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掌握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3. 了解中国文化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怎样理解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2. 如何评价中国文化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1. 提问式教学法。
2. 想象演绎法。
3. 创设情境法。
【教学内容】一、引入通过导入一些与文化、经济、政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进行思考,然后说一下今天的教学目标。
二、探究1.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并汇报成果。
(2)解释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包括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转化、文化的创造等方面。
2.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1)以领导力为例,说明文化对领导力的影响。
(2)以企业文化为例,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3)以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关系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拓展1. 介绍中国文化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应用,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经济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领域的影响等。
2. 普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音乐等。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需要认识到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需要从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政治领域的应用。
【板书设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应用。
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1.情景创设法:通过电影《阿甘正传》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文化在塑造个人品质方面的作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导向教学法不仅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还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将学会关注社会现象,对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还将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首先,我以一部电影《阿甘正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文化在塑造个人品质方面的作用。接着,我引入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数据等,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此外,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对我国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认同。学生将通过对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探讨,认识到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5.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精心设计了一堂课,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案例中,我选择了我国近年来的一些实际例子,如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以及经济、政治对文化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我还通过设置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二年级的政治课堂上,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正教授着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我国的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影响着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五、案例亮点
1.实际案例引入: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2.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了一系列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共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指出:“在下一个世纪,采取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材料四: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指出:“削弱民族国家主权,增强美国的文化作为世界各国的‘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经济、政治的关系
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教学策略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新
课
巩固练习
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这个框题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但在课堂中我尽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举了大量的例子特别是时政结合以及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通过探究调动学生和主体性的发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课题
《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电影主题案例,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电影城里话电影(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著名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
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
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著名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必修3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平阴县第一中学:古草大哥一、教学内容要求本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的第二框题。
1、课程标准:本框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的要求。
2、基本观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同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紧密结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化建设对经济和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结合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主动投入到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来。
二、教学活动过程:全中国人民都在期盼2008,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2008;因为?——二OO八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
(这是十三亿华夏儿女,遍布全球的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太久的等待,作出了太多的努力,积聚了太深的奥运情感。
回顾2001年7月13日那个夜晚,我们永远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1、录像:申奥成功的难忘瞬间。
思考:申奥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学生回答:申奥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一种什么联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事实上,奥运地位是国家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晴雨表。
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作用对奥运会兴衰起落、停滞发展和举办国的地位、参赛国的成绩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中政治 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第一课第二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二、【课程标准】: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建议自学探究。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探究提示:(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考虑。
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
(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
高中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精选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高中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精选范文一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点评: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学生推荐对自己影响力或最喜爱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积极发言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过渡到下一步内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引导学生阅读P10“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一个文化产业案例,分析其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明确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2.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注重小组合作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3.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明确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學設計】第一課文化與社會第二框《文化與經濟、政治》一、教材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框的教學內容,本課主要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政治有重大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分析:經濟和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經濟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產力;文化對政治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及對公民政治素質和權利意識的作;文化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二)能力目標通過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培養辯證分析能力(三)情感、態度、值觀目標懂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學習將來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三、教學重點難點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的關係四、學情分析我們的學生屬於平行分班,學生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
五、教學方法1、自學探究。
以課本的簡單提示為線索,深入探究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2、集體討論。
針對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探討我國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競爭力;討淪為更好地應對文化競爭,作為中學生目前應做好哪些準備。
六、課前準備1、材料搜集與整理2、導學案的印製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教師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是文化以及文化的作用,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文化、經濟、政治三者的關係,我們來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一、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探究活動一: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感受到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
(1)你能對上述活動按經濟、政治、文化分類嗎?(2)也許有些內容難以歸類.你的理由是什麼?(3)你和你的家人有過類似的經歷嗎?能夠從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嗎?探究提示:(1)經濟活動包括:到銀行貸款買房或承包一片林地、開一家小餐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课第二框(第2课时)教学设计---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文化与经济、政治》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
【教材修改部分及说明】:1、第10页第一段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中的“基本”删掉,因为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五个领域中的三个,没有表述说明哪几个是“基本”。
”2、第10页,把原书中的两个专家点评位置互换。
因为正文第一段是说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从理论角度、宏观视角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因此这里应该跟原书中讲决定作用的第二个专家点评。
第二段正文分析了具体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从文化的反作用角度说明三者关系,因此应跟论述文化反作用的第一个专家点评3、第10页正文最后一段,“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修改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调整顺序,增强逻辑性。
4、第11页,正文第二段“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后”加入“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为,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重要性用了三个“越来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又增加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学情分析】:本框涉及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实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动材料,化理性为感性,变抽象为具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活动。
【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教案-3_文化与经济、政治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识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提高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难点: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入境:老师赠言:再牛的想法也抵不过最傻的坚持旧知回顾: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文化的实质及作用4、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 P10页教师活动:检查旧知,导入新知:(二)课堂导入:温故知新:连连看教师活动:①让学生自己思考一分钟,考虑如何连线②就其中的③⑤为例进行分析,从而师生得出结论:文化与经济、政治都有密切的关系,导入本节课,并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识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提高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学生活动:①根据老师的提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集体活动。
②集体朗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课堂探究:重点突破: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运用“变形金刚”启示录启示一:材料一:《变形金刚4》总投资2.63亿美元。
为了在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拍摄两天的戏份,剧组支付了10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借出了白沙导弹试验场,并动用8架战机,10辆军车,“金骑士”军方跳伞队。
无数最尖端的武器在片中亮相。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只有美国能制作出了如《变形金刚》这样投资巨大、规模宏大、科技含量非常之高的电影?学生自主探究一: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阐述观点和理由。
从而得出结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文化与经济、政治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目标•了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些图片或视频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些图片或视频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关注这些内容。
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文化、经济和政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重点讲解如下内容:–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思想、价值观、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
–经济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硬实力。
–政治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权利、权力和组织形式,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化既是一项特别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同时,经济也反作用于文化,使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政治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的稳定,让经济和文化更好地发展,但也需要经济和文化的支持。
实践•分组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研究文化、经济和政治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特点、发展和相互关系。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并参与到讨论中来。
•针对政治与经济的影响,可以选取一个实例,例如:–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日本战后重建和经济崛起。
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研究政治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展开讨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想法。
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文化、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文化、经济或政治中哪一项的重要性最大?作业•让学生为上述问题提供自己的答案,并总结本课的所学内容。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高中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学案1-2 文化与经济、政治一.学习目标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确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体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二.知识导学三.随堂检测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答案:D解析:题目材料包含两个信息,一是文化受经济和政治的制约,二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但材料又单独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政治独立的高度强调文化:的作用,结合题目的选择要求——主要说明,便可锁定D项。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涉及两个知识点,一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很明显,B、C、D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3.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发展。
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C.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强调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文化与经济不总是同步的,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故A、B项观点错误;D项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与题意相反。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3:1.2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文化与经济政治探究2: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成天载歌载舞,却无法欣赏到我们今天的超级女声,为什么?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响。
材料三: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材料四:2000年,我国25至5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7年,而美国为12.7年,日本为12.3年,英国为11.9年,德国为13.5年。
统计表明,25至64岁的从业人口中,我国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探究3: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人才、教育、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材料五: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
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
”春秋时期的老子也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探究4: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从国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文化;从国际来说,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
材料六:“袖珍超级大国”——以色列发展之谜探究5:以色列成为“袖珍超级大国”的原因何在?这说明了什么?从中我国可以得到何种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以色列重视文化的力量,注重提高文化竞争力,从而使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这说明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作为我国,必须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设计
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Array (3)(4)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情感及态度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贡献力量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2、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教学难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相互影响)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对个人(国内):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对国家(国际):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电影主题案例,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电影城里话电影(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著名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
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
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著名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
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
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有关话题)学生先提建议,后播放《长影集团—双轮驱动产业升级》,让学生通过视频回答长影集团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教师:?《变形金刚》这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经济上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变形金刚》是一部系列电影,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它接连创造了票房神话,拿变形金刚3为例,它在中国至少卷走了10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突破了十亿美元。
同时,这部电影又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带向全球,接下来同学们再思考:《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上映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有什么重要影响呢?同学们结合材料2,再次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同意吗?高票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把美国的价值观念推向全球,实现美国的政治意图。
那么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教师:也就是说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同时文化也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
总结一下,我们大家通过合作讨论,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
(板书)写完后放幻灯片,三者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同时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
下面同学们把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我们说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那么文化都能促进经济发展吗?请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有些问题啊,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举例来论证,文化是具有两重性的,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那么经济相前发展,文化也一定随之向前发展吗?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经济发达的社会,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不能说二者是同步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变行金刚》第四部即将上映,值得期待,但我们更加期待的是中国电影能够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影迷的青睐,接下来同学们再次思考,美国电影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又存在哪些需要我们警惕的问题呢?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先说说经验吧。
(板书)生:回答。
教师: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都体现了文化与经济越来越分不开,就拿科技来说,邓小平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板书)再说说我们应该警惕的问题。
(板书) 生:回答。
教师: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好。
某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这实质上是文化霸权主义。
这也体现了文化与政治越来越分不开,与政治相交融。
(板书)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板书),与经济相互交融体现为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
与政治相互交融,其实不仅体现为国际上某些某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还体现为国内,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
(同学们将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教师:当前有一个热词叫做文化软实力,其实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自身文化的发展,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就必须重视文化,但是目前我国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拿电影来讲,面对实力强打的好莱坞电影,你能给长影或中国电影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教师:哪个小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观点。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建议)教师:同学们提这些建议都很好,同学们的思路很清晰,其实大家都是想借助文化产业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那么我们来看看长影集团是怎样做的呢?长影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两轮驱动,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两轮驱动,也就说通过这两项措施来推动长春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长春的城市竞争力,我们角度再开阔一些,推动文化产业能不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生: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板书) 好,我们进行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相互影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谁也离不开谁。
本节课,我们看似在研究美国电影与长影,其实,老师是希望引领同学们去关注和思考中国电影的问题,我们看似是只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其实,老师更希望同学们理解文化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进而提升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自信。
同学们,你们能从自身做起关注祖国文化的发展吗?非常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激情参与,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熟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重点知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案】【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p9—p12,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1、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如何?(重点)2、文化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吗?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有哪些?(1)(2)(3)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有哪些?国内:国际: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怎样? 我国应该如何提高文化的竞争力?(难点)二、【知识整合】三、【情景探究】探究一:第二届青奥会在南京举办对全省消费市场产生有效促进作用。
1-9月,江苏省住宿餐饮业开始回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6%。
全省社会消费稳步增长,货物贸易平稳发展,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走出去”增势稳定,开发区建设水平提升,商务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发展局面青奥会的举办对南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探究二: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奥林匹克盛事。
来自世界各地的3700多名15岁至18岁的运动员聚会南京,参加了28个大项、222个小项的比赛,同时还全程参加了20项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
青奥会的举办有何政治意义?探究三:材料1: 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累计已达265亿元,今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能否冲破300亿元大关,从12月起正式拉开序幕的贺岁档成为关键。
与去年贺岁档《私人订制》和《警察故事2013》“双龙戏珠”不同的是,今年贺岁档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吴宇森久违银幕五年推出的《太平轮(上)》、姜文四年磨一剑导演的《一步之遥》以及徐克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智取威虎山》三部影片。
因此外界普遍看好在最后一个月的贺岁档中,中国电影市场能够创造出超过30亿元的票房收入。
材料2:伊朗对美国人拍摄的诋毁伊斯兰先知穆罕穆德的电影《穆斯林的无知》表示强烈谴责,该电影在利比亚引发强烈抗议,并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身亡。
伊朗媒体称,伊朗计划13日在首都德黑兰举行反美示威。
上述两材料分别说明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无影响?探究四: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否意味着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就会好起来?探究五:材料:2014年暑期,在内地市场火爆异常的《变形金刚4》,终于以超14亿的票房成绩,狂甩影片《阿凡达》,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
这一材料反映了什么?探究六: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
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不仅掌握了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而且正在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
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
思考:文化与政治的交融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