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说课稿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2020/12/2
18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学情分析 (二)、教育任务分析 (三)、教学环境描述 (四)、教学策略
2020/12/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
(四)、教学策略
教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 1.讲授法、讨论法
——问题探究式
2020/12/2
7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2020/12/2
8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选择】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学情分析
(二)、教育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教学目标

识 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与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技 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

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020/12/2
13
【教材深入剖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选择】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教学目标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2020/12/2
5
分难度梯度的练习实践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学“物质的量”这个东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去超市买鸡蛋,我们不会说“我要买几个原子的鸡蛋”,而是说“我要买几斤鸡蛋”或者“我要买几个鸡蛋”。

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像鸡蛋这样的宏观物体,我们用“斤”“个”这样的单位来衡量就很方便。

但是在化学世界里,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粒非常非常小,小到我们根本没法一个一个去数。

就像沙滩上的沙粒,多到数不清。

那咋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衡量它们,这个工具就是“物质的量”。

接下来咱们看看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是怎么安排的。

教材从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引入,比如说“一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一下就抓住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然后逐步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以及它和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知识目标就是让同学们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它的单位摩尔,还有阿伏伽德罗常数。

能力目标呢,是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目标则是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

教学重点当然就是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啦,这可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教学难点在于让同学们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进行计算。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说,通过举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宏观和微观的差异,从而明白物质的量存在的必要性。

再比如说,通过课堂练习,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详细说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杯水,然后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吗?”同学们肯定会一脸茫然,这时候我就趁机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是讲解环节,我会用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比如说,我会说:“假如把一个水分子看成一个苹果,那一杯水里的水分子就像一筐苹果,我们总不能一个一个去数吧,所以就需要一个新的单位来衡量这一筐苹果的数量,这个单位就是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

接下来,我就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进行讲述。

一.教材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指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淡化了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而着重强调了这些概念的应用。

2.物质的量位于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它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好铺垫。

物质的量属于“工具性”概念,通过它导出摩尔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在宏观质量和微观粒子数目之间建立起桥梁。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1、形成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激发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从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及和本单元《从实验中学化学》中心内容的联系来看,《物质的量》这一内容的重点,可以确定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和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来看,教学的难点应该是“通过举例分析总结得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新概念及如何应用”。

由于高一学生化学科学意识还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同时《物质的量》是纯理论性的知识。

要使学生感兴趣、完全理解物质的量这一个新的化学概念,需要多联系生活,通过举例,把理论性知识生活化,并引导学生回想以前所学知识,通过例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掌握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体积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o学会使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进行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o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升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应用,复杂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标准气体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相关视频、在线题库。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找出共性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学生学习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物质的量进行了介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物质的量,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

二、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但对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类比、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三、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采用讲授法、类比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水和一试管水,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它们所含的水分子数,从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授新课:- 通过类比米粒和水分子的计数方法,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 讲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摩尔的使用方法。

-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推导出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3.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概念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是化学定量研究和化学计算的基石,也为后续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定量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建立起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教材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化学中对微粒进行计量,使学生感受到引入新的物理量的必要性。

同时,教材通过对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关系的阐述,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一抽象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概念,也了解了一些化学反应,但对于微观粒子的计量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对于物质的量这样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知道602×10²³这个数值的意义。

(3)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能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计量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并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概念;b.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a. 摩尔的概念的引入和理解;b.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带有很多颗小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球的数量如何表示?如何计算?2. 概念讲解(15分钟)a.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包含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数量。

b. 引入摩尔的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符号为mol。

1摩尔的物质包含6.02×10^23个粒子,这个数目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c. 通过实例讲解摩尔的概念:例如,1摩尔的氧气分子中含有6.02×10^23个氧气分子。

d. 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物质的量的比值。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e. 讲解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例如,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即1摩尔的氧气质量为32g。

3. 实验操作(2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材料包括天平、试管、硫酸铜等。

b. 实验操作步骤:-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

- 将硫酸铜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质量变化和颜色变化。

c.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硫酸铜的摩尔质量。

4. 计算练习(15分钟)a. 学生根据给定的化学式和摩尔质量,计算出物质的质量。

b. 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结果,并进行讨论。

5. 拓展应用(1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1摩尔的氧气和1摩尔的氢气,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摩尔比是多少?b. 学生根据摩尔比的概念,计算出氧气和氢气的摩尔比。

化学《物质的量》 说课稿_1

化学《物质的量》 说课稿_1

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物质的量”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扩充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加以运用,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理解并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

本节课难点:如何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学会用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混淆;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将主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计算方法,并经过类比初中学习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感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溶液浓度中的作用。

物质的量 说课(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量 说课(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mol水的质量是多少?摩尔质量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计量水分子数?物质的量思维建模
问题线知识线素养线
三线并行前行
课堂整体架构
教学过程及意图环节1:情境导入
快速数
展示点评总结=总的粒子数
贯穿整个课堂的模型X1 堆米的粒子数
米粒数 :m水分子数:m
X 1mol水的粒子数=总的粒子数
÷1mol 水的质量总
物(
)

m

n = M
总结:
甲乙两位同学运动完后,甲说他喝了36g水,乙说他喝了1.204x1023个 水分子,他俩都说自己喝得多,那到底 是谁喝得多呢?
教学过程及意图环节5:课堂总结
一口气呼出1千2百方亿亿个CO₂ 分子。约1.204×1023
一口气喝了36克的水,一下子喝掉了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气体摩尔体积埋下伏笔
约为6.02×1023个
粒子数
教学过程及意图环节4:摩尔质量教材视角质量是18 g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1mo H₂OH₂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结 论 :1 mol 任何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 数 值 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摩尔质量


的过程
级 考
能从宏 的视角 物质的
观和微观相 认识物质的 量、物质的
结会 质量 、 数量
能 物 转
进行基本的 质的量微粒 换
物质的量、 个数间的
合格考
的概念
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解读内容要求学业要求
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教学策略
4
教材分析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氧第 一 节钠及其化合物第 二 节 氯 及 其 化 合 物第 三 节 物 质 的 量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二节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一、引入物质的数量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化学反应、计算题、实验操作等的基础。

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用体积、重量、颜色等性质来描述和鉴别物质,而不是用物质的数量。

比如我们会说“这瓶水有1L”,而不是“这瓶水有0.06mol的水分子”,因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就很有必要了。

二、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用“物质的量n”来表示的,它的定义是:物质的量n等于该物质中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等的数量,用西塔符号n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摩尔(mol),1mol是由12g的12C同位素的原子所含的数量。

一个物质的量为1mol时,其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等的数量也就相应地成为阿伏伽德罗常数(Lavoisier’s constant或Laplace constant),国际单位制中的符号是NA,其值为6.02214154×10^23 mol^-1,也就是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三、物质量计算的公式在进行物质量计算时,我们需要用到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其中最常用的就是N=n×NA,其中N指物质中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等的数量,即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等的数量,它们直接相关,而分子的质量和单个原子质量(即摩尔质量)则与它们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给定物质的质量和元素的原子量时,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物质量。

下面分别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1. 分子的物质量计算公式当我们给定分子的质量时,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物质的量:$$ n=\\frac{m}{M} $$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比如有99.2g的硫酸铜,如果计算其摩尔数,可以用以下方法:$$ M_{CuSO_4} = 63.5 + 32 + 4\\cdot16 = 159.5g/mol $$即硫酸铜的摩尔质量为159.5g/mol,因此:$$ n=\\frac{99.2g}{159.5g/mol}=0.622mol $$达到目的。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说课稿

1第一节物质的量说课教学设计稿1.教学内容分析“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化学概念,物质的量作为联系物质宏观数量和微观粒子数量的桥梁,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不断使用,因而目前高中各版本教材中均将此部分知识放在了整套教材相对靠前的地方进行介绍。

《课程标准》关于此部分的内容标准要求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对于这些“工具性”的概念,《课程标准》淡化了对于概念本身的理解和相关关系的推导,着重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不同版本的教材关于“物质的量”的讨论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部分: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

2.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通过质量、体积来计量宏观物质,也熟知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

但是学生是将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的粒子数目孤立起来看待的,缺乏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

同时,学生对定量认识全部是基于“质量”进行的。

因而“物质的量”单元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桥梁,并且从物质的量的角度出发,建构讨论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以及溶液组成的新话语体系。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物质的量”与生活中的其他“堆量”作类比,引导学生认识引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意义,并且着重对这些概念进行应用。

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的一个“堆量”,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体会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作用;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4.使学生掌握气体物质的量、气体微粒数目、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知道标准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掌握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第一篇: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教好本节课,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b.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c.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因此,我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确定为本节重点。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因此,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类比及逻辑推理、形象化的启发式方法解决抽象问题,同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即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物质的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4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己说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涉及到物质的量这一基础概念。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材为《高中化学必修一》。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的概念;2)掌握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够进行相关计算;3)掌握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能够主动参预小组合作讨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提高他们对实验的重视程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2)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3)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2)如何进行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计算;3)如何进行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化计算。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思量:什么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与质量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思量和探索欲望。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和板书,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并与质量的概念进行对照,强调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中微观粒子数量的量度。

同时,引入摩尔的概念,解释摩尔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3. 实验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配备一份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量:为什么物质的量对反应有影响?如何量化物质的量?5. 计算练习(2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摩尔与质量、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化计算练习。

高中化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我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这一章节的说课。

这节课不仅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化学计算能力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这一章节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的起始部分,它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结构等更深层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包括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的定义以及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不仅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

学生应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将这些关系应用到具体的化学问题中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探究物质的量的科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化学知识的尊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的定义。

这是学生理解后续化学知识的基石,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

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一部分涉及到抽象的数学计算,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反复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四、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

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它要求学生从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

因此,物质的量的概念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1)学习兴趣: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好奇心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

(2)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宏观概念有比较清楚了解;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3)学习能力:高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高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印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和相关计算,形成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培养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定量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贡献,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物质的量》说课课件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物质的量》说课课件

核心概念——摩尔质量
(4)及时练习,应用提升:①2 mol O2的质量为

48 g O2物质的量为
。②1.8 g H2O的物质的量
是 ;含有的H2O 分子的数目是
,含H原子的
数目是
,含有质子的数目是

(5)归纳总结:物质的量(n)、微粒数目(N)、质量(m) 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写出它们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创设情境
1个整体

1 滴水
… …
1.67×1021 个水分子
设计意图:由生活实例形成的打包思想迁移到微观粒什么是物质的量?它的符号和单位分别是什么? (2)1 mol粒子集合体是多少?什么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它的符号是什么? (3)用摩尔计量的微观粒子有哪些? 举例说明能用摩尔计量宏观粒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交流,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注意事项。
核心概念——物质的量
(4)及时练习,应用提升:①有3.01×1023个氧气分子,则
O2的物质的量是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②2 mol
H2O中,含有的H2O分子数目是 ,含有的氢原子数目
是 ,含有的电子数目是
2.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可以感受宏观与 微观相结合的思想,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 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质量、体积
原子、分子、离子
定量:质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
通过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形成粒子 打包的思维方式
创设情境
微观角度
同时扩大 NA倍
物质的量
C+
1个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物质的量”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重要性,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 摩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摩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知识讲授和巩固提高。

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与物质有关的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食物的重量可以用克来计量?为什么汽车的速度可以用千米/小时来计量?(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为后续的知识讲授做铺垫。

2. 知识讲授(3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确定物质的量的大小?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4)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量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基础。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化学说课稿:1-1物质的量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化学说课稿:1-1物质的量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化学说课稿:1-1物质的量一、说教材这是我们为农林牧相关专业的学生精心挑选的化学课本。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是滦平职教中心选择基础学科教材的原则。

而这本《化学基础》语言通俗易懂、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充分的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说教学内容本节课要讲授的“物质的量”是教材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中第三节的内容。

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不仅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了学生们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奠定了基础。

它是引领学生了解并学习微观世界的通行证,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纽带和桥梁。

是培养学生们探索科学、定量的研究化学的必要工具。

三、说教学目标在我看来,这是一节非常难得的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化学理论课,我必须充分的利用这节课的优势。

知识与技能方面我要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含义、单位和使用方式,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三者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方面,要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树立做课堂主人的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N,n,N A之间的计算关系。

而因为物质的量的概念晦涩难懂、抽象不好描述、语言构成上不符合中国人的发音习惯等原因,荣幸的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学情照片中的这五十个孩子就是16林果一班的学生。

他们是一帮朝气蓬勃、阳光善良的孩子。

虽然刚入学的成绩并不理想,各方面的知识基础都不牢靠,但他们也同样是心怀梦想的有志青年。

虽然要完全理解并懂得运用“物质的量”这个抽象的化学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

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没有功不克的难关。

六、说教法学法“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运用了1、创设情境法:为新课的引入创设合理的精彩的课题导入,我是设计者,学生是完成者。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___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3、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4、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过渡语】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讲授、练、总结四个环节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___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2、讲授通过讲解___的概念、NA的含义、n、N、NA之间的换算等内容,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3、练通过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过渡语】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四、板书设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NA的含义n、N、NA之间的换算过渡语】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___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多加强调和举例说明,同时在练环节中,也需要更多的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物质的量的单位——___尊敬的评委们:今天我要讲的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这一课题。

我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明这一内容。

一、教学背景1.教材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内容作为高中化学的基础,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

学生通过研究这一内容,可以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同时,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是“工具性”的知识,在以后的研究中会不断地使用。

因此,学好这一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和“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将着重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应用。

2.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研究了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数学中也已经介绍了集合体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物质的量说课教学设计稿“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严重化学概念,物质的量作为联系物质宏观数量和微观粒子数量的桥梁,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不断使用,因而目前高中各版本教材中均将此部分知识放在了整套教材相对靠前的地方进行介绍。

《课程标准》关于此部分的内容标准要求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严重作用”。

对于这些“工具性”的概念,《课程标准》淡化了对于概念本身的理解和相关关系的推导,留意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例外版本的教材关于“物质的量”的讨论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部分: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通过质量、体积来计量宏观物质,也熟知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

但是学生是将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的粒子数目孤立起来看待的,缺乏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

同时,学生对定量认识全部是基于“质量”进行的。

因而“物质的量”单元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桥梁,并且从物质的量的角度出发,建构讨论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以及溶液组成的新话语体系。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物质的量”与生活中的其他“堆量”作类比,引导学生认识引入物质的量的严重意义,并且留意对这些概念进行应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的一个“堆量”,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体会摩尔这一概念的严重作用;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
4.使学生掌握气体物质的量、气体微粒数目、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知道标准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掌握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过程方法>1.使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于表格数据的观察,使学生初步体会如何分析表格数据,并得出有用结论
3.使学生掌握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于概念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发明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严重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应用;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难点>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由配制溶液的过程形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4.教学总体安排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计划3课时新课,每节新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主要目的如下图所示: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说课稿
5.详尽教学设计流程(第1课时)
6.板书设计和作业
作业:
1.以“摩尔”为第一人称,写一篇摩尔的自述(400字左右)
2.查阅资料了解阿伏加德罗这位科学家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