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力学概论

合集下载

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版)习题

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版)习题

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版)习题第二章1. 等容粒径、筛分粒径、沉降粒径的定义各是什么?为什么筛析法得到的泥沙颗粒粒径接近于它的等容粒径? 答:(1)等容粒径为与泥沙颗粒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

如果泥沙颗粒的重量W 和容重γs (或体积V )可以测定,则其等容粒径可按下式计算:113366n s V W D ππγ⎛⎫⎛⎫==⎪ ⎪⎝⎭⎝⎭(2)如果泥沙颗粒较细,不能用称重或体积法确定等容粒径时,一般可以采用筛析法确定其筛分粒径。

设颗粒最后停留在孔径为D 1的筛网上,此前通过了孔径为D 2的筛网,则可以确定颗粒的粒径范围为D 1<D <D 2。

(3)对于粒径小于0.1 mm 的细砂,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用筛析法确定其粒径,而必须用水析法测量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速,然后按照球体粒径与沉速的关系式,求出与泥沙颗粒密谋相同、沉速相等的球体直径,作为泥沙颗粒的沉降粒径。

(4)对形状不规则的泥沙颗粒,可以量测出其互相垂直的长、中、短三轴,以a ,b ,c 表示。

可以设想颗粒是以通过中轴筛孔的,因此筛析所得到的颗粒的中轴长度b 。

对粒径较粗的天然泥沙的几何形状作统计分析,结果可以表达如下式:()13b abc =即中轴长度接近(实测结果为略大于)三轴的几何平均值。

如果把颗粒视为椭球体,则其体积为6V abc π=等容粒径为()11336n V D abc π⎛⎫== ⎪⎝⎭因此,如果上述各假设成立,则筛析法所得到的泥沙颗粒粒径(颗粒恰好通过的孔径)接近于它的等到容粒径。

2. 100号筛的孔径是多少毫米?当泥沙粒径小于多少毫米时就必须用水析法做粒径分析? 答:查表2-2知100号筛的孔径是0.149 mm ,当泥沙粒径小于0.1 mm 时就必须用水析法做粒径分析。

3. 什么是颗粒的形状系数?答:有时采用形状系数(shape factor )来综合表示颗粒形状特点,定义如下:SF =4. 密度、容重、干容重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 答:颗粒的密度ρs 即颗粒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国际单位制单位为kg/m 3或g/cm 3,工程中常用t/m 3。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1.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种能源和动力系统;3.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原理和技术;4.培养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2.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3.能源与环境的关系;4.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5.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6.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7.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8.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9.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0.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论文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论文,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

4.小组项目: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或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第三版);参考书目:1.《能源工程导论》;2.《动力工程导论》;3.《可持续能源技术导论》;4.《热能工程基础》;5.《动力学及其应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2.课程设计或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设计或实验,并提交报告;3.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于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4.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和概述;2.第二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定义和范围;3.第三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4.第四周:能源与环境的关系;5.第五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6.第六周: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7.第七周: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8.第八周: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9.第九周: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10.第十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1.第十一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2.第十二周:课程总结和复习;13.第十三周:期末考试。

2021年2、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参考书目(整理)

2021年2、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参考书目(整理)
磁场与电磁波》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处方
834
水化学
《工科现代水化学》
陕西科学出版社
姚秉华
835
信号与线性系统
《信号与系统》(2005.9修订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王宝祥
836
微机原理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第四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姚燕南
837
印刷色彩学
《印刷色彩学》2005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胡寿松
818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2000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兆安
黄俊
819
电路
《电路》(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邱关源
820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大正
82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电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康华光
823
材料力学B
《材料力学》
829
语言学概论
1、《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戴炜栋
2、《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壮麟
830
电动力学
《电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硕鸿
831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
中广电大出版社
孙虎章
832
激光原理
《激光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周炳琨
科目
代码
考 试 科 目
参 考 书
出 版 社
作 者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可桢
程光蕴
科目
代码

边坡失稳动力学概论

边坡失稳动力学概论

边坡失稳动力学是研究边坡在外力作用下的失稳行为的学科。

边坡是指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地表,而失稳则是指边坡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发生倾覆、滑动或坍塌等现象。

这个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土力学、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关于边坡失稳动力学的一般概论:
外力作用:边坡失稳通常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比如降雨、地震、人为开挖等。

这些外部因素会改变边坡的平衡状态,导致失稳。

土体特性: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边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土体的颗粒结构、含水量、孔隙水压等因素都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地质和地形因素: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也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例如,不同的地质层、地层倾角、岩土层的分布等都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动力学因素:地震是可能导致边坡失稳的动力学因素之一。

地震能够引起地面振动,使得边坡的土体发生重新分布,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数值模拟与监测:现代研究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和实时监测技术。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不同外部因素对边坡的影响,而实时监测技术则可以用来实地监测边坡的变形、应力状态等参数。

防治与治理:边坡失稳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局限于理论分析,还包括防治与治理措施的研究。

通过工程手段、植被的恢复、减灾措施等方式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边坡失稳动力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交叉学科的知识。

在工程实践中,对边坡失稳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边坡的失稳行为,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系统动力学概论》解读

《系统动力学概论》解读

SR 发货率
图 产量PR的形成结构流图
方程式: R PR.KL=WF.K*PROD.K
例如2:
POL 污染 POLA 污染净化率
POLAT 污 染净化 时间
方程式: R POLA.KL=POL.K/POLAT.K
(5)EFFECT.K+NORM.K 方程式: R RATE.KL=NORM.K+ EFFECT.K 式中: RATE——速率; NORM——额定速率; EFFECT——某些因素的影响作用。 例如1:
例如:人口、企业雇员数、库存、生产能力、血 清胆固醇、银行结存、文化传统、人的习惯、人 的感受等。
当设想把时间暂停的时候,这些量也不会消失。
(2)是否把一个量定义为状态变量,要看它的 变化速度与模型的时间坐标比较是快还是慢而定: 变化速度慢的量可定义为常数,变化速度快的量 可定义为辅助变量,一般情况则视为状态变量。
RT 速率
LEV 状态
CONST 比例常数
GL 目标值
DISC 偏差
方程式: L LEV.K=LEV.J+DT*RT.JK N LEV=0 R RT.KL=CONST*DISC.K C CONST=0.1 A DISC.K=GL-LEV.K C GL=100 式中: LEV——状态(单位) RT——速率(单位/时间) CONST——常数(1/时间) DISC——偏差(单位) GL——目标值(单位)
其中,AQR(平均离退率,即为额定 雇佣率)相当于标准公式中的额定速率 NORM,企业就是按AQR雇佣新雇员以代 替正常的离退人员,以保持雇员的总数。 (WFS.K-WF.K)/WFAT相当于标准公式中 的某些因素的影响作用EFFECT。

第三章 细胞反应动力学

第三章 细胞反应动力学

四、胞内代谢反应

根据功能分为: 供能反应 生物合成反应 多聚反应 组装反应 根据过程分为: 初级代谢 次级代谢

五、胞内代谢调控
实质 把细胞内所有酶组织起来,通过活化某些酶、抑 制另一些酶,甚至出现一些新酶,去掉某些原有的酶, 以使整个代谢过程适应细胞生理活动的需要

两个重要机制 酶活性调控 酶合成调控
cS cS max exp( ) K S cS K SI cS cS ) exp( )] Teissier等: max [exp( K SI KS
三、有抑制的细胞反应动力学
产物抑制 对产物竞争性抑制:


max cS
cP cS K S (1 ) K PI
三、有抑制的细胞反应动力学
底物抑制 对底物非竞争性抑制:

d max, 0 dcS
* cS KSI KS

*
max
1 2 K S / K SI
三、有抑制的细胞反应动力学
底物抑制 对底物竞争性抑制:


经验方程 Aiba等:
max cS
cS cS K S (1 ) K SI
cS 为限制性底物的质量浓度,g/L K S 为饱和常数,g/L
二、无抑制的细胞反应动力学

Monod模型方程
cS
二、无抑制的细胞反应动力学

Monod模型方程
不同K S值的Monod曲线
二、无抑制的细胞反应动力学

Monod模型方程 max 和 c S 为一级动力学关系 cS , K S时, 当 cS KS 提高限制性底物浓度可以提高比生长速率
13401370436生物反应工程第三章细胞反应动力学概述研究对象以细胞微生物催化剂的反应过程动力学研究内容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对细胞的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和底物的消耗速率等动力学特性的描述反映出细胞反应过程的本征动力学特性研究目的细胞反应过程动力学是进行细胞反应过程优化和生物反应器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主要内容第四节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动力学第一节细胞反应概论一基本概念细胞细胞是一切生物体进行生长遗传和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决定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代谢产物排泄进入胞外非生物相二细胞的基本特征组成chon四种元素约占细胞质量的90spnacakclmgfe含量其次以上12种元素约占细胞质量的99细胞的化学组成二细胞的基本特征组成活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占总量8095干物质中90是由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四类大分子物质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学组成将直接影响细胞大规模培养时的培养基设计二细胞的基本特征组成蛋白质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第7周)动力学概论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第7周)动力学概论
准磨口 3-弹簧夹 4-刻度毛细管
直径约1mm 长500mm
4
3.7 聚合速率
膨胀计法:
测定原理:利用聚合过程的体积收缩与转化率的线性关系。
随聚合反应发生,分子间形成了键。反应时,从π键变为σ键, 键长有所增加,但低分子间力转变成链节间的共价键,比未成键 前单体分子间距离要短得多:
22
-d[M]/dt
可用C ~t 曲线表示聚合过程中速率的变化
通常呈S 型。据此,
率自
-
时 间 关 系
由 基 聚 合
曲反
线应
图转


化 率
中 期

导 期
初 期
S型
后 期
t
聚合过程
诱 初中 后

期期 期
期 ︵
零 速
︵︵ ︵ 匀加 减 速速 速

期期 期
︶ ︶︶ ︶
诱导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为零。 初期:单体开始正常聚合,转化率在5%~10%以下(研究聚合时)或10%~20%(工
由于副反应和诱导分解,初级自由基或分解的引
发剂并不全部参加引发反应,故须引入引发剂效 率f。
引发速率(Ri)方程为:
Ri =2fkd[ I ]
B 链增长
单体自由基连续加上大量单体分子的反应
RM M RM2 M RM3 M
kp1
kp 2
kp 3
RMx
∲ 根据等活性理论,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基本无关, 即各步速率常数相等。这是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 第一个假定。(低转化率5%-10%)
上述公式一般只适用于聚合初期 (低转化率5%~10%), 为什么?
3.7 聚合速率

7、动力学-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概论

7、动力学-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概论

11
质点动力学两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微分 问题)。解题步骤和要点: ①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一般选择联系已知量和待求量的质点。 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应在一般位置上进行分析。 ③ 正确进行运动分析 分析质点运动的特征量 。 ④ 选择并列出适当形式的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建立坐标系 。 ⑤ 求解未知量。
大小与r的大小成正比,称之为向心力。
16
第二类问题:已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积 分问题)。
已知的作用力可能是常力,也可能是变力。变力可能是时 间、位置、速度或者同时是上述几种变量的函数。 解题步骤如下: ①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判断力是什么性质的力
(应放在一般位置上进行分析,对变力建立力的表达式)。 ③ 正确进行运动分析。(除应分析质点的运动特征外,还要确
一部分由加速度引起,称为附加动拉力。全部拉力称为动拉力。
14
[例2] 已知质量为m的质点M在坐标平面 Oxy 内运动,如
图所示。其运动方程为 x a cost,y bsint ,其中
a、b、 是常数。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F。
解:将质点运动方程消去时间t,得
x2 y2 1
a2 b2
可见,质点的运动轨迹是以
四.动力学的基本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作用力; 第二类: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
综合性问题:已知部分力,部分运动求另一部分力、部分运动。
已知主动力,求运动,再由运动求约1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14.2 动量定理 14.3 动量矩定理
ma
F ,
G d v G sin
g dt
1

4-流体动力学概论

4-流体动力学概论

3、动量方程 F 22q2 11q1
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内容
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伯努力方程(能量方程) 动量方程
二、流量连续性方程
(流动液体的质量守恒定律)
1v1 A1 2v2 A2 v1A1 v2 A2 q Av 常量
三、伯努力方程
(流动液体的能量守恒定律)
理想液体伯努力方程
z1
p1
g
u12 2g
z2
p2
Fxi 22xq2 11xq1
Fyi 22 yq2 11yq1
Fzi 22zq2 11zq1
小结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导出的连续性方程 v1A1=v2A2=q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导出的伯努利方程
z1
p1
g
1v12
2g
z2
p2
g
2v22
2g
hw
理解物理含义,注意量纲,理想与实际伯努利方程的差别。 正确选择两个计算截面,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各参数。
流体动力学
一、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理想流体:既无粘性又不可压缩的流体 恒定流动(定常流动、稳定流动):液体流动时,液
体中任意点的压力、速度和密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化 非恒定流动:
一、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流线:流动空间的一条曲线,曲线上所有流体质点的瞬时 运动方向均与曲线相切。 流束:流动空间中过一封闭曲线上各点的流线所围成的一 束流体。
2
dA A
A
-动量修正系数
四 动量方程
则: mii 22' dt222 A2 dt22q2 同理: mii 11' dt112 A1 dt11q1
d mii 22q2 11q1 dt
Fi

中药药剂学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中药药剂学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0-2分)生物药剂学:通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遗传差异,生理及病理条件的差异。

药物剂型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制剂工艺过程。

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研究内容:①药物在体内经时量变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模型;②发展新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解析方法;③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④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关系;⑤药物制剂体外的动力学特征与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关系。

药物的体内过程:几个基本概念: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配置:分布、代谢、排泄。

消除:代谢、排泄。

1.吸收(非血管内给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其影响因素(口服给药):1)生理因素:①胃肠液成分性质:胃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肠液--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

②胃排空速率:慢--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的吸收。

快--有利于多数药物吸收。

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胃内容物的体积、食物的类型、体位、药物性质。

③其他: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及食物等。

2)药物因素:①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脂溶性大、未解离型药物易吸收。

②药物的溶出速度:减小药物粒径、采用药物的亚稳定型晶型、制成盐类、制成固体分散体--加快溶出,促进吸收。

3)剂型因素: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吸收。

剂型。

制剂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显效快慢: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车辆动力学基础-概论和理论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概论和理论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66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67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68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69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70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71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27力学基础
李伟东
28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29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30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31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32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HWs1:采用分
析力学方法(拉
格朗日方程建立
系统动力学模
型),已知条件
与课件中的例题
相同。
李伟东
39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HWs2:采用
牛顿矢量力学
方法建模,已
知条件与课件
中的例题相同。
微振动
李伟东
40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41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60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动力学基础
李伟东
61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药动学概论

药动学概论

具体研究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
1、提出模型与求出模型的解(指各室中的药物 、提出模型与求出模型的解( 量或药物浓度)的时间函数关系式。 量或药物浓度)的时间函数关系式。 线性多室乳突模型通解问题; 线性多室乳突模型通解问题;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数学的多科解法; 数学的多科解法; 用代数或超越函数表示的解析解; 用代数或超越函数表示的解析解; 寻求数值积分等替代方法给出近似的数值解。 寻求数值积分等替代方法给出近似的数值解。 2、探求模型解的多种简便实用方法。 、探求模型解的多种简便实用方法。 Laplace 变换法; 变换法; 输入函数与配置函数法以及流线图解法等。 输入函数与配置函数法以及流线图解法等。
K21 分布
外周室 C2V2
二、房室模型的动力学特征
将机体描述为由房室组成的系统。 将机体描述为由房室组成的系统。 化学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速度分类 一级反应: 一级反应:dx/dt = - kx1 零级反应: 零级反应: dx/dt = - kx0 = - k 二级反应: 二级反应:dx/dt = - kx2 N级速率过程:N级动力学。 级速率过程: 级动力学 级动力学。 级速率过程 k: N级速率常数。 级速率常数。 : 级物药剂学的关系:
药动学+药剂学 药动学 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 药剂学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ADME过程,阐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 过程, 过程 明药物剂型因素, 明药物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生物因素与药效 关系的一门科学。 关系的一门科学。 目的:评价药物制剂质量,合理制药、 目的:评价药物制剂质量,合理制药、合理 用药。 用药。
4、与药物化学的关系 、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既决定机体的生理状态,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既决定机体的生理状态, 也决定药物的理化性质。 也决定药物的理化性质。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与体内过程的当量关系,设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与体内过程的当量关系, 计改善体内过程的新药。 计改善体内过程的新药。 以有效药物为出发点,使研究周期缩短。 以有效药物为出发点,使研究周期缩短。

动态系统动力学概论

动态系统动力学概论

一、热力系统及热力系统动力学
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计算机软件及硬件和它们的应用; 优化理论、方法与实践;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故障诊断; 信息理论与方法,可靠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不良数据的剔除; 数据库、数据压缩、数据传输;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与方法;专家知识的积累 与表达; 流体力学; 传热传质学; 化学动力学、燃烧学; 转子动力学; 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 ………..
二、热力系统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仿真方面: 复杂热动力系统的特殊仿真算法,加速 收敛,减少迭代,降低对初值选择的要 求; IGCC和第二代PFBC-CC、CFBB,石化冶 金工业中的复杂动力装置的实时仿真系 统的研制; 面向对象的一体化仿真技术; 不同类型模型集成的协同仿真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 热工对象建模的基本方程 熟悉和掌握热力系统建模中控制体守恒方程推导、偏微分 方程到常微分方程的转换的基本技术。 2 集总参数模型及分布参数模型 掌握单相介质受热管的集总参数模型和线性化分布参数模 型的基本模仿及其优缺点 3 集总参数模型(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熟练掌握MATLAB通用仿真平台中集总模型的求解方法及 利用simulink, S-function等进行建模的技术。 4 分布参数模型(偏微分方程)求解简介 了解掌握分布参数模型(偏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的基本方法 及其在MATLAB中的实现方法。 5 复杂系统的多尺度模拟简介 了解多尺度模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解决复杂系统M&S问题 中的巨大作用。
系统仿真与建模由于其强大的预测和显示实际工作过程 正逐渐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热动力系统是一类十分复杂的 大型系统,其性能分析对于提高系统效率和改进系统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将讲述热动力系统典型部件的建模与 仿真方法,从而为热动力系统的性能分析提供工具和方法。 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已成为热动力系统分析和 性能研究的高级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一。 本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热动力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以 及常用部件的基本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了解和熟悉系统仿 真的基本软件(如MATLAB等)以及进行系统性能分析的技术, 为在今后的热动力系统性能研究工作中能熟练应用建模与仿 真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车辆系统动力学课件

车辆系统动力学课件

11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3 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
1、期望的车辆特性
● 操纵动力学:人为因素多(驾驶员)
评价:利用系统转向特性,开环评价和闭环评价(如图)
Open
Closed
2021/4/14 星期三
12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3 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
47
轮胎模型
2021/4/14 星期三
48
轮胎模型
2021/4/14 星期三
49
第3章 轮胎动力学
概述 轮胎的功能、结构与发展 轮胎模型 轮胎纵向动力学 轮胎垂向动力学 轮胎侧向动力学
2021/4/14 星期三
50
轮胎纵向动力学
2021/4/14 星期三
51
轮胎纵向动力学
2021/4/14 星期三
2021/4/14 星期三
20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
2021/4/14 星期三
2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
2021/4/14 星期三
22
Hale Waihona Puke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2021/4/14 星期三
23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
2021/4/14 星期三
24
第2章 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 从控制工程角度看动力学系统 处理动力学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59
轮胎纵向动力学
2021/4/14 星期三
60
轮胎纵向动力学
2021/4/14 星期三
61
轮胎纵向动力学
2021/4/14 星期三
62
第3章 轮胎动力学

003-第二章 细胞生长动力学

003-第二章 细胞生长动力学
合成机构 细胞= G D 遗传部分
低 细胞死亡 G 高 细胞分裂 产物形成 D 细胞生长
S
D
G21/48
结构与非结构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如果仅是模拟反应过程中生物质的总量 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则可以采用最简 单的非结构模型;如果是要模拟细胞内 部的生长动态特性,则宜采用结构模型 处理。 如果要研究不同细胞群体分布对细胞反 应动力学的影响,则应采用相应的分离 模型。
C6 H12O6 aO2 bNH3 c(C4.4 H 7.3 N 0.86O0.12 ) dH2O eCO2
计算上述反应中的细胞得率YX/S和YX/O。
13/48
例题
葡萄糖为唯一碳源进行酵母培养,反应式为
1.11C6 H12O6 2.1O2 C3.92 H 6.5O1.94 3.42 H 2O 2.75CO2
8/48
化学异养有氧生长计量学
化学异养生物,有氧生长的计量学关系往往要复 杂得多。若考虑ATP生成和利用,有如下关系: 能源异化:
氧化磷酸化 :
9/48
化学异养有氧生长计量学
生物合成:
维持和耗散:
c( ATP H 2O) c( ADP Pi )
10/48
反应过程的计量学方法
当有产物生成时
试求: (1)细胞得率YX/S (2)生成1kg细胞的反应热?已知酵母细胞 和葡萄糖的燃烧热分别是1.5*104kJ/kg和 1.59*104kJ/kg
14/48
例题
某细胞反应平衡式为:
CH mOl aNH3 bO2 0.61CH pOn N q cH 2O 0.39CO2
5/48
反应过程的计量学方法

四大力学概论

四大力学概论

理论力学理论力学是机械运动及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也称经典力学。

是力学的一部分,也是大部分工程技术科学理论力学的基础。

其理论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故又称牛顿力学。

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表明牛顿力学所表述的是相对论力学在物体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的极限情况,也是量子力学在量子数为无限大时的极限情况。

对于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运动,包括超音速喷气飞机及宇宙飞行器的运动,都可以用经典力学进行分析。

基本概况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及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同时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专业中许多课程均以理论力学为基础。

理论力学研究示意图理论力学遵循正确的认识规律进行研究和发展。

人们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多次的科学试验,经过分析、综合和归纳,总结出力学的最基本的理论规律。

[1]发展简史力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它是社会生产和科学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

随着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简单机械的应用,静力学逐渐发展完善。

公元前5~前4世纪,在中国的《墨经》中已有关于水力学的叙述。

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3世纪)提出了杠杆平衡公式(限于平行力)及重心公式,奠定了静力学基础。

荷兰学者S.斯蒂文(16世纪)解决了非平行力情况下的杠杆问题,发现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定则”,是虚位移原理的萌芽。

这一原理的现代提法是瑞士学者约翰第一·伯努利于1717年提出的。

动力学的科学基础以及整个力学的奠定时期在17世纪。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创立了惯性定律,首次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

他应用了运动的合成原理,与静力学中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相对应,并把力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推广了力的概念,引入了质量的概念,总结出了机械运动的三定律(1687年),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天体力学的基础。

系统动力学讲稿1

系统动力学讲稿1

正反馈系统举例
工资—物价反馈回路 工资 物价反馈回路
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
正反馈使自身的运动不断加强。
负反馈系统举例
钟摆系统反馈回路
电毯系统负反馈回路
负反馈能自动寻求给定的目标。
复杂的反馈系统
一阶反馈回路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结构。 复杂系统则是由这些相互作用的反馈回路组成的。 研究系统问题的目的之一:了解与掌握反馈系统的特性。 简单的与复杂的反馈系统:结构特征、行为模式、决策分析 对于反馈结构复杂的实际系统与问题,其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与其内部 结构的关系的分析不得不求助于定量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
正(负)反馈系统
按照反馈过程的特点,反馈划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特点: 自身运动的加强过程,在此过程中运动或动作所引起 正反馈能产生自身运动的加强过程 自身运动的加强过程 的后果将回授,使原来的趋势得到加强。 负反馈能自动寻求给定的目标 自动寻求给定的目标,未达到(或者未趋近)目标时将不断 自动寻求给定的目标 作出响应。 具有正反馈特性的回路称为正反馈回路,具有负反馈特点的回路则 称为负反馈回路(或称寻的回路)。 分别以上述两种回路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则称之为正反馈系统与负反 馈系统(或称寻的系统)。
建模——学习系统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建模
反馈
什么是反馈? 什么是反馈? 反馈是指系统输出与来自外部环境的输入的关系。 “输入”指相对于单元、子块或系统的外部环境施加于它们本身的作 用。“输出”则为系统状态中能从外部直接测量的部分。 换言之,反馈就是信息的传输与回授。
我们周围的反馈现象比比皆是。 如:空调设备
大的如 小的如 更小的如 天体运行系统,社会一经济一生态系统,世界能源系统 城市系统,企业经营管理系统 动物的心脏、肺和血液循环的供氧生理系统等。

10结构动力学概论

10结构动力学概论

当 FP (t)为简谐荷载时,其解的形式为
第十章 结构动力学简介
y(t)
y0
cos ωt
ν0 ω
sin ωt
F
θ sin ωt
F
sin θt
m(ω2 θ 2 ) ω
m(ω2 θ 2 )
前两项为初始条件引起的自由振动;第三项为荷载(干扰力)引起的自由振 动,称为伴生自由振动。实际上,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部分都很快 衰减掉。自由振动消失前的振动阶段称为过渡阶段。第四项为按荷载频率 进行的振动,此阶段为振动的平稳阶段,称为纯受迫振动或稳态振动。
2、平衡方程的建立
平衡方程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是刚度法;一是柔度法。
my
y k
k
m
刚度法:根据达兰贝尔原理,沿位移正向,在质点上加上惯性力,列动态平 衡方程
ky my
k y ——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反,指向平衡位置
平m衡y 方—程—与加速m度y方向相k反y 0
第十章 结构动力学简介
柔度法:在惯性力作用下,质点的位移等于实际位移
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第十章 结构动力学简介
§10-1 概述
一、动力计算的内容
动力计算的内容:研究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涉及到内外两方面的因素: 1)确定动力荷载(外部因素,即干扰力); 2)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内部因素,如结构的自振频率、周期、振型和 阻尼等等),类似静力学中的I、S等; 计算动位移及其幅值;计算动内力及其幅值。
纯受迫振动解的讨论请同学们课下自学完成!
第十章 结构动力学简介
三、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10-3 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 H2 + Cl2 2HCl,是经过若干个基元反应,最后才转 化为产物,这种反应就称为“非基元反应”。也称为“总包反应” 或简称“总反应”。
二、速率方程
1、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含有相应指 数)的乘积成正比,其中指数为反应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系 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
物理化学选论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2020/11/10
§3.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一、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条件 对平衡的影响。
例如:N2 (g)+3H2 (g)=2NH3(g) 最rG大m转化0 率 26% (300atm,500oC)
热力学能判断这个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但这只是预测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至于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 速率如何?反应的机理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转化速率”,即:
r d
dt
1
dn(R t) dt
1
dn(P t) dt
1
B
dnB (t) dt
式中νB为化学反应式中物质B的计量系数,对反应物取负 值,对产物取正值。
d 1 dnB (t) dt B dt
三、通常所讲的反应速率r的表示方式
§3.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 不断降低来表示,也可以用生成物(产物) 浓度随时间的不断升高来表示。但是, 由于在反应式中产物和反应物的计量系 数不尽一致,所以用反应物或产物的浓 度变化率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未 必一致。如果采用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 化率来表示反应速率,则不会产生这种 矛盾。
r 1 d
V dt
1 1 dnB (t)
V B dt
如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则V为常数
所以:r
1
d
n(BV t)
1
dcB
B
dt
B dt
1 d[B]
B dt
r 1 dcB 1 d[B]
B dt B dt
推广:对任意恒 容反应: eE fF gG hH
r 1 d[E] 1 d[F] 1 d[G] 1 d[H] e dt f dt g dt h dt
【思考题】:用不同的反应物或产物表示下列恒容反应的反应速率r
N2 +3H2 =2NH3
答案:r d[N2 ] 1 d[H2 ] 1 d[NH3]
dt
3 dt 2 dt
四、几类反应的速率表达式
1、液相反应(均相)
rc
1
B
dcB dt
(可认为恒容)
2、气相反应(恒容)
rc
1
B
dcB dt
rp
积分式:
ln
C0 C
k1t
浓度参数 Ci 时间 (t) 关系式。 (由微分式积分得到,故叫积分式)
一、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1、基元反应:
常见的气相反应:H2 + Cl2 2HCl由下边几步构成: 1) Cl2 M 2Cl M 2) Cl H2 HCl H 3) H Cl2 HCl Cl 4) 2Cl M Cl2 M
(1) Cl H2 HCl H (2) H2 2I 2HI
r k1[Cl][H2 ] r k2[H2 ][I]2
式中 k1, k2均称为速率常数
注意: 1)质量作用定律只能适用于“基元反应”。 2)有的非基元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也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那只是巧合,不能以此推断该反应为基元反应。
➢发展阶段: 2) 20世纪前叶:宏观反应动力学向微观 反应动力学的过渡阶段 3) 20世
纪50年代后:微观反应动力学阶段
➢ 1) 19世纪中叶起:宏观反应动力学 ①质量作用定律; ② Arrhenius 经验式; ③活化能概念
➢ 2) 20世纪前叶:宏观向微观过渡 ①碰撞理论; ②过渡态理论
➢ 3) 20世纪50年代后:微观反应动力学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由于一些新的实验手段 的利用(如:激光、交叉分子束、计算机等),使得化学动 力学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 反应进度()的定义
对于反应: R = P (、为计量系数)
t=0 nR(0) t=t nR(t)
nP(0) nP(t)
某一时刻 t 时: (t) n(R t) n(R 0) n(P t) n(P 0)
二、反应的转化速率(r)
(t) n(R t) n(R 0) n(P t) n(P 0)
2、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对于非基元反应(总包反应),不能用质量作用定律直接
得到速率方程。需要通过实验手段,确定反应速率方程。所以
动力学研究确实是一门实验科学
例如:H2 + Cl2 2HCl 是非基元反应
➢热力学研究: 最 rG大m转化0 率 26% (300atm,500oC) ➢动力学研究:
可能性√
在此条件下,其反应速率0
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常用Fe),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通过改变反应历程而实现)
可能性
现实性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相对于热力学)发展较晚,不系统。 1) 19世纪中叶起:宏观反应动力学阶段
1
B
dpB dt
1 dcB RT
B dt
(理想气体)
rc RT
§3.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 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时间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 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微分式: r dx / dt
反应速度 r浓度参数ci关系式 (r 由浓度对时间微分得到,故叫微分式)
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任务 1、了解反应的速率,了解各种因素(如分子结构、温度、 压力、浓度、介质、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而给人 们提供选择反应条件,掌握控制反应进行的主动权,使化学 反应按我们所希望的速率进行。 2、研究反应历程。
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例如:N2 (g)+3H2 (g)=2NH3(g)
上述反应历程中的每一步反应,都是参加反应的粒子在碰撞 中相互作用,一步就直接转化为生成物,这样的反应叫”基元反 应”。
2、非基元反应:
常见的气相反应:H2 + Cl2 2HCl由下边几步构成: 1) Cl2 M 2Cl M 2) Cl H2 HCl H 3) H Cl2 HCl Cl 4) 2Cl M Cl2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