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进展

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进展

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进展生态学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各个方面。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进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生态学理论框架、生态学研究进展和生态学的意义。

一、生态学理论框架生态学是立足于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它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生态学的基础和核心,指的是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群落和环境条件之间不断发生的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作用和循环。

其中,物质循环主要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能量循环则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界中能量不断进行转化和转移。

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群落—环境”,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 生物学多样性理论生物学多样性理论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和不同种类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其中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深刻地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掌握生态系统规律。

3. 应用生态学理论应用生态学理论则更多地涉及到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其研究包括环境污染、生态修复和气候变化等方面。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应用生态学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凸显。

二、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学研究进展一般参考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

1. 物种多样性研究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多样性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热点问题得到了深刻的解决。

如食物链、生态位和协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使我们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2. 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其稳定性和演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生态系统演化的规律和生态系统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广泛应用于物种多样性、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和 框 架 .通 过 6 步 骤 来 完 成 生 态城 市 指 标 体 系 的选 取 :( ) 定 个 1确
生 态 城 市 发 展 目标 ; () 定 指 标 分 类 框 架 ;( ) 定 指 标 选 取 标 2确 3确
本 文 旨在 介 绍 中 国城 市科 学 研 究 会 开展 的生 态 城 市 指标 体 系 构 建项 目最 新 进展 。本 指 标体 系充 分 参 考 著 名 国际 机 构 和 中 国各 部 委制 定 的 指标 体 系 ,采 用德 尔菲 法 意 见 征询 、专 家 小 组讨 论 案例 城 市 实 践等 多种 方 式 ,确 定 生 态 城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通 过 综 合研 究 ,确 定 资源 节 约 、环境 友 好 、经 济持 续 、社 会 和 谐 、创 新 引领 5 目标层 水 资源 、能源 等2 个 专题 ,3 个 定 量指 标 9 个 8 6 个
特 别 关 注
T S eci cu he p al Fo s
■ 项 目背景
生态城 市指标体 系构建 与生态城市示范评 价
中国城 市科 学研 究 会研 究 项 目— — 《 态城 市 指标 体 系构 生
举行 的第 七 届 国 际绿 色 建 筑 与建 筑 节 能 大 会 上 举 行 了 生态 城 市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与 生态 城 市 示范 评 价 年度 成 果 发 布会 ( 0 O 2 1 一 2 1 )” 。 中国城 科 会 秘 书长 李 迅 介 绍 了该 课 题 的 立题 背 景 及 01 研 究进 展 .课题 组 李 海 龙 博 士 和刘 琰 助 理 研 究 员分 别介 绍 了 生 态城 市指 标体 系 和生 态城 市示 范 案例 ( 期特 约 刊 登 )。 本
1 生 态城 市 指标体 系构 建 方法 与特 点

李迅: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

李迅: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

府单一 主导 , 欠缺市 场和公 众资源 支撑 . 生态城市 建 设刚 刚起 步 , 见成效 5 要
尚待 时 日,需 要系统 化的 制度支 撑和保 障 ,6 、公 民传统 观念根 深蒂 固 ,节能环 保 、可 持续发 展的 意识较 薄弱 。 李 迅提 出 了中国城科 会 生 态城市 指标体 系构 建与 生态城 市示 范评价 ”项 目预期 研究 成果 1 、研 究报 告及 示范城 市评估 报告 。2、分 区域 尺度提 出 中国
国外 经历 三个 阶段
李迅 对国外生态城 市研究理论 与实践 作 了简 要评述 。
他 说 . 态城 市理论是伴 随着城市 生态学理 论研究 的发展 生 而 产生发展 的 。 体 来说 , 外生 态城市 的形 成和发 展主 大 国 要 经 历 了 以下 三 个 阶 段 : 芽 阶 段 :0世 纪 以 前 . 求 人 与 萌 2 追
本刊讯 ( 记者 古春 晓 ) 中国城科 会秘 书长 、中国城 市规 划设计研 究0
城 市 发 展 与规 划 国 际 论 坛 上 发 表 演 讲 , 绍 了 中 国城 科 介
国 内存在 六 大 问题
李迅 还介绍 了我 国生态城 市研 究 的进 展 。 国于 1 8 年 举办 了首届城 市生 我 94
出 了全 球 可 持 续 发 展 框 架 , 到 世 界 范 围 的 普 遍 认 同 并 在 各 个 国 家 发 展 规 划 中 得 广 泛 采 纳 。如 《中 国 2 世 纪 议 程 》 可 持 续 发 展 成 为 国 际 生 态 城 市 研 究 的 主 导 1 。
方 向。
李 迅概 括 国际生态城 市 建设 的特点 是
态的研究课 题 。 展 阶段: 约从 2 发 大 0世 纪 8 年 代 到 现 在 . 于 生 态城 市 的 研 究 迅 猛 0 关 发 展 ,众 多 学 者 分 别 从 不 同 角度 研 究 生 态 城 市 的建 设 原 则 、内 涵 、主要 特 征 、具

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

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

Adv n e fS u n Ec l g c l t a c so t dy o o o i a y Ci
W a i la g. ngM ng in Che e ha nD c oh o o y S z o 01 , ia S z o ies yo in ea dT c n lg , u h u2 Chn ) t S 1 5 1
2 1国外 生态城市 研究进 展 .
国外 对 生态 城 市 理论 的研 究 非 常 注重 可 操 作性 , 合 各 国 结 城 市 社 会 发展 的实 际 问题 , 调 理 论 联系 实 际 , 强 并制 定 了 长 期 和 短 期 发展 目标 。
2 11 发 展 状 况 ..
1 生 态 城 市 11 生态城市本 质 .
当今 三 大 “ 剩 ”问题 ~ 人 口过 剩 、 术 过 剩 、消 费过 剩 , 过 技 在 城 市 建 设和 发 展 过程 中 凸 显出 来 , 解 决这 一 问题 就 必 须从 要 生态 文 明 理论 的指 导 入手 。 生态 城 市 是通 过倡 导 生 态 理 念 , 用 生 态技 术 , 采 建立 生态 化 产 业体 系 ,从 而达 到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实现 自然 生态 平 衡 、 人 文 生态 和 谐 的城 乡 统 一 体 。
生态城 市至今还没 有公认 的确切 定义。前苏联生态学家 O.Y nt y 为 生态 城 市 是 一种 理 想 的城 市模 式 ,其 中技 术 aik 认 s 与 自然 充 分 融合 , 为创 造 力 和 生 产得 到 最 大 限 度 的发 挥 , 人 而 居 民 的身 心健 康 和 环 境 质量 得 到 最 大 限 度 的保 护 , 质 、 量 、 物 能 信 息高 效 利 用 ,生态 良性 循 环 的人 类住 区I。我 国 的黄 光 宇教 t l 授认 为 生 态城 市 是 根 据 生态 学 原 理 , 合 研 究 城 市 生态 系 统 中 综 人与 住 所 的 关系 ,并应 用 生 态 工程 、环境 工 程 、系统 工 程 等现 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 济系统与生物 的关系 , 保护 与合理利用一切 自然资源与能源 , 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 水平 , 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修复 、维持和发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Ab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e v lu a a t e d t h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e c o—c i t y t h e o r y a n d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e c o n c e p t ,c o n n o t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t y . h e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o y r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e c o— c i t y f r o m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i n t e ms r o f b a s i c t h e o y ,p r in r c i p l e s ,p l a n n i n g me t h o d s a n d he t o ie r s .T h r o u g h c o mp a is r o n o f d i f e r e n c e s o f d o me s t i c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l a r e s e a r c h e s ,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w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f o r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o f e c o—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C h i n a,s u c h a s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 r e li a t y

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维普资讯
第3 卷 第 2 6 期
2007年 4月
上海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u a o hnh i o l nvrt( a r c n e) orl f aga N r i sy N t a Si cs n S ma U e i ul e
成效 的探索 ….
目前 , 国外对生 态城 市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生态 城市 的概念 内涵 、 基本 特征 、 实施框 架 以及 发展原 则 , 建设 实施 的步骤 和技术方 法等方 面. 究 偏 重 于实 用 , 般 是为 了解决 城 市 当前 面临 的具 体 问题 而 展 研 一 开, 而且 由于 与生态城 市建设 的相 关法 规 比较健 全 , 生态 城 市建设 实施 比较顺 利 和彻 底 . 是 由于缺 乏 但

要: 在对 国内外生态城 市及其规划研 究和 实践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指 出: 虽然 目前国内外
对生 态城 市及 其规 划的认识 和 实践 存在 一 定差畀 , 仍 然形 成 了两点基本 的共识 .( ) 态城 但 1生 市是 未供 了实现 可持 续发 展 的 有 () 效途径 . 同时 , 分析 了国 内外生 态城 市规 划 的特 点和存 在 问题 , 并认 为 : 划缺乏 恰 当的功能 定 规
20 0 7年
划设计, 虽然也体现了生态城市的某些要求 , 但远未涵盖城市整体生态系统 的主要 内容, 研究成果对城 市 可持续发 展的影 响有 限¨ . 2 世纪 8 年代, 0 0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人及人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的逐渐提高, 使得生态
城 市 的研究广 泛受 到生态 学界 、 市规划 学界 和环境 学界 的关 注 . 城 马世骏 、 王如松 、 黄光 宇 、 阳志云 、 欧 王 祥荣、 沈清基 、 饶戎 等 国内学者对 生态城 市及其规 划进 行 了较 系统 的研究 ¨ J主要 从生 态学 、 会 学 、 . 社 城 市学 、 地理 学 和环境 学等 学科角 度研究 了生态 城市 及其 规划 的理 论 、 法 、 方 目标 、 模式 等 , 生态 城 市 为 建设 提供理论 支撑 .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2-1329(2001)01-0059-08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黄肇义杨东援=摘要>首先回顾了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并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极限THE THE O RE TICAL A PP RO ACH OF THE E COL OG ICAL CITY HUANG Zha oyi,YANG Dongyua n AB STRACT:T his pa per e valuate 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 pt of ecological city base d on the latest studies and puts forw 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 search in this respect in t he future.KE YWORD:ecological city;eco-logical threshold=中图分类号>TU912181=文献标识码>A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英文说法有e-c ocity、ecological city、e copolis、ecoville、ec ovillage等),又称生态社区(eco-c ommunity)。

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1]。

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2],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2]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例如王如松[3])。

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

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

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因此应运而生,旨在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指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合理规划和管理体系的城市发展模式。

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相比,生态城市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废水处理等各个方面,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优势生态城市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能够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2. 能够使城市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3. 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降低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

生态城市实践的案例下面介绍一些目前国内外建设的生态城市成功案例。

1. 新加坡——亚洲最佳生态城市新加坡是亚洲最佳生态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规划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创新的水循环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推广生态旅游等方式,从而使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 伦敦——全球第一人行优先城市伦敦是全球第一人行优先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限制交通、提供公共交通,并建立全球最大的城市自行车租赁系统,从而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自行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城市的CO2排放。

3. 广州——中国最具实践性生态城市广州是中国最具实践性生态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规划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建立生态水系、推广低碳交通、治理城市垃圾等方式,从而使广州的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未来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未来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将是“智能化、高度自我更新、跨域合作、新型城市治理模式的兴起”等方向,无论是新建城市还是老旧城市进行改造,在未来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引入新技术和新思想,加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生态城市。

结语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帮助城市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为未来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浅析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构建

浅析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构建

29浅析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构建崔怡雯(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主要成为人们的活动空间。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

然而近年来。

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其的重视也越来越重,人们希望借助一定的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技术;自然一、前言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场所,所有的成产和消费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入到人类的视野,城市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设计城市时减少消费资源和生产的污染成为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态城市”。

二、生态城市概述“生态城市(Ecopolis ,Ecoville )”一词渊源于德国的柏林,但作为一个概念首先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 )”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

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ky ,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 ,国内生态学家马世骏、王如松、宋永昌、王祥荣、城市生态学家黄光宇、王发曾等都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

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都保持协调的层次,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三、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类型(一)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就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在我国最早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是江西省宜春市,在城市的建设时利用各个学科的知识理论,例如:生态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建设一个在一个市的行政范围内来调控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向最优化发展的城市。

(二)我国生态城市主要类型资源型的城市是依靠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矿产资源是城市的主要经济结构,整个城市的人口组成就是矿产单位的职工,其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印记都是跟矿产相关的元素,并且利用矿产资源来制造城市的附属品,打造属于这个城市独有的地域特征文化。

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共3篇

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共3篇

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共3篇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1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

首先,从环境美学、人文地理学、建筑艺术等多个学科角度,梳理了生态城市美学的概念、内涵和历史渊源。

随后,结合实践案例,分析了生态城市美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精神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最后,展望了生态城市美学未来的应用性前景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态城市美学;可持续发展;城市精神建设;人居环境;应用性前景一、生态城市美学的概念、内涵和历史渊源生态城市美学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和艺术为基础,倡导节约、环保和有利于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环境美学理论体系。

生态城市美学的提出源于对传统城市建设的反思与探索,强调城市的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

生态城市美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注重自然环境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使城市实现自然与人文共生;二是节约与环保,用节约的方式开发城市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三是重视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心理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四是致力于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和健康水平。

生态城市美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城市环境改造运动。

此后,生态城市美学的思想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环保意识的抬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体系得到了推广与发展。

二、生态城市美学的实践案例1.新加坡新加坡是国际上生态城市美学实践成功的代表之一。

该国采用了创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实施了“花园城市”战略。

通过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和水利工程,改善空气和水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新加坡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凝聚力。

2.中国深圳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生态城市美学的实践案例之一。

近年来,深圳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基于生态城市理论的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生态城市理论的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生态城市理论的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作者:张强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对生态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

回顾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过程,分别阐述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特征等内容,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划方法、思想等方面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总结,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营造全方位的生态城市建设氛围等的方面。

[关键词] 生态城市理论;生态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安全。

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安全,要求既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又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各国解决城市安全的重点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城市应该是“山翠草绿、花香鸟语、空气清新、天蓝水碧、经济繁荣、文明守纪、关系融洽,天人合一”。

它的归根点就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这是永恒的主题。

二、生态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过程中指出,“生态城市是”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

但随着城市生态改造运动的开展,城市生态理论研究的深人,生态城市的概念不断发展和完善。

2001年我国的学者黄肇义、杨东援在总结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即“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则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1]。

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

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
r s a c e , e me n n fct a h g d i v d n e Th e e r h s t a i go i h c a e e i e c . e h y s n n “ c lg ” e oo y i c l g c i o n y fo n e o o i a ct i n t l r m l ys o
ciy flt ra a c t rhe dv l n em ent .
Ke or s Ec l g c i ; u t i a l e e o me t P o r s yw d : o o ia c t S s a n b e d v l p n ; r g e s l y
F rs dT c n lg , h g h 10 4 C ia 3 n a e f oet , h n z o 50 8 C ia oe t a eh oo C a s a40 0 , hn ; . a Ac d myo rsr Z e gh u4 00 , h ) y rn y n He n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h p i f v w f b o o t e o t o e o i l g ,b t n i t g a e o c p ,i c u i g s c e y c n my n d a u e T e n i y u a e r t d c n e t n l d n o i t ,e o o a n t r h n d v l pme t a d c r e t c n i o f e o o ia i s re y i t o u e .I e p p r h e c n e t e eo n n u r n o d t n o c l g c c t Wa b i f r d c d n t a e ,t o c p , i l y l n h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1、引言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

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2.1生态城市的起源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范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范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长,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在此过程中,我们亦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既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实践策略及未来展望。

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2. 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居民需求导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策略(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先行,根据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构建合理的空间发展结构。

(二)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道、步行道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碳排放量。

(三)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四)环境治理,提升品质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空气质量、水质及绿化覆盖率等环境指标,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五)文化传承,社区营造注重文化传承和社区营造,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社区公园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制定科学的政策体系,引导和规范城市建设行为。

2. 推广绿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3. 注重跨领域合作和协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格局。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国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 马世骏和王如松在 19 世纪 80 年代明确提出城市是 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2]和建设天 人合一的中国生态城的思想。还有些国内学者运用 城市森林的理论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估,进而判 断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对城市的绿地建设和城市环 境改善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1985 年钱学森教授强 调要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必须发展城市科学,并倡 导建立城市科学的牵头学科— ——“城市学”[13]。后来 又提出了创建“山水城市”的概念,指出“人离开自然 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 的居住区”。 2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
我国学者王如松和马世骏更早就认识到城市是 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16],是一 个人类活动作用在自然基础上的系统,所以人类的 活动既要遵守人类本身的各种社会和经济规律,又 要遵循自然规律。他们在研究中指出,生态城市这个 复杂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过程。后来
26
不断地有学者认同这一观点,并将这个理论用于建 发展理论最早要追溯到美国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学
实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认为建立生态城市是摆 淘汰、演替和优势)引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为生态城
脱城市困境的最佳途径。特别是 1992 年联合国环境 市奠定了理论基础。1933 年的《雅典宪章》强调城市
与发展大会之后,在《21 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理论 规划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理念,提出城市规划的目
和实践热潮的推动下,“生态城市”得到了各国的普 的是解决人类的居住、工作、游憩和交流四大活动功
[3]WEI Zhang, ZHANG Xue-lei, LI Li, et al. Ur-
(3)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区域的统筹 ban forest in jinan city distrib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生态自然观下的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

生态自然观下的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

文章 墙 号
10— 3 X ( f0) 4 I2 f 0 3 7 9 2 1 0 一) 4 1 l n 2
± * 荦 论 建
谐 }
善 t i * 7±

前 日 卟± 城

而在 理论研 究和 建设 实践 上都 获得 7E 大的发 展 任 何 新事 物 ± 都 有着 特定 的哲 学 源 ,生态 城市 也 例 外 为T 垒面理 解和 把握 生态 城市 理 论研究 和建 没实践 育 必 犟对生 态城市背 后的哲学命 题进行 折 。 ^粪在 农业文 明时代 , 改造 自然的能 力极其
市 生 巷 统 的 平 衡 ,实 现 城 市 和 谐 、 高 效 、 持 续
7系统的人工自然界。现代工业社会文 的哲学观 由苗卡 一牛顿 机械论所支撑,它±张通过人对 自然的改造确立^对自然的统治地位 , 是一种 人
类 中 心 ± ± 要 辱 则 哲 学 。 在 这 种 哲 学 观 的 指
t e e co e eo c d c s c [ n p ac i e h 0r I s r h on on l t o r t c s r  ̄ h om e a b c co c t 【 t l ce nd o r J of e i a r n r u d oo y e o ̄ an  ̄v e d J wed T e D er ol  ̄ou. h e - ~ h op D n 1 af co cl hr o mon o s ̄ c et l d h i u o i y an c F mon o cl v J y u s t hG e c s t c e r i l on i en y on f p nc p e s h i
生物 日 f A B) M 研究 中提出来的。在I 8 年 的 94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应⽤于理论研究及案例借鉴1国内⽣态城市基本理论的研究1.1王如松“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理论国内著名⽣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态城市进⾏了深⼊的研究。

王如松等(1994)认为,城市问题的⽣态学实质如表1所⽰。

王如松等(1994)提出了建设天城合⼀的中国⽣态城思想。

认为⽣态城市的建设要满⾜以下标准:●⼈类⽣态学的满意原则:包括满⾜⼈的⽣理需求和⼼理需求、满⾜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满⾜⼈类⾃⾝进化的需要。

●经济⽣态学的⾼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最⼩⼈⼯维护原则:城市在很⼤程度上是⾃我维持的,外部投⼊能量最⼩;时空⽣态位的重迭作⽤: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然⽣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风⽔”原则;共⽣原则:⼈与其它⽣物、⼈与⾃然的共⽣,邻⾥之间的共⽣;⾃净原则;持续原则:⽣态系统持续运⾏。

王如松等还提出了⽣态城市建设所应依据的⽣态控制论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扩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及主导原理、⽣态设计原理和机巧原理等。

认为城市⽣态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节城市⽣态关系的时、空、量、序四种表现形式。

⽣态城市的衡量指标包括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的⽣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合理组织程度的⽣态协调系数和测度城市⾃我调节能⼒的⽣态成熟度。

此外,还提出了⽣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法。

王如松等不仅进⾏了⼤量的理论研究,也进⾏了⼤量的实践,⽐较突出的有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和安徽省马鞍⼭市的⽣态城市规划等。

在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中,提出了详尽的⽣态县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局发起了⽣态⽰范区的建设,但这类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理论与建设研究述评

生态城市理论与建设研究述评

作用 ;黄光宇认 为,生态城市是经济 、社 会 和 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在创建生态城
市时应结合生态学原理 ,用现代科学与技
术 手段 实现 社会、经济、 自然的可持续发 展 ,最终创建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 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 ;梁鹤年从生态经济
社科 联课 题 ,课 题 名称 :基 于科 学发展 观 的河 北省产 业结构 转型升级
实 践
国际上不 同国家 ,城市 生态系统评价
研 究 方 法名 称 各 异 、所 用 方 法 及模 型 也 大
1 9 9 7 年 国家环境保护局推 出环境保护
不相 同。 拉丁美洲的 I DR C项 目 “ 人类健康 的生态 系统方法 ”探讨 了生态城市评价 指
标体 系的理论 和方法 ,但 是并未建立完整 的指标 体 系 ;荷 兰 的三成 分模 型 ( t h e
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另外压力 一响应模 型
( s t r e s s a n d s t r e s ~ r e s p o n s e mo d e l s)在 世界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黑龙江、福建 、浙江、山东 、安徽 、江 苏、
河北 、广 西、四川、辽 宁、天津 、山西 、河 南等 1 5个 省份开 展 了生态省 建设 ,超 过 1 0 0 0 个县 ( 市 、区 ) 开展 了生态县 的建设 。
全 国 生 态 市 建 设 如 火 如 荼 的进 行 着 。 对 生
行 生态 修 复 的一 系列 计 划 ,远远 超 出 了 “ 可持续 性 ”这个 概念 ( 冯 端诩 ,2 0 0 1) ; 同年 , 日本 专家学者 探讨 了生态型城 市建
设 的理念及 实施步 骤 , 拉 开了 日本 生态城

浅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浅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大自然的约束,为了更好的发展,人类必须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事宜,促进社会的永续发展,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即为在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之内,保证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稳步前进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及规模持续膨胀,俨然已经成为地球巨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

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探求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是当今世界研究的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

1.关于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尽管生态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开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但关于生态城市的理念缺流传已久。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还是古代欧洲的村庄及美国印第安人的部落,都能看出生态城市的影子。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空想社会学家罗伯特欧文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念,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将其进一步完善,并在其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给出了完整的定义:田园城市应该是一种同时拥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是为健康生活以及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应以满足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准,不应过分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城市由于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出现拥挤、环境变差、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此时,田园城市的应用应运而生,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展的并不顺利,许多城市都是依附于“田园城市”的名气,在城郊区域大力修建居住区。

但它为以后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等提供了参考,对城市的进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导读:论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之探讨,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目录一、理论篇美丽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公民责任 1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想 4浅谈生态城市规划及城市环境保护 9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10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11浅析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12浅议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14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16生态城市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1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25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肖潇 27生态城市环境补偿的法律思考 29生态城市基本问题研究 33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38二、发展篇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结构协调作用机理探析 44生态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方式的生态化 48生态城市实践重于理念本刊 53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57生态城市四元主体模型的构建 63生态城市体现绿色文明 67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的改善 71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生态城市与生态美学的融合 72试论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76谈生态城市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运用 77通往生态文明之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 79我国低碳生态城市政策的国际借鉴与政策建议 84营造多彩花境建设美丽生态城市韩雅瑄 87园林绿化管理在构建生态城市进程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 89 原生态城市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90圆梦生态城市全方位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92612013/3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想□ 向爱兵 汤晓炜 张桂春本文所涉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指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区域,涵盖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宜春、萍乡8市全部辖区和抚州市市区、东乡县、金溪县、崇仁县以及吉安市新干县、峡江县、安福县,共6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 用 ,促进了研究方法的革新 ,城市生态学进入了一个大 规模发展阶段 。美国著名生态规划学家麦克哈格在 《设计结合自然》中运用生态学原理 ,结合自然进行设 计 ,并创造了科学的生态设计方法 。1978 年西蒙兹在 《大地景观 ———环境规划指南》中进一步完善了麦克哈
1984 年 ,雷吉斯特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四原则 : 以相对较小的城市规模建立高质量的城市 、就近出行 、 小规模地集中化 、物种多样性有益于健康 。1987 年 ,雷 吉斯特在论著中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原理[7 ,8 ,9 ,11 ] 。 1993 年雷吉斯特提出了 12 条生态城市设计原则[11] 。 1996 年 ,雷吉斯特领导的城市生态组织提出了更加完 整的建立生态城市十原则[7 ,8 ,11 ] 。同期 , 加利福尼亚 Ventura 县 的 城 市 规 划 师 Joseph Smyth 、德 国 汉 诺 威 2000 世界博览会的 William Mcdonough 、澳大利亚的规 划设计师 David Engwicht 分别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 和设计原则 ; 建筑师 Paul Downton ,社会活动家 Cherie Hoyle 和澳大利亚生态城市学会的其他人一起提出了 12 项“生态圈设计原则”。这些原则进一步丰富了生态 城市的设计思想[11 ] 。
20 世纪初 ,国外一批科学家将生态学思想运用于 城市问题的研究中 。1916 年 ,人类与城市生态学奠基 人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R. E. Park 指出 “: 城市人 类在竞争与合作中所组成的各类群体相当于动植物群 落”。因此 ,支配自然生物群落的某些规律也可以应用 于城市人类社会 。同时 ,英国生物学家格迪斯也将生 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的环境 、卫生 、规划 、市政等综合 研究中[5] 。1933 年“雅典宪章”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生态 环境有机综合体的思想 。1936 年 Park 运用生态学理 论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 ,并把其提到“居于地理学思想 的核 心 地 位 ”。以 后 经 过 Burgess ( 1925 ) 、Mckenzie (1929) 、Cressey(1938) 、H. Hoyt (1939) 等人的补充与完 善 ,形成了一套城市与人类生态学研究的思想体系 。 1945 年芝加哥人类生态 学 派 创 建 了 城 市 生 态 学[8] 。 1952 年 Park 出版的《城市和人类生态学》一书和 Haw2 ley 在 50 年代发表的论文《人类生态学 : 社区结构理 论》等都为城市生态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到 60 年代 ,城市生态学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1962 年美 国学者 R·卡森的《寂静的春天》、1972 年罗马俱乐部的 《增长的极限》揭示了城市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 , 引起广泛的关注 。197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人 与生物圈”研究计划 ,提出用人类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 研究城市 环 境 , 并 出 版 了《城 市 生 态 学》杂 志 ( Urban Ecology) [4 ] 。
关 键 词 : 生态城市 ;城市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 F29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Ο2363 (2004) 06Ο0040Ο05
1 生态城市内涵认识的变迁
生态城市 (eco-city) 概念是在 1971 年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首先提出 来的 。1984 年 ,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 ( O. Yanit2 sky) 认为 :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 ,其中技术与 自然充分融合 ,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 保护 ,物质 、能量 、信息高速利用 ,生态良性循环[1] 。美 国生态学家雷基斯特 ( 1987) 认为 : 生态城市追求人类 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 ,即生态健全的城市 ,是紧凑 、充 满活力 、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2] 。黄光宇 (1989) 认为 :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 ,综合研究城 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 ,并应用社会工程 、生 态工程 、环境工程 、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 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 ,保护与合理利用 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 ,提高人 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修复 、维护和发展能 力 ,使人 、自然 、环境融为一体 ,互惠共生 。澳大利亚的 唐顿 (1992 年) 认为 :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 、人类与自 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 。它包括了道德伦理和 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3] 。沈清基先 生 (1998) 认为 : 生态城市强调社会 、经济 、自然协调发 展和整体生态化 ,即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良性 循环的城市[4] 。任倩岚 (2000 年) 认为 : 生态城市是现 代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 ,是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 ,具备 社会生态化 、经济生态化 、自然生态化的特点[5] 。彭晓
春 、李明光 (2001) 指出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 结果 ,是社会和谐 、经济高效 、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 区形式[6] 。黄肇义和杨东援 (2001) 认为 : 生态城市是 全球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 续子系统 ,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 、社会 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 ,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 的自然与人工协调 、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居环境[7] 。
收稿日期 : 2003 - 10 - 26 ; 修回日期 : 2004 - 06 - 13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201016) ;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2BJL033) 作者简介 : 马交国(1978 - ) ,男 ,山东诸城人 ,在读硕士 ,主要从 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等研究。majg02 @st. lzu. edu. cn
·42 ·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 23 卷
1990 年雷吉斯特先生创办了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 会议 (美国伯克利) 。与会的 12 个国家的代表介绍了 各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并草拟了今后生态 城市建设的 10 条计划 。1992 年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 会议在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举行 ,大会就生态城市设 计原理 、方法 、技术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提供 了大量的研究实例 。第二届和第三届生态城市塞内加 尔国际会议 (1996) 都通过了国际生态城市重建计划 , 提出了指导各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行动计划[11] 。 第四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于 2000 年在巴西的库里蒂 巴举行 。会议进一步交流了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的 实例 。在会上 ,巴西的库里蒂巴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 接近生态城市的成功范例[12] 。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 会议于 2002 年 8 月在深圳召开 , 大会通过并发布了 《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其主要内容是提出 21 世纪城市发展的目标 、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 、评价与管 理方法 。宣言呼吁人们为推动城市生态建设采取切实 行动[13] 。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进一步推动了生态 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设实践 ,而且认识到“人类赖 以生存的社会 、经济 、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 ,必须当 成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 2. 4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国内生态城市研究理论进展
2002 年 雷 吉 斯 特 在 他 的 著 作《Ecocities : Building Cities in Balance with Nature》中介绍和精炼了世界各个 角落生态城市建设的各种最好的理念 、模式 、设计和建 设的具体案例 ,提出城市 、城镇及乡村建设和生活的全 新方法 ,勾画出了一幅生态城市的美好蓝图[11] 。
上述观点不尽相同 ,但都强调了城市发展过程中 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与生 态平衡相得益彰的问题 。其中 ,亚尼科斯基 、黄光宇 、 沈清基 、任倩岚 、彭晓春 、黄肇义等是从生态学和城市 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生态城市的内涵 ,而雷吉斯特 、唐 顿等则从生态城市建设和规划目标的角度来揭示生态 城市的内涵 。前者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 , 后者对规划生态城市这一未来社会的城市人居环境模 式指明了方向 。黄肇义 、杨东援的观点综合了前人的 诸多观点 ,既包含了生态学观点 、系统观点 ,又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提出不仅要求自然生态保持平衡 , 更要求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协调 ,人与人和谐的人居 环境 。总之 ,生态城市概念主要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 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 、标准 、目标和理想化状态 。而 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种阐述越来越综合化和全面 化 ,将生态城市内涵界定建立和融合在社会 、经济 、自 然 、区域 、文化等越来越广域的系统结构背景下 ,既提 高了应用的可能性 ,也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科学的进 步成果 ,但是应用的难度也相应加大 ,规划和建设一座 生态城市的难度可想而知 。
鉴于现代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的迅猛发展 ,生态 城市的理论研究随之高涨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国外 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城市的内涵 、特征 、 指标体系 、规划思路与方向 、基本框架 、具体目标及步 骤等 。1987 年美国生态学家雷吉斯特在其《生态城市 : 伯克利》中 ,提出了所期望的理想生态城市应具有的 6 点特征 。1990 年美国生态学家 Richard Register 提出 了“生态结构革命”的倡议 ,并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 十项计划 。1995 年 ,国际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 会召开了可持续城市系列研讨会 。1996 年 6 月在土耳 其召开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大会”。1997 年 6 月在德国 莱比锡召开了国际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 ,研究的目标 主要集中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基础上[7 ,8] 。
第 23 卷 第 6 期 2004 年 12 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 ELOPM EN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ol. 23 No. 6 Dec. 2004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
马交国 , 杨永春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