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论文
会计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会计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全球通用的标准,对中国企业财务报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1. 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国际会计准则采用了更为严格和标准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与中国传统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例如,资产的计量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而非成本价值;收入的确认原则更加严格。
这些变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和解读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提供更为详尽和透明的财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这使得企业财务报告更具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提升了信息披露的质量。
3. 跨国公司统一财务报表: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中国企业涉足国际市场,需要编制统一的财务报表。
国际会计准则为跨境企业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财务报表框架,便于各国之间的财务信息比较和交流。
二、中国企业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策略1. 加强国际会计准则培训:中国企业应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可以组织培训班或邀请国际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加深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
2. 审查现有会计政策:企业需要对现有的会计政策进行审查,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调整。
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优化会计处理方法,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加强内部控制:国际会计准则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
为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主动沟通与学习: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要求。
与行业协会、专业组织以及同行进行沟通和学习,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解决方案。
5. 不断提升财务报告质量:企业应不断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会计论文:国际化会计制度论文
国际化会计制度论文一、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具有的特征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变迁规模是庞大的,涉及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要想实现这一改变绝不可以走“一刀切”的道路。
因此,我国大部分实行的是从一个细小的、特定的制度开始突破的,在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再从与它关联性强的地方开始扩散,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局部进行实现全局改变。
这些都源于局部的探索,,这也很好的诠释了国际化变革就是一个局部带动整体的过程。
二、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大致现状1.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的单方靠拢我国会计制度的演变都是学习国际上的做法,积极的向西方看齐,而这也造成我国在这方面过于单向趋同,而不是与国际的双向互动。
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基本上都是由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制定的,这其中很少考虑到我国的特殊经济形势。
虽然我国在会计制度的具体实践还不及国外发达国家,向其也学习可以让我国少走弯路,但是我国在经济文化背景上与西方尚且存在较大差异,像会计制度这样具有指导性的规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水平。
2.国内企业对会计制度的接受性不高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正式执行的同时,非上市企业则是根据自身的企业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执行新准则,因此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依然有较大差别的。
有的企业会计核算本身就不够健全,这样势必造成企业对适时而变的会计制度的接受性不高,也不利于企业间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3.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兼容性差我国会计制度建设的导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而这也与国际会计制度制定的环境截然不同,从而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兼容性问题也就日益突显。
我国目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监管制度规定尚不健全,在跟随IFRS的步伐的基础上制定的会计准则并不能完全与我国目前的贸易形势相契合。
三、对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展望1.加强制度理论探索,为国际化建设创造条件随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大环境的多样化,这就要求理论的探索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同时所处理的会计业务也不断创新。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论文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参考例文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论文国际会计诚信论文参考例文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与生俱来的道德诉求,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
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财务制度来工作,是有据可依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
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会计诚信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会计诚信论文参考例文篇1浅议会计诚信缺失摘要:针对会计诚信缺失,必须健全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同时对会计人员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
关键词:诚信;措施;监督一、我国会计诚信质量现状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
(一)通过编造失真的会计凭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通过编造虚假经济业务,以非法的手段取得原始凭证,或自制劳务费、装卸费凭证等以虚开实;或以原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以少开多;或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利用形式上合法的票据在费用中列示公费旅游或领导个人的消费等。
这些虚假凭证进入记账程序,致使会计信息从源头上失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设立虚假账簿和报表,提供失真会计信息有的单位私设“小金库”,建立账外账,有的甚至建几套账。
“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更是五花八门:有零星销售对方不要发票不记账的;有正品转次品、合格品转报废的;收入不记账造成库存商品账不符实,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去调整;也有的单位将销售收入或预算外收入不存入规定的开户行,公款私存。
(三)在成本上做文章,提供失真会计信息为了提高业绩,虚增企业利润,对成本大做文章,该转的材料费、人工费不计入成本;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或者少摊入,该提的费用不计提或者少计提;将已竣工的基建项目不按时转入固定资产,少计折旧费,又将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挤入工程成本;有些企业采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成本,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
国际会计期末小论文
国际会计期末论文国际会计师西方企业会计的一个最新发展。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和资本投资的日趋国际化而产生并日益发展起来的,它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套适用于全世界范围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实现各国会计的标准化。
目前,很多国内外高校开设此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下面我从国际会计的发展、各国会计模式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对国际会计进行阐述。
一、国际会计的发展。
1965年,科拉里希和马霍认为国际会计就是对所有国家的会计原则、方法和准则进行研究和分析。
1968年齐默尔曼等认为国际会计是最高层次的抽象。
在于打破国界。
发展世界性的会计理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适用。
日本的会计学家染谷恭次郎认为,国际会计是指企业因超越国界的经营活动而展开的企业会计,由于企业在海外从事经营活动和筹措资本的活动不断增加,而且生产、销售、财务等各种活动在跨越两个以上国家内进行的跨国公司蓬勃兴起,过去在一国范围内处理的企业会计,就冲破了国界而在国与国之间展开,形成了国际会计。
相似的定义还有科勒的《会计词典》中对国际会计的解释,他把国际会计同样理解为从事跨国界活动的组织的会计,他认为国际会计必须包括了解所有国家的会计实务,国与国之间在实务上的不同以及在不同国家联署组织的会计实务。
这两个定义与前者的差别在于它们是从微观、从企业的角度对企业从事跨国界经营活动所必须进行的会计实务加以分析。
二、会计模式的比较。
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
国际上一般将会计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美英为代表的美英模式,第二类是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模式,第三类是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前苏联会计模式。
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别化的国际会计论文
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别化的国际会计论文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推进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交流上的障碍或成本,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同样,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加入WTO我国近年来也进行了多次较大程度的会计改革,尤其是第三次会计改革,制定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发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使我国会计标准在会计要素定义,资产、负债和收入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体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或一致,这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与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我们认为,各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大趋势,中国只有积极参与这一进程才能维护自身利益。
然而,怎样看待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呢?有些学者将会计国际化的内容定义为三种,即沟通、协调和统一。
所谓沟通,既相互交流,明白差异之所在;所谓协调,即尽量减少差异,寻求一致;所谓统一,即实行全球会计的一体化、统一化,包括统一的会计账户,统一的会计准则,结构和内容完全相同的会计报表,会计国际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会计统一,即实现全球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体系。
而笔者认为,谋求全球会计的大统一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只是一种幻想,会计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只是会计协调,从而在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层面上谋求一致和交流的便利,但各国会计体系的存在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会计国别化将长期存在。
这正如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在交流中接纳和使用,但由于各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在可预见的将来,英语不可能作为世界语而完全替代他国的语言,中国不可能因为使用英语而在有一天会放弃汉语。
这是由客观环境和许多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此类比。
在下面的内容中笔者将就这一论点进行详细分析。
实现会计国际化的关键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承认和接受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毕业论文
国际会计毕业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世界各国正在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我国也在积极地朝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向努力。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国际会计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国际会计谐和必然性近年来,由于跨国公司的不时壮大、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国际资本活动的增强,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协作越来越亲密。
我国由于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等环境不同,我国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国际会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随着国际交流与协作、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开展,越来越请求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和可了解性。
因而,我国需求参与国际会计谐和以进一步减少与国际会计惯例之间的差别。
我国在会计规范的建立中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应对,关系到我国会计规范的建立和开展走向,参与国际会计谐和势在必行。
一、国际会计谐和的涵义国际会计谐和是指对各国会计标准和会计信息的差别水平加以限制,从而增加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的过程。
国际会计谐和不同于国际会计规范化,它是在差别的根底上对差别停止的一种减少矛盾、构成有序构造的过程。
是逐渐减少各国会计惯例的差别水平,从而增加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了解性的过程。
国际会计谐和是倡议性的,而不是强迫性的,它是参与谐和的各方共同协商的结果,它的最终方向是使先进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办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行和应用。
二、我国停止会计国际谐和的必然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我国展开会计国际谐和活动,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协作和国际贸易的开展。
有利于完成我国与国际会计的接轨,是我国经济对外依存的客观需求。
(一)我国经济对外依存性使会计国际谐和无可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展,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性也越来越强。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由国内运营企业开展成为跨国公司,它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参与竞标,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曾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也就对我国的会计规范提出新的请求。
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国际会计准则论⽂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会计⼀般规范。
其⽬的是促成国际范围内的会计⾏为的规范化。
它不直接约束各国的会计活动,⽽通过纳⼊各国的会计规范系统来对各国 (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所在国) 的会计活动施加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论⽂1 1.⾦融危机的起因 20xx年7⽉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演变为国际⾦融危机,⽽对于这场危机的根因,理论界众说纷纭,可以概括为以下⼏点:⾦融创新过度、政府监管失效、信托责任感缺失、投资者消费观超前、会计准则不完善,可见,会计准则在其中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融危机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在这场⾦融危机后,制定和应⽤⾼质量的国际会计体系是全球的⼀种共识。
⾼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将⼤⼤减少公司跨国发⾏股票和债券的成本,提⾼证券市场的效率以及跨国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性,促进资本在全球范围的⾃由流通,使世界各国都可能从中受益。
2.1国际组织、国家的推动 重要的发达国家美国多数⼈认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他们指出,全球通⽤的会计准则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性,降低信息的复杂性,为建⽴⼀个更加统⼀的全球市场、拓展经营的新领域创造了机会。
欧盟作为推动会计国际趋同的重要⼒量,在⾦融危机后,欧盟更是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深化趋同的成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指定机构开展合作以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在欧盟国家的实际适⽤性。
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舞台上所作的⼯作也备受瞩⽬,20xx年出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20xx 年还制定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路线图。
⽇本、韩国、印度等亚太国家也加⼈会计准则趋同的⾏列,并建⽴了趋同的机制。
2.2制定权的配置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配置,实质上是各种政治⼒量的较量。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谁获得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谁就将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产⽣重⼤影响,谁就会为本国节约巨额的会计成本和交易成本,从⽽使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拟的优势。
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论文
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论文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论文(一)限制对收益的人为调节对收益的确定,传统会计理论认为,应允许收益摊平(income smoothing),即对费用的摊销,当经营情况好时,多摊销些,不好时,少摊销些,使收益较为均衡,企业的总体风险较小;目前的会计理论则认为,收益摊平的作法,人为调节的因素即主观性太大,应予限制。
会计实务界认为,会计本身的职能是反映。
提供信息与信息的使用要分开。
会计应体现其中立性,而不是服务于特定的政策需要。
因此,各项费用的摊销应尽可能进行当期收益,以减少人为操纵,限制人为调节,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二)增加现行成本(市价)的会计信息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占主导地位。
但是,会计是要为投资者提供信息服务的。
在价格变动大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就不能适应这个要求,而应提供现行成本。
所有投资的交易都可分成三大类:买、卖或持有。
显然,买主关心的是我今天为它要付出多少钱,卖主关心的是它今天能变现多少钱,持有者关心的是将来能收回多少钱。
这些都是现行或今后的价值,历史成本对他们只是参考。
会计的计量模式,可以由5种计量属性和两种计量尺度的不同组合来确定: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2.现行(重置)成本3.现行市价4.可实现净值5.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计量尺度1.名义货币单位2.固定货币单位将以上“属性”和“尺度”组合,可以有10种模式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模式都用到了。
例如,固定资产评估和盘盈,用重置成本法;存货和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价;应收账款扣除坏账准备则为可实现净值等。
应当说,历史成本法仍然是当今多数国家使用的会计准则,但它正在逐步失去其主导地位。
许多人认为,21世纪历史成本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为了适应多方面的需求,作为过渡,目前在使用历史成本的同时,可以以多栏式、附表、附注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反映现行成本(市价)的会计信息。
汇汇兑损益变动(未实现)等。
古典制度_国际会计(3篇)
第1篇一、引言古典制度,是指一种以国家为中心,强调国家主权和中央集权的制度。
在国际会计领域,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体系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从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其对现代国际会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的定义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是指在古典制度背景下,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的会计制度。
这一制度体系强调国家主权,以国家为中心,注重国家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
三、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发展历程1. 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起源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日益频繁,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国开始制定和实施本国的会计制度。
2. 国际会计准则的初步形成20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国会计制度开始出现差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会计界开始探讨制定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
1938年,国际会计师协会(IFAC)成立,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初步形成。
3.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67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立,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的正式确立。
此后,IASC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为各国会计制度的协调奠定了基础。
4. 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会计准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会计制度的协调需求日益迫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IASC于2001年更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发展。
四、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特点1. 国家主权性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强调国家主权,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实际需要制定会计制度,体现了各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
2. 地域性古典制度下的国际会计具有地域性特点,各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会计实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国际会计学论文
外币业务处理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迎向世界,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到中国进行投资生产。
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超出国界,传统的企业会计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了。
在对外贸易中涉及外币的业务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如何对外币业务进行衡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如何处理汇兑损益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两种最常见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报表折算一、外币业务概述外币业务的产生与经济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联。
相对于会计核算的货币计量要求,我们习惯上将企事业单位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统称为外币。
具体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等;○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3外汇收支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4其他外汇资金。
所谓记账本位币是由企业所处的主要经营环境而确定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规定: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但是,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1】外币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1、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2、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3、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4、外币报表折算一般来看,企业外币业务应发生于国际交往的经济业务中,但是,若本国内企业间的交易约定以某一非记账本位币结算,其相关的交易活动也属外币业务;而企业与境外的企业交易按照本企业的记账本位币结算时,则不能算作外币业务。
【2】二、涉及外币的一般处理方法外币统账制:是指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
将外币折算时有当日汇率法和期初汇率法可供选择。
当日汇率法:对每一笔外币业务按业务发生的当天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平时不确认汇兑损益,月末按照月末的汇率折算,差额确认为汇兑损益。
期末《国际会计》论文模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论文写作》期末论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学院专业:姓名:任课老师:学号:成绩:邓燕中国·珠海二○一二年十一月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我所呈交的期末论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论文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
承诺人签名:日期:年月日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摘要上市公司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具有业绩较好、规模较大、筹资和扩充能力较强的优势。
财务危机来自于风险,忽略风险的监控就会导致危机,及时监控财务风险,才能分析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实施财务危机的有效诊断,使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
在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又越来越激烈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以企业真实、可信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建立预警模型,对企业将要面临财务危机实施的实时监控,才能是上市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可持续经营发展。
本文在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17家ST公司和17家非ST公司,收集2010年的财务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筛选敏感性指标作为预警变量,再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SPSS统计软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一、引言(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从此股票发行保荐制度诞生。
保荐制度的实施,意味着对发行人是否达标的判断主要由中介机构负责,证券监管机构的权力进一步弱化,逐步从对报送文件的实质审核转为形式审核,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我国股市发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踊跃了每年IPO项目报送增加,但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经济发展日趋市场化和国际化,企业面临着更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然后企业的运营最基本的是需要资金支持,因此一旦财务风险失控将导致经营陷入危机甚至是破产。
国际会计学论文范文
国际会计学论文范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全球范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在2021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制定一套全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稳定全球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国或地区采取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倍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在当前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重新构建,国际会计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正在积极推动治理结构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需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选择适应国情需要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会计准则;作者:杨敏等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全球资本市场日益开放融合和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在近年来尤其是在最近十年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开始加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或者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
2021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使人们认识到,制定一套全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于全球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国或地区采取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部分国家或地区认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策略应当选择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部分国家或地区则认为,在选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时应当考虑本国或本地区具体情况,主张采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而非“直接采用”的策略。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加转型经济国家,如何选择恰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对我国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企业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影响重大。
本文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就此问题展开研讨,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和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顺时应势,积极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国际趋同工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际会计论文
中国参与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建议言赅交流,参与力度等等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下评价和展望评分:1全面性,概括总结能力2 展望部分要有自己的见解观点3资料的准确和更新中国与会计国际化,2000字左右论会计国际化与我国会计建设过程摘要:会计被认为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经济全球化迫切需要会计语言的规范和统一,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应从加速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加快会计人才培养以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会计、会计国际化21世纪的今天,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国际投资、融资和跨国、跨地区资本流动呈现迅速扩大之势, 会计的国际化特性更加明显, 可以说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 这对我国的会计信息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增强其国际可比性也提出了要求。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泛意词, 它是指会计实务跨越一国的范围走向国际。
会计是一种国际商业语言, 会计无国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应该通过多方努力, 减少直至消灭国家间的会计差异。
会计国际化实际上是在各国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使各国的会计处理具有同质性和可比性,其最终目标是达成一个全球化的统一的会计处理标准。
通过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沟通。
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明白差异之所在;二是协调。
尽量减少与国际会计惯例等方面的差异,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增强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有效性。
三是规范和统一。
实行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同的标准化会计,使本国会计融入国际行列。
三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都以前一阶段为基础,第三阶段是会计国际化的最高层次,也就是会计趋同的阶段。
我国的会计经过了一个个漫长的发展阶段:1978到1992年为我国的会计探索阶段,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用是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由于我国的传统会计体制与西方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因此并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形势。
影响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影响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毕业论文影响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毕业论文会计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
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国际贸易的大量增加、国际资本市场的形成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经济日益趋向全球化。
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也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反映和监督某一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是跨越国界,就国际间的经济交易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财务信息,国际会计应运而生。
这一划时代的变化给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会计是会计的一个新的分支,是会计的一个新领域。
对国际会计的研究并不在于取代目前业已存在的会计思想和会计实务,而应顺应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使会计具有更大的精确性和有用性。
国际会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并逐渐发展的,会计先天具有国际性,各国对会计的传播和影响是与工业革命后现代企业组织和现代市场的发展相关联的。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会计也形成和发展了其严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基于商品经济的共性,会计一方面在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在世界各地逐渐传播扩散,二战后,尽管各国相继独立,但其历史影响和会计影响仍然存在,因此说,会计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都有一种国际间渗透的趋向。
促进国际会计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方面,20世纪后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国际会计形成的重要背景。
综观会计发展史,可以说是一个与世界经济发展相结合并具有浓厚国际色彩的过程。
促进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促进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内因分析(一)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比较需要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要求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决策,因而也需要不同的会计标准和会计程序。
产生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界环境,特别是经济的不同发展速度造成的。
会计标准是从它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然后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
国际会计的相关问题论文
国际会计的相关问题论文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概述1.概念会计国际趋同就是指国际会计准则综合考虑到各国会计准则的优点和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情况,各国会计准则逐步接近国际准则,实现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统一性的过程。
由于在不同国家内,会计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想发展成为一个单一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缓慢的过程。
2.会计国际趋同的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双边为了能够准确掌握该项贸易业务的风险程度,要求得到对方的财务信息,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得到正确的投资或合作决策。
依据这样的发展形式贸易各方都要求掌握对方的会计信息,同时对贸易双方的会计准则提出了协调一致的要求,导致不同参与者的会计信息实现可比性,有利于能够读懂对方的会计报表和财务资料,实现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1)降低交易成本再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界限已不明显,国际之间的贸易越来越多,假如会计准则上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就会严重影响到交易的进行,则一定会增加交易成本。
但假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那么就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运行成本,使企业不会由于会计标准不同而影响了发展。
自2023年,我国企业全部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接近。
我国企业当中应用新的会计准则不但表示我国企业大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而且也大量应用了国际会计语言,为企业发展扫清了财务会计方面的障碍,节约了由于准则不同带来的转换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利于国外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告。
2)服务于“走出去”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同台竞技,由于竞争环境不同因此对我国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企业涉及国际贸易、海外并购、海外上市和商誉确认等业务时,那么不同方面就需掌握对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只有利用会计信息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市场交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促进交易的成功。
国际会计准则研究论文
国际会计准则研究论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不断加深,更多的企业和公司开始参与到跨国贸易中,外贸市场成了全球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会计标准则是国际企业必须遵守的重要法规,也是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际会计准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国际通用的会计规范,可以使企业之间的财务报告可比性更加明确,协助审计师进行审计以及对外界做出有效的财务信息披露,对于全球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应用,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各种会计准则的研究,致力于推进更加完善的国际会计标准。
国际会计准则研究论文,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研究成果。
在论文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对国际会计标准制定、执行以及规范整个行业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高国际会计标准的质量和实用性,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准确、可靠和有效的财务信息。
在国际会计准则研究论文中,学者们通过对各种不同的财务报告、会计管理方法和会计政策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发现不同会计制度下会计实践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进一步完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
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运用了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包括比较分析、横截面分析、纵向分析、分类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使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对于国际企业而言,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论文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和相关规定,从而避免受到制度或政策的限制,提高国际财务和税务管理的专业能力,使公司运营更加高效和稳健。
同时,对于投资者而言,论文研究成果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可靠和准确的财务数据,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多依据和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由于国内外会计规则、财务政策、税收政策等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会给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
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的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对统计数据处理和数学模型有扎实的基础。
国际会计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会计制度应运而生,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业务、投资者进行国际投资、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国际金融活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国际会计制度的起源、发展、主要特点、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际会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国际会计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开始关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在此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简称IAS)应运而生。
2. 发展20世纪5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IASC)成立,标志着国际会计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IASC致力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以提高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1997年,IASC被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取代。
IASB继续致力于制定和改进国际会计准则,使其更具普遍性和实用性。
三、国际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1. 可比性国际会计制度强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相互比较,便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2. 一致性国际会计制度要求各国会计准则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完整。
3. 实用性国际会计制度注重会计准则的实用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4. 开放性国际会计制度具有开放性,允许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国际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会计模式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会计模式一、美国会计准则的起源及发展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直接导致了会计准则的产生。
美国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设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在国会要求SEC制定会计准则的情况下,SEC又将这一重任委托给了当时的美国会计师协会(AIA),由此揭开了制定会计准则的序幕,并开创了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的先河。
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三个阶段,由CAP发布的“会计研究公报”、APB发布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公告等,共同形成了适用于美国非政府主体(non governme- ntal entity)的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会计准则先后经历了“安然事件”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咄咄逼人、日趋严峻的挑战。
但FASB没有被危机所吓到,不因成为危机的“替罪羊”而沮丧,反而励精图治,积极致力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设,在对“公认会计原则”(GAAP)体系全面整理的基础上,于2009年7月完成了《FASB会计准则汇编》这一巨大工程,使美国会计准则重新焕发了青春。
如果说,美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应当是在正式获得SEC授权的美国第一个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计程序委员会(CAP)的努力之后,那么CAP之前的所有工作,不管是为制定会计规则还是原则或准则等的努力,都属于正式制定会计准则的前期工作。
因此,我们有理由将1936年CAP成立以前的时期归为美国会计准则的萌芽时期,将萌芽时期有关部门和机构为制定会计规则、原则或准则的努力描述为会计准则出现前的前期努力。
2001年底,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事发,并申请破产,这引起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恐慌。
其外部审计师——原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也因审计失败而解体。
安达信声明这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错,会计准则应该担负部分责任,而准则制定机构则认为这是安然公司滥用准则例外的结果。
之后,又接连发生了施乐、世界通信等大公司会计造假案。
此时会计准则的人文理性过度章显,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而公允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准则迫切要求向技术理性回归,使会计准则的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得以均衡发展。
为此,在美国各界的敦促下,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加快立法进程,于2002 年7月25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该法案的颁布实施,对美国会计准则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称之为一个新的资本监管时代的到来。
在学术界,称之为“后安然时代的美国会计与审计”。
法案责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研究美国采用原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实施的途径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而将会计准则制定方法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
规则导向到原则导向的转变,一方面,原则导向下具体情况要有具体的处理方法,更加考虑到会计准则的适用性问题,也就是更加考虑会计准则人文理性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原则导向下要建立一套内在一致的概念框架,更加重视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形式,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和公允,也就是更加考虑会计准则技术理性层面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上看,原则导向比规则导向更加具有进步性。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最早,准则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并且有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作为其应用场所,世界各国以及IASB均将美国会计准则视为参照样板。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惟我独尊、自高自大的心态就逐渐形成。
但在“安然事件”发生和IASB重新改组以后,这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IASB以其“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以及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积极努力,正在形成对美国会计准则的挑战。
最近几年来,虽然美国国内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存在较大的阻力,但事态也正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FASB和SEC先后发布了在美国国内使用IFRS的“路线图计划”,表明美国也在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作出努力。
二、美国的政治现状政治是决定谁的价值观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美国政治的运作发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它包括民主程序、宪政主义和资本主义,还包含多数原则、多元主义、官僚主义和精英统治的成分。
美国政治的特征体现在一些重要的类型上,包括高度分化的统治制度,高度的多元主义,突出强调个人权利,以及政治与经济领域的明显分离。
美国政治的主要规则是:民主、宪政主义和资本主义,确立了一种政治过程,这种过程旨在促进自治、捍卫个人权利和保护财产。
所有政府只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取得收入的能力,通常是通过收税来资助统治的活动。
二是强制,强迫居民遵守政府规则的能力。
政府需要强制权力,以确保其法律得到遵守。
可是,政府权力本身也会滥用。
美国通过一种精心构建的牵制与平衡制度来确保权力的公平运用,这包括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部门权威的分立。
极端分立的政府权威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
三、美国政治文化文化对会计模式的影响美国会计事务被公认为影响最大的会计模式。
P·H·阿伦把“公认会计原则”作为美国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官方的支持下和干预引导下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
1.美国是世界上制定会计准则的最早的国家。
第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与财务会计准则。
1.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组成和结构;2.FASB也承担者一些重大的责任和任务,来源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使命报告;3.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的泛滥性。
第三、年度审计和公布的财务报告的法定要求主要适用于公众公司。
1.美国联邦制给予了各个州法律和制定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2.对于年度审计和公布财务报告的法定要求实际上只存在与联邦一级;3.主要适用于的公司类型;小公司的处理方式。
小公司由于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筹资情况,也制定年度审计报告,但是不必要公开披露。
第四、强大的会计职业组织。
1.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财务会计委员会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对财务会计准则有着重要影响,主要是由于其资金运作来源;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一个职业团体也制定审计准则;3.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大的权利。
四、环境对美国会计模式的影响(一)、政治环境对会计影响美国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机构。
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美国政府的集中程度不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是间接的。
美国会计逐渐形成了一套类似三权政治体制的会计管理体系,由政府机构授权、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具体领导、组织和管理会计工作,在政府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授权和监督下制定会计准则、各单位会计师执行准则、公共注册会计师审计并鉴证其公允性,形成了“公认会计原则”为标志的美国会计模式。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美国施行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或是有调节的市场经济.公有化程度小。
美国政府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间接调控,这导致美国企业会计信息除了纳税之外没有直接为政府服务的倾向。
美国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表现为证券市场上的职业投资人而不是政府。
美国大量存在的职业投资人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是其主要需求,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自然会尽量为职业投资人提供对其决策最有用的会计信息。
这就决定了美国将会计目标定位在“决策有用”的观念上。
(三)、法律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美国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判例法,成文法只起辅助作用。
美国的法律只是间接地对会计施加影响,真正规范会计实务的是不具备法律性质的公认会计准则。
企业组织注重会计“惯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因此美国会计目标的制定受法律限制较少,可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信息。
法典中并没有关于会计目标的论述,而这一概念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出现的。
五、我国与美国会计模式内容比较(一)、文化根源上不同我国是比较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因此在会计制度的统一和规范上,比较注重制度的协调和一致性。
我国会计制度与准则的制定是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的,我国的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我国会计行业的监督与管理的权力都集中在政府手中,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和功能的空间不大。
美国是比较讲究个人自由与个人主义国家,美国的会计准则是由会计协会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美国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比较完善。
(二)、会计模式管理与执行政策不同1.在管理体制上:我国是政府主导。
我国政府强调政府的宏观指挥和管理。
美国是职业导向,行业自律,政府在会计管理中的地位不是很突出。
2.在准则制定上:我国政府是以财政部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和发布的权威机构。
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是民间机构,有比较高的灵活性。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微观层次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输入、加工、贮存和输出等各个环节构成的全过程中的要求;宏观层次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通过一定程序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规范、汇总、转换、传递和披露要求。
中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主要差别是:美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具可操作性;更具体系性;有更强的逻辑结构。
1.中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2.美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原则。
六、美国会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的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形成,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应进一步简化。
借鉴美国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组织参谋和咨询的作用,建立健全会计自律性组织,包括执业会计师自律性组织和会计人员的自律性组织,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全社会的会计管理工作。
在我国,会计人员对公开会计资料较为保守,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股权的分散要求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尽快以立法形式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公司制形式成为我国主要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的民间审计的监督职能应该不断强化,在保持主管部门监督前提下,充分发挥职业团体的作用,增加审计的独立性和整个职业的凝聚力。
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应强化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借鉴国外成熟的会计监督体制,构建一个集法律性、行政性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