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温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温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温习必看知识点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与熟悉。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类现象量的取值从整体上的把握与熟悉,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治理、革新进展效劳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刻画图象、计算刻画数据散布特点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散布特点、隐含信息,归纳明确地揭露出来,从而更好地明白得对待和利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如何利用实际取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式,来对整体的数量特点与关系作出推论判定,即进行统计估量和统计假设查验。

测量:按必然规那么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必然规那么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持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考试(考试):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说明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考试。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绩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考试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说明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路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明白得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确实是给所测对象在必然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要达到目的就要依照必然规那么来进行一系列工作。

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

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取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式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判断题】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称为差异量。

2.【判断题】反映总体内个体间分散程度的一种统计指标称为总体平均数。

3.【判断题】表注是统计表必要的组成部分。

4.【判断题】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

5.【判断题】集中量不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6.【判断题】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

7.【判断题】圆形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8.【判断题】直条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9.【判断题】算术平均数可以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

10.【判断题】统计表一般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构成。

11.【单选题】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计算的检验统计量没有进入危机域,则说明( )。

A.不是小概率事件B.是小概率事件C.应拒绝虚无假设D.应接受备择假设12.【判断题】全距、四分位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是绝对差异量。

13.【判断题】中位数是百分位数中的特例。

14.【判断题】中位数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值。

15.【单选题】当我们需要用图形按学生的家庭出身(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及其他)及性别来描述学生情况时,最好采用()。

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16.【判断题】标准差的值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越参差不齐,分布范围越广。

17.【单选题】下列数据中,不可能是相关系数取值的是()。

A.-0.85B.0.0C.0.67D.1.0318.【判断题】我们研究某区高三英语会考成绩时,这是个无限总体。

19.【单选题】画次数直方图时,要求各直方条()。

A.宽度相等B.高度相等C.间隔不同D.色调不同20.【判断题】统计数据按来源可分为间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

第2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判断题】样本中个体数目小于30称为小样本。

自考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复习资料

自考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复习资料

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测量所测的主要对象,是教育条件下受教育者的( C ) A. 行为特征 B .人格特质 C 心理特性 D .生理特性2.在教育测量中,人们用标准分数来反映学生的能力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属于 ( C )A. 称名变量 B .顺序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3.某中学会考语文的平均分数为88分,标准差为14.2分,数学的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13.5分。

则语文成绩差异程度( C )A. 等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B .大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C .小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D. 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不可比较4.百分等级是( D )A. 差异量数 B .集中量数 C 差异系数 D .地位量数5.针对两列顺序变量数据之间的相关问题,一般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A )A. 等级相关 B .积差相关 C .点二列相关 D. 列联相关6.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人数分别为10、12、14的三组学生成绩的差异,则其组内自由度应为( C ) A .2 B .3 C .33 D .357.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是( B )A. 诊断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安置性测验D .终结性测验8.下列属于客观题的是( A )A .是非题 D .论述题 C. 计算题D .证明题 9.标准差S 属于( C )丸总体统计量 B .总体参数 C. 样本统计量D .样本参数10.学生的测验分数(除等级分数外)通常都被看作是( D ) A .非随机变量 B. 函数变量 C. 离散性随机变量 D .连续性随机变量11.统计假设检验中,备择假设又称为( A )A. 研究假设 B .虚无假设 C. 原假设D .零假设 12.自陈量表法一般用于( B )A. 智力测验 B .人格测验 C. 能力倾向测验D .创造力测验13.在一组连续变量的次数分布表中,“80~85"这组的实际下限是( A )A .79.5B .80C .84.5D .8514.设两个相关系数分别为6.06.0y y -==R R xx 、则表明的相关强度是( C )A. xx R 的相关强度大 B .y y R 的相关强度大 C .二者的相关强度一样大 D .二者相关强度的大小无法比较15.下列对单向方差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可以同时对多于两个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作出检验B .相配的实验设计称为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C. 可以分析多个方向上多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 D .事先需要精心采集数据和整理数据二、名词解释题16. 描述统计:是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的统计方法。

202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202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记录和测量复习资料1、记录: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量取值在其出现所有范围内作总体把握,全局性结识。

教育记录:对教育领域多种现象量取值从总体上把握和结识,它是为教育工作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

教育记录学:社会科学中一门应用记录,是数理记录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和常模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达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取得,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大家按一定规则给不同样类别事物指派合适数字号码后所形成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和其它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不同样,并不说明事物和事物之间差异大小、顺序前后及质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某一属性多少或大小按顺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变量,具有等级性和顺序性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白量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大小、相等单位外,尚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样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情况,或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次数多少情况。

简朴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次数f和总次数N之间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缩小,这些折线所靠近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散布图形来表达两种事物之间相关性及联络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折线来表达某种事物发展改变及演变趋势记录图,适合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改变趋势,也适合用于描述一个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改变趋势模式,还可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样人物团队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改变特性及互相联络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特点,并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量数叫集中量数。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开展效劳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测量:按一定规那么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那么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工程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要到达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那么来进行一系列工作。

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

反响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那么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教育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5*2=30)1、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的理解(13)2、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的理解(14-15)3、散点图(适合描述二元变量之间的关系;右侧倾为正相关;左侧倾为负相关;越近园形;相关程度月低,越近直线相关越高)(70)4、线形图,表示事物发展演变趋势(32-37)5、条形图表示统计量之间数量关系6、圆形图表示统计事项在总体中的比例。

7、集中量数(数据集结的趋势。

代表值:算术平均,中位数、众数)8、差异量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变化幅度的值。

代表值:平均差AD、标准差S)9、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平均数为原X+c,标准差不变。

4210、年级常模的理解9311、效度、信度、(一个测验的质量)难度、区分度(一个题目的质量)的理解p11812、布鲁姆教育目标三个主要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理解16013、情景测验法的理解。

(198)14、对确定事件与概率事件的理解20615、概率的取值范围[0,1],小于0.05或0.01的概率(小概率)16、对正态分布的理解21117、抽样方法的理解21818、对统计假设的理解23519、对单、双侧检验的理解24520、Z检验(2个均数之差),F检验(3个以上均数差异) x2检验(计数数据之差)的理解二、名词解析(3*5=15)1、描述统计:是对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表达4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33、抽样误差(标准误)描述所抽样本特征量数离散程度的指标2274、方差分析: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

2955、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5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分布。

187、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2023年10月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2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2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几种测量中,参照点属于绝对参照点的是A.智商B.情商C.温度D.长度2.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类、概括和表述,以定量描述样本或总体的特征,这种统计叫A.描述统计B.推论统计C.相关分析D.回归分析3.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且多表现为整数,这种数据是A.计数数据B.测量评估数据C.人工编码数据D.离散数据4.根据数据分布的特点,可将数据分成A.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B.等比数据和等距数据C.离散数据和等距数据D.连续数据和等比数据5.有一类数据,它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这类数据是A.称名数据B.顺序数据C.等距数据D.等比数据6.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统计事项,这种统计分析图称为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7.数据的次数分布呈负偏态分布时,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是A.M0=M d=X�B.M0 < M d< X�C.M0 > M d > X�D.M d < M0 < X�8.百分位数与百分位差用统计符号表示为A.ZB.RC.P pD.AD9.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10.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即一个因素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大小,称为A.主效应B.交互效应C.因素D.水平11.依据一个分类标准分的数据,检验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是否符合,应进行A.独立样本t检验B.相关样本t检验C.拟合优度х2检验D.独立性х2检验12.所得的数字具有序列性,但它只表示等级、大小和程度,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参照点,这种量表属于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13.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特质或结构的程度,称为A.内容效度B.构念效度C.复本信度D.重测信度14.某道题的难度系数为0.50,则该题的最大鉴别指数为A.1.00B.0.50C.0.80D.0.2015.韦氏离差智商的表述公式为A.100Z+500B.15Z+100C.10Z+50D.20Z+80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总结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总结复习资料

欢迎阅读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值。

教育测量定值3、心理量表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据。

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特点。

等的单位。

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 与总次数N 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 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就叫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的联系。

这种联系叫做相关。

直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直线附近分布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分数。

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叫相对评分分数。

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绝对评分分数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知识点课件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知识点课件

绪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五章测量第一章绪论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认识教育统计知识点1什么是教育统计知识点2教育统计的分类知识点3教育统计学的发展历史20、谢谢第二节走近教育测量知识点1测量的定义知识点2测量的基本要素单位知识点3教育测量的定义和特点特点:谢谢第三节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内容知识点1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内容共15谢谢第四节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知识点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谢谢第二章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数据整理知识点1统计整理概述知识点2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知识点2统计分组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穷尽互斥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2.---3.1.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性别人数男女30 20合计50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人数50 55 606 8 10合计24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0119合计30谢谢第二节次数分布表知识点1组距式分组中的几个概念--••--••--••知识点2等距分组••10119合计30知识点3频数分布f。

知识点3频数分布0<fƩf <1ƩfƩf=1知识点3频数分布人数(人) f比率Σf糊涂好奇自觉7443314.598.348.3468.73合计48100.0知识点3频数分布性别人数比率(%)男女30206040合计50100布。

知识点4变量数列的编制人数比率(%)1011121314151617241454453642 1.22.58.733.528.022.42.51.2合计161100.0知识点5单项式数列的编制知识点6单项式数列编制步骤1.2.3.4.知识点7组距式数列知识点7组距式数列比率0—2--3 4--5 6100 200 50 40合计390例题301100 910 1090 910 1110 1070 990940 1190 870 1050 950 9911060 1180 970 1030 1060 992850 1060 1010 1050 960 9931050 1070 1210 1280 1180例题5组,100,以840为%)840-940合计知识点8组距式数列的编制12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人数比率%1000以下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以上61423171287.5017.5028.7521.2515.0010.00合计80100.00向上累计人数下上68020437260向下累计人数82037607480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数比重(%)组中值%)向上向下向上向下800-90037135210.023.343.316.76.78509501050115012503102328303027207210.033.376.693.3100.0100.090.066.723.46.7合计30100.0-----。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CAL-«NGHAP(2020YEAR-YICAI)」INGBIAN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统计:对事物某方浙特性的虽的取值从总休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备种现象虽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匸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C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讣算刻训数据分布特征与变虽相依关系的统il•虽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來,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讣的核心内容。

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木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讣提供的理论和方法,來对总体的数址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汁和统讣假设检验°按一定规则给对毀在某种性质的址尺上的指定值C教育测址:给所考査研尤的教育对彖.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址尺上的抬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笊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虽化水平最岛.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测验(测验):测虽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祥分数的参照休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木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c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址。

鱼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虽匸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虽: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婆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虽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毀在一定性质的虽尺上的指定值。

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來进行一系列工作。

匸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虽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木身的性质。

数遛:用数址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來源分讣数数据、测址评估数据.人匸编码数据C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虽、顺序变虽.等距变虽、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特点:离散性、变界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女表现为整数。

全国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历真题

全国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历真题

全国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统计学的范畴?()A.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B.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C.学校设施的统计调查D.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2、在进行教育测量时,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学生的思维能力?()A.问卷调查法B.实验研究法C.因素分析法D.推理判断法3、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统计的主要功能?()A.描述现象的数量规律B.揭示现象的因果关系C.检测教育教学质量D.预测教育教学趋势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方法属于教育测量的方法?()A.问卷调查法B.实验研究法C.测验法D.访谈法2、在进行教育测量时,以下哪些方面需要考虑到?()A.测量的可靠性B.测量的有效性C.测量的普遍性D.测量的公正性3、教育统计在教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A.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研究方向B.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推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C.提供定量分析,指导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D.通过数据来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

三、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任务。

2、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方法。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下哪位人物不属于社会学领域的先驱?()A.奥古斯特·孔德B.赫尔巴特C.马克斯·韦伯D.埃米尔·杜尔凯姆2、社会学的定义中不包括哪一项?()A.社会学的对象是社会事实B.社会学的方法是实证主义C.社会学的目的是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D.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是社会结构3、下列哪一项不是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A.强调社会的稳定性B.强调社会的整合性C.强调社会的功能性D.强调社会的冲突性4、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A.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B.阶级斗争是不同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反映C.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D.阶级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之一5、下列哪一项不是现代社会学的研究重点?()A.城市化过程研究B.社会流动研究C.家庭与婚姻研究D.社会化过程研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 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 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教育统计: 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测量: 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教育测量: 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 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测验(标准化测验): 在测量中, 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就是标准化测验,简称测验。

0.6.量表: 在标准化测验中, 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 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

0.7.标准化考试: 在标准化测验时, 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

1.1.数据: 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

1.2.称名变量数据: 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 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

简答题答案0.1.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

(2)含义分别是: ①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 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地揭示出来。

②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 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方法, 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

0.2.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 (2)施测与评分程序; (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

0.3.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 ①间接性; ②要抽样进行。

(2)所谓间接性特点, 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 不能直接测量, 只有经过设置一定的情景, 施以特定刺激, 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再对之按一定规则, 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科目: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目录0.1.统计0.2.教育统计0.3.测量0.4.教育测量0.5.测验(标准化测验)0.6.量表0.7.标准化考试1.1.数据1.2.称名变量数据1.3.人工编码数据1.4.次数分布1.5.次数直方图1.6.次数多边形1.7.散点图1.8.线形图1.9.条形图1.10.圆形图2.1.集中量数2.2.算术平均数2.3.加权和2.4.加权平均数2.5.中位数2.6.众数2.7.差异量数2.8.离中趋势2.9.平均差2.10.方差2.11.差异系数2.12.地位量数2.13.百分等级3.1.相关3.2.相关系数3.3.积差相关3.4.等级相关3.5.点双列相关4.1.分数4.2.原始分数4.3.导出分数4.4.相对评分分数4.5.绝对评分分数4.6.常模4.7.常模组4.8.发展常模4.9.组内常模4.10.比例智商4.11.标准分数4.12.标准分数常模4.13.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4.14.离差智商5.1.测验项目难度5.2.项目难度指数5.3.项目区分度5.4.测验信度5.5.观察分数5.6.真分数5.7.稳定性系数5.8.等值性系数5.9.测量标准误5.10.测验效度5.11.内容效度5.12.表面效度5.13.效标关联效度5.14.效标关联效度验证5.15.效标污染5.16.结构效度6.1.学业成就测验6.2.安置性测验6.3.形成性测验6.4.诊断性测验6.5.终结性测验6.6.常模参照测验6.7.标准参照测验6.8.标准化成就测验6.9.命题双向细目表6.1O.心理测验6.11.智力测验6.12.能力倾向测验6.1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6.14.学习能力倾向测验6.15.创造力6.16.自陈量表法6.17.投射测验法6.18.情景测验法6.19.评定量表法6.20.人格7.1.随机现象7.2.随机试验7.3.随机变量7.4.频率7.5.概率7.6.必然事件7.7.不可能事件7.8.小概率事件7.9.概率分布7.lO.总体7.11.样本7.12.参数7.13.统计量7.14.抽样分布8.1.小概率事件原理8.2.显著性水平8.3.虚无假设8.4.备择假设8.5.检验统计量8.6.临界值8.7.危机域8.8.I型错误8.9.Ⅱ型错误8.lO.单侧检验8.11.双侧检验8.12.检验灵敏度8.13.方差齐性检验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共63页文档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共63页文档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中位数: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

如果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通常是将这批数据个数一分为二,居于中间的那个数。

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不唯一可有一个或多个。

用符号M o表示。

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

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10、一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指的是这批数据总和数除以数据总次数后所得的商数。

平均差: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方差: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11、差异系数: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

地位量数: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就叫地位量数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的联系。

这种联系叫做相关。

直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直线附近分布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分数。

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叫相对评分分数。

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绝对评分分数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组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人,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布状况。

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15、线性变换:对所有要作变换的值,都乘以同一确定值然后再都加上另一确定值。

测绘项目的难度: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项目的难度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项目的难度指数。

得分率(通过率):最通用的项目难度指数的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项目上的得分率或者说通过率。

项目区分度:就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的能力的量度。

测验信度: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测值)的一致性。

它是对测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是反映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16、观察分数:如果从测验实施过程中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叫观察分数。

真分数:被试在所测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

测量误差:观察分数与真分数的差就是测量误差。

信度系数:利用同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重测两次所得的两批独立测值,求出其间的相关系数,就可利用这种重测相关系数作为测验信度的估计值。

这样的相关系数就叫信度系数。

稳定性系数:由于重侧法十分强调特质的稳定性,所以用这种方法求取的信度系数就叫做稳定性系数。

等值性系数:用平行形式相关求得的信度系数,因为特别强调两测验形式的等值关系所以又叫等值性系数17、测量标准误:实际测验中所得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叫做测量标准误可记为SEM。

测验效度: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内容效度: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样本的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

结构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效度系数: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值间的相关系数叫效度系数18、安置性测验:学期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而经常使用的测验。

形成性测验: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这可为师生双方提供有关学习成败的连续反馈信息。

诊断性测验:为探测与确定学习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

终结性测验:在课程结束或教学大周期结束时,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果掌握程度的一类测验,称为终结性测验19、常模参照测验:实是参照着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来描述测验成绩水平的一种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的一类测验。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可能性的心理测验20、能力倾向: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21、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

不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又称随机现象22、随机变量:我们称记录各种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为随机变量。

概率:通俗地说,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记作为P(A)23、正态分布是连续性随机变量中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态也称常态分布。

总体:我们把客观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素的全体称为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统计量:在总体数据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我们称其为参数,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我们称其为统计量。

抽样分布: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抽样分布24、小概率事件:在教育统计中常常把概率取值小于0.05或小于0.01的随机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事件原理: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的原理25、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公认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被称为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记为α。

虚无假设又称为原假设、零假设,以符号H0表示。

虚无假设在假设检验中将被视作为已知条件而应用,因此虚无假设应是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陈述命题,一定要含有“等于什么”的成分。

备择假设又称解消假设,研究假设等,以符号H1表示。

备择假设作为虚无假设的对立假设而存在,因此它也是一个陈述命题,备择假设是对虚无假设的否定26方差分析:统计学中一种独特的假设检验方法,它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一次性检验多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2、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可分为: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与比率量尺。

在名义量尺上所指定的数字,只具有类别标志的意义,而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的意义。

顺序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则较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评定优劣。

等距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又更高,这种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性连续体系上的值,如温度、可比可加。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

如身高、体重等。

能加、减、乘、除3、测量工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体现为三种东西即: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的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4、心理测量跟物理测量的两点突出差异:一间接性;二要抽样进行5、数据的种类①从数据来源分成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②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数据6、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不具有相等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

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等距变量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能做加减运算。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7、数据三个特点①数据的离散性②数据的变异性③数据的规律性8、统计一批数据的次数分布两种方法:一、按不同的测量值逐点统计次数;二、为了简缩数据以区间跨度来统计次数。

如分数段统计9、编制简单次数分布步骤①求全距②定组数③定组距④写组限⑤求组中值⑥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10、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11、累积次数分布表还分成“以下”累积次数分布表与“以上”累积次数分布表两种。

“以下”累积其目的在于反映位于某个分数“以下”的累积次数共有多少12、次数分布图两种表达方式: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13、次数分布曲线按形状有各种不同类型①单峰对称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也是这一类型曲线中的一种②非对称曲线即偏态分布。

正偏态: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在一些考试中,若题目偏难,多数考分偏低时,可形成正偏态分布。

而负偏态的次数分布偏向正好与正偏态相反14、几种常用统计分析图: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和圆形图15、圆形图有其独特的功能,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16、集中量数有三个作用①向人们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②集中反映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③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17、集中量数有多个种类,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种。

其中算术平均数是使用最普通的一个集中量数。

中数在下列情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①数据分布中有个别异常值或极端值出现时,用平均数作分布的代表值倒不如用中数作分布的代表值来得客观合理②在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的数据只有次数而没有确切数量时③在一些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或一般的民意问卷测试中,通常向被调查对象提出一些事项,要求被调查对象对这些事项排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