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读课教学思路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自读课教学思路之浅析

自读课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详细的讲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获取新鲜准确的知识并学会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自读课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重要实践园地,能使讲读课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因此,探索改革自读课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教会学生学习“自读课”,有以下几种的方法。

1.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自读课在一般情况下,安排的课时少,通常是一节课。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所学信息,必须加强速读能力的训练。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对次要信息有所忽视。运用讲读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去揣摩阅读规律,把速读与精读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2.梳理归纳法

完成自读课教学任务,必须要有讲读的基础。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同属于回忆性散文,教读《阿长与》《背影》时重点分析文章结构、线索、描写手法及其作用以及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在自读其他三课时也要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去探究。学生自觉运用学习前两课时获得的经验去自读其余课文,就能获得自学入门的钥匙,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比较阅读法

在学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似课文作详细的解剖分析、比较。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其相同点都是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事物,都用了平实说明的方法,但说明顺序不同。《中国石拱桥》是按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这两课都是对某一类事物的说明,而《故宫博物院》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是对静态建筑群的说明。在梳理归纳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4.目标阅读法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的原则,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的小问题,并要使相邻的每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不大,如同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教师把学期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在每个单元里再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划分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应用等不同程度的具体目标,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下达各自能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中进行达标阅读,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5.边读边思法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发展学生智力。他认为“智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智力”,“学生的主要智慧努力不应该为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很多学生读书只“读”不

“思”,不会边读边思,多读多思。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读课课型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打好自学基础,才能达到自读课教学的理想效果。以下是“自读课”导读设计引发的几点思考。

一、导读的设计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自读课导读的前提,训练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文的知识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思性、可辨性、可学性、可考性,是全文的精要处。例如《美猴王》一文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美猴吗?为什么喜欢?你认为美猴具备哪些做王的条件?这个问题牵动了全文的主线,学生从美猴入洞前后的表现中很容易找到答案。在寻找答案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参与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实现了导读目的,达到导读要求。

二、导读设计力求“因势利导”

有经验的教师,驾驭教材能力强的教师,很善于因势利导的设计问题。例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一文可以设计问题: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它对你的成长有没有重要的影响?作者所说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一年级国语课本吗?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学生若能顺着这些问题思考探究,就能

很好地完成自读的任务,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可见,因势利导地设计问题,不仅突出自读重点,也强化提升了自读能力。

三、导读的设计力求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能引起争议的问题,或在无疑之处提出疑问,或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这无异于向一潭死水投下一颗石子,必将激起学生参与欲望,掀起课堂的波澜。如:《奇妙的克隆》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克隆、克隆技术的研究成果、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于人类等问题之后,可以设计:你认为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自身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通过争议不仅能有效地强化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分析、辩论、鉴赏文章的能力。

四、导读的设计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有经验的作家一向强调作品的含蓄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给读者留下一些艺术空白,“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以便给读者以想象和再创造的机会。如《干将莫邪》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试根据故事情节编写莫邪嘱儿实现父亲遗嘱前后的语言、行动、心理。这对于提高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无疑是有益的,对自读文的理解也起到了深入强化作用。

综上所述,要想达到“自读课”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出发点,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了解自读课课型特点、“自读课”与“讲读课”关系的同时,去搞好“自读课”导读设计,教授使学生终身受

益的学法,这是一条提高“自读课”教学质量的可行途径。但我们还应深刻的认识到:自读课教学的问题远没有解决,因为它的深广性复杂性,已经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不懈探求、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