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制备

合集下载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雾化法、机械合金法、燃烧法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溶胀法、微乳液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

以下是关于纳米粒子的常见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详细介绍。

1. 雾化法:将物质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和固液混合物的喷雾,使其迅速冷却固化,形成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造粒速度快、控制性好,应用广泛。

例如,铜纳米粒子制备后可以应用于导电涂料、导电油墨等领域。

2. 机械合金法:通过机械能强化作用,将材料在高能物理场中研磨、冲击或研磨脱臭,使其形成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高纯度的纳米材料,并且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粒度。

例如,铁-铁氧化物纳米复合粒子可以应用于催化剂、磁性材料等领域。

3. 燃烧法:通过在适当的氧气中燃烧金属颗粒或金属盐溶液,使其生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快速的优点。

例如,钛纳米颗粒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物材料等领域。

4. 溶胀法:利用高分子溶胀、凝胶与干燥法,通过控制溶胀度和架链密度,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度,适用于吸附、分离等领域。

5. 微乳液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和油水体系,通过溶胶-凝胶转化或乳化反应制备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精密、单分散的纳米颗粒的优点,例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可以应用于催化剂、阳光防护剂等领域。

6. 共沉淀法: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后,通过慢慢加热和搅拌,使其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例如,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应用于医学成像、磁性流体等领域。

7. 水热法:将溶液放入高温高压设备中,在水的超临界状态下进行溶解、析出和固化,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电池材料等领域。

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因此在众多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载体、分子成像、肿瘤治疗等。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学催化中的应用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学催化中的应用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学催化中的应用一、引言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材料,其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

纳米粒子是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其小尺寸和高比表面积使其在化学催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介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催化中的应用。

二、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制备纳米粒子,例如:(1)气相凝聚法:利用高温蒸发,然后在低温下凝聚来制备纳米粒子;(2)溅射法:利用离子束轰击靶材,使其表面原子脱落并沉积成纳米粒子;(3)磁控溅射法:在较高气压下,用磁控溅射设备将材料溅射成纳米态。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粒子,例如:(1)溶胶-凝胶法:将溶胶转变为凝胶,然后进行热处理得到纳米粒子;(2)热分解法:通过热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来得到金属纳米粒子;(3)微乳液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介质中形成微乳液,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粒子。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来制备纳米粒子,例如:(1)生物还原法:利用细菌、真菌等生物体的代谢产物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粒子;(2)植物提取法:通过提取植物中的物质,并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粒子。

三、纳米粒子在化学催化中的应用1. 催化剂载体由于纳米粒子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因此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并且可以通过调控其尺寸和形貌来优化催化剂的性能。

2. 催化反应催化剂纳米粒子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催化反应。

由于其小尺寸,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表面原子或分子数目,从而提高了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3. 纳米合金催化剂纳米合金催化剂是指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催化剂。

通过调控合金的成分和结构,可以优化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纳米合金催化剂还可以在反应过程中发生表面重构,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4. 纳米催化剂的应用案例纳米粒子在化学催化中的应用案例有很多,例如:(1)纳米金催化剂在氧化反应中显示出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2)纳米银催化剂在烯烃加氢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3)纳米铜催化剂在甲醇重整反应中表现出出色的催化性能。

物理实验技术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纳米科技是当今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展示出与其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纳米科技的研究中,纳米粒子制备是一个关键步骤,而物理实验技术则成为纳米粒子制备的有效手段。

一、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纳米粒子制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溶胶的凝胶过程来制备纳米粒子。

在溶胶凝胶法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溶胶,如金属盐溶胶、金属氧化物溶胶等。

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溶胶中的物理和化学参数,使溶胶凝胶成粒子,并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表征。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的优势在于可以制备多种材料的纳米粒子,并且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操作灵活的特点。

例如,可以通过控制溶胶中金属离子的浓度、pH 值、温度等参数,来调控制备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和分散性。

二、热雾化法热雾化法是一种通过物理方法将材料转化为纳米粒子的技术。

这种方法通过将固体材料加热至熔点或沸点,并利用热膨胀效应,迅速将材料转变为微小颗粒。

热雾化法主要有热气胶凝法和电弧法两种。

在热气胶凝法中,首先将材料加热至高温区域,使其瞬间转化为气态,然后通过快速冷却将气态材料凝固为纳米粒子。

而电弧法则是利用高温电弧将金属材料蒸发,并在气相中形成纳米粒子。

热雾化法制备纳米粒子的优点是得到的纳米粒子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纯度高,并且可以制备大量的纳米粒子。

缺点是制备过程中需要高温,可能会对材料的性质产生一定影响。

三、溅射法溅射法是一种将固态材料薄膜沉积到基底上并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在溅射法中,先将固体材料制备成靶材,然后使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材,通过溅射的方式将材料沉积到基底上形成薄膜。

接着,经过后续处理,将薄膜转变为纳米粒子。

溅射法制备纳米粒子的特点在于制备过程可控性强,可以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如靶材的成分、粒度、功率密度等来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

此外,溅射法还具有制备材料纯度高、结晶性好等优点。

纳米粒子的制备

纳米粒子的制备

三、老化
沉淀产品在母液中静置 , 由于Gibbs- Thomson效 应 , 将发生小粒子溶解消失和大粒子长大现象 , 即Ostwald熟化。另外, 在反应沉淀过程中 , 首先 析出的常是介稳的固体相态, 尔后介稳相才转化 为更稳定的固体相态, 发生二次相转化, 如由一种 晶型转化为另一晶型, 由一种水化物转化为另一 种水化物 , 或由无定形沉淀物转化为晶型产品等。
聚结生长:微小晶粒形成后 , 液相体系成为两相 混合系统, 固相将向表面能最小的方向发展, 发生 聚结( aggregation)生长 , 属于扩散控制生长机理, 特点为生长基元 ( 0. 01—0. 1μ m)远大于单个原子 或分子。包括三个步骤 [ 7 ] : 由于 Brownian 运动 和流体剪切, 粒子间发生碰撞;通过弱作用力 ( Van derWarrs力 、 溶剂化力等)相互粘附 ;通过晶体 生长产生化学键而固化。纳米粒子之间 , 通常溶 剂化力等短程作用力占据主导地位。
一、成核
过程特征
成核热力学:根据经典成核理论,在均相成核过 程中存在临界晶核,只有半径r大于临界晶核r*的 晶胚,才能继续生长,以降低自由能,并最终形 成稳定晶核;而r<r*的晶胚,则将溶解。 r*=2βaσV/(3βvkBTlnS) 式中βv为晶核体积因子;βa为晶核面积因子; V为晶胚分子体积;σ为比表面自由能;kB为 Boltamann常数;S为饱和度比。 可见,提高饱和度比和降低表面自由能,均 能使r*减小,有利于制得纳米粒子。
谢谢
2017/2/28
二、生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界面生长:晶体界面生长,是生长基元不断从流 体相通过界面进入晶格位置的过程, 也是晶体和 流体界面不断向流体中推移的过程 。界面的微观 结构决定了晶体的生长机制, 而晶体的生长机制 又决定了其遵循的动力学规律。

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材料调控性能

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材料调控性能

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材料调控性能纳米粒子是指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颗粒,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材料的调控性能是实现纳米技术应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以及材料调控性能的相关内容。

一、纳米粒子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最常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溶剂、催化剂等因素来合成所需尺寸和形状的纳米粒子。

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液法、沉淀法、气相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溶胶-凝胶、共沉淀等方式来制备纳米粒子,具有简单、灵活的优点。

2. 物理法:物理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法包括热蒸发法、气相凝聚法、溅射法等。

物理法制备的纳米粒子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均一性,但制备过程较为复杂,设备要求较高。

3.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生物体,如细菌、真菌、植物等来制备纳米粒子。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金属离子的还原和纳米粒子的形成。

生物合成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

二、纳米材料的调控性能1. 形状调控:纳米粒子的形状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节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等可以控制纳米粒子的形状,如球形、棒状、片状等。

不同形状的纳米粒子具有不同的表面积和晶面结构,从而影响其光学、电学、催化等性能。

2. 尺寸调控:纳米粒子的尺寸对其性能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尺寸的减小可以增加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催化反应速率等。

通过调节合成条件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调控纳米粒子的尺寸,从而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

3. 表面调控:纳米粒子的表面是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可以调控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稳定性、吸附性等性能。

例如,通过聚合物包覆、功能化修饰等手段可以增加纳米粒子与基底的相容性,提高其分散性和稳定性。

制备纳米粒子的化学方法

制备纳米粒子的化学方法

制备纳米粒子的化学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一领域中,制备纳米粒子是最为基础和常见的操作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制备纳米粒子的化学方法,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1.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制备纳米粒子的一种常见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粒子。

其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将金属离子溶解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其次,加热反应体系,这样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最后,洗涤、分离及干燥得到所需的纳米金属粉末。

化学还原法的优点是制备简单、工艺流程短,稳定性好。

另外,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金属离子,因此在制备纳米金属粉末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

2. 氧化物热分解法氧化物热分解法是利用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金属粒子的方法。

通常将金属盐在空气中热处理。

其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将金属盐加入反应瓶中,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其次,在制备过程中,将盐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分解,气体产物通过冷凝管冷却后得到水,而生成的金属粉末在瓶底沉淀;最后,去除水,将金属粉末用洗涤剂和乙醇洗涤,使其纯化,获得所需的纳米金属粉末。

氧化物热分解法的优点是制备的纳米颗粒单分散性好。

此外,该方法应用与多种金属离子,且不需使用昂贵的还原剂,因此其成本较低。

3. 沉淀法沉淀法是将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通过定量沉淀生成金属粒子。

其步骤如下:首先将金属盐用水或有机溶剂溶解在溶液中,然后加入络合剂,将金属阳离子络合成配合物;其次,加入氢氧化钠等碱性沉淀剂,使配合物沉淀,生成纳米金属粉末;最后,沉淀后用水洗涤,将金属粉末纯化干燥,得到所需的纳米金属粉末。

沉淀法的优点是制备简单,并且适用于多种金属离子,但沉淀法存在着分散性差的问题,因此其分散效果并不理想。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制备纳米粒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熟知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各种反应条件的调节,以达到最好的制备效果。

第二章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课件

第二章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课件
2.振动球磨
2.2.1机械粉碎法
振动球磨
采用粒径为30nm的SiC和100μm左右的Al粉颗粒为初始原料,通过高能振动球磨的方法对体积分数﹪为5、10、20、30的SiCp/Al复合粉末进行了球磨处理. 复合粉体球磨30h后,可以将铝粉细化至70~100nm。
2.2.1机械粉碎法
1) 高能振动球磨法制备纳米SiCp/Al复合材料的研究
4.搅拌磨
2.2.1机械粉碎法
横臂均匀分布在不同高度上,并互成一定角度。球磨过程中,磨球与粉料一起呈螺旋方式上升,到了上端后在中心搅拌棒周围产生旋涡,然后沿轴线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只要转速和装球量合适,在任何情况下磨筒底部都不会出现死角由于磨球的动能是由转轴横臂的搅动提供的,研磨时不会存在象滚筒球磨那样有临界转速的限制,因此,磨球的动能大大增加。同时还可以采用提高搅动转速。减小磨球直径的办法来提高磨球的总撞击几率而不减小研磨球的总动能,这样才符合了提高机械球磨效率的两个基本准则。
原理:利用高速气流(300—500m/s)或热蒸气(300—450℃)的能量使粒子相互产生冲击、碰撞、摩擦而被较快粉碎。 在粉碎室中,粒子之间碰撞频率远高于粒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 特点:产品的粒径下限可达到0.1μm以下。除了产品粒度微细以外,气流粉碎的产品还具有粒度分布窄、粒子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分散性好等优点。
高能球磨5 h 即可制备纯度较高、晶粒尺寸较小的以ZnO 为主的混合粉体,最佳烧结温度1 000℃比一般的固相法烧结温度降低了100~300 ℃,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ZnO 压敏电阻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低能球磨搅拌混合、高温烧结的方法制备,烧结温度一般为1 100~1 350 ℃。
以球或棒为介质,介质在粉碎室内振动,冲击物料使其粉碎,可获得小于2μm的粒子达90%,甚至可获得0.5μm的纳米粒子。

pt纳米粒子的制备

pt纳米粒子的制备

pt纳米粒子的制备一、引言Pt纳米粒子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制备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从Pt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影响制备的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Pt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1.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制备Pt纳米粒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包括两步反应:首先将铵氢四氟硼酸(NH4BF4)加入含有氯铂酸(H2PtCl6)的水溶液中,生成[Pt(NH3)4]2+;然后加入还原剂(如乙二醇、甲醇等),使[Pt(NH3)4]2+被还原成金属Pt。

该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控制反应条件和产量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控制粒径大小和分散度较难等问题。

2. 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利用微乳液中存在的界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来控制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的聚集行为,从而实现金属纳米晶体的合成。

在微乳液法中,界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胶束结构,在这种结构中,Pt离子可以在胶束的水相区域中聚集并还原成Pt 纳米粒子。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控制粒径大小和分散度,但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

3. 水热法水热法是利用高温高压下水分子的特殊性质来控制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的聚集行为,从而实现金属纳米晶体的合成。

在水热法中,Pt离子可以在高温高压下与还原剂(如乙二醇)反应生成Pt纳米粒子。

该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控制反应条件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产率低、粒径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三、影响制备Pt纳米粒子的因素1. 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是影响Pt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反应物浓度过低时,会导致产率低;当反应物浓度过高时,则会导致粒径增大或者形成聚集体。

2. 还原剂种类和浓度还原剂种类和浓度也是影响Pt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还原剂对Pt离子的还原速率和产率都有不同的影响。

此外,还原剂浓度过低会导致反应速率较慢,而过高则会导致Pt纳米粒子聚集。

3. 温度和反应时间温度和反应时间也是影响Pt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与药物释放性能研究技巧

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与药物释放性能研究技巧

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与药物释放性能研究技巧载药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药物负载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靶向性高等优点,因此在药物制备和传递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药物释放性能研究技巧。

一、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利用化学反应将药物与纳米材料共价结合,制备载药纳米粒子。

化学合成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的优点,适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载药纳米粒子。

2. 生物法:利用生物体(如细菌、藻类)自身合成的纳米颗粒,通过修饰或包覆的方式实现药物负载。

生物法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子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

3. 物理法:包括喷雾干燥法、超声波法、搅拌法等。

物理法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子操作简单、过程可控,适用于制备高稳定性、均匀分布的纳米粒子。

二、药物释放性能研究技巧1. 药物释放机制研究:通过对载药纳米粒子中药物的释放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药物在载药纳米粒子体内的行为和释放机制。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

2. 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研究载药纳米粒子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和动力学特性,可以预测药物的释放行为和持续时间。

研究方法包括荧光光谱法、UV-Vis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等。

3. 影响药物释放性能的因素研究:了解不同因素对载药纳米粒子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可为进一步优化载药纳米粒子设计提供参考。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表面性质、包覆材料等。

4. 载药纳米粒子的稳定性研究:稳定性是评价载药纳米粒子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药物的负荷量和释放效果。

研究载药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可使用动态光散射技术、表面电位分析仪等。

5. 载药纳米粒子在体内的行为研究:了解载药纳米粒子在人体内的分布、代谢、排泄等行为,有助于评估其生物相容性和药效。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全身显像技术、荧光显微镜观察等。

总结: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与药物释放性能研究技巧对于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一、纳米粒子的物理制备方法1.1 机械粉碎法机械粉碎就是在粉碎力的作用下,固体料块或粒子发生变形进而破裂,产生更微细的颗粒。

物料的基本粉碎方式是压碎、剪碎、冲击粉碎和磨碎。

一般的粉碎作用力都是这几种力的组合,如球磨机和振动磨是磨碎与冲击粉碎的组合;气流磨是冲击、磨碎与剪碎的组合,等等。

理论上,固体粉碎的最小粒径可达0.01~0.05 μ m。

然而,用目前的机械粉碎设备与工艺很难达到这一理想值。

粉碎极限取决于物料种类、机械应力施加方式、粉碎方法、粉碎工艺条件、粉碎环境等因素。

比较典型的纳米粉碎技术有:球磨、振动磨、搅拌磨、气流磨和胶体磨等。

其中,气流磨是利用高速气流(300~500m/s)或热蒸气(300~450℃)的能量使粒子相互产生冲击、碰撞、摩擦而被较快粉碎。

气流磨技术发展较快,20世纪80年代德国Alpine公司开发的流化床逆向气流磨可粉碎较高硬度的物料粒子,产品粒度达到了1~5μm。

降低入磨物粒度后,可得平均粒度1μm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的粒径下限可达到0.1μm以下。

除了产品粒度微细以外,气流粉碎的产品还具有粒度分布窄、粒子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分散性好等优点。

因此,气流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其在陶瓷、磁性材料、医药、化工颜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蒸发凝聚法蒸发凝聚法是将纳米粒子的原料加热、蒸发,使之成为原子或分子;再使许多原子或分子凝聚,生成极微细的纳米粒子。

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粒子一般在5~100nm之间。

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子大体上可分为:金属烟粒子结晶法、真空蒸发法、气体蒸发法等几类。

而按原料加热技术手段不同,又可分为电极蒸发、高频感应蒸发、电子束蒸发、等离子体蒸发、激光束蒸发等几类。

1.3 离子溅射法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阴极为蒸发用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40~250Pa),两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kV。

由于两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粒子形成,在电场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阳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

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ZnO纳米粒子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其制备和表征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ZnO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

一、ZnO纳米粒子制备方法1. 溶液法溶液法是制备ZnO纳米粒子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需要将金属Zn或Zn碎块加入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然后加入氧化剂,如NaOH,NH4OH和H2O2等,使其氧化形成ZnO纳米粒子。

其中,NaOH和NH4OH是碱性氧化剂,而H2O2是氧化性氧化剂。

不同的氧化剂会影响ZnO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大小。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制备ZnO纳米粒子的方法。

该方法将Zn盐与氢氧化物或碱性溶液混合,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形成纳米粒子。

通常情况下,水热法制备的ZnO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结晶性和较好的晶型控制。

3. 氧化镀膜法氧化镀膜法是一种将Zn薄膜表面进行氧化反应的方法,可以制备出更为均匀和纯净的ZnO纳米粒子。

在氧化镀膜过程中,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例如反应温度、时间和氧气流量等,可以精确控制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貌。

4. 其他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备方法,如化学还原法、气氛氧化法、放电火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二、ZnO纳米粒子表征技术1. X射线衍射 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见的用于表征ZnO 纳米粒子晶体结构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测量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可以确定ZnO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晶体品质等信息。

2. 透射电镜透射电镜是一种用于表征ZnO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的技术。

透射电镜可以通过高清晰度的图像直接观察纳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分布。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测量ZnO纳米粒子带隙能量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样品的吸收谱来确定纳米粒子的带隙能量,从而了解其光电性能。

4.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可以测量ZnO纳米粒子表面官能团的技术。

通过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可以确定纳米粒子表面化学官能团的成分和数量,为其在化学反应和生物学应用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药物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粒子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能,因此成为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研究。

一、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1.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凝胶材料作为载体,如聚合物凝胶。

然后,在载体中加入药物成分,并通过热、化学或光照等方式促使凝胶形成纳米颗粒。

最后,通过离心、滤膜或超声波等手段分离纳米粒子,并经过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步骤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制剂。

2.溶剂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溶剂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反溶剂,如水和有机溶剂。

然后,在溶剂中溶解药物成分,并将其滴入反溶剂溶液中。

由于药物成分在反溶剂中的溶解度变小,会产生胶束或团簇结构,从而形成纳米粒子。

最后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纳米粒子,并经过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步骤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制剂。

3.胶束法制备纳米粒子胶束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表面活性剂和药物成分,使其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结构。

胶束结构由水溶性头基和油溶性尾基组成,可有效包裹药物成分。

最后,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或添加其他物质如离子凝聚剂,使胶束聚集并形成纳米粒子,最终通过离心或滤膜等方式分离纳米粒子。

二、纳米粒子的性能研究1.药物释放性能研究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能。

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表面修饰或结构等因素,可以调控药物在纳米粒子内的溶解度和扩散性,从而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或靶向释放。

因此,研究纳米粒子药物释放的速率和方式对于药物制剂的开发非常重要。

2.生物相容性评价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进入人体后,其生物相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研究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分布、代谢途径和副作用等,有助于评估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安全性和效果。

新型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新型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新型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药物的制备与应用也在不断地进步。

其中,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通过制备纳米级别的药物,可以改善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还能实现针对性运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文将对新型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制备方法(1)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例如化学药物、天然物质以及生物大分子等。

其制备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有机溶剂中将药物和高分子(或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形成药物高分子复合物;其次,将复合物溶解在无机溶剂中,使用加热或超声等方法实现溶剂沉淀。

通过溶剂沉淀法制备的药物纳米粒子通常具有较小的尺寸和狭窄的尺寸分布,且可调控性较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2)乳化剂法乳化剂法是制备水相纳米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需添加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将药物分散在乳液中,随后进行高压均化或超声处理,使药物与分散介质溶解,生成药物纳米粒子。

乳化剂法相比于溶剂沉淀法而言,具有可扩展性更高的优点,同时,也因为介质和环境的影响不同,使得纳米粒子所表现出的性质也各有不同。

(3)共沉淀法共沉淀法通常用于制备磁性纳米粒子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等。

该方法需要添加助剂,使得药物和金属离子能够在一起并形成纳米颗粒。

在共沉淀法中,化学计量比和温度都是重要的因素,能够影响纳米粒子尺寸和结构。

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催化、能源等领域。

二、应用(1)靶向治疗靶向药物输送系统是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使药物能够更精确地针对某一特定的病理部位,从而降低药物在身体外扩散的副作用,减少了剂量和次数,提高了药物的效率和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中最常用的纳米粒子为脂质体纳米粒子和聚合物纳米粒子,它们能够有效地用于癌症治疗、病原体治疗以及其他炎症和疾病的治疗。

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蒸发法制备纳米颗粒、流动油面上的真空蒸发沉积法、化学气相冷凝法等。

此外,纳米颗粒的化学合成方法也较为常见。

以上方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1.蒸发法制备纳米颗粒:包括直接利用气体或利用各种手段将物质变成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粒子。

其中,气相蒸发法原理是在高真空室中冲入低压的纯净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预蒸发的物质置于坩埚,通过加热装置逐渐加热蒸发,产生原物质烟雾。

由于惰性气体的对流,烟雾向上移动(与反应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并接近充液氮的冷却棒(77K)。

在蒸发过程中原物质原子与惰性气体碰撞损失能量冷却,造成局域的过饱和,形成均匀的成核过程,然后形成原子簇,长大成纳米粒子。

2.流动油面上的真空蒸发沉积法(VEROS):将物质在真空中连续地蒸发到流动着的油面上,然后把含有纳米粒子的油回收到贮存器内,再经过真空蒸馏、浓缩,制备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平均粒径小于10nm的各类金属粒子,粒子分布窄。

3.化学气相冷凝法(CVC):将反应室抽真空,冲入少量的惰性气体,形成数百帕的真空度,(通入反应气体),在加热的反应器内得到目标产物或其前驱体,然后在对流的作用下,到达后部的骤冷转筒器(加入液氮作为冷却介质),转筒后面有一刮刀不断的移去沉积的纳米颗粒,可以提供一个干净的金属表面来进行连续的收集操作。

这种方法粒径小、分布窄、避免团聚。

以上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纳米粒子合成方法

纳米粒子合成方法

纳米粒子合成方法纳米粒子是具有纳米级尺寸的微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因此在材料科学、医学、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合成纳米粒子是研究人员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合适的合成方法不仅能够精确控制纳米粒子的形状、大小和组成,还能够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粒子合成方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粒子合成方法,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溶胶逐渐形成凝胶,然后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制备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控制溶胶溶液中的化学成分和条件来调控纳米粒子的形状和尺寸。

例如,通过溶胶-凝胶法可以合成金属纳米粒子、氧化物纳米粒子等。

2. 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一种利用热能将金属盐类或金属有机络合物转化为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

通常使用高温和惰性气氛来控制热分解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的精确控制。

例如,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合成球形、棒状或片状的金属纳米粒子。

3.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利用水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碳基材料。

在高温高压的水热环境下,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反应,从而合成所需的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来实现。

4. 水相/油相界面法水相/油相界面法是一种通过油相与水相的界面上发生的反应来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

通常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界面剂来调控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貌。

在水相/油相体系中,溶剂中的油相可溶解或包裹微量的金属形成一种包裹形态,然后在界面上通过还原反应形成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形状和空腔的纳米颗粒。

5.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生物体或其生物产物作为模板或催化剂来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它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

例如,使用细菌、病毒和酵母等生物体可以直接将金属离子还原为相应的金属纳米颗粒。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产物中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如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来合成具有特殊形貌和特性的纳米颗粒。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磁性纳米粒子是一种极小尺寸的材料,这种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污染治理等等。

制备和应用磁性纳米粒子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一、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几种,如下所述:1、溶胶凝胶法:该方法是将金属盐和一定量的氧化物或羟基化合物在水中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或羟基化合物的胶体溶胶,然后进行凝胶化处理。

2、共沉淀法:该法是用氢氧化钠或其他碱性物质作为沉淀剂,加入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则会生成磁性离子团集沉淀下来,形成纳米粒子。

3、微乳法:该法是将磁性离子置于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溶剂组成的胶束体系中,通过调整胶束水/油比例和表面活性剂结构来达到控制纳米粒子大小等特征。

4、高能球磨法:该法是利用高能球磨机将磁性原料和球进行高速碰撞,从而制备出纳米粒子。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劣,根据不同要求进行选择。

二、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1、生物医学应用: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超小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比如,用于肿瘤治疗中的靶向给药、医学影像诊断、生物分离、生物标记等。

2、环境污染治理:磁性纳米粒子也可以作为分离和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良好吸附材料。

利用磁性纳米粒子制备的磁性吸附材料在环境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去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3、磁性催化材料: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控制微观结构、粒径和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制备出磁性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具有控制性、选择性强、转化率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子轮廓选区的催化反应。

4、数据存储: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磁性,所以被广泛用于磁盘、存储器等数字化设备中,以储存大量的信息。

结语:总之,磁性纳米粒子具有普适性和多功能性,应用广泛。

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和应用会涌现出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捷和效益。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医药应用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医药应用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医药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聚合物纳米粒子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材料。

它们可以在生物体内实现精确的靶向治疗和药物释放,是现代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支撑材料。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

一、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溶剂挥发法、乳化法、反应还原法等。

1. 溶剂挥发法溶剂挥发法即先将聚合物和药物等混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有机溶剂挥发掉,使聚合物和药物等分子得以自组装成纳米粒子。

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容易造成药物的损失和难以控制空心粒子的形成。

2. 乳化法乳化法是在两种相互不相溶的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然后通过搅拌使两种液体产生乳化状态。

然后再将聚合物和药物等乳化到油相中,等到自组装成纳米粒子后再将其分离。

此方法制备出来的纳米粒子较小,形态还比较规则。

3. 反应还原法反应还原法是通过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将还原剂还原聚合物成分为纳米粒子的方法。

此方法可以得到非常规则的形态、大小均一的聚合物纳米粒子。

此法对粒子的控制比较灵活,但操作更复杂、成本较高。

二、聚合物纳米粒子在医药领域的应用1. 靶向药物传递聚合物纳米粒子可以封装药物,并在体内分泌出来。

最近的研究表明,由于聚合物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受体介导的端粒化和胞吞作用,因此可以针对性地释放药物和治疗患者。

这些靶向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分布在其他组织中的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2. 修复组织及再生医学聚合物纳米粒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基质来支持组织工程和干细胞移植。

它们可以促进细胞在组织液中的生长和分化,并可以用来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3. 疫苗和免疫治疗聚合物纳米粒子也可以作为疫苗和免疫治疗载体。

它们可以通过与抗原蛋白质结合并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它们还可以通过配制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的叉向物来针对性地消灭肿瘤和癌细胞。

4. 纳米材料的纳入聚合物纳米粒子不是唯一可用于纳入药物和纳米材料的纳米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激光制备纳米粒子装 置一般有两种类型: 正交装置和平行装置。 其中正交装置使用方 便,易于控制,工程 使用价值大 。
5.1.8 爆炸丝(explosive filament)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业 上连续生产纳米金属、 合金和金属氧化物纳 米粉体。 氧化物可在反应室中 充入少量氧气或对纳 米金属粉进行水热氧 化.
溅射法的优点



(1)可制备多种纳米金属粒子,包括高熔点 和低熔点金属。常规的热蒸发法只能适用于低 熔点金属; (2)能制备多组元的化合物(合金和氧化物) 纳米微粒,如Al52Ti48,Cu91Mn9及ZrO2等; (3)通过加大被溅射的阴极表面可提高纳米 微粒的产量。
5.1.4 流动液面上真空蒸镀法
5.1 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5.1.2活性氢-熔融金属反应法
制备方法:含有氢气的等离子体与金属间产生电弧, 使金属熔融,电离的N2, Ar等气体(惰性气体)和H2溶 入熔融金属,然后释放出来,在气体中形成了金属的 超微粒子,用离心收集器,过滤式收集器使微粒与气 体分离而获得纳米微粒。 优点:超微粒的生成量随等离子气体中的氢气浓度增 加而上升。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基本原理: 利用反应气体分子(或光敏剂 分子)对特定波长激光束的吸收,引起反 应气体分子的激光光解(紫外光解或红 外光解)、激光热解、激光光敏化和激 光诱导化学反应合成,在一定工艺条件 下(激光功率密度、反应池压力、反应 气体配比和流速、反应温度等),获得 超细粒子的空间成核和生长。


激光的特点和优点: 各种不同功率和波长 的激光器均已商品化. 激光作为加热源, 具 有功率高,定向快速, 加热和冷却速率很高, 瞬间可以完成反应的 优点.



LICVD-Laser Indu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优点:粒子表面清洁、 粒径大小精确可控、 无粘结、粒度分布均 匀 可制备出粒径为几纳 米到几十纳米的非晶 态或晶态纳米颗粒。
5.1.6 混合等离子法



等离子蒸发法 使大颗粒金属和气体流入 等离子室生成金属超微粒子。 反应性等离子蒸发法 使大颗粒金属和 气体流入等离子室,同时通入反应性气 体,生成化合物超微粒子。 等离子CVD法 使化合物随载气流入等离 子室,同时通入反应性气体,生成化合 物超微粒子。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硅烷分子很容易按下 式热解 SiH4Si(g)+2H2





典型生长过程包括如下5 个过程: 反应体向粒子表面的输 运过程; 在粒子表面的沉积过程; 化学反应(或凝聚)形 成固体过程; 其它气相反应产物的沉 积过程; 气相反应产物通过粒子 表面输运过程。
第五章 纳米颗粒的制备


制备方法分为以下三大类
气相法 液相法 高能球磨法(也可以认为是固相法)
5.1 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5.1.1低压气体中蒸发法 (气体冷凝法) 制备方法:在低压的氩、 氮等惰性气体中加热金属, 使其蒸发后形成超微粒 (1-1000nm)或纳米微粒。 加热源:(1)电阻加热法; (2)等离子喷射法;(3) 高频感应法;(4)电子束 法;(5)激光法。



(1)可制备Ag, Au, Pd, Cu,Fe,Ni,Co,Al,In 等超 微粒,平均粒径约3nm, 而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很 难获得尺寸这样小的微 粒; (2)粒径均匀,分布窄; (3)填加表面活性剂减 小超微粒子的团聚,均 匀地分布在油中; (4)粒径的尺寸可控
5.1.5 通电加热蒸发法
5.1.1低压气体蒸发法
在高真空达到0.1Pa后,充入惰性气 体低压达到2kPa。加入欲蒸发的物质置于 坩埚内,加热蒸发产生烟雾。由于惰性气 体的对流使烟雾向上移动,在接近充液氮 的冷却棒(77K),最后得到超微粒物质。
纳米微粒粒径的控制


通过调节惰性气体压 力,蒸发物质的分压, 惰性气体的温度来调 节粒径的大小。 随蒸发速率或原物质 蒸汽压力的增加,粒 径变大。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粒子生长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这里[SiH4]是指SiH4分子浓度,KR为反 应速率常数;SiH4为Langmuir沉积系 数,VSi为分子体积。
dV (VSi K R SiH 4 SiH 4 ) /(1 SiH 4 SiH 4 ) dt


SiC 超 微 粒 的 产 量 随 电流的增大而增加。 产率为0.5g/min 该方法可以制备Cr, Ti,V,Zr,Hf,Mo, Nb , Ta 和 W 等 碳 化 物超微粒子。
5.1.6 混合等离子(mixed plasma)法



特点: (1)超微粒子的纯 度很高; (2)物质可以充分 加热和反应; (3)可使用非惰性 的气体(反应性气 体)
5.1.9 化学气相凝聚法(CVC)

原理是利用高纯惰性气 体作为载气,携带金属 有机先驱物,例如六甲 基二硅烷等,进入钼丝 炉炉温为1100~1400 ℃, 气氛的压力保持在 100~1000Pa的低压状态, 在此环境下,原料热解 形成团簇,进而凝聚成 纳米粒子,最后附着在 内部充满液氮的转动衬 底上,经刮刀刮下进入 纳米粉收集器。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当反应体100%转换时,最终粒子直径为
6 C0 M d N

1/ 3
这里C0 为硅烷初始浓度;N单位体积成核数, M为硅分子量,为生成物密度。 最终d﹤10nm且纯度很高。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采用不同的原料气, 经化学反应可合成不 同的纳米粒子, 反应式如下: 3SiH4(g)+4NH3(g)Si3N4(s)+12H2(g) SiH4(g)+CH4(g) SiC(s)+4H2(g) 2SiH4(g)+C2H4(g) 2SiC(s)+6H2(g) 式中:g为气态;s为固态。
两种方法比较


CVC 热解发生在炉管内外, 且部分粒子会沉积到 炉管上. 粒径分布不太均匀.


CF-CVC 热解发生在燃烧器外, 且由于火焰的高度均 匀,每个粒子基本都 经历了相同的温度和 时间. 粒径分布很窄.

5.1 气相法制备ttering)
制备方法:用两块金属板 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 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 电 极 间 充 入 Ar 气 ( 40250Pa),两电极间施加的 电压范围为0.3-1.5KV。由 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形 成了Ar正电离子,在电场 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 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 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 粒子 。
5.1.9 燃烧火焰化学气相凝聚 法(CF-CVC)

当含有金属有机先驱物 蒸气的载气与可燃性气 体的混合气体均匀地流 过喷气嘴时,产生均匀 的平面燃烧火焰,火焰 由C2H2 ,CH4 或H2 在 O2 中燃烧所致。反应室的 压 力 保 持 100~500Pa 的 低压。金属有机先驱物 经火焰加热在燃烧器的 外面热解形成纳米粒子, 附着在转动的冷阱上, 经刮刀刮下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