及禁鸣标志,应设置在小区机动车出入口道路入口侧;·道路指示牌应设置在道路转弯处,与转弯半径起点距离5米范围内;·指示牌应安装在路边的绿化带内,在机动车道路边为没有绿化隔离带的人行通道时,指示牌应安装在人行道内侧的绿化带内;道路照明基本技术指标:1.居住区内的机动车道路交通亮度及照度应满足下表的要求:2.居住区内的人行道路交通亮度及照度应满足下表的要求:3.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机动车道没有分隔的非机动车道的照明应执行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与机动车交通道路分隔的非机动车道路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度值的1/2;4.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人行道路照明,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用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值与非机动车道路相同;当人行道路与非机动车道路分设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非机动车道路的照度值的1/2,但不得小于5lx;5.小区出入口路面平均照度Eavlx维持值不应小于20lx,小区内组团级以上道路的交叉口位置路面平均照度Eavlx维持值不应小于15lx;道路路灯设计说明:1.小区路灯应选用截光或半截光灯具,一方面防止眩光,一方面增加光效;2.小区道路要求照明有较好的视觉引导作用,一般采用单侧排列,在道路较宽的小区主干道,可采用双侧对称排列;3.应避免室外照明对居民室内环境起不良的影响;4.为便于检修及减少行道树对路灯的遮挡,小区内路灯设置高度建议米;道路路灯设计流程:1.道路道明设计是依据环境情况和规范的要求,求出灯具的布置和光源的设置;2.进行照明计算时,必须预先知道所选用灯具的光度数据、灯具的实际安装条件安装高度、间距、悬挑长度、仰角及布置方式和道路的几何条件道路的横断面及各部分的宽度、路面材料及其反光性能等以及所采用的光源类型和功率等;3.在上述数据收集完毕后,应委托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照明计算,验证路灯设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重新调整间距或重新进行路灯选型;4、机动车道构造详图道路场所材料设计选用一览表:特别说明:·面层为标准化做法,基层及垫层应根据地区及项目本身地质情况进行设计调整;·应避免使用大尺寸石材铺面;沥青路断面CDM-01水泥混凝土路断面CDM-02路面荷载按:行车荷载<5T,选用120mm厚面层;行车荷载<8T,选用180mm厚面层;行车荷载<13T,选用220mm厚面层;注:板材尺寸用于机动车道时不宜大于300mm×300mm沥青路与水泥砖路交接断面CDM-05水泥混凝土路与水泥砖交接断面CDM-06沥青路与石材路交接断面CDM-07水泥混凝土路与石材砖交接断面CDM-085、人行道构造详图特别说明:·本图集人行道指小区主要机动车道两侧的通行功能为主的人行道;·基层及垫层应根据地区及项目本身地质情况进行设计调整;混凝土路断面RDM-01选用说明:·混凝土垫层留有伸缩缝,4000-5000,橡胶特制嵌条或沥青马啼脂料封填;·面层参考成本:55元/m2选用说明:·水泥砖有成品道牙时,可直接采用成品道牙收边,·面层参考成本:50-60元/m2面层参考成本:80-100元/m2面层参考成本:80-180元/m2面层参考成本:60-80元/m26、路道牙设计特别说明:·路道牙可选定型式后由当地生产厂家按设计生产;·具体细部尺寸可根据项目工程设计进行调整;立道牙水泥,石材构造详图DY-01选用说明:·为传统形式,对行人保护好,用于小区级道路;·当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无绿化隔离带时应选用立道牙;平道牙水泥,石材,水泥砖构造详图DY-02选用说明:·对车辆无警示作用,可充分利用路宽的通行能力;·适用于用地较紧张的地段;选用说明:·造型柔和,对车辆的警示作用较弱,用于车速慢或者路宽较窄的地段;·可利用弧道牙本身的弧度引导排水;选用说明:·整体型道牙有较好的汇水和引导排水的功能;·道牙本身可结合雨水箅子的功能;选用说明:·在面层宽度小于120mm时,道牙与道路共用垫层结构道牙需在垫层之上另做100厚混凝土基础;·道牙高度=150mm出地面高度+道路面层+道路基层-120mm道牙基础及砂浆厚度;·小区内道牙常为500mm、750mm长;选用说明:·在面层厚度大于120mm时,道牙可与道路共用基层结构;·道牙高度=150mm出地面高度+道路的面层及结合层厚度-20mm厚砂浆厚度;·小区内道牙通常为500mm、750mm长;选用说明:道路排水沟断面为参考型式,具体尺寸及接排水方式根据具体工程确定;选用说明:道路排水沟断面为参考型式,具体尺寸及接排水方式根据具体工程确定;三面坡缘石坡道双向平行式缘石坡道人行与机动车道间无障碍坡道示意图:7、减速装置构造详图及选用指引特别说明:·减速带应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设置位置,避免后期临时增加橡胶及水泥类减速带;·减速带面材可根据项目景观需求进行调整;设置原则:·橡胶类制品易老化,水泥拱做法不美观,建议在规划阶段就考虑好减速带的位置,并用改变路面材料的工程做法来设置减速坡;·在小区级道路,有过街人行通道的位置,建议采用结合人行通道建造减速坡;·减速坡的高度不应高于100mm;·在没有出入口的直行路段,减速坡的间隔距离不应大于50米;设置位置:·出入口位置,结合不同的口部设计,在门卫刷卡机位前5米位置设置;·机动车道在遇到人行道穿越时,应在人行道前2米位置设置;·在转弯路段,在转弯半径的起点处设置减速坡;水泥混凝土道路与过街人行道结合的减速带JSD-01选用说明:与水泥砖凸角相交位置的弹结石应修整斜面,使弹结石与过街人行道面材之间的缝隙不大于1cm;。
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
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中,道路规划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捷与安全,还对小区的整体环境和品质产生着深远影响。
为了实现科学、合理、人性化的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技术规定。
一、道路功能与分类住宅小区的道路应根据其功能和使用特点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宅间道路。
主要道路是连接小区出入口与各个功能区域的干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其宽度通常在 6 8 米左右,以满足车辆双向通行和消防车辆的进出要求。
次要道路是连接主要道路与各住宅组团的道路,交通流量相对较小,宽度一般在 4 6 米。
宅间道路则是连接住宅与次要道路的通道,主要供行人使用,宽度在 25 3 米左右。
二、道路布局1、系统性道路布局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使各个区域相互连通,方便居民出行。
同时,要考虑与周边城市道路的衔接,确保交通顺畅。
2、分级设置按照不同的功能和交通流量,合理设置各级道路,避免交通拥堵和混乱。
3、人车分流为了保障居民的行走安全,应尽量实现人车分流。
可以通过设置步行道、地下车库出入口等方式,减少人车冲突。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1、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宽度应根据车型和交通流量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车车道宽度为 35 米,大型车车道宽度为 375 米。
2、人行道人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 15 米,以满足行人的通行需求。
同时,要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出行。
3、绿化带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减少噪音和灰尘对居民的影响。
绿化带的宽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四、道路坡度与排水1、坡度道路的坡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一般控制在 03% 8%之间,以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和排水顺畅。
2、排水道路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口、排水管道等,及时排除雨水,避免积水影响道路使用。
五、道路照明1、照度道路照明应满足一定的照度要求,保证夜间行人与车辆的安全。
照度标准应根据道路等级和使用情况确定。
小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规范
小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规范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管理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
小区作为城市居住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小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规范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设计目标1、交通便捷性:小区道路应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便于行车通行及停放。
2、人车分流:小区内的道路应该设计成适合行人和车辆分流的道路结构。
3、景观效果:小区道路工程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到道路美化与景观效果,增加小区的整体美感。
4、安全保障:道路设计要能够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5、环保要求:在小区道路工程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环保因素。
三、设计规范1、道路布局(1)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小区规模和功能需求,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道路宽度:主干道宽度应不小于6米,次干道宽度应不小于4米,支路宽度应不小于3米。
(3)交通节点设施:按照小区规模设置交通节点,如路口、环岛、停车场等。
2、道路设计(1)道路横断面:根据道路等级划分,设定相应的横断面标准,包括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绿化带宽度等。
(2)路面材料选择:应选择防滑、耐磨、抗冻融性能良好的路面材料进行铺设。
(3)路灯设置:应根据道路等级和使用需求设置路灯,确保夜间行车和行人通行的安全。
(4)交通标志标线:应根据道路规划和实际需要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保证交通秩序和安全。
3、排水设计(1)道路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的道路排水系统,防止因雨水积聚而影响道路使用。
(2)雨水收集:根据小区地势和道路布局,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使雨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利用。
4、景观设计(1)植树绿化:应合理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和空气品质。
(2)景观照明:根据道路功能和景观需求,设置合适的景观照明设施。
五、施工及监管1、施工质量:小区道路工程施工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确保道路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2、施工周期:小区道路工程施工周期应安排合理,力求最短时间内完成,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应注意的相关规范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应注意的相关规范、标准、规定一基地出入口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条: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条: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⑴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⑵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⑶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⑷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⑸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⑹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3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269条快速路、主干路两侧一般不得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二、基地内道路和消防车扑救场地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条: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条: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条: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住宅小区 道路 设计标准
住宅小区道路设计标准
以下是住宅小区道路设计的一些基本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1.道路规划
-道路布局应考虑住户出行便利性、交通流动性和安全性。
-道路宽度应根据预计的车辆流量确定,一般建议主干道宽度不少于10米,次干道宽度不少于8米,支路宽度不少于6米。
-道路网格应合理连接各个区域,避免过于复杂的路网结构。
-道路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适当的距离,以确保通行的安全性和视野。
2.交通设施
-设置合理数量和位置的停车位,包括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场,以满足居民和访客的需求。
-在道路两侧设置人行道,保证行人的通行安全。
-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标线、交通指示牌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秩序和安全性。
3.绿化与景观
-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种植合适的植物,美化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设计合适的景观特色,如花坛、喷泉等,增加小区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4.安全考虑
-在交叉口设置合适的视线三角区和安全岛,确保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针对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设置减速带或斑马线,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考虑自行车道和非机动车停放区的设置,鼓励住户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
5.环保与可持续性
-合理利用雨水,设置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设施,减少洪涝和水资源浪费。
-鼓励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方便居民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1。
居住区各项用地界线划定的技术性规定
居住区各项用地界线划定的技术性规定1 居住区以道路为界线。
属于城市干道以干道红线为界,属居住区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属公路以公路红线为界2 与其他用地相邻时以用地边线为界3与天然障碍物或人工障碍物想毗邻的以障碍物地点边线为界4 居住区内的非居住区用地或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设施用地应扣除二.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1 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于住宅用地2 住宅临公共绿地设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限时,在宅前宅后通常以住宅高度的1/2计算,在两侧一般按3-6米计算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确定1 一般明确划分的按基地界限划定未明确划分的按建筑物基地占用土地及建筑物四周所需要利用的土地划定界线。
四道路用地范围确定1 城市道路不计入居住区的道路用地2居住区道路作为居住区用地界线时,以道路红线宽度的一半计算3小区道路和住宅组团道路按道路路面宽度计算4公共停车场、回车场以设计的占地面计入道路用地,宅前宅后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属于住宅用地5 公建用地界线外的人行道或车行道按道路用地计算,属于公共建筑专用的道路不计入道路用地。
五公共绿地范围的确定1公共绿地指规划中确定的记住去公园,小区公园和住宅组团绿地,不包括满足日照要求的住宅间距之内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非居住区范围内的绿地2组团绿地的用地界线的划定居住区规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 建筑面积=主要使用面积+辅助使用面积+结构面积2 建筑密度=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基地面积的总和/建筑基地总面积*100%3建筑面积密度又称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建筑用地面积日照1 住宅正面间距应按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建筑数来控制,也可用不同方位的间距折减系数来换算2 住宅侧面间距,调试住宅、多层住宅之间不能小于六米,高层与小高层。
、多层住宅间不能小于13米。
还需考虑室外活动场地的日照,建议布置住宅上下左右要错开,以获得更多日照活动场地。
通风(朝向要注意住宅群体的通风与防风)噪音控制与防治(主要来源有道路交通噪音、临近工业区噪音、人群活动噪音在小区规划设计中采取的对住宅群体噪音进行防治的措施1 利用临街建筑防治噪音2 利用绿化防治噪音(隔音绿窗、块状带状绿地、沿小区周围简历绿篱3利用地形防治噪音4利用室内的功能空间的饿布置防治噪音(临街一侧布置厨房、卫生间而起居室、卧室设置在另一侧)道路类型、分级和规划要求按功能分:机动车到和非机动车道按规划等级分:小区道路、组团道路、宅间道路、园路(含入户道路)按材质分:柏油沥青道路、混凝土道路、花砖面道路(釉面砖、陶瓷面砖、透水花砖路面、粘砖路面)、天然石材面(碎石、卵石、沙石路面)、沙土路、木质路、合成树脂路(人工草皮路、弹性橡胶路、合成树脂路)消防通道:一般设消防通道包括明面的和隐形的无障碍通道小区道路分级小区道路:宽度6-9米,同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气管线的不宜小于14米,五供热管线不宜小于10米组团道路:宽3-5米,同建筑控制线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米。
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
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1)在小区级道路以上还有居住区级或城市级的生活性、交通性主干道或次干道,这些主次干道通常位于小区周围,起着联系城市各功能区或者居住区各功能区的作用。
因此,小区主干道与它的衔接处理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即规范规定: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予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其底层加设人行通道(过街楼或利用楼梯间开辟穿行门洞)。
(2)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接时,一般采用900±150的正交设计,以简化路口的交通组织,正交有困难时,才采用斜交,但其交角不宜小于750,以避免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和保证交通的安全。
当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在山区或用地有限制时,才允许出现交角小于750的交叉口,但必须对路口作必要的处理。
(3)在住宅小区的各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服务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4)由于过长的尽端路会影响行车视线、影响自行车与行人正常通行,尤其对消·514.第二篇房地产全程营销防、急救不利,因此,小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尽端应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5)当居住区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以梯步作为辅助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边附设自行车、婴儿车等非机动车推行车道。
(6)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面积:道路两侧有绿化带或绿地时,上述面积可与之合并考虑。
(7)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防卫。
(8)居住区内需考虑私人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场地或场所。
(9)区内道路的纵坡应符合居住区(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小区住宅道路设计标准
小区住宅道路设计标准小区住宅道路设计标准是指为了保证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交通安全,以及方便车辆和行人出行而进行的道路设计要求和标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小区住宅道路设计标准:1. 道路宽度:小区住宅道路的宽度应根据预计的交通量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单向行车道宽度应在3-4米之间,双向行车道宽度应在6-8米之间。
如果道路是主干道,宽度应增加至8-10米以上。
2. 车道数量:根据小区住宅道路的交通量和通行需求,设计合适的车道数量。
一般情况下,住宅区的道路采用双向车道设计。
3. 车行道与人行道分离:为了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车行道应与人行道进行分离设计。
一般来说,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或者铺设砖石,以提供行人通行的空间。
4. 安全设施:小区住宅道路应设置合适的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路口信号灯等,以提醒驾驶员和行人注意交通安全,保证交通秩序。
5. 慢行通道:在小区住宅道路中设置慢行通道,如减速带、人行横道等,以限制车辆速度,保证行人安全。
6. 停车位设置:根据小区住户数量和车辆拥有量设置合适的停车位。
通常应设置足够的停车位,以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停放,避免交通阻塞。
7. 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或者种植景观树木,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居民的环境美观感。
8. 采光通风:设计时应考虑到住宅区道路的采光和通风条件,避免过于封闭,以保证住户的舒适性。
9. 适度斜坡:设计时应避免过大的坡度,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10. 非机动车道设置:为了方便非机动车的出行,小区住宅道路应设置非机动车道。
总之,小区住宅道路设计标准旨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交通安全性。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宽度、车道数量和交通设施的设置,以及绿化美化和采光通风的考虑,可以建立起一个安全宜居的小区住宅道路。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2002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31号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
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0.2(第3款)、7.0.4(第1款的第5项)、7.0.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规范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具体内容,将在近其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3月11日1 总则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 3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1.0.6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
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中,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个合理、科学、人性化的道路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居民的出行,还能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和安全性。
以下将详细介绍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
一、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道路规划应首先考虑居民的安全。
合理设置交通标识、标线,确保车辆和行人的视线清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道路的坡度、弯道半径等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保障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2、便捷性原则道路布局应方便居民日常出行,尽量减少居民步行的距离。
例如,将小区的出入口设置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与城市道路顺畅连接。
3、舒适性原则道路的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感受,减少噪音和灰尘对居民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增加道路的平整度,为居民提供舒适的行走和驾车环境。
4、景观性原则道路应与小区的景观相融合,成为小区景观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路灯等设施的设计,提升道路的美观度。
二、道路分级与宽度1、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是连接小区出入口与组团之间的道路,一般宽度为 7-9 米,以满足双向车辆通行的需求。
2、组团级道路组团级道路主要连接组团内部的建筑物,宽度通常在 4-6 米,满足单向车辆通行和消防车通行的要求。
3、宅间小路宅间小路是连接住宅与组团级道路的道路,宽度一般为 25-3 米,主要供行人使用。
三、道路线型设计1、直线与曲线道路线型应根据小区的地形和建筑布局合理选择直线和曲线。
直线道路简洁明快,但过长的直线容易导致驾驶员疲劳;曲线道路可以增加道路的美观性,但要注意弯道半径的大小,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2、坡度设计道路的坡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机动车道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 8%,非机动车道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 3%,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四、道路交叉口设计1、交叉口形式常见的交叉口形式有十字形、T 字形和环形等。
十字形交叉口交通组织较为简单,但容易产生冲突点;T 字形交叉口适用于道路主次分明的情况;环形交叉口可以减少冲突点,但占地面积较大。
小区公路工程设计方案
小区公路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小区位于城市郊区,总规划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项目占地约20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3000余户,总人口约1.2万元。
二、道路设计要求1.设计标准:道路按照城市次干道的标准进行设计,主干道宽度为20米,次干道宽度为15米,支路宽度为10米。
2.设计等级:主干道为二级道路,次干道和支路为三级道路。
3.设计车速:主干道车速为50公里/小时,次干道和支路车速为40公里/小时。
三、道路网络布局1.主干道:主干道贯穿小区北部至南部,一路贯穿整个小区,为小区连接外部交通的重要干道,便于居民出行及货物运输。
2.次干道:次干道呈东西、南北走向,横向串联起各个住宅区,垂直串联起公共设施区,便于居民上下班及到公共设施区进行活动。
3.支路:支路连接各个住宅楼群,为小区内部交通提供便利。
四、道路线形设计1.道路线形:道路线形采用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直线部分以保证车辆高速通行,曲线部分以保证车辆稳定通行。
2.道路坡度:道路坡度控制在3%以内,保证车辆通行的舒适度。
3.道路弯道:道路弯道采用合理的半径设计,保证车辆通行安全。
五、道路绿化设计1.绿化带设置: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两侧设置绿化带,绿化带宽度根据道路等级和车流量确定。
2.绿化种植:绿化带栽种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美化道路环境。
3.灯光照明:在绿化带内设置路灯,提高夜间行车安全。
六、道路排水设计1.排水系统:设置排水井及排水沟,保证道路排水畅通,防止雨水积聚。
2.排水坡度:道路排水坡度设置为1%以内,保证雨水能够迅速流入排水井。
七、交通标志标线设置1.交通标志:设置交通标志,包括限速标志、禁停标志、车辆优先标志等,提醒车辆注意交通规则。
2.交通标线:设置车道分隔线、转弯箭头等交通标线,引导车辆行驶方向。
八、道路硬化材料选择1.道路面层:选择耐磨损、耐久性好的沥青混凝土作为道路面层,保证道路使用寿命。
2.道路基层:选择优质的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基层,保证道路承载能力。
居住区道路规划
居住区道路的类型居住区内一般有车行道和步行道两类。
车行道担负着居住区与外界及居住区内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联系,是居住区道路系统的主体。
步行道往往与居住区绿地系统结合,起着联系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建筑的作用。
在人车分行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互不干扰,车行道与步行道在住区中各自独立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此时的步行道往往具有交通和休闲双重功能。
在人车混行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道几乎负担了居住区(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所有交通功能,步行道则多作为各类绿地和户外活动场地的内部道路和局部联系道路,更多地具有休闲功能。
居住区道路的分级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居住区道路通常可分为四级布置,即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和宅前小路。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各级道路宜分级衔接,组成良好的交通组织系统,并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领域感。
1.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并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它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道路网络,但必须强调它的功能是为居住区交通服务,不可与城市干道混同。
居住区道路经过的车辆比较多,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其中车行道宽度一般需9米,如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米。
居住区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为宜,即中间不设绿化分隔带。
在规模较大居住区中的部分道路亦可采用三块板形式。
人行道宽一般为2~4米。
此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叉口如无红绿灯控制交通,可设置中心绿岛让车辆降低速度迂回通过。
2.居住小区道路。
居住区的次要道路(也可称小区主路)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起到划分并联系各住宅组团,联系小区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的作用。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为防止居住区外部交通对小区内部的影响,小区主路不宜横平竖直,一通到头。
可适当采用T、L、Y、风车、折线型或蛇形等曲折线型,这样不但可避免车辆穿越居住小区,还能给住宅环境设计带来变化,创造更加丰富的外环境空间。
小区道路宽度标准
小区道路宽度标准
小区道路宽度是指小区内道路的宽度标准,它直接关系到小区
内交通的顺畅与安全,也是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国家
相关规定,小区道路宽度应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保障居民出行的便
利和安全。
本文将从小区道路宽度标准的重要性、标准规定以及合
理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小区道路宽度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道路宽度直接关
系到小区内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情况,道路过窄会造成交通拥堵和安
全隐患,影响居民的出行。
因此,合理的道路宽度标准是小区规划
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小区道路宽度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般住宅小区主干道的宽度不得小于6米,次干道宽度不得小于5米,支路宽度不得小于3.5米。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小区内车辆和行
人的通行安全,确保交通秩序良好。
此外,合理设置小区道路宽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规划设计中,应根据小区的规模、居民的居住密度、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科学合
理的设置。
例如,对于大型住宅小区,应合理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
的宽度,以满足大量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对于小型住宅小区,可以适当减小道路宽度,以节约土地资源,但同时要确保通行的便利和安全。
总之,小区道路宽度标准对于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合理的道路宽度标准可以保障居民的出行便利和安全,促进小区交通秩序的良好发展。
因此,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小区道路宽度,以营造舒适宜居的小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
(1)在小区级道路以上还有居住区级或城市级的生活性、交通性主干道或次干道,这些主次干道通常位于小区周围,起着联系城市各功能区或者居住区各功能区的作用。
因此,小区主干道与它的衔接处理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即规范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予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其底层加设人行通道(过街楼或利用楼梯间开辟穿行门洞)。
(2)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接时,一般采用900±150的正交设计,以简化路口的交通组织,正交有困难时,才采用斜交,但其交角不宜小于750,以避免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和保证交通的安全。
当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在山区或用地有限制时,才允许出现交角小于750的交叉口,但必须对路口作必要的处理。
(3)在住宅小区的各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服务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4)由于过长的尽端路会影响行车视线、影响自行车与行人正常通行,尤其对消·514.第二篇房地产全程营销防、急救不利,因此,小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尽端应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5)当居住区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以梯步作为辅助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边附设自行车、婴儿车等非机动车推行车道。
(6)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面积:道路两侧有绿化带或绿地时,上述面积可与之合并考虑。
(7)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防卫。
(8)居住区内需考虑私人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场地或场所。
(9)区内道路的纵坡应符合居住区(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纵坡控制指标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纵坡控制指标要求控制;对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人行与车行宜自成系统,分开设置,路网布局形式应因地制宜,主要道路宜平缓,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同时应安排必要的排水沟和会车位置。
(10)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区内道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旌;在地震设防地区,区内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ll)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以满足建筑底层开门开窗、行人出入不影响道路通行以及安排地下工程管线、地面绿化、减少对底层住户视线干扰等要求。
低层为综合型商业,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
综合商业体上层为SOHO型写字楼。
服务会展型商业:集会议、咨询、展示与一体,主要依托南边IT数码产业,作为其配套产业。
底层为依托南边IT产业的物流仓储配套区;
上层居住办公相混合。
(建设成高层,可安置被拆迁居民)
便民商业步行街,底商上居。
主要服务ABC地块。
商住混合用地。
(高层,开发极端小户型,发展“胶囊旅馆”,主要安置李家分村人。
)
服务设施用地(包括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主要服务于ABC地块)公共开放场地(服务于周边地块)
混合型商业,包括旅馆、服务型商业等
低层为文化设施活动用地(老年人活动中心)
上层为住宅(高层,主要用以安置被拆迁居民)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