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实用精品】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3)
• 脑干型:交叉性感觉障碍。病灶侧颅神
经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的痛、温觉障碍。
• 丘脑型:对侧偏身深浅感觉缺失。 • 内囊:对侧偏身深浅感觉缺失。 • 皮质型:单肢感觉缺失,
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出现精细性感 觉(复合感觉)的障碍。(如形体觉、 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
等。 • 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 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 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 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
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 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 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脑休克、 脊髓休克等。
圆锥和马尾损伤的鉴别
圆锥
自发性疼痛 感觉障碍 感觉分离 运动障碍 反射改变 括约肌障碍 症状分布
马尾
少且不显著 多而严重 鞍状分布 单侧或不对称 可有 无 不明显 下运动神经元瘫 一般无 膝及跟腱反射消失 早 出现晚 对称 不对称
髓内外病变的定位
髓内
根性痛 感觉障碍 感觉分离 肌肉萎缩 锥体束征 尿潴留 少见 向下发展 有 明显 出现晚 出现早
概论
1.运动系统的组成:
• 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 锥体外系 • 小脑系统
2.主要症状:瘫痪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组成 脊髓前角 脑神经运动核 锥体束 瘫痪范围 较局限 较广泛 肌萎缩 明显 不明显 肌张力 降低 增高 腱反射 降低或消失 增强 病理反射 无 有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得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得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得发展与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得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
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㈡一般感觉1。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得解剖生理1.感觉得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
周围性感觉支配4。
髓内感觉传导得层次排列三。
感觉障碍得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她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 2。
感觉过度 3。
感觉异常 4、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得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 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
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与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得“运动",指得就是骨骼肌得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就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 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失眠、抽搐、瘫痪、语言障碍等。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结合病史和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可能的疾病类型。
2.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和功能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主要包括查体、神经系统反射、肌力检查等,用于判断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功能检查如脑电图、CT扫描、MRI等可以提供更多疾病诊断的线索。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例如,脑脊液检查可以检测到脑膜炎、脑炎等疾病;血清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可以帮助诊断肿瘤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4. 精确的分子生物学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明确疾病的基因突变,辅助诊断和预测疾病进展。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式。
例如,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可以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来补充缺乏的多巴胺;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抗抑郁药物来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特定的运动和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需的。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或减小病变组织的体积来缓解症状,并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
感觉障碍
额叶功能区
书 写 中 枢
额叶功能及损伤后临床表现
额叶前部—精神活动为主—易怒、淡漠、欣快、
记忆障碍、迟钝、注意力下降、思维及综合分 析能力下降。
运动前区—共济运动(额-桥-小脑束发源地)—
额叶性共济失调。
侧视中枢—两眼协调运动(额叶-桥脑外展旁核)
严重时视乳头隆起及视乳头 周边有片状出血。
• 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静 脉窦血栓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 疾病。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
•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视乳头苍白 界限清楚, 筛板清晰可见
常见于视神经直接受压、 球后视神经炎、多发 性硬化、变性疾病等
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真性球麻痹
病变部位 疑核,舌咽、迷走神经
(一侧或两侧)
下颌反射
消失
咽反射
消失
强哭强笑
无
舌肌萎缩
常有
双侧锥体束征
无
假性球麻痹
双侧皮质脑干束
亢进 存在
有 无 常有
舌下神经麻痹
• 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 当一侧病变时,伸舌偏向瘫痪
侧(病灶对侧),核上性病变无 舌肌萎缩及肌速颤动.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
内耳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 前庭神经核及中枢径路病
经病变
变
呈发作性,症状较重,持 病状较轻、持续时间较长 续时间较短
眼震幅度细小、多为水平 眼震幅度粗大、眼震形式
或水平加旋转
多变
常伴耳鸣、听力减退等 不明显
恶心、呕吐、出汗、面色 少有,且不明显 苍白
无反应或反应减弱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不同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因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而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一、解剖定位诊断(一)颅神经的定位诊断1.嗅神经损害表现为:嗅觉过敏、嗅觉倒错、幻嗅、嗅觉减退或消失。
2.视神经(1)视神经病变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脱髓鞘疾病、视神经压迫及外伤。
早期视力减退→失明→数周后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病变。
突然失明→多见于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
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的视力障碍→视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
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盲点)→视神经炎。
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乳头水肿。
(2)视交叉病变常见于垂体肿瘤或视交叉蛛网膜炎压迫。
典型视交叉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来自下方的主要是垂体瘤,上方主要是脑膜瘤、颅咽管瘤、三脑室扩大积水及动脉瘤。
(3)视束病变多为附近病变压迫所致,如颞叶、丘脑肿瘤、脑底动脉瘤。
视束损害的典型表现为同向偏盲。
(4)外侧膝状体、视放射病变同向偏盲、象限盲。
(5)视皮质中枢病变视幻觉、不完全视野缺损、黄斑回避。
视觉障碍血液供应: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视放射、大脑后动脉→供血视皮质、颈内动脉→眼动脉(供血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视网膜)。
3.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1)周围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麻痹:下斜视、下楼出现复视。
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复视、眼球不能外展,常见于脑动脉瘤、颅底蛛网膜炎、糖尿病。
(完整版)★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正式版2)
分析诊断(三)
定性诊断:病因诊断
①血管性:急性起病,迅速达高峰。 ②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
至数周达高峰。少数暴发性起病,数 小时至1天达高峰,伴有感染症状。
③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
缓解-复发特点。
分析诊断(四)
④ 变性:起病隐袭,进展缓慢,主要侵
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
⑤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⑥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⑦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
期发病。
⑧发育异常:
脊
柱
裂
分析诊断(五)
(1)局限性病变:如面神经麻痹. (2)多灶性病变:如MS、多发性脑梗死. (3)弥漫性病变:如ADEM、MS、GBS、代
谢性脑病等。
(4)系统性病变:MND、SCD、遗传性共
有炎性细胞等 血管病:危险因素、突发、局灶体征 MND:缓慢进展、肌萎缩、肌无力、感
觉正常、没有括约肌障碍肌电图 异常等
清晰的诊断思路
重发 以责做 排 及
要病 往任出 除 时
症情 疾病倾 不 给
状况 病灶向 可 予
及及 史及性 能 治
体病 及特诊 性 疗
征程 家异断 疾 验
趋族性 病 证
势史检
诊
验
周围神经(1)
周围性:
颅神经 核性、 核上性、 核间性、 核下性
周围神经(2)
周围神经:根性、丛性、神经干、末梢性
周围神经(3)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障碍,为下运动神经元瘫。
桡神经麻痹
尺神经麻痹
正中神经麻痹
中 枢 部 分(1)
中枢性:
脑部:①脑实质(皮质、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神经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其中包括多种疾病类型,如中风、帕金森病、脑震荡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手脚无力等。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症状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和判断病情。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医生会询问是否出现突然的面瘫、言语不清等症状。
这些临床症状评估是初步判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脑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对患者的神经结构进行全面评估,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的病变。
例如,对于怀疑帕金森病的患者,MRI可以显示黑质的异常退化情况,进一步确认诊断。
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确定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血液或脑脊液等样本检测特定生化指标。
例如,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细胞和病原体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炎症性脑膜炎的诊断。
此外,实验室检查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代谢状况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四、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包括脑电图(EEG)、神经肌电图(EMG)等。
这些检查可以通过记录和分析神经电活动,了解神经传导的异常情况。
例如,对于癫痫患者,脑电图可以显示脑电放电异常,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客观的神经功能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五、遗传学评估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先天性病变和遗传性疾病,遗传学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家族史询问、基因检测等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遗传风险和潜在病因。
例如,对于亨廷顿舞蹈病患者,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HTT基因突变。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及早、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应对这类疾病。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综合判断。
以下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详细病史询问:医生通过与患者交谈,详细了解病情、病史和家族史等信息,这有助于确定疾病的可能引发原因和进一步的诊断方向。
2. 神经系统体检: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如步态、平衡、反射、肌力和感觉等来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受损。
此外,神经系统体检还包括对视力、听力和语言等功能的评估。
3. 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可明确病变位置和范围。
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脑部CT扫描、MRI以及脑电图(EEG)等。
4. 神经生理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包括神经肌肉传导速度(NCV)、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等检查。
5. 实验室检查: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涉及到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因此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类型和程度。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和遗传学检查等。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例如,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左旋多巴等药物;抗癫痫药物用于癫痫的治疗;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常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运动、按摩、热疗和电疗等手段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和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常用于脊柱损伤、脑卒中后遗症和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ppt课件
1.下腰和腰骶段为负荷应力集中的部位。 2.脊柱的连接。 3.椎间盘的组成和退变 4.椎间盘压力 5.马尾和神经根
10
一个运动节段
两个椎体
椎间盘 小关节突关节
椎间孔
11
腰椎间盘
•位于两个相邻终板之 间 •是一个“水垫” ( “water pad”)和减 震器
•能够均匀地分布载荷
21
间歇性跛行
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肌肉出现疼痛、酸胀无力,
继续行走因症状加重而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 痛缓解可继续行走,同样条件下上述症状反复出 现。
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常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间歇性跛行包括动脉缺血性跛行、静脉性跛行和 神经源性跛行。
22
缺血性跛行与神经源性跛行的鉴别
缺血性跛行
29
LIDP是骨科的常
见病和多见病, 是腰腿痛的最常 见病因。
30
二、病因
1.椎间盘的退变 2.损伤 3.遗传因素 4.妊娠
31
三、分型和病理
1.膨隆型 2.突出型 3.脱垂游离型 4.Schmorl结节和经骨突出型
32
正常间盘及病理间盘
33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影像显示特点将其分为五种类型
41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
根 袖 中 断
根 袖 中 断
43
44
45
MRI
椎间盘信号减弱 L4-5椎间隙狭窄 硬膜囊受压
46
五、鉴别诊断
(1)腰肌劳损和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 好发于长期弯腰工作者。主要症状为腰部酸痛, 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好转,但卧床过久后, 又感腰部不适,稍事活动后好转。有较固定的压 痛点。 (2)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 第3腰椎的横突 较长。主要症状为腰痛,少数可向下肢放射,第 3腰椎横突处压痛,无坐骨神经症状。 (3)椎弓根峡部不连和腰椎滑脱症 。 (4)腰部结核和肿瘤 腰脊椎结核 或肿瘤可引起腰部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的特点
神经病学的特点:
• 疾病的复杂性 • 症状的多样性 • 诊断的依赖性 • 工作的风险性 • 疾病的难治性
神经病学的重要性:社会老年化、诊断手 断的提高、治疗方法的进步
分析诊断
• 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
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 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
性肥大、肌强直等,无感觉障碍。
• 周围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
障碍,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
• 脊髓病变: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性感
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
• 脑干病变:同侧颅神经症状,对侧肢体
障碍(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常见症状和表现
• 小脑: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
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 大脑半球:刺激性病灶可出现癫痫,
• 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
复发。
分析诊断
• 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
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 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 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 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
期发病。
• 发育异常:
分析诊断
• 重点: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 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
感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布
(1)局限性病变:如面神经麻痹。 (2)多灶性病变:MS、多发性脑梗。 (3)弥漫性病变:如播散性脑脊髓炎
和多发性硬化。代谢性脑病、GBS 等。 (4)系统性病变:运动神经元疾病、 亚急性联合变性、遗传性共济失调 等。
颅神经
概 论 (1)
1、颅神经分类: 感觉神经:Ⅰ、Ⅱ、Ⅷ 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 混合神经:Ⅴ、Ⅶ、Ⅸ、Ⅹ 含副交感纤维的:Ⅲ、Ⅶ、Ⅸ、Ⅹ
2、除了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只受对侧核上 纤维支配外几乎所有颅神经的运动核, 都受双侧核上纤维支配。
概 论 (2)
• 中脑:Ⅲ、Ⅳ • 桥脑:Ⅴ、Ⅵ、Ⅶ、Ⅷ • 延髓:Ⅸ、Ⅹ、Ⅺ、Ⅻ
– 其它:过敏、倒错、过度、异常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
• 末梢型:多发性神经炎时,出现对称性
• 假性球麻痹:是双侧皮质脑干束损
害所致,核上性损害的特点
真假球麻痹的鉴别
真球
病变部位: Ⅸ、Ⅹ
咽反射:
消失
病理性脑干反射:
(掌颌反射) 无
假球
双侧皮质脑干束 存在
有
Ⅻ 舌下神经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病灶: 对侧
同侧
肌萎缩: —
+
肌纤颤: —
+
伴发症状: 偏瘫
面神经
中枢性 - - - + + +
Ⅷ 位听神经
• 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二部分组成, • 耳蜗神经受损:耳聋、耳鸣 • 前庭神经受损:眩晕、眼震、平衡失调
Ⅸ舌咽、Ⅹ迷走神经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
• 三大主要症状:言语困难、发音困
难、进食困难。
• 真性球麻痹:是由于Ⅸ、Ⅹ颅神经
受损所致,核下性受损特点
中枢性(外侧膝状体后):视觉障碍+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Ⅲ动眼、 Ⅳ滑车、 Ⅵ外展
• 典型的症状:复视 . 体征:眼球运动障碍. • 动眼神经麻痹:
①上睑下垂;②外斜视和复视;③瞳孔散大; ④对光反射消失;⑤眼球向上、下、向内运 动受限。
• 瞳孔改变:
瞳孔散大:①动眼神经麻痹;②脑钩回疝 瞳孔缩小:Horner 氏征(瞳孔缩小、睑裂
不一定
感觉系统
感觉的分类
• 特殊感觉:视、听、嗅、味
• 一般感觉:
– 浅感觉:痛、温、触觉 –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 复合感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
觉、图形觉、重量觉等。
感觉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
• 破坏性症状:
– 感觉缺失 – 分离性感觉障碍(痛、触觉分离)
• 刺激性症状:
– 疼痛: 主要是神经根、干病变受刺激所致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
等。
• 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
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 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 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
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 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 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脑休克、 脊髓休克等。
定位诊断
• 中枢性:
–脑部:脑实质(皮质、脑干、小 脑),脑膜。
–脊髓:上界和下界,髓内或髓外, 硬膜内或硬膜外。
定位诊断
• 周围性:
–颅神经:核性、核上性、核间性、 核下性。
–周围神经:根性、丛性、神经干、 末梢性。
– 肌肉:肌肉本身、神经肌肉接头
常见症状和表现
• 肌肉病变:肌无力、肌萎缩、肌痛、假
变小、眼球内陷、面部汗少)
Ⅴ 三叉神经
1. 中枢性和周围性感觉障碍 – 周围性: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 中枢性:洋葱皮样,中心部位为脑干 的上端,周边部位为脑干的下端。
2.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 受损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皱额 皱眉 闭眼 露齿 鼓腮 吹哨
周围性 + + + + + +
视神经(2)
• 两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进行交叉,而
来自两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然后组成 视束。
• 瞳孔对光反射纤维经视神经、视束、上
丘臂、中脑上丘。在外侧膝状体前就分 出至脑干的四迭体上丘。
• 黄斑部视觉受双侧支配(黄斑回避)
视神经(3)
视觉损害的定位:
周围性(外侧膝状体前):视觉障碍+ 瞳孔对光反射障碍
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 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
因诊断。(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 变性、外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 常等)
分析诊断
• 血管性:急性起病,速达高峰。 • 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数
周发展至高峰。少数暴发性起病,数小 时至1天达高峰。伴有感染症状。
破坏性病灶出现瘫痪。
• 基底节区:表现为肌张力的改变
(增高或减低),运动异常(增多 或减少),震颤。
注意事项
1、尽量用一个病灶来解释患者的全 部临床表现。
2、首发症状往往是病变的始发部位。 3、并非临床上所有的体征均有相应
的病灶存在(颅高压时的外展神经 麻痹),头颅MRI有明确的病灶但 病人却无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无症 状性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