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岳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表现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 ①超越了苏联 生产力 水平,逐渐僵化,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消极 ②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制。
必背答题要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共产主义的某些 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 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 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图解识记
答案
必背答题要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共产主义的某些 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 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 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答案
2.重点讲解——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积极作用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缺乏的特殊条 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实 行这种政策是必要的。 ②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保证了苏俄红军、工人和城市居民 获得最低限度的粮食需要,而且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殊形势下同农民结 成的军事政治联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取得了明 显的效果,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纲要求: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排查 基础知识
细讲 核心考点
精练 高考模拟
考点 训练
排查 基础知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2.内容
(1)十月革命后,列强武装干涉,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 。 (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形势。 (3)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非常措施。
图解识记

新经济政策
(1)国内战争胜利后,亟须恢复经济。 1.背景 (2)农民对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日益不满,频发暴动。
(3)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行: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以 粮食税 代替余粮征集 制,由此开始了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答案
3.内容
(1)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 (2)工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Biblioteka Baidu和
5.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确立了斯大林体 制。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6.斯大林体制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 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 治上实行高度集权。
返回
细讲 核心考点
主题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过渡到社会主义。
答案
2.图片证史——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苏俄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论从史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受到工人、农民的欢迎,调动 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苏 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巩固了 工农联盟,克服了国内的政治 危机。
(2)消极作用 ①从理论上看,这些措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 系,采取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它并不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②从实践上看,实行余粮征集制,严重地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 的积极性,使工农联盟行将破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苏俄 在1921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1)农业:实行 余粮征集制 。 (2)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 (3)流通:取消 商品贸易 。 (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答案
3.评价
(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想以 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
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
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
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
探究 据史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答案 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
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 复 私人小企业 。 (3)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1)是落后的俄国向 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 4.作用
(2)加强了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归纳总结
答案

斯大林体制
1.确立:经过 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
3.方法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背景:战争。 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四点内容:余粮征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
主题二 新经济政策
1.史料探史——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史料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
1.史料探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 史料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 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 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 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纲 探究 依据史料分析列宁强调实施该政策的目的。 答案 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战争胜利;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