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大地测量学知识点分解良心出品必属

合集下载

大地测量学笔记word资料10页

大地测量学笔记word资料10页

第一章1.大地测量学是通过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

2.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1)技术任务: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它的运动速度场,建立精密的大地控制网,作为测图的控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2)科学任务: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提供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地球及其相关科学服务。

3.大地测量的作用(1)为地形测图与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2)为城建和矿山工程测量提供起始数据;(3)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信息;(4)在防灾、减灾和救灾中的作用;(5)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大地测量、椭球测量学、天文测量大地重力学、卫星大地测量学、惯性大地测量学第二章1.大地水准面: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 特点:重力方向不规则变化:原因是地表起伏不平、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所以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无法用数学公式表示的不规则曲面。

2.参考椭球: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椭球面法线则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

另外,水准面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面,铅垂线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线3.总地球椭球:从全球着眼,必须寻求一个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密合最好的椭球,这个椭球又称为总地球椭球或平均椭球。

总地球椭球满足以下条件:(1)椭球质量等于地球质量,两者的旋转角速度相等。

(2)椭球体积与大地体体积相等,它的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差距平方和为最小。

(3)椭球中心与地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平自转轴重合,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子午面平行。

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上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表示。

4.垂线偏差: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不会重合。

(完整word版)大地测量学基础

(完整word版)大地测量学基础

大地测量学基础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概念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它是一门量测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

它也包括确定地球重力场和海底地形。

也就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

测绘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

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

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测绘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

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用投影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该点的水平位置,用地面点至投影点的法线距离表示该点的大地高程。

这点的几何位置也可以用一个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来表示。

大地测量工作为大规模测制地形图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用重力勘探地下矿藏提供重力控制点,同时也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和各种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资料. 内容和分支学科解决大地测量学所提出的任务,传统上有两种方法:几何法和物理法。

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又产生了卫星法。

所以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3个主要部分。

几何法是用一个同地球外形最为接近的几何体(即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用天文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这个椭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以它的表面为基础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物理法是从物理学观点出发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

用一个同全球平均海水面位能相等的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代表地球的实际形状,用地面重力测量数据研究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地球椭球面的起伏。

卫星法是利用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轨道运动,从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表面上的十几个至几十个跟踪站,观测至卫星瞬间位置的方向、距离或距离差。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要点考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要点考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要点考点总结《大地测量基础》知识要点第二章坐标与时间系统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2、地轴相对于地球本身相对位置变化(极移)3、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日长变化)4、描述上述三种地球自转运动规律的参数称为地球定向参数(EOP),描述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参数和描述极移的参数称为地球自转参数(ERP),EOP 即为 ERP 加上岁差和章动5、时间的描述包括时间原点、单位(尺度)两大要素6、地球的自转运动:恒星时(ST) 世界时UT 未经任何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0,经过极移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1,进一步经过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后的世界时表示为UT2。

地球的公转:历书时ET与力学时 DT(太阳系质心力学时TDB 地球质心力学时TDT)物质的振动:原子时(AT) 协调世界时(UTC)7、大地基准所谓基准是指用以描述地球形状的参考椭球的参数(如参考椭球的长短半轴),以及参考椭球在空间中的定位及定向,还有在描述这些位置时所采用的单位长度的定义。

8、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

地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与运动,是以旋转椭球为参照体建立的坐标系统,分为大地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种形式。

9、高程参考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参照面的高程系统称为正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参照面的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大地水准面相对于旋转椭球面的起伏如图所示,正常高及正高与大地高有如下关系:H=H正常+ζ H=H正高+N10、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具体实现,是通过大地测量手段确定的固定在地面上的控制网(点)所构建坐标参考架、高程参考框架、重力参考框架。

11、参考椭球: 具有确定参数(长半径a和扁率α),经过局部定位和定向,同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球椭球.总地球椭球:除了满足地心定位和双平行条件外,在确定椭球参数时能使它在全球范围内与大地体最密合的地球椭球.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可分为两类: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大地测量学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形状、地球尺度、地球重力场以及地球形变等内容,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球表面形状数据和相应的地球参数,为地理信息系统、地震监测、导航定位等应用领域提供数据支撑。

下面整理了大地测量学的相关知识点,供参考。

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尺度和地球重力场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目标是通过测量获取地球形状和地球的尺度,研究地球形变以及地球的物理特性。

2.大地测量学中的基本概念-测地线:两点间的最短路径,是地球上长度最短的曲线。

-大地弧长:测地线上两点之间的弧长。

-大地方位角:从给定点出发沿大地弧到达目标点的方位角。

-大地纬度:从球心到椭球面上一点所沿椭球面正常方向得到的经过球面正北方向的夹角。

-大地经度:从球心到椭球面上一点所沿椭球面正常方向得到的经过球面正东方向的夹角。

3.大地测量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天文测量法:利用天体的观测数据,如经纬度、高度角等进行测量。

-重力法: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来推断地球上的形状和尺度。

-大地水准测量法:通过测量水平方向上的高程差来确定地球形状。

-大地测角法:通过测量角度来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

-大地卫星测高法:利用卫星测高技术获取地球表面高程信息。

4.大地测量学中的地球形状与尺度参数-长半轴:椭球长半径。

-短半轴:椭球短半径。

-扁率:长半轴与短半轴之差与长半轴的比值。

-第一偏心率:椭球短半轴和长半轴之差与短半径之和的比值。

-第二偏心率:椭球短半轴和长半轴之差与长半径之和的比值。

-极曲率半径:极点处其中一纬度圈切线半径的倒数。

5.大地测量学中的地球重力场参数-重力加速度:单位质点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作用的大小。

-重力位能:单位质点在其中一高度上的重力位能。

-重力势:单位质点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势能。

-重力梯度:垂直于重力方向的重力场的变化率。

-重力异常:其中一点的重力场与理论重力场之差。

大地测量复习重点.doc

大地测量复习重点.doc

1. 平太阳时=366.2422/365.2422 恒星时=(1+0.002737909)恒星时2. 水准面间的相互不平行性称为水准面的不平行性3. 三大高程系统:正高、正常高、大地高4. 平面控制网测量:三角测量法(控制面积大、易于加密图根控制网,作业方便,精度高。

但测量不灵活)精密导线测量(灵活方便、精度均匀,工作简便、精度低)三边测量(与测角网类似)变焦同测(精度最高,工作量大)5.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保持必要的精度;应有一定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6. 精密经纬仪主要由望远镜、读数设备水准器和轴系等部分组成7. 照准部旋转轴的轴心、度盘刻度中心、度盘轴套旋转的轴心不一致。

照准部旋转轴将产生照准部偏心差,度盘轴套旋转轴产生度盘偏心差8. 观测误差主要来源: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仪器误差、观测误差9.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大气层密度变化和大气透明度对目标成像质量的影响;水平折光差的影响;照准目标相位差的影响;气温变化对仪器稳定性的影响10. 三轴误差:①望远镜的视准轴是物镜光心和十字丝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仪器的水平轴, 否则将产生视准轴误差(取盘左盘右读数的中数,就可以消除影响)②由于望远镜两侧支架不等高或水平轴两端直径不等,使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由此产生的误差称为水平轴倾斜误差(取盘左盘右读数的平均值可以消除水平轴倾斜误差)③若视准轴与水平轴垂直,水平轴也与垂直轴垂直,只是垂直轴本身不竖直而偏离铅垂位置,此偏离角度称为垂直轴倾斜误差(特别注意使垂直轴居于铅垂位置,水准管气泡中心偏移不应超过一格,否则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11. 垂直角观测方法:中丝法(以经纬仪望远镜十字丝的水平中丝为准,照准目标测定垂直角);三丝法(以3跟水平丝为读准,依次照准同一目标来测定垂直角,记录顺序是盘左由上往下,盘右则由下往上)12. 距离观测值的改正计算包含:气象改正、周期误差改正、仪器常数改正、频率改正13. 水准仪的检验两种情况:对仪器按规定规范进行全面检查和检验;作业前后或作业期间所进行的必要的项目的检验14. i角误差的检验多是利用对水准尺读书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这一•特点,通过比较不同距离水准尺读书的差异而确定i角值15. 水准尺的检验:①检验水准尺各部分是否牢固无损②水准尺上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验与校正③水准尺分画面弯曲差的测定④水准尺分划线每米分划间隔真长的测定⑤对水准尺零点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常数的测定16. 椭球定位就是将具有一定参数的椭球与大地体得相对位置确定下来,一旦确定了大地体的相对位置,也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大地坐标系统(包含定位和定向两方面)17. 椭球定位的三个条件:椭球的短轴与某一指定历元的地球自转轴相平行;起始大地子午而与起始天文子午面相平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而最为密合。

(完整word版)《大地测量学》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汇编

(完整word版)《大地测量学》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汇编

大地测量学第一章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与普通测量学有哪些主要区别?大地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研究地球表面和外部重力场及其变化的学科。

区别在于:(1)测量的精度等级更高,工作更加严密。

(2)测量的范围更加广阔,常常是上百平方公里乃至整个地球。

(3)侧重研究的对象不同。

普通测量学侧重于研究如何测绘地形图以及进行工程施工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侧重于研究如何建立大地坐标系、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大地控制网并精确测定控制网点坐标的理论和方法。

2.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一·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1.在地球表面的陆地上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控制网,并监测其数据随时间的变化;2.确定地球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测定和描述地球动力学现象;3.根据地球表面和外部空间的观测资料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

二·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

3.研究建立和维持高科技水平的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4.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5.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6.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三·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1)为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2)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3)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4)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5)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大地测量学基础分解

第二章大地测量学基础分解

国际极移服务 ( IPMS ) 和国际时间局( BIH )等机构 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地极原点。 国际时间局BIH的CIO有:BIH1968.0,BIH1979.0,BIH1984.0 与CIO相应的地球赤道面称为平赤道面或协议赤道面 。 地极坐标系:以CIO为原点, 零子午线方向为X轴,以零 子午线以西为了描述90°子 午线为y轴。 用来描述极移规律。
LAST LMST GAST GMST cos GMST LMST GAST LAST
s GMST 1.0027379093 UT1 S S 24110 .54841 8640184 .812866 T s 2 0.093104 T 6.2 106 T 3
黄道平赤道真赤道真春分点平春分点ctsctpctsctpcts格林尼治平子午线瞬时赤道协议赤道cos
2.1 地球的运动
第二章 坐标与时间系统
从不同的角度,地球的运转可分为四类: – 与银河系一起在宇宙中运动 – 在银河系内与太阳一起旋转
– 与其它行星一起绕太阳旋转(公转) – 地球的自转(周日视运动)
地球的公转:开普勒三大运动定律: — 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太阳位于其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 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的长半轴的立方的比为常数。
地球的自转 的特征: (1) 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 ①岁差: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变化,是日月引力 的共同结果。假设月球的引力及其运行轨道是固定不 变的,由于日、月等天体的影响,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 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见下 图),其锥角等于黄赤交角ε=23.5 ° ,旋转周期为 26000年,这种运动称为岁差,是地轴方向相对于空 间的长周期运动。岁差使春分点每年向西移动50.3″

(完整word版)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doc

(完整word版)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doc

第一章大地测量学定义广义: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 -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狭义: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

包含测定地球形状与大小,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确定地球重力场,以及在地球上进行必须顾及地球曲率的那些测量工作。

大地测量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等行星体的空间信息。

P1 P4 P6(了解几个阶段、了解展望)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1、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2、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3、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4、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5、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科学现代大地测量学三个基本分支: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第二章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哎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行星绕轨道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之比为常数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可出简答题)地轴相对于地球本体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极移)历元:对于卫星系统或天文学,某一事件相应的时刻。

对于时间的描述,可采用一维的时间坐标轴,有时间原点、度量单位(尺度)两大要素,原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指定,度量单位采用时刻和时间间隔两种形式。

任何一个周期运动,如果满足如下三项要求,就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1、运动是连续的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3、运动是可观测的多种时间系统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恒星时和世界时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历书时→ 太阳系质心力学时、地球质心力学时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特征为基础:原子时协调世界时( P23)大地基准:建立大地基准就是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椭球旋转轴平行于地球的旋转和定位(旋转椭球中心与地球中心的相对轴,椭球的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地球的起始子午面)关系)。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第一篇:大地测量学知识点1.大地坐标系:地面点在参考椭圆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和纬度表示,若地面的点不在椭球面上,它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称为大地高2.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是大地坐标系相应的三维大地直角坐标系3.地心坐标系:定义大地坐标系时,如果选择的旋转椭球为总地球椭球,椭球中心就是地质中心,再定义坐标轴的指向,此时建立的大地坐标系叫做地心坐标系大地方位角:p点的子午面与过p点法线及Q点的平面所成的角度正高系统:地面上一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正常高系统:一点沿铅垂线到似水准面的距离国家水准网布设的原则: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为四个等级布设,逐级控制,逐级加密4.理论闭合差:在闭合的环形水准路线中,由于水准面不平行所产生的闭合差5.大地高系统:地面一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6.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三角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的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他们与周围的邻近点通视,并构成相互联接的三角网状图形,称为三角网,网中各点称为三角点,在各点上可以进行水平角测量,精确观测各三角内角,另外至少精确测量一条三角形边长度D和方位角,作为网的起始边长和起始方位角,推算边长,方位角进而推算各点坐标三边测量:根据三角形的余弦公式,便可求出三角形内角,进而推算出各边的方位角和各点坐标7.国家高程基准的参考面有平均海水面,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8.角度观测误差分析视准轴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产生水平轴误差: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产生这2个的消除误差方法为取盘左盘右读数取平均值垂直轴倾斜误差:垂直轴本身偏离铅垂线的位置,即不竖直解决的方法:观测时,气泡不得偏离一格,测回之间重新整理仪器,观测目标的垂直角大于3度,按气泡偏离的格数计算垂直轴倾斜改正9.方向观测法是在一测回内将测站上所有要观测的方向先置盘左位置,逐一照准进行观测,再盘右的位置依次观测,取盘左盘右的平均值作为各方向的观测值。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要点考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要点考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要点考点总结1.大地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大地测量学的定义、目的、分类、基本量的定义和测量等。

2.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和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发展。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坐标系统:包括大地水准面、基准面和基准点的概念以及其相互关系。

4.大地测量学的椭球模型:包括椭球参数、椭球面方程、椭球面上的坐标转换等。

5.大地测量学的重力场:包括重力梯度、重力异常、引力公式等。

6.测地线理论:包括测地线的定义、性质、测量以及测角和测距的原理等。

7.大地测量学的变形监测:包括地壳运动、地壳变形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等。

8.大地水准面:包括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测量方法、精度要求等。

9.基线测量:包括基线测量的原理、仪器设备、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

10.卫星测高技术: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原理、卫星高程测量方法、误差源和应用等。

1.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熟悉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坐标系统和椭球模型,并能够进行坐标转换和相关计算。

3.理解重力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重力异常和引力公式的计算中。

4.理解测地线的定义、性质和测量方法,并能够进行测角和测距的原理和计算。

5.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变形监测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解决地壳变形监测的实际问题。

6.理解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并能够进行水准线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7.了解基线测量的原理、仪器设备和观测方法,并能够进行基线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8.了解卫星测高技术的原理、方法、误差源和应用,并能够应用于卫星高程测量问题的解决中。

总之,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地球表面点的坐标、地球表面形状及其变形等内容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为实际工程测量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word精品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word精品

1.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

2. 主要任务:测定,测设,监测3. 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叫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 大地水准面:铅垂性,封闭性,唯一性,不规则性5. 重力水准面:铅垂性,封闭性,无数,不规则形6. 通过重力方向的线是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7. 定位方法:单点定位(简单),多点定位(精确)8. 三北方向:真北,经线的切线;磁北,磁针针指北方向;坐标北9. 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出来,作为施工依据。

10. 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绝对高程,或海拔。

11. 取海水的平均高度作为高程零点,通过该点的大地水准面称为高程基准面12. 形状-规则化-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点位13. 水准测量误差的校核:⑴计算校核⑵测站校核:改变仪器高法,双面尺法⑶路线校核: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14. 水准尺误差:有些尺子的底部可能存在零点差,可在一水准测段中使用测站数为偶数的方法消除。

15. 距离影响,半径10km面积320k川以内忽略不计;水平角影响, 在100平方千米时,对角度的影响仅为0.51〃(秒),忽略不计; 高程的影响,在高程的测量中,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6. 测量工作的原则:由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碎步。

步步检核。

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17. 测角、量边、测高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18.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

19. 地面点的位置由平面坐标和高程来表示。

20. 地球的形状用参考椭球体来表示。

大小用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a来表示。

21. 高程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物理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22. 水准仪的使用四步:粗平(圆水准器)、瞄准、消除视察(目镜和物镜)、精平与读数(水准管)水准尺读数保留3 位0.825m23. 测量取位:四舍六入五单双24. DJ6 光学经纬仪构造:基座、水平度盘、找准部25. 水平角0 度到360 度,竖直角负90 度到正90 度26. 测回法:盘左位置,瞄准左方A 目标,使度盘读数略大于0 度读数,记录。

最新第1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分解精品文档

最新第1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分解精品文档

结束
三、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测量工作中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的地形分为地物和 地貌两类。 1.地形 (1)地物:地面上的河流、道路、房屋等自然物体。
(居民地、道路、河流、森林等) (2)地貌:地势的高低起伏形态。
(山川、丘陵、平原、盆地、陡崖、冲沟等)
2.测量工作三原则
在布局上:“从整体到局部” 在工作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 在精度上:“从高级到低级”
在控制点上安置仪器,测量周围的地物和地貌,并且绘 制在图纸上。
五、测量学的况发展概况
1.现代测量技术 数字水准仪电子经纬仪 陀螺经纬仪激光经纬仪 人造地球卫星、人卫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 现代“3S”技术:(1)GPS全球定位系统
(2)GIS 地理信息系统 (3)RS 遥感技术
2.测量方法
测量学的发展归根于测量仪器的发展,总的 来说是由手工作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 量 距:棍子、尺子电磁波测距仪 ➢ 测 角: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 ➢ 测坐标:传统的方法 全站仪、GPS ➢ 水准仪:光学自动安平测量机器人
§1.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S A A C t B S
相对误差: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距离误差和相对误差
距离D/km 距离误差△D/mm
10
8
20
128
50
1026
100
8212
相对误差 △D/D
1:1220000
1:200000
1:49000
1:12000
结论: 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内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可以不必 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
y
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 子午线 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大地测量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是地球测量学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面向工程建设、调查集约、水文测量、数据分析、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是从事大地测量及其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总称,也是近代测量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事业。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大地测量的基础理论性内容:坐标系统、视线理论、高程理论、平面测量、直线测量和空间测量。

二、地形测量:包括平面测量、直线测量、高程测量以及使用定位器测量的内容,如光学定位技术、电子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等。

三、测量仪器:包括双距仪、激光测距仪、水准仪、气球观测仪、电子全站仪、多功能测距仪、遥感仪等。

四、测量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测量数据统计、大地及高程坐标系统换算、模型最优化、空间分析和定位精度评价。

五、不确定性测量:包括单位质量信息、随机误差估计、不确定性测量理论、数据可靠性评价、数据精度评价、数据校核及数据融合等。

六、地球椭球体的参数估计:包括椭球体参数计算、椭球参数估计等。

七、地图测量:包括经纬度网络测量、俯仰角测量等内容。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分解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分解

一、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1、水准面我们把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准面。

水准面有无数个。

1)水准面具有复杂的形状。

2)水准面相互既不能相交也不能相切。

3)每个水准面都对应着唯一的位能W=C=常数,在这个面上移动单位质量不做功,亦即所做的功等于0,即dW=-gsds,可见水准面是均衡面。

4)在水准面上,所有点的重力均与水准面正交。

于是水准面又可定义为所有点都与铅垂线正交的面。

故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外业的基准面,而与其相垂直的铅垂线则是外业的基准线。

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而在大陆上也几乎重合,在山区只有2-4m 的差异我们选择参考椭球面作为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而与其相垂直的法线则是内业计算的基准线。

1.参心坐标系建立一个参心大地坐标系,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确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2)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简称定位;(3)确定椭球中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轴的方向,简称定向;(4)确定大地原点。

我国几种常用参心坐标系:BJZ54、GDZ802.地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分为地心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和地心大地坐标系等。

地心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又可分为地心空间大地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大地舜时直角坐标系。

1)建立地心坐标系的意义:2)建立地心坐标系的最理想方法是采用空间大地测量的方法。

3)地心坐标系的表述形式(判断)1)WGS 一84大地坐标系WGS-84坐标系统的全称是World Geodical System-84(世界大地坐标系-84),它是一个地心地固坐标系统。

WGS-84坐标系统由美国国防部制图局建立,于1987年取代了当时GPS 所采用的坐标系统―WGS-72坐标系统而成为GPS 的所使用的坐标系统。

WGS 一84坐标系的几何定义是:坐标系的原点是地球的质心,Z 轴指向BIHl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 轴指向BIHl984.0的零度子午面和CTP 赤道的交点,y 轴和Z 、X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1 、水准面我们把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准面。

水准面有无数个。

1 )水准面具有复杂的形状。

2 )水准面相互既不能相交也不能相切。

3)每个水准面都对应着唯一的位能W=C常数,在这个面上移动单位质量不做功,亦即所做的功等于0,即dW=-gsds可见水准面是均衡面。

4 )在水准面上,所有点的重力均与水准面正交。

于是水准面又可定义为所有点都与铅垂线正交的面。

故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外业的基准面,而与其相垂直的铅垂线则是外业的基准线。

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而在大陆上也几乎重合,在山区只有2-4m的差异我们选择参考椭球面作为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而与其相垂直的法线则是内业计算的基准线。

1.参心坐标系建立一个参心大地坐标系,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 确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2) 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简称定位;(3) 确定椭球中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轴的方向,简称定向;(4) 确定大地原点。

我国几种常用参心坐标系:BJZ54 、GDZ802.地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分为地心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和地心大地坐标系等。

地心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又可分为地心空间大地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大地舜时直角坐标系。

1 )建立地心坐标系的意义:2 )建立地心坐标系的最理想方法是采用空间大地测量的方法。

3 )地心坐标系的表述形式(判断)参心坐标系厂地球坐标系YI地心坐标系「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夭球坐标系Y[天球球面坐标系1)WG一84大地坐标系WGS-84 坐标系统的全称是World Geodical System-84 (世界大地坐标系-84),它是一个地心地固坐标系统。

WGS-84坐标系统由美国国防部制图局建立,于1987年取代了当时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WGS-7徑标系统而成为GPS的所使用的坐标系统WG一84坐标系的几何定义是:坐标系的原点是地球的质心,Z轴指向BIHI984 . 0 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l984.0的零度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和Z、X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CGCS200定义:是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

原点在地心,Z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IERS)参考极(IRP)方向,X轴为IERS的参考子午面(IRM)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丫轴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对水准测量的影响:⑴因为水准面不平行性,如果沿水准面观测高差不等于零(应该等于零),要加改正数。

⑵用水准测量测得两点间的高差随路线不同而有差异,⑶在闭合环形水准路线中,由于水准面不平行性所产生的闭合差,称为理论闭合差。

正高高程系是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任一点的正高高程(简称正高),即该点沿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高程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地面一点的正常高高程(简称正常高),即该点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正常高可精确求得我国规定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统。

1 A力高系统的定义H力=gdh'45。

•应有足够的精度;大地水准第三章二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H H正常二)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咼程异常•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一二三四等控制网•应有足够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例三、等权代替法精度估算gkm=.5 12 22(510)5®_40 3n~M N =M 1k m26PN4、高低点测定i 角高-3CN③估算导线网中结点及最弱点的点位精P N =2.34度pw=2 % J.75咼点L水平线a高a2C 对于高点 (L - R)高2itgcos 。

对于低点2C (L- R)低2itgcos a两式相加和相减分别得 C 角和i 角。

若测了 n 个测回1C 二厂、(L- R)高-(L- R)低'cos 4n1 “厂、(L- R)高- -(L- R)低?ctg4n323垂直轴偏斜误差(一分)⑴垂直轴偏斜必然引起水平轴倾斜,当水平轴、垂直轴和铅垂线三者在一个平面时,水平轴倾量与垂直轴偏斜量V 相等 ⑵由于水平轴倾斜量,从而使视准轴也偏离正确位置,使观测方向产生了的误差影 响。

⑶垂直轴偏斜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值的影响是通过水平轴倾斜量而表现出来的 例:对于J2经纬仪(i=20 〃)测定行差丫 〃 =-2.8 〃,现读得读数为116 ° 46 20 〃,求行差改正后的正确读数。

解: 尾数 C=6 ' 20 〃 =6.3 '2咒(-2 "8)d6. 3 二-1.820*1、行差的概念:由 d'r ,= 统误差。

2盘分格成像过宽或过窄引起的测微器读数误差。

行差是—C i种系正确读数:116 ° 46 ' 20 〃-1.8 〃=116 46 ' 18.2 〃五、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简答)测定方法:1 )在高墙5米以外地方安置仪器,整平,然后由观测者指挥,在墙的高处和低处分别设点,两点在以铅垂线上,并且使垂直角在3°以上,高点与低点的倾角之差不超过30〃;2 )高低两点之间的水平角观测六个测回,每测回变换一次水平读盘位置和测微器的位置,计算公式如下:J2 经纬仪:J1 经纬仪:m为测回数,i为读盘格值。

前三个测回盘左盘右均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后三个测回均逆时针旋转照准部。

观测限差要求:2C互差按高低点分别比较,对于J2经纬仪2C互差应w 10〃,对于J1经纬仪2C互差应w 6〃。

水平角测回间互差,对于J2经纬仪2C互差应w 8〃,对于J1经纬仪2C互差应w 3〃。

3 )观测高低点的垂直角,用中丝法测3个测回。

垂直角和指标差均不得过10〃,超限重测4 )计算i和C。

对于J2经纬仪应小于15〃,对于J1经纬仪应小于10〃校正:四、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理解)(1) 观测应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有利于观测的时间进行,以提高照准精度和减小旁折光的影响。

(2) 观测前应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视差。

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不得重新调焦,以免引起视准轴的变动。

(3) 各测回的起始方向应均匀地分配在水平度盘和测微分划尺的不同位置上,以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线和测微分划尺的分划误差的影响。

(4) 在上、下半测回之间倒转望远镜,以消除和减弱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等影响,同时可以由盘左、盘右读数之差求得两倍视准误差2c,借以检核观测质量(5) 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应相反,并使观测每一目标的操作时间大致相同,即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应按与时间对称排列的观测程序,其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影响,如觇标内架或三脚架的扭转等。

(6) 为了克服或减弱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带动水平度盘位移的误差,要求每半测回开始观测前,照准部按规定的转动方向先预转1-2 周。

(7) 使用照准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8) 为了减弱垂直轴倾斜误差的影响,观测过程中应保持照准部水准器气泡居中。

当使用J1 型和J2 型经纬仪时,若气泡偏离水准器中央一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这样做可以使观测过程中垂直轴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的大小具有偶然性,可望在各测回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中减弱其影响。

(9) 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方向作为起始方向( 证明)J1J2重合两次读数差值1〃 3 〃半测回归零差 6 〃8 〃一测回2C互差9 〃13 〃化归冋起始方向后冋方向值各测6 〃9 〃回互差成果重测和取舍的原则:1、重测一般应在本测站基本测回完成之后进行;2、凡超出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

因测错度盘、测错方向、读记错误或因中途发现观测条件不佳等原因而放弃测回,重新观测时,不计入重测数;3、因测回互差超限而重测时,除突出的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回。

4、在一个测站上,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数总数的1/3时,应全部重测重测数的计算:在基本测回观测结果中重测1个方向就是1个方向观测;一个测回中有两个方向需要重测,记作两个重测方向测回;零方向超限需全部重测,记作(n-1)个方向测回。

全部方向测回数二(n-1 )x m5 、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数的1/3时,一个测回需要全部重测,重测数计算时,仍按超限方向数计算。

6、重测时,只需联测零方向。

7、观测的基本测回结果和重测结果,一律抄入记簿。

例1 (联测零方向)计算过程如下:1、计算联测角闭合差:W=+1.62、 计算第一组零方向改正数:v1二+w/4=+0.4计算第一组联测方向改正数:v6‘ =-0.4 计算第二组归零改正数:v1 〃 =-0.4 计算第二组联测方向改正数:v6 〃 =-0.43、 计算归零改正数(如表)4、 计算平差方向值。

W=-1.2方向号第 —组第 二组平差方向值改正数V ◎归零观澳值改正数& 卫归零9 tffIf*(rr。

ftr1 0 00 00.0 +0.40*00 00 00*0 74 0.00 00 00.0 2 '42 35 18*4T* 442 35 1&0 3 -55 45 15.2+0,455 4515.6 4141 04 5& 8 一0 4141 04 56.4 5169 00 52 3f 4169 00 51.9 6 220 14 11 6 一a 4 —0* 8 : 220 14 12,0 +64 +0*8 220 14 12.8 7278 38 08.7+0.4278 38 09.1(零方向相同)^3-11例2不联测零方向例3联测两个高等(固定)方向时的测站平差w= 76 19 23. 4 - 76 19 21 .6= 1 .8V j = -0 .9 v i = 0 .91 测距仪:编码D ct2得方向不同)»3-12度盘和光栅度盘第五章 设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速度为 c ,当它在距离D 上往返一次的时间为t ,则有: 三、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和分级(了解)按反射目标漫反射目标(非合作目标),合作目标 --- 平面反射镜,角反射镜有源反射器 ——同频载波应答机,非同频载波应答机分级I 级:mi < 5mm;II 级:5mm<m o 冬 10mm 。

分类按测定t 的方法*脉冲式测距仪 [目位式测距仪按测程长程 _____ 几十公里』中程 ____ 数公里至十多公里 短程___3公里以下按载波(光波__ _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微波—微波测距仪按载波数单载波 _____ 可见光,红外光,微波丿双载波 ____ 可见光与可见光,可见光与红外光 三载波 _____ 可见光可见光和微波,可见光红外光微波2、用六段解析法测定加常数⑴基本作法六段解析法是一种不需要预先知道测线的精确长度而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本身的测量成果,通过平差计算求定加常数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