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doc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ec68fd64cc7931b765ce1582.png)
中药鉴定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五章中药的鉴定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49f11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8.png)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第⼀篇总论第⼀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新药源的应⽤学科。
(也是⼀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法和质量标准的应⽤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要任务。
)a.⼀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误采、误收、误种、误⽤(⽩花蛇⾆草-⽔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药习惯(⼤青叶);e. ⼈为制假(⼴藿⾹)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与家种(⽜膝)b. 道地与⾮道地(⼴藿⾹)c. 采收期、⽣长年限、加⼯⽅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e. ⼈为掺假或⾮药⽤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民间药和民间秘⽅开发新药(穿⼼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灰毡⽑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药新⽤途(五味⼦)g. 扩⼤药⽤部位(忍冬叶)第⼆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道地药材:是指⼈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参、⿅茸;浙江的“浙⼋味”;河南的“四⼤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东的阿胶、⾦银花;⼴东的陈⽪。
⼈参:长⽩⼭区和⼤、⼩兴安岭(⼭参),园参为:吉林、⿊龙江、辽宁。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2cd12e25ef7ba0d4a733b6e.png)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 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书名成书年代 作者 主要特征 载药种类 《诗经》植物药约50种 《山海经》百余种 《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 365种,上、中、下三品排列《新修本草》 唐 李勣、苏敬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850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宋唐慎微 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1746种 《神农本草经集注》 梁 陶弘景 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排列,始载火试法和对光透视法。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8d45a80722192e4436f62f.png)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认资源的开发利用;
(6)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相结合。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0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中药真伪优劣; 2、引起中药混乱的原因; 3、影响中药的主要因素; 4、质量评价主要指标;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1
1、中药真伪优劣
含义:
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23
1、中药真伪优劣
①研究之前需鉴定 科研工作是为论证药物在某些方面的独到之处,比如药理作用、 主治、疗效等,但品种不真,就失去了意义,不但达不到预期结 果,而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②生产之前需鉴定 药厂生产的药品若有原料不真,就会影响疗效,甚至危害人民 生命安全,所以有的药厂,尤其是老字号药厂(原为名牌药号) (此处可提问),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其原料药(选料)多半 是择优质地道药材,故产品质量声誉很高。比如北京同仁堂、杭 州胡庆余堂、重庆桐君阁、苏州雷允尚、广州敬修堂、陈李记 (三百余年,宗旨: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 物),许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加入WTO的要求)
真:正品(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 伪:伪品(不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
冒充或者以他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2
1、中药真伪优劣
讨论:品种不真、质量低劣的影响?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
药。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4
➢确保中药的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 稳定、可控。
“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中药鉴定复习题 总结
![中药鉴定复习题 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414586e53a580216fcfe61.png)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1-8章复习题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
答:定义: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重要的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任务: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核心任务,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
2. 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鉴别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3. 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答:是指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答:(1)中药的规范化栽培,(2)药材产地,(3)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4)中药运输仓储环境,(5)人为因素,(6)指标成分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答: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6. 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
正常构造:异常构造:次生构造不发达:7.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表皮,无木栓层,凯式点明显,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8.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构造,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有表皮,皮层中有叶迹维管束获根迹维管束,草本植物根茎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中央有髓部,还可形成异常构造(髓部具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09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09](https://img.taocdn.com/s3/m/5cc49122482fb4daa58d4b9a.png)
总论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中药鉴定学:就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对中药进行“整理提高、保质寻新”的学科。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是指供切制成饮片用于调配中医处方、或磨成细粉直接服用或调敷外用,以及供中药厂生产中成药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或“民间药”:一般是指草医(民间医生)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天然药物,绝大多数是历代本草无记载的天然药物。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的民间药物。
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第一节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就是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真”即正品,◆正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
◆“伪”即伪品,◆伪品: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其他药材冒充正品的。
“优”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的茎叶天仙子*药典:茄科莨菪Hyoscyamus niger L. 的种子。
(剧毒)广东:爵床科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 (V ahl.) Nees. 种子。
络石藤以络石之名在全国各地药用商品较为复杂,中药经营主要有三个种类:◆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桑科植物薜荔的带叶茎枝;◆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带叶茎。
丝瓜络*药典:葫芦科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 果实维管束广东:葫芦科粤丝瓜Luffa auctangula (L.) Roxb.去种子的果壳。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古代本草记载药物近3000种,并总结了每种药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品种、栽培、采收、加工、鉴别、炮制、贮藏和应用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是今天中药科学发展和继承的基础。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894013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a.png)
❖ 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南沙参);
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山药);
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当归)
❖ 断面: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断之断面,有粉性 者,如山药;有纤维性者,如黄芪;有胶丝相连者,如杜仲; 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丹皮。不易折断,或断面不平坦者, 可用刀横切之而后观察,特别是切制之药材饮片,切面之特 征更显重要,并有许多经验鉴别传著于世。何首乌之“云锦 状花纹”,广防己之“车轮纹”,乌药、黄芪之“菊花心”, 川牛膝之“筋脉点”,山柰之“缩皮突肉”,茅苍术之“朱 砂点”等,都是形象的鉴别特征。
❖ 海风藤: 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广东不习用,
而习用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藤茎,应称为 “广东海风藤”。
❖ 绵马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
柄残基,广东少用。广东习用的“贯众”为乌毛 蕨科植物乌毛蕨及同科植物苏铁蕨的根茎,应称为 “广贯众”或分别称为“乌毛贯众”、“苏铁贯 众”。
伪制品
❖ 伪白附片:
木薯片,有毒.
❖ 伪附片: 马铃薯片,不规则厚片,不具有 筋脉纹理.
伪延胡索:薯蓣的叶腋间的珠芽(也称“零 余子”)
❖ 伪菟丝子:
1、用大米或其它加工
2、淀粉煮后加工成菟丝子大小,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外皮颜色显绿色,不 规则状外形。
3、金灯藤的种子:体形较大,表 面黄棕色,煮之不易破裂。称:“大菟丝 子”、“日本菟丝子”。
撞击加工:以除去须根、粗皮、泥沙。(黄连、 泽泻、姜黄)
搓揉或打光(党参、山药)
3、中药的贮藏
❖ 中药的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生霉、变色、走油、其他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6d4bbcea2b160b4e767fcfb9.png)
(本草记载用雄麻雀的粪便) 暴马丁香:为木犀科丁 香属暴马丁香Syring reticulata的树皮及嫩枝。 苦丁香: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的果梗(瓜蒂 )。(有毒)
(1)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查考地方志;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认资源的开发利用; (6)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相结合。
精品课件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中药真伪优劣; 2、引起中药混乱的原因; 3、影响中药的主要因素; 4、质量评价主要指标;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成良钰 2014.10.18
精品课件
总论
3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32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33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34 中药的鉴定
精品课件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鉴 定和研究中药的品 种和质量,制定中 药标准,寻找和扩 大新药源的应用学 科。
➢ 华东、华南地区习用蔷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的块根或带根全草。
➢ 西南地区习用蔷薇科植物萎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的根或带根全草。(药典以“萎陵菜”收载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沙参类 有36种 淫羊藿 有41种
石斛 有48种 贯众 有 31种
华东习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908bfa0242a8956bece4c4.png)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任务核心: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
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人们把那些具有地区特色、品质优良高产,疗效显著的药材称~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中药的规范化栽培;药材产地;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质量,有的中药储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损害了药材质量;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双子叶植物: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有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有后生表皮,如细辛,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异常构造:具多环形同心维管束;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形成异常构造;具内函韧皮部;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双:一般具次生构造,皮层中有根迹维管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异常构造有两种类型: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外表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一般具初生韧皮部,髓部不明显。
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分布。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对中药鉴定学的认识
![对中药鉴定学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f3d6be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9.png)
对中药鉴定学的认识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中草药的鉴别、质量评价和有效成分的检测。
其目的是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任务包括:
1. 鉴别中药的真伪:通过观察物种形态特征、组织结构、显微特征等手段,辨别中药是否为真品。
2. 评价中药的质量:通过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指标,评估中药的质量水平。
3. 检测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分离、纯化和检测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确定中药的功效和疗效。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学、组织学、显微学、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分析、显微鉴别、化学指纹图谱等。
中药鉴定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中药材的采购、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中药饮片、中药制品的生产和质量监管等。
总而言之,中药鉴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中药的疗效,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fdc81559eef8c75fbfb3ad.png)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即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4.查考地方史志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4a265d0e4b73f242336c5f84.png)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数就有近 3000种,它总结了每 种药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品种、栽培、采收、加工、鉴别、 炮制、贮藏、和应用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是一座光辉 灿烂的宝库,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对这些 财富,我们应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分析、考证, 发掘出有用的药学史料和品种,以丰富和促进现代中药科 学的发展。
二、中药的质量鉴定 中药的质量鉴定是指对中药优劣的检验。 鉴定中药的优劣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 是中药鉴定学的基本任务。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 中药的规范化栽培与药材质量关系密切,它是中药质量的源头,所以目前国 家提出并实施的中药GAP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如野生牛膝和栽培牛膝,由于生长环境 的不同,两个品种性状特征有较大差异,野生或部分地区引种的主根短,细小,支 根多,木质化程度高,柔韧性差。另外中药栽培品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问 题十分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中药材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2、 药材产地不同,其质量差异明显。如广藿香产在广州石牌者,气香纯正,含 挥发油虽较少(茎含0.1%~0.15%,叶含0.3%~0.4%),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 高;产于海南岛的广藿香,气辛浊,挥发油含量较高(茎含0.5%~0.7%,叶含3% ~6%),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道地药材就充分反映了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 3、 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 也有差异。如茵陈过去都是春季采收苗高6cm~10cm的幼苗,俗话说:“正月茵陈, 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说明采收期的重要性。后来通过研究,提出茵陈的三 个 主 要 利 胆 有 效 成 分 蒿 属 香 豆 精 ( scoparone ) 、 对 羟 基 苯 乙 酮 ( p - hydroxyacetophenone)和茵陈香豆酸A、B(capillartemisin A、B)以秋季的花前 期至花果期含量高。为此《中国药典》增加了秋季采收期,即春季幼苗高6cm~10cm 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e6505731126edb6e1a1056.png)
c、此外,部分中药由人工合成如人工牛黄以牛、 羊、猪胆汁人工合成,亦有从矿物冶炼而成如红 升丹、黄升丹、白降丹等。
(二)中药的产地
中药材的生长与分布和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环境千差万别,从而 孕育成千上万品类不同的中药材,形成中 药材有规律性的资源分布。现将分布于四 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省主要中 药材分述如下:
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 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金银花采用阴干、晒 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
3、 产地 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如广藿香,广州
石牌的广藿香气较香醇,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高;
4、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 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 (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 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 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
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 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 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 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第三节 中药的来源、产地 采收与加工
一、中药的来源与产地
(一)中药的来源 中药多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种
物质。 此外,部分品种要靠家种、驯养、加工炮
制或进口而来。前者为天然或野生物质来 源,后者为生产性来源。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9b086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c.png)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且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是指用理论和实践方法来对中药品种进行鉴定并判断其质量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它对于保障中药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对中药药材进行鉴定,判断其品种、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品种的来源,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来源及科学使用方法,保障人体的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发展。
3、中药鉴定学的对象是中药药材及其制剂。
二、中药鉴定分类中药鉴定可分为两类:状物鉴定和性质鉴定。
1、状物鉴定状物鉴定又称形态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器皮、花、叶、茎、根、果实、种子、树皮、茸毛、矿物、地理产地等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产地。
2、性质鉴定性质鉴定又称性状、理化、化学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理化、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或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适应症和活性成分。
三、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1、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是我国重要的治疗工具,因此,中药质量的保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产地、适应症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或消除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保障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品种的来源、药材的品质、活性成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中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可以促进中药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规范和管理。
四、中药鉴定的原理和技术1、中药鉴定的原理在中药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中医药“四体对照”原理。
四体对照,即器质损伤与否对比、色泽、外形、气味、口感、结构等外观特征对比、病虫害检查和与同类药材的鉴别等方面进行全面对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错误鉴别。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doc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c5a8254458f5f61fb73666c3.png)
中药鉴定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五章中药的鉴定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海科技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山东省卫生厅
科学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 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总论 讲述1.2.5.6.7章,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各论 学习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中成药类中药约 120种,各大类中药鉴定的规律、异同点及方法
中药:本草、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 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伪品
总论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
有效成分的含量 纯净度与安全性 药效学 药效组分学
任务二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采用本草学的方法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历史任务
任务繁重
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本草400余种 记载药物3000余种● 目前商品中药7000余种 流通中药材1200余种 中成药6000余种 常用中药800余● 已完成200余种中药品种整理●
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学) 第四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自学) ●第五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六章 中药的鉴定 ●第七章 中药的质量标准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药?
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 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中药的质量鉴定
●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
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影响中药质量因素多多:
野生与家种(柴胡) 道地与非道地(丹参)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黄连) 运输贮藏(金银花)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丹参、黄芪)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中药的质量鉴定任务 外观质量鉴定 内在质量鉴定
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研究探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质量标准 寻找——新药 理论和实践问题。
概括为八字“整理提高,保质寻新” 。 ●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任务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
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
长期任务
任务一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真伪
品种
优劣
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和
科研成果的准确性,也决定着中医药的发展
与存亡。“病对、方准、药不灵”
一、中药的品种鉴定
●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
参考文献
著作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谱 中药志Ⅰ-Ⅶ 新编中药志Ⅰ-Ⅳ 中华本草1-8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1-4 山东省药品标准 (2002)
中国常用中药材 中药道地药材
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 道地药材图典·西南卷 道地药材图典·三北卷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1-4 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中药材光谱鉴别 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 1990年版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鹤草芽) 开发老药新用途(葛根)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思考题
1、如何解释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有哪些? 3、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4、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中药新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中药资源的保护
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354种 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400余种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3级76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级161种 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千余处
●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
中药鉴定学
周凤琴
药学院 生药系
2010.3
要求
熟识常用中药300种,掌握重点品种120-150种 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中药鉴定的一般方法与学习技巧 “四动”:动口、动眼、动手、动脑 有问题及时反映 不设期中考查,采取课堂提问、5分钟快速小考以及作
业作为平时成绩。
学习内容
的质量标准和老药再评价等。
●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是中
药鉴定学的战略性任务和工作重点。
●国家颁布了系列相关质量标准法规
中国药典、药品管理法、新药审批方法、中药新药研究指 南、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
●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原则。任务四 保护与开中药资源●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
件,也是中药鉴定学的长期任务。
●中药资源
天然资源:品种丰富,发现了许多替代进口的野生资源 。总12807种,植11146 种,动1581 种,矿80 种。 野生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但正在减少或濒危。
人工种养殖资源:家种大宗药材200余种,正在扩大品种 与面积。人工合成品。
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中药品种问题多多:
◆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种);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 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牛黄); ◆地区用药习惯(地丁); ◆人为制假(广藿香) 有复杂品种问题的约占50%
中药品种鉴定的任务: ◆传统道地药材的品种鉴定 ◆复杂来源中药的品种鉴定 ◆贵重与紧缺中药的品种鉴定 ◆同科属不同种的品种鉴定
3000 : 800 : 200 著名的本草学家: 黄胜白、陈重明 、谢宗万、尚志钧
要开展的工作 澄清古今混乱,确定药材主流
天南星、枳壳、金钱草 解决名实相符问题
同名异物(白头翁) 同物异名(益母草) 规范中药名称,一药一名
任务三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研究并制定新中药材、新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