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个人致富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67d4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png)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在中国的农村,有许多致富能手,他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从贫困的生活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下面就介绍几位农村致富能手的事迹材料。
1. 李大成
李大成是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民。
在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到城市寻找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带领村民种植特色农产品。
他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种植模式,并成功打开了当地的市场。
如今,他的农场经营状况良好,成为当地致富的典范。
2. 王忠义
王忠义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因家境贫困,他从小就对致富充满渴望。
在外出务工期间,他学会了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回到家乡后,他着手发展了蔬菜种植和养殖业。
他懂得市场的需求,精心选择品种,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如今,他的农场成为当地的知名产地,带动了周边农民一起致富。
3. 张秀英
张秀英是一名寡妇,生活十分困难。
为了养家糊口,她毅然决定做起了养羊生意。
她学习了养羊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积极和当地的养殖合作社合作,共同发展养羊产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的养羊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还成为当
地的羊肉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他们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在农村致富的希望。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农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他们的经验和成功,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希望更多的农村人能够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农业致富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
![农业致富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51ac0f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8.png)
农业致富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
农业致富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是指在农业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的事迹。
以下是一个农业致富带头人的个人先进事迹:
李明,安徽省某农村村民,自幼从事农业生产。
在1990年代初,农村经济仍然相对落后,村民们普遍生活困难。
面对困境,李明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村民的生活。
李明首先针对自己的土地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了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性。
经过调研,他发现该地适宜种植某种特殊的香菇。
他毅然决定放弃传统的稻谷种植,在自己的土地上尝试种植香菇。
为了确保成功,李明主动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并购买了专业设备和种子。
他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并与其他农民合作分享经验。
在种植过程中,李明注重细节,精心照顾每一个香菇,确保产量和质量。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明所种植的香菇因其鲜美的口感和高品质被市场广泛认可。
他与外地的商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逐渐扩大了香菇的产量和销售规模。
他还通过市场调研,不断调整种植计划,提高经济效益。
得益于李明的努力,村民们的生活逐渐改善。
他不仅自己赚到了钱,还带领其他农民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他积极推广自己的种植经验,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正是由于李明的先进事迹,当地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以自己的努力向村民们证明了农业致富的可行性,带领大家走上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他为大家树立了农业致富带头人的榜样,成为了当地农民心目中的英雄。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4ad8d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一、引言农村致富带头人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带领他人致富的先进个人。
他们以身作则,通过创业创新、科技引领和合作共赢等方式,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将介绍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以期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农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二、个人背景该农村致富带头人名叫李明,现年45岁,是某农村地区的村民。
他出身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有一颗勤劳务实的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学习,他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并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
三、创业创新李明在农村创业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他发现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适宜种植某种农产品,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于是,他决定投身到该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中去。
李明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竞争对手。
然后,他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并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
在销售方面,李明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进行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他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同时,他也与当地的超市和餐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四、科技引领李明深知科技的重要性对于农业发展的推动。
他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首先,李明引进了现代化的种植设备和农业机械,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利用率。
其次,李明采用了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云平台实现对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这样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节约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
最后,李明积极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还与当地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
五、合作共赢李明认为农村致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需要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实现更大的发展。
(8篇)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
![(8篇)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ad41fdd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0.png)
(8篇)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1. 带领乡村脱贫致富背景我所在的乡村地处边远山区,地势崎岖,土地贫瘠。
农民多是靠种植脱贫致富,但因地理环境的限制,收成不稳定,生活水平难以提升。
因此,我决心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行动第一步,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地适合培育蜜蜂养殖业。
我和村委会商量,得到了支持和资助,成立了合作社,开始进行蜜蜂养殖。
而为了提高蜂蜜的品质和数量,我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帮助合作社的成员进行技术指导。
第二步,我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展土著草药栽培和加工业。
通过技术指导和市场开拓,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和村委会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增加家门口的种植企业。
结果通过我和合作社的努力,蜜蜂养殖、土著草药栽培和加工业的产值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乡村的人气和活力也得到了提升。
而我也因此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
2. 宣传垃圾分类,带头做环保背景我所在的乡村因交通不便,社区内垃圾收运问题一直存在。
许多村民并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和环保的重要性,经常将生活垃圾乱扔,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因此,我决心从自己做起,带动整个社区,推广环保意识。
行动第一步,我从自己做起,将家里产生的垃圾做好分类,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收集起来,放在指定的垃圾桶中。
同时,我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时纠正身边人的不文明行为。
第二步,我联合社区宣传员和志愿者,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环保科普讲座、环保文化展等。
并且组织垃圾分类义务服务队,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整治行动。
结果通过我的努力和各种宣传活动,乡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社区垃圾分类效果显著,回收利用率逐年递增。
而我也因为带动了整个社区,推广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被评为优秀环保义务服务员。
3. 组织创新性社会实践活动背景在我所在的乡村,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让乡土文化得到更好的维护和发扬光大,我决定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创新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精选普通农民先进事迹材料集合6篇
![精选普通农民先进事迹材料集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f943f4ba1aa8114531d920.png)
xx是xx市xx村委会人,现年49岁。
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艰苦创业,十年来,他以卧薪尝胆的决心奋斗在荒山野岭上。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如今,xx终于奔上了绿色农业的致富之路,为当地农民树立了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好榜样。
向荒山野岭要财富,走绿色农业致富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轻的xx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着自己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到广州等地承建通讯工程和承接建筑工程,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省吃俭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他每次回到家乡,看见许多荒山仍未开发利用,而村的集体经济又十分薄弱,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很低的时候,他想:家乡这些荒山也是宝地,何不开发利用,使荒山为社会创造财富?就这样,他毅然决定把多年在外打工赚到的钱带回家乡进行农业开发,于1996年投资150万元承包面积400亩的“三山”(地名)荒山种果。
为了把果场办成功,他起早摸黑,以场为家,和员工一起搞规划、打果坎、栽果苗,终于种上了优质的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并实现了喷水、施肥、除虫自动化和落实一整套科学管理措施。
在他的辛勤努力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果树长势喜人,连年获得丰产,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苍翠繁茂的果场。
1998年以来,他种下的荔枝、龙眼每年都果实累累,取得丰收,年总产值达80万元,纯利润20万元。
成功的喜悦和丰硕的成果没有使xx满足,一个想大的、干大的发展蓝图又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他决心要在绿色农业上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在四九镇建立一个集观光、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
1999年,他又在该镇白石村委会承包亩荒山,首期已开发1000亩,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搞规划开发,目前已投入资金近700万元,办起了白石水果花卉场,现已种上各种优质水果50多种,各种名贵花卉200多种,生势良好。
正由于他的辛勤劳动,,果场、苗圃场总产值达120万元,纯利润50万元。
目前,果场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及汽车等各种机械8台(套),价值170多万元,两个果场有固定员工45人,水果收获季节另雇请临工30多人,解决了附近村的一些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年还为两个村委会上交近8万元的土地承包款,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c5db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e.png)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在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是一支至关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成功,更是为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
以下是一位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这位致富带头人名叫王明,是湖南省某个偏远山区的村民。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懂得艰苦奋斗。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城市打工,但是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
后来,他决定回到家乡,帮助家人种地。
王明并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放弃,相反,他开始努力学习农业知识,利用互联网和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他尝试了各种种植方式和农业技术,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种植模式。
通过不懈的努力,王明成功地种植了一种当地人不太熟悉的作物,并且取得了丰收。
他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动了周围的村民。
他开始在村里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教授他的种植经验和农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除了种植业,王明还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
他在自家的农田里建起了一座农家乐,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农村生活。
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销往城市,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王明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创业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但是他从未气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通过王明的先进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农民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自己和家乡的命运。
他不仅是一名致富带头人,更是一位为农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先进人物。
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让他们明白只要有梦想和勇气,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王明学习,发扬他的精神,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为农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农村变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勤劳致富先进事迹(共4篇)
![勤劳致富先进事迹(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9fd95502d276a201292e85.png)
勤劳致富先进事迹(共4篇)本条信息已浏览0人次王洪岩,现任阜蒙县农业局蔬菜站站长,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校,1984年10月分配到县农业中心植保站。
年,被任命县蔬菜技术指导站站长。
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特别是在全县蔬菜保护地建设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一.想农民之所想,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带出一流科技队伍。
县蔬菜站成立之初,技术干部都是由其它各站临时抽调组成,他们既没有蔬菜生产经验,又没有深入生产一线的经历,指导全县蔬菜保护地生产可以说也是门外汉。
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洪岩带领全站技术干部从业务学_做起,制定计划,坚持每周业务学_日,并到周边市.县学_,每月进行一次单位内部业务知识讲演,通过一系列强化学_活动,全站技术干部业务理论知识方面明显提高。
为了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年,王洪岩个人投资10万余元,建起了100米长的三栋温室,主要用于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和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目前,全站名技术干部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有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他们都能深入一线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二是献计献策,提出蔬菜保护地新思路。
作为县蔬菜站站长,王洪岩始终坚持探索加快农民增收致富途径不动摇。
他多次为县农业局和县委.县政府献计献策,建议将蔬菜保护地产业列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
年,他建议到北镇参观学_,当年在于寺镇修建“厚墙体日光温室”4个小区,种植香瓜当年获得高效益,不仅收回了建设成本还略有剩余,农民尝到了发展保护地的甜头。
第二年,蔬菜保护地在王府.富荣.阜新镇等二个乡镇推广。
三是树立典型,加快蔬菜保护地发展步伐。
在蔬菜保护地工作中,王洪岩探索总结出了“带领农民看,帮助农民算,用政策引导农民干”的工作方法。
他知道农民朋友面临年九旱的气候条件,要想走出贫困,加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在大力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上下功夫。
于是他带领蔬菜站技术干部在于寺镇八里卜村棚区,福兴地镇西大营子棚区,富荣镇富荣镇棚区,伊吗图庄家店棚区树立典型,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管理,达到“当年建棚,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成本”,极大鼓舞了广大棚户种菜的士气,现实让广大农民看到,只要扣棚种菜就能发家致富。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多篇范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多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aad0cc80eb6294dd886cd2.png)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
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
(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
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
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
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定稿版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8ca68e84254b35eefd34e7.png)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农民)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
<莲~山>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
XX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
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08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XX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
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
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
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
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
![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cbc22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4c.png)
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篇一:农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XX,男,1953年6月出生,系XX县牛城乡牛城村人,现为隆泰养殖合作社厂长。
年近60岁的他,不服老、不服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抢抓时机,率先发展肉猪养殖产业,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俨然成为了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
一、敢为人先,成就非凡2003年,在党的富民惠农政策引导下,XX先是调查市场,而后看准时机,开始尝试生猪养殖业。
一个占地5亩,基础母猪30头/年,总出产量母猪600头的小型养猪场就出现在了牛城大地上。
万事开头难,起初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信息不通畅,对社会主义市场缺乏了解,老董的养殖场在开头的1年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
但当时将近50岁的XX并不气馁,他自学电脑,浏览养殖信息,积极去河北农大学习技术,并经政府牵线,与河北农大建立基地指导帮扶关系,从此养殖场开始了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模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轨道。
几年之内,老董的小养殖场就成长为占地面积30亩,基础母猪480头、肥猪3650头的中型养殖场,年盈利达100万,可谓知天命之年再创人生辉煌。
二、创新思路,跨越发展做大不是目的,做强才是追求。
XX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他从设备、管理、技术、人才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争使企业上水平、上规模。
一是改进技术引进设备。
在厂区内建立消毒池、兽医室、配种室,并完善污粪处理设备、病死畜处理设备、清洗消毒设备,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疫病的发生传播。
二是扩大规模广招人才。
扩建生产区1200平米,总建筑面积达6600平米;引进专门管理人员2名担任副厂长,大专以上技术人员4名,企业现在共有员工25名。
三是打造现代化企业。
合理选择畜舍地址,远离居民区,采用先进生产流程,不扰民,少污染,安全生产,成为我县里标准化养猪企业。
三、示范带动,共同富裕XX为人诚恳,做事厚道,很快建立了一批稳定生意伙伴,养殖场蒸蒸日上,老董的事业也越来越老大。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5891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7.png)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1王连,1966年出生在右玉县高家堡乡宋官屯村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家有兄妹7人,她排行老四。
少年时因为体育非常好,10岁就选上田径运动员,14岁被评为省三好生,15岁那年,全县实行包产到户,因其父亲重病在身,不能务农,三个姐姐都出嫁,她就辍学回家,扛起家庭重担,一边干活,一边怀念幸福的校园生活,因为她想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当时因为家庭原因,她告别了心爱的校园,从此放弃心中理想。
20岁时,经人介绍与高家堡乡小屯村农民徐秀成结为夫妻,两个人一边干农活,一边想如何能走出贫穷,创出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1992年,夫妻二人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县城打工,夏天的时候丈夫做技工,她背着孩子做壮工;冬天,天气冷了,她就开始卖瓜子、蔬菜、水果。
过了小雪,就开始收购牛羊皮,贩往河北唐县等地。
她夫妻二人靠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用7年的时间,一共攒了6万元积蓄。
1999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街上贴的“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标语,她们夫妻二人商量着用积蓄共买了80头生产母牛,从此走上了养殖生涯的道路。
因为没有圈舍,她白天放牧,晚上和丈夫轮流看牛。
整整度过了三年时间,2003年,通过借高利贷在南移民村建起5亩大场地,为了节省饲草饲料,每年开春,她和孩子们把牛赶到没有人烟的地方放牛,早上五点背上干粮,带上水壶,晚上9点再回到住的土窑周围,不管刮多大的暴风雨,每天和牛在一起,整整度过了16个春秋,就靠着这样吃苦耐劳的精神,王连得到右玉县领导的赞扬和老百姓的信赖,她被选为两届县人大代表,多次获得市、县“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省“脱贫致富的领头雁”、“经济人资格证”等。
农村致富带头人创造奇迹的先进事迹
![农村致富带头人创造奇迹的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2389f5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7.png)
农村致富带头人创造奇迹的先进事迹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些农民成为了致富带头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创造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本文将介绍几位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展示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实现农村振兴的。
第一位致富带头人是李家庄村的王明。
在这个小山村,原本土地贫瘠,农民们过着艰难的生活。
然而,王明却看到了土地中隐藏的潜力。
他利用自己的农业知识,引进了高产的耐旱作物,同时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他的农田逐渐变成一片绿洲,产量大幅度增加。
除了自己的农田,王明还鼓励村里的其他农民学习他的种植技术,并帮助他们进行市场销售。
如今,李家庄村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的农产品重要供应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湖南某乡村,杨文华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之一。
他的致富经历源于对村庄的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
杨文华发现村里有着丰富的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于是他想到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文化旅游开发。
他修缮了老祠堂,建起了民宿,同时邀请手艺精湛的村民传授手工艺技能。
杨文华的努力改变了村里人的观念,从过去的纯粮食生产转变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兴起为村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村里的整体收入。
另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是河北省的李国强。
他所在的村庄临近一个大型的游客景点,但当地缺乏住宿设施和旅游服务。
于是李国强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他首先租下了一处土地,建起了一座小型旅馆。
随后,他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旅游服务团队,并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和特色民俗表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李国强还与周边的农户合作,建立起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真正的农村体验。
如今,他的旅馆和农家乐项目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带动了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
这些先进事迹的背后,都有着一位位普通的农民,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创新精神,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
他们并不满足于原本的贫困生活,而是主动寻找机会,开拓市场,挖掘资源,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全村致富。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d61d4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8.png)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通过事迹材料,人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的价值观,事迹材料可以激励人们向美、善、真的方向迈进,塑造崇高的追求和价值观,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2篇)
![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ce51a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e.png)
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___,女,49岁,兴隆堡乡于家村村民,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持家、过日子的致富能手,在她身上,你总能感觉到一股子永不服输的精神。
她曾经经营过多年的饭店,但她并不满足于小饭店带来的收入。
近几年,有着经济头脑的她发现白鹅饲养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又快,毅然转行搞起了养殖,丈夫得知她这一想法后,坚决支持他的决定,夫妻俩从此走上了白鹅养殖之路。
万事开头难,没有饲养经验的她,先后到了通辽、新民、义县、等白鹅基地考察,对白鹅市场行情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到书店购买有关白鹅饲养、预防治病等方面的书籍、硬碟反复看,用心研究。
对房舍建设的要求更是严格,经多方考察探讨,取众家之长,投资近4万元,自行设计采光好又保暖的粗放型新式鹅舍210平米。
万事具备,在前年春天,她到康平购买种蛋1000枚,当时为了方便运输,在装蛋时铺上了矿砂土。
蛋是安全无损的运回来了,可是一个鹅都没有孵出来。
后来,经名人指点,才知道都是矿砂土惹的祸。
那一次她家损失了近5000元。
在挫折面前她没有退缩,弄明白事情的原尾后,她义无反顾的在养鹅的路上走了下去。
这回直接到厂家买来200多只鹅雏,饲养大了后,卖了一多半,余下的50多只做了种鹅。
去年她自繁自养了1000多只,纯收入两万多元。
为她在饲养白鹅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从而更坚定了她饲养白鹅的信心和决心。
春华秋实,她把收获的喜悦埋在心里,眼界更开阔了,去年秋天留了200多只种鹅,近600只反季鹅,单种鹅一项,就使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白鹅成了“金鹅”。
今年春,附近的村民纷纷到她家订购种蛋,供不应求,一个春天卖了2000多枚,仅此一项就收入了2万多元,自己又孵化鹅雏1000多只,卖种蛋、饲养白鹅两不误。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___的白鹅养殖事业越做越大,现在她的家庭院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扩大饲养规模的需要,她准备今秋盖一座上规模,及饲养与孵化于一体的白鹅饲养基地,增加种鹅数量,并有个大胆的设想:凡是在她家购买种蛋孵出来的鹅,母鹅都留作种鹅,种蛋由她回收,从而劳动周边的更多的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农民致富事迹
![农民致富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af6381dafd0a79563d1e7204.png)
农民致富事迹农民致富事迹农民致富事迹(一)每当盛夏时节,十字村xx村俨然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
只见满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满树的桃果红艳惹人。
山边地角,绿葱葱的优质茶叶迎风起舞,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满脸笑意地采摘着芽尖。
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与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农村妇女密不可分,她就是xx。
十五年前,xx来到十字村,面对满眼的荒山,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坚守这片荒芜的土地。
她坚定这满山的土地就是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选的途径就是种植果树。
从此她踏上了风雨旅程,科技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开始凭着一番热情,苦干了三年,换来的却是一身的债务。
原因是果树的品种不对,种植的技术不过关。
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
于是她买来大量的书籍,刻苦自学,不学不知道,原来自己先前走了很多弯路,于是她又开始调整果树品种,防病防虫,精心修剪,科学施肥,渐渐的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大路。
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发现仅仅在家自学,信息太闭塞了,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须走出去,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将最新的信息化为致富的催化剂。
与此同时,村领导也鼓励她多出去学习。
于是她走南闯北,请教大学的专家学者,观看外面的大型果园,养猪致富事迹科技知识结合先进的经验,使她受益匪浅。
特别是大量的走访,让她看到了果树发展的新方向,开始注重对优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
如今她的果园面积已有近百亩,种植的全部是目前最优的品种,果子个大、色艳、味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xx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断地学习钻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视村民的共同致富,于是她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自己的果园里工作,一方面解决了果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勤劳致富事迹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学到技术,领略科技的无限作用。
部分村民在xx的带动下,还思考着除了种果树,可不可以再辟新路。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d80a0f647d27284b73517d.png)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一: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赵安荣赵安荣,女,1966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丰北河镇丰河村农民。
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06年9月,担任丰河村文书。
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
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
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
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
与她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
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时,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个人致富先进事迹(精选多篇)第一篇:农民个人致富先进事迹:老刘的沼气生态农业园农民个人致富先进事迹:老刘的沼气生态农业园作者/长弓安徽省歙县是养殖大县,在歙县郑村镇有这么个说法:到此地玩耍有两个地方绝对值得去看一看,一个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著名棠樾牌坊群;另一个就是连大生态农业公司已经运行3年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
2014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一天,笔者走进歙县连大生态农业公司的养殖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造型别致的徽派养猪大棚整齐林立,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商品猪长势喜人。
在养殖场里,没有猪尿猪粪味道。
山坡下是一片规划有序的猕猴桃有机果品基地,果园边矗立的两个白色巨大罐体引人注目:那是养猪场的猪粪污水发酵罐和沼气存储罐。
笔者看到,猪场虽然面积大,但所有尿粪全部注入暗道直接排入沼气池内,且清水和污水分离,水和沼气也是分离的。
粪污处理系统距离坡上的猪舍落差有10多米,粪污经过管道流入处理系统节省了大笔运费。
一台发电机正欢快轰鸣着,墙上的值班表上清晰记录着当日发电量。
连大饲料加工厂工人小陈告诉笔者,饲料加工机功率61个千瓦,闸刀一合上整个设备立马运转起来,沼气电用起来和高压电一样平稳,一天加工20多吨饲料需要700多度电都是由沼气发电机内网输送的。
连大生态农业公司老板刘秋星向笔者介绍道:“这些粪污每天流迸发酵大罐子有80吨,但出来的还不到10吨,大部分都化作沼气啦,然后沼气用来发电,整个链条循环起来。
”笔者在处理终端看到,黑色浓稠的沼液经管道注入水泥槽后,汇集到猕猴桃园里一条条小沟中。
“这个肥料是最好的,它通过发酵了,还可以当农药来打,水稻什么的打了它都不生虫子。
我现在的260亩猕猴桃园,虽然产量高、售价高,但种植业这块依然是亏本运作。
可即便花再多钱,我也要把这个果园经营好,好让乡亲们都看到,只有走环境良好之路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有机食品。
”刘秋星介绍说。
爱折腾的刘秋星尽管已快60岁了,可他的心里还有一个雄伟的绿色梦想,“我还准备扩建沼气发电项目,建设一座以沼气能源为纽带的超级农业生态园,争取到2014年年底,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循环农业科普示范园区。
”第二篇:农民代表培训妇女共同致富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记履行代表职责义务培训妇女共同致富的先进个人**二oo八年元月,***县***集镇***村的**出席甘肃省第十一届人代会。
作为农民代表的她强烈地认识到当选人大代表,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她莫大的信任,同时也深深感到了身上责任的重大。
她表示要一鼓作气,真心实意的带领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在缝纫裁剪行业的大道上,以民族特色服饰的生产加工为突破口,团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投身党的新农村建设,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
艰辛创业,缝纫裁剪秀出妇女创业新天地***县是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受地利环境以及传统观念束缚,这里的群众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大都赋闲在家。
1985年**萌生了从事缝纫裁剪行业的念头,于是购买了一台缝纫机和网边机开始了自己在缝纫裁剪行业的创业生涯。
本着诚信经营以及顾客的满意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最好回报的宗旨,她的缝纫事业也越做越大,她也意识到自己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只有把缝纫裁剪事业做大做强,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简单车间,添购了生产设备,成立了众望制衣厂。
**刚开始办厂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技术是保证,而有一班缝纫裁剪技术过硬的队伍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她的服装厂也发展的日益壮大。
1989年全国妇联组织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的“女状元”、“女能人”,她们为农村妇女树立了榜样,也激发了她们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热情。
此时此刻的**也不甘寂寞,不愿落伍,带着她的梦想与追求创办了缝纫裁剪义务培训班,同时在周边环境进行大力宣传,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绝大数“不敢出、不想出、不会出”,安于现状,缺乏打工创业热情,于是她就到每家每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缝纫加工技术易掌握而且适合妇女创业也切合当地地少人多,富余劳动力多,尤其是妇女劳动力多的实际情况。
学好了技术可以留厂里作技术工,也可以自己创业,同时也可以兼顾家庭,对于家境困难的学员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
孩子上学没学费,就先支付工钱帮助其子女入学,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学员家中无任何经济收入,无力修建房屋时,**就主动借钱给他们修建房屋。
她通过实际行动向少数民族妇女传递着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道理,使农村妇女渐渐突破传统观念,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创业信心,主动到厂里学习技术。
学员们边学边进行实践,形成了“学干结合”的充电模式。
大多数农村学员文化程度偏低,掌握技术比较困难,为了让学员快速掌握技术,她就用好记易懂的样板制作方法,这样学员就可以在1—3个月内熟练掌握技术从事生产。
完成培训的学员有的留厂里做技术工,有的也创办自己的实体。
真正做到了“培训一人、致富全家、带动一方”的良好局面,群众也对服装加工厂以及义务培训班有了良好的印象和评价,尤其是厂里生产的礼拜服等民族特需用品更是供不应求。
厂里的加工范围也扩大到休闲装、西装、茄克衫、棉大衣、礼拜服等。
义务培训班招收的学员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为本村服装生产加工的产业化积累了人才和资本。
依靠政府,义务培训带动妇女撑起半边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民营经济强县、种养劳加富民”的总体思路,高度重视义务培训及输转工作,把劳务经济当成是引导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大搞劳务经济,尤其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二oo五年,**的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得到了县、镇两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县劳务办的高度重视,使众望服装厂顺利挂牌成立了众望制衣培训中心。
同时县政府从配套设施、技术指导以及信息服务上也对培训中心给予了大力支持,免费为服装厂配备了20台高速平缝机,并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给服装厂全体员工进行面对面授课。
前后共组织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达800多人次。
通过免费义务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缝纫裁剪女能人,像顶梁柱撑起了全村缝纫产业的大厦。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服装及义务培训基地的发展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服装厂的发展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通过政府组织培训的学员经有组织输转到外地大中型服装加工厂,从事各类服饰的设计加工。
其中有的学员已经成为行业骨干。
她们的回乡创业又给本地的服装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众望服装厂发展得日益壮大。
据了解,二oo七年在众望服装厂的牵头带领下,共给本县加工礼拜服4000多件,加工销售防寒衣2500多件,完成岷县厂商订做的棉皮大衣2500多件、和政县厂商3000多件、康乐县厂商4000多件、东乡县厂商1700多第三篇:农民党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科技致富领路人]现年42岁的**是**县白云乡清泉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可他头上的官衔却挺多:清泉村党支部副书记,清泉村农民技术协会会长,白云乡兴发芽豆生产合作社社长。
**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忙人,找他有时很容易,在田间地头,在培训班的课堂上,在种植户、养殖户的家中,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可有时找他却很难,家里人说他早出晚归看不到他的身影,协会的同事说他刚来就下田间去了,农民说他帮助解决完问题就又被找走了,打他的手机没说几句话他又在抱歉声中匆匆地挂机了……提起**,白云乡及周边乡镇的老百姓都知道他,都感谢他,他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农民增产增收,不辞辛苦地日夜奔波着,操劳着……风雨之后见彩虹**出生在清泉村,成长在清泉村,他深深地了解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他也知道造成贫穷和落后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愚昧和无知造成的。
农村的生活单调而乏味,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几亩薄地靠天吃饭。
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开明的,孩子能上几年学;条件不好的,只能早早地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知识的缺乏造成一代又一代的恶性循环。
他记得看过一部记录片,一个记者采访一个放羊的少年,记者问少年:放羊为了什么?少年答到:挣钱娶媳妇。
记者又问他:娶媳妇为了啥?少年答:生娃。
记者再问:生娃为了啥?少年想都没想就回答到:长大后放羊。
这部片子尽管看过了很多年,可**还是清楚地记得片中的那一幕幕情景。
**亲眼看到父母及乡邻们由于不懂农业技术,种地没少费力,没少投钱,可就是不打粮收入少;还有的农户由于看不懂说明,施错农药,造成粮食绝产。
而此时的美国等国家已实现种地机械化,一个农场只需几个人来管理,播种、喷药都由飞机来完成。
善良的乡亲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种田,不知道什么是机械化作业,更不敢种植什么高新品种,生怕受骗上当,只能沿袭老一辈的做法,一年又一年地种植着传统品种的大豆、小麦、玉米……看着乡亲们饱受不懂科学技术的苦楚与辛酸,**心里涌起一股悲伤,他暗暗下了决心,长大后要多学农业技术,传播农业技术,改变农村的贫困和落后,让乡亲们多挣钱,挣大钱,1992年,**在农业广播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
对他的这一举动,父亲和乡亲们开始都有些不理解,但凡有点知识的人都视农村为苦海,生怕再受穷,都已远走高飞。
**却说,我成长在白云这片热土,我属于这片土地,我要尽我的能力去造福他、改变他。
回到村里的**开始认真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他买书订报,查阅各种资料,到县城里听各种农业知识讲座、拜访农业专家。
还经常花高价买回一些作物品种,采用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在自家的承包田里做试验。
经常是别人家地里的庄稼收割了,而他地里的作物却收获无几。
家里人不理解他,花了那么多的钱上学学知识,种地不仅不比别人多赚钱,反而尽赔钱。
有的乡亲笑他傻,学那些知识白学了,种地还不如我们一字不识的,学知识有啥用?有的人给**起了个绰号,叫他“丁大傻子”。
对家人的不理解和一些乡亲的冷嘲热讽,**刚开始没当回事,可时间长了,他也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是一个要种田有收获,要付出有回报,要吃饭穿衣的平凡中人。
一次次试验经费的投入,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他气馁过,也悲伤过。
可他挺住了,一次又一次站了起来。
用**的话说:“试验的投入是有限的,而试验成功后的推广价值是无限的。
试验10次,有1次成功,就值。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光想回报哪能不付出点儿呀?”为了做各种试验,从春到夏,年复一年,**可没少吃苦。
他黑天白天都长在试验田里。
人晒黑了,累瘦了。
感冒了,吃上两片药,不耽误搞试验;实在顶不住了,打个点滴,针头一拔,他又直奔试验田。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试验田是**的命根啊!功夫不负有心人。
随着经验与知识的不断丰富,**的试验不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