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

合集下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九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九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九章试题及答案俄罗斯、独联体的对外政策。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九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九章试题第九章俄罗斯社会转型研究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有( )A,一种方式B,两种方式C,三种方式D,四种方式E,五种方式2,激进的“休克疗法”经济转型方式的代表有( )A,俄罗斯B,波兰C,罗马尼亚D,乌克兰E,匈牙利3,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有( )A,通过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B,转换基本经济制度C,废除计划经济体制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E,改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4,实行渐进的经济转型方式的代表有( )A,俄罗斯B,波兰C,罗马尼亚D,乌克兰E,匈牙利5,东欧中亚实施经济转型的措施主要有( )A,从生产资料公有制走向私有化,借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B,放开物价,依靠市场调节的价格体系。

C,实行通货紧缩政策,抑制物价上涨。

D,减少财政赤字,削减财政补贴。

E,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货币依市场规律自由兑换6,东欧中亚地区影响较大的政治思潮有( )A,自由资本主义思潮B,社会主义思潮C,极端民主主义思潮D,民族主义思潮E,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7,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全面接受西方文化历史的价值观B,彻底否定社会主义C,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D,主张多党制E,主张走“第三条道路”8,东欧中亚国家的经济转型基本完成,主要表现包括( )等A,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已基本结束B,初步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C,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成D,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不再进行行政干预E,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自由化9,东欧中亚经济转型带来的后果主要有( )A,生产大幅度下降。

B,通货膨胀恶性发展C,居民生活水平下降D,社会两极分化严重E,外债负担加重。

东欧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进展与启示

东欧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进展与启示

4
二、体制转型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前苏联、东欧各国在体制转型过程中饱受经济衰退、失业严重、通胀加速、经济秩序
混乱的痛苦,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尤其是变革初期,一下子转入私有化
市场和市场经济转道,犹如一个人未作准备突然跳入冰河里,引起剧烈痉挛和休克,经济
一片混乱。
但是,伴随着体制转换与策略的差异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呈现不同的图景。经济波动的
俄较斯联邦
50
3
3
2
3
3
2
斯洛文尼亚
30
2
4
3
3
4
3
亚美尼亚
40
1
3
1
3
2
1
阿赛拜疆
20
1
1
1
3
2
1
白俄罗斯
15
2
2
2
2
1
1
格鲁吉亚
20
1
2
1
2
1
1
哈萨克斯坦
20
2
2
1
2
2
1
摩尔多瓦
20
2
2
2
3
2
2
塔吉克斯坦
15
2
2
1
3
1
1
上库曼斯坦
15
1
1
1
2
1
1
乌克兰
30
1
2
1
2
1
1
乌兹别克斯坦
20
2
3
1
3
2
1
一、西方对于体制转型的度量
一般而言,转型(transition)是从命令经济向开放的市场导向经济的转换。转型涉及 到制度变迁。这意味着资源配置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意味着所有权结构与激励一约束 机制的改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5.3《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5.3《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

5.3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苏联于1928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 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B. 解决经济发展的困难和危机C. 引进外资恢复资本主义制度D.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2.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

”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A. 十月革命B. 苏德战争C. 华约建立D. 苏联解体3.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A. 列宁B. 斯大林C. 赫鲁晓夫D. 戈尔巴乔夫4.1961年赫鲁晓夫曾夸口说,到198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量将超过美国。

但事实恰好相反,苏联的工业产量越来越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日本。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 美国经济发展繁荣B. 苏联长期僵化的体制C. 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D. 赫鲁晓夫个人能力较低5.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的一年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A. 苏联解体B. 东欧剧变C. 欧洲结盟D. 中东战乱6.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 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失败B.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C. 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D.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7.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A. “布拉格之春”B. “八一九事件”C. 独联体建立D. 苏联解体8.下图的漫画是《跛足的巨人》,这是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形象比喻,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行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体制D. 赫鲁晓夫改革9.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

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内容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根据国际国内 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取得一定成功的经验,了解改 革要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科学论证,稳步 前进。
(1)经济上— 把国家的计划管 理和商品生产、 市场调节有机结 合起来。 (2)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
试一试:
请你试着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 成效
1. 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2. 经济稳步发展。 3. 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材料阅读 材料二: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 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 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 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 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
会这克国东 主 些冰 斯 岛家 欧 义国洛,” 制家伐它 度在克们, ,第、是指 并二阿:位 爱保 于 与次尔 尔都 柏 欧 林 苏世巴 兰加 联界尼利洲 结大亚亚东 盟战、、南 ,后德罗部 成曾意马和 为经志尼中 社按民亚部 会照主、地 主苏共波区 义联和兰、 阵模国、苏 营式和匈联 的建南牙西 葡成立斯利侧 里 斯 本 的 萄 员 起 拉 、马 德里 牙 。社夫捷个 。 8
A
D
军事政治
5、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有: ①实行粮食税 ②削减粮食税 ③提倡种植玉米 ④实行余粮收集制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 击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B、卡达尔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
7、下列关于匈牙利改革的说法,正确 的是: ①改革的是苏联式的体制 ②政治上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③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④注意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③④

第11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

第11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

第11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一、选择题1.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A.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允许自由贸易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整顿国营经济【答案】ABD【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允许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商业垄断制;③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④发展国家资本主义;⑤整顿国营经济,实行经济精算制和物质奖励原则;⑥加强计划管理,协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化具有的突出特点包括()。

A.坚持高速度 B.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C.坚持高积累、低消费 D.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ABC【解析】总体而言,苏联的工业化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①坚持高速度;②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坚持高积累、低消费。

3.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特点有()。

A.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农经济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C.主要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D.农庄庄员和职工可以经营个人家庭副业【答案】ABC【解析】总体来看,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农业中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农经济,形成了由集体农庄、农机站和国营农场组成的公有制经济和大农业;②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③主要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④集体农庄庄员和职工有权在规定范围内经营个人家庭副业,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

4.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具有()的特点。

A.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制度 B.企业与国家是行政隶属关系C.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 D.国家只充当“裁判员”角色【答案】ABC【解析】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点是:①严格的指令性的计划制度;②企业与国家是行政隶属关系;③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

5.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主要原因有()。

经互会解体与东欧经济转轨

经互会解体与东欧经济转轨

经互会解体与东欧经济转轨朱晓中2012-1-8 14:39:09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6期1990年7月24日,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布命令:自1991年1月1日起,苏联同经互会其他国家的双边经济往来由传统的“转帐卢布”记帐方式,改为按世界市场价格以硬通货现金交易,终止易货贸易。

1991年1月5日以后,经互会内部的贸易实际上已经终止,1991年6月28日,经互会第46届会议通过决议,宣布正式解散经互会。

经互会解体引出了3个基本间题:1.为什么在整个世界地区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之时,有40多年历史的经互会却宣布解散? 2.经互会解体在近期内对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影响如何? 3.经互会解体后,东欧国家如何调整其对外贸易战略?一、经互会为何解体法国的一位东欧问题专家曾评论说:“无论从经互会成立的意识形态从础、还是从其经济基础来看,经互会都是注定要垮台的。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1月5日,它原为前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为抵制“马歇尔计划”而创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后扩展为不受地域限制的多边合作的国际组织。

在50年代中期以前,经互会的主要功能是为各成员国的工业化而在流通领域内建立以密切的经济联系”,即相互交换原料、粮食、机器设备,并提供少量技术援助。

50年代中期以后,经互会开始对各成员国的国民经济发展5年计划进行协调。

成员国间的合作也从流通领域逐渐扩大到生产领域,并由双边经济关系扩大到多边经济关系。

1959年通过的《经互会章程》(1962年又做了部分修正)进一步规定:经互会要在“国际分工”原则从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活动。

1971年,经互会通过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互会成员国合作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提出要协调各国从拟定预测、生产、投资直到销售的所有活动阶段及其力量,进一步加强成员国的“生产专业化及协作”,不仅要实行“企业及部门的专业化”,而且要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专业化”。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四、苏联模式
4.影响:
材料1: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 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 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他撒手人寰时, 俄国已拥有积了极核:武促器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
材料2: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行业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
消 为经极济:18社随.4会着发时展间的推严移重,2体苏1.制联2障模碍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
影响:
——《全球通史》
①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不满,社会矛盾加剧。
②战争严重破坏了俄国经济,经济异常困难。
一、新经济政策 1.背 景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 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 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 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二、苏联的工业化 2.苏联工业化 (一)背景 苏联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 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 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 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 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 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 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50 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 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所占地位
二、苏联的工业化 (四)特点 【任务二】根据材料,概括工业化有何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进行

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简明课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简明课件

P070.史海拾贝
苏军镇压“布拉格之春”——
1968.8.20 苏联反对捷克斯洛伐克全面改革 (hòng) ——实质: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内讧
第12课知识归纳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2开始) 政治上——批评个人崇拜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经济上——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评价:有一些成效,也有失误,带来许多问题。 二、匈牙利改革:(1956年底开始)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卡达尔 结合本国国情 (成功的主要原因) 是东欧改革最成功的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开始) 对内改革:首先以经济为重点,效果不佳。然后改革重点转向 政治体制——全盘否定斯大林。 在国内改革同时,苏联开展“新思维”外交。

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曾经的执政(1964.10-1982.11)后期, 与美国争霸,内外交困,经济停顿。(P069上.小 字 阿富汗战争(1979.12-1988.5)的长期性使苏联付 出惨重代价。 。(P069上.小字) 1985年,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开始在政治、 经济、外交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某人评: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 整个房子都烧了。 戈尔巴乔夫:对内改革:首先以经济为重点。但对 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可行措施,效果不佳。 然后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1988年6月提出向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进行政治体制
(续)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的原因: 各种思潮的冲击,导致社会危机。 1988年6月苏共十九大后,苏联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步伐。 “改变改变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 上层建筑”。……实质:背弃了马列主义,背弃了 社会主义,背弃了党的领导。 1989年,苏联开始实行多党制。直接后果——权力 分散。 在国内改革同时,苏联开展“新思维”外交。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教训——改革应从实际出发, 坚持马克思主义。

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

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

2023-11-12目录•引言•经济转轨的过程和挑战•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东欧与西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对比•东欧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和策略•结论引言0102定义东欧通常指的是地理上位于欧洲东部的国家群体。

范围东欧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

东欧的定义和范围经济转轨指的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东欧国家纷纷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融入欧洲经济体系。

经济转轨的定义和背景定义背景期望通过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吸引外资,促进国际贸易,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目标实现经济的高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期望经济转轨的过程和挑战01市场自由化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初期,逐步放弃计划经济体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放开价格管制,实现市场自由化。

02私有化和外资引入为加速经济发展,东欧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并将外资企业引入国内市场,以增加市场竞争和活力。

03建立法律框架为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东欧国家相继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重组产权制度改革01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中,对原有的国有产权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通过股份化等方式将国有产权转为私有产权。

企业重组和破产清算02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许多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陷入困境,东欧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和破产清算,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引入战略投资者03为加速企业重组和经济发展,东欧国家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发展。

面临的社会和政治挑战失业问题01经济转轨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破产或重组,导致大量失业,成为东欧国家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扩大02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023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2023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中华书局版 中国历史 九年级下册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探究】你认为应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积极意义:1、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解开了苏联旧体制的矛盾和弊端的盖子,改变了旧体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消极意义:1、没有触及到苏联政治经济模式的根本,改革的形式大于内容,苏联模式的弊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历史局限性。
三、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匈牙利改革
3、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导致内战爆发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4、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遭到 的干涉而被迫中断。(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共31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共31张ppt)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答案】D
A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至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 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趋势:1900年后国际贸易不断下降;1938年后国际贸易回升 并迅速增长。 下降原因: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下降;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殖民争夺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提高关税引发贸易战。
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工业化。经济结构 不合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瓜分世界的争斗,引发一战
到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 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 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
3. 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下列关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 ②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 前提条件
③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④大力发展市 场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 主义的弊端。
原因: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弊端:பைடு நூலகம்碍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 阻碍世界贸易的增长;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增长原因: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上升;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课件 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课件 中华书局版

A.列宁
B.卡达尔
C.勃列日涅夫
D.赫鲁晓夫
关闭
D
答案
4.下列措施不属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内容的是( ) A.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B.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C.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提高地方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权
关闭
D
答案
5.右图人物是 20 世纪 50 年代匈牙利改革的领导人,他是( )
一二三
二、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随着二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 高度集权 的经济政治体制 的弊端日益暴露。
2.时间:1953 年, 赫鲁晓夫 掌握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开始推行改 革。
3.内容 (1)农业方面: ①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给农庄更多的生 产 自主权 。 ②撤销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提高农 民生产 积极性 。 ③开展垦荒和推广 玉米 种植的运动。
问题1
【问题】 从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你 获得了哪些启示?
探究:(1)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 (2)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艰巨的,道路是漫长的。 (3)帝国主义势力的敌视和破坏,使社会主义面临许多困难。 (4)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 (5)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必须摆脱大国干扰。
2019/9/1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 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精]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 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精]
第十一章 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了解苏联及东欧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弊端;了解 苏联及东欧从经济改革到转轨的历史发展;理解并 掌握经济转轨的两种方式;理解并掌握“休克疗法” 的内容及后果;掌握东欧经济转轨的主要内容。
重点:休克疗法”的内容及后果。 难点:东欧经济转轨的主要内容。 。
1992-2013年俄罗斯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1992-2013年俄罗斯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续表)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14年4月
第三节 东欧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轨
一、宏观经济稳定化 二、经济自由化 三、私有化
一、宏观经济稳定化
宏观经济稳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第二,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确立合理的汇率,
使官方汇率接近于平行市场的汇率.纠止本国 货币定值过高的偏差。 第三,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第四,以税收为手段遏制工资的过快增长。
1989年东欧剧变后,东欧各国开始了经济转轨进程。1990年1月1日,波兰率先实行 休克疗法,开启了东欧经济转轨的先河,从此以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的“华 盛顿共识”风靡东欧,成为了东欧主导的经济政策思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俄罗斯经济转轨 第三节 东欧经济转轨
第一节 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的经济体制 改革
一、苏联、东欧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弊端 二、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二、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开始 了经济体制改革,但也仅仅是局限于旧体制框 架内的修正与调整。

第11章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第11章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转轨绩效比较
GDP增长率
渐进式改革国家 激进式改革国家
通货膨胀率
中国9.4%(78-95)8.4% 越南7.1% (86-95) -1.6%与-9.6%之 106-809% 间(89-95)
俄罗斯的激进式改革:
休克疗法
本来是一个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
始被用来称谓采取一步到位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过渡的激进改革方式。是通过实施财政货 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整套严厉的 经济措施。P380
戈尔巴乔夫
“8•19”事件中政府军队反戈一击,支持叶利钦
苏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未能得到人民、包括1000多万苏 共党员的积极响应,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发生倒戈。
俄罗斯经济是原苏联经济的主体
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 占70%
石油产量 占90.9%
发电量 占62.5%
经济综合能力 占60%
稳定化
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消除财政金
融危机,摆脱赤字预算、降低通货膨胀。
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
1991至96年间,物价上涨6168倍,
通胀税夺走了家庭1/4的收入。
•据官方统计,80%居民的生活水 平比改革前下降了1.5到2倍;对较 贵食品的需求下降了25%到30%。 约4000万人的收入低于最低生活 标准;大多数居民无力购买最基 本的生活必须品。
第十一章 苏联和俄罗斯的 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一、苏联模式时期
二、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四、21世纪普京新时期
一、苏联模式时期 (20年代末30年代初)
经济上高度集中统一 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h11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ch11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及其措施
(1)“小私有化” 即工作人员不超过200人,截止1992年 1月1日,固定资产不超过100万卢布的国营 商店、旅馆、服务业以及其他小型企业的私 有化,可以通过拍卖直接出售企业资产,或 者通过竞争式经营,或者以投资招标形式出 让企业和租赁企业资产。
3.从建成“社会主义”到转入 “战时经济”
1939年3月召开的联共(布)18次大会决议中指 出:“现在,当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 当时,德、意、日已经将经济转上军事化轨道, 二战已在局部地区爆发,苏联已经意识到被卷入战争 的危险,必须加强战备。 苏共18大 指出, “三· 五”计划的任务是发展国 防工业,建立燃料、电力以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巨大的 国家储备,并确定在苏联东部地区建设一批同类型的 工业“副厂”和扩大煤炭、钢铁与石油生产基地,加 强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
-8-
3.实行“新经济政策”
(1)背 景 经过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的自卫战争, 苏联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和削弱。 据苏联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20年大工业产 值仅为1913年的14.1%,煤炭为30%,粮食产量 为59%,交通运输也几乎瘫痪,粮食和日用品严 重匮乏。 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到处可见,军队也发生 了喀琅施塔特水兵叛乱,整个国家面临着“严重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4-
(2)工业国有化 11月14日就颁布实施了《工人监督条例》, 规定在工业、商业、银行、农业、运输业和合作 社等有雇佣工人的企业成立工人监督机构,负责 监督企业的生产购销和一些财务活动。 从1917年底开始,政府陆续通过法令对银行、 大工业企业、运输业、对外贸易实行了国有化, 在1918年中,国家已将全部银行、运输业、对外 贸易和3/4 的工业资本掌握在政府手里。

第十一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 世界经济课件

第十一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 世界经济课件
〔4〕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在苏联一直 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解决。
第三节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 经济开展
❖ 一、“休克疗法〞的内容及其在俄罗斯推 行的原因
❖ 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及其措施 ❖ 三、俄罗斯激进改革的后果及教训 ❖ 四、普京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和经济好转
三、高度集中统一的方案经济 管理体制的形成
1.方案经济体制的特点 2.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形成的原
因和作用
2.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
❖ 从客观条件来说,苏联长期处于资本主 义包围之中,并面临时刻受到西方帝国 主义军事侵略的危险。
❖ 从主观原因来说,对苏联这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长期性认识缺乏: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势不两立,而且认为商品经济也与 社会主义格格不入。
第十一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 济开展与经济转轨
第一节 战前苏联的经济开展和方案经济 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开展 和经济改革
第三节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开展 第四节 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
第一节 战前苏联的经济开展和 方案经济体制的形成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
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 转入“战时经济〞
三、高度集中统一的方案经济管理 体制的形成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新经济政策〞
1.实行工业国有化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3.实行“新经济政策〞
1.实行工业国有化
背景 工业国有化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 背景 ❖ 主要内容 ❖ 评价
3.实行“新经济政策〞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

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

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东欧经济转轨的历程•东欧经济发展现状•东欧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东欧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01引言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转轨。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东欧剧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包括价格、贸易、企业、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改革。

经济转轨通过经济转轨,东欧各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经济发展分析东欧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和问题,探讨其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东欧各国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和方法VS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经济转轨的背景和历程、经济转轨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变化、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经验教训和前景展望。

研究结构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为第一部分,正文为第二至第四部分,结论为第五部分。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02东欧经济转轨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动荡,其中包括经济转轨的起始。

1989年东欧国家开始实行经济转轨,主要措施包括私有化、市场化和外资引进。

东欧经济转轨的起始东欧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银行体系崩溃、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

1991年至1993年东欧国家开始实施经济稳定和结构调整计划,主要措施包括实行紧缩政策、进行银行重组、实施私有化和吸引外资。

1993年至1998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1995年至1998年东欧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私有化计划,同时继续吸引外资。

1998年至2000年东欧国家开始加入欧盟,这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济转轨2000年至2008年东欧国家继续进行经济转型,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法制建设、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吸引外资、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欧各国都取消了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实行对 外开放政策,实现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 在贸易体制上,下放贸易权限,取消国家对外 贸易的定价权,所有经济单位都可以从事外贸 业务。 在关税方面,降低进口关税。
三、经济转轨的进展与经济好转
1.改革所有制结构,推行企业私有化 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运行市场化 和法制化 3.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

1.改革所有制结构,推行企业私有化

波兰的国有企业以直接出售和无偿分配为主。1990 年7月,议会通过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法》,在工 业、交通运输、邮电、建筑业等部门推行大私有化 计划,即将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公司,在专家评估 的基础上确定出售和转让股份的比例、数量和价格, 然后或向国内外法人或自然人出售;或以优惠价格 向本企业职工出售;或无偿分配给公民,即政府向 满18岁的公民发放固定面额的股权证,公民可以这 些债券兑换国家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的国民投资 基金会的股票。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推行的原因
(1)必须向市场经济过渡已在俄达成社会共识; (2)经济形势极其严峻; (3)俄新执政者面临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压力; (4)激进改革的基础,使得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得 不可逆转; (5)从历史逻辑来看,民主派推行的激进改革,承 袭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改革设想。
以“休克疗法”为主体的俄罗斯激进经济 改革大体经历一下四个阶段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 评价

(7)调整工业品批发价格; (8)改革信贷制度,加强银行对企业的监督 作用; (9)建立联合公司。
2.改善和加强农业 (1)重视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从粗放经营 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2)开发俄罗斯联邦的非黑土地带,扩大耕 地面积; (3)发展农工综合体。
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及其措施
(1)“小私有化” 即工作人员不超过200人,截止1992年1 月1日,固定资产不超过100万卢布的国 营商店、旅馆、服务业以及其他小型企 业的私有化,可以通过拍卖直接出售企 业资产,或者通过竞争式经营,或者以 投资招标形式出让企业和租赁企业资产。
(2)“大私有化” 国有工业部门的私有化,即工作人员超 过1000人,或者截止到1992年1月1日, 固定资产超过5000万卢布的大型国有企 业,通过将其改造为开放性股份公司, 然后向私人出售股份来实施私有化。其 他企业,即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上, 1000人以下,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在100 万卢布以上,5000万卢布以下的中型企 业,既可以拍卖也可以实行股份制。
“8·19”事件

1991年8月19日,以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 夫洛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为首 的8位领导人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 表告苏联人民书,声称“国家面临致命的危 险”,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已经“陷入死 胡同”,并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 行总统职务,由以叶利钦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 会肩负起祖国命运的责任,并决心采取措施, 使国家和社会摆脱危机。这就是对苏联命运产 生深刻影响的“8· 19”事件。
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运行市 场化和法制化
(1)按国际惯例建立银行、保险、证券、拍 卖行等市场组织。实行银行私有化,允许外 国银行进入。 (2)整顿原有的国家银行,将中央银行与商 业银行的职能分开,建立二级银行体系。 (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法 律制度。

3.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
第二节 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 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
一、从经济恢复到赫鲁晓夫对苏联政治经济 体制的全面冲击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和苏联解体
一、从经济恢复到赫鲁晓夫对 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冲击
战后经济恢复情况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第一阶段:1992年1月至1992年5月是全国推行 “休克疗法”阶段。 第二阶段:1992年6月至1992年12月是“休克 疗法”受挫,进行政策调整阶段。 第三阶段:1993年未修订经济政策,重新推进 改革阶段。 第四阶段:1994年1月,俄罗斯政府拟定了一个 经济革新方案,正式摒弃激进的“休克疗法”, 宣布“浪漫的市场改革已经结束”。
俄罗斯激进改革的教训
1.盲目崇拜西方制度 2.盲目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 3.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经 济转轨的得失 4.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四、普京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维护市场经济 运行条件方面 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方面 经济改革方面

第四节 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 一、剧变前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 二、东欧国家的剧变和经济转轨 三、经济转轨的进展与经济好转

捷克斯洛伐克除对大型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 的途径进行私有化外,还通过“重新私有化” 的途径,将过去收归国有的部分私人财产退 还给原来的主人或继承人;通过直接拍卖的 途径将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小型国有企业 进行私有化。

匈牙利在私有化上选择了一条比较温和和渐 进的方式。1990年初,匈牙利批准了《初期 私有化纲要》,开始实行小私有化,即对零 售商店、食品、服务业进行私有化;接着在9 月颁布第一个大私有化计划,对20个效益比 较好的大型国有企业通偿分配的方式,避免了 国有资产的流失。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作用


对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 加速实现、对抵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和实 现自力更生,特别是卫国战争的胜利,都起了 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体制导致经济结构的畸形和失衡, 扼制了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形成一种高消耗、 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人民群众的择业自由、 劳动积极性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受到了严重限 制和束缚。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新经济政策”
1.实行工业国有化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3.实行“新经济政策”
1.实行工业国有化
背景 具体政策 工业国有化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背景 主要内容 评价

3.实行“新经济政策”
背景 主要内容 评价

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 化到转入“战时经济”
苏联解体的原因
(1)个人专断和缺乏法制的政治制度,使人民群众 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扭曲和破坏,从而失去了对政 权的信心和信任; (2)长期的指令性计划体制造成了过分集权和经济 效率低下,使经济失去动力和活力,使人民群众的 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3)苏联长期实行的大民族沙文主义,导致了苏联 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最终走向国家分裂; (4)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在苏联一直 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解决。
第十一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 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第一节 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 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 和经济改革 第三节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
第一节 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 转入“战时经济” 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 体制的形成
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 改革和苏联解体
1.经济体制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 3.“8·19”事件和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效果


经济体制改革使苏联陷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双重 困境之中。其主要表现有: (1)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2)重要产品减产、商品奇缺,市场供求严 重失调; (3)财政状况恶化。 政治体制改革活跃了社会生活,打破了社会的 沉闷空气,克服了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许多 弊端,但也引起了社会和思想的严重混乱,使 社会生活失去了秩序和控制。
2.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1)南斯拉夫的改革。 (2)匈牙利的改革。 (3)波兰的改革。 东欧其他国家,如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民主德国也曾经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革,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东欧国家的剧变和经济转轨

东欧大多数国家推行“休克疗法”的原因

一是南斯拉夫、波兰等曾进行过渐进式的经 济改革,不仅没有建立有效运行的经济体制, 反而造成了经济运行的紊乱和经济状况的每 况愈下。选择激进式的经济改革是对渐进式 改革失败的一种反应:与其久拖不决,延续 旧体制的无效率,不如速战速决,迅速过渡 到新体制。
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 管理体制的形成
1.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 因和作用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
从客观条件来说,苏联长期处于资本主 义包围之中,并面临时刻受到西方帝国 主义军事侵略的危险。 从主观原因来说,对苏联这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势不两立,而且认为商品经济也与 社会主义格格不入。
第三节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 经济发展
一、“休克疗法”的内容及其在俄罗斯推 行的原因 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及其措施 三、俄罗斯激进改革的后果及教训 四、普京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和经济好转

一、“休克疗法”的内容
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上采取 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以区别于渐进 式改革,旨在遏制通货膨胀,克服财 政危机,使经济复苏。 基本内容一般归结为自由化(价格、 外贸、汇兑)、稳定化和私有化。

一、剧变前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
1.剧变前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弊端 2.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1.剧变前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弊端

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 克和民主德国(东德)等8个国家。它们都是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在当时的苏联红军支持下 诞生的,以及在苏联政府帮助下发展的。也正因为 如此,这些比苏联晚近30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列宁 和俄国十月革命所鼓舞,受苏联在经济建设上和卫 国战争中所取得的成就所吸引,在工人阶级政党领 导下,几乎都接受和实行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 式,搬用苏联的经济体制,依靠行政手段对国民经 济实行国有化,进行统一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