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泉州市木质神像雕刻艺术研究-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木质神像雕刻艺术研究
泉州地区的雕刻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泉州市木质神像雕刻艺术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任何民族的信仰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供奉神像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广泛的影响.在诸多的民间门类中,木雕艺术是供奉神像雕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尤其在林业资源发达的福建省泉州地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人们时常要面对靠海生存所带来的自然灾害,祈祷风调雨顺,祈求神灵庇护,成为人们心灵世界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多在船上供奉神灵来保佑自己出行平安,为了携带方便,多是小型的木雕神像,这对当地神像木雕艺术品的需求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地区就已经开始了佛像雕刻,建于明代时期的泉州开元寺,其中就有工艺匠师的木雕杰作---甘露戒坛佛像群,包括卢舍那佛和“千佛莲台”、众护法金刚、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千手观音和弥勒佛等,刀法刻画苍劲有力,线条自然流畅,尊尊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气势恢弘,蔚为壮观.坛顶藻井上雕刻的“飞天乐伎”,体型苗条,面容丰满,神态洒脱,都展示出高超的雕刻技艺.所列举的主要是宅居供奉的传世神像,不涉及寺庙里所供奉的大型神像雕刻.泉州地区的民间信仰非常庞杂,由神像的木雕题材可以看到:佛教、道教、俗神等雕刻题材的各种表现相互交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中国神仙信仰发展的脉络.泉州地区的神仙信仰对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正确认识它们的普遍意义对于研究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一、泉州地区神像木雕的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泉州地区的雕刻艺术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民间雕刻的材料分类有木雕、石雕两大类,还有砖雕、灰雕等类型,其中尤以木雕更为普及和盛行.下面就雕刻工艺特别是木雕的形成与发展来一次寻根溯源.泉州地区木雕兴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唐宋时,木雕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民居和庙宇的建筑装饰、木坯胎佛像以及书籍印雕版等.自唐以来,泉州就有“东南佛国”之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佛教的神像是雕刻艺术的主要形象,除石雕以外,大部分便是木雕造像.
新近发现的成于宋重修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的《鉴湖张氏宗谱》中,记载了一个叫张仕逊的惠安木雕匠师参与南宋重建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屋顶24尊“飞天乐伎”雕刻的事:“十四世孙仕逊字法参,官主簿.三余以木雕游寺观,所治皆绝品,如泉州开元寺飞天……”.“飞天乐伎”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木雕艺术的精品,它将宗教文化、建筑雕刻十分精妙地融合在超凡脱俗的艺术载体中,这是目前泉州地区艺匠最早的木雕遗存.《鉴湖张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