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论文
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启示论文
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大众化的阶段,学分制、扩招、并轨制以及自主择业和后勤社会化变革,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纪律与制度的约束,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与当前的现实情况格格不入,因此本文将对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柔性管理研究所谓柔性管理,实际上是针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提出来的,该种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以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柔性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对人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采用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时被管理者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使他们能够自觉的进行某种行为。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及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理念,实际上正是柔性管理理念的最好诠释,同时也是新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柔性管理理念对于柔性管理理念而言,正如上文所言,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理念而提出的。
所谓刚性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它主要依靠当前已经成文的相关规章制度及组织规范,在外界约束力的影响下,提高管理工作之效率。
与之有所不同,柔性管理理念坚持的是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它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观、文化基础之上的人性化管理。
基于此以上分析可知,柔性与刚性管理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存在着差异性,前者采取的是以人为中心的非强制性管理模式,其对学生的影响也表现出潜在性、持久性特点。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柔性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强调以生为本,构建人性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以生为本”是当前各类高校最重要的一条办学理念,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根本,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当更具人性化,注重人性与人格的尊重。
由于柔性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欲望、个性以及能力等因素,尤其关注的是学生的内心情感,比较突出人性化,而且还允许存在个性上的差异,因此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为有利,在不断开发与挖掘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最优化。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激增,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却一直保留着相对落后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这就难免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再加上新时期新挑战,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提高。
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新形势。
关键词高校学校学生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a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俨然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1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学生需要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只考虑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
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变成了消极的、被动的、依赖的平庸者。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只是为了使学生的行为适应社会和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而不是将管理放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独特的个性上。
实际上,在学校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作为管理者,学校应当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在满足学生的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水平上。
那种忽视学生需要的高校管理工作,只能对学生形成被动接受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的精神和人格扭曲,难以实现管理目标。
1.2学生管理工作中轻视人文关怀在当前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各高校普遍重视制度管理,奉行“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制定各种条条框框。
当然,制度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方式,也代表着一种管理理念。
但任何一种管理方式若偏离了人文关怀则会走向一种极端。
在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中,往往以规范为主,以惩罚为中心,各种“不准”“严禁”“不可”等字眼充斥于学生管理中。
由此在管理中造成对学生过于严苛,对学生正当合法权益往往也限制过死,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忽视了学生作为人这一个体的需求和权益,更加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高校分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与实践论文
对高校分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运用专家访谈、实地调研、比较研究、实例论证等多种方法,从地理环境设施,在校学生特点,学生工作队伍结构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以成都体育学院航空港校区为例,对高校分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总结管理经验,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分校区学生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特殊性建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分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不少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之一。
虽然分校区办学对扩大办学规模、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办学及科研水平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命题和挑战。
在此,笔者以成都体育学院航空港校区为例,分析探索新时期高校分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办法。
成都体育学院航空港校区的建立是成都体育学院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
长期以来,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校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倡导学生“勤奋学习、明礼诚信、夯实基础、立志成才”的学习思想,重视教育教学的科学管理,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校区工作受到了学院领导的肯定。
然而,由于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联系校区实际, 探寻出适合校区特点的、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对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促进校区健康、快速地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航空港校区学生工作的现状及其特殊性1.校区体育专业学生的现状和特点。
根据学院的总体部署,校区现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三个专业、两个年级,共计1600余人,男女生比例约为5:1。
以上学生普遍具有体育专业学生共有的一些特点:有热情率直、机敏聪明、吃苦耐劳、意志顽强、精力充沛、表现欲强等优点,但也存在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情绪容易冲动、行为习惯略显懒散等不足之处,加之生源构成比较复杂,知识水平、人生阅历、年龄层次、思想水平参差不一。
浅谈周末晚点名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作用论文
浅谈周末晚点名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引言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周末晚点名制度又是一种常见的学生管理方式。
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周末晚点名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 周末晚点名制度的定义周末晚点名制度是指在周五晚上或周末的特定时间对学生进行点名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般情况下,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进行点名,否则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 周末晚点名制度的执行方式周末晚点名制度的具体执行方式因学校而异。
一些学校会要求学生在周五晚上准时到达宿舍进行点名,而另一些学校则会要求学生在周末的特定时间到达学校某个地点进行点名。
同时,一些学校还会通过电子考勤系统进行点名记录,以确保学生的准确到校。
3. 周末晚点名制度的作用3.1 规范学生行为周末晚点名制度可以通过迫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这种制度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3.2 提高学生到课率通过周末晚点名制度,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减少旷课现象的发生。
同时,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3.3 预防学生违纪现象周末晚点名制度可以预防学生的违纪现象。
例如,学生在晚点名时间迟到或不到的情况下,会被视为违纪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处罚措施。
这可以有效地提醒学生遵守规章制度,避免产生违纪行为。
3.4 促进学生交流和社交通过周末晚点名制度,学生可以在指定地点进行集中点名,从而有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社交。
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交际圈,并促进彼此的友谊和合作。
3.5 提升学校声誉周末晚点名制度能够提升学校的声誉。
一个学校有着良好的学生管理制度,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并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申请入学。
4. 周末晚点名制度的局限性与改进4.1 学生抵触情绪一些学生认为周末晚点名制度过于严格,限制了他们的个人自由。
这种抵触情绪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该制度的反感,影响其执行效果。
研究论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69296 高等教育论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一、信息化发展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的改变(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管理模式和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过去,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是对立的,教育者高高在上、不容反驳,学生静静聆听,毫无己见,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单向的。
但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者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慢慢发生改变,学生的管理工作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发展到学生的生活圈子和学生的自我管理发展。
(二)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轻松。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变得简单、快捷。
信息共享不在困难,学校可以将很多信息直接发布到网上,需要的学生可以直接到网上查找,这样同学们可以更快的了解学校发布的信息,以便于学校管理学生。
这相比以往要让教师每个班级,挨个寝室的传达要有效率的多。
这说明信息化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劳民伤财”,也能将学校。
家庭的教育整合为一,得出新型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三)信息化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高速信息化的今天,学生的管理工作变得容易,不过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商讨。
信息化也就是网络化,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虚拟化自己,无论是身份、性格、思想等,这使的管理者很难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网络中的自由化和开放的环境使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
与此同时现如今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的交谈大多运用虚拟网络,例如:微信、飞信、QQ等,这也变相的减少学生的真实交往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管理带来很多的新问题,请假的真实性,是否真的在学校等问题也等待解决。
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也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环:面对面交流正在逐渐减少,这也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不断减弱,关系也逐渐会变淡。
大学是一个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能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言论,因为信息化网络的不健全,有些不良言论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人生观念的树立,这也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模块化管理论文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模块化管理的探索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出现了很多阻碍发展的因素。
因此适时地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摆在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块化管理管理者教育者大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而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思想政治辅导员,则必须是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热情、高度忠诚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人才。
1 模块化管理的背景及意义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涉及的工作面广,容易陷入疲于应付的局面,而且由于工作比较具体,也容易形成片面的思维模式。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方面,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咨询师、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师、日常事务的管理、学生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党务工作、团学工作等等。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如果工作缺乏思路和条理性、创新性,就很容易出错,从而出现误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不良后果。
辅导员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容易使学校管理陷入混乱局面。
2004年9月5日,中央正式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提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问题。
16号文提出辅导员必须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为此我提出把学生工作模块化的想法。
2 模块化的涵义何谓模块化?从软件工程学来讲,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从计算机程度设计角度来讲,模块化就是为了减少循环依赖,减少耦合,提高设计的效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论文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摘要】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成为了近期热门的话题,高校是重点探讨对象,而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与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生的问题成为了高校管理的主要话题,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也自然受到重视。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妥善管理,一直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研究方向。
采用怎样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解决越来越白热化的大学生问题呢?本文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因人施教的管理方式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因人施教如何解决当前的大学生问题。
【关键词】高技学生管理辅导员因人施教【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11—011、引言近年来,大学生问题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高校是孕育祖国未来栋梁的摇篮,却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毕业就业问题等纷纷困扰着负责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们。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相比其他学习阶段更加特殊,管理时期也不一样。
大学校园,自主气息更加浓厚,大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等都已经定型。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方式等都要慎重处理,对于辅导员而言确实是个挑战。
而面对这样个性较强,自主气息浓厚的大学生而言,因人施教的管理方式应该更加适合。
2、因人施教论的引入高校的辅导员工作比较全面,负责大学生学习的监督以及课外生活的构建。
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为了高校辅导员的重点,而如何更好的实施管理工作成为了辅导员的工作难点。
以往的管理工作,辅导员们都是依照高校的管理制度进行。
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辅导员而言,是有一定的优势。
教条式的管理能够有据可依,管理形式简单,系统性较强。
但是缺点也很多,和学生们的切合度较低、与学生逐渐拉开距离,造成管理工作的学生配合度不高的现象。
在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后,多数高校辅导员能够走进学生们的生活中去,与学生们拉近距离。
这样的管理方法,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高校辅导员进行学生贴近式管理,却只是方便了很多擅于交流的学生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论文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摘要】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信息时代日趋完善的今天,信息产业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思想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而这些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的需要,高校管理工作必定会有一些创新和革新。
本人拟就“目前高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略抒己见。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科技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更加的多元化,这带给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有积极向上的也有不良的消极的一面。
有的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不了解加之独生子女多,他们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自我的管理约束能力,很可能导致他们在未走向社会就已经步入了死胡同,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在实施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帮助他们更好地顺利完成学业。
一、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制度下在校大学生存在的问题1.依赖性强目前,我过在校大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费劲心事让他们就读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生活起居上更是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但这种现象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他们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身心都处于依赖状态,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差而且个性及强,争强好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漠然不顾,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无法很好的开展与实施。
2.政治、法律意识淡薄作为年轻一带的大学生,他们智商高、活泼上进、开拓欲强、感情丰富,为社会注入一股不可抵挡的新生力量。
但由于他们处于青春期,单纯,做事情容易冲动,对道德法律知识掌握不够,或无视于道德和法律。
因此他们很容易违背道德,触犯法律,在未走向社会或即将走向社会之前而走错路。
3.网络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互联网的普及是在传统的现实世界和人类思维模式的基础之外又增加的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不仅成活当今人类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高校在校大学生一种时尚的学习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综述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以便对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挑战与所采取的对策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学生思想观念的日益复杂,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概念目前,研究者对学生教育管理概念的使用不统一,如“学生管理”、“学生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术语,但行文意思一样,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
”进入90年代后,“学生工作”这一术语开始频繁使用。
而一些学者对“学生工作”这个概念有一些界定。
有学者认为“学生工作是指学生课外活动和非学术性工作”。
有学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学生工作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全方位性工作,即一切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工作都是学生工作。
而丁东宇学者认为学生工作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主要是说明学生工作的本质、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究竟应当是什么。
通过这些概念的界定,大致可以了解到学生管理工作是围绕着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进行教育与管理的工作。
二、学生管理工作制度高等院校依次制定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使得学校管理规定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从制度上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张宝君认为制定大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部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培养目标的真正融合。
在建立管理体制时,是建立以学生为权力主体还是建立以学校管理工作者教师的权力为主体,这是需要认真权衡的。
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论文
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理解的错位,把管理工作者看作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和中心,而把学生摆在从属的被动的“被管”的位置上,这种工作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自身价值,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在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导致学生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48—01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当前,高校如何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成才服务环境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
作为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重要管理与服务部门,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者的担子就显得格外沉重。
本文以新乡医学院学生工作为例,就如何以人为本,大胆实践,构建人性化、服务性的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实现了学生工作的良性循环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适应学生工作形势发展变化,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随着毕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如何让每个毕业都能顺利就业是新乡医学院学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新乡医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经过反复研究,一改过去集中召开一次招聘会的办法,固定在每个月末举行一次专业招聘会。
这样,招聘会的针对性强了,就业机会多了,学生即便一次找不到工作,还会有第二次,第二次不行还有第三次,确保用人单位随时都能来校遴选人才,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同时为了确保“月末招聘会”的效果,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一切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大开“绿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辅导。
除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外,还建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网站。
为了让毕业生能够从容应对就业应聘中的初试、面试,专门组织了多次‘模拟就业’大型活动,邀请相关专家或者学校教授“面试”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实战演习”,并现场剖析学生“面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直观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运用论文
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运用【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关注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正确引入激励手段是一种切合时宜的有效做法。
正确理解激励的内涵、善于把握激励的时机、遵循激励的原则,能够发挥激励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从而达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激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意义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新旧观念碰撞中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赋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的内涵,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在原有激励方式的基础上,既赋予其新的内涵,又努力探索激励方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及特性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深处有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通过人的具体行为显现出来。
要促成行为的显现,就必须通过创造外部条件去刺激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是一种需要状态。
激励教育的真实意义就是要开发人的行为资源,强化人的能动行为,推动行为方向朝着组织目标接近,从而改造世界、改造人,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
二、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意义和作用管理心理学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管理领域里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
表现如下:(1)能引导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目标健康成长。
正确的使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可以引导学生朝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去努力。
(2)激励机制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激励机制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激励机制对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激励机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团体、组织的凝聚力。
激励机制能使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4)激励机制能促进大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坚强意志的形成。
由于激励可以激发人的积极向上和愉快的情感,因此,激励能使学生保持比较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并促进其坚强意志的形成。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浅谈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新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学生管理的基本方式,即企业精细化理论引入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分析。
接着就如何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双向管理理论的概念。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精细理论法制化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概况目前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突出问题,在时代不断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学校不断扩招,并且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却没有紧跟时代。
由于不断的高职院校扩招,学生的质量变得参差不齐,且随着各种思潮的涌入,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网络普及的社会趋势下,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多变,学生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二、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开辟工学结合,工学交潜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有了这个共识,高等院校将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有用的资源和企业成功过管理模式。
将这些引入学生管理理论中,这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莫大的好处。
将企业精细管理理念引入学生管理之中,直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使得学生尽早的接触和摸索这个社会乃至企业。
这对于学生和企业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在当今高职院校里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粗放管理而失望之极。
这也引起了管理上的许多弊端和不良影响。
将企业的精细管理理念融入校园,提早学生与社会的对接,提前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站在学生管理角度来看,对企业精细管理理念的把握应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细节问题的把握,其次是对于专业性的把握,最后则是要进行科学性的量化。
当我们真正确实的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意义闪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
总而言之,时代的巨轮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推广到校园中,这是其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论文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若干思考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效益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对高校管理的新要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强化认识、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合理优化教学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制度保障等方面深入探讨构建高校精细化管理的途径,以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精细化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47-02一、精细化管理概述(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
“精细”一词取“精”字中完美、周密、高品质的词义,取“细”字中细节、细致的词义。
“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学校精细化管理应该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效益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规范管理的科学提升的方式。
“精”,即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突出。
要求教职工对教学活动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要明确,岗位职责要具体,工作流程要优化;“细”,即学校管理工作的覆盖环节应面面俱到。
要求将学校规则系统化,把各项工作做细。
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才能真正落实精细化管理;“化”,即学校管理工作要程序化、制度化、数据化、信息化,学校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重点强调把制度落实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二)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1、数据化。
即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来。
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对高校信息传递、工作安排、教学管理、就业培训等实现自动化管理,对人才培养的每个细节进行科学分析并进行细致的量化,用科学的数据来显示人才培养过程的实际效果。
并通过对在校生的信息统计整理、动态更新和查询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完整,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跟踪、反馈、评价的平台。
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论文
浅析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摘要对于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工作而言,面临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学生思想多样化等挑战。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近年来,各高校学生工作已逐渐将学生职业生涯作为工作重点,并将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作为了重要教育课题。
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目标管理方法发挥出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针对目标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进行重点阐述。
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的意义目标管理思想体现了控制论与系统论的思想,对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目标管理具有激励客体的作用,在确立相应的管理目标之后,可围绕这一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以尽量满足大部分客体的共同利益,有效调动起学生与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目标管理过程中,通过具体、可衡量管理制度的确立,能有效实现对师生行为的激励、引导与控制。
将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实现将各种管理制度的量化与分解,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
二、在高校学生工作实施目标管理的具体措施(一)组建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为促进学生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各学院应将各年级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整合起来,建立起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目标控制管理。
管理机构的建立需要有极高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与良好的服务态度,以有效协调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为目标管理的顺利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二)制定出个性化、多层次与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目标为实现学生工作的良好管理,还应制定出个性化、多层次与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目标。
个性化是针对某一发展与教育主题,确定符合本群体需求的发展目标;多层次是指在目标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的时间跨越性,并根据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短期、中期与长期目标,以有效满足学生工作连续性的发展要求;对于操作性而言,是指在目标确定之后必须有很强的普适性与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引导客体向既定的管理方向发展,以不至于使他们产生迷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论文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将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并在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是我们做好上述工作的重要途径代写论文。
规范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名词,指在生产活动中,用相对系统、科学、稳定的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实现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
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政治辅导员来承担,它的规范管理是指政治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树立民主法制观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下,按照程序实施有序管理,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的目的。
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 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
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一分子,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
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
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出
国、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
因此,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管理。
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和谐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学里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因此辅导员工作应规范化,是实现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管理的中心内容。
辅导员要做到规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
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
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
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程序实施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
现行的《高校大学生行为
准则》、《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等管理文有很多过时的内容,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 及时的修改、更新管理规范的内容,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神,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是高校规范管理的关键。
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遵循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且要充分征求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在实现科学有序管理的同时,使大学生在被管理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
当然,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学生竞争的平等,保证管理过程的良性发展。
失去了公平公正,就是保护投机取巧,保护不正当竞争,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竞争的积极性而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做法,是对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致命损害。
此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日常琐碎工作系统化归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炼提升,作为规章制度之外适当的补充加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工作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照程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管理上的违规行为,学生因为利益争端产生的矛盾,都是没有按照程序管理的结果。
规范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尽可能少的掺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
比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来确定的。
而综合素质测评里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活动情况的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每项活动的分数累计也清楚划分,每个学生的加分情况都要在班级公示。
在评奖过程中如果不按程序进行,随意加分,或者私自提高分值,都要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起不到奖学金的奖优示范作用。
可见,认真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是大学校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保障。
提高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
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
大学生的出格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纪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管理虽然能够实现,但真正育人的目的却不能达到。
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习总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监考过程中,有同学想作弊,如果辅导员听之任之,同学实施作弊过程, 最后就面临留校察看的严厉处罚,性质恶劣的还要勒令退学。
虽然处理了这个同学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也严肃了纪律, 规范了管理,但犯错误的同学再要挽回就非常困难,他也失去了人生进步的好多机会。
而一个有经验的辅导员则会在他作弊的初期就釆取果断的措施,对他实施警告、监督,事后再对他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果,从而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管理的过程似乎相同,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可见工作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执行管理活动的是人,是人就有犯错误的可能。
因此
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规范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适时的监督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能保证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合理性,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
系。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既要明确管理规范化的指导思想,积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公平有序又要在管理工作中崇尚人文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功效的高度释放。
因此,必须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这一核心理念应放在规范化管理的首位。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以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思维、会思考的发展变化中的人为对象,以不断变化相互碰撞和互相激荡的思想观念为内容的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涉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而且涉及人的生理、情感、爱好、家庭、环境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政治辅导员应当贴近大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剖析他们的思想变化,疏导他们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关心人、激励人、提升人、尊重人的价值,激发人的主体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宗旨,尤其应当以关注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来彰显其特有的人文关怀价值。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 关心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发展大学生完善大学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需求。
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伴随年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知识的增多,社会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判定事物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意志品质中的自我意识和目的性增强。
同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他们普遍追求自主性和充分的学习自由。
主体自身的不完全成熟与强烈追求自主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外界给予人文关怀,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
入人文关怀,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碰到的问题和随之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面对众多的思想包袱和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人文关怀,给大学生以更多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 才能帮助他们又好又快地成长与发展。
政治辅导员需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