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重要反应和机理以及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的总结
有机化学一、烯烃1、卤化氢加成 (1)CHCH 2RHXCH CH 3RX【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CH 2CH 3CH +CH 3CH 3X +CH 3CH 3+H +CH 2+C3X +CH 3X主次【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CHCH 2RCH 2CH 2R BrHBrROOR【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CH 2CH3BrCH CH 2BrC H 3CH +CH 3C H 3HBrBrCH 3CH 2CH 2BrCH CH 3C H 32、硼氢化—氧化CHCH 2R CH 2CH 2R OH1)B 2H 62)H 2O 2/OH-【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2CH33H323H32CH CH2CH32CH CH=CH(CH3CH2CH2)3-H3CH2CH2C22CH3CH2OCH2CH2CH33CH2CH2C2CH2CH3+O H-OHB-OCH2CH2CH3CH2CH2CH3H3CH2CH2B OCH2CH2CH3CH2CH2CH32CH2CH3HOO-B(OCH2CH2CH3)3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2【例】CH31)BH32)H2O2/OH-CH3HHOH3、X2加成C CBr/CClC CBrBr【机理】CCC CBrBrCBr+C CBrOH2+-H+C CBrOH【注】通过机理可以看出,反应先形成三元环的溴鎓正离子,然后亲和试剂进攻从背面进攻,不难看出是反式加成。
不对称的烯烃,亲核试剂进攻主要取决于空间效应。
【特点】反式加成 4、烯烃的氧化1)稀冷高锰酸钾氧化成邻二醇。
研究生化学有机反应机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化学有机反应机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有机反应机理是研究有机反应中各个步骤的发生机制及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掌握有机反应机理对于研究反应机制、预测反应产物以及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研究生化学有机反应机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亲核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
该反应以亲核试剂与有机底物的反应为主,亲核试剂攻击有机底物上具有部分正电荷的中心原子,并发生取代反应。
1. Sn2机理Sn2机理是一种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在该机理下,亲核试剂直接与底物中的部分正电荷中心原子发生反应,同时产生产物并断裂有机底物中的取代基。
Sn2反应通常发生在较低的反应条件下,如室温或较低温度,对手性底物的依赖性较高。
2. Sn1机理Sn1机理是另一种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在该机理下,有机底物中的取代基首先断裂,生成一个正离子中间体。
然后,亲核试剂攻击该中间体形成最终产物。
Sn1反应常常发生在高温或溶剂中。
二、亲电取代反应机理亲电取代反应是另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
在该反应中,电子亲和性较高的试剂为了获取电子而与有机底物发生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常见的机理有以下两种:1. E1机理E1机理是一种亲电取代反应机理,类似于Sn1机理。
在该机理下,有机底物中的取代基首先断裂,生成一个稳定的离子中间体。
然后,亲电试剂攻击该中间体形成最终产物。
E1反应相对于Sn1反应更依赖于金属离子或质子的存在。
2. E2机理E2机理是另一种亲电取代反应机理,类似于Sn2机理。
在该机理下,亲电试剂与有机底物的取代基同时发生反应,并在反应中形成最终产物。
相较于E1反应,E2反应速率对于碱性试剂的依赖性更高。
三、氧化还原反应机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在该反应中,试剂能够给予或接受电子,从而使底物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变化。
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有以下两种:1. 亲电性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在这种机理下,试剂以亲电物质的形式与有机底物发生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范例+原理
1.A rndt-Eister 反应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2.Baeyer----Villiger 反应反应机理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
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酮类化合物用过酸如过氧乙酸、过氧苯甲酸、间氯过氧苯甲酸或三氟过氧乙酸等氧化,可在羰基旁边插入一个氧原子生成相应的酯,其中三氟过氧乙酸是最好的氧化剂。
这类氧化剂的特点是反应速率快,反应温度一般在10~40℃之间,产率高。
3.Beckmann 重排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反应机理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反应实例4.Birch还原芳香化合物用碱金属(钠、钾或锂)在液氨与醇(乙醇、异丙醇或仲丁醇)的混合液中还原,苯环可被还原成非共轭的1,4-环己二烯化合物。
反应机理首先是钠和液氨作用生成溶剂化点子,然后苯得到一个电子生成自由基负离子(Ⅰ),这是苯环的л电子体系中有7个电子,加到苯环上那个电子处在苯环分子轨道的反键轨道上,自由基负离子仍是个环状共轭体系,(Ⅰ)表示的是部分共振式。
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一、烷、烯、炔一、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征1、烷烃包括开链烷烃和环状烷烃,通式分别为C n H2n+2和C n H2n。
C-C和C-H都是单键。
2、烯烃的结构,烯烃具有一个不饱和度,与单环烷烃是同分异构体。
3、炔烃的结构,炔烃具有两个不饱和度。
二、烷烃、烯烃、炔烃的重要反应1、烷烃:自由基反应机理的卤化取代反应:链的引发、链的增长和链的终止。
注意:a、反应活性:F2、Cl2、Br2、I2,选择性:Br2、Cl2。
b、自由基的稳定性三级、二级、一级、甲基。
所以卤化反应有选择性。
选择性顺序为:叔氢、仲氢、伯氢。
(1)、与X2和HX可发生1,2-和1,4-加成,后者又称为共轭加成。
1,2-加成是速率控制的反应,1,4-加成是平衡控制的反应。
(2)、D-A反应特点:反应是经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协同成环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
而且是反应是可逆的。
在较高温度下,产物经逆反应生成共轭二烯烃和相应的不饱和亲二烯烃。
富电子的共轭二烯和缺电子的亲二烯体有利于正常的D-A反应的进行。
当烯烃双键上连有吸电子的取代基时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而且在反应完成时,主要生成内型加成产物。
二、芳烃与芳香杂环化合物一、苯的结构、休克尔规则与芳香性1、苯的结构2、休克尔规则与芳香性(1)芳香性的特点a、具有较大的C/H比b、键长趋于平均化c、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的d、难加成e、易取代f、难氧化(2)非苯系芳香性体系要满足休克尔规则要点:a、单环的化合物具有共轭的离域体系b、共平面或近似于平面c、共轭的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n值必须为整数。
3、具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环、六元环芳香杂环呋喃、吡咯、噻吩和吡啶。
一般说来,杂原子与碳原子的电负性愈接近,其相应的五元芳香的杂环的芳香性愈强。
其共轭能力也愈大。
二、芳环上的取代反应1、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包括卤化、磺化、消化和付-克反应。
反应通式可表示为:2、苯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由于在芳环中π电子云密度相对较大,亲核试剂难于向芳环进攻,发生相应的亲核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合成中的反应类型与机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合成中的反应类型与机理有机合成作为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有机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
在有机合成中,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文将对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进行整理和介绍。
一、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它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原子、基团或离子与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基团或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根据置换的位置和取代的原子或基团的性质不同,取代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单取代反应: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取代。
2. 多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多个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同时取代。
3. 消除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基团与其他物质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中去除了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基团。
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化学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价键的形成。
根据加成反应中参与的物质的不同,加成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酸性加成反应:以酸为催化剂或参与反应的物质,促使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双键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2. 碱性加成反应:以碱为催化剂或参与反应的物质,促使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双键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3. 光加成反应:利用光能使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双键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4. 热加成反应:通过加热,使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双键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三、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基团与一个空间位置上的化学物质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中去除了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基团。
根据消除反应参与的物质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β-Elimination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与邻近位置的原子或基团形成共价键,并且同时释放出一个或多个小分子。
常见的β-Elimination反应有脱氢、脱水等。
2. α-Elimination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与自身的另一个位置的原子或基团形成共价键,并且同时释放出一个或多个小分子。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解析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解析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的科学,它涉及了大量的反应和机理。
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反应。
一、酯水解反应的机理酯水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它是酯与水反应生成醇和羧酸的过程。
这个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步:首先是酯的酯键被水攻击,生成酯中间体;然后是中间体被水继续攻击,生成醇和羧酸。
具体来说,酯的酯键被水攻击时,酯中间体的形成是通过亲核进攻的机制进行的。
水中的氢氧根离子(OH-)是亲核试剂,它攻击酯的羰基碳,将酯中间体形成。
然后,中间体再次被水攻击,生成醇和羧酸。
二、醇的氧化反应的机理醇的氧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它是醇与氧化剂反应生成醛或酮的过程。
这个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步:首先是醇失去氢原子,生成醛或酮中间体;然后是中间体被氧化剂进一步氧化,生成醛或酮。
具体来说,醇失去氢原子的过程是通过氧化剂的作用进行的。
氧化剂可以是氧气、过氧化氢等。
醇中的氢原子被氧化剂夺取后,生成醛或酮中间体。
然后,中间体再次被氧化剂氧化,生成醛或酮。
三、芳香化反应的机理芳香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它是烯烃或炔烃与芳香化试剂反应生成芳香化产物的过程。
这个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步:首先是烯烃或炔烃与芳香化试剂发生电子亲和反应,生成芳香化中间体;然后是中间体发生质子化或亲核取代反应,生成芳香化产物。
具体来说,烯烃或炔烃与芳香化试剂发生电子亲和反应时,烯烃或炔烃中的π电子与芳香化试剂中的空位轨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芳香化中间体。
然后,中间体可以发生质子化反应,即失去一个质子,生成芳香化产物。
或者中间体可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即被亲核试剂攻击,生成芳香化产物。
四、酮的加成反应的机理酮的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它是酮与亲核试剂反应生成加成产物的过程。
这个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步:首先是酮的羰基碳被亲核试剂攻击,生成酮中间体;然后是中间体发生质子化或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加成产物。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总结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揭示了有机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的分子结构变化和反应速率规律。
通过对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有机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为有机合成化学和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它是指两个或多个单体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断裂,然后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加成反应可分为电子亲和性和电子排斥性两种机理。
电子亲和性加成反应是指亲电试剂攻击双键或三键,形成中间离子,最后被亲核试剂攻击生成产物。
电子排斥性加成反应是指亲核试剂攻击双键或三键,生成中间离子,然后被亲电试剂攻击生成产物。
2. 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另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它是指有机分子中的两个邻近原子或原子团通过共价键的方式脱离分子,生成双键或三键。
消除反应可分为β-消除、α-消除和γ-消除等不同机理,其中最常见的是β-消除反应。
β-消除反应是指邻位原子或原子团与相邻的氢原子脱离,生成双键或三键。
3.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它是指有机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取代反应可分为亲核取代和亲电取代两种机理。
亲核取代是指亲核试剂攻击有机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将其取代生成新的产物。
亲电取代是指亲电试剂攻击有机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将其取代生成新的产物。
4. 加成-消除反应。
加成-消除反应是一种复合反应类型,它是指有机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然后再发生消除反应生成最终产物。
加成-消除反应的机理比较复杂,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来揭示其反应过程和产物结构。
总的来说,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有机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有机反应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有机合成路线,提高有机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为新药物的研发和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总结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模式
+ E+
亲电试剂
E+
-络合物
H +E
-络合物
E
+ H+
-络合物的表达方式
H
H
+H
H
E
E
E
+E
+
+
共振式
离域式
苯的硝化反应
50~60oC, 98%
+ 浓HNO3 +浓H2SO4
NO2
+ H2O
有机化合物碳上的氢被硝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
反应机理
HNO3 + H2SO4 H2O+NO2
实例:卤代烃溶剂解反应的反应机理(SN1)
进攻C+
CH3 CH3 C Br
CH3
慢 -Br-
CH3
CH3 C+
CH3
C2H5OH
快
-H+
CH3 +
CH3 C HOC2H5 CH3
CH3
CH3 C OC2H5
CH3
3 酯化反应
定义:羧酸与醇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失去一分子水 而生成酯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常用的催化剂有盐酸 、硫酸、苯磺酸等
实例:卤代烃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SN2)
H C6H13
HO - +
Br
H3C
C6H13 H
HO
Br
CH3
C6H13 H
HO
+ Br -
CH3
有两种分子参与了决定反应速度关键步骤的亲核取代反应 称为SN2 反应
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
n-C6H13 H C Br HOCH3
有机化学重要反应
目录目录 (1)第一部分有机化学重要反应和机理 (1)Arbuzov 反应 ..................................................................................................... - 1 - Arndt-Eister 反应 ............................................................................................... - 2 - Baeyer-Villiger 反应........................................................................................... - 2 - Beckmann 重排 .................................................................................................. - 4 - Birch还原........................................................................................................... - 4 - Bouveault---Blanc 还原...................................................................................... - 5 - Bamberger,E.重排 ............................................................................................... - 6 - Berthsen,A.Y 吖啶合成法.................................................................................. - 7 - Bucherer反应...................................................................................................... - 8 - Cannizzaro 反应 ................................................................................................. - 9 - Chichibabin 反应.............................................................................................. - 10 - Claisen 酯缩合反应 ......................................................................................... - 11 - Claisen—Schmidt 反应 .................................................................................... - 12 - Claisen 重排 ..................................................................................................... - 13 - Clemmensen 还原............................................................................................. - 15 - Combes 喹啉合成法 ........................................................................................ - 15 - Cope 消除反应................................................................................................. - 16 - Cope 重排......................................................................................................... - 17 - Curtius 反应...................................................................................................... - 18 - Crigee,R 反应 ................................................................................................... - 19 - Dakin 反应........................................................................................................ - 20 - Elbs 反应 .......................................................................................................... - 21 - Edvhweiler-Clarke 反应 ................................................................................... - 21 - Elbs,K.过硫酸钾氧化法.................................................................................... - 22 - Favorskii 反应 .................................................................................................. - 23 - Favorskii 重排 .................................................................................................. - 24 - Friedel-Crafts 烷基化反应 ............................................................................... - 24 - Friedel-Crafts 酰基化反应 ............................................................................... - 25 - Fries 重排 ......................................................................................................... - 26 - Fischer,O-Hepp,E 重排..................................................................................... - 27 - Gabriel 合成法 ................................................................................................. - 27 -Gattermann 反应............................................................................................... - 28 - Gattermann-Koch 反应..................................................................................... - 29 - Gomberg-Bachmann 反应 ................................................................................ - 29 - Hantzsch 合成法............................................................................................... - 30 - Haworth 反应 ................................................................................................... - 31 - Hell-V olhard-Zelinski 反应 .............................................................................. - 31 - Hinsberg 反应................................................................................................... - 32 - Hofmann 烷基化 ............................................................................................ - 32 - Hofmann重排 ................................................................................................... - 33 - Hofmann 消除反应 ........................................................................................ - 34 - Houben-Hoesch 反应........................................................................................ - 35 - Hunsdieecker 反应 ........................................................................................... - 35 - Kiliani 氯化增碳法 .......................................................................................... - 36 - Knoevenagel 反应 ............................................................................................ - 36 - Koble 反应........................................................................................................ - 37 - Koble-Schmitt 反应.......................................................................................... - 37 - Kolbe,H.Syntbexis of Nitroparsffini 合成........................................................ - 38 - Leuckart 反应 ................................................................................................... - 39 - Lossen 反应 ...................................................................................................... - 40 - Mannich 反应 ................................................................................................... - 41 - Meerwein-Ponndorf 反应 ................................................................................. - 41 - Michael 加成反应 ............................................................................................ - 42 - Martius,C.A. 重排 ............................................................................................ - 42 - Norrish Ⅰ和Ⅱ型裂 ....................................................................................... - 43 - Oppenauer 氧化................................................................................................ - 44 - Orton,K.J.P 重排............................................................................................... - 45 - Paal-Knorr 反应................................................................................................ - 46 - Pschorr 反应 ..................................................................................................... - 46 - Prileschajew,N.反应 .......................................................................................... - 47 - Prins,H.J 反应................................................................................................... - 48 - Pinacol-Pinacolone Rearrangement 重排 ......................................................... - 49 - Perkin,W.H 反应............................................................................................... - 50 - Pictet-Spengler 合成法-异喹啉........................................................................ - 51 - Reformatsky 反应............................................................................................. - 51 - Reimer-Tiemann 反应 ...................................................................................... - 52 - Reppe 合成法 ................................................................................................... - 53 - Robinson 缩环反应 .......................................................................................... - 53 -Rosenmund 还原 .............................................................................................. - 54 - Ruff 递降反应 .................................................................................................. - 54 - Riley ,H.L.氧化法 ............................................................................................. - 54 - Sandmeyer 反应 ............................................................................................... - 56 - Schiemann 反应................................................................................................ - 56 - Schmidt 反应 .................................................................................................... - 57 - Skraup 合成法 .................................................................................................. - 58 - Sommelet-Hauser 反应..................................................................................... - 59 - Stephen 还原-氰还原为醛 ............................................................................... - 60 - Stevens 重排 ..................................................................................................... - 60 - Strecker 氨基酸合成法 .................................................................................... - 61 - Bischler-Napieralski 合成法............................................................................. - 62 - Schmidin,J.乙烯酮合成.................................................................................. - 63 - Tiffeneau-Demjanov 重排 ................................................................................ - 63 - Tischenko,V.反应............................................................................................... - 64 - Thorpe,J.F.缩合 ................................................................................................. - 65 - Tollens,B.缩合................................................................................................... - 65 - Ullmann 反应 ................................................................................................... - 66 - Urech,F.羟腈合成法.......................................................................................... - 67 - Vilsmeier 反应.................................................................................................. - 68 - Van Ekenstein,W.A 重排 .................................................................................. - 68 - Williamson 合成法........................................................................................... - 69 - Wacker 反应 ..................................................................................................... - 69 - Wagner-Meerwein 重排.................................................................................... - 70 - Wittig 反应 ....................................................................................................... - 70 - Wittig-Horner 反应........................................................................................... - 71 - Wolff-Kishner还原和黄鸣龙改进法 ............................................................... - 72 - Wohl 递降反应................................................................................................. - 73 - 第二部分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75)一碳正离子的总结 ......................................................................................... - 75 - 二立体化学选择性反应.................................................................................. - 75 - 三络合金属氢化物还原.................................................................................. - 75 - 1氢化铝锂(LAH) ............................................................................ - 76 -2硼氢化钠(钾) ................................................................................ - 80 -四金属有机化合物 ......................................................................................... - 82 - 五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 83 - 六烯烃的氧化反应总结.................................................................................. - 85 -七羧酸衍生物还原成醛酮.............................................................................. - 85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重要反应和机理Arbuzov 反应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
化学有机化学重要反应机理归纳
化学有机化学重要反应机理归纳化学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涉及到有机物的构造、合成和变化等方面。
而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机理也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对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反应机理进行归纳和讨论。
一、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亲核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其机理通常由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取代反应而引起。
最常见的机理是亲核试剂攻击底物中的部分正离子,形成一个烷基或烯基化合物。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常用于功能团的引入和官能团的转化。
例如,在醇的酸催化下,亲核试剂氯化氢(HCl)可以取代醇中的羟基,生成相应的氯代烷。
2.亲电取代反应机理亲电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另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涉及到亲电试剂与底物之间的电子转移。
亲电试剂通常是带有亲电性的分子,如卤代烷、酸或碱等。
在亲电取代反应机理中,亲电试剂攻击底物中的亲电中心,生成一个新的化学键。
例如,溴代烷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溴离子攻击了溴代烷中的溴原子,形成醇和氢溴酸。
3.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自由基取代反应是一类基于自由基的反应机理。
在这种反应中,自由基反应物首先通过光或热能输入得到激发,然后断裂键,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会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以使反应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一个典型的自由基取代反应是溴代烃的氢(H)取代反应。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溴代烃被激发成溴自由基,然后溴自由基与氢气反应生成氢溴酸。
4.加成反应机理加成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涉及到底物中的多个亲核中心或亲电中心与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形成一个新的化学键。
例如,烯烃和氢气之间的加成反应是合成烷烃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该反应中,烯烃中的双键被氢气加成,生成相应的烷烃。
5.消除反应机理消除反应是一种将底物中的两个官能团除去并形成新的双键或多键的反应类型。
它涉及到一个亲核试剂和一个酸或碱试剂。
例如,醇与酸发生消除反应时,醇中的羟基与酸反应,失去一个分子的水并形成双键。
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总结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的学科。
有机化学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将一个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另一个有机化合物,通过不同的反应路径,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产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
它是指一个原子、基团或官能团与另一个原子、基团或官能团发生替换的过程。
常见的取代反应有酯酸酯化反应、醇酸酯化反应、SN1和SN2取代反应等。
例如,酯酸酯化反应是一种以酸为催化剂的酯化反应。
在此反应中,醇和酸酐经过酸催化可以生成酯和水。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常用于酯类的制备。
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发生直接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分子。
这种反应通常涉及双键或三键的断裂,生成新的化学键。
常见的加成反应有烯烃加成反应、炔烃加成反应等。
例如,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指一个或多个亲电试剂通过与烯烃的共轭体系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种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如醇、醚、酮等。
三、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两个官能团(常为两个邻接碳原子上的官能团)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一个新的分子和一个小分子。
常见的消除反应有脱水反应、脱氢反应等。
例如,脱水反应是指从一个有机化合物中去除一个水分子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利用酸、碱或热作为催化剂,可以合成醚、烯烃等化合物。
四、重排反应重排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或它所连接的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得到结构不同的产物。
重排反应可以通过原子间的改变或分子内的改组实现。
常见的重排反应有烷基迁移反应、脱羧反应等。
重排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供快速合成目标产物的途径,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和解释有机化合物的行为。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常见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
Beckmann重排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反应机理: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反应实例Bouveault-Blanc还原反应机理反应实例Claisen-Schmidt反应一个无α-氢原子的醛与一个带有α-氢原子的脂肪族醛或酮在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醇溶液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并失水得到α,β-不饱和醛或酮:反应机理反应实例Claisen酯缩合反应二元羧酸酯的分子内酯缩合见Dieckmann 缩合反应。
反应机理:反应实例:Cope 消除反应反应机理反应实例Cope重排1,5-二烯类化合物受热时发生类似于O-烯丙基重排为C-烯丙基的重排反应(Claisen重排)反应称为Cope重排。
这个反应30多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1,5-二烯在150—200℃单独加热短时间就容易发生重排,并且产率非常好。
Cope重排属于周环反应,它和其它周环反应的特点一样,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例如:内消旋-3,4-二甲基-1,5-己二烯重排后,得到的产物几乎全部是(Z, E)-2,6辛二烯:反应机理Cope重排是[3,3] -迁移反应,反应过程是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协同反应:在立体化学上,表现为经过椅式环状过渡态:反应实例Clemmensen还原醛类或酮类分子中的羰基被锌汞齐和浓盐酸还原为亚甲基:此法只适用于对酸稳定的化合物。
对酸不稳定而对碱稳定的化合物可用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还原。
反应实例Diels-Alder反应含有一个活泼的双键或叁键的化合物(亲双烯体)与共轭二烯类化合物(双烯体)发生1,4-加成,生成六员环状化合物:这个反应极易进行并且反应速度快,应用范围极广泛,是合成环状化合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有机反应和反应机理总结
有机反应和反应机理总结有机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发生重新分布,原有的键断裂,新的键形成,从而使原分子中原子间的组合发生了变化,新的分子产生。
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有机反应(organicreaction)。
一级反应:就动力学而言,反应速率仅取决于化合物浓度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就动力学而言,反应速率取决于两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称为二级反应。
一、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分类协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在同一步进行协调,这称为协同反应。
协同反应通常具有循环过渡态。
这是一个基本反应。
自由基型反应:由于分子经过均裂产生自由基而引发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型反应。
自由基型反应分链引发、链转移和链终止三个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
由于键的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
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
链终止阶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离子反应:通过分子的异裂形成离子所引起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包括亲核反应和亲电反应。
亲核试剂的攻击引起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
亲核试剂是一种对原子核有显著亲和力的试剂。
亲电试剂的侵蚀引起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
亲电试剂是一种对电子有显著亲和力的试剂。
二、按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关系分类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重排反应: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发生在同一分子中时,会引起组成分子的原子的配置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形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的新分子,这种反应称为重排反应。
消除反应:在一个有机分子中消去两个原子或基团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可以根据两个消去基团的相对位置将其分类。
若两个消去基团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称为1,1-消除或α-消除;两个消除基团与相邻的两个碳原子相连,称为1,2-消除或消除β-消除;两个消除基团在1,3位与碳原子相连,称为1,3-消除或消除γ-消除。
化学考研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考研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是近代化学的重要分支。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是含有碳元素,并且通常与氢、氧、氮等元素形成共价键。
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化学键、官能团等。
二、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酸碱反应等。
这些反应类型时化学考研中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其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
三、有机化学键的构成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主要由共价键构成。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共价键的形成与电子排布、轨道杂化等有关。
对于不同的原子,其化学键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能量。
四、有机物的结构与命名有机物的结构与命名是有机化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由分子式、结构式、立体式等表示。
对于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通常需要使用系统命名法进行正规命名。
五、有机物的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电子结构,可以影响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共轭体系的形成与电子的共轭排布有关。
六、有机反应的机理化学考研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有机反应的机理。
有机反应的机理是指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步骤和中间体的形成。
掌握有机反应的机理有助于理解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七、有机功能团与官能团的化学性质有机功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团体。
不同的官能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例如醇、醚、醛、酮等。
八、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实验技术和仪器在化学考研中,实验技术和仪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重结晶、提取、蒸馏等,而常用的仪器有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
九、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有机化学在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有助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中取得积极的成果。
总结:有机化学是化学考研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化学键构成、结构与命名、共轭体系、反应机理、功能团与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实验技术和仪器以及应用领域等知识点。
经典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大全
22. Diels-Alder反应(共轭二烯与亲二烯体发生环加成得到六元环,反应具有立
体专一性)
MeOOC +
COOMe
H COOMe
MeOOC H
COOMe
H COOMe
反应机理
COOMe
H COOMe
+ Ts
23. Enamine(烯胺)反应(二级胺与具有α-H的醛,酮发生反应)
O H3C
H +N
(1 )D M S Y (2 )
反应机理
X (1 )o r(2 )
X
R R 1
R R 1 X =O ,C H 2 ,N R 2,S ,C H C O R 3 , C H C O 2 R 3 , C H C O N R 2 , C H C N
O
O
H 3 CS
R R 1
H 3 C C H 2
OR
H 3 CS R 1
G
N a ,N H 3(liq u id )
G
E tO H G = R ,N R 2 ,O R e tc.
反应机理
E tO H
G =C O O -,C O O R ,C O R ,C O N R 2 , C N ,A r,S iR 3e tc.
N a + N H 3
N a ++ [e ]-N H 3氨溶剂化的电子很活泼
R
R R1 R Li
H2O
R R1 RH
6.Benzidine(联苯胺)重排 (氢化偶氮苯与强酸共热,重排为联苯胺)
H H N N
H C l h e a t H 2 N
N H 2
反应机理
HH NN
HCl heat
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和机理
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和机理有机化学是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科学分支。
其中,很多重要的反应和机理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反应及其机理。
一、加成反应(Addition Reaction)加成反应是指在不改变已有分子的化学键的基础上,将新的原子或组合氢加入到分子中的反应。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其中,加成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反应是亲核加成反应。
1. 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指亲核试剂与电子不足的反应物相互作用,将新的基团与反应物中的双键或三键中一个原子上的原子替代掉的反应。
例子有酰胺水解反应、烯丙基甲酸酯水解缩合反应等。
以酰胺水解反应为例,其机理如下:在此反应中,水为亲核试剂,攻击羰基碳上的电子,使氧原子的钝化更加明显,于是二次水解便容易发生,产生对应的羧酸和胺。
二、消除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消除反应是指从一个或多个有机化合物中消失一个分子,同时生成一个双键或三键的反应。
消除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中相对简单的一类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消除反应是亲电消除反应。
1. 亲电消除反应亲电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含有亲电性基团的反应物,通过消除一个氢离子与卤原子离子(X)来形成双键或三键,同时释放出一个离子,即反应物通过加成反应生成的求电子亲电基团逆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以烯丙醇的消除反应为例,其机理如下:三、取代反应(Substitution Reaction)取代反应以原子或原子团互相取代,被取代原子或原子团和取代原子或原子团在所形成化合物中不同位置上共存的反应。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中另一类相对常见的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取代反应是亲核取代反应。
1. 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是指亲核试剂与取代体相互作用,亲核试剂中的电子攻击取代体中的一个原子,将其原子或原子团替代成亲核试剂中的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
例子有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苯的亲核取代反应等。
以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为例,其机理如下:在此反应中,亲核试剂(醇)的氧原子攻击卤代烃中的卤素离子,将其取代为醇基团,同时生成HCl。
(完整版)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详解(共95个反应机理)
一、Arbuzow反应(重排)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
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化物、a-卤代醚、a- 或 b-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
当亚酸三烷基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如果反应所用的卤代烷 R'X 的烷基和亚磷酸三烷基酯 (RO)3P 的烷基相同(即 R' = R),则Arbuzow反应如下:这是制备烷基膦酸酯的常用方法。
除了亚磷酸三烷基酯外,亚膦酸酯 RP(OR')2和次亚膦酸酯 R2POR' 也能发生该类反应,例如: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按 S N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反应实例二、Arndt-Eister 反应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三、Baeyer----Villiger 反应反应机理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
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酮类化合物用过酸如过氧乙酸、过氧苯甲酸、间氯过氧苯甲酸或三氟过氧乙酸等氧化,可在羰基旁边插入一个氧原子生成相应的酯,其中三氟过氧乙酸是最好的氧化剂。
有机反应机理知识点归纳
有机反应机理知识点归纳
有机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有机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有机反应机理知识点归纳:
1. 反应类型:
- 加成反应:两个单体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 消去反应:一个大分子分解成两个或更多小分子。
- 变位反应:分子内原子或基团的位置重新排列。
- 取代反应: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取代。
2. 反应机理的步骤:
- 初始步骤:包括反应物的活化和生成中间体。
- 中间体的转化:中间体经历一系列的转化步骤,最终形成产物。
- 生成产物:最终产物生成并结束反应。
3. 催化剂的作用:
- 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降低活化能。
- 酶是生物体内常见的催化剂。
4. 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
- 当反应底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 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速率方程式表示。
5. 质子转移反应:
- 质子可以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形成质子化和去质子化产物。
- 质子转移反应在有机化学中非常常见。
6. π电子的参与:
- π电子可以作为电子云,参与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迁移。
以上是有机反应机理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速查手册
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速查手册一、概述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其反应机理复杂多样。
本速查手册旨在总结整理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机理,帮助学习者快速查阅和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二、重要有机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无论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还是转化,都离不开各种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2.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一类反应,包括亲核取代和求电子取代两种机制。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
求电子取代反应则是由于亲电子试剂和底物之间的电子云密度差异所导致的。
3.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反应类型。
常见的加成反应有氢化、氢醌化、氢化素等。
4.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常见的消除反应有β -消除、氢卤酸消除等。
5. 重排反应重排反应是指底物分子内部的原子或基团重新排列形成不同构象的过程,是有机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反应。
常见的重排反应有氢迁移重排、甲基迁移重排、异构体重排等。
三、重要有机化学反应机理1. 取代反应机理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一般包括亲核试剂进攻、底物离去基团的离去和生成产物三个步骤。
求电子取代反应则包括亲电子试剂进攻、底物求电子基团的离去和生成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有机化学重要反应和机理 (1)Arbuzov 反应 (1)Arndt-Eister 反应 (2)Baeyer-Villiger 反应 (2)Beckmann 重排 (4)Birch 还原 (4)Bouveault---Blanc 还原 (5)Bamberger,E.重排 (6)Berthsen,A.Y 吖啶合成法 (7)Bucherer反应 (8)Cannizzaro 反应 (9)Chichibabin 反应 (10)Claisen 酯缩合反应 (11)Claisen—Schmidt 反应 (12)Claisen 重排 (13)Clemmensen 还原 (15)Combes 喹啉合成法 (15)Cope 消除反应 (16)Cope 重排 (17)Curtius 反应 (18)Crigee,R 反应 (19)Dakin 反应 (20)Elbs 反应 (21)Edvhweiler-Clarke 反应 (21)Elbs,K.过硫酸钾氧化法 (22)Favorskii 反应 (23)Favorskii 重排 (24)Friedel-Crafts 烷基化反应 (24)Friedel-Crafts 酰基化反应 (25)Fries 重排 (26)Fischer,O-Hepp,E 重排 (27)Gabriel 合成法 (27)Gattermann 反应 (28)Gattermann-Koch 反应 (29)Gomberg-Bachmann 反应 (29)Hantzsch 合成法 (30)Haworth 反应 (31)Hell-Volhard-Zelinski 反应 (31)Hinsberg 反应 (32)Hofmann 烷基化 (32)Hofmann重排 (33)Hofmann 消除反应 (34)Houben-Hoesch 反应 (35)Hunsdieecker 反应 (35)Kiliani 氯化增碳法 (36)Knoevenagel 反应 (36)Koble 反应 (37)Koble-Schmitt 反应 (37)Kolbe,H.Syntbexis of Nitroparsffini 合成 (38)Leuckart 反应 (39)Lossen 反应 (39)Mannich 反应 (40)Meerwein-Ponndorf 反应 (41)Michael 加成反应 (42)Martius,C.A. 重排 (42)Norrish Ⅰ和Ⅱ型裂 (43)Oppenauer 氧化 (44)Orton,K.J.P 重排 (45)Paal-Knorr 反应 (45)Pschorr 反应 (46)Prileschajew,N.反应 (47)Prins,H.J 反应 (48)Pinacol-Pinacolone Rearrangement 重排 (49)Perkin,W.H 反应 (49)Pictet-Spengler 合成法-异喹啉 (50)Reformatsky 反应 (51)Reimer-Tiemann 反应 (52)Reppe 合成法 (53)Robinson 缩环反应 (53)Rosenmund 还原 (54)Ruff 递降反应 (54)Riley ,H.L.氧化法 (54)Sandmeyer 反应 (55)Schiemann 反应 (56)Schmidt 反应 (57)Skraup 合成法 (58)Sommelet-Hauser 反应 (59)Stephen 还原-氰还原为醛 (60)Stevens 重排 (60)Strecker 氨基酸合成法 (61)Bischler-Napieralski 合成法 (61)Schmidin,J.乙烯酮合成 (62)Tiffeneau-Demjanov 重排 (63)Tischenko,V.反应 (63)Thorpe,J.F.缩合 (64)Tollens,B.缩合 (65)Ullmann 反应 (65)Urech,F.羟腈合成法 (66)Vilsmeier 反应 (67)Van Ekenstein,W.A 重排 (67)Williamson 合成法 (68)Wacker 反应 (69)Wagner-Meerwein 重排 (69)Wittig 反应 (70)Wittig-Horner 反应 (71)Wolff-Kishner还原和黄鸣龙改进法 (71)Wohl 递降反应 (72)第二部分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74)一碳正离子的总结 (74)二立体化学选择性反应 (74)三络合金属氢化物还原 (74)1氢化铝锂(LAH) (75)2硼氢化钠(钾) (79)四金属有机化合物 (81)五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82)六烯烃的氧化反应总结 (84)七羧酸衍生物还原成醛酮 (84)第一部分有机化学重要反应和机理Arbuzov 反应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
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化物、α-卤代醚、- 或β-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
当亚酸三烷基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如果反应所用的卤代烷 R'X 的烷基和亚磷酸三烷基酯 (RO)3P 的烷基相同(即R' = R),则 Arbuzov 反应如下:这是制备烷基膦酸酯的常用方法。
除了亚磷酸三烷基酯外,亚膦酸酯RP(OR')2和次亚膦酸酯R2POR' 也能发生该类反应,例如:【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按S N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反应实例】Arndt-Eister 反应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Baeyer-Villiger 反应酮类化合物用过酸如过氧乙酸、过氧苯甲酸、间氯过氧苯甲酸或三氟过氧乙酸等氧化,可在羰基旁边插入一个氧原子生成相应的酯,其中三氟过氧乙酸是最好的氧化剂。
这类氧化剂的特点是反应速率快,反应温度一般在10℃~40℃之间,产率高。
【反应机理】过氧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
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Beckmann 重排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反应机理】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反应实例】Birch 还原芳香化合物用碱金属(钠、钾或锂)在液氨与醇(乙醇、异丙醇或仲丁醇)的混合液中还原,苯环可被还原成非共轭的1,4-环己二烯化合物。
【反应机理】首先是钠和液氨作用生成溶剂化点子,然后苯得到一个电子生成自由基负离子(Ⅰ),这是苯环的л电子体系中有七个电子,加到苯环上那个电子处在苯环分子轨道的反键轨道上,自由基负离子仍是个环状共轭体系,()Ⅰ表示的是部分共振Ⅱ。
式。
(Ⅰ)不稳定而被质子化,随即从乙醇中夺取一个质子生成环己二烯自由基() ()Ⅱ在取得一个溶剂化电子转变成环己二烯负离子(Ⅲ),(Ⅲ)是一个强碱,迅速再从乙醇中夺取一个电子生成1,4-环己二烯。
环己二烯负离子(Ⅲ)在共轭链的中间碳原子上质子化比末端碳原子上质子快,原因尚不清楚。
【反应实例】取代的苯也能发生还原,并且通过得到单一的还原产物,倾向于生成遵守査衣切夫规则的烯烃,即生成取代基多的烯烃。
若取代基R上有与苯环双键,则先还原的是双键。
若双键不共轭,那么它就不受到影响。
例如:Bouveault---Blanc 还原脂肪族羧酸酯可用金属钠和醇还原得一级醇。
α,β-不饱和羧酸酯还原得相应的饱和醇。
芳香酸酯也可进行本反应,但收率较低。
本法在氢化锂铝还原酯的方法发现以前,广泛地被使用,非共轭的双键可不受影响。
【反应机理】首先酯从金属钠获得一个电子还原为自由基负离子,然后从醇中夺取一个质子转变为自由基,再从钠得一个电子生成负离子,消除烷氧基成为醛,醛再经过相同的步骤还原成钠,再酸化得到相应的醇。
【反应实例】醛酮也可以用本法还原,得到相应的醇:Bamberger,E.重排苯基羟胺(N-羟基苯胺)和稀硫酸一起加热发生重排成对-氨基苯酚:在H2SO4-C2H5OH(或CH3OH)中重排生成对-乙氧基(或甲氧基)苯胺:其它芳基羟胺,它的环上的o-p位上未被取代者会起类似的重排。
例如,对-氯苯基羟胺重排成2-氨基-5-氯苯酚:【反应机理】【反应实例】Berthsen,A.Y 吖啶合成法二芳基胺类与羧酸在无水ZnCl2存在下加热起缩合作用,生成吖啶类化合物。
【反应机理】反应的机理不详【反应实例】Bucherer反应萘酚及其衍生物在亚硫酸或亚硫酸氢盐存在下和氨进行高温反应,可得萘胺衍生物,反应是可逆的。
反应时如用一级胺或二级胺与萘酚反应则制得二级或三级萘胺。
如有萘胺制萘酚,可将其加入到热的亚硫酸氢钠中,再加入碱,经煮沸除去氨而得。
【反应机理】本反应的机理为加成消除过程,反应的第一步(无论从哪个方向开始)都是亚硫酸氢钠加成到环的双键上得到烯醇(Ⅱ)或烯胺(Ⅵ),它们再进行下一步互变异构为酮(Ⅲ)或亚胺(Ⅳ):【反应实例】Cannizzaro 反应凡α位碳原子上无活泼氢的醛类和浓NaOH或KOH水或醇溶液作用时,不发生醇醛缩合或树脂化作用而起歧化反应生成与醛相当的酸(成盐)及醇的混合物。
此反应的特征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被氧化成酸的盐,另一分子被还原成醇:脂肪醛中,只有甲醛和与羰基相连的是一个叔碳原子的醛类,才会发生此反应,其它醛类与强碱液,作用发生醇醛缩合或进一步变成树脂状物质。
具有α-活泼氢原子的醛和甲醛首先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得到无α-活泼氢原子的β-羟基醛,然后再与甲醛进行交叉Cannizzaro反应,如乙醛和甲醛反应得到季戊四醇:※由此可以看出,甲醛永远是被氧化为甲酸,而其它的醛则是被还原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