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总复习(含答案)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总复习(含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只适用于:答案:D〔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C 〕化学变化 〔D 〕封闭体系的任何变化2.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时绝热压缩到500K ,则其焓变H ∆约为:4157J3. 关于热和功,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答案:B〔A 〕功和热只出现在体系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只存在于体系和环境的界面上〔B 〕只有封闭体系发生的过程中,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C 〕功和热不是能量,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可称为被交换的能量〔D 〕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过程,如果内能不变,则功和热对体系的影响必互相抵消4. 涉与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D〔A 〕单质的焓值均为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D 〕化学反应中体系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5. 下列过程中,体系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答案:D〔A 〕不可逆循环过程 〔B 〕可逆循环过程〔C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6.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那个是不正确的?答案:A〔A 〕0)(=∂∂V TU 〔B 〕0)V U (T =∂∂〔C 〕0)P U (T =∂∂〔D 〕0)P H (T =∂∂ 7.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的描述是正确的?答案:A〔A 〕 Q=0 ;H ∆=0;P ∆<0 〔B 〕 Q=0 ;H ∆= 0;P ∆>0〔C 〕 Q>0 ;H ∆=0;P ∆<0 〔D 〕 Q<0 ;H ∆= 0;P ∆<08. 3mol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T 1=300 K 、p 1=100kPa 反抗恒定的外压50kPa 作不可逆膨胀至终态T 2=300 K 、p 2=50kPa ,对于这一过程的Q=3741J 、W=-3741J 、U ∆=0、H ∆=0。

9. 在一个绝热的刚壁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物系的温度从T 1升高到T 2,压力从p 1升高到p 2,则:Q = 0 ;W = 0 :U ∆= 0。

宏观、细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材料性质研究

宏观、细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材料性质研究

宏观、细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材料性质研究
田永生;张盛;李广强
【期刊名称】《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8(006)001
【摘要】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微观性能相差甚远,已有的宏观理论在细观或者微观情况下通常不再适用;为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需要进行宏观,细观、及微观三个层次相结合的三观研究,但如何将这三个层次的现象联系起来,无论对哪一学科都还是难题.从理论、实验和计算等方面介绍了进行材料的宏观、细观和微观相结合研究的途径,并对岩石材料宏观、细观和微观相结合的三观研究进行了着重介绍.【总页数】4页(P111-114)
【作者】田永生;张盛;李广强
【作者单位】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甘孜,626001;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河南,焦作,454000;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甘
孜,6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
【相关文献】
1.复合材料的细观微观结构设计与性能预测 [J], 滕风恩;姜汉成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宏观与细观统一的细观力学模型 [J], 刘波;雷友锋;宋迎东
3.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李元文教授使用紫草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J], 萧明;
李元文; 任雪雯; 吴迪; 胡博; 张丰川
4.基于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眼底脏腑辨证"探讨眼底视网膜病变 [J], 陆秉文;谢立科;吴改萍;赵健;袁航
5.第十届国际复合材料会议关于复合材料设计的宏观力学、细观力学与微观力学的讨论和研究动向 [J], 蒋咏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面与界面问题论文

表面与界面问题论文

表面与界面问题论文在工程上一般地将固相和气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表面,把固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表面和界面都被认为是一极薄层,其成分、结构、性能都有别于内部基体材料,所以通常采用热力学上的自由能、熵、焓等的函数或理论来描述和解释表面和界面中的问题。

表面与界面问题的研究在材料加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关系到材料在使用时的机械、光、电、磁及热力学等方面的性能。

表面与界面问题的研究结果,能为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提供新的或改进的方法,从而导致新材料的产生或材料优异性能的开发。

合成与加工的进步也导致加工企业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30]。

一、表面问题:研究表面首先涉及的是表面的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和仪器,在文献[3]中主要介绍了XPS和AES分析表面的机理和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PS能无损地测定表面组分和电子价态,所以XPS广泛地用作表面分析技术、数据处理和线形分析、价带谱、半导体、高聚物、薄膜。

俄歇电子能谱(AES)----由电子束和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AES,广泛地应用于近表面区的元素和化学分析。

对观察到的跃迁进行分析时,常可测得在分析区域中元素的原子环境AEs是在近表面区例如直至1u左右,最广泛地用于深度剖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深度剖析、小面积分析。

单一的XPS数据对表面化学或组分的变化不是充分灵敏的,所以常采用组合XPS—AES共同分析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

还可以直接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横断面上沿层深的组织变化进行观察。

文献[6]还介绍了利用声发射技术对渗硼层脆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在所给的论文中表面研究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结构表面的结构与内部有许多差异,它存在台阶、扭折、空位、吸附原子、位错露头、及原子偏析等等缺陷。

它们对于固体材料的表面状态和表面形成过程都有影响。

如文献[2],介绍了用XPS研究了注入银离子的BiSrCaCuO玻璃的表面结构.银离子注入改变了铋系玻璃的表面结构,引起的增强扩散效应加剧了晶化过程中的质点迁移,使样品中各元素的化学环境较原始玻璃有更明显的变化,因而影响铋系玻璃表面的晶相形成和晶体生长。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关联性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关联性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关联性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时,我们经常忽略了物质的微观粒子结构。

然而,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并且试图揭示这种联系对我们理解物质世界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看待物质。

微观粒子包括了原子、分子和更小的粒子,比如电子、质子和中子等。

这些微观粒子构成了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们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空间中运动,并且它们之间以各种形式相互作用。

这种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造成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举个例子来说明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关联性。

让我们考虑一杯水。

表面上看,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室温下常常呈现为液态。

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水的微观结构时,我们会发现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分子所构成的。

当水分子以高速运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水分子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从而赋予水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关联性可以进一步解释凝聚态物质的存在和特性。

凝聚态物质包括固体和液体,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牢固的相互作用,使得固体具有形状稳定性和刚性。

与此相反,液体的微观粒子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使得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变形性。

此外,微观粒子的运动方式和相互作用方式也对宏观物质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使得宏观物质具有热传导性、热膨胀性等特性。

这些性质使得我们可以使用热能来驱动一系列的技术应用,比如制冷、发动机驱动等。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量子效应。

量子效应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理论。

在微观领域中,微观粒子不遵循经典力学的规律,而是服从量子力学的原理。

这导致了许多奇异的现象,如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态等。

虽然这些现象在宏观尺度上并不明显,但它们对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之间的关联性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方式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从微小的原子和分子到巨大的星球和星系。

物质的性质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物质坚硬如铁,有些物质柔软如丝;有些物质能够燃烧,有些物质则无法燃烧。

这些宏观性质的差异,实际上都源于物质的微观结构。

当我们观察一块金属,比如铁,我们会发现它具有坚硬、有光泽、能够导电和导热等性质。

为什么铁会有这些性质呢?这就要从铁的微观结构说起。

铁是由铁原子组成的,铁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晶体结构。

在这种晶体结构中,原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金属键的存在也使得电子能够在铁原子之间自由移动,从而赋予了铁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再来看水,它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水的这些性质与它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呈 V 字形结构。

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所以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会吸引氢原子的电子,使得水分子带有极性。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从而导致水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比热容。

同时,水分子的极性也使得它能够溶解许多极性物质,如盐和糖。

物质的微观结构不仅决定了它们的物理性质,还决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例如,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而氮气则相对不活泼。

这是因为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双键结合而成,这种双键使得氧气分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而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通过三键结合而成,三键的强度很高,使得氮气分子非常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微观结构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而原子的组合方式取决于它们的外层电子结构。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时,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外层电子会重新分布,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生成水分子。

除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还存在其他形态,如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组成的物质状态,常见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如恒星内部和闪电中。

复合材料2

复合材料2

第1章绪论1.复合材料的定义(Composition Materials , Composite)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材料=基体(连续相)+增强材料(分散相)分散相是以独立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

分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或弥散的填料。

2.复合材料常见分类方法:1)按性能分:常用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2)按用途分: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3)按复合方式分:宏观复合、微观复合4)按基体材料分:聚合物基、金属基、无机非金属基5)按增强体形式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片材增强、叠层复合3.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分几类,各表示什么?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层次如何,各包括哪些内容?三个结构层次: 一次结构——单层材料——微观力学一次结构二次结构——层合体——宏观力学二次结构三次结构——产品结构——结构力学三次结构设计层次:单层材料设计、铺层设计、结构设计4.复合材料力学主要是在单层板和层合板这两个结构层次上展开的,其研究内容分为微观力学和宏观力学两部分。

第2章复合材料界面和优化设计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以微观或宏观形式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2.复合材料界面机能:1)传递效应:基体可通过界面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桥梁作用2)阻断效应: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等4)散热和吸收效应:5)诱导效应3.界面效应既与界面结合状态、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等相关,也与界面两边组元材料的浸润性、相容性、扩散性等密切相关。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增强体与聚合物基体复合而形成的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类:热塑性、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两个阶段:①熔体与增强体之间接触和润湿②复合后体系冷却凝固成型。

材料表面与界面 第7章 固体表面能计算

材料表面与界面 第7章 固体表面能计算

Ns 2
1 3r 2
U HS 8 3NAr2
Ns 2
1 3r 2
2 3r
4r
则有:
U(100) 1.154 U (111)
U(110) 1.021 U (111)
各晶面表面能的大小顺序:U(100)> U(110)> U(111) 表面U(100)的活性最好。 U(111)的稳定性最好
1) 固体表面能的表达式
假设:
dA1和dA2是相互垂直方 向上的新增加的表面积。
dA1
A
dA2
则沿着相互垂直的两个 表面上的表面应力与表面张 力有如下关系:
γ= (τ1+ τ2)/2
τ为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应力
表面积增加dA1和dA2时,新增加的表面能等于 抵抗表面应力做的功。
设Gs是单位表面积的自由能
3) 固体表面能的计算 (表面与界面,崔国文著)
① 共价键固体表面能计算
0K时的表面能等于将1cm2表面所有共价键打断 需要的能量的 一半。
usBiblioteka 1 2ubub 为破坏化学键所需能量 us 为表面能
金刚石的键能为376.2kJ/mol


对于(100)面, 1cm2表面


所有共价键打断需要的能量Ec为
表面能系数级图 垂直于矢径的平面族 平衡多面体
习题1: 体心立方结构的共价键晶体,求以 {111}、{100}和{110}作表面的表面能大小
习题2:MgO的(100)面的表面能
NsH S
Ns 4
1 2r 2
U 5HS 48 2N Ar2
Ns 4
1 2r 2
若形成(111)表面,则每个表面原子丧失n=3 个结合键, 即存在3 个“悬挂键”。(111)面相应的表面能ΔU(111)和单 位表面上的原子数

介尺度 热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介尺度 热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介尺度热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介尺度热力学是一个新兴领域,它将介尺度概念与传统热力学相结合,探索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

在介尺度热力学中,我们不仅考虑宏观尺度上的热力学性质,还关注微观尺度上的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介尺度热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材料设计和能源转换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介尺度概念、热力学基础以及介尺度热力学的应用,旨在探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当包括如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会对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章节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份指南,方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介尺度热力学的相关背景和意义;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即本文所涵盖的章节和内容;最后阐明本文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介尺度热力学的研究。

在正文部分,将会从介尺度的概念开始阐述,介绍介尺度理论在热力学中的应用和意义;然后讨论热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基本定律和热力学过程;最后通过介尺度热力学的具体案例和应用,展示介尺度热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优势。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介尺度热力学的重要性,强调介尺度热力学在材料科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意义;展望介尺度热力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最后得出结论,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介尺度热力学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3 目的介尺度热力学是一门新兴领域,其研究对象涉及到介观级别的系统,介尺度范围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介尺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希望通过对介尺度热力学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介尺度系统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科学界提供更多关于介尺度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还旨在强调介尺度热力学在材料科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开拓介尺度热力学的研究和应用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3基本概念——微观态与宏观态

3基本概念——微观态与宏观态

dF≤-dW
可逆过程对外做功最大——最大功定理
二、自由能
3. 等温过程,F=U-TS,
等温过程!
S↗, F↘. F代表系统能够对外做功的能量。
U=F+TS TS代表不能对外做功的能量——束缚能
(基本方程dU=TdS-dW亦可看出)
4. 若dW=0, 则dF≤0 ——等温过程向着自由能
减小的方向进行。热力学平衡时F最小。
第五章 统计力学基本原理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张继华
引言
实际上:
微观结构与运动形态 影响 物质的宏观性质 物质的形成过程与时间 影响 物质的宏观性质 对大量粒子的微观力学性质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由 大量粒子构成的宏观体系的平衡性质 ——统计热力学
微观 量子 力学
微观到宏观
宏观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4. 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 TdS dU
Y dy
i i
i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遍表述确定孤立系统 中过程方向。 对于其它过程呢? 需要引入新的态函数
1.4 热力学函数及其应用
根据热力学基本规律, 利用数学方法(多元函数微积分)求得热力学量之间关系, 及各种过程的规律。 自变量 函数 状态参量(P,S,V,T ) )
▲自由度:确定体系中粒子位置的独立参量 ▲广义坐标:描述体系空间状态的坐标参数qk ▲广义速度: k qk t ▲广义动量: pk T qk
四、粒子微观状态的描述
1. 粒子运动的经典描述
粒子的自由度f:
广义坐标:q1 , q2 , q3 , q f 广义动量:p1 , p2 , p3 , p f
x
px
▲ 相空间(τ空间)
N个粒子有N个子相空间,由N个子相空间构成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材料的性质除与材料组成有关外,还与其结构和构造有密切关系。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是泛指材料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方式及其在空间排列分布的规律。

目前,材料不同层次的结构和构造的名称和划分,在不同学科间尚未统一。

通常,按材料的结构和构造的尺度范围,可分为宏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一、宏观结构材料的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可分辨出的结构和构造状况,其尺度范围在10-3m级以上。

按宏观结构的特征,材料有致密、多孔、粒状、层状等结构,宏观结构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例如,玻璃与泡沫玻璃的组成相同,但宏观结构不同,前者为致密结构,后者为多孔结构,其性质截然不同,玻璃用作采光材料,泡沫玻璃用作绝热材料。

材料宏观结构和构造的分类及特征见表1-1。

宏观结构结构特征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举例钢铁、玻璃、塑料等致密结构无宏观尺度的孔隙按孔隙石膏制品、烧土制品等微孔结构主要具有微细孔隙特征加气混凝土、泡沫玻璃、泡沫翅多孔结构具有较多粗大孔隙料等主要由纤维状材料构木材,玻璃钢、岩棉、GRC等成纤维结构复合墙板、胶合板、纸面石膏板由多层材料叠合构成层状结构等按构造由松散颗粒状材料构特征散粒结构砂石材料、膨胀蛭石、膨胀珍珠成岩等聚集结构由骨料和胶结材料构各种混凝土、砂浆、陶瓷等成二、介观结构材料的介观结构(又称亚微观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和一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结构。

其尺度范围在10-3,10-9m。

材料的介观结构根据其尺度范围,还可分为显微结构和纳米结构。

其中,显微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其尺度范围在10-3,10-7m。

土木工程材料的显微结构,应根据具体材料分类研究。

对于水泥混凝土,通常是研究水泥石的孔隙结构及界面特性等结构;对于金属材料,通常是研究其金相组织、晶界及晶粒尺寸等。

对于木材,通常是研究木纤维、管胞、髓线等组织的结构。

材料在显微结构层次上的差异对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界面宏观性质微观结构优秀课件

界面宏观性质微观结构优秀课件
化学势相等
相界为平面的系统 s(p,T) l (p,T,C) 相界为曲面的系p统 s p'(1 1)
r1 r2
s(p'(1 1),T)l(p',T,C')
r1 r2
相界为平面的系统 s(p,T) l (p,T,C)
由于晶体是纯溶质构成 的, 下式仍成立 s ( p' ( 1 1 ), T )
通常,由于环境不同,处于界面的分子与处于相本体 内的分子所受力是不同的。
譬如: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到周围水分子的作用 力的合力为零,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因 上层空间气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相分子对 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 方向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结果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 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
A’=( r1+dr)1(r2+dr)2
由此可得面元的增量为
d
A(r1
r2)12d
r(1 r1
1)Adr r2
面元A位移dr后,相的体积增量为
dV=Adr
PPP (11)
r1 r2
二、弯曲界面的平衡条件
热平衡条件:T=T 力学平衡条件: P=P+2/r
相平衡条件: =
§4 界面曲率对平衡参量的影响
界面交接的例子
黄金上的水珠
树叶上的水珠
许多植物的叶片,包括荷花 叶片,展示出了自我清洁的属性。 所谓“荷花效应”指的是,落在 植物叶片上的雨滴迅速滑落,将 讨厌的灰尘粒子带走,以避免这 些灰尘减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能力。
§3 弯曲界面的相平衡
一、弯曲界面的力学平衡-界面压强
相:T,P,S 相:T,P,S s相:Ts,,Ss 界面相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4)研究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失效的影响,改善工艺条件,
7 Sheiko S S.Adv P01vmer Science,1999,151:61
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8 蒋培清,陈东生,李艰.玻璃钢/复合材料,1997,6:25
5 小结
本文介绍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的一些基 本情况,并对研究的方法和前景进行了分析。界面问题是纤维增
度局限
粘接的认识局限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
c、关心不同尺度下性质之间的联系,但是材料
整体性能与分子级别性质的联系过于简单
a、认为界面是一个可以测试的具体对象,包括 很多层,有清晰的界限 b、认为界面是一种概念,可以通过如何化学键 界面的表征概 合这样的具体的东西来表征 念化或具体化 c、认为界面是一种概念,因为不能具体化而不 可测 d、定义界面仅仅是概念,认为其不存在,或间 接表述为它具有某些性质
17 Bamiea C,Emanuelsson J,Marton F.Composites:Part A.
2001,32:305
Compo Sci Techn,2004,64:645
(责任编辑石 咏)
6 Gardner S D, Singamsetty C S K, Booth G L, et
ppp妒ppp≯ppp≯、p≯p≯妒妒妒pp矿p、pp≯妒ppppp、pppp≯p≯pppppp、pp、pppp、≯。
·60·
材料导报
2005年2月第19卷第2期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郭明波 古宏晨
(上海交通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类性能优越、应用广泛的结构材料,制约其发展的基本问题是界面问

物质的内部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内部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内部结构与性质一、引言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对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内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读者带来新的认识和思考。

二、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的基本结构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数量与质子相等,形成了原子的稳定结构。

不同的原子由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不同组合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元素与周期表基于原子的不同属性,科学家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整理成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从小到大排列,每个周期表示原子核中一个能量级别的填充。

同一个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原子结构。

四、化学键与化合物的性质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的形成将原子连接成分子,进而形成化合物。

化学键的形成与元素间的电子转移和共享有关。

共价键是原子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强大连接,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

不同的化学键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

例如,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易溶于水,而共价化合物通常不溶于水,且具有较低的熔点。

五、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许多固体物质具有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周期性排列而成的结构。

晶体结构对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晶体中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物质的密度、硬度、导电性等性质,而且在光学等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其微观结构所决定的,微观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宏观性质的改变。

例如,金属材料中原子间的自由电子使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高分子材料中长链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其力学性能。

通过调控微观结构,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质,提高材料的性能。

七、内部结构与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来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X射线衍射可以用来确定晶体结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原子、分子的形貌和排列方式;光谱学可以研究物质的光学性质等。

重点知识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重点知识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相互促进
集中体现
【辩证唯物论】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主观符合客观
发挥人主观能动性
世界物质本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
能动认识世界
能动改造世界
调节控制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性结合
革命热情与严谨科学态度的结合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的认识论】
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强基固本
提高素质增强国力坚持道路
建设精神文明
发展教科文等事业,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时尚
推动文化创新
立足实践
群众主体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包容性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群众创建活动
发展大众文化
提高辨别眼力加强管理引导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联系的整体性
联系的系统性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重视部分推动整体
要注意分析各种条件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承认分析矛盾揭露解决矛盾
辩证关系
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
主要和次要矛盾主要和次要方面
总特征
实质和核心
【辩证唯物的历史观】
物质的实践的
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本质
社会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
特点
原因
结果
选择
文化生产批量化、规模化、产业化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现代科技市场经济
可喜变化忧虑现象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重点知识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重点知识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观为 指导
原则
对人民负责
依法行政
态度 作风 方法
社专社社 信代舆听 情家会会 访表论证 民咨公听 举联监评 意询示证 报系督议 保障权利、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拓宽渠道
自觉 接受 监督
民主 科学 决策
履行职责、树立权威
民主集中制组织和活动原则
政治
人选 民举
人民 代表
组 成
人大
产生 监督
审判机关 依法 行政机关 检察机关 管理
兼顾效率公平 初次注重效率 提低
定 用 动力 前提 基础 影响 物价
再分配注重公平 扩中
保持总供给
调高
消费水平
水平
总需求平衡
生活 消费
消费结构 消费心理
物质、精神、劳务;生存、发展、享受消费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消费观念
适度、理性、绿色、节约消费
科 学 发转 展变 观发


经式


好转

变 经
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创造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调动积极因素实现目标
国际社会
独立权 主 平等权 权
自卫权 国 管辖权 家
国 际
联 宗旨
组 织
合 国 原则
国家 决 国际 影 国家 利益 定 关系 响 力量
当代国际关系
我国的国家性 质和国家利益
决定 外交宗旨 和平与发展
外交 基本目标 政策 基本立场
观为指导 决定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中国共产党是 执政党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领导核心
完善领导 执政方式Leabharlann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自由能 △G∕NkT E
1.5
5.0
10.0
1.0
0.5
3.0
0
2.0
0.5
0
1.5
1.0
0.5
界面层中晶相原子的成分
1.0
x
的函数
相对吉布斯自由能关于
x

<2
>2
界面形态
生长形式
限制因素
粗糙界面
连续生长
输运过程
光滑界面
侧向生长
二维成核
Research • Optical coatings • Electronic packaging materials • Thin film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 Ion beam processes Mines Building, Room 135 P.O. Box 210012,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Arizona 857210021 USA
n3
4 4 4 2 2 1 8

4 2 1 5 3 6
§3
界面能(系数)极图与界面分类 ⅰ) 界面能极图
• 预测孤立小单晶体的理论平衡形态; • 从原子尺度上对界面进行分类。
困难:
• 表面自由能难以知道,计算十分困难;
• 只适用于接近平衡态时的较小线度的晶体生 长形( 二维示意图)
b. 唐奈 — 哈克原理
Friedel. Donnay和Harker 等人对Bravais 法则 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正,特别考虑了晶体结构中螺 旋轴和滑移面对其最终形态的影响,该原理指出:
晶体的最终外形应为面网密度较大的 晶面所包围,晶面的法线方向生长速率反 比于面网间距,生长速率快的晶面族在最 终形态中消失。
• 要得到法向生长速率与晶面取向的关系,实际上是十 分困难的。
晶体形状演变的运动学图示
e. 周期键链(PBC )理论
--哈特曼、帕多克理论
基本假设:
• 晶体是由一系列不中断的键链(PBC矢量)所构 成,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强键是指结晶过程中生长一 个构造单元释放出较大能量的键; • 晶体生长最快方向与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 链最强的方向一致; • 生长界面上形成一个键所需时间随键合能的增 加而减少,故键合能的大小决定了界面的法向生长 速度;
Tm Te L vS Tm
1 1 r1 r2
曲率中心 主曲率半径
晶体中 +
界面形状
凸形
凝固点
下降
操作
凝固难 熔化易
熔体中
-
凹形
升高
凝固易
熔化难
界面曲率对饱和汽压、饱和浓度影响的 关系式与上式类似。
§2
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
固相原子 液相原子
a)
光滑界面
b)
粗糙界面
d. 夫兰克运动学理论 运动学第一定律:
若晶面法向生长速率只是某倾角 的函数,则对给定倾 角 的晶面,在生长或溶解过程中具有直线轨迹。
运动学第二定律:
作晶面法线方向生长速率倒数极图,则倾角为 的晶面 的生长轨迹平行于该方向极图的法线方向。
利用该定律能够定量计算出晶体的生长形态。问题是: • 驱动力场均匀性的假设,完全忽视了环境相和生长条 件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界面曲率与平衡参量(饱和汽压、饱 和浓度以及凝固点温度等)之间的定量 关系,即是著名的吉布斯—汤姆孙关系。
如果定义:
L
摩尔结晶潜热
v S 晶体的摩尔体积
Tm Te r1 , r2
界面能 平界面的凝固点 弯曲界面的凝固点
曲面上任一点的主曲率半径
在熔体生长系统中,界面曲率对凝固点影响的表 达式为:
该理论认为: • 过冷度很难改变生长模式,即物质一旦确定,
生长机理也随之而定;
• 晶相与液相的界面是“突变”的。
界面相变熵
L0 1 kTE z
L0 kTE
物质本性
物质相变熵
(热力学性质)
L0 TE
共存相的类别 晶面指数 晶体结构
取向因子
(具体结构与方向)
1
Z
1
Z
ⅳ)台阶的扭折化 ---- 棱边能的各向异性
§4
界面生长理论与微观理论模型
界面生长理论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讨论界面形 态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在既没有考虑晶体的 微观结构,也没有考虑环境相对于晶体生长的 影响的前提下,力求从界面处物理化学特性来 诠释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 主要包括:完整光滑突变界面模型、非完整 光滑突变界面模型、单原子层界面模型、弥散 界面模型、粗糙化相变理论等理论或模型。
结论:
• 尽管实际晶体的形态都不是理论平衡形态,但实践
f. 生长形态与生长环境的相关性
环境相对生长形态的影响是复杂的和多方面 的,我们的注意力仍放在稀薄环境相对晶体形态 的影响上。
• 流动(热量和质量)
• 溶剂的影响 • 杂质的存在和种类 • 黏度、饱和度 • 生长速度 • 环境相的成分 • pH值 • 晶体生长形态的变化,不仅与内部结构及结构基元
间键能的作用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外界生长环境等 因素(如杂质、过饱和度、PH值、均匀性等)有关。 • 凡是具有宏观尺寸的晶体,其实际形态都不是理 论平衡形态。
ⅱ)奇异面与邻位面 • 法线方向与界面能级图上奇异取向一致的晶 面称为奇异面。多为低指数面、密积面,在原 子尺度上是光滑界面。
• 取向与奇异取向有一微小角度偏离的晶面称 为邻位面。在原子尺度上是准光滑界面。
• 远离奇异取向的晶面称为非奇异面。在原子 尺度上属于粗糙界面。
ⅲ) 邻位面的台阶化 ---- 表面能的各向异性
A
i 1 i
n
i
最小
美国科学家J.W.吉布斯
• 晶体生长定律
对于平衡形态而言,当晶体的体积一定时, 要达到表面能最小,只有当晶体的各个晶面到 晶体中心的距离与各晶面的比表面能成正比时 才有可能。即:
1
h1
推论:

2
h2

n
hn
就晶体的平衡形态而言,各晶面的生长速 度与各晶面的比表面能成正比。
F 面(平坦面):有两个 PBC 矢量与之 平行,构造单元结合到 F 面上时,只形成一 个强健,晶面生长速度慢。如(100)、 (010)和(001)面,成为晶体上最为常见 且发育较大的晶面。
S 面(阶梯面):只有一个 PBC 矢量与 之平行,构造单元结合到 S 面上时,形成的 强健至少比 F 面多一个,晶面生长速度中等, 如(110)、(101)和(011)面。
• 没有考虑生长基元本身的性质,如,生长基 元与生长基元之间的键合作用等; • 模型与实际的生长过程存在较大的差距。
ⅱ) 单原子层界面模型(Jackson 模型)
流体 界面层 晶体表层 晶体 晶体原子
1
0
流体原子
目的:
寻找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自由能高 低与界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
G x 1 x x ln x 1 x ln 1 x NkTE
ⅰ) 界面能的断键模型

sin a
个断键
cos 个断键 a
cos sin E
2a 2
E
0

表面能与位向差角关系
结论:
• 密排取向(
0
)时,界面能最低。
• 通常忽略界面能中的弹性能,则界面张力的 值大小等于界面能,且有使界面面积缩小的趋 势。
ⅱ) 相平衡中的界面效应
晶体生长虽是典型的非平衡态过程,但首先了 解平衡条件下的晶体形态,对深入理解晶体在生长 与溶化过程中动力学特性与晶体形态的关系则是非 常有益的。
如果我们不重视晶体生长的形态学, 我们就不可能理解晶体生长动力学;反之, 如果我们全面理解了形态学,那么,关于 动力学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 --- 夫兰克
晶体平衡形态的主要理论及模型:
• 布拉维法则 (1866年) • Donnay-Harker 原理(1937年) • 吉布斯 - 乌尔夫原理 (1901年) • Frank 运动学定律 (1958年) • 周期键链理论 (1955年)
晶体平衡形态理论从晶体内部结构、 应用结晶学和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来探讨 晶体的生长,注重于晶体的宏观和热力 学条件,没有考虑晶体的微观条件和环 境相对于晶体生长的影响,是晶体的宏 观生长理论。
生长形态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 晶体在自由生长体系中生长,其实际生长形态取 决于晶体的各晶面间的相对生长速率之比值;生长 速率的各向异性,使晶体呈现出几何多面体形态。
面网密度与晶面生长速度的关系
c. 吉布斯 -- 乌尔夫原理
• 最小表面能原理
在平衡条件下发生液相与固相之间的转变时, 在体积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晶体将调整其形态以 使总表面能降至最小。即:
固相界面上的原子排 列成晶体学的某一特定 晶面。
固相界面上的原子排 列不显示晶体学的任何 晶面特征。
c)
理想晶体的表面
原子在光滑面(001)上不同的生长位臵
新原子成键释放能量的顺序
界面上的位臵 (1) (2) (3) (4) (5) (6) 内部原子
n1
1 2 3 1 2 1 6
n2
4 6 6 3 4 2 12
ⅲ) 粗糙化相变理论(Burton W.K,1951年)
当温度升高时,光滑界 面的粗糙度是否增加??
该理论认为:
任一体系都存在一个界面粗糙化温度TC ,在 此温度以上,界面由基本光滑转变为粗糙,晶体 将呈线性生长。
困难: • 粗糙化相变温度计算的困难,要么无法
计算,要么计算过程非常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