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_黄颖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炎、全身性血管病变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炎性病变。

该疾病可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寒、湿”等病因引起的“痹证”,其病位多在皮肉、经络、关节等部位,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并介绍其临床实践及疗效。

一、中医病因病机辨析据传统中医理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复杂,常见的病因包括外感风、寒、湿邪,情志不畅等。

这些病因导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阻滞,形成病理产物聚结于关节、筋骨间,久之则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其病变部位主要在皮肤、筋骨、经络等处,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红肿、热等症状。

二、中医辨证施治1. 辨证施治原则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症状表现等,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风寒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等。

2.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药物治疗以祛风、清热、活血、理气、温经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桂枝、川芎、红花、当归等;针灸治疗以祛风、活血、通络、理气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穴位包括风池、曲池、太冲等;艾灸治疗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穴位包括关元、气海、神阙等;推拿按摩以活血、祛风、理气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手法包括拨、捏、推、摩等。

三、临床实践及疗效1.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疗效持久的特点,临床实践表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风寒湿证可选用桂枝、川芎、细辛等,气滞血瘀证可选用川芎、红花、当归等,肝肾不足证可选用熟地、巴戟天、枸杞子等。

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晨僵、关节肿痛、关节畸形等症状。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炎镇痛、免疫调节、关节保护等为主。

而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和疗效。

本文将就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是风、湿、寒、热和血瘀等因素导致的体内蕴有风湿、寒湿、淤血等病邪。

病机主要包括气血凝滞、关节络脉受阻、经络不畅等,导致关节受邪困阻、气血不畅,致使关节活动受限、肌肉、韧带、关节周围组织变性破坏引起晨僵、关节畸形等临床表现。

二、中医辨证施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1.辨证分型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表现和病机病因,中医可以将其辨证分为风湿型、湿热型、寒湿型、活血瘀阻型等不同的辨证类型。

在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辨证加以施治。

2.镇痛祛痹在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中医通过祛风散寒、活血化淤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细辛、川楝子、川芎、红花等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淤的功效。

还可以通过艾灸、拔罐等外治方法来祛寒散风、温经活络,达到舒筋活血、镇痛散痹的效果。

3.调和气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疾病长期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气滞血瘀、气血不畅等情况,而中医常常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川芎、白芍、丹参等能够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药物。

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也可以通过调和气血、促进气机畅通,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的效果。

4.养护关节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过程中也注重养护关节,包括关节外治和内调两个方面。

在关节外治上,中医常常通过推拿按摩、艾灸温热、关节牵引等方法来增强关节的营养供应,促进关节的活动。

而在关节内调上,中医则注重调理脾胃,养血生津,保证关节组织的正常新陈代谢和修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的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血管炎可侵犯全身许多器官,引起系统性病变,故本病又称类风湿病。

多见于青壮年,20~45岁占80%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

中医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痹”,中医文献对“痹”的描述很多,其中以“顽痹”、“历节风”比较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风”一名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病以“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并认为其病因或禀赋不足,或因调摄不慎,嗜欲无节,逐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王焘《外台秘要》亦认为:本病大都风寒暑湿之邪,因虚所致。

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总之,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病因病机】禀赋不足或调摄不慎,嗜欲无节,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

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主要为肝肾亏损和外邪入侵二个方面。

(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既赖肝肾精血津液的充养,又赖肝肾阳气的温煦,如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饮食不节、惊恐、郁怒,使肝肾精气受损,或阳气受损,损伤肝肾,一方面致营卫气血涩滞不行,壅遏于骨节周围而化热,酿痰、留瘀,使关节肿胀变形疼痛,屈伸不利,另一方面,又因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遏营卫,壅滞经络,深入筋骨,促使病情加重。

(二)邪气入侵:正气不足,则邪气易侵,如汗出当风,居住湿地、以致风寒湿等外邪侵入。

风邪善行而数变,游行全身,使多处关节患病。

类风湿关节炎伴甲状腺免疫异常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

类风湿关节炎伴甲状腺免疫异常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

类风湿关节炎伴甲状腺免疫异常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阶段性进行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RA患者伴有甲状腺免疫异常问题,这种双重免疫异常状况使得疾病更具挑战性。

中西医学对于这两个病因病机的探讨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病情的方法。

首先从中医角度来看,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源于“风、寒、湿”的入侵,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

寒邪在体内侵犯关节,使得关节过于寒凉,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

湿邪使得体内湿气过多,湿气易于阻滞经络,进而导致关节疲软、浮肿等情况。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侵袭有关。

对于甲状腺免疫异常的问题,中医认为是由于机体内外因素而导致气血失调,引起脏腑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到甲状腺功能。

中医将免疫异常归为疫邪侵入、气血郁结两个方面。

疫邪侵入指的是外界的邪气入侵到人体内,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疾病的发生。

气血郁结指的是机体内部郁滞的气血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免疫异常。

中医认为通过调理气血、解除痰瘀可以实现对甲状腺免疫异常的调理。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甲状腺免疫异常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扶正祛邪,调理气血。

内治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以及食疗。

中药治疗以温通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目的,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桑枝等。

针灸可通过调整体内气血流动来缓解疼痛、消肿等症状。

食疗方面,中医建议患者要忌食辛辣、寒凉、油腻等食物,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姜、葱、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

西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

甲状腺免疫自身疾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相似的自身免疫异常基础。

具体来说,RA患者伴有甲状腺免疫异常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抗体阳性,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等。

RA和甲状腺免疫异常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密切相关。

中医是怎么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的

中医是怎么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的

中医是怎么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的
一、概述
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很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所以就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对于每个人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

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就是大家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这种疾病经常让患者苦不堪言。

那么中医是怎么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的?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好像大家都有所了解和认识。

二、步骤/方法:
1、现在很多医者认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正虚外感”这一病机,就是大家常说的正虚是指因机体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等虚不抗邪而发病;所谓外感是指机体感受外界的风、寒、湿、热之邪气,从而引发疾病。

2、从肝肾分析,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寒凝络痹,经络蓄热,痰瘀互结,风湿闭阻,脏腑之虚主要在于肾,病位在骨,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且有寒、热、阴、阳之别。

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3、从风寒湿邪分析,主要病因病机为风寒湿入侵机体,时间长了化热为毒,或直接感受热毒导致气血壅滞不通、痹阻脉络。

强调热毒瘀血在RA活动期的重要致病机理。

热毒为患多于寒湿致病。

三、注意事项:
所以说,一定要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
吃水果蔬菜,按时休息。

懂得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焦虑和疲劳,不要盲目用药,注意保暖,不要剧烈运动,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一般将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概括归纳为正气亏虚、邪气侵袭、痰浊瘀血三个方面,简称为“虚、邪、瘀”。

1.正气虚弱即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不足及脏腑经络组织功能失调。

正气亏虚,外邪易侵。

《内经》特意强调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故正气不足,诸虚内存,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内部原因。

正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禀赋不足,《灵枢·五变》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即是说先天腠理不密,肌肉疏松者,邪气易侵,而易致痹病;②劳逸失度,《素问·宣明五气》曰:“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指出了劳累过度,耗伤正气,气血不足,而伤筋骨致痹;③病后产后,气血大亏,内失荣养,外邪易侵,而致本病。

唐·昝殷《经效产宝》曰:“产后伤虚,腰间疼痛,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2.邪气侵袭指六淫之邪侵袭人体。

《内经》中多次强调了外邪的致病作用,《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

《素问·评热病论》则有“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灵枢·刺节真邪》也有“邪气者……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

汉·华佗《中藏经》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增加了“暑邪”致痹,并首次明确了风寒暑湿为痹病的病因,提出“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则使之然也”,“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故曰痹”。

概括的说明风、寒、湿、热邪是痹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

邪气侵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季节气候异常;②居处环境欠佳;③起居调摄不慎。

3.痰瘀气滞瘀血痰浊气滞是痹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故《素问·痹论》说“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素问·调经论》则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素问·调经论》中曰:“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

”《素问·五藏生成》说:“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特点的中医认识

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特点的中医认识

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特点的中医认识前言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女性。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体内的湿气有关,并将其归类为“湿热病”。

本文将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特点的中医认识。

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特点产妇及更年期妇女易患中医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更容易患上湿热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

在女性生命的特定阶段,例如产褥期和更年期,女性更易发生内分泌失调,身体容易湿热内生。

因此,女性往往更容易患上湿热病。

寒湿易诱发中医认为,湿气又分为寒湿和热湿两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以寒湿病发病率为高,因此,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患者容易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湿气聚于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多为湿热内生,湿热气聚于人体关节。

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归为“湿热病”,并将其分为上肢型、下肢型和全身型。

不同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湿气聚集的部位不同。

湿热病致病机制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体内湿热气聚积有关。

湿热病主要致病机理为:“湿”多伴有“热”,湿气在人体内静止不流动,温度不断升高,产生热毒,长期积累不散,最终影响了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风寒湿热刺激关节,引起关节滑膜炎、滑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导致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脱落、关节发生强直,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和骨关节变形。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则1.清热化湿2.疏风散寒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思路,主要是减缓湿气的侵袭,化解体内的湿毒,同时加强气血的活动,健脾温阳,以提高免疫力和改善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式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有“温里行气”、“化湿利尿”和“祛风除湿”等方剂。

例如,在患者体痛或体重较重时,常使用温中消痛汤;在患者有发热、关节红肿、湿疹、口干等症状时,常使用白虎汤;在患者有湿重证状时,可使用薏苡仁汤或茵陈蒿汤等方剂,帮助患者清除湿气。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气血流通和祛除湿气,避免湿气在人体内积聚。

浅谈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浅谈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物质 , 它运 行于全身 , 无处不在 , 也是人体正气 的组成部分, 气血 充盛 既可濡养机体又可抵御外邪 , 百病不侵 。 气血亏虚 则邪气乘虚而入 , 流注筋骨血脉, 搏结于关节而发生关节痹
痛 。 内经 》 论 述痹 证 的 发病 机 制 时 指 出: 血 气 皆 少 , 于 《 在 “ 感
3 1 脾 胃不足 .
类风湿 性关节炎 的发 生与脾 胃的关系最
为密切。脾 胃为后 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 在 内经》 就很注 重脾胃在痹证 发病 中的作用 , 认为脾 胃虚弱 可致气 血不足 , 卫外 不能而致痹 。临床上除 了关节肿胀、 疼痛 以外 , 还常见 气血 生化乏源而致 四肢乏力、肌 肉消瘦,甚则肢体萎弱不 用, 以及脾湿不运, 胃失和降而致 胃脘 痞满 , 食少纳呆 , 大便 溏泄 , 舌质 淡, 苔腻等 。 3 2 肝肾亏虚 . 肝 肾亏虚也是该 病形成 的原因 。肝 肾亏 虚, 一方面 可致营卫气血滞涩不行 , 壅遏 于骨节 及周围而化 痰、 留瘀 , 使关节肿胀 疼痛变形 , 屈伸不利 , 一方 面, 因 另 又
养 四肢 百骸 、 络 关 节 。 营 卫 和 调 , 外 御 邪 , 卫 之 气 不 经 卫 营
壅 塞

气血运行不畅, 则筋脉失养 , 绌急而痛发为本病。
凳 经 l 络
2 2 湿热侵袭 .
久居湿热之地 , 外感 风湿 热邪 、 高温作业 、
素体 阳气偏盛 、 喜食 辛辣肥甘 , 内有蕴热或久病 而化热与风 寒湿 气和侵袭肌 体壅于经络 、 关节 , 气血郁滞不通 , 关节疼
痛不 能屈伸而为病。正如叶天氏在 《 临证 指南医案・ 所 痹》
言 :从来痹证 , 以风寒湿之气杂感主治 。召恙不 同, “ 每 由于 暑外加之湿热 , 水谷 内蕴之湿热 , 外来之邪 , 着于经络 , 内受 之邪 , 着于腑络 。” 3 脏腑功 能失调 脏腑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场所 ,也 是病邪侵 袭 的场所 。 华氏中藏经》 :五脏六腑 , 《 云 “ 感于邪气, 乱于真气 ,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炎、全身性炎症和关节损伤。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综合防治方案。

一、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范畴,主要病机为风湿、寒湿、痰湿、瘀血等,导致气血不畅,关节受损。

因此,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在于祛除风寒湿邪、行气活血、温经舒筋。

二、中医诊断方法中医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

1. 症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晨僵等。

中医关注病情的寒热变化、症状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乏力、口干、盗汗等。

2. 舌苔观察:舌苔是反映人体内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征。

类风湿关节炎的舌苔常表现为白腻或黄腻,有时还伴有舌红或舌淡等。

3. 脉象判断: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脉象常以沉细、数或弦细等为主。

三、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多种方法,下面将重点介绍中药治疗、针灸以及推拿。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根据病情的寒热变化选择适当的中药。

如病情较重且寒湿明显,可选用温中祛寒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独活等;如病情较轻且疼痛明显,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桑寄生、川芎、当归等。

2. 针灸治疗:针灸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升发气血,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肺经的“太渊”、“太阴”、脾经的“足三里”等。

3. 推拿治疗: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施加力量,对人体穴位、经络进行刺激,以达到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推拿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减缓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评述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评述

【 关键词 】 关节炎,类风湿;病因病机;评述
类风湿关节炎 (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i t s , R A) 是一种
以对称 性 多关 节炎 为 主要 临床 表现 的异质 性 、系统
汗 出入水 中 ,如水 伤心 。历节 黄汗 出 ,故 日历 节 ”, 提 出了禀赋 不 足 、 肝 肾亏虚 是本 病产 生 的根 本原 因。
风 湿病 与关节炎 2 0 1 3年 第 2卷 第 3期 R h e u ma t i s m a n d Ar t h r i t i s 2 0 1 3, V o 1 . 2 , No . 3

。 6 3‘

述 ・
类风湿关 节炎 中医病 因病机 的研究评述
侯 雷 ,马 武开 。
之 帅 ,血 为气 之母 ,气 能行 血 ,血 能化 气 。气 血充
邪善行而数变 ,故肢体关节见疼痛游走不定 ,可累
及 多个关 节 ;若 寒邪 偏盛 ,寒 主收 引 ,其 性凝 滞 ,
气血痹阻不通 , 故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 , 痛有定处 , 遇寒加重 , 遇热减轻; 若湿邪偏盛 , 湿性黏滞重浊 , 湿注经络 , 故见肢体关节肿胀 , 重着酸痛 。 李瑞雪 。 ] 认为 ,R A的主要病机为风湿痹阻、寒凝络痹。风 、
性 自身免疫疾病 ,我国发病率为 0 . 3 2 % ~0 . 3 6 %¨ ,
中医认为 , 肝肾居下焦为先天之本 , 肝藏血 、 肾藏精 ,
尤 其在 西南 地 区 患病率 更高 。R A属 中医学 “ 痹 精 血 互生 ,肝 肾 同源 ;肝属 木 、肾属 水 ,水可 以生 证” “ 历节” “ 白虎病”等范畴,传统观点认为本 木 , 二者一荣俱荣 , 一损皆损 。 肝主筋 , 肝血养筋 , 病 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外感六淫和内伤因素 ,同时与 体质因素 、气候条件 、生活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与关节 炎 2 0 1 3年 第 2卷 第 3期 R h e u ma t i s m a n d Ar t h r i t i s 2 0 1 3, V o 1 . 2 , No . 3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不仅侵犯与骨骼连接的滑膜、软骨、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组织,还影响到心、肺、血管等器官。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作用期与缓解期交替,人体消耗大,致残率高。

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病”范畴,更与古籍中“历节病”、“风湿”、“鹤膝风”等病的描述相似。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

除此之外,《素问?痹论》还认为“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痹病的产生又与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

而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可见古人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即看到了其外部因素,同时也意识到了它的内因,概括的说风、寒、湿、热邪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虚内存,正气不足才是其发病的内部原因,正如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侯论》一书中《卷一?风湿痹》云:“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久不瘥,入于经络,博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

”由此可见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即有外因,又有内因,外因为标,内因为本,内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的病因病机中表现得纷繁错乱,复杂而多变,以下为临床中的几个方面:1.外感六淫诸邪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外部因素《内经》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为痹的论点,是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六淫致病最早论述,目前多将其分为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的风寒湿痹,以及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化热而发的湿热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多是由外而内,或由于久居寒冷,失于保暖,或住所潮湿,或睡卧当风,或触冒风雨,或水中作业,或劳累后感湿受寒,或汗出人水均可使人卫外功能减弱,使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络,血脉阻塞,关节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病。

从中医角度理解关节炎的病理机制

 从中医角度理解关节炎的病理机制

从中医角度理解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从中医角度理解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多与气滞、湿滞、寒凝、瘀血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对关节炎的病理机制进行解析。

一、气滞导致关节炎中医认为,气是运行于人体各经络的重要物质,气的运行畅通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当气滞于关节,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就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

二、湿邪引发关节炎湿邪是中医中一种病邪,它容易侵袭人体肌肤和关节,导致湿气内停。

湿邪滞留于关节,阻碍了经络的通畅,容易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

湿邪的形成与人体内湿气的过多或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三、寒邪诱发关节炎寒邪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病邪,寒气容易入侵人体,尤其是远离心脏的关节。

寒邪会使关节组织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关节疼痛和僵硬。

同时,寒邪还可凝滞体液,导致关节肿胀。

四、瘀血影响关节炎瘀血是指血液在体内停滞、淤积的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瘀血是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瘀血可以由外伤、气滞、湿滞等引起,它使得关节组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炎症反应的加重和关节疼痛的出现。

中医对于关节炎病理机制的理解与现代医学有较大不同。

在中医中,关节炎的发生与气的运行不畅、湿邪滞留、寒邪入侵和瘀血的形成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治疗关节炎时,常常注重调理气血、祛除湿邪、温通寒邪和活血化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中医的治疗原则,采取一些保健措施来预防和缓解关节炎。

首先,保持适当的体重,不给关节过大的负担。

其次,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潮。

此外,适量运动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血液循环的良好态势。

总结而言,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理机制涉及气滞、湿滞、寒凝和瘀血等因素。

中医的治疗原则常常是以调理气血、祛除湿邪、温通寒邪和活血化瘀为主。

通过中医的观点来理解关节炎的病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一疾病,并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

浅谈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摘要]通过对中医文献的学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六淫外感是致病的外在因素。

正气不足,人体禀赋阴阳各有偏盛偏衰,使人体容易被外邪所伤,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也是发病的内在基础。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此病中医当归属于痹病。

痹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曰日久正虚,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历代文献皆有记载,多按其临床症状而定义,如“痹证”“历节病”“顽痹”“白虎病”“白虎历节”“鹤膝风”“痛风”“肾痹”等。

结合其表现及现代文献研究,焦树德等[13]认为本病当命名为“痹”较确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称之为“痹病”。

中医对痹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认为痹病的产生与外邪、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

而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

”,“不与寒热湿气合,故不为痹”。

可见风、寒、湿、热诸邪是痹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需内存,正气不足才是其发病的内因,正如隋巢元方所著《诸病原侯论风湿病》云:“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原因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原因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原因是什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越来越多,此病主要是侵害患者的关节,关节肿胀疼痛、晨僵、麻木、屈伸不利、严重时可能导致残废。

现在正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发的季节,所以我们要做好预防。

前提是了解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

从西医角度分析,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从中医角度分析,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因素如下:1、脏腑阴阳内伤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

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

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生髓,在体为骨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

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2、外感六淫之邪六淫之邪气是指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的六气侵入人身体引起发病的气就称为邪气,风湿病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生的。

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3、痰浊瘀血内生痰浊与瘀血即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些就是风湿病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

4、营气卫血失调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

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

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馨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受凉、受潮等病史,提出了这些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春季雨水较多,是“百病好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论治的认识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论治的认识

疾 病探 析 m.山 西 中 医 .2013(01).
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减轻疾病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而且 ,这 安全性评估Ⅱ】.临床肺科杂 志.2013(05).
个 操不受时间地点的的限制 ,十分易操作 ,对病人也 没有过多 地 f10】程 昌顺 ,吴 东 南 ,榻 少敏 ,雷 红 芳 .从 相 关 脏 腑 论 治慢 性 阻 塞性 肺
要 求 ,是一种简单便利、实用有 效的康 复护理方法 。
过 程中 ,每一步都应该严格按照正确 的流程进行 ,首先拔罐 ,其次 其 与FEV1功能关 系研 究Ⅱ1.临床肺科 杂志,2013(11).
留罐 ,最后取罐 。经过多年 的实践发现 ,采用拔火罐配合冬病夏治 f41邢筱 华,于文宁,杨露梅 .冬 病夏 治三伏贴 治疗慢 性 阻塞性肺 疾
穴位贴敷 ,可 以使病人 的抗 病能力大大 提高 ,呼吸道感染疾病 的 病稳 定期500例 盯1.陕西 中医,2013(08).
3.2 拔罐
中国伤 残 医 学。2013(12).
在贴敷 的过程 中 ,可 以加上拔 罐治疗 同时进行 ,因为拔罐 可 [2]昊刚,白冲.COPD合并肺 动脉 高压 诊治 分析 临床肺科 杂志,
以疏通经络 ,使药物得到更好 的吸收 。拔罐需要在 中药贴敷 之前 2013(1 1).
进 行 ,在背部 的大椎穴 、肺腧穴 ,肾腧穴等 穴位上取穴 ,在拔罐 的 【3]曹梅 ,许 浦生,萧鲲,叶凯 ,陈飞鹏.COPD患者血清1I.,-27水平及
等 ,研磨成粉 ,以新鲜熬煮 的姜汁或 蜂蜜调 和使 用 ,最好现 用现 研究中也表示 ,中医学领 域 的拍打 功 ,穴位按 摩配合其他治疗措
配 ,以免药物变质变性。贴敷 的穴位大 多选 择包 括肺 、脾 、肾三个 施 ,也可以大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对病人要 有适合 的心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徐晖;黄颖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5(036)001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表现为发病的异质性、系统性等。

其发病具有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等特征。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杂症之一,该疾病不易治愈,一旦患病往往是终身罹患。

RA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关节症状,可出现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及关节功能障碍等,早期发病隐匿,容易漏诊、误诊,多数患者就医时已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可逆阶段。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徐晖;黄颖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
【相关文献】
1.单味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
3.通络类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5.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黄 颖(陕西中医学院伤寒金匮教研室,陕西 咸阳 712000)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犯小关节为主,同时也可累及全身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常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由于滑膜炎的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骨质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坏,终致关节畸形、强直、活动功能障碍。

临床上致畸和致残率很高,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

本病属中医学之“痹证”、“历节”、“痛风”范畴。

中医药对RA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本文旨在探讨RA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从而为临床更好地辨证论治提供借鉴。

1 邪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1.1风寒湿邪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胜者为着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多是由外而内,由于久居寒冷,或触冒风雨,或劳累后感受寒湿之邪均可使人体卫外功能减弱,风寒湿邪侵入经脉,致使关节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病。

风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开发腠理,穿透力较强,寒邪凝滞,其性收引,寒邪借助风力内侵,风寒交结,而致经脉拘挛。

加之湿邪黏着、胶固之性,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筋脉失养,绌急而痛。

由于感邪偏盛的不同,临床表现有所不一。

如风气盛者,因风性善行数变,易使痹证游走不定而成行痹;如寒气盛者,因寒性凝滞,易使痹证固定部位,疼痛剧烈而成痛痹;如湿气盛者,因湿气黏滞重着,留注关节,所谓“湿胜则肿”,易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而成着痹。

1.2风湿热邪 人体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是形成热痹的原因。

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合邪为患,湿热之邪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不能屈伸。

素体阳盛,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以致出现关节灼热红肿疼痛,发热而形成风湿热痹。

湿热交蒸,气血瘀滞于经脉关节,因湿性黏滞,病程缠绵难解。

临床上可见关节肌肤红肿,疼痛,重着,抚之有热感,或久触而灼。

1.3痰浊 痰浊是由水液输布障碍,水湿停滞,聚湿而成。

在RA中痰浊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如外感湿邪,日久不除,湿聚成痰;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或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湿不行,聚湿成痰;瘀血阻滞,经脉不利,水液道路不畅,水湿停滞,聚湿成痰。

痰浊留窜骨节经络,闭阻气血,凝而为痹。

1.4瘀血RA与瘀血的关系,古代医家已有所认识。

脉络痹阻是痹证的重要病理环节。

且RA 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则影响血液运行而见瘀血,故《类证治裁・痹证》说:“痹久必有瘀血”。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也有“瘀血致痹”说。

痹证夹瘀的原因有很多,如寒邪侵犯经脉,使经脉收引,血液运行迟缓,而导致血瘀;热邪循经入血,热盛则伤津耗液,使血液黏稠凝滞,瘀塞经脉;久病耗伤正气,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经脉失温,血行滞涩,都可导致瘀血的发生。

瘀血既是RA病理过程中的产物,瘀血的形成又可加重各种证候。

RA 患者常有关节肿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久治不愈,以及局部硬结瘀斑,肌肤干燥无光泽,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紫黯等瘀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正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人体的一切抗邪能力,如卫气的卫外功能、脾胃滋养功能、肾精的充养功能、血液的濡养功能、经络系统的调节功能等,均属正气的范畴。

正气虚弱,则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其抗病能力、康复能力减弱,早在《内经》中就认为正气充盛,邪气无从入侵,正气亏虚,邪气才可乘虚而入。

如《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在RA的发病机制中,正虚是致痹的内在因素。

机体正气不足时,外来风寒湿热邪才可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而发痹病。

2.1脾虚 饮食失节,或因劳倦内伤,或外受寒湿之邪,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浊内生,湿浊为患而致痹,如《素问・痹论》指出:“饮食居处为其病本。

”脾位于中焦,主运化、升清和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脾是人后天之本。

脾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筋骨血脉失于调养,发为痹病。

2.2肾虚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只有当肾气充盛时,方能“筋骨坚”,从而达到“筋骨劲强,肌肉满状”的状态。

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当、房室不节而致肾精亏虚,则骨髓失充,筋骨失养,发为骨痹。

华佗在《中藏经・论骨痹》中说:“骨痹者,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7)04- 0036- 02收稿日期:2007-02-16作者简介:黄颖(1978-),女,甘肃兰州人,助教,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36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

”更为具体地阐明了骨痹与肾脏受损有关。

王肯堂更明确指出:“痹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由于肾虚,肾主骨功能不利,才使得“风寒湿”侵袭人体发为痹证。

由此可见,肾虚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内因。

2.3气血亏虚 人体气血不足,筋脉骨骼失于濡养,容易导致痹证的发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痹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此痹也。

”另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报道RA患者中女子发病率较男子高出很多,约为男性的3 倍。

这与女子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

女子以肝为先天,胞脉系于肾,经、胎、产均可导致气血失调,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同时冲任空虚,风寒湿邪易乘虚侵入,相合为病,发为骨痹。

2.4营卫失调 《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府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指出营卫之气的顺逆和痹证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则更进一步论述了历节的病因与营卫的关系:“营气不能,卫不独行,营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

假令发热。

便为历节也”。

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病机复杂,病情缠绵,其关键是邪正交争中的正虚与邪侵,若只注重祛邪则易伤正气,导致正虚邪恋;若仅以培补,则邪留难去。

因此治疗上应当标本虚实兼顾,扶正祛邪并用往往效果更好。

◆阴阳五行是中医执简驭繁的工具陈 刚(湖北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易经》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它所揭示的“简易原理”,也就是自然的原理、科学的原理。

天下的事,没有其它的妙方,就是化艰难为容易,变繁琐为简单。

凡是伟大的真理,都是简明而又朴素的。

越是简单的原理,越具有普遍的意义。

1 简单性的重要意义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以及其它任何领域的专门大家有别于常人之处,就表现在他们能够把复杂的世界看得很简单,善于从大千世界纷然杂陈的各种现象中整理出内在的规律:科学的规律,艺术的规律,哲学的规律。

而规律使一切变得简单,易于掌握和遵循。

许多纷繁复杂的现象常常都通过浓缩的精化以简明的方式表现出来。

简单性是科学理念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科学发展中,“简”的原则可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提出并最终战胜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是在著名的“奥卡姆剃刀”简单性原则的指导下完成的。

牛顿的力学理论也是通过几条简单的公式或方程概括了从地面到天体的所有机械运动,体现了简易的特性。

普朗克、爱因斯坦和德布罗意的最具创造性的思想是用如下3个极简洁、极优美的数学公式E=hv、E=MC2、P=hk来阐述的。

这3个阐释天地自然之理、洞幽极玄的公式揭示了从微小如电子到宏大如宇宙天体的一些基本创造行为,其自身竟如此凝炼和简洁,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心向往之!这种图象和公式的逻辑元素数目越少,其外延越大,概括性越强,信息量越大,浓缩度越高,越便于传播和利用。

在繁琐、拖沓和累赘的形式中,真理之光很难透射出来,即或透射出来,也很难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此即彭祖所谓“道不在烦”。

所以,追求真理的过程,即是追求简洁性,追求美的过程。

2 “简易”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法则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乏化繁为简的先例。

《易经》只用了八八六十四卦便阐述了天下万物演变的诸多规律。

佛说法49年,最后说,未曾说得一字。

尧舜禹汤相传的心法,仅有16个字,再把它简化开来就是1个字,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

可见真正的大智慧都是通过简易的文字来表述的。

“简易”不但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基本法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法则。

人类对客观事物按简单的方式进行思索创造,才能执简驭繁,事半功倍。

《淮南子・诠言训》也说:“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

”只有简易、简明、简约、简洁,才能以少总多,以约统博,以简御繁。

一切事物越通俗、越简单、越自然,就越接近于根本,便越容易认识,越容易了解,越容易接受,越容易执行,越容易创造。

因而我们认为“简易”是科学的需要,中医也不能例外。

关键词:阴阳五行;中医;学术探讨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7)04- 0037- 02收稿日期:2007-02-07作者简介:陈刚(1971-),男,湖北长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