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三、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1.1 为了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1.2 为了识别出供方/承包方在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1.3 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确保其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为体系建立和运行提供依据。

2、范围对公司产品生产和服务全过程活动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辨识及更新,环境因素识别及危险源辨识必须覆盖所有的活动、区域、人员和设施。

3 定义或术语3.1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它的一般表述形式:名词+动词,如污水排放、化学品泄漏、煤气爆炸等。

3.3重大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的因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给外界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变化。

它与环境因素为因果关系,环境因素为因,环境影响为果。

3.4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5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6 供方/承包方:提供产品、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4 职责4.1 总经理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辨识及评价结果的审批以及公司重要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最终确认。

4.2 人事财务部负责组织、策划全公司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工作,汇总、核实各部门辨识、评价结果,查看是否遗漏,并组织评价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重大的风险因素。

4.3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范围内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并将辨识与评价结果报人事财务部。

5 程序内容5.1 辨识和评价的范围、类别5.1.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 所有工序和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 (包括供方/承包方和参观访问者、实习人员) 的活动;c)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物料、装置和设施(本公司的以及由外部所提供的);d) 供方/承包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程序编制的依据★GB/T24001-1996 (4.3.1 环境因素)★GB/28001-2001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目的组织通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危剑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并在运行中对其加以控制,避免、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对程序的理解和实施3.1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标准条文*条文理解本条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要求:1.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中应包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2.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依此作为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3.更新环境因素:为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识别和更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1.环境因素的两种类型:★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供方或承包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环境因素。

2.识别的范围:全过程识别——即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3.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六种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四个方面:水、汽、声、渣★六种情况: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4.识别的对象:★作为化工单位,我们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②废水:包括生活用水、施工生产用水等;③废气: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④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办公用品、废包装物、办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⑤能源浪费:包括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生活用电、办公用纸、木材消耗、生产用油等;⑥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一些气体的泄漏等;⑦潜在的火灾、爆炸。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通过对企业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与评价,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安全性,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概率,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1.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评估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潜在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概率分析、风险矩阵等。

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4.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5.监督与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和改进。

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内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应该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考虑。

内部环境主要指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状态、物质材料的使用等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

2.风险等级:对于不同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应该评估其潜在风险的等级。

根据等级的高低,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计划。

3.法律法规: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总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为了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该程序旨在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然后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降低潜在风险,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一、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辨识1.初步辨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初步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潜在危险源及环境因素。

2.评估辨识:对初步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详细评估,并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3.优先辨识:将评估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根据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二、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评价1.风险评价:针对评估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包括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影响范围评估等。

2.风险管理措施评价:对已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价,评估其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三、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控制1.风险控制措施选择:根据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选择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根据选择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按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控制。

3.风险控制效果评估: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验证其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4.定期复评:对已评估和控制过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定期复评,检查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修正和完善程序。

以上是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同时,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其对潜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能力,共同建立和维护安全的工作环境。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八BJHX-HSE-A2-2008-011/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所有危险源与环境因素予以辨识和评价,判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其加以控制,切实履行基本法律义务,确保安全生产、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办公区域和工程项目监理区域管理。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复审工作。

3.2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3.3项目监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监理区域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并将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报技术质量安全部备案复查。

3.4各职能部门参与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做好本部门的实施工作。

4工作程序4.1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

4.1.1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办公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综合办公室进行汇总、修改、补充和整理。

4.1.2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措施表》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控制措施表》,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4.1.3.综合办公室根据评价结果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复审后传递给各相关部门,以便按要求进行控制,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4.2工程监理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

4.2.1由项目总监组织全体职工,由专业工程师对各专业及负责区域内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进行辨识,由各专业及区域负责人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分别填写专业及区域的《危险源清单》和《环境因素清单》,交项目HSE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整理和进行评价,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0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0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mùdì)全面识别和辨识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并评价(píngjià),以便判定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范围(fànwéi)适用于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fúwù)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3.职责(zhízé)3.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的审批。

3.2 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审、确认、评价以及制定对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的措施计划。

3.3 各部门负责按要求对本部门所属范围、人员、设备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汇总并进行控制。

3.4各二级单位负责各单位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4.1.1 每年第一季度,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工作。

4.1.2 各部门负责按照要求从产品生产组织投入和产出过程中识别出环境因素。

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从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地的污染、噪声的影响、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关方的影响、当地其它环境问题及社区问题等若干方面识别出所有环境因素。

识别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4.1.3 各部门负责按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对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性、作业环境不良等关注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过程要特别关注“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辨识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应考虑: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 所有进入(jìnrù)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 人的行为、能力(nénglì)和其他人为因素;d)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chǎnɡ suǒ)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 在工作场所附近(fùjìn),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 由本组织(zǔzhī)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g) 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h)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 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j)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审核:批准:编号:EHS- 01全文结束》》xxx有限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EHS-01版本:B/1编制日期:xx-1-22生效日期:xx-1-301、目的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部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总经理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法律及其他要求初始评审识别各类因素新设计、新项目或重大变更评价重要因素列入重要清单并确定风险等级EHS 方针的策划设定目标、指标制定 EHS 管理方案和文件为本程序的要求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确定危害及其影响建立判别准则评价危害和影响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a)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5.1.2识别方法和主要途径:
(1)环境因素:
a)现场观察法:观察各个施工现场,对各种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及废弃物产生排放等进行识别。
b)调查表:对新、改、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植被破坏、土地占有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施工过程原油、污水等潜在的泄漏及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物资采购和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①产品或者材料的包装缺陷;
②结构失效;
③天气、地球物理及其它外部自然灾害;
④恶意破坏和违反操作规程;
⑤火灾和爆炸;
⑥冲击与撞击;
⑦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⑧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⑨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者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⑩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露。4)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
3.8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9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0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伤害风险的状态。
3.11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责
4.1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重要环境因素
是指具有或者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环境影响
全部或者部份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者有益的变化。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密级:□秘密□文件编号: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文件会签表说明:(1)本程序文件知识产权属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部所有,未经授权许可或批准,不得对项目部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提供;任何外部组织或个人擅自获取、使用、转让本程序文件的行为均属侵权。

(2)本程序文件执行解释权在安质部。

1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在房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防腐保温工程、公路路桥、公用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得到及时识别、评价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策划和更新管理。

3 术语3.1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 健康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身体、精神、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的条件和因素。

3.6 危害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3.7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8 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9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0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11 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 职责4.1 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 负责提出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价知识培训需求并组织培训;4.1.2 负责汇总公司和IPMT团队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清单》、《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并组织评价。

企业环境因素_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制定

企业环境因素_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制定

企业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制定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们需要找出可能对健康、安全或环境造成威胁的所有活动、产品、过程、设备或系统。

为了进行有效的识别,应考虑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此外,还应考虑到正常操作、异常操作以及紧急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危险源。

二、环境因素评估在评估环境因素时,我们需要考虑所有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包括排放的污染物、使用的能源、废弃物处理、土地使用和生态影响等。

评估应包括正常操作、异常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或损坏程度,以及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评价。

四、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应考虑成本效益,并确保能够在公司能力范围内实施。

在制定措施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措施:通过提高工艺、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可靠性,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风险。

2.减缓措施:采取措施以减少人员接触时间、降低污染排放和优化工艺过程等。

3.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和紧急联络程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

五、实施与监控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风险控制措施。

3.定期审查和更新风险控制措施,以适应新的或变化的情况。

4.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持续监控,以确保其有效性。

5.对高风险区域或过程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记录与报告记录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并定期向上级管理层报告。

这些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险源识别的详细步骤和结果。

2.环境因素评估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动态的识别公司在施工活动、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并及时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环境污染的预防。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0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和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职责4.1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大环境因素清单》、《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4.2工程管理部负责编制并监督实施本程序,组织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4.3行政人事部负责公司机关办公区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4.4项目部负责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编制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4.5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业务范围内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5工作程序5.1环境因素识别范围5.1.1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从公司的办公、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后服务等全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最大限度地排查出环境因素。

5.1.2识别项目施工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同一环境因素在不同施工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影响特征。

5.1.3应识别与公司活动或为公司提供产品、服务且产生环境影响的供方、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即可能施加影响(如对供应商、运输商、分包商)的方面和范围。

5.2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识别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5.2.1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且预期的作业与程序,如正常施工状态;b)异常状态:指非预期的,非例行性的作业与程序,如施工中的设备检修,工程停工状态;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事故、爆炸等意外状态。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定义与范围定义: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范围: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环保部3.1.1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负责督导、参与、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各部门3.2.1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风险调查/评估表》;3.2.4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4.1.1.2确定该过程伴随的因素及影响;4.1.1.3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问卷调查;2)面谈;3)核查表;4)直接观察和测量;5)记录评估。

4.1.1.4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过程;2)出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相关方的观点;5)竞争利益的机会。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是指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程序。

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并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的步骤和内容。

步骤一: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这一步骤中,要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收集信息:收集各种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流程、设备和工具、物质和化学品、工作场所布局等。

2.观察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观察,了解员工的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和操作流程。

同时,还要观察是否存在可能造成危险的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3.分析工作任务:对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分析任务的特性、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来完成。

步骤二: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在这一步骤中,要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评估风险: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病害、估计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2.评估影响:评估辨识出的环境因素对员工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健康、舒适度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3.分级评估:根据风险和影响的程度,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分级评估,以确定哪些是高风险、高影响的因素。

步骤三:制定控制措施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员工的风险和影响。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设备的配置,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产生或释放。

2.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程序,限制或规范员工的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暴露。

3.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和行政控制消除或减少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要选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或者伤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则是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在确定了风险后,为了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结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收集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使用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材料等。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各类危险源。

3. 程序评估:评估每个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其风险等级。

4. 制定措施: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等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识别出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3. 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4. 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检查其是否能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排除危险源:尽可能地消除危险源,例如更换设备、改变工艺流程等。

2. 采用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手段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的设计,减少人员与危险源直接接触,例如安装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

3. 引入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增加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遵守。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是一项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的过程。

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则是基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防控措施,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得到及时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目标是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环境的各类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并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包括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评估报告、环境法律法规等,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1.2 环境影响评估在收集和整理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其中,需要重点关注可能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变化等。

1.3 影响评估结果的汇报和沟通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后,需要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和汇报,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

通过汇报和沟通,可以全面了解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细化和规范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危险源辨识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面调研和分析,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人为因素等多种类型。

2.2 风险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估其对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潜在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公司在生产、服务或运行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大小,确定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服务和管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控制和管理。

3术语和定义《管理手册》中0.3章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适用本程序。

4 职责4.1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制定的控制措施。

4.2安质部4.2.1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制定活动。

4.2.2负责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收集、汇总,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4.2.3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确定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风险程度进行应急预案的策划、编制工作。

4.2.4负责对公司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审、更新和监控。

4.2.5负责对公司的一般或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单位实施控制。

4.3各部门、单位4.3.1负责对本部门、单位职能范围内的(所辖场所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确认、登记、更新和控制。

4.3.2建立本部门、单位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控制好本部门、单位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上报安质部。

5 程序5.1识别范围5.1.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危险源辩识的范围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常规的、非常规的生产服务活动);常规的:如正常的装卸车、装卸船、维修、转运、清扫、办公等;非常规的:包括异常活动(如设备设施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货垛坍塌、火灾等情况下的抢险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货主、代理、司机、承包方、访问者及其他外来人员等);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实施对于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程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详细内容。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在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是关键的第一步。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因素。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区域:着重观察和检查工作区域的布局和设置是否安全,并评估是否存在可能对员工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源。

2. 设备和机械:仔细检查和评估使用的设备和机械,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不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化学品和危险物质:辨识和评估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储存和使用符合安全标准。

4. 工作方法:审查和评估员工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以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辨识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优先解决和控制。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评估可能发生的伤害程度:确定潜在危险源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伤害程度,包括致命性、严重伤害和轻微伤害等。

2. 评估潜在的风险暴露时间:确定员工可能暴露于潜在危险源的时间,包括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周期。

3. 评估可能的风险频率:确定潜在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频率,包括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频率。

4. 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评估目前已存在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三步: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

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的目的是减少潜在危险源对员工的风险暴露。

在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优先考虑控制危险源:优先采取直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例如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更安全的设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全面识别和辨识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并评价,以便判定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范围适用于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的审批。

3.2 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审、确认、评价以及制定对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的措施计划。

3.3 各部门负责按要求对本部门所属范围、人员、设备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汇总并进行控制。

3.4各二级单位负责各单位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4.1.1 每年第一季度,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工作。

4.1.2 各部门负责按照要求从产品生产组织投入和产出过程中识别出环境因素。

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从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地的污染、噪声的影响、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关方的影响、当地其它环境问题及社区问题等若干方面识别出所有环境因素。

识别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4.1.3 各部门负责按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对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性、作业环境不良等关注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过程要特别关注“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辨识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应考虑: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c)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 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 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g) 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h)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 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j)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4.2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评价4.2.1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表》进行初步审核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是非判断法、多因子打分评价法和LEC 评价法。

4.2.2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集团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不可接受风险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的填报。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4.2.3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中明确的控制措施对重要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重大危险源)管理控制。

4.2.4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方法4.2.4.1环境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判断法和打分法是环境因素综合评价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引用于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a) 直接判断法是针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直观分析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违法,即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违反环境保护、市容市貌的行为;违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的行为。

——能耗超标。

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固体废物可回收利用而未做。

——相关方抱怨或投诉。

——紧急状态下有严重影响环境的因素。

b)打分法是根据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根据以上评价因子,对评分∏=A╳B、C、D得出的4 个数相乘,总分等于或超过625以上的,为重要环境因素。

打分方法按选定以下四个评价因子:影响的类型影响的重要度分值备注A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明令禁止或有强制性标准的7-9法律、法规有一定规定的4-6有行业要求的1-3B 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直接危害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7-9造成区域性环境影响的4-6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的1-3C 发生概率很高,几乎每天发生一次,或经常、持续发生7-9 中等,每月发生一次4-6低、每季发生一次1-3D 相关方关注程度特别关注7-9 一般关注4-6 不为关注1-34.2.4.2危险源综合评价方法LEC法危险源综合评价方法引用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

a)危险源风险评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直接列入不可接受风险(重大危险源):——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的;——曾发生工伤或死亡事故的;——相同事故类别重复发生的;——曾发生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一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财产损失价值三万元以上的;——相关方重大投诉。

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b)危险源风险评价,采用 LEC 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逐项进行风险评价确认,确定风险值:D=L•E•C风险评价方法各项分值见下表:事故发生可能性(L)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 完全可以预料10 连续暴露100 大灾难多人死亡6 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40 灾难,数人死亡3 可能,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 每月一次暴露7 严重,重伤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1 每年几次暴露 3 重大,伤残0.2 极不可能0.5 非常罕见的暴露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健康安全要求0.1 实际不可能D 确定危险等级划分分数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 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不能继续作业. Ⅰ不可接受风险160-320 事故潜在危险性极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要立即整改Ⅱ重大风险70-160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需要整改Ⅲ中度风险20-70 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需要注意Ⅳ可接受风险〈20 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可以接受Ⅴ可忽视风险4.3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控制4.3.1当下列条件发生变更时,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控制方案相应变更。

——法律法规变更时——发生工艺改变时或相关方提出要求改进时——活动或场所变化时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相关方合理抱怨时——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发生工伤事故后——体系方针发生变化时4.3.2当控制方案发生变更时,应重点管理和控制可能影响职业健康安全和造成风险的任何变更。

在变更前,应充分识别在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与该变更相关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4.4 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及不可接受风险(重大危险源)的更新4.4.1 综合经营计划部可以对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进行必要的修定,并及时传达到各部门。

4.4.2 当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以及由于业务发展、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相关方的要求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环境因素出现较大变化时,各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变更情况的评审与评价,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变更的应及时将变更情况报综合经营计划部。

5.4.3 各部门根据4.2.4条的原则,对变更情况进行评审,以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综合经营计划部。

4.5 环境因素控制策划:各部门评价出的环境因素,应策划控制方式,通过制定和实施目标和方案、采取运行控制以及应急准备与响应进行控制。

4.6不可接受风险控制策划:各部门对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应策划控制方式,通过制定和实施目标和方案以及采取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与响应进行重点控制。

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 消除——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引入机械提升装置以消除手举重物危险源等;b) 替代——用低危害材料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压力、温度等);c) 工程控制措施——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联锁装置、声罩等;d) 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发光照片标志、人行道标识、警告器或警告灯、安全程序、设备检查、准入控制措施、作业安全制度、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标牌和工作许可证等;e) 个体防护装备(PPE)——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面罩、安全带和安全索、口罩和手套。

5.相关文件《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6.记录和表格《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不可接受风险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7.编制信息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会签栏部门签字/日期部门签字/日期部门签字/日期8.修改记录序号日期修改通知单号修改内容修改人年月日共几处所在页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