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其强度计算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其强度计算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其强度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剪应力是影响梁的次要因素。
在弯曲应力满足的前提下,剪应力一般都满足要求。
一、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QSz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可得到剪应力的大小为:??;IZb公式中:Q――为横截面上的剪力;*――为横截面上所求剪应力处的水平线以下(或以上)部分面积A*对中性Sz轴的静矩;I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矩形截面宽度。
计算时Q、Sz*均为绝对值代入公式。
当横截面给定时,Q、IZ、b均为确定值,只有静矩Sz*随剪应力计算点在横截面上的位置而变化。
h1hhh2bh24y2 2Sz?A?y?b(?y)?[y?(?y)]?(?y)?(1?2)222248h***bh33Q4y2QSz(1?2) 把上式及Iz?代入??中得到:??122bhhIZb可见,剪应力的大小沿着横截面的高度按二次抛物线规律分布的。
在截面上、下边缘处(y=±0.5h),剪应力为零;在中性轴处(y=0)处,剪应力最大,其值为:???3Q3QQ???1.52bh2AA由此可见,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值为平均剪应力值的1.5倍,发生在中性轴上。
二、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QSz在腹板上距离中性轴任一点K处剪应力为:??;IZb1公式中:b1――腹板的宽度(材料表中工字钢腹板厚度使用字母d标注的);* Sz――为横截面上阴影部分面积A*对中性轴的静矩;*QSzmax; ?IZb1工字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中性轴处,其值为:?max*公式中:Szmax――为半个截面(包括翼缘部分)对中性轴的静矩。
三、梁的剪应力强度计算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为:?max*QmaxSzQmaxmax???[?] *IZbb(IZ/SZ)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梁的弯曲应力与强度计算
max
FS
S
* z
I zb
Sz*3 2(R2 t)33 2(R2 t)3 2R2t
Iz4(R2 t)44(R2 t)4R3t
b2t
max
2
FS
2Rt
2
FS A
8.3 梁的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8.3.2 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
一般情况,在剪力为最大值的截面的中性轴上,出现最大剪
应力
max
F S* Smax max Izb
zdA
A
Mz
ydA
A
FN
dA0
A
(c)
My
zdA0
A
(d)
Mz AydAMe
(e)
将式 E y
代入式(c),得
AdAAEydA0
E
=常量,
E
y dA 0
A
Sz 0
z 轴(中性轴)通 过截面形心。
梁的轴线在中性层内,其长度不变。
8.1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E y
(b)
将式(b)代入式(d),得
E y
(b)
1 M EI z
由上面两式,得纯弯曲时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M y Iz
将弯矩 M 和坐标 y 按规定的正负代入,所得到的正应力若为 正,即为拉应力,若为负则为压应力。
一点的应力是拉应力或压应力,也可由弯曲变形直接判定。 以中性层为界,梁在凸出的一侧受拉,凹入的一侧受压。
只要梁有一纵向对称面,且载荷作用于这个平面内,上面的 公式就可适用。
8.1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8.1.2 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在工程实际中,一般都是横力弯曲,此时,梁的横截面上不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1.梁的基本假设梁的基本假设包括:梁材料是均匀各向同性的,梁截面是平面截面,梁的纵向伸缩变形可以忽略,梁的横向收缩变形可以忽略,梁截面平面保持平直。
2.梁的受力分析在进行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之前,需要对梁的受力进行分析。
常见的梁的受力包括弯曲、剪切和轴向拉压等。
2.1弯曲弯曲是梁的一种主要受力状态,发生在梁受到弯矩作用时。
对于弯曲受力的梁,可以运用梁弯曲理论进行应力和强度计算。
常见的梁弯曲理论包括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延性梁理论。
2.2剪切剪切是梁的另一种重要受力状态,发生在梁上部分截面受到剪力作用时。
剪切力引起梁截面上的剪应力,可以通过剪切变形理论进行计算。
2.3轴向拉压轴向拉压发生在梁上部分截面受到轴向拉力或压力作用时。
轴向拉力或压力引起梁截面上的轴向应力,可以通过轴向变形理论进行计算。
3.梁的应力分析根据梁的基本假设和受力分析,可以进行梁的应力分析。
梁的应力分析包括黄金区和非黄金区的判断、应力分布的计算和强度设计的确定。
3.1黄金区和非黄金区判断黄金区是指梁截面上应力最大的区域,通常位于材料的纤维处。
在黄金区内,应力达到梁材料的屈服强度。
非黄金区则是指其他区域,应力小于屈服强度。
3.2应力分布计算根据梁的受力和应力分析,可以计算出梁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应力分布的计算可以通过梁的几何形状、外力和边界条件以及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常见的应力分布包括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等。
4.梁的强度设计梁的强度设计是根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分布进行的。
根据材料的强度,可以确定梁的尺寸和形状,以满足梁的极限状态和使用状态的要求。
总结起来,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是梁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包括梁的受力分析、应力分布计算和强度设计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可以确保梁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结构的性能。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用于承受或分配荷载。
在设计和分析梁的过程中,计算梁的应力及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方法。
首先,梁的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用公式表示为:σ=M*y/I其中,σ表示梁的应力,M表示梁的弯矩,y表示距离中性轴的垂直距离,I表示梁的截面惯性矩。
梁的应力通常包括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
弯曲应力是由于弯曲力引起的应力,计算公式为:σ_b=M*y/I其中,σ_b表示弯曲应力。
剪切应力是由于纵向剪力引起的应力,计算公式为:τ=V*Q/(b*t)其中,τ表示剪切应力,V表示纵向剪力,Q为形状系数,b为梁的宽度,t为梁的厚度。
轴向应力是由于轴向力引起的应力,计算公式为:σ_a=N/A其中,σ_a表示轴向应力,N表示轴向力,A表示梁的截面积。
梁的强度是指在给定的荷载下梁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在计算梁的强度时,通常需要将不同种类的应力进行合并。
弯曲强度是指梁在弯曲荷载下的抗弯矩能力。
根据材料的弯曲性能和形状,可以采用破坏理论或变形理论计算梁的弯曲强度。
剪切强度是指梁在剪切荷载下的抗剪切能力。
根据材料的剪切性能和梁的几何形状,可以计算出梁的剪切强度。
轴向强度是指梁在轴向荷载下的抗轴向力能力。
轴向强度的计算通常基于材料的抗拉性能。
在进行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和安全系数等。
总之,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是结构设计和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确保梁在荷载下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z dA dM z y dA
dM y
( Stresses in Beams) 将应力表达式代入(1)式,得
FN
A
E
y
dA 0
E
A
ydA 0
待解决问题:
中性轴的位置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ρ
S z ydA 0 A
y M y zE dA 0 A
中性轴通过横截面形心
伽利略(G.Galiieo, 1564-1642)的研究中认为: 弯曲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 年出版 ) , 因而得不到正确的公式,大科学家有时 也弄错。
( Stresses in Beams)
C C
Z 中性轴
Z
y
压
C M M
y 拉
C
Z
Z 两部分。
?
( Stresses in Beams)
横截面的 对称轴
横截面
y σ Eε E ρ
M
中性层
中性轴
1、中性轴的位置(Location of the neutral axis) 2、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Curvature radius of the neutral surface)
?
中性轴
( Stresses in Beams)
强度条件(strength condition):
梁内的最大工作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1、数学表达式(mathematical formula)
max
M max [ ] W
2、强度条件的应用(application of strength condition)
M max (1) 强度校核 [ ] W M max (2)设计截面 W [ ] (3)确定许可核载 M max W [ ]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剪切应力的计算步骤和实例
实例 1. 一根简支梁,跨度为$L$,在跨中受到集中力$F$的作用。求该梁的剪切应力。
2. 一根连续梁,跨度为$L$,在中间支座受到集中力$F$的作用。求该梁的剪切应力。
05
梁的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极限应力法
根据梁的极限应力进行计算,确保梁在承受最大 载荷时不会发生断裂或屈服。
实例
假设有一根简支梁,跨度为L,承受均布载荷q,截面面积为A。根据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正应力的大小 为σ=q*L/2A。如果已知梁的材料和截面尺寸,可以通过查找或试验得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极限强度,并与计算 出的正应力进行比较,以判断梁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04
梁的剪切应力计算
剪切应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建立梁的力学模型
根据梁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和载荷条件, 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
强度校核
将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力与材料的许用应力进 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强度计算的注意事项和限制条件
材料属性
了解所用材料的机械性能,如弹性模 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
支承条件
考虑梁的实际支承条件,如固定、简 支或滑动支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剪切应力
在梁的剪切区域,由于相邻截面发生相对错动而产生的应力。
计算公式
剪切应力的大小与作用在剪切面上的外力成正比,与剪切面的面积成反比。公式为:$tau = frac{F}{A}$, 其中$tau$为剪切应力,$F$为作用在剪切面上的外力,$A$为剪切面的面积。
剪切应力的分布和影响
分布
剪切应力在梁的剪切面上是均匀分布的,但在剪切区域之外,由于弯曲应力的存在,剪 切应力会发生变化。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强度计算》课件
《梁的应力强度计算》课件一、梁的概述1.梁的定义梁是一种受弯和剪力作用的横向受力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2.梁的材料梁的材料主要有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梁两种。
3.梁的分类根据截面形状,梁可以分为工字梁、T型梁、I型梁等;根据受力状态,梁可以分为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等。
二、梁的应力计算1.基本概念(1)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用σ表示,单位为Pa(帕斯卡)。
(2)应变: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与原长的比值,用ε表示。
(3)泊松比: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用ν表示。
2.梁的应力分布(1)简支梁:在梁的截面上,剪应力分布均匀,正应力分布按三角形分布。
(2)悬臂梁:在梁的悬臂端截面,剪应力为零,正应力按二次曲线分布。
(3)连续梁:在梁的连续跨中截面,剪应力分布均匀,正应力分布按三角形分布。
3.梁的应力计算公式(1)简支梁:剪应力τ=V/I正应力σ=My/I其中,V为梁的剪力,M为梁的弯矩,I为梁的截面惯性矩,y为截面上距离中性轴的距离。
(2)悬臂梁:剪应力τ=0正应力σ=Ml/(2I)其中,l为悬臂梁的长度。
(3)连续梁:剪应力τ=V/I正应力σ=My/I其中,V为梁的剪力,M为梁的弯矩,I为梁的截面惯性矩,y为截面上距离中性轴的距离。
4.梁的强度校核(1)剪切强度校核:τ≤τ_max(2)弯曲强度校核:σ≤σ_max其中,τ_max为材料的剪切强度,σ_max为材料的弯曲强度。
三、梁的变形计算1.基本概念(1)挠度:梁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于加载力的线位移。
(2)曲率:梁在受力作用下的弯曲程度,用κ表示。
2.梁的变形计算公式(1)简支梁:挠度f=VL^3/(3EI)其中,V为梁的剪力,L为梁的长度,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梁的截面惯性矩。
(2)悬臂梁:挠度f=VL^3/(3EI)其中,V为梁的剪力,L为悬臂梁的长度,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
(3)连续梁:挠度f=VL^3/(3EI)其中,V为梁的剪力,L为梁的长度,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梁的截面惯性矩。
梁的弯曲应力和强度计算
88
7.5 106 7.6 106
88 86.8MPa
弯曲正应力计算
三、计算题
27.一矩形截面简支梁,梁上荷载如图所示.已知P=6kN、 l=4m、b=0.1m、h=0.2m,试画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并求 梁中的最大正应力. 解:(1) 作剪力图、弯矩图
(2)求最大正应力
Mmax 6kN m
横向线:仍为直线,仍与纵向线正交,相对转动了一个角度 纵向线:曲线,下部伸长,上部缩短
(2)假设 平面假设:横截面在变形前为平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仍
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横截面上某个轴 旋转了一个角度。 单向受力假设:梁由无数根纵向纤维组成,之间无横向挤压,
只受轴向拉伸与压缩。
中性层
3、正应力计算公式 〖1〗几何变形关系
内容回顾
弯曲正应力 1. 基本假设:
(1)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但转动了一角度。 (2)单向受力假设:杆件的纵截面(与杆轴平行的截面)上无正应力。
2.中性轴Z: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平面弯曲时中性轴过形心且与对称轴垂直。
3.正应力计算公式:
中性层
4.正应力分布规律: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
4、正负号确定 1)M、y 符号代入公式
2)直接观察变形
5、适用范围及推广
〖1〗适用范围: 平面弯曲(平面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基础上)、 线弹性材料
〖2〗推广: ① 至少有一个对称轴的截面; ② 细长梁 (l/h>5);
6、最大正应力
工程上关心的是极值应力:
只与截面形状、尺寸有关
抗弯截面模量
对剪切(横力)弯曲: 矩形:
解:(1)作弯矩图,
求最大弯矩
第6章梁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第6章梁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构件,在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
在使用梁时,需要对其进行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本章将介绍梁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梁的应力分析梁的应力分析是指对梁内部各点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
应力是指单位截面上受力的大小,常用的应力有轴力、弯矩和剪力。
对于梁的应力分析,主要有两个基本的方程:平衡方程和应变-位移关系。
1.1平衡方程平衡方程是指在梁内力平衡的条件下,梁内部各点的受力平衡。
对于梁来说,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Fx=0∑Fy=0∑M=0其中,∑Fx和∑Fy分别表示横截面上各点受力在X和Y方向的合力,∑M表示横截面上各点受力对横截面上其中一点产生的力矩。
通过求解平衡方程可以得到梁内力的分布情况。
1.2应变-位移关系应变-位移关系是指梁内部各点的应变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梁的应变可以分为轴向应变、横向应变和剪应变三种,位移则可以分为平移位移和旋转位移。
应变-位移关系可以表示为:εx = du/dxεy = dv/dyγxy = (dudv + dvdx)/2其中,εx和εy分别表示横截面上各点的轴向应变,γxy表示横截面上各点的剪应变,du和dv分别表示横截面上各点的位移在X和Y方向上的微分。
2.梁的强度计算梁的强度计算是指根据应力分析的结果,对梁的强度进行评估。
梁的强度主要包括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扭转强度。
2.1弯曲强度弯曲强度是指梁在受到弯矩作用时的抗弯承载能力。
根据弯曲的理论,可以得到梁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对于矩形截面的梁来说,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可以分别表示为:σmax = M * y / Iτmax = T * Q / It其中,M表示弯矩,y表示梁离中性轴的距离,I表示梁的惯性矩,T表示剪力,Q表示横截面的剪力传递量,It表示横截面的扭转惯性矩。
2.2剪切强度剪切强度是指梁在受到剪力作用时的抗剪承载能力。
关于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
§7-2 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一、最大正应力在强度计算时,必须算出梁的最大正应力。
产生最大正应力的截面,称为危险截面。
对于等直梁,弯矩最大的截面就是危险截面。
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应力处称为危险点,它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处。
对于中性轴是截面对称轴的梁,最大正应力的值为:maxmax max zM y I σ=令zz maxI W y =,则 maxmax zM W σ=式中z W 称为抗弯截面系数,是一个与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的几何量。
常用单位是m 3或mm 3。
z W 值越大,max σ就越小,它也反映了截面形状及尺寸对梁的强度的影响。
对高为h 、宽为b 的矩形截面,其抗弯截面系数为:32z z max /12/26I bh bh W y h ===对直径为d 的圆形截面,其抗弯截面系数为:43z z max /64/232I d d W y d ππ===对于中性轴不是截面对称轴的梁,例如图7-9所示的T 形截面梁,在正弯矩M 作用下梁下边缘处产生最大拉应力,上边缘处产生最大压应力,其值分别为:+1max z My I σ=2maxzMy I σ-=令z 11I W y =、z 22IW y =,则有: +max 1M W σ=max2M W σ-=maxσ-图7-9二、正应力强度条件为了保证梁能安全地工作,必须使梁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max σ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这就是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现分两种情况表达如下:1、材料的抗拉和抗压能力相同,其正应力强度条件为:maxmax z[]M W σσ=≤ 2、材料的抗拉和抗压能力不同,应分别对拉应力和压应力建立强度条件:+maxmax 1[]M W σσ+=≤ max max2[]MW σσ--=≤ 根据强度条件可解决有关强度方面的三类问题:1)强度校核:在已知梁的材料和横截面的形状、尺寸(即已知[]σ、z W )以及所受荷载(即已知max M )的情况下,可以检查梁是否满足正应力强度条件。
梁应力强度计算
第五章 平面弯曲梁的强度
内容: 梁的应力、强度计算
τ→FS
z
dA
FS y
σ→M
M
z
dA
dA
y
M =∫yσσd
A
§5.1 梁的正应力
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F
F
a
l
a
FS F
M
x
F Fa
x
FS M
纯弯曲梁
Me
l
x
Me
450×0.03 2×45×10-9
=150
MPa
(-)
习题5-13 当20号槽钢受纯弯曲变形时,测出A、B两点间长度
Δl=27×10-3mm,材料的E=200GPa。试求梁截面上的弯矩M。
解:
50
5
M
AB
M
●
●
ε=
Δl l
=
27×10-3 50
=5.4×10-4
σ=Eε=200×109×5.4×10-4=108MPa
BC段: d2 ≥ 3
32×455×103 π140×106
= 321 mm
取: d1=250mm d2=322mm
例11. 已知:[σ]=160MPa,[τ]=100MPa,
试选工字钢梁的型号。
解: Fsmax=6kN
1.σ计算:
σmax =
M max Wz
≤ [σ]
M max = 8 kN • m
=
1 2
qab+
1 8
qb2
=
0.02375q
N
•
m
20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F1 A
F2 CB
y2 z
a
a
a
y1
3.6kN.m M
x - 4.8kN.m
练习2:T 字形截面的铸铁梁受力如图,铸铁[+]=30MPa,
[-]=60 MPa,其截面形心位于C点,y1=52mm,
y2=88mm,Iz=763cm4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P1=9kN
A
C
P2=4kN
B
D
1m 1m 1m 2.5kN.m M
2.纵向线变为曲线,且上缩下伸;
3.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仍正交。
结论:纯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
2. 应力分布
max z
max
应力分布规律: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与该到 中性轴z的距离成正比。
3. 应力计算
My
M
Iz
M
a
c
Iz——轴惯性矩b,只与横d 截面几何尺寸和形状有关;
两种假设M:
M
1.平面假设:变形a前原为c平面的梁的横截面变形后仍
保持平面b ; d 2. 单向受力假设:梁的纵向“纤维”只承受拉或压
中性轴 中性层
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 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M
M
变形后
a
c
现象:
b
d
1.横向线变形后仍为直线,长度不变,但有转动;
x -4kN.m
y1 z y2
练习3: T 字形截面铸铁梁尺寸和受力如图所示,铸铁
的[+]=30MPa,[-]=60 MPa, y1=50mm, y2=80mm,
Iz=800cm4 ,如果q=1kN/m,a=1m,试校核此梁的强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一、梁的基本概念梁是指在两个支点上支承荷载并能够产生弯曲的长条形结构。
根据材料的不同,梁可以分为钢梁、混凝土梁等。
计算梁的应力和强度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荷载:梁承受的力或力矩称为荷载。
荷载可以是集中力、均布力、集中力矩等多种形式。
2.弯矩:梁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弯曲效应称为弯矩。
弯矩大小与荷载和梁的几何特性有关。
3.应力:梁内部产生的力与横截面积之比称为应力。
应力可以分为弯曲应力、切应力、正应力等多种形式。
4.强度:梁材料的最大承受能力称为强度。
强度可以用来评估梁的安全性。
二、计算梁的应力梁的弯曲应力是梁内部最重要的应力之一、梁的弯曲应力随着距离中心越远而越大,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梁的弯曲应力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荷载和荷载点:首先要确定梁所受的各种荷载,包括集中力、均布力等,以及荷载点的位置。
2.画剪力和弯矩图:根据已知的荷载和支座条件,可以绘制梁的剪力和弯矩图。
剪力图表示横截面上剪力的大小和方向,弯矩图表示横截面上弯矩的大小和方向。
3.计算弯曲应力:根据梁的几何尺寸和荷载信息,可以计算出梁上任意截面处的弯曲应力。
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弯矩分布,可以使用弹性力学理论进行计算。
4.判断应力的安全性:计算得到的弯曲应力应与材料的抗弯强度进行比较,以判断梁的安全性。
如果弯曲应力小于抗弯强度,则梁在弯曲方面是可靠的。
三、计算梁的强度梁的强度是指梁材料的最大承载能力。
计算梁的强度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梁材料的特性:了解梁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这些特性可以从材料的标准和试验中获取。
2.根据荷载计算弯矩:根据梁所受的荷载和支座条件,计算出梁上各点的弯曲弯矩。
弯矩大小和分布决定了梁的强度。
3.计算截面的几何特性:根据梁的几何形状,计算出梁截面的相关几何特性,包括截面面积、惯性矩、截面模量等。
这些参数在计算强度时起关键作用。
4.判断强度的安全性:根据弯矩和截面几何特性,计算出梁的强度。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Q图
-
2KN
y2=32.8mm由弯矩图可知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最大拉应力在上边缘
1KNm
s l max
M maxy1 IZ
1106 15.2 25.6 104
59.4MPa 拉
M图
最大压应力在下边缘
s ymax
M maxy2 IZ
1106 32.8 25.6 104
128.1MPa压
23
9 104
:3
144 104
:
4
3
642
2
104
3 72 : 3 144 : 3 64
结论:矩形截面最省料;圆形截面用料最多。
Z
Z
习题8-44
2、横截面上:在与中性轴平行的一条直线上的各点应力相 等。
3、截面上与中性轴距离最远的点应力最大。
横截面上正应力的画法:
M 0
M 0
M
M
smax
smax
第九章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公式适用范围: ①弹性范围—正应力小于比例极限; ②精确适用于纯弯曲梁; ③对于横力弯曲的细长梁(跨度与截面高度比L/h>5),上述公 式的误差不大。
20kNm
20kNm
-
-
50 2003 50 200 94.6 1502
12 102106 mm4
+
20kNm
10kN/m
CA 2m
40kN
D 2m 2m
10kN/m
BE 2m
Q图
20kN
20kN
+
+
-
20kN
(完整版)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其强度计算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其强度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剪应力是影响梁的次要因素。
在弯曲应力满足的前提下,剪应力一般都满足要求。
一、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 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可得到剪应力的大小为:*z Z QS I b τ=; 公式中:Q ——为横截面上的剪力;*z S ——为横截面上所求剪应力处的水平线以下(或以上)部分面积A*对中性轴的静矩;I Z ——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 ——矩形截面宽度。
计算时Q 、*z S 均为绝对值代入公式。
当横截面给定时,Q 、I Z 、b 均为确定值,只有静矩*z S 随剪应力计算点在横截面上的位置而变化。
222**2214()[()]()(1)222248z h h h h bh y S A y b y y y y h =⨯=-⨯+-=-=- 把上式及312z bh I =代入*z Z QS I bτ=中得到:2234(1)2Q y bh h τ=- 可见,剪应力的大小沿着横截面的高度按二次抛物线规律分布的。
在截面上、下边缘处(y=±0.5h ),剪应力为零;在中性轴处(y=0)处,剪应力最大,其值为:33 1.522Q Q Q bh A A τ=⨯=⨯= 由此可见,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值为平均剪应力值的1.5倍,发生在中性轴上。
二、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在腹板上距离中性轴任一点K 处剪应力为:*1z Z QS I b τ=; 公式中:b 1——腹板的宽度(材料表中工字钢腹板厚度使用字母d 标注的);*z S ——为横截面上阴影部分面积A*对中性轴的静矩;工字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中性轴处,其值为:*max max1z Z QS I b τ=; 公式中:*max z S ——为半个截面(包括翼缘部分)对中性轴的静矩。
三、梁的剪应力强度计算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为:*max max max max *[](/)z Z Z Z Q S Q I b b I S ττ==≤。
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q=3.6kN/m
A Q B
例7-4.1 矩形(bh=0.12m0.18m)
截面木梁如图,[s]=7MPa,[t]=0. 9 M Pa,试求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 应力之比,并校核梁的强度。 – 解:画内力图求危面内力
qL 2
L=3m
qL 2
+
x
FS max
M max
qL 3600 3 5400 N 2 2
-4kNm x
例7-2.2 T 字形截面的铸铁梁受力 如图,铸铁的[sL]=30MPa,
1m
[sy]=60 MPa,其截面形心位于G
点,y1=52mm, y2=88mm, Iz=763cm4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并说明T字梁怎样放置更合理? 解:画弯矩图并求危面内力
2.5kNm A1 G y1
A3
2、强度条件应用:依此强度准则可进行三种强度计算:
M max s 校核强度: s max 、校核强度: Wz M max 设计截面尺寸: Wz [s ]
确定许可载荷:M max
Wz [s ]
14
1 A 1m 1
Q=60kN/m B 2m 180 30 1 2
③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
仍正交。
5 ④横截面高度不变。
2. 根据上述的表面变形现象,由表及里地推断梁内部的 变形,作出如下的两点假设:
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
动,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
纵向纤维间无挤压、只受轴向拉伸和压缩。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纵向对称面
中性层
中性轴
x 1
15 60kNm
1 A 1m 1
Q=60kN/m B 2m 180 30 1 2
工程力学 第九章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1、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的变形观察
现象:
(1)变形后各横向线仍为直线,只是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且与变形后的梁轴曲线保持垂直,即小矩形格仍为直角;
(2)梁表面的纵向直线均弯曲成弧线,而且,靠顶面的纵线缩短,靠底面的纵线拉长,而位于中间位置的纵线长度不变。
对剪应力的分布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各点处剪应力均与剪力Q同向且平行;
(2)横截面上距中性轴等距离各点处剪应力大小相。
根据以上假设,可推导出剪应力计算公式:
式中:τ—横截面上距中性轴z距离为y处各点的剪应力;
Q—该截面上的剪力;
b—需求剪应力作用点处的截面宽度;
Iz—横截面对其中性轴的惯性矩;
Sz*—所求剪应力作用点处的横线以下(或以上)的截面积A*对中性轴的面积矩。
应力σ的正负号直接由弯矩M的正负来判断。M为正时,中性轴上部截面为压应力,下部为拉应力;M为负时,中性轴上部截面为拉应力,下部为压应力。
第二节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一、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等直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发生在最大弯矩所在横截面上距中性轴最远的各点处,即
对于工程上的细长梁,强度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弯曲正应力。为了保证梁能安全、正常地工作,必须使梁内最大正应力σmax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σ],故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为:
圆形截面横梁截面上的最大竖向剪应力也都发生在中性轴上,沿中性轴均匀分布。
其它形状的截面上,一般地说,最大剪应力也出现在中性轴上各点。
结合书P161-162 例8-3进行详细讲解。
五、梁的剪应力强度校核
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为:
在梁的强度计算时,必须同时满足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和剪应力强度条件。但在一般情况下,满足了正应力强度条件后,剪应力强度都能满足,故通常只需按正应力条件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几何关系
y
s E
物理关系
s E
M EI Z 1
y
静力学关系
My s IZ
为曲率半径
1
为梁弯曲变形后的曲率
8
(三)正应力公式适用条件
My s IZ
• M — 横截面上的弯矩 • y — 所计算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 Iz —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不仅适用于纯弯曲,也适用于剪力弯曲; 适用于所有截面。 (四)应力正负号确定 M为正时,中性轴上部截面受压下部截面受拉; M为负时,中性轴上部截面受拉下部截面受压. 在拉区s为正,压区s为负
x 1
14 60kNm
1 A 1m 1
Q=60kN/m B 2m 180 30 1 2
M max qL2 / 8 60 32 / 8 67.5kNm
求应力
bh3 1201803 Iz 1012 5.832105 m 4 12 12
qL 8
2
120 y +
z
Wz I z / 0.09 6.48104 m3
s1 s 2
M1 y Iz
60 60 105 61.7MP a 5.832
15
M M1 Mmax
x
1 A 1m 1
Q=60kN/m B 2m 180 30 1 2
s 1max
M 1 601000 104 Wz 6.48 92.6MP a
2、强度条件应用:依此强度准则可进行三种强度计算:
M max s 校核强度: s max 、校核强度: Wz M max 设计截面尺寸: Wz [s ]
确定许可载荷:M max
Wz [s ]
13
1 A 1m 1
Q=60kN/m B 2m 180 30 1 2
9
§7-2 .1 最大正应力 最大正应力
M max ymax Iz
危险截面: 最大弯矩所在截面 Mmax 危险点:距中性轴最远边缘点 ymax
s max
令
Iz Wz ymax
抗弯截面模量。
则
s max
M Wz
一般截面,最大正应力发 生在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截 面的上下边缘上; 10
RA 2.5kN ; RB 10.5kN
M C 2.5kNm(下拉、上压 )
M B 4kNm(上拉、下压)
17 画危面应力分布图,找危险点
y2
A2 A4
M
-4kNm x 2.5kNm A1 A3
sA L
2
M C y2 2.5 88 28.2MPa 8 Iz 76310
Wz —抗弯截面模量
Iz Wz ymax 抗弯截面模量。
Iz 矩形 Wz ymax
b
d
bh3 2 bh 12 h 6 2
I z d 4 / 64 d 3 圆形 Wz ymax d /2 32 I z D3 圆环 Wz (1 a 4 ) ymax 32
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7–1 梁的正应力 §7–2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 §7–3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7–4 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1
§7-1.1 梁的应力情况 由图可知,在梁的AC、 DB两段内,各横截面上 既有剪力又有弯矩,这 种弯曲称为剪切弯曲(或 横力弯曲)。
•
在梁的CD段内,各 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 剪力,这种弯曲称为纯 弯曲。
③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
仍正交。
4 ④横截面高度不变。
2. 根据上述的表面变形现象,由表及里地推断梁内部的 变形,作出如下的两点假设:
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
动,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
纵向纤维间无挤压、只受轴向拉伸和压缩。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纵向对称面
中性层
中性轴
M max 67.5 1000 104 Wz 6.48 104.2MPa
s max
qL2 8
+ M
120 求曲率半径
EI z 200109 5.832105 1 M1 60103 194.4m
16
M1 Mmax
x
4
P1=9kN A C 12
由以上定义可得:
1、剪切弯曲
剪力Q 切应力t 正应力s
内力
弯矩M 2、纯弯曲 内力:弯矩M 正应力σ
3
§7-1.2 现象和假设 纵向对称面 (一)梁的纯弯曲实验 1.纯弯曲实验 ①横向线(a b、c d)变形 a b M a b c d c d M 后仍为直线,但有转动; ②纵向线变为曲线,且上 缩下伸;
d D
ad
D
11
§7-2.2 正应力强度条件及计算 1、正应力强度条件:
s max
M max [s ] WZ
[s]— 材料的容许应力
矩形和工字形截面梁正应力 smax=M/Wz Wz = Iz /(h/2) 特点: smax+= smax T形截面梁的正应力 smax+ =M/W1 W1 = Iz /y1 smax- =M/W2 W2 = Iz /y2 特点: smax+ smax12
例7.2.1 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
梁如图所示,试求: (1)1—1截面上1、2两点的 正应力; (2)此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3)全梁的最大正应力;
(4)已知E=200GPa,求1—1 截面的曲率半径。
qL2 8
+ M
120 y
z
M1 Mmax
x
解:画M图求截面弯矩
qLx qx2 M1 ( ) 2 2
-4kNm x
例7-2.2 T 字形截面的铸铁梁受力 如图,铸铁的[sL]=30MPa,
1m
[sy]=60 MPa,其截面形心位于G
点,y1=52mm, y2=88mm, Iz=763cm4 ,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并说明T字梁怎样放置更合理? 解:画弯矩图并求危面内力
2.5kNm A1 G y1
A3
5
3 . 两 个 概 念 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
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
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纵向对称面
中性层
中性轴
6
§7-1.3 纯弯曲梁正应力
• 一、公式推导: 变形的几何关系 导出 应力与应变间物理关系 静力平衡条件
7
正应力计算公式
由以上分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