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关于会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状况一直良好,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经营压力增大。
为了逃避税收,公司负责人李某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构业务,非法逃税。
二、案件经过2019年,某税务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疑点,随即对该公司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虚开发票: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于抵扣实际业务中应纳税额。
2. 逃税:通过虚开发票,公司减少了实际应纳税额,逃避了相应的税款。
3. 漏税:公司未按规定申报税款,存在漏税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公司负责人李某承认了上述违法行为,并表示愿意接受处罚。
三、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缴纳税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逃避了相应的税款,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本案中,某公司逃税数额较大,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行为的危害虚开发票行为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法律风险。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避税款,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可能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2. 会计人员在防范虚开发票中的作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防范虚开发票行为的重要力量。
关于会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者决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粉饰业绩,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案例将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其造假手段、造成的后果,以及引发的会计法律制度反思。
二、案例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某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在上市后,股价一度飙升,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从2015年开始,公司被爆出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涉及虚增收入、虚构资产、隐瞒费用等问题。
三、造假手段及后果1. 虚增收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
具体手段包括:(1)虚构客户,伪造销售合同,将未实际销售的产品计入收入;(2)将销售业务提前确认,将尚未到账的款项计入收入;(3)通过关联交易,将关联方的收入计入公司收入。
2. 虚构资产公司通过虚构资产、隐瞒资产减值等方式,虚增资产总额。
具体手段包括:(1)虚构应收账款,将未实际收回的款项计入资产;(2)隐瞒资产减值,将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费用,而非计提减值准备;(3)通过关联交易,将关联方的资产计入公司资产。
3. 隐瞒费用公司通过虚构费用、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降低费用支出。
具体手段包括:(1)虚构业务招待费用,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业务招待费用;(2)推迟确认销售费用,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3)通过关联交易,将关联方的费用计入公司费用。
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虚增了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最终,公司被监管部门查处,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四、引发的会计法律制度反思1. 会计准则的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特点等因素,确保会计准则的适用性和前瞻性。
同时,应加强对会计准则的解释和宣传,提高会计人员的准则意识。
会计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会计信息失真、虚开发票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税收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会计违法行为。
本文将以某企业虚开发票案为例,对会计法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销售。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存在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经查,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间,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00余份,涉及金额达5000余万元。
在税务机关调查过程中,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均表示认罪悔罪。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虚开发票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本案中,某企业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反了上述规定。
(2)偷税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行为。
本案中,某企业虚开发票,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属于偷税行为。
(3)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于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本案中,税务机关对某企业作出了以下处罚:①责令退还已骗取的税款;②处所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③对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分别处以有期徒刑和拘役。
2. 案例启示(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发票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监督,防止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3)加强税收征管。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法律责任相关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安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人员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会计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警示。
二、案例一:虚开发票案案例背景:某企业财务负责人王某,为了提高企业业绩,虚构业务,虚开发票,导致企业虚列收入、虚增利润。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王某虚构业务,虚开发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王某的行为构成虚开发票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二:职务侵占案案例背景:某公司会计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金,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李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案例三: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张某,在年报编制过程中,故意隐瞒公司重大财务风险,导致公司股价下跌。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张某故意隐瞒公司重大财务风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八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八条,张某的行为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案例四:挪用资金案案例背景:某公司出纳员赵某,将公司资金挪用,用于个人投资。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赵某将公司资金挪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赵某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会计法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某国有企业A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相关规定,被当地财政部门查处的事件。
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2019年的一次审计检查中,A公司被发现存在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
二、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虚列支出:A公司在2018年度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虚列工程款、设备采购费用等手段,将部分应由公司承担的费用计入工程项目成本,导致当期利润虚增。
2. 隐瞒收入:A公司在2018年度的财务报表中,隐瞒了部分销售收入,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不实。
3. 账外设账:A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账外设账的现象,部分业务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失真。
4. 违规提供财务报表:A公司在向股东、债权人等提供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编制和审核,导致报表信息失真。
(二)法律依据1. 《会计法》第二十条: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
2. 《会计法》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不得编造、篡改财务会计报告。
3.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三)法律责任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A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 罚款:A公司因虚列支出、隐瞒收入等违法行为,将被处以罚款。
2. 行政处分:A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刑事责任:若A公司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A公司因违反《会计法》相关规定,被当地财政部门查处,体现了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和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通过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案例以某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该事件的深入分析,揭示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和打击财务造假方面的作用与不足。
二、案例概述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凭借其强大的销售业绩和良好的口碑,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知名的房地产企业。
然而,在2013年,某公司被曝出涉嫌财务造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经调查,某公司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报利润总额达数亿元。
该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涉及面广,涉及多家银行、供应商和客户,给我国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三、案例分析1. 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财务造假方面的作用(1)会计准则的规范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虚构交易、虚增收入,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2)会计监督机制的保障作用我国《会计法》规定了会计监督机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财务造假行为进行预防和发现。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发现和制止财务造假行为。
(3)法律责任追究的震慑作用我国《会计法》对财务造假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2. 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财务造假方面的不足(1)会计准则的滞后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不断变化,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日益凸显。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滞后性,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逃避了法律制裁。
(2)会计监督机制的缺失我国部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难以发现和制止。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会计法律制度的企业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初期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一度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为规范公司财务管理,保障股东利益,XX 科技决定引入并实施会计法律制度。
二、问题分析1.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公司初期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目混乱,难以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审批流程混乱,存在财务风险。
3. 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解决方案1. 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公司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2. 建立健全会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会计制度。
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
4. 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四、实施过程1. 制定会计制度:公司组织会计人员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
2. 培训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3. 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
4. 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实施效果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通过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和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公司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规范,账目清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 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财务审批流程规范。
3. 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由于会计核算规范,公司财务报表失真问题得到解决,为管理层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
4. 公司效益提升: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公司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计法律制度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2018年,该公司因涉嫌违规操作被当地税务局稽查部门查处,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此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该企业违规操作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
二、案例经过1. 违规操作原因(1)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力等。
(2)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负责人对会计法律制度了解不足,缺乏法制观念,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规操作。
(3)税务部门监管不力。
在该公司违规操作期间,税务部门对该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其违法行为。
2. 违规操作过程(1)虚开发票。
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向供应商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2)虚假申报。
该公司在申报增值税时,隐瞒实际销售额,虚报销售收入,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3)隐瞒收入。
该公司通过设立“小金库”,将部分收入不入账,逃避纳税。
3. 违规操作后果(1)企业被罚款。
当地税务局对该企业作出罚款决定,涉及金额数千万元。
(2)企业声誉受损。
该企业违规操作被曝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企业声誉受损。
(3)企业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负责人因涉嫌偷税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操作原因分析(1)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该案例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力。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2)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规操作。
企业负责人应提高自身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税务部门监管不力。
该案例反映出税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
税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
2. 违规操作过程分析(1)虚开发票。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会计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提高企业合规性,降低法律风险,本文将从会计法律制度角度对该企业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会计核算不规范(1)收入确认不及时。
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销售发生时确认收入,而是延后至收到货款时确认。
这种做法导致企业收入虚增,虚减利润,从而影响企业业绩评价。
(2)成本核算不准确。
该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
(3)会计凭证管理混乱。
该企业在会计凭证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凭证遗失、篡改、伪造等,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财务报告不规范(1)财务报表披露不完整。
该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披露所有相关信息,如关联方交易、或有事项等,导致财务报表披露不完整。
(2)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
该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导致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
(3)财务报告不及时。
该企业在财务报告方面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如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未能按时提交,影响了企业的合规性。
3. 会计法律意识淡薄(1)缺乏会计法律知识。
该企业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缺乏会计法律知识,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不重视会计法律制度。
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重视会计法律制度,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三、改进措施1. 加强会计核算管理(1)规范收入确认。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销售发生时确认收入,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成本核算。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XX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XX公司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会计法律制度分析。
二、案例概述1. 舞弊行为(1)虚构收入:XX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方式,虚报营业收入,虚增公司业绩。
(2)虚增资产:XX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增资产等方式,虚增公司资产,误导投资者。
(3)隐瞒费用:XX公司通过隐瞒真实费用、虚增费用等方式,降低公司净利润,误导投资者。
2. 舞弊原因(1)公司内部管理不善: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舞弊行为发生。
(2)利益驱动: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业绩,满足投资者期望。
(3)监管缺失: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敢于铤而走险。
三、会计法律制度分析1. 违反了《公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关于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
2. 违反了《证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3. 违反了《会计法》(1)违反了会计真实、完整原则:XX公司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费用等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第八条关于会计核算真实、完整的规定。
(2)违反了会计监督原则: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违反了《会计法》第十七条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
会计法律制度应用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某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的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也日益复杂。
为了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企业开始重视会计法律制度的应用,特别是在税务筹划和合规管理方面。
二、案例描述(一)税务筹划1. 问题提出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税负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降低税负,企业开始寻求税务筹划的方法。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税收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税务筹划,包括合理避税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
3. 解决方案(1)优化成本结构:企业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成本费用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2)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关注国家发布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合理运用这些政策降低税负。
(3)调整收入确认方式:企业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合理安排收入确认时间,以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4. 实施效果通过上述税务筹划措施,企业在过去三年中,税负逐年降低,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合规管理1. 问题提出企业规模扩大后,内部管理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报销手续不严谨、财务凭证不齐全等。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会计准则,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3. 解决方案(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手册》,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规范了业务流程。
(2)加强财务核算管理:企业对财务核算流程进行了梳理,确保财务凭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加强审计监督: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财务核算和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实施效果通过加强合规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得到了有效规范,财务核算质量得到提高,企业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案例分析本案例中,企业通过应用会计法律制度,实现了以下效果:1. 降低税负:通过税务筹划,企业合理降低了税负,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会计法律制度真实案例题(3篇)
第1篇一、背景某市A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销售业务。
该公司成立初期,经营状况良好,但在2013年以后,公司经营状况逐渐下滑,亏损严重。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公司负责人王某决定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逃税。
二、案情1. 虚开发票行为王某通过其妻子开设的B公司,与A公司签订虚假采购合同,将B公司作为A公司的供应商。
随后,B公司向A公司开具了大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共计5000万元。
A公司利用这些发票在税务机关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逃避了相应的税款。
2. 逃税金额根据税务机关的调查,A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共计逃避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共计1200万元。
3. 案发经过2018年,税务机关在对A公司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了该公司虚开发票逃税的线索。
经过进一步调查,税务机关掌握了A公司虚开发票逃税的证据。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四、判决结果1. 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A公司负责人王某因虚开发票逃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2. 税务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A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追缴A公司逃避的税款1200万元及滞纳金;(2)对A公司处逃避税款1200万元的50%即600万元的罚款;(3)对A公司负责人王某处逃避税款1200万元的50%即600万元的罚款。
会计人员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甲公司会计部门共有4名会计人员,其中会计主管1名,会计员3名。
2018年6月,甲公司发现一笔巨额资金在财务报表中未反映,经调查发现,该笔资金被公司一名会计员(以下简称“乙”)挪用。
乙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资金共计100万元挪用,用于个人投资。
乙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给甲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案例分析(一)乙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守秘密,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乙作为公司会计人员,未履行保密义务,泄露了企业资金信息,违反了该法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乙作为公司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挪用资金罪。
(二)甲公司应如何追究乙的法律责任?1. 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甲公司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将乙的违法行为告知公安机关,以便公安机关及时立案侦查。
2. 提起民事诉讼甲公司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返还挪用的资金,并赔偿由此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3. 追究乙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甲公司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三)甲公司应如何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公司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会计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方法,往往涉及到复杂的财务交易和记录。
因此,会计应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是至关重要的。
会计法律法规是确保会计工作合法、规范和公正的基础,这些法规为会计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南,同时为公众提供了保护。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真实案例,探讨会计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实践。
案例一:财务投资者保护法案例2013年,一家著名投资咨询公司在广告宣传中虚假宣传一只股票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该公司还误导客户认为这只股票是一只成熟的基金。
这一行为违反了财务投资者保护法第十六条中“发行人或被发行人有关人员在信息披露中,制造、传播虚假信息以及对真实信息进行捏造、伪造、遗漏、隐瞒或者误导的”规定。
该公司因此被罚款200万元,这一案例再次证明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信息披露不仅是发行人的义务,也是公众的权利。
案例二:审计法案例2018年,一位神州优车的财务总监因涉嫌财务造假被逮捕。
神州优车声称其在2017年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在招股说明书中宣称其交易额达到了人民币120.5亿元,实际上,其财务报告被审计发现有严重的虚假。
审计是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目的在于评估一个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审计需要依据会计法律法规对财务状况、财务交易和财务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
神州优车的财务造假不仅违反了审计法的规定,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案例三:企业会计制度案例一家中型企业在2020年因为财务数据不规范而面临着无法获得贷款的困境。
该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遵循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
该企业所有的财务记录都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记录和汇总。
这导致该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准确,无法显示出该企业的财务实际状况,从而无法获得贷款。
企业会计制度是会计实践中的基础程序和制度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师和财务部门如何处理和记录交易、报告财务、操作系统和控制风险等。
企业需要确保其会计制度按照法规和标准进行编制和遵循,以确保其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会计法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该公司在2010年至2015年间,因财务报表虚假、偷税漏税等问题,被当地税务局、审计局等部门多次查处。
2016年,该公司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被当地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提起公诉。
二、案件事实1.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虚增成本、隐瞒费用等手段,使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数据虚增。
2.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手段,隐瞒真实经营状况,偷逃国家税款。
3.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充分披露,隐瞒了部分关联交易和重大投资事项。
4. 2016年,当地税务局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经审计确认,该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
三、案件争议焦点1. 该公司是否构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2. 如果构成犯罪,该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四、案例分析1.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在依法必须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该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2)主观方面:故意。
(3)客观方面: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4)情节严重: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
2. 本案中,该公司是否构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本案中,该公司在2010年至2015年间,通过虚构收入、虚增成本、隐瞒费用等手段,使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数据虚增,涉嫌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同时,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充分披露,隐瞒了部分关联交易和重大投资事项,其行为符合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构成要件。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2017年,公司因涉嫌虚报成本被当地税务局和审计部门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逃避税收。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情概述1. 虚报成本经调查,该公司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虚构工程量、虚增材料价格等方式,虚报成本。
具体表现为:(1)虚构工程量:公司虚构部分工程项目,虚增工程量,导致成本虚增。
(2)虚增材料价格:公司虚构部分材料采购合同,虚增材料价格,导致成本虚增。
2. 虚构收入该公司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收入确认:公司虚构收入确认时间,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3. 逃避税收该公司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从而逃避税收。
具体表现为:(1)少计应纳税所得额:公司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少计应纳税所得额,逃避税收。
(2)少缴企业所得税:公司通过逃避税收,少缴企业所得税。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的;(四)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的;(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六)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七)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发票管理系统,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发票管理系统的;(八)未按照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发票的;(九)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十)未按照规定报送发票的;(十一)未按照规定保存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二)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的;(十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注销登记的;(十五)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登记的;(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的;(十七)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的;(十八)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登记的;(十九)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的;(二十)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二)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五)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七)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八)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九)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三十)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
会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案例选取了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旨在通过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及其法律后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二、案件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某上市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商业运营等业务。
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
2. 财务造假行为经调查,该公司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隐瞒费用支出、虚构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公司利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销售收入:公司将部分未实际销售的项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导致收入虚增。
(2)隐瞒费用支出:公司将部分应由当期承担的费用在后期予以冲回,降低当期费用,虚增利润。
(3)虚构应收账款:公司将部分已收回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虚增应收账款余额。
3. 查处结果经证监会调查,该公司虚增利润总额为3.5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依法对该公司的违法行为作出如下处罚:(1)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60万元罚款。
(2)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
(3)暂停该公司股票上市,直至整改完毕。
三、案例分析1. 财务造假的原因(1)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提高公司业绩,不惜采取虚构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缺失,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实施。
(3)部分公司员工为了个人利益,与公司管理层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财务造假。
2. 财务造假的手段(1)虚构销售收入:通过虚构合同、伪造发票等方式,将未实际销售的项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隐瞒费用支出:通过调整会计科目、虚构费用报销等方式,将应由当期承担的费用在后期予以冲回。
(3)虚构应收账款: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应收账款凭证等方式,将已收回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销售业务。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
然而,在2018年的一次税务稽查中,XX公司被查出存在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情简介1. 违法事实:经查,XX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虚列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表现为:(1)虚构交易:XX公司与多家供应商签订虚假采购合同,以虚假交易的名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XX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部分发票金额与实际交易不符,存在虚开发票行为。
(3)虚列支出:XX公司利用虚开发票,虚列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 违法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税务机关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补缴税款:XX公司应补缴税款人民币XX万元。
(2)罚款:XX公司被处以罚款人民币XX万元。
(3)滞纳金:XX公司被处以滞纳金人民币XX万元。
(4)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XX公司相关责任人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二)虚列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三)虚构交易,虚列收入,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四)其他逃避税款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乙企业会计主管离任,由李某接任。
李某接任后其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故安排其女儿任出纳。
因财务人员较少,乙企业未设立会计档案机构,李某要求出纳兼管会计档案。
一天,反贪局到乙企业调查上任会计主管经济问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得到李某同意后,将部分记账凭证和数本账册借给反贪局。
由于记账凭证太多,李某要求财会人员将保存满10年的会计凭证销毁。
问:(1)李某的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李某能否安排其任出纳?为什么?(2)出纳能否兼管会计档案?(3)会计档案能否借给反贪局?(4)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凭证应保留多少年才能销毁?2、某国有企业发生如下情况:2005年2月,会计科长王某退休,在与新任会计科长张某办理会计交接手续时,因厂长在外地出差,人事科长负责监交工作。
2005年8月,产品转型急需外购一批原材料,供货方提出先预付材料款30万元。
因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会计科长张某指令会计人员给供货方开出一张30万元空头转账支票。
2006年2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报出时,主管会计工作的副厂长、总会计师和会计科长张某在财务报告上加盖名章,厂长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要求:(1)该企业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哪些单位有权对该企业签发空头转账支票行为提出赔偿要求?赔偿金额是多少?(3)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签章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3、2005年10月10日,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在办理报销工作中,收到二张乙公司开具的销货发票均有更改现象:其中一张发票更改了用途,另一张发票更改了金额。
两张发票均盖有乙公司的单位印章。
张某全部予以报销。
要求:会计人员张某将原始凭证均予以报销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4、2005年4月,A公司发生如下事项:(1)会计王某休病假,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决定由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考核:原始凭证金额错误+不相容职务+财政监督+借款收据明光公司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发生以下事项:(1)2月14日,公司从外地购买了一批货物,收到发票后,经办人员王某发现发票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相符,便将发票退回给出具单位,要求对方重开。
(2)3月22日,公司从事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吴某休产假,公司决定由出纳员李某临时顶替其工作,并按规定办理了交接手续。
(3)5月15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张某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原从事总账登记工作的陈某被调到稽核岗位协助另一位稽核员进行稽核工作,使该岗位一岗两人。
(4)6月8日,市财政部门要求到该公司进行检查,公司领导以“分管财务工作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出差”为由,予以拒绝。
(5)9月22日,公司供销科钱某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700元,同时将多余现金300元退回给出纳员李某,李某随即退还给钱某2000元借款收据。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及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经办人员王某退回金额错误的发票,要求出具单位重开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答案】该公司经办人员王某的做法符合规定。
根据规定,原始凭证金额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2)该公司决定由出纳人员李某临时顶替吴某兼管收入、成本、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答案】该公司决定由出纳人员李某顶替吴某兼管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调整部分会计工作岗位,使稽核岗位一岗两人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答案】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调整会计工作岗位并使稽核岗位一岗两人的做法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4)该公司领导拒绝市财政部门检查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答案】该公司领导拒绝市财政部门检查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5)该公司出纳员李某退回原借款收据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答案】该公司出纳员李某退还借款收据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职工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
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2考核:档案销毁+不相容职务+违法行为2008年1月,某机械制造厂发生如下事项:(1)5日,该厂会计科同档案科销毁了一批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未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也未报经厂领导批准。
销毁后未履行任何手续。
(2)16日,该厂会计人员郑某脱产学习两个星期,会计科长指定出纳王某兼管郑某的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未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3)该厂2007年度亏损50万元。
20日,会计科长张明授意会计人员采取伪造会计凭证等手段调整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将本年度利润调整为盈利60万元,并将调整后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经厂长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后向有关单位报送。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该机械厂会计科会同档案科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在程序上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答案】不符合规定。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需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同意后方可销毁,销毁后,监销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负责人。
(2)出纳王某临时兼管郑某的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答案】不符合规定。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会计人员郑某脱产学习两个星期,是否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答案】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4)该机械厂厂长对会计科长张明授意会计人员采取伪造会计凭证等手段调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答案】应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考核:回避制度+不相容职务+会计交接手续与责任钱桥纺织厂为国有企业,下设办公室、行政科、会计科、档案科等职能科室。
2008年7月,经上级主管单位任命,会计科长甲的丈夫乙担任该厂厂长。
同月,甲的侄女丙调到该厂会计科担任出纳工作。
丙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8月,厂长乙对厂行政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和精简。
撤销档案科,原由档案科保管的会计档案移交会计科保管。
档案科移交会计档案前,会同会计科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进行销毁。
档案科长与会计科长甲共同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字,并进行了监销。
因厂长乙在外地出差,故未将此事报告厂长乙。
之后,会计科长甲指定出纳丙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9月,丙调到当地一家外贸公司财务部工作,调离前与接任的丁自行办理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丙未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调转手续。
10月,甲办理退休手续。
甲与新任会计科科长戊办理交接手续,上级主管单位派人与厂长乙会同监交。
后戊发现甲移交的会计资料存在问题,遂找甲询问。
甲认为,会计资料已移交,自己不应再承担责任。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回避制度的规定,会计科长甲与其丈夫厂长乙是否应当回避?说明理由。
【答案】会计科长甲与其丈夫厂长乙应当回避。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国有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
(2)丙担任钱桥纺织厂出纳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答案】丙担任钱桥纺织厂出纳工作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3)档案科与会计科在销毁会计档案过程中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答案】档案科与会计科在销毁会计档案过程中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是:未请单位负责人乙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字,也未将监销情况报告乙。
(4)会计科长甲指定出纳丙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答案】会计科长甲指定出纳丙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5)丙自行与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答案】丙自行与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负责监交。
(6)丙调动工作是否应当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调转手续?说明理由。
【答案】丙应当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调转手续。
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持证人员在同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内调转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应当自离开工作单位之日起90日内,填写调转登记表,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调入单位开具的从事会计工作的证明,办理调转登记。
(7)甲认为会计资料已移交戊,自己不应再承担责任的观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答案】甲认为会计资料已移交戊,自己不应再承担责任的观点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4考核:总会计师+不相容职务+伪造+签章主体东方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2007年该公司发生以下情况:(1)3月,公司董事长胡某主持召开董事会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问题。
根据公司经理的提名,会议决定增设1名副经理主管财会工作,现任总会计师配合其工作。
(2)5月,公司会计科负责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会计张某提出休产假。
因会计科长出差在外,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指定出纳员兼管张某的工作,并让出纳员与张某自行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3)12月,公司产品滞销状况仍无根本改变,亏损已成定局。
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技术处理”,确保“实现”年初定下的盈利40万元的目标。
会计科遵照办理。
(4)2008年2月,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经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总会计师、会计科长签名并盖章后报出,公司董事长胡某未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会计、金融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司增设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该公司增设主管财会工作的副经理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
(2)该公司指定出纳员兼管会计张某的工作并让出纳员与张某自行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该公司指定出纳员与张某自行办理会计工作交接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一般会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应由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
(3)该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技术处理”,致使公司由亏损变为盈利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答案】该公司董事长胡某指使会计科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技术处理”,致使公司由亏损变为盈利,该行为属于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4)该公司董事长胡某是否应当在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该公司董事长胡某应当在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5考核: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监交+档案销毁+凭证修改光华公司为国有工业企业,2008年发生以下事项:(1)1月,该企业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作出了精简内设机构等决定,将会计科撤并到企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企管办”),同时任命企管办主任王某兼任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科撤并到企管办后,会计工作分工如下:原会计科会计继续担任会计;原企管办主任王某的女儿担任出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