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导语:诗歌既是“言志”、“言情”的载体,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歌特点: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情感类)
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语文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第()次课共()次课课时:课时教学课题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情感类)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2.学会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高考古代诗歌鉴赏11种类型教学过程【母题来源】2015年新课标2卷第9题【母题原题】【2015年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核的是诗歌的情感,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考试方向】近年来课标卷的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和手法的赏析上,诗歌的情感必考的题目,一般为结合诗句探究诗歌的情感,情感在诗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做起来并不难。
【得分要点】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确定诗歌的主旨、情感。
此诗可根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诗中的重点词语“净”“愁”“忆咸京”和注释中的“流徙”,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是“孤寂”“苦闷”“思念”“清净”等情感。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思辨与情感精品
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思辨与情感思辨与情感任何文体的写作方法都不是单纯的。
记叙中可以争论,争论中可以抒情。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起先关注争论文的形象性语言和情景式构思,在争论文体的写作中运用一些抒情技巧,融入自己爱憎情感,增加一份思辨色调。
一、增加论证的思辨性。
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相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洁化,说理论证要具有思辨性,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冲突,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回顾二十余年的高考作文题,始终强调了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实力,注意现实性与哲理性相结合,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看法,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与彼,由表与里地深化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
辩证地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1.相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
论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事物必需明确二者关系的指向。
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依存关系。
例如“学与问”,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
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
(2)主次关系。
(3)取舍关系。
(4)条件关系。
2.详细问题详细分析问题。
只有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才能避开说理的片面性、肯定化。
从写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多角度认知和对论据的剖析两个方面。
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用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请文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这则故事涉与的人物只有两个,情节简洁,主要是写薛谭接受教化接着深造的故事。
详细地分析材料(对故事多角度的思索),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就简洁写出新意。
这则故事材料的立意举例如下:(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心情,可立论为:学无止境,不行浅尝辄止;(2)“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化帮助,可立论为:知错就改,为时未晚;(3)“终身不敢言归”,这种看法不对,值得思索。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诗歌12大题材】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酬和赠答诗、即景(事)抒怀诗、干谒自荐诗、题画说理诗、哲理思辨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时光昜逝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杈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一、送别抒怀诗【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
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二、羁旅思乡诗【对点训练】分析下面诗歌的思想感情。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容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 应念末归人。
答案:首联,写除夕夜,诗人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从抒情角度来说,“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
领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
颈联,表现了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
尾联,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这是曲笔,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对点训练】(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情感语言+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格版)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友人送别、羁旅思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爱恨情长,物是人非;热爱自然,悠然闲适;
景物
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志向品质
托物言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生活杂感
题画诗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生活的情趣
拜谒诗
哲理诗
讽喻诗
悼亡诗
应酬诗
情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古代诗歌知识点
语言
炼字
炼(名词、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数量词、虚词、色彩词、拟声词)
炼句
标题、开头、结局、关键句、抒情句、主旨句、过渡句、工巧句、意境句
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
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
1. 思乡怀亲:许多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2. 爱国情怀:部分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忧虑和献身精神。
3. 爱情主题:一些古诗词描绘了美好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4. 人生感慨:许多古诗词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感慨和启示。
5. 自然情怀:不少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敬畏和感慨之情。
6. 友情主题:部分古诗词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和离别之苦。
这些情感类型并不是绝对的,每首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
高中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乐景写哀情
高考诗歌鉴赏为何不考“借景抒情”,而偏爱考察“乐景写哀情”?《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诗经》中最为常见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无论是“因情寻景”的“比”,还是“缘景生情”的“兴”都使得“景”与“情”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在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变现手法便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小学、初中考试比较容易涉及到“借景抒情”,但是到了高中,考试古诗景情关系的时候就再难见到“借景抒情”了。
反而“以乐景写哀情”却屡见于考试答案当中。
下面略举数句古诗加以说明。
0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诗经》中的这句诗描写的是离别的场景。
杨柳依依的季节本是躬耕田野之时,合家踏青游春之季。
然而战乱迫使人们不得已离家行役,出征时春光明媚,杨柳青青,柳条随风轻舞,仿佛送别之人轻挽离人臂膀不忍分别,景物色彩明丽,情感哀伤低回,景愈欢快,情就愈加悲伤。
0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诗写思妇之思。
妇人居家,夏日采莲江上,心情本是欢快的,可当收获满满的时候,喜悦的情感却戛然而止,所采莲花却无人可赠,所采莲蓬也无人可烹,于是眼前的碧波芳草对于思妇而言便是“乐景写哀情”了。
0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李煜李煜的《虞美人》被称为“绝命”词。
是李煜亡国以后的作品,“春花秋月”本是极美的事物,但对于阶下囚的李煜来说,往事已矣,春花秋月依旧,这种情感的变化与春花秋月的永恒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是乐景衬哀情。
0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诸葛亮与刘备有君臣相得之谊,这种君对臣信赖和倚重是后世文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于杜甫而言更是奢求。
所以诸葛亮在杜甫的心目当中是让他敬仰的高山,可是凭吊蜀相祠堂,他没看到香火鼎盛的情景,没有遇到像他一样前来凭吊的路人,看到的却是台阶生碧草,黄鹂隔叶啼。
若是赏春这必然是春光泛滥的美景,但对于心存仰慕之心前来凭吊的诗人而言这份乐景早已成了荒凉的代表,让他觉得刺眼心伤。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诗歌鉴赏核心知识点精讲
高考诗歌鉴赏核心知识点精讲一、古典诗歌常见题材(通过题材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咏史怀古诗-----借古人,古迹抒发情感的诗判断关键字-----怀古,古人,古迹,古地名命名【思想感情】1.借古讽今(批判****的现实)2.借古伤今(伤感时光易逝,盛衰无常,国家兴亡的感慨等)3.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的情怀)离别送别诗判断关键字------离,别,送,长亭,杨柳等【思想感情】1.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2.相思,思念之情;3.对对方的安慰,勉励,祝愿之情等山水田有诗判断方法------大量山水景物,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思想感情】1.对祖国大好河山(或者某个地方)的热爱赞美之情2.对田园生活的的喜爱向往之情,内心的闲适愉悦之情3.表面闲适,内心悲愤,愤懑之情羁旅思乡诗(游子思乡诗)判断关键字----客舍,客,登高远望,忆,寄,宿,元宵,中秋,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节日【思想感情】1.在外漂泊的孤愁寂寞(羁旅愁思)2.思乡思亲之情咏物言志诗----借物寄托情感的诗(借物喻人诗)判断关键字----咏**或直接以景或物命名的诗.如《咏梅》《青松》【思想感情】般以物喻人,象征人的高贵品质,赞美人的高洁品质.边塞征战诗判断关键字-----边塞风景,战争场面,将军,士兵,马,白骨,大漠,烽烟,长城【思想感情】1.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爱国报国之情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祖国统一,厌战情绪,揭露战争的残酷,对将士,百姓的同情之情.爱情闺怨诗判断方法----主要围绕女性所写思想感情----1.对爱情的向往赞美之情,互相爱慕之情2.离别相思之苦3.怨妇弃妇的忧伤怨恨.个人际遇诗判断方法----主要写诗人自己遭遇,情感【思想感情】1.抒写自身的遭遇,悲伤愤慨不满为主二、常见题型答题思路1.描绘景物画面意境题【答题思路】描绘景物+总结景物的时间,地点,特点氛围+思想感情)2.思想感情题,技巧手法题,赏析诗句题【答题思路】技巧手法+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3.炼字题【答题思路】释义或技巧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思想感情选字方法----独立成意,感情最强的一个字4.人物形象特点题【答题思路】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或者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5.物象特点题【答题思路】总结该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结合诗句分析)6.信息筛选题【答题思路】依次在原文中找出要点,概括总结,组织语言,注意顺序层次7.作用题。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情感】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忧思。
对人才的渴望。
希望招揽贤臣、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手法】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用典,两次引用《诗经》。
⑤用“子衿”、“鹿鸣”比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⑥“明明如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但贤才难以招来,所以曹操想象着“鼓瑟吹笙”,想象着“契阔谈宴”。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2)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思想感情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二)分析思路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诗鉴赏三技之三把握情感课件 新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
分析。
答案 思想感情: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
具体分析: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
(1)杀敌报国,建功立业;(2)戍边之苦,战争之悲;(3)思乡 边塞军旅诗
怀亲,厌战思归。
爱情婚姻诗
相知相思,离愁别恨。
托物言志诗 (1)讽劝警示,(2)蔑视权贵,(3)怀才不遇;(4)借事言志。
通过生活现象,反映一定的哲理,给人启示。如《惠崇春 生活杂感诗
江晚景》。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3.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 含意,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捕捉其中的情感。
三、注意把握情感表达的特点 情感表达有三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对所给的语言片段,很容易看出抒情特点,尤其要留心“一联”[或“一阕 (片)”]中两者兼有的特点。 这里重点谈一下间接抒情的语言片段,主要看它属于哪种间接抒情方式: 1.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分析景中情是高考的重点, 一定要练好这方面的功夫。 2.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 的情、志。 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 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义。
答案 诗人借钓者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 恬淡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理解该诗中作者的感情,既要抓住颔联,尤其是“急”“闲”二字;又
高中语文九类古诗情感鉴赏
高中语文九类古诗情感鉴赏古诗词鉴赏是我们常常接触的一类语文考点题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九类古诗情感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情感鉴赏01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02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03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
甚:为什么。
云山:田园。
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
抵死:终究,毕竟。
14.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 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 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
D. 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 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 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
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注】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
金虎署,刑部。
玄经,指道教经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C.颈联中诗人以“狂生”自诩,道出自己因耿正孤傲,与世道落落不合而困顿风尘,故而生发出宦海漂忽不定的深沉慨叹。
D.尾联的“病起”是因病或假借生病之意,“拟草玄经”乃皈依道家之心迹,诗人此时已生致仕之意,只是还未能完全解脱。
15.请分析全诗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6分)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注]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
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
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 第五句以“高飞的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
E. 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15. 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八尺顾炎武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注】八尺,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八尺又形容为八尺孤帆。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
本诗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出一个苍远悲愁的场景,这叶孤帆犹如飘零无依的诗人。
B.颈联写诗人驾着孤帆来白帝访刘备,下江东问孙仲谋,采用了虚写的手法。
C.颈联写海上的鱼龙、山中的草木,寄托着作者心中绵绵的愁绪和遗恨。
D.本诗沉郁深厚,感慨兴亡,悲沉苍凉中带着一些激越之感。
15.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人洞庭宋湘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又怕鱼龙跋浪听。
【注】正则: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悲秋赋: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一二句重复使用“长江”,三四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中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
B.“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C.“深夜”渲染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
D.“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
15.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水调歌头黄庭坚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塞垣:边防城池。
戛(jiá)敲击。
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4.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诗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C.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诗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D.上片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15.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秋兴八首•其七杜甫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
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
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
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
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5.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
(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3. 下列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及作品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是谁在衙中种下这几百竿萧萧绿竹呢?陪伴这些透明澄澈的绿竹吟诗最适合我这做闲职的。
B.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颔联写竹子不与妖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来临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
C. 颈联写竹声萧萧拂过诗人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映在棋局上,更增加了诗人下棋的兴致,饶有雅趣。
D. 诗人托物言志,既是咏竹,更是自喻,表达了诗人不争宠邀名、坚守高洁的情操和不畏严酷环境、顽强抗争的品格。
14.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
十、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故都韩僵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藁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谖无路学鸣鸡。
【注】故都:此诗是作者受权臣朱温嫉恨,被驱逐出朝,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的。
池禁:指宫中的池塘。
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来比喻追悔不及。
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宠的美人。
冯谖:战国时为孟尝君效忠的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得以脱身。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想象描绘了迁都之后长安城的巨大变化,“遥想”“亦自迷”也暗示诗人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B.颔联承接首句,集中描绘宫苑的荒废,用笔细致传神,在点面结合的描写中反映了诗人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C.颈联直接抒情。
“烈士”是诗人自称,“垂涕”的动作描写再加上“空”字,有力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D.诗歌前半部分侧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凄婉又激越,跌宕起伏,撼人心魄,有杜甫“沉郁顿挫”的特点。
15.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红。
芸香: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9. 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10.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刘克庄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
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
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注】王实之、郑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
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