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论文——中西艺术差异

美术鉴赏论文——中西艺术差异

中西艺术比较探析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关键词:绘画音乐建筑雕塑园林异同现状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

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

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

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

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

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

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

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精品文档--------------------------------------------------------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中外美术鉴赏主要是一门对中外美术作品分析、欣赏与品鉴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的优秀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不仅拓宽知识面,同时获得美的欣赏,陶冶情操,涵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

以下是的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欢迎阅读。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在大二的尾巴抓住了艺术的犄角,还记得第一次去上《中外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第一个女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几百年来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画像,还记得其中的人物画像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性,同时也说明了外方女性人权的发展见证了外方美术史的发展,还有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满是创意的小视频小发明,其中趣味索然,给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传播了艺术的趣味性,世人离不开艺术,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创造美好生活。

外方作品独赏识《日出印象》,1872年克洛德.莫奈的这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首次展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阿佛尔港口黎明时分的情景,港口作业区的大致轮廓--起重机、吐着烟的烟囱、建筑--透过浓密的晨雾和满画面的匪夷所思的破碎笔触,观者所能辨出的就是这些。

这幅画儿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简直是一团糟。

批评家们更是大为恼怒,他们将这幅画的作者莫奈以及与之画风相近的画家的称为“印象主义”。

指责莫乃画风太幼稚,其画作不过是小儿涂鸦而几年后艺术评论来与勒阿佛尔港日出时的情景何尝有半点相似。

已,了个180度转变,好象莫奈好得不能再好了,仿佛印象派画家不仅长与用笔而且捕捉视觉真实的技巧已臻化境,令当代画家相形见拙。

为何莫奈笔下的勒阿佛尔港先被说成一团糟,后来又被称为对港区日出情景了不起的再现?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种戏剧化的转变。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之卡拉瓦乔《多疑的多马》赏析左磊 0801310132 卡拉瓦乔,全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

卡拉瓦乔。

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

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

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生于卡拉瓦乔,卒于埃尔科莱港,原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后以出生地命名。

他父亲是建筑师,他11岁移居米兰并开始习画,于1590-1592年从米兰来到罗马,后来又曾到那不那斯、西西里和马尔他岛等地。

他在罗马画了一些风俗画和静物画,对他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

他是一位革命性的画家,起初坚守写实主义。

一系列的风格画建立了他的特色,那批画中充满了穿着怪异、带着浓厚颓废色彩的年轻人。

后期,他的风格大变,高度道德意识和宗教画代替了先前的题材。

他用宗教题材作形式,内容却并非被西方艺术家所顶礼膜拜和尽情歌颂的圣母子及圣徒,而是有着深刻皱纹、穿着衣衫破烂、肮脏着脚的乡下人。

在心理的写实上,他也尝试着直接不修饰地进入圣经中所描述的景物里。

卡拉瓦乔的作品强调人体,画里的人几乎有真人大小,而且通常摆在画面的最前端,戏剧化前缩法姿态好象可以超越画面。

卡拉瓦乔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地描摩自然而不管人们认为美不美,所以人们称他为“自然主义”画家,即使在表现宗教题材的绘画中,他也尽最大努力去使古老的经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可感可触,连他所用的明暗方法也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他的光线并不使身体看起来优美而柔和,却是那样执拗而忠实地把整个奇异的场面突现出来。

卡拉瓦乔现实主义在艺术上有以下特点:一.以表现下层平民题材为主,在处理传统题材时,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那些神圣的人物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

中外美术赏析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赏析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赏析结业作业《内战的预感》赏析姓名:院系:学号:《内战的预感》赏析《内战的预感》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也是达利最著名的杰作。

这幅油画属于一种抽象了逼真现实的艺术,他表现出来的画面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女人的各个肢体,然后又被画家扭曲夸张的组合起来,面部狰狞,手、大腿、乳房都在胡乱地撕扯着,给人一种挣扎的、不安的、甚至是恐惧的感觉,空中浓重的云朵也另添了几分压抑,作者应该意在借此来表现出自己对本国内战的排斥、不满和恐惧吧。

这幅画的创意来自于历史的现实,借助于同样是现实的人体,来表现出作者的所思所感,但同时超越了现实,把人物零件化、扭曲化,从而更深刻地反映现实,也表现出画家极高的作画创造力和触知力,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操和忧国忧民的胸怀。

作者介绍: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达利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

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令人联想到他的故乡加泰罗尼亚地区.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表。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最终版]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最终版]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最终版]第一篇: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最终版]画家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剧作家、诗人,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抽象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

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亚维农的少女》这幅画,可谓毕加索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

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

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

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

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

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题目:巴洛克风格之绘画所属系: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学号:111230016姓名:丁秋菊任课教师:杨秀娟时间:2013年5月22日巴洛克风格——绘画摘要:宗教下行的产物,巴洛克艺术在17世纪熠熠生辉,个性鲜明的特色,富于动感,善于光线运用的绘画艺术成为了那个世纪的象征。

同时也诞生了富于艺术气息的绘画大师,这样的绘画艺术在历史的潮流中该何去何从……关键词:巴洛克动感明暗宗教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贵兹一.巴洛克绘画简介有人说,它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有人说,它是宗教下行的产物;有人说,它是享乐主义者的面纱;有人说,它是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理性的拮抗……在我看来,它很简单,它就代表着一个时代,17世纪。

一个属于巴洛克的时代。

从人类沉湎于宁静,安详与平衡的世界里而沾沾自喜的时代中,巴洛克毫无悬念的诞生了。

那种充满动感,富于变化的艺术体系中,除了绘画,还包括音乐,建筑,雕塑,装饰品,服装等都在向那个领域靠近,一个属于巴洛克的时代便由此降临在人类的艺术史上。

那个世纪的美神,体态多姿的圣徒,婀娜纯洁的天使……无一不在巴洛克绘画艺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现在的人类仍然被那惊世骇俗的上乘之国,金碧辉煌的天宫所惊叹。

二.巴洛克绘画的出现17世纪,欧洲的封建宫廷通过对外扩张,大量攫取财富,使宏伟、豪华艺术风格的得以诞生。

宗教改革的冲击,教会的宣传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到教堂中去。

在经济的繁荣、宗教意识的淡化下,中产阶级的艺术趣味逐渐抬头,并为贵族们所利用。

从此,巴洛克风格的绘画艺术便走上了为宗教所用的不归之途。

三.巴洛克绘画的特点豪华的教堂壁画,可爱而庄严的天使,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其设计一种人为光线,而非自然的光,便产生了一种戏剧性气氛,创造比文艺复兴更有立体感、深度感、层次感的空间,造成轮廓线模糊,构图有机化,而有整体感。

过分追求戏剧性、夸张、透视的效果,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论文一: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作是一幅肖像画,绘制于16世纪初期,目前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深入观赏,我们可以欣赏到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光与色彩的巧妙组合,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生动。

画中女子的面部充满了光影效果,而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达芬奇的创作精髓所在。

他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使得画中的蒙娜丽莎仿佛具有生命力,能够和观者进行交流。

此外,达芬奇还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达芬奇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独特洞察力。

在画中,蒙娜丽莎的面容表情并非丰腴的微笑,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

这种表情使得观者难以揣摩她内心的情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不确定性与神秘感正是达芬奇追求的目标之一。

他通过巧妙挑战传统肖像画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观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蒙娜丽莎内心深处情感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中感受到达芬奇对于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于人类美的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头戴一顶菊花装饰的帽子,这些细节展示了达芬奇对于细节的精心雕琢。

同时,画中的背景正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个细致描绘的背景象征着达芬奇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崇敬。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将人类的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艺术品,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于艺术的深刻把握。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神秘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美的追求,达芬奇创造出了一幅极具魅力和内涵的杰作,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论文二:对梵高《星夜》的艺术鉴赏梵高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星夜》则是他在画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代表作。

中外美术概论[整理版]

中外美术概论[整理版]

中外美术概论结课论文—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的对比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的对比摘要:通过对中外美术概论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美术史与外国的美术文化,在对中西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的理解上,寻找二者的主要不同,本文主要以对人物的对比作为重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西对比中外美术概论的几节课下来,主要讲了中国与外国的不同代表时期的风格、代表人物、不同表现手法等。

虽然中方与西方二者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有其风格的变化与精进,但我认为它们都具有各自不同年代的共同点,例如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传统的人物画造型都具有它统一的特点,:以形写神,不以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而在西方,各个时期均是以写实为主,主要描写了事物的形态。

它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

而这两点就成为了中西美术在造型上的最大的不同点。

中国的古人对神态的描写是很重视的,历代均如此。

在古代就有“画龙点睛”之说来说明古人对刻画眼睛的重视,为了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

像是秦代的兵马俑,每个士兵的表情都有不同;西汉的马踏飞燕对马神情的刻画;东汉的“击鼓说唱俑”表情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到五代南唐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图》与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前者每个人姿态也都不同,把诗人的神情姿态和性格气质,描述的得细致入微,后者将韩熙载的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刻画的非常真实。

到后来的明清,依然不离其宗,曾鲸就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的美誉。

几节课的中国美术史下来,总结中国美术人物造型的特点就是“讲究神似,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而西方的古典美学中就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的结合,这个观念一直贯穿于艺术家的创作和美学家的思想中。

在我看来,中国的美术就是对平面的表现,而西方的美术则是立体的表现。

而光与影就是他们善于应用的条件,在光的照射与影的表现下,人物的形象从平面变为了立体,也显得更加的逼真。

例如达芬奇的自画像,运用素描的黑白灰的关系,使人物的面部真实而有起伏,而素描成为最快速又可以准确表现人物形态的手法之一。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班级:美术鉴赏选修4班姓名:顾黎学号:200810701036老师:曹健引言: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本学期,我选择了“美术鉴赏”这门艺术学科进行了选修。

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我逐步了解了许多关于绘画的知识。

在为时一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时,我经过查阅资料将结合法国伟大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作品《拾穗者》和唐代张萱的作品《捣练图》进行简单的艺术鉴赏.正文:作品:《拾穗者》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让·弗朗索瓦·米勒(法国)(1814-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着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作品赏析:《拾穗者》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

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

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

我们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

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我们知道田园生活不可能是理想化的,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

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

米勒在这幅画中试图把我们引入土地的深处,在开阔而又静穆的景观中去感受她的沉重与充实,倾听她深沉宁静的呼吸,体会她朴实顽强的生命,体会土地与土地上的农民自然般运行的命运。

作品:《捣练图》作者:张萱张萱(公元8世纪),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外美术鉴赏

中外美术鉴赏

2012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中国画学院:能源学院专业班级:采矿1004学号:311002010405姓名:韩奇要说到美术鉴赏,我先浅谈一下自己对这门课的认识。

我觉得美术鉴赏课在整个大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它是大学美术教学大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也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大学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整个国民艺术教育水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学生在大学时代里所接受的欣赏教育,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丰富学生们的视觉,又可以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而这些将对他将来的艺术观念、艺术修养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建构都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大学美术鉴赏课上,我们可以听到教师大量讲解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和与作者、作品有关的传闻轶事,涉及于作品本身的仅是作品所再现的情节内容,教师对于作者的艺术观念、作品本身的构图、色彩、透视、情绪、艺术风格特点、抒发的情感等因素。

对于学生而言,其知识结构、生理、心理等因素,使之无法接受和理解艺术鉴赏大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

过多的理性分析会让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对作品画面的真切感受。

我从内心对古典文化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感觉,美术鉴赏课的开设使我能够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

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且对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语言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表达世上美好的事物,承继古今。

而古典文化,如绘画、建筑、雕塑等则是用一种非语言来诠释人类文明的神韵之美。

通过上王海老师美术鉴赏课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与造型方式,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于西方的绘画,具有自己的特色。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

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

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

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

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

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

中外工艺美术鉴赏论文

中外工艺美术鉴赏论文

****大学校级选修课程论文题目:平面不平的原始彩陶纹样装饰院系:*****班级:*****学号:*****姓名:*****老师:*****日期:2013-6-9人们常说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因此通常我们都是以文字作为媒介研究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发展过程,然而,通过对中国古代纹样的研究与学习,我发现相较于文字,纹样以其历史性,传承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更显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的进程,纹样比文字更形象,更流畅的记录下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纹样作为一种二维平面的图形和纹饰,在应用于装饰时,设计师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让纹样与被装饰物结合产生了突破平面效果的视觉冲击力。

“平面不平”作为现代设计师追求的平面设计法则,却早在中国原始彩陶纹样中便显现出来,虽然原始人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刻意的追求“不平”的装饰目的,但在图案形式以及实用效果上,很多都显现出空间的立体性与趣味性,值得我们提取出来学习研究,对现代设计作品带来很多启示。

首先,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多维性表现在装饰方式的“不平面”。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即设计是服务于人,服务于生活的。

这不仅体现在当代社会,从设计产生之初,在遥远的古代,各种经过人为加工的物品都显现了设计的服务性。

原始社会彩陶纹样的产生是缘于人类的生活需求及生产实践,陶器生产之初,没有刻意装饰的纹饰,是由于实用原因而衍生出纹样,例如绳纹的出现。

原始人在制作陶器时,为了让器坯坚实,用缠有绳索的拍子,拍打外壁时就将那些或粗或细的绳索印纹拍在陶坯表面,形成具有装饰意味的绳纹,同时这些绳纹加大了器物外壁与手的摩擦,防止使用时滑落。

虽然初衷不是为装饰,但却达到了装饰的效果,并且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从绳纹逐渐衍生出了各种线型的装饰纹样。

绳纹不像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纹样是用颜料画上的,而是通过一种浮雕效果突出于二维平面,从而使陶器表面不再单调,具有独特的装饰意味。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一、《蒙娜丽莎》——对达·芬奇绘画艺术的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卓越的技巧。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蒙娜丽莎》。

这幅画作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蒙娜丽莎》以蒙娜丽莎的肖像为主题,展示了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思考。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微微一笑,眼神深邃而又神秘。

她身着华丽的衣饰,头上的小帽点缀着颜色丰富的珠宝。

蒙娜丽莎的形象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引发观者的无尽想象。

其次,《蒙娜丽莎》的构图精妙而又复杂。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和对比法,使得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形象显得栩栩如生,仿佛能从画布中走出来。

他将蒙娜丽莎放置在一座开阔的景观中,背景中的山川和河流仿佛随着时光的流转而变幻。

这种细腻的构图技巧使得整幅画作更加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再者,《蒙娜丽莎》的色彩运用极富特色。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明暗对比和色调的渐变,在画面中形成了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层次。

蒙娜丽莎的面容及若隐若现的微笑,通过轻柔的光线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来,使她的形象更加神秘而又诱人。

最后,《蒙娜丽莎》所传递出的艺术思想也是其深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达·芬奇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蒙娜丽莎那微微一笑的面容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仿佛在告诉观者们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这种思想层面的表达使得《蒙娜丽莎》成为了一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杰作。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艺术篇章。

他精准的人物形象塑造、复杂的构图和精妙的色彩运用,打造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星夜》——梵高的色彩盛宴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个人表达风格而著名。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通过学习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我了解了中国历代的雕塑绘画作品和西方优秀美术作品,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历史故事。

先从中国开始说起吧我国古代绘画,可以说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劳动而产生的,我们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中已经可以领略到原始人类绘画的创造能力。

那些流畅的线条和有意味的罔形,一方面显露了原始人类的精神生活世界,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趣味。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至少在春秋战同时期就已经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

据记载,周代的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檗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

发挥着“明劝戒,著升沉”的社会教育功能。

到了战国时期,大型建筑物的墙上都有内容丰富的壁画作为装饰。

楚墓出土的帛画可以使我们想象那些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一定会比仅仅作为死者葬具的帛画精彩辉煌。

在老师讲解的许多例子中以下几个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銮金长信宫灯西汉时期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这个作品把侍女的卑微表情刻画的生动形象。

青瓷对书甬西晋九色鹿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

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

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

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

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

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

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

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

《美术欣赏》论文

《美术欣赏》论文

《美术欣赏》——课程结业论文经过几个周末的《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欣赏到了许多东西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绘画风格,对东西方美术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了东西方艺术的特点与异同。

西方是以人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的主体,主体是人物,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因此,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的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点也不一样。

比方从希腊、罗马时代到拉斐尔、提香、达•芬奇,这些人表现的人体是很古典的,很完整的。

那么波提切利则不同了,他表现人体的韵律感、线、节奏,多方面地表现人体。

因为时代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比方画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凡高的《自画像》,都是肖像画,但两者就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肖像,他们画得都很像,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但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差异很大很大。

另外,西方古代绘画都是以人为主题,树木、风景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作为一种背景,是次要的,到后来获得了独立的发展,才有了风景画、花卉等独立的画种。

下面谈谈我对美术欣赏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美术欣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欣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

它是欣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欣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由于欣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

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

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

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

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欣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欣赏过程也是培养欣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中外美术史欣赏论文

中外美术史欣赏论文

中外美术史工艺欣赏专业:工业设计班级:10-1姓名:张欣雪学号:8指导教师:陈婧中国明清时代的美术明代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为职业画家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绘画人才涌现。

其中,被称为院派和浙派的画家处于最显著的地位。

明代前期画家戴进、吴伟等人影响显著,以戴进、吴伟为代表的浙派画家,多山水、人物兼长,技法全面为文人画家所不及。

南宋以来长江下游的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渐居全国先进地位。

明代海外贸易的中心从扬州下移到太仓和松江一带,生产变化首先在这一地区萌发。

苏州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出现了不少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卓有成就人物。

在炽盛文风的熏陶下,官僚文人大量贮藏法书名画、古玩器物和珍本书籍,营建私家园林,讲究饮食服饰器用。

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吴门画派”,标志文人画走向极盛的阶段。

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沈周、文征明和唐寅的花鸟画在艺术上有突出的创造,特别是沈周等人的水墨花鸟画。

他们运用水墨技法描绘花鸟虫鱼,草草点缀,情意已足,集周之冕的钩花点叶体,和林良的写意派,边文进的黄氏工笔一体,因描绘方法上的差异而成为明代花鸟画的三大系统,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唐寅擅长画山水人物,写意花鸟绘画也有独到之处,全面的绘画功力为许多吴门画家所不及。

通过唐寅等画家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大胆的艺术创造,使文人画创作适应时代的变化,走上“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发展道路。

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家当中革新精神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画家当推徐渭。

徐渭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他极力反对摹古,力斥文坛的复古风气,文学上大胆创造的追求同样运用到绘画创作当中,建立了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

徐渭擅长水墨大写意花卉,发展了文人画以笔墨抒情写意的传统,一改吴派花鸟画自然秀润、恬静优雅的格调,形成乱头粗服、大胆泼辣、豪放雄健的画风,画作结合题诗和苍劲奔放的书法,表现画家倔强不驯的个性。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浅谈你对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鉴赏让我们懂得如何欣赏美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

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好好的去学习中外美术鉴赏这门课。

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我最喜爱的美术作品赏析[摘要]古今中外存在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杰作无不凝聚着画家们毕生的心血与执着。

本文从画家简介、作品介绍及我的个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别对齐白石的《齐白石虾趣图轴》、毕加索的《梦》、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梵高的《星夜》进行了简单的赏析讨论。

[关键词]虾趣、梦、蒙娜·丽莎、星夜一、齐白石之《齐白石虾趣图轴》这幅《齐白石虾趣图轴》是齐白石晚年的虾系列作品之一。

(一)作者简介齐白石是中国著名国画画家,19-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二)作品介绍这幅画是齐白石的大虾图,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

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

硬壳透明,由深到浅。

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

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

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

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1](三)个人评价赏析我自小就十分喜欢中国国画,植物中最喜欢荷花,对于动物我最喜爱的就是齐白石画的大虾了。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2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2

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美术鉴赏课程作业姓名:班级:学号:论文题目:中西方美术比较探析2010年5月古代中西人物雕塑比较浅谈摘要:古西方雕塑以欧洲为中心,着重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突出古希腊的哲学、古罗马的法典、犹太的宗教等文化色彩。

古中国雕塑则主要集中于夏商时期的青铜器雕塑、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兴盛发达的佛教雕塑,以及秦汉至元明的军事雕塑。

关键词:中西雕塑军事人物自然人体宗教人物一、现实人物雕塑比较古代中国人物雕塑,更多的是以群体性出现,注重气势的磅礴,规模的铺排,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体的精雕细琢,讲究人体本身的美感。

因此,在现实人物的雕塑中,古中国重在于军事人物捭阖,而古西方则重在于自然人体展示。

㈠军事人物雕塑古西方军事雕塑成就不是不高,而是没有古中国那样的气势磅礴。

导致不同国度的艺术形态差异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思想起源,二是的社会体制。

从中西社会发展史看,公元前221到公元220年,是中国秦朝及两汉时期;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四世纪,是西方罗马共和时期。

也就是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中国的秦汉与西方的罗马帝国有一段较长的重合期。

此时,中国军事雕塑艺术已高度发达,这与五百五十年春秋战国的群雄逐鹿有关。

从那时起,各种势力互相倾轧,争权夺利,皇朝的演绎更是如此。

知识分子、内部诞生和外来的宗教,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社会形态给予缓解,恰恰相反,这两种力量在中国从未独立过,一直都依附于权力,由此诞生了极为辉煌而“自古兴亡百姓苦”的军事文化,进而,成就了古代中国如此辉煌的军事人物雕塑艺术。

中国几千历史,战争不断,创造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辉煌的军事文化,同时也诞生了辉煌的军事人物雕塑。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中国最大的军戎人物雕塑群,是二千多年前的秦兵马俑(右图),是秦始皇为在死后世界得以继续统治的庞大雕塑军队,极大满足了他得到永世保护的愿望。

据有关资料记载,军士们站位的编排与当时军队的阵列一致,被无数国外学者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中外美术鉴赏主要是一门对中外美术作品分析、欣赏与品鉴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的优秀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不仅拓宽知识面,同时获得美的欣赏,陶冶情操,涵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

以下是的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欢迎阅读。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在大二的尾巴抓住了艺术的犄角,还记得第一次去上《中外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第一个女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几百年来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画像,还记得其中的人物画像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性,同时也说明了外方女性人权的发展见证了外方美术史的发展,还有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满是创意的小视频小发明,其中趣味索然,给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传播了艺术的趣味性,世人离不开艺术,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创造美好生活。

外方作品独赏识《日出印象》,1872年克洛德. 莫奈的这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首次展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阿佛尔港口黎明时分的情景,港口作业区的大致轮廓-- 起重机、吐着烟的烟囱、建筑-- 透过浓密的晨雾和满画面的匪夷所思的破碎笔触,观者所能辨出的就是这些。

这幅画儿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简直是一团糟。

批评家们更是大为恼怒,他们将这幅画的作者莫奈以及与之画风相近的画家的称为“印象主义”。

指责莫乃画风太幼稚,其画作不过是小儿涂鸦而几年后艺术评论来与勒阿佛尔港日出时的情景何尝有半点相似。

已,了个180 度转变,好象莫奈好得不能再好了,仿佛印象派画家不仅长与用笔而且捕捉视觉真实的技巧已臻化境,令当代画家相形见拙。

为何莫奈笔下的勒阿佛尔港先被说成一团糟,后来又被称为对港区日出情景了不起的再现?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种戏剧化的转变。

莫奈背弃了关于勒阿佛尔港传统的种种表达方法,而更趋向于表现真实的自我感受,传达出自己对日出的鲜活印象,将常识之类搁置一边,竭力捕捉最初朦胧印象,并将其凝固在画布上. 他试着画出的是我们打量世界时实际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我们料想我们会看到的东西。

因此开始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抗拒,勒阿佛尔港的日出怎么是这样的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观察,人们发现,当船衬着城市的背景出现时,在特定的光线下从特定的角度看去,船似乎真的是在城里行驶,有时海天会浑然一色,我们实难分辨何为大海,何为天空。

而中国的画家独成一派,如下所列中国近现代画家大师石鲁(1919-1982):1919 年12 月13 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名冯亚衍。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

代表作《金瓜》、《打倒封建》、《说理》。

徐悲鸿( 1895-1953):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品《八骏图》、《愚公移山》。

齐白石( 1864-1957): 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代表作品《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

陈逸飞(1946年4月14日-xx年4月10日):生于宁波,浙江镇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1965 海人。

.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1980 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和创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华人画家。

张大千(1899〜1983):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

代表作《来人吴中三隐》、《石涛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叠嶂图》。

林风眠( 1 900— 1 99 1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海滨》。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中国现代中国画家。

代表作《嘉陵江码头》、《岷江之秋》、《黄河冰封》及《祁连放牧》。

刘海栗,原名盘,字季芳,号海翁。

祖籍安徽凤阳,1896年3 月生于江苏常州。

早期油画代表作《夕阳》、《河边》、《湖光》、《塞纳河桥》、《林间信步》、《北京前门》等。

而就我个人而言,独爱徐老的作品,徐老一生以画马闻名世人,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

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

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

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

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出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其中不得不提曾经轰动一时的《八骏图》。

其中主角-- 八匹骏马,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光,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影,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外国的名画家还有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其中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引人入胜,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作者极具表现力的写实功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外方世人所称赞不已,当镜子被放置在蒙娜丽莎的右手和右肩膀一侧,就会看到“戴着头盔的耶和华” 。

此外,他们还在这位艺术大师的另一名作《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前方的桌子上发现一个倒置的圣杯。

有报道指出,西方某艺术调查组织的这一“镜子理论”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达•芬奇许多作品中的人物似乎都有所指向性或凝视着远方,就好像在寻找神圣的东西。

据记载,达•芬奇经常以镜像书写(注:他喜欢从右至左写字),一方面是防止“对手”剽窃他的创意,另一方面是想隐藏他的一些科学理论。

综观中外美术芊芊作品,各具特色。

相比而言,中方更重视作品的意境,而西方作品则以体现事物的多种内涵和更注重色彩的运用为特色。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美术鉴赏的最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生的素质,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其中“美是生活说”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美是理念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

以前认为美术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

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才知道这只是狭隘的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是现下的主流分类。

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

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

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

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墨纷披,墨色浓淡干湿并用,苍茫简远,极富于变化。

既形象地在现了富春山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西方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位大师,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其中莫奈的《睡莲》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

仅仅是描绘莲花的颜色也是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色彩变化多端,让人虽不能一口断定是什么颜色的睡莲,但是却又觉得那些娇艳的睡莲就近在眼前。

甚至是那些捉摸不透的笔触都好像在描绘着莫奈当时对池中睡莲的喜爱。

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 是那样艳丽, 华美, 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 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我喜欢他那绚烂的色彩,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课,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学到了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这门课培养了我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让我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美。

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