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1)
什么是“技术路线”?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
什么是“技术路线”?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在课题申报中,⼀线⽼师会遇到⼀些困难,其中技术路线的撰写就是其中⼀个难点。
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在课题申报中有什么作⽤?技术路线的呈现⽅式是怎样的?画技术路线的策略是什么?01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将研究内容、研究⽅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的逻辑结构。
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关重要的概念,⼀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是“逻辑结构”。
(⼀)第⼀个关键概念 “以研究假设为核⼼”“研究假设”也是课题申报书中需要撰写的⼀个内容,“研究假设”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期成果的达成是有若⼲路径的,这些路径是基于教育理论和科学⽅法框架下构想出来的,如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实施,就可以达成预期成果。
“以研究假设为核⼼”这个概念。
其中“核⼼”这个概念可以明确表达出:技术路线的主要框架就是研究假设的框架。
“研究假设”写好了,则技术路线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就定调了。
(⼆)第⼆个关键概念“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
“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
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式呈现出来。
此时,我们再看“技术路线”这个概念就会清晰⼀些。
其核⼼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撑、研究内容、研究⽅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
02为什么要撰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进程中,体现诸多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闭环结构。
要体现三个⽅⾯的价值。
第⼀,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
其⼆,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法、路径的使⽤问题。
其三,技术路线把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
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参与研究者知道:这个课题是从哪⾥来,要到哪⾥去,如何去等问题。
反之,技术路线不清晰的话,就会出现:我们刚⼀出发,就迷路了;或是发出久了,忘记了为何⽽出发;还可以这样⽐喻:我们上战场,不知敌⼈在哪,也没有带武器,回来时还忘了归家的路。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方案设计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2.能力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案设计的核心,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理论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
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习课程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课外活动:组织各类学术讲座、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案设计的手段,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讲授法:教师以讲授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项目教学法: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参与项目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反馈环节,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评价:关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等。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保障教学保障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基础,应注重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高职高专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及学时分配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学时:48学时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应用能力和初步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4)了解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2. 技能目标(1)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关闭、开关机等。
(2)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进行文档、表格、演示文稿的编辑与制作。
(4)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2. Windows操作系统(1)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文件管理(4)系统设置3. 办公软件(1)Word文档编辑(2)Excel表格制作(3)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4.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及危害(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3)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理论内容。
2. 演示法:演示计算机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职高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例如:《机械加工技术》)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 了解各类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
2. 技能目标:- 具备独立完成机械加工任务的能力。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加工基本原理- 金属切削原理- 切削用量与刀具- 金属切削过程2.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车削加工- 铣削加工- 钻削加工- 剪切加工3. 常用机械加工设备- 车床- 铣床- 钻床- 剪床4. 机械加工工艺- 工艺规程编制- 加工余量与加工精度- 冷加工与热处理5. 实际生产案例分析- 案例一:汽车发动机曲轴加工- 案例二:机床导轨加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备。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生产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加工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机械加工技能。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加工技术》2. 教学课件3. 机械加工实验设备4. 实际生产案例资料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机械加工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第二周至第四周:讲解常用机械加工方法、设备、工艺。
3. 第五周至第六周: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4. 第七周至第八周: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总结。
七、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机械加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核:考核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 小组讨论考核: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2.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
技术路线写法
科研项目技术路线一、"技术路线"的解释1、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
技术路线在叙述研究过程的基础上,采用流程图的方法来说明,具有一目了然的效果。
技术路线强调以研发项目为主线,完成项目研究内容的流程、顺序、各项研究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和步骤。
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并不是技术路线的复杂性。
2、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二、技术路线编写格式(包括研究路线流程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图)(一)、研究路线流程图即产品开发流程图1、做成树形图,按照研究内容流程来写,一般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拟解决的问题,相互之间关系。
2、做成结构示意图:根据研究项目的子内容、研究顺序、相互关系,方法、解决问题做成结构示意图。
(二)、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三、示例1、某产品开发流程图2、研制途径流程示意图3、工艺流程本项目的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概要如下:工艺流程图:4、关键技术①经过抗菌肽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体改造,获得了一个由原来抗革兰氏阳性菌又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肽改造成了只抗革兰氏阴性菌而对革兰氏阳性菌没有抑制作用的新型抗菌肽,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用动物肠道益生菌的嗜醋乳酸菌携带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肽基因工程菌,此基因工程菌能在动物胃肠道中分泌表达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肽,对其它革兰氏阳性菌无效,只要在动物饲料中添加这种活菌制剂,便可防治病原性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
②为了产品质量稳定性,我们需要确定一吨以上发酵罐的工艺条件,包括最佳发酵液配方、发酵过程中pH调节方法、温度控制、最适宜的发酵时间和搅拌形式等。
其它解释1、什么是技术特征?技术方案一般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
技术特征可以大概分为三类:1、例如产品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零件、部件、材料、器具、设备、装置的形状、结构、成分、尺寸等等;2、方法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工艺、步骤、过程,所涉及的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
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doc
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作者:曾宪章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4期[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一定特质的高等教育类型,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因此必须采取特定的教学模式。
文章以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阐述了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观、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设施建设、教学运行机制建设等要素,并对目前课题研究的效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作者简介]曾宪章(1955- ),男,湖南宁乡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和高等职业教育。
(湖南长沙410004)[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XJK06BZC010)[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00-02教学模式是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等的特定组合形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一定特质的高等教育类型,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因此必须采取特定的教学模式。
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诞生以来,普遍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学科型”教学模式,这种状况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与规律。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长沙民政职院的计算机网络、湖南科技职院的软件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长沙交通职业学院的汽车运用技术、湖南工业职院的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中开展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即模块式教学模式。
改革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在课程观、教学观、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价值取向、师资队伍、教学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高等职业院校数字教材建设方案基本内容技术路线
高等职业院校数字教材建设方案基本内容技术路线一、教材规划在高等职业院校数字教材建设之初,需要制定全面的教材规划。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教材建设的目标和意义,明确建设的目的和用途。
2.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
3.根据专业和课程分析结果,制定数字教材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包括教材的内容、形式、特点、适用对象等方面。
4.确定数字教材的建设流程和时间节点,安排好各项工作的时间和任务。
二、内容选取数字教材的内容选取是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内容选取方面,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选取符合专业需求和职业发展的教材内容。
2.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教材内容能够全面覆盖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3.关注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选取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和实践内容。
4.考虑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引入行业最新的技术和理论成果,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知识和信息。
三、教材设计数字教材的设计是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教材设计方面,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的教材结构。
2.注重教材的交互性和参与性,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问题、案例、活动等。
3.关注教材的多媒体性和数字化特点,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呈现教材内容。
4.设计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学习界面,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数字教材进行学习和交流。
四、技术实现数字教材的技术实现是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技术实现方面,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和工具,包括页面制作、动画制作、音频视频处理等方面。
2.根据教材设计和规划要求,进行数字教材的开发和制作工作。
3.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确保数字教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4.关注技术的升级和更新,不断跟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五、资源整合数字教材的资源整合是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技术路线
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德育路线图的教育活动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与原则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育人目标的首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我校在省级重点课题成果《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全程路线图设计》的基础上,将路线图设计(模式)按照学期排序细化为四个子方案,本着求真务实、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原则,先试行,后完善,再推广,注重过程监控,确保德育实效。
二、实施时间与对象从2009年秋季起,我校将在中专班级2008春季、2008秋季、2009春季、2009秋季四个届别(含高职2008秋季)的班级对应试行德育教育路线图四个子方案,其中高职2005秋季、2006秋季、2007秋季及技师2007秋季、2008秋季、2009秋季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参照执行。
见下表:三、组织管理:1、各项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和评价考核办法(方式),按程序申报审批后方可实施。
2、各项德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由上一级管理部门或分管领导(机构)予以评价考核并改进,并计算工作量。
1)班级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由系部审批和评价。
2)系部活动由系部设计和组织,由学生工作处、团委等相关部门管理与评价。
3)学校公共(大型)活动由学生工作处、团委、工会等相关部门设计和组织,由校分管领导或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管理与考核。
3、各类活动的方案(计划)、过程记录、总结、改进措施等遵照《安徽电子工程学校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各类文件执行;各项活动的视觉识别遵照《安徽电子工程学校CIS体系》执行。
四、具体实施路线图一:2009级秋季学生德育路线图实施方案(第一学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刚刚结束义务教育的生活,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心理存在自卑;部分学生长期成为应试教育的“不适应者”,对养成行为的前期规范不够,理想盲目;学生家庭背景存在缺憾,需要“爱”的艺术;学习缺乏动力,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模糊;对今后的人生需要明确定位,需要信念教育,需要吹响未来学习的冲锋号。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摘要: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即从职业分析开始,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及课程目标,然后将课程目标分解,并借用DACUM 表进行分项能力模块化整理;以DACUM表为基础,再进行课程的模块化分类;安排课程模块的进程,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适当变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设计;技术路线;模块化;模块结构;变式如何进行高职课程设计,如何在课程设计中灵活运用已有课程模式,如何在课程设计实践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表达本专业的特殊性,是课程设计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高职课程建设长期面临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技术路线。
一、准备工作—―职业分析(一)职业分析的内涵及定位职业分析不但是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而且制约着课程设计、课程模式能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
所谓职业分析,是指确认、定义和描述各种职业或各项工作所含任务及其构成要素(作业项目)的科学分析过程,也是利用行为科学方法掌握相应从业人员的现场行为与行为方式的素材搜集过程。
这种方法来源于美国学者博比特(Franklin Bobbit)的“活动分析”理论,即通过对人们从事某项特定活动的调整分析来找出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能力、态度、习惯以及各种形式的知识,并以此作为课程目标,然后据此选择一套相应的教育经验来达到这些目标,从而为学习者进入社会生活后的活动作准备。
因此,通过职业分析,即从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技能、知识和职业特征出发,经综合、提炼、总结编制出某些专业工种的具体课程内容。
考察CBE、MES、“双元制”以及“宽基础、活模块”等课程模式中的有关职业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殊规律,可以把高职课程设计的职业分析定位在“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充分的发展潜力”上。
(二)职业分析的步骤1. 组成职业分析调查小组,分析实际工作状况,确定专业课程目标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分析实际工作状况时所采取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模式,如可以吸收社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人士组成考察小组,深入实际工作进行了解;可以召开专门的座谈会,邀请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研究;人员可多可少,以工作效率最大化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课程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课程设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课程设计成为必然趋势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现状与问题1.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部分课程设置仍停留在过时的技术和管理层面,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2.实践教学环节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是其核心素质然而,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环境3.课程设置过于同质化为了应对就业压力,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过于追求热门专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色导致人才培养过于同质化,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4.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过分关注学生的理论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提升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原则1.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企业实习、项目实训、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3.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开设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综合素质同时,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过程性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1.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实践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专业教育模块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实践教育模块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2.实施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引进企业资源,实现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同时,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校企共赢4.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技术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课程设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四、课程设计中的教学方法创新1.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讲解与课后自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2.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和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实施团队协作教学团队协作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配不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4.运用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完成项目,学生可以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课程设计中的评价体系创新1.多元化评价方式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2.注重实践能力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力度,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设置实践性强的考核项目,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关注和动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定期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4.融入职业素养评价在课程评价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察,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通过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六、课程设计中的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行业交流、企业实践,了解产业发展动态,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2.加强教师企业经历鼓励教师赴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引进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通过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4.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对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课程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七、课程设计中的学习资源建设1.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2.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具备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优化课程教材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建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八、课程设计中的学习支持服务1.强化学习指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3.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需求,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同时,开展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协同创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九、课程设计中的学生能力培养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设置开放性课题、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培养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3.增强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协作,提高工作效率4.提升职业素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顺利步入职场做好准备十、课程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1.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课程设计中,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环保素养2.培养跨学科素养加强跨学科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3.强化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4.推动课程持续改进建立课程持续改进机制,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确保课程设计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课程设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以上十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职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
高职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学的核心,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充分了解课程要求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需要先了解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要求。
比如学时数、课程大纲、教材内容等,只有对这些基本要求了解透彻,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
二、根据教材内容分类编排
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将教材内容分类编排,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
同时,也便于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且能够掌握自己所教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在进行高职课程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该采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法。
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四、设置案例分析环节
针对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设置案例分析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各种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推行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
这
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通过网上视频或文档等方式自己学习,然后再
到课堂上进一步的讨论和探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提高学生成效和掌握程度。
通过上述几点,高职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自身能力。
职教优秀课程设计方案
职教优秀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础知识,如XX理论、XX原则,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学生能了解本课程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明确所学知识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XX技能、XX技巧,达到行业基本操作标准。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与挫折,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工作场景为背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职业发展阶段,对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部分:- 教材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原理,涵盖XX理论、XX原则等基础知识点。
- 教材第二章: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2. 实践操作部分:- 教材第三章:XX技能操作方法,包括XX实际操作步骤、XX技巧训练。
- 教材第四章:实际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应用与拓展部分:- 教材第五章: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
- 教材第六章: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强调在实际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形象。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
如何应对行业变化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行业调研与趋势分析
01
定期进行行业调研,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为课程设计
提供依据。
灵活调整课程结构
02
根据行业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
前沿性和实用性。
校企合作
03
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及时将行业的新知
识、新技术引入课堂。
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注重编程能力与算法思维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设计注重编程能力与算法思维的培 养,强调学生对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包 括数据结构、算法分析、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 合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编写高质量代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05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 挑战与对策
个性化课程设计的普及与发展
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推广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个性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将更加注重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多元化课程模块的设置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将设置更加多元化、灵活的课程 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
产业需求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将更加紧密地结合产业发展需 求,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实践教学强化
产教融合的深化将推动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将成为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深化
产教融合的推进将促进校企合作更加深入,企业将更广泛 地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 案、开发课程和教材等。
【精品】技术路线的写法及示例
技术路线的写法及示例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
多见于理工科和软科学。
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
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
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并不是技术路线的复杂性。
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程序的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
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
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
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
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
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
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
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
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
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
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
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课程设计技术路线是什么
课程设计技术路线是什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记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2.XX学科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前景。
3.XX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践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以拓宽其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其掌握知识的情况。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方案设计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方案设计1. 前言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地方,为实现高质量的培养目标,正确的教学方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本文中,我们将梳理一个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方案的设计流程,并介绍一些关键的考虑因素。
2. 设计流程2.1 确定目标任何教学方案的设计都需要明确目标,这些目标是从学生和社会需求中推导出来的。
在职业技术学院中,目标通常是职业技能的培养,那么我们需要确定这些目标具体是什么。
例如,某个学院的目标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那么教学方案设计时就需要包括相关的职业技能培养。
2.2 制定课程大纲确定目标之后,下一步是制定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应该包含以下内容:•课程名称和学分•课程目的和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估和考核方式2.3 开发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大纲后,就可以开始开发课程内容。
这部分内容应该涵盖所有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背景和需求来调整。
2.4 开发教材和课件为支持课程内容的教学,需要相应的教材和课件。
在职业技术学院中,教材和课件应该是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内容。
2.5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教学方案设计的最终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 关键考虑因素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重要因素:3.1 学生背景和需求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职业目标等因素,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3.2 教学资源和设备教学资源和设备是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为了保障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需要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3.3 教师素质和能力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教学素质和能力,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4 课程目标的对齐性课程目标的对齐性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工匠精神形成要素的大数据分析,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
工匠精神形成要素的大数据分析,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工匠精神大数据分析提高职业素养路径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出现过不少优秀的能工巧匠,他们工作技能深深地折服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通常称他们为大国工匠。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为荣耀,为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必须对工匠精神形成的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大国工匠精神形成要素有哪些?用什么工具去分析?工匠精神形成要素对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有哪些帮助?这些都是本项目所要研究的。
相信本课题的研究,能够科学地找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更多未来的大国工匠。
2.本课题的界定工匠精神形成要素的大数据分析是用于对职业教育的研究,用于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用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界定为6.职业教育。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我们国内,虽然有人对工匠精神的形成要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例如:王士恒编著的《工匠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等。
但是专门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匠精神形成要素用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从文献检索中还没有看见过。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德国对工匠精神要求非常高,研究的也比较细致,但是,使用大数据来分析工匠精神形成要素也是空白。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大国工匠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是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这项重要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未来的大国工匠。
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探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本项目正是为这一目的,创新地提出了使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查找形成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科学地研究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本项目还将大数据研究的结果,为工匠精神要素的形成建立数学模型,构建相应的工匠思维导图,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5.课题理论依据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其中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具体包括: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即从职业分析开始,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及课程目标,然后将课程目标分解,并借用dacum表进行分项能力模块化整理;以dacum表为基础,再进行课程的模块化分类;安排课程模块的进程,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适当变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设计;技术路线;模块化;模块结构;变式
如何进行高职课程设计,如何在课程设计中灵活运用已有课程模式,如何在课程设计实践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表达本专业的特殊性,是课程设计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高职课程建设长期面临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技术路线。
一、准备工作——职业分析
(一)职业分析的内涵及定位
职业分析不但是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而且制约着课程设计、课程模式能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
所谓职业分析,是指确认、定义和描述各种职业或各项工作所含任务及其构成要素(作业项目)的科学分析过程,也是利用行为科学方法掌握相应从业人员的现场行为与行为方式的素材搜集过程。
这种方法来源于美国学者博比特(franklin bobbit)的“活动分析”理论,即通过对人们从事某项特定活动的调整分析来找出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能力、态度、习惯以及各种形式的知识,并以此作为课程目标,然后据此选择一套相应的教育经验来达到这些目标,从而为学习者进入社会生活后的活动作准备。
因此,通过职业分析,即从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技能、知识和职业特征出发,经综合、提炼、总结编制出某些专业工种的具体课程内容。
考察cbe、mes、“双元制”以及“宽基础、活模块”等课程模式中的有关职业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殊规律,可以把高职课程设计的职业分析定位在“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充分的发展潜力”上。
(二)职业分析的步骤
1. 组成职业分析调查小组,分析实际工作状况,确定专业课程目标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分析实际工作状况时所采取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模式,如可以吸收社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人士组成考察小组,深入实际工作进行了解;可以召开专门的座谈会,邀请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研究;人员可多可少,以工作效率最大化为原则。
总之,必须保证参与职业分析初期工作的人员体现各方面的优势,把企业家追逐经济利益的需要、政府官员参与社会管理的要求、毕业生的亲身体验以及课程专家的理论构想充分考虑进去,保证职业分析的全面性。
从总体上把各方面意见和想法统合起来,由课程专家形成书面文件,初步确定专业以及课程目标。
同时,把意见反馈给职业分析调查小组有关人员,民主听取不同观点和批评。
最后,把反馈意见进—步提炼、总结,形成现阶段的课程目标。
此过程可用图1表示。
2.在既定课程目标基础上,以知识、能力与态度作为总模块进行目标分解,形成可量化的分模块
这是社会愿望与学校目标能否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设置的关键环节,也是课程考核标准的基本依据。
职业分析调查小组的成员必须对此慎重考虑,仔细研究,科学组合。
首先,明确知识、能力和态度3模块所具有的分目标并使其达到表述行为化的程度。
即把学生应该学会的技术、思维、情感方面的内容,用可观察的行为予以说明,在文字上应该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和简明扼要的。
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定位是:具有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和调整的能力以及典型数控系统的连接、参数调整和维
修的能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行政管理(外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定位是: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外语方面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和商务英语会话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巧。
其次,把知识、能力与态度3模块进一步分化,形成更加具体的子目标,即子模块。
由于专业的不同,各子模块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但大体可分为:公共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核心能力模块、一般能力模块;职业态度模块、公共道德模块等。
当然,各专业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逐层细化,把专业知识模块分为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与专业技术知识模块,把核心能力模块分为创造能力模块、学习能力模块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模块等。
如北京联合大学“广告策划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被分解为摄取能力、策划能力和表现能力。
3.借用 dacum表进行分项能力模块化整理
dacum作为“能力本位”课程设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即通过dacum表的制定,学生可以具体、详细地掌握每一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顶岗能力。
与第二步相连贯,在得到各分项能力(或专项模块)之后,可以继续进行目标分解,写出最终绩效目标和分步能力模块,这是dacum表得以成型的基础,也是形成“学习单元”的工作环境。
传统dacum表的制定,要求对每一项专项能力写出最终绩效目标,即用文字表述这项能力模块需要“通过什么,使用什么,达到什么”,使其成为可实现的要求。
如培养电气技术员,其综合能力模块内容之—是电气设备安全,其中包括一项专项能力模块,即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就此而设定的最终绩效目标表述为:能使用欧姆表和其他有关测试仪器,在车间现场某一设备上,用规定时间检查保护接地电阻值。
然后,根据所定目标,按步骤、工具、知识、态度、标准等模块项目,写出分步能力模块:步骤——准备工作、检查工具、实地测量接地电阻;工具——兆欧表、万用表、电桥、螺丝刀、防护工具;知识——电路基本定律、测量原理、安全技术、接线工艺;态度——认真、细致、严守工艺规程、注意工作环境整齐卫生;标准——受训者能在10分钟内,根据要求选定工具,并进行仪器校正,达到精度标准。
这些分步的能力模块每一项还可再分解,一个主要的综合能力模块之下可以分解到 50-100个分步能力模块。
虽然这是dacum表便于操作、考核的一大优势,但它过于烦琐,分类过细,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许多既定的分项模块的要求限制了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因此,根据所定目标,把步骤、工具、知识、态度、标准按知识、能力和态度进行模块化概括,同时赋予三者更加广泛的内容。
把分目标归结为3个模块,从表面看,任务似乎减轻了,实则难度增加了很多,因为它考虑了更加广泛的要求,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设计。
这就要求职业分析调查小组的成员应当包含教学或课程专家,这与传统的dacum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要求是不同的(传统的dacum委员会不允许教学人员参加)。
二、核心工作——模块化课程内容的分类
由职业分析而得到的模块化dacum表,其主要内容体现了职业化、技术化、技能化倾向,其形态从职业工作的角度看是具体的、便于操作的,但从课程教学的角度看,则是笼统的、抽象的,因为很难找到同各分模块完全对应的课程和教材。
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在制定出dacum表之后,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与课程设置规律再进行一次课程的模块化分类,以确定何种课程模块与知识、能力、态度模块相对应,并据此选择相应的教材。
按照知识、能力和态度模块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基本上可以概括分为5个模块:
(一)公共知识模块
公共知识模块代表的是所有或多数专业均要开设的课程模块。
目前,我国高职课程的公共知识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法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思想品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自然科学概论、大学英语、口才与写作、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等组成。
当然,每一具体的专业不可能同时包括以上所有内容,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本专业公共课内容。
但是,马克思主义、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和体育则是必须向每一个高职生传授的课程内容。
其他课程可从专业大类上予以把握,如工科类专业,高等数学是必不可少的;口才与写作、应用文写作则可作为市场营销、社区服务、企业管理等专业考虑的对象。
这类课程模块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工具,也是国家和社会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载体。
因此,它在整个高职课程体系中起到了导向作用,占有总课时22%—30%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