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固体废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固体废物问题的理解,提高应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
2. 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及其危害;•分析固体废物形成的原因和趋势;•简介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探讨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3. 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以及危害。
通过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固体废物的分类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特性和按处理方法等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
通过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课程将介绍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主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4.1 讲授本课程将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讨论通过提示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实践本课程将设置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固体废物管理》参考书目:1.《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技术》2.《固体废物处理工艺》3.《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置法律法规解读》6.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6.1 课堂表现(30分)主要评价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态度。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掌握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进行研究;3.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参与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 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信心,激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学科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现实环境问题感兴趣,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工业、农业、生活等来源)、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原理。
4.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案例分析,学生实地调查与实践。
城市垃圾固废课程设计
城市垃圾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垃圾固废的基本概念,掌握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现状和挑战,认识到减少垃圾产生和合理处理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有关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相关环保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学生具备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环保行动执行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城市垃圾固废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减量行动中。
2.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地球家园,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知识基础,但对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效果。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垃圾固废的基本概念:垃圾的分类、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垃圾处理技术:填埋、焚烧、堆肥等传统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废纸、塑料、玻璃等回收利用。
3. 垃圾减量与分类: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及我国相关政策;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如绿色消费、循环利用等。
4. 我国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现状与挑战:介绍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垃圾围城、处理设施不足等。
5. 环保政策与法规:学习有关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环保政策、法规,了解政策对垃圾处理的影响。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描述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深入了解;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不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固体废物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结合东华地区实际情况,旨在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环境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方法;固体废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内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法;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及运行情况。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处理方案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活动-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针对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固废课程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废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废的来源、分类、特性及处理方法;掌握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固废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固废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处理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固废的基本概念:介绍固废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处理利用的意义。
2.固废的分类与特性:讲解各类固废(如废渣、废液、废气等)的来源、特性及其危害。
3.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固废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优缺点。
4.固废利用技术:讲解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
5.课程实验: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固废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废处理利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固废处理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4.实验法: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废处理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固废处理利用的原理和技术。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程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设计实验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及小组讨论的表现,占比20%。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掌握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固废概念及其分类方法;2.掌握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能够评估固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4.能够设计并实施固废管理方案;5.能够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固废处理。
二、课程设置本课程主要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组成。
1.理论学习部分:2.实践操作部分:本部分主要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培养学生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实践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固废样品采集与分析、固废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固废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学习固废处理的实际操作技巧。
三、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分为平时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两个部分。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等。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业,并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固废管理方案进行设计与实施,并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结果评估和总结等内容。
学生应能够清晰地描述固废管理的目的、方法和效果,并对所选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资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教材和参考书目:提供固废管理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参阅和学习。
2.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提供固废分析和处理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3.实地考察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场地,使他们能够亲自了解和分析实际的固废处理情况。
4.教师支持和辅导:为了提高学生对固废管理的理解和能力,教师应提供课堂辅导和实践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固废课程设计要求
固废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法;3. 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实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固体废物处理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关注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2. 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探索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3. 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生活观念,从自身做起,减少固体废物产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需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固体废物知识;2.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提高课堂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特点。
2.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固体废物对土壤、水体、大气及生物的影响。
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及制度。
4.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固体废物预处理、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技术。
5.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内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技术和实例。
6. 生活中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 内容:生活中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方法。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课时: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第四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第五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第六课时:生活中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前三课时,每周1课时,共计3周;2. 第四、五课时,每周1课时,共计2周;3. 第六课时,1课时。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的现状及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宣传资料,提高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通化市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建设美丽通化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结合通化市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改善通化市的固体废物问题作出贡献。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具体分类及特点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化市固体废物危害的案例分析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常见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4. 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及处理措施-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及利用现状- 通化市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分析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调查与分析- 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 数据分析,提出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策略6. 环保教育与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提高学生及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处理方法;2. 让学生掌握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3. 使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固废处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城市固废处理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城市固废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2. 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固废处理基本概念: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及来源,使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城市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常见的城市固废处理技术,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3. 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政策法规:解读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使学生了解政策法规对环保事业的重要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4. 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如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例5. 城市固废处理发展趋势:介绍国内外城市固废处理新技术、新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材章节:第五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固废处理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第三课时: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政策法规第四课时: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分析第五课时:城市固废处理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城市固废处理相关知识。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样本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系别: 环境工程班号: 01010101XX姓名:XXX1.序论1.1 设计目和意义(1)通过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 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都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解决系统设计初步能力;(2)理解工程设计内容、办法及环节, 培养学生拟定固体废物解决与处置系统设计方案, 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 应用技术资料, 编写设计阐明书能力。
1.2 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及发呈现状生活垃圾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垃圾解决发展方向。
对垃圾进行分选是垃圾综合运用前提。
垃圾分选设备研究已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当前, 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解决越来越困难。
垃圾解决方式中, 老式直接填埋方式对土地占用大, 垃圾填埋场普通设立在农村, 占用大量农田。
采用老式直接填埋方式, 不但挥霍了垃圾中具有大量可回收物质, 并且容易对环境导致影响。
当前推广实行卫生填埋由于环境影响控制需要, 其投资成本为老式堆埋5 倍, 运营成本则为3 倍。
随着社会发展, 生活垃圾综合解决就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生活垃圾中具有各种成分, 很大一某些可以回收再运用。
由于解决困难, 这某些有用物质普通都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进一步,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产生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20余年, 国内都市垃圾产生量年增长始终在10%左右。
垃圾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也越来越难解决。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就有人提出垃圾进行综合运用,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太成熟, 并且没有得到足够注重, 资金严重局限性, 因而直到当前, 生活垃圾解决也是在焚烧和填埋上设备研究比较多, 对垃圾分选研设备究比较少。
垃圾分选机研究目, 就是将混合垃圾进行有效分类, 对某垃圾成分中少量杂质进行分离, 得到较为单一组分, 或是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某种少含量垃圾组分, 有助于垃圾回收再运用和后续解决。
当前国内大某些使用垃圾分选设备都是由国外进口。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内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评估;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实验方案的能力;3.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对环保事业的热爱,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对固体废物处理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固体废物定义、分类及性质;-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及技术;-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2. 实践操作:- 学校固体废物分类、评估及处理方案设计;- 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小实验:如废纸、塑料瓶的回收利用;- 实地考察:参观学校附近的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固体废物定义、分类及性质,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处理固体废物的紧迫性;- 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及技术,讲解理论知识;- 第四课时: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学生的政策意识;-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学校固体废物分类、评估及处理方案设计;- 第六课时: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七课时: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处理方法第3课时: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第4课时:固体废物的治理技术第5课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固废课程设计大纲最新
固废课程设计大纲最新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性质及危害等基础知识;2. 使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及处理处置技术;3. 引导学生认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及途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展示成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关注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问题;3. 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引导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保教育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环保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基础知识: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危害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案例分析:生活中常见固体废物的种类及危害。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介绍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及标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对比分析: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规的差异。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讲解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技术,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实地参观:参观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
4.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分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途径及实例,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
5. 固体废物污染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固废物课程设计
固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及处理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2. 学生能够分析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对固体废物处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特点和来源- 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环境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 固体废物污染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方法-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概述-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常见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分类、处理过程- 分析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的危害与环境影响第三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方法第四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分析1.分类: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成分、性质和危害程度等,将其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
2.特性分析:分析各类固体废物的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环境危害性,为后续处理与处置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1.预处理:包括固化、稳定化、破碎、分选等,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
3.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法(如磁选、重选、浮选等)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离和富集有价值物质。
4.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
5.热处理:通过高温燃烧、熔融、焙烧等方法,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
6.最终处置:对经过处理后仍无法达到排放标准的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地下储存等处置方式。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资源化利用:根据固体废物的成分和性质,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回收金属、制作建筑材料等。
2.综合利用:将固体废物与其他原料混合,制备为新型的产品或材料,如废旧轮胎制橡胶颗粒等。
四、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与评价1.监测: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2.评价:根据监测数据,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运行效果、环境安全性等进行评价。
五、课程设计实践1.实地考察:参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企业,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2.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3.方案设计:针对某一实际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工程预算等。
4.成果展示: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特性和环境危害。
固体废物课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危害;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现状和政策;掌握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评价;能够运用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技术和方法,提出固体废物处理的合理化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实践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产生来源;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处理原则;3.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现状和政策;4.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5.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践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危害及处理原则等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和方法;3.讨论法:分组讨论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问题和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4.实验法: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相关的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填埋、焚烧等,让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合理处理固体废物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最后,介绍我国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处理固体废物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环境影响。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保书籍,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和环境影响。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掌握其主要分类和来源;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掌握相关实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资料搜集、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学生能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绿色生活观念;3. 学生能通过学习固体废弃物利用的实例,激发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与分类-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学习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2. 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了解防治措施。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四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学习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掌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实例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5年6月28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描述----------------------------------1三、课程设计说明书----------------------------------------------13.1固体废物的定义3.2.垃圾的危害和影3.3垃圾转运的必要性3.4转运站的分类3.6垃圾中转站的选址要求极其限制因素3.7转运站配置要求及相应的保护措施3.8设计依据3.9设计工艺流程的确定四、课程设计计算书4.1该小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确定:4.2卸装台数(A)的确定4.3压缩设备数量(B)4.4牵引车数量(C)的确定4.5半拖车数量(D)的确定4.6转运站占地面积的确定五、心得体会六、参考资料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为四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能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1、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应用;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有关政策。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描述4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2.1.转运站服务人口及范围:某城市拟为一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
该小区人口规模为四万人(未来20年小区人口规模不变)。
根据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小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1.0kg/人·天。
该转运站距离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的距离约为20公里。
2.2.运转站设计要求:(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转运站规模;(2)确定转运的运转单元数及进行设备选型(包括压实设备及运转车辆);(3)确定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并对转运站进行平面布置,绘制转运站平面,布置图。
2.3.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依据(2)转运站转运规模的确定(3)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要求(4)转运站转运压缩工艺及主要设备(5)转运站基建、辅助工程及总平面布置(附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3.1.固体废物的定义2005年修订后的《固体法》对固体废物有了新的诠释: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由此可见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中最常见,也是产生量较大的固体废物。
3.2.垃圾的危害和影响(1)侵占土地: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大批垃圾破坏地球表面的植被,这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美观,更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
(2)污染环境:固体废物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并最终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3)传播疾病:垃圾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严重地危害人身健康。
(4)污染土壤和水体:垃圾渗出液改变土壤成分和结构,有毒垃圾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垃圾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大大下降。
垃圾中含有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和有毒的重金属等,在雨水的作用下,它们被带入水体,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5)污染大气:细小固体废物会随风飞扬,加重大气污染。
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熏天,老鼠成灾,蚊蝇孳生,有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 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3.3垃圾转运的必要性为了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对周围居名用户的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将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的运走处理。
在城市垃圾收运系统中,转运是指从个分散收集点较小的收集车清运的垃圾转载到大型运输车辆,并将其远距离运输至垃圾处理利用设施或处置场的过程,而转运站就是上述转运过程的建筑设施与设备。
只要城市垃圾收集点地点距离垃圾处理地点不远,用垃圾收集车直接运送垃圾是最常用而且最经济的方法,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已越来越难以在市区垃圾收集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地方来设立垃圾处理工厂或垃圾处置场,而且从环保和环卫的角度看,垃圾处理点不宜离居民和市区太近。
因此,城市垃圾要转运将是必然趋势。
通常,当处置场远离收集路线时,究竟是否设置转运系统往往取决于经济状况,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助于垃圾收运的总费用降低,即由长距离大吨位运输比小车运输的成本低或由于收集车一旦取消长距离运输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更有效的收集;另一方面是对转运站,大型运输工具或其他必须的专用设备的大量投资会提高收运费用。
常用的运输方式有三种:拖曳容器系统,固定容器系统和设置转运站转运,一般情况下,固定容器系统的时间和经济效益明显优于拖曳容器系统。
简单的说,利用大容量的容器长距离托运同样多的垃圾更加便宜。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新建垃圾中转站来对居民产生的垃圾进行收运,再将其送往垃圾处置场进行垃圾最终的处理。
3.4转运站的分类转运站是一种将垃圾从小型收集车转载到大型专用车运输,以形成单车运输经济规模,提高运输效率的设施。
垃圾转运站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区别在于工艺流程,主要转运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对垃圾的压实效果,环保性等因素的不同。
垃圾中转站按转运能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小型转运站,转运规模<50t/d;中小型,转运规模规模50-150t/d;中型转运站,转运规模150-450t/d;大型转运站,转运规模>450t/d。
按有无压缩设备和压实程度分为无压缩直接转运和压缩式间接转运;按压缩设备作业方式分类分为水平压缩转运和竖直压缩转运;按大型运输工具不同分类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气力输送转运;按有无分拣功能分为带分拣压缩转运站和无份拣处理压缩转运站。
3.5不同类型转运站介绍根据转载运输车的方式不同,转运站可以分为三种常见类型:直接转载;先储存再装载;将直接装载和线贮存再装载相结合。
直接装载型转运站:收集车把收集到的垃圾直接倒入大型的运输车中,以便把垃圾运动最终的处置场,或将垃圾倒入压缩机中压缩后在进入运输车中,或者把垃圾压缩成垃圾块后运抵处置场。
在许多情况下,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部分被帅选出来后,剩下的垃圾被倒入平板车中,然后被推入运输车中。
可以被临时贮存在平板车中垃圾的体积称为该转运站的临时储量或紧急储量。
又可以将其分为大型无压缩直接装载型转运站;大型可压缩直接装载型转运站;中小型可压缩直接装载型转运站。
先贮存再装载型转运站:垃圾先被倒入一个贮存坑,然后通过各种辅助器械,将坑内的垃圾装入运输工具,其余直接装载型转运站相比差别在于,其具有一定的贮存垃圾的能力。
其又可以分为大型无压缩先贮存在装运转运站和中型带预处理和压缩装置的先贮存再装载型转运站。
直接装载和先贮存再装载相结合型转运站:这种多功能的处理设施比单一用途的处理设施可以服务更多的用户,一个多功能的转运站同样可以建立起一个垃圾回收利用系统。
3.6垃圾中转站的选址要求极其限制因素在大部分情况下,为了避免和减少处理处置过程对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一般要求处理处置设施建立在与城市居民区和工业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因此需要将收集到的垃圾先运到转运站,然后再集中运送到处理处置设施。
对于城市垃圾来说,其转运站一般建议建立在小型运输车的最佳运输距离之内,在选择转运站是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转运站选址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因选址不当而影响了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阻碍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老城区的选址尤其要注意,在已经建设好的城区选址更为困难。
新城区垃圾中转站的选址规划必须要有环卫专业规划。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卫生垃圾中转站建设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不会影响城市面貌,才能真正发挥其为城市服务的功能。
②转运站的位置应在生活垃圾收集服务区内人口密度最大,垃圾排放量大,易形成转运站经济规模的地方;③转运站选址不宜临近广场,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的地方;④在具备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条件,且运距较远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⑤中转站选址应具有良好的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良好的选址就是要保证城市大气、地下水及地表水的环境不受污染。
虽然垃圾在中转站中的停留时间不长,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有机垃圾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好氧和厌氧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和有机物含量很高的污水。
所以中转站的场址要选择在地理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如下风向,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
⑥场址应满足转运量的要求中转站建设需要满足一定的服务年限的要求。
一般垃圾中转站服务年限不应少于10年,较大规模的垃圾中转站不应少于20年。
对于一般规模的垃圾中转站,其服务年限10~26年较为合适。
建立服务年限过长的垃圾中转站的初期投资大,对于一些小城市则难以承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垃圾产生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技术的提高,会大大影响垃圾转运站的转运量。
为了避免造成巨大浪费,垃圾中转站规划的服务年限不宜过长。
本课程设计的中转站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
⑦垃圾中转站的场址应具有较好的外部条件首先,场址距垃圾填埋场的距离应适中。
从经济效益上考虑,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运输成本低。
尽量缩短中转距离,对降低垃圾处理费用的作用十分明显。
其次,场址应不占或少占需拆迁的用地。
拆迁除了增加初期投资外,拆迁户的安置较困难,处理不好,还可能给将来的运行管理带来后患。
因此,应尽可能利用废弃土地或使用便宜土地或荒地。
⑧中转站选址应满足社会和法律要求垃圾会滋生蚊蝇和细菌,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公众对垃圾中转站的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如果居民强烈反对,一要做好舆论宣传以消除公众疑虑,二要确保工程措施与后期的运行管理规范化,三是要有对应的经济补偿措施。
3.7转运站配置要求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大中城市通常设置多个垃圾转运站。
每个转运站必须根据需要配置必要的主体工程设施及相关辅助设施,如称重计量系统,受料及供料系统,压缩转运系统除尘脱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自控及监控系统以及道路,给排水,电气,控制系统等。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规划规范》(GB50337-2003),对设置转运站的要求与垃圾的运输方式有关,本次课设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其垃圾转运站的设置数量和规模取决于收集车的类型,收集范围和垃圾转运量,一般对于中小型转运站每0.7-1km,设置一座,一般在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设置,其用地面积根据日转运规模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