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90934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d.png)
粒子类型
比较方法
示例
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 阴离子大于原子大于阳离子,r(Cl-)_>__r(Cl) 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r(Fe)_>_r(Fe2+)>__r(Fe3+)
能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r(O2-)_>__r(F-)_>__r(Na+)
带相同电荷的离子
能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D 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的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X是第ⅠA族的元素 B、元素Y的常见化合价是+3 C、元素X与O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2O2 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三、电负性
1、电负性的基本概念
化学键: 元素相互化合,相邻的原子之间产生的强烈的化学作用力, 形象地叫做化学键。
碱金属电离能越小,碱金属的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越活泼。 碱金属在反应中失去一个电子变成+1价的阳离子,故依据其第一电离能可 以判断出金属性强弱。 (2)能否依据这三种金属的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判断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不能,因为第一电离能Mg > Al > Na,而金 属性Na > Mg > Al。它们之间无对应关系。 三者的单质在体现金属性失去电子时,失 去的电子数量不同,电子所处的能级也不 同,故无法直接比较。
B和Al失去的电子是np能级的,该 能级的能量比左边的ns能级的能 量高,则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
第一电离能较低。
N:1s22s22p3 O:1s22s22p4 N和P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难 P:[Ne]3s23p3 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高。 S: [Ne] 3s23p4
【思考与讨论】 (1)碱金属的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存在什么联系?
Ⅰ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最低, 零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最高。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6a3b2e5a8102d276a22f2c.png)
化学反应中不稳定结构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得失电子、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元素周期律》精品教学课件-PPTppt【人教版】
![《元素周期律》精品教学课件-PPTppt【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0b4f3a524de518974b7dac.png)
金属性
金属原子 的还原性
金属性: 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
Al
失3个电子 Al3+
如何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
1、单质跟水(或酸)反
1、反应条件是否苛刻 2、反应现象是否明显 3、反应速度是否快速
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碱性强弱
3、相互置换反应
Fe + Cu2+ == Cu + Fe2+
《元素周期律》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人教 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 从1到8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 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 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 周期性变化
小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能量最低原理:先排K层,排满K层后再排L层,排 满L层再排M层。注意并不以此类推。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容纳 8个电子(K为最外层为2个) 次外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K为次外层为2个) 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32个电子)
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实 质
结构
核 外 (电 最子 外排 层布 电呈 子周 数期 )性 变 化
决定 元 素 性 质 呈 周 期 性 变 化
性质
主要化合价 原子半径 金属性、非金属性
原理说明
•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 加,带正电的原子核电荷数增多,对核外 带负电的电子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收缩, 最外层电子失去能力越来越弱,得电子能 力越来越强,故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 属性增强。
元素周期律名师优质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元素周期律名师优质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405d4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f.png)
元素周期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导致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
因
果
元素的金属性--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指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性质
Na
Mg
Al
单质与水 (或酸)的 反映状况
与冷水水反或激映酸烈反应冷水与置水快酸换缓速激出慢反烈氢、映反的沸,映剧烈与 反程酸 映度快减速弱
素的最高正价从+1—+7,中间出现负价,最低 负价从-4—-1。
元素周期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导致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
因
果
元素周期律
最外层电子数 1→8 (K层除外) 原子半径 大→小
化合价 +1→+7 -4→-1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化化物物及的水酸最高H价4Si氧O4 化物H的3PO水4 化物酸H2S性O4 增强 HClO4
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
左
右
金属性削弱 非金属性增强
1.下列递变状况不对的的是 CD
A.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B.Na+、Mg2+、Al3+半径依次减小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碱性强弱:
3、对角线原则
4、金属非金属交界
Be
5、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耐高温耐腐蚀材料-过渡元素 ●催化剂-Ⅷ族 ●农药-右上角(F、Cl、S、P)
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特点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72cb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8.png)
锶
钇
5= 4d+5
85.47 87.62 88.91
40 Zr
锆 4 df5 s 91.22
41 Nb 铌 4d5
92.91
42 Mo
钼 4d²5s 95.95
43 Tc 44 Ru
锝
钉
4d*5s 4d²Sk
98 101.1
45 Rh
铑 4d5g 1029
P 靶
4d 106.4
47 Ag 银 4d5
0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Ge 金属
非金属 As Sb Te
非 金稀 属有 性气 逐体 渐元 增素 强
Po At
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
归纳提升
周期
1 2 3 4 5 6 7
族
IA IA ⅢA IVA VA VIA VIIA
0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归纳提升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决定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最 电核 外 子电 层 层荷 电 数数 子 数
原
金属性
化
子 半 径
非金属性 (得失电子能力)
合 价
得失电子的趋势
高中化学
归纳提升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决定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最 电核 外 子电 层 层荷 电 数数 子 数
B Al Si
Ge 金属
非金属 As Sb Te
非 金稀 属有 性气 逐体 渐元 增素 强
Po At
金属性逐渐增强
实际应用
硅芯片
高中化学
实际应用
精选 《元素周期律》精品完整教学课件PPT
![精选 《元素周期律》精品完整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0428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b.png)
• r(Li)<r(Na)<r(K)<r (Rb)<r(Cs)
• 不是同周期也不是 同主族的元素原子 可借助某种原子参 照比较。
• r(K)>r(Na), r(Na)>r(Al),则 r(K)>r(Al)
同主族
其他
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
比较以下离子半径大小 1 rC- rC,rFe rFe2+ rFe3+ 2 rO2- rF- rNa+ rMg2+ rA3+ 3ri+ rNa+ r+ rRb+ rC+,rO2- r2- re2- rTe2- 4 r+ rNa+ rMg2+ 总结离子半径大小判断的方法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旧知回忆
元素周期律
1含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这一规律叫做元 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 结果。
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
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作 用也就越大,将使原子的半径减小。
取 原子半径 决
➢ 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自左向右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 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 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 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 渐减弱。
元素周期律
电负性 电负性应用
➢ 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 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
元素周期律 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 ➢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 ➢ I1表示。
逐级电离能
➢ +1价气态正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 最低能量叫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
• 不是同周期也不是 同主族的元素原子 可借助某种原子参 照比较。
• r(K)>r(Na), r(Na)>r(Al),则 r(K)>r(Al)
同主族
其他
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
比较以下离子半径大小 1 rC- rC,rFe rFe2+ rFe3+ 2 rO2- rF- rNa+ rMg2+ rA3+ 3ri+ rNa+ r+ rRb+ rC+,rO2- r2- re2- rTe2- 4 r+ rNa+ rMg2+ 总结离子半径大小判断的方法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旧知回忆
元素周期律
1含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这一规律叫做元 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 结果。
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
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作 用也就越大,将使原子的半径减小。
取 原子半径 决
➢ 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自左向右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 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 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 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 渐减弱。
元素周期律
电负性 电负性应用
➢ 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 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
元素周期律 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 ➢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 ➢ I1表示。
逐级电离能
➢ +1价气态正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 最低能量叫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
化学课件《元素周期律》优秀ppt29 人教课标版
![化学课件《元素周期律》优秀ppt29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55870f0b4c2e3f57276386.png)
(或酸)反 剧烈 盐酸剧烈 较快
应情况 NaOH Mg(OH)2 Al(OH)3
氢氧化物 强碱 碱性强弱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金属性 Na > Mg > Al
原子序数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Si
P
S
Cl
单质与H2化 高温 磷蒸气 合的难易
加热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很不SiH稳4定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
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周 期 1 2 3 4 5 6 7
原 子 半 径 离 子 半 径 增 大
气 单单 态 质质 氢 氧还 化 化原 物 性性 稳 减增 定 弱强 性
,减 弱
酸最 性高 阳 减价 离 弱氧 子 ,化 的 碱物 氧 性的 化 增水 性 强化 减
例4. A和B是前三周期的元素,它们 的离子A2+和B3+具有相同的核外电 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A. 原子半径:A>B
B. 原子序数:A>B
C. 离子半径:A2+>B3+
D. 质量数:A>B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 子数; O、F除外
②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 关系为: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 8 O、F除外 ③金属元素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化 学反应中只显正价); 既有正价又有 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氟里昂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
在第三周期中,单质的易燃性是 NN氢HaH2化S>3>M易物Hg燃的2>OA,毒,l,N性根H在:据3双第A这比s二H样H周3的>2OP期变H易中化3>燃,N趋,HC势H再3 ,4比比元较素 周期表中右上角的氟元素的化合物可能 是理想的
化学课件《元素周期律》优秀ppt43 人教课标版
![化学课件《元素周期律》优秀ppt43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3915fc2cc58bd63186bd8c.png)
钛八种元素的原子量,并预言了钪、镓和锗三种元素。
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 的规律,完成了科学史上一个勋业。— 恩格斯
1894年英国人拉姆赛发现了氩(Ar)元素
他写道:“根据元素周期表,应该还有几种类似 氩的元素存在,它们在周期表里组成性质类似的族 。” ……“按照我们老师门捷列夫的榜样,我也尽可能地写 下了这些元素可能有的性质和预见到的各种关系”。
(3)实质: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由于__元__素__ __的_原__子__核_外__电__子_排__布__的_周__期__性_变__化__ 的必
然结果。
例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B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B、C、N、O、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Rb 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强
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物的酸、碱性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生成的 生成由难到易,稳定 难易和氢化物的稳定性 性由弱到强
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生成由易到难,稳定 性由强到弱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还原性减弱
还原性增强
得、失电子能力的难易 失电子由易到难
得电子由易到难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常用方法:
化学方程式
△
Mg + 2H2O == Mg(OH)2+H2
结论
与金属钠对比
镁的金属性比钠弱
实验二
取铝片和镁 带,用砂纸擦 去氧化膜,分别 和2mL 1mol/L 盐酸反应。
科学探究:
现象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 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 化学方程式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
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 的规律,完成了科学史上一个勋业。— 恩格斯
1894年英国人拉姆赛发现了氩(Ar)元素
他写道:“根据元素周期表,应该还有几种类似 氩的元素存在,它们在周期表里组成性质类似的族 。” ……“按照我们老师门捷列夫的榜样,我也尽可能地写 下了这些元素可能有的性质和预见到的各种关系”。
(3)实质: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由于__元__素__ __的_原__子__核_外__电__子_排__布__的_周__期__性_变__化__ 的必
然结果。
例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B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B、C、N、O、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Rb 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强
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物的酸、碱性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生成的 生成由难到易,稳定 难易和氢化物的稳定性 性由弱到强
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生成由易到难,稳定 性由强到弱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还原性减弱
还原性增强
得、失电子能力的难易 失电子由易到难
得电子由易到难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常用方法:
化学方程式
△
Mg + 2H2O == Mg(OH)2+H2
结论
与金属钠对比
镁的金属性比钠弱
实验二
取铝片和镁 带,用砂纸擦 去氧化膜,分别 和2mL 1mol/L 盐酸反应。
科学探究:
现象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 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 化学方程式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Na+<Mg2+<Al3+<O2B.S2->Cl->Na+>Al3+ C.Na<Mg<Al<S D.Cs<Rb<K<Na
【思维建模】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解答思路为:
【解析】选B。
选项
分析
A项 (×)
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离 子半径依次减小,即微粒半径:Al3+ <Mg2+<Na+<O2-
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微思考】 1868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的观点, 他认为“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 周期性变化”。请你分析这句话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提示:错误。元素的性质是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 性变化,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限于当时的条件和科学 水平,在当时是正确的。
C.Al、Be、Na
D.N、O、F
【解析】选B。A项中He为0价;C项中元素正价化合价分 别为+3、+2、+1,与题目要求恰好相反;D项中F无正价 。
【素养提升】 在现行的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个元素,其中金属元
素94个。下面是关于金属元素的一些讨论,据此回答:
(1)金属元素有负化合价吗?它们能否形成简单阴离子? 提示: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所以不能形成简单阴离子。 (2)对于同横行的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其化合价是怎样
2.(2019·三明高一检测)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A. r(K+)
rK r S C. r P
r Ca B. r Mg
r Cl
D. r Cl
【解析】选B。A项,r(K+)<r(K),
r(K+)
rK
<1;B项,r(Ca)>
r Ca r(Mg), r Mg
>1;C项,r(S)<r(P),
(3)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 )
提示:×。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最外层有5个电子,因此其最高化合价为+5价。
三、元素周期律
1化.。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_原__子__序__数__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周
【解析】选D。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化学式为H2XO3,则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说明X原子最 外层有4个电子,最低负化合价为-4,形成的简单气态氢 化物的分子式为XH4。
【补偿训练】
(2019·聊城高一检测)下列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从+1至
+3依次增大的是 ( )
A.H、He、Li
B.Na、Mg、Al
变化的? 提示:同横行的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其最外层电子数逐渐 增加,所以最高正化合价是逐渐升高的。
【补偿训练】 硒鼓,也称感光鼓,是打印机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决 定了打印质量的好坏。硒鼓中用到的感光材料含有元 素硒。
判断硒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分别是多
少? 提示:+6价和-2价。根据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 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 电子数=+6,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6-8=-2。
【易错提醒】元素化合价的“三个二” (1)二“特殊”: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 (2)二“只有”:金属只有正价,只有非金属才有负价。 (3)二“等式”:对于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 数,|最低负价数值|+|最高正价数值|=8(除O、F外)。
【思考·讨论】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一定等于原子核外最外层
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呈现_由__大__ _到__小__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以1~18号元素为例探究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现 _性+_1变_→_化_+_7。_(O、F除外),最低负化合价呈现_-_4_→__-_1_的周期
2.离子 (1)同一纵列,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离子半径 依次增大。如r(Li+)<r(Na+)<r(K+)<r(Rb+)<r(Cs+)。 (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大, 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如r( )>r(Cl-)>r(K+)>r(Ca2+)。
S2
3.同一元素的不同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1)阳离子:r(原子)>r(阳离子)。如r(Na)>r(Na+)。 (2)阴离子:r(原子)<r(阴离子)。如r(Cl)<r(Cl-)。 (3)多种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半径越小。如 r(Fe)>r(Fe2+)>r(Fe3+)。
【方法规律】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三步走 微粒半径主要是由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 决定的。按“三看”规律进行比较: (1)一看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 半径越大。例如:r(F)<r(Cl)<r(Br)<r(I),r(F-)< r(Cl-)<r(Br-)<r(I-)。
r S rP
<1;D项,r(Cl)
r Cl
<r(Cl-), r Cl <1。
【补偿训练】 (2019·雅安高一检测)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
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 A.K Na Li B.N O F C.Ca2+ K+ ClD.Ba2+ Ca2+ Mg2+
【解析】选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 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Li<Na<K,A错误;原 子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 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O>F,B错误;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Ca2+<K+ <Cl-,C正确;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离子电子层越
(2)原子序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则质量数一定是16。
() 提示:×。原子序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但中子数不一 定是8,故质量数不一定是16。
二、元素周期律 1.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最外层电子 排布)
原子结构
原子序数 (a的取值)
电子 层数
最外层电子 数(x的取值)
1→2
_1_
1→_2_
原子结构
原子序数 (a的取值)
3→10
电子 层数
_2_
最外层电子 数(x的取值)
1→_8_
_1_1_→__1_8_
_3_
1→_8_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
结论 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___由__1__到__8_(_第1 _周__期___为__1_到__2_)_的___周__期__性__变__化
(2)二看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例如 :r(Na)>r(Mg)>r(Al)>r(S)>r(Cl),r(S2-)>r(Cl-) >r(K+)>r(Ca2+)。 (3)三看电子数 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例如:r(Na+) <r(Na),r(Cl-)&gl-比Na+、Al3+多一个电子层,则S2-、Cl半径比Na+、Al3+大,再根据“序小径大”的规则, 则微粒半径:S2->Cl->Na+>Al3+
选项
C项 (×)
D项 (×)
分析
Na、Mg、Al、S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Na、K、Rb、Cs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 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知识点二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重点释疑】 1.原子 (1)同一横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 依次减小。如r(Na)>r(Mg)>r(Al)>r(Si)>r(P)>r(S)> r(Cl)。
(2)同一纵列,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 依次增大。如r(Li)<r(Na)<r(K)<r(Rb)<r(Cs)。
知识点一 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释疑】 1.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 |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
2.常见元素化合价的特点 (1)氢元素:+1、-1、0价,如H2O、NaH、H2。 (2)氟元素:-1、0价,如NaF、F2,氟无正价。 (3)氧元素:-2、-1、0价,如CaO、Na2O2、O2,氧无最高 正价。 (4)金属只有正价。 (5)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O、F除外)。
【思考·讨论】
(1)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为什么其核电荷数越多
原子半径越小? 提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对核外电子 的引力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2)电子层数多的原子的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原
子半径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当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 子层数越多,半径才越大。
【案例示范】 【典例】(改编题)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 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 中原子核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 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 到2007年为止,总共 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是存在于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