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3)内容:①全书 60 卷,约 70 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 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②《农政全 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 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思维拓展 1.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提示:(1)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 (3)从人的主体行为看: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 献身科学的精神。 (4)从部分内容看:开始涉及西方自然科学,如《农政全书》和《天 工开物》。 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为什么在世界上落伍了? (1)统治者对科技发展重视不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没落、 腐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妄自尊大,他们对西方逐渐发展起 来的科学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也不可能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人员进行科学 研究。 (2)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 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就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 基础和动力。
(3)影响: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
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
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 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戏剧 (1)概况: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 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2)代表人物:汤显祖。①地位: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② 代表作《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 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 水准。
C.城有四部分,宫城居于中心
D.城为方形,街道正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即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的创新隋朝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于公元610年开始修建大运河。

大运河的全长超过两千公里,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条河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然而,大运河的开通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灭亡的原因。

618年,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即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他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等。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快速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在经济方面,唐太宗减轻了人民的劳动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创立了殿试制度,在科举考试方面有所创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答案 C 例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 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 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 A、B 两点分别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2)表现: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①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 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 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 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③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 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 个,元代时达到 140 多个。
1.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概况 (1)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2)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 达。 (3)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 交通的新局面。 2.陆路交通 (1)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 道。 (2)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 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相关链接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 宿、换马的场所。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它在我国古代运输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信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 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物 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定的网络传递与网络运输。 (3)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 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3.海路交通 (1)条件: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 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下面将按照教材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从古人类到农耕时代本章主要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社会的出现等。

1. 人类的起源:介绍人类起源的理论,包括原始社会和古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介绍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使用火等。

3. 农业的起源:介绍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农业社会的出现:介绍农业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包括农业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区别。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流行病本章主要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流行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抗击疫病的努力,以及疫病对社会的影响。

1. 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包括鼠疫、麻疹、天花等。

2. 抗击疫病的努力:介绍古代东方地区人们对疫病的抗击努力,包括采取的防疫措施和医疗手段。

3. 疫病对社会的影响:介绍疫病对古代东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文明的摇篮-河流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亚洲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1. 两河流域文明: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城市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制陶业等。

2. 长江流域文明:介绍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鱼米之乡、良渚古城等。

3.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介绍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包括农业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兴起等。

第四章走向帝国的古埃及本章主要介绍古埃及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内容包括法老的统治、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埃及的宗教信仰等。

1. 法老的统治:介绍古埃及法老的统治方式和社会组织,包括统一王朝的出现、官僚制度的建立等。

2. 建造金字塔的工程:介绍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包括金字塔的结构和建造过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主要包括先秦时期的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和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

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以下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1.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战国七雄逐鹿中原,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呈现出多国分立的局面,诸侯国之间互相争霸,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同时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多种思想流派开始形成。

3. 重要人物和事件:在先秦时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等著名的思想家,以及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庄公等著名的君主。

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齐桓公的改革、晋文公的用商人治国、楚庄王的游说百家等。

二、秦汉时期的历史1. 秦朝的兴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权统一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六国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发动了一系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并且修筑了长城、修建了华清池等一系列的工程。

同时还推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加强了对封建诸侯的控制。

3.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秦朝的衰落后,由刘邦建立的封建王朝。

汉初,刘邦实行“暴秦之难”的政策,兴起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__________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建立: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统一:_______年,(XXX灭掉________,统一全国)灭亡:________年(___________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顺应了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

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1、大运河的开通(XXX)▲▲▲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A_____(今北京),南至B_______(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_连接五条河道。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________。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XXX)▲▲▲创立(隋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设置__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XXX:增加___________,最为重要。

XXX:首创。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第1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XXX的。

时间: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年-年)年,(即)建立唐朝,以为都城。

并实现了世界的统一。

二、XXX(XXX)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汗青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谦虚纳谏,从善如流。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部编新版初一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初步形成: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发展。

3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多年。

4.4.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 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 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的统治。

3) 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创立殿试制度。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璟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安史之乱(23——24页)1、背景、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根本原因)。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时间:755年----763年3、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4、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帝(唐肃宗)。

(3)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

5、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4页)1、原因、背景:(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根本原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有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起义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5页)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4、特点:①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②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5、评价、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时间:581年都城:长安建立者:杨坚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开通大运河时间:自605年起【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示意图【自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

4.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隋的灭亡原因:隋的暴政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

2.贞观之治时间:李世民【唐太宗】时人物:唐太宗【吸取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3.女皇武则天创立殿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开元盛世时间:唐玄宗在位前期人物:姚崇、宋璟第3课盛唐气象1.农业: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色彩亮丽、造型精美】。

商业: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社会风气开。

4.李白“诗仙”,杜甫的诗“诗史”,白居易5.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754年抵达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行,曾在那烂陀寺游学,由他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时间:755年——763年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复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XXX(XXX)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是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公元618年,XXX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XXX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意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XXX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统治者提倡节俭。

XXX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XXX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由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流通七省区。

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开创科举取士制度XXX时,XXX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同时,科举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常设很多考试科目,其中进士和明经是最为重要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2)都市繁荣的表现:店铺增加;
商业贸易 的繁荣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商品琳琅满目。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
宋 的 政
宋太祖 强化中央 集权
措施
削弱相权; 文臣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制度,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重文轻武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注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扭转尚武轻文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金 与
女真族 崛起
1115年 阿骨打 建立金

朝 的
行省 制度


中央
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下设六部;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 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 置路、府、州、县。
元朝对边
疆地区的 管辖
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 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地区。从此西藏成为中央直接 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2020/5/29
建立与 统一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统一全国:589年 灭 陈
隋隋
朝 的
文 帝
繁荣 强盛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度 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借鉴价值: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 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的关系。
历史上“中国”的含义你了解吗?
“中国”一词,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然而起初“中国”
只是地域性概念。在古代历史文献中,“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
央之国”的代名词,通常指京师、内地、中原地区、华夏族和汉族居住
例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 的封建政权是( )
A.秦朝 B.夏朝 C.元朝 D.隋朝 点拨 据所学可知,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奴隶制国家, 不是少数民族政权;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不是少数民族政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 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状 态,实现了统一,但不是少数民族政权。 答案 C 例 2 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一份重要遗 产。以下对这份遗产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范围,除中原王朝外,还包括组成中华民族的其他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
部落。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的简称,是从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
国开始的。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 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 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 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 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 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 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 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部编历史·复习干货】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4—21课)知识总结裴云慧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二)思想教育——八股取士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格式:“八股文”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目的: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措施: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影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戚继光的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②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笔记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笔记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笔记总

本文档对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笔记进行总结,以下为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章:大脑与心理健康
- 该章节介绍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大脑不同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良好的惯来保持大脑健康。

第二章:文明古国
-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埃及和古希腊两个文明古国的产生、特点和发展。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古埃及在农业、艺术、神话和宗教方面的贡献,以及古希腊在政治、哲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伟大的发明家
- 该章节介绍了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的一些伟大发明家及其发明。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印度古代的数学发明,以及古希腊的数学和物理学发展。

第四章:活动的战争
-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活动的战争,如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的征服战争。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古代中国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战术和战略,并了解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第五章: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 该章节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来自西域的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以上是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笔记总结。

---
Note: 本总结仅为概述,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课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确立: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君民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①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铭》)。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一、列举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1)遣唐使来华(2)鉴真东渡(3)玄奘西行。

(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二、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C、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3、结果和影响:(1)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2)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四、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

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典故: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

(典故: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1)南宋建立: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

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对峙: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2、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

(注意和唐朝的比较)(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宋朝时,主要港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纸币出现:(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携带方便。

(2)时期、地点、名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

(3)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南宋时,出现了会子。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蒙古的统一: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3.元朝的统一: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千古名句的南宋抗元将领是文天祥。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隋朝、元朝)。

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

1、行省制度的建立▲▲▲(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 2、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设宣政院,掌管西藏事务。

影响: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