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教学大纲
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模型制作教学大纲模型制作教学大纲引言:模型制作是一门既有趣又富有创造力的艺术。
通过制作模型,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旨在为模型制作教学制定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技能。
一、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1.1 工具和材料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合适的工具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常用工具的用途和特点,例如剪刀、胶水、刀具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例如纸张、木材、塑料等。
1.2 比例和尺寸模型制作中,比例和尺寸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实际物体的尺寸和比例来确定模型的尺寸。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尺子和其他测量工具来测量和绘制模型的尺寸。
1.3 基本技术和技巧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模型制作技术和技巧,例如折纸、剪切、粘贴等。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来实现不同的效果,例如使用刀具切割木材、使用胶水粘贴纸张等。
二、模型制作的具体步骤2.1 设计和规划在进行模型制作之前,学生需要进行设计和规划。
他们需要确定模型的主题、形状和尺寸,并绘制出详细的草图。
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2 材料准备和加工一旦设计和规划完成,学生就可以开始准备和加工材料了。
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使用工具进行切割、折叠和粘贴等加工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不当工具造成伤害。
2.3 组装和调整当材料加工完成后,学生需要将各个部分组装起来。
他们需要使用胶水或其他粘合剂将各个部分粘贴在一起,并确保它们的位置和角度正确。
如果需要,学生还可以进行一些微调和调整,以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2.4 装饰和润色一旦模型组装完成,学生可以进行装饰和润色工作。
他们可以使用颜料、贴纸、绘画等方式为模型增添色彩和细节。
在进行装饰和润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模型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三、模型制作的应用和发展3.1 教育和学习模型制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教学大纲
《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531027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model making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48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建筑模型,熟悉模型制作工具与流程,培养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提高模型创造能力。
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教师主要通过图形思维(草图设计)和形象思维(模型制作)这两种训练形式来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建筑空间设计的设计原理、方法和建筑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建筑设计的初步设计能力。
2、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思想,了解当前建筑设计的方向和流程。
3、具有初步设计建筑空间的能力。
4、了解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段和方法。
5、了解建筑空间的新的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空间设计的一般基础知识,建筑空间设计的类型,功能分区,材料和布局等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关注建筑空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运用较合理的方式设计。
人流组织与功能单元布局。
理解建筑空间的交通组织特征与内在功能组织关联性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设计语言运用,活跃设计思维,并在前期阶段性构思基础上,进行空间造型设计语言的尝试。
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设计方法和程序,从草图构思,方案深化、方案表现等几个方面着手,要求设计作品包括建筑室内环境、建筑室外环境,并形成完整的空间环境设计。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的重点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采用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建筑模型教学大纲
建筑模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
本课程将介绍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三维思维能力和模型制作技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建筑设计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模型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建筑模型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2. 掌握建筑模型的制作流程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基础的建筑模型制作;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建筑空间的感知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建筑模型的种类和用途(讲授)1.1 原型模型、规模模型和示意模型的区别和功能;1.2 建筑模型在设计方案表达、展示和沟通中的作用。
2. 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要素和流程(讲授)2.1 比例尺和模型比例的选择;2.2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2.3 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2.4 装饰和渲染技巧。
3. 建筑模型制作的技巧和实践(实践)3.1 制作基础房屋模型;3.2 制作立面和平面模型;3.3 制作室内模型;3.4 制作景观模型。
4. 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创新与表达(讲授+实践)4.1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模型制作中的应用;4.2 模型的布局和场景设计;4.3 模型的灯光和摄影。
5. 建筑模型团队项目实践(实践)5.1 分组完成一个小型建筑模型项目;5.2 团队合作和角色分工;5.3 模型展示和表达。
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30%):包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课堂参与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考核;2. 实践项目(40%):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完成一个小型建筑模型,并进行展示和说明;3. 期末考试(30%):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五、参考教材1. 《建筑模型制作教程》2.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实例精选》3.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技法》六、教学资源1. 建筑模型制作工具和材料;2. 学校实验室和设备。
《建筑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建筑模型制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制订人/日期修订人/日期审定组(人)/日期康俊康俊艺术教研组WLSL0182011-09-01 2012-09-01 2013-09-01 学时分配总学时64 , 其中授课32 课时,实践32 课时授课对象室内设计专业, 三年制,专科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模型制作》是高职专科层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之一。
2、课程的任务:《模型制作》课程掌握树脂黏土、超轻纸黏土、软陶泥模型、精雕泥模型的表现技巧以及为后期动画打好塑形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模型制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模型材料和模型工具的认识,并且能够了解从图纸到产品模型的复杂关系,以及团队合作模型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条件计算机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学生每人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安装photoshopCS3、painter软件。
1、硬件要求:高性能计算机一台;2、软件配置:Windows2000、Windows XP及相关的操作系统软件、photoshop、painter3、其他:树脂黏土、精雕黏土、软陶泥、黏土工具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1 基础篇理论教学1.认识模型2.黏土的种类1、掌握黏土的种类2、掌握各种黏土的特性4实践教学1.黏土混色2.黏土塑形1、掌握黏土混色技巧2、掌握黏土塑形技巧42树脂黏土模型理论教学树脂黏土的特性掌握树脂黏土塑形的基本技法 4 实践教学用树脂黏土捏制模型熟练掌握树脂黏土模型上色技巧 43 软淘泥模型理论教学软淘泥的特性掌握软淘泥塑形的基本技法8实践教学用软淘泥捏制模型熟练掌握软淘泥上色技巧84 精雕泥模型理论教学精雕泥的特性掌握精雕泥塑形的基本技法 4实践教学用精雕泥捏制模型熟练掌握精雕泥模型上色技巧 45 模型翻模理论教学模型翻模步骤掌握模型翻模的使用工具8实践项目制作模型翻模熟练掌握模型翻模的步骤8 学时合计:64理论教学:32实践教学:32五、教法说明本课程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案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建筑模型制作和工艺教学大纲
建筑模型制作和工艺教学大纲《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编码:1810114140总学时:48学分:2开课学期:第七学期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模型的造型规律和制作技巧,通过模型制作的动手练习,体会设计中的空间、比例及体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表达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设计创作意识和建筑思维,为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建筑模型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建筑模型与设计的关系;掌握模型制作的内容和趋向。
教学内容:学习建筑模型概念、建筑模型发展、建筑模型种类、建筑模型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建筑模型的制作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模型制作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第二章建筑模型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模型形体结构、比例设定、色彩、材质、配饰等设计;了解模型制作中图纸绘制、材料搭配、拍摄存档等技法。
教学内容:学习模型的设计步骤、空间创意、设计要素以及模型图纸的绘制。
教学重点: 掌握模型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模型的空间体量关系,结合实际思考模型制作中常用的材料。
第三章材料与设备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材料属性对模型的作用;了解模型的一般材料与设备用途。
教学内容:了解模型材料的各个种类、纸材、木材、塑料、金属、粘胶剂的使用方法和特性;掌握各种模型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草图纸张的规格、木材含水率、金属型材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材料和设备的能力。
第四章模型制作工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模型制作工艺的要点;掌握如何使工艺中材料的加工与装配达到预期效果或逼真程度。
教学内容:学习材料搭配、比例缩放技巧;学习制作的定位切割、开槽钻孔、构造连接、配景装饰、电路控制;最后完成模型拍摄。
教学重点: 模型制作的基本工艺。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设计创作能力,为以后的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视觉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一般建筑模型基本制作知识、基本造型规律和建筑模型的基本制作技巧。
培养学生建筑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建筑设计审美意识。
(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景观模型概述本章重点、难点:景观模型表达的技巧性。
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实例了解景观模型的画图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性及其特征。
第二章景观模型类型本章重点、难点:景观模型各类型的异同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景观模型类型,理解模型选材和用途,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类型的特点与表达方式。
第三章景观模型的工具与材料本章重点、难点:工具材料性能与特性。
教学目的要求:理解材料种类、用途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工具与材料的性能与特性。
第四章景观模型表达对象的分析研究本章重点、难点:景观模型表达的分析研究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表达过程与要素,理解表达形式,使学生掌握景观模型分析研究方法。
第五章景观模型制作方法本章重点、难点:景观模型制作方法的掌握。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景观模型制作的方法,理解分项模型设计要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方法进行实践制作。
第六章景观模型表达的效果把握本章重点、难点:表现处理与质感教学目的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模型效果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创作想象能力,并对表达效果的进行创新。
第七章作品分析介绍评价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制作的作品与实例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发言,谈感想,教师做综合评价。
三、成绩考核方式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建筑模型作品和实践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沃尔夫冈.科诺著(编、主编):《建筑模型制作》,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模型制作与工艺英文名称:Model making and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一年级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二、课程简介(中英文,200字左右)《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必修课,主要教授立体模型制作。
教学内容线条与形态结合练习,透视基本方法、光与影,产品造型基础,主题设计与创意表达等内容组成。
在教导学生模型制作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行业要求,让学生们掌握一门实际知识。
课程思政切入点融入造型美学,注重造型的线条美、动态美,提升艺术修养。
翻译"Model Making and Technology"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basic subject for product design major, mainly teaching 3d model mak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composed of the combination of line and form, perspective basic method, light and shadow, product modeling foundation, theme design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etc.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student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odel making,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a practical knowledge.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ntry point integrates modeling aesthetics, pays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lines and dynamics of modeling, and promote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必修课,教授造型训练制作实用技巧。
建筑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建筑模型制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性质:专业课学分:0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装饰先修课程:建筑初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建筑模型制作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建筑、规划等方案提供最直观具象表达的专门学科。
通过模型制作的实践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建筑内部空间及外部体量认识,提高了对建筑形体塑造的实际尺寸、要求和把握。
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逐步培养了学生多维空间领域的设计综合素质能力。
本课程要求对室内设计理念、功能划分、流通性能、及室外建筑单体形式结合及制作工艺材料过程的把握和提高。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讲模型概述(2学时)第一节建筑模型第二节建筑模型的用途第三节建筑模型的特点本章重点: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各种模型效果本章难点: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各种模型效果。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现今流行的各种建筑模型的特点,理解建筑模型的用途。
掌握建筑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第二讲模型的种类( 4 学时)1.初步模型2.标准模型3.展示模型4.特殊模型本章重点:标准模型本章难点:展示模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一般模型的制作流程和在流程过程中的工艺特点和要求。
掌握标准模型和展示模型制作的流程。
第三讲模型工具与材料( 4 学时)1.造型材质种类2.手动工具介绍3.机械工具介绍本章重点: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具的使用。
本章难点: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具的使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种模型加工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及掌握各种材料对工具的适应性。
第四讲模型制作方法与表现( 6学时)1.金属材质加工方法与效果2.玻璃及pvc材料的加工方法与表现力3.特殊材料的加工工艺与效果把握本章重点:综合材料的使用和效果掌握。
本章难点:综合材料的使用和效果掌握。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材质的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最后效果。
(二)实践部分课题一制作室内实物模型课题二制作建筑(小别墅)实物模型1.实践目的:以模型制作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实际的模型制作,进一步理解模型制作的方式、方法和效果把握。
校本课程《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纲要
课程内容
绪 论 建筑模型制作简介 (共2课时)
第1章正投影与视图 (共2课时)
第一节 正投影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1课时)
第二节 视图 (1课时)
第2章各种几何体的模型制作与造型演变(共4课时)
第一节 制作几何体模型 (2课时)
第二节 几何体造型演变 (2课时)
(2)检查、判阅学生的活动记录本,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学期末综合各项评价指标,按优秀、良好、一般的等级对学生进行评价。
(3)定期开展学生作品展示,并评价出等级,等级在良好(含)以上计入学分。
第6章简单组合房II的制作分析源自(共3课时)第一节 套材与工具简介 (1课时)
第二节 模型制作 (2课时)
第七章 模型作品交流与评价 (共1课时)
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实施:采用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中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纲要
教师姓名
课程类型
科学素养类
课时总量
20
授课对象
3—6年级
课程目标
1.了解建筑模型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模型的制作工艺、模型制作材料与工具的选择、使用的方法。
2.独立或合作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选料,加工工艺操作,建筑沙盘组合设计。
3.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形成环保意识,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
2.课时安排:每周两课时
3.教学场地:科技活动室
4.教学设备:学生自备材料,工具,套材。
5.班级规模:40左右人。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二)》教学大纲
时间/周次
进度安排
实践内容(要点与重点)
实践场所
备注
第 15 周 第 16 周
布置任务 做实训前的前期准备
下达任务书,明确注意事 项;学生接受任务 组建实训小组、拟定实训题 目、选题可行性研究、准备 制作工具、购买建造材料
第 17 周
完成设计
草图草模设计
第 18 周
开展集中实训
生了解建筑模型类型,理解模型选材和用途,让学生 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力 5. 具有项目管理与有效沟通表达、团队
要素,理解表达形式,使学生掌握建筑模型分析研究 领导与协作的能力;
方法;了解建筑模型制作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核心能力 6. 具有发现、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相应的方法进行建造实验。(目标层次:运用、分析、 的能力;
综合和评价)
□核心能力 7.具有环保意识,了解建筑设计、技术
3. 培养审美情趣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筑师 对环境、社会及文化的影响,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
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建 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筑审美品位与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人文与艺术等方 ■核心能力 8.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
课程教学目标
本实践环节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
1. 培养设计方案的表现能力。通过小型建筑单体 ■核心能力 1. 具有运用建筑学专业知识和数学、力
或构筑物的模型设计制作,强调建造实验,以建造为 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
契机,将技术思维、职业素养与建筑设计融合,重构 □核心能力 2. 具有方案设计与研究,数据分析、信
面的熏陶,同时锻炼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为未来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建筑模型教学大纲
建筑模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建筑模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和模型制作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并在实践中提升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与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a. 模型比例与尺寸的确定b. 材料选择与使用c. 制作基础构架与结构d. 表面处理与细节修饰2. 建筑模型的设计和构思方法a. 规划设计思维b. 比例感和空间感的培养c. 模型构图与表现手法3. 建筑模型的手工制作技巧a. 剪刀与胶水的基本使用b. 折纸和切割技术c. 接缝与装配技巧d. 模型粘贴和细节修饰技巧4. 建筑模型的电脑辅助制作方法a. CAD软件的基本应用b. 3D建模软件的使用c. 数字打印与激光切割技术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2. 实验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建筑模型,从实践中掌握技巧和经验。
3. 个性指导法: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帮助其在建筑模型制作中发挥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完成建筑模型制作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2. 互评与小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建筑模型作品的评价与讨论,促进彼此间的学习与进步。
3. 综合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对建筑模型制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创造性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料与设备1. 教材:《建筑模型制作与设计教程》2. 参考资料:建筑模型制作相关的图书、期刊和网络资源3. 实验室设备:剪刀、胶水、纸张、标尺、百页窗等基本制作工具4. 电脑软件:CAD软件、3D建模软件等建模辅助工具六、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大纲为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周: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2. 第二周至第六周:建筑模型手工制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3. 第七周至第十周:建筑模型设计和构思方法的讲解与实践4. 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建筑模型的电脑辅助制作方法的讲解与实践5. 第十六周:课程总结与展示七、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通过教学效果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教学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96 学时 4.5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68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严格的训练,掌握一般建筑模型知识、建筑模型制作规律的基本技巧以及应用的方法。
掌握建筑模型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建筑模型制作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建筑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灵活加以运用。
为以后的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学时的安排与要求,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要求学生达到掌握一般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知识,造型基本规律和建筑模型的基本技巧以及设计运用,归纳的方法。
掌握建筑模型制作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建筑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建筑设计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建筑环境设计中灵活的加以运用。
三、先修课程CAD制图,建筑表现,立体构成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CAD制图是建筑模型制图方法和图形切割的重要分界线制图,利用激光切割等设备对要制作的模型进行同比缩小。
难点:如何使用矢量图来制作模型图纸,并且采用多种工艺对模型进行加工。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任课教师根据此大纲制定教学教案,教案必须包含大纲的所有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题练习应围绕建筑模型与工艺这个主题,考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成功案例分析,安排作业练习。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额外安排精讲。
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模块:理论讲授和实验指导。
理论模块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利用多媒体、作品分析等手段来完成。
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等手段来完成课堂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空间构成概述(6学时)1.教学内容(1)空间及空间构成的概念和应用(2)空间构成形式(3)空间构成要素2.重、难点提示重点:空间构成的概念,空间构成的形式难点:建筑模型空间构成要素分类第二章模型概述(6学时)1.教学内容(1)模型的历史与作用(2)模型的分类(3)模型制作材料(4)模型制作工具2.重、难点提示重点:模型制作的材料与工具难点:模型制作的材料的分类和特性,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考查成绩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国际环境设计精品教程:建筑模型制作》,【日】远藤义则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2]《易学易用建筑模型制作手册》,(日)建筑知识编辑部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3]《建筑模型制作——建筑、园林、展示模型制作实例》,郭红蕾、阳虹、师嘉、杨君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4]《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杨丽娜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5]《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李平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531027
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model making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建筑模型,熟悉模型制作工具与流程,培养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提高模型创造能力。
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教师主要通过图形思维(草图设计)和形象思维(模型制作)这两种训练形式来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建筑空间设计的设计原理、方法和建筑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建筑设计的初步设计能力。
2、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思想,了解当前建筑设计的方向和流程。
3、具有初步设计建筑空间的能力。
4、了解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段和方法。
5、了解建筑空间的新的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空间设计的一般基础知识,建筑空间设计的类型,功能分区,材料和布局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关注建筑空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在
建筑空间的设计上运用较合理的方式设计。
人流组织与功能单元布局。
理解建筑空间的交通组织特征与内在功能组织关联性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设计语言运用,活跃设计思维,并在前期阶段性构思基础上,进行空间造型设计语言的尝试。
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设计方法和程序,从草图构思,方案深化、方案表现等几个方面着手,要求设计作品包括建筑室内环境、建筑室外环境,并形成完整的空间环境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的重点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采用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媒体的方式是多样化的,首先以
教师讲授为主,配以多媒体教学,并用案例分析、课题讨论、优秀设计作品欣赏等多种手段提 高学生的兴趣和眼界,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三维设计软件来完成整个设计作业。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对先修课没有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建筑空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人流组织与功能单元布局等)进 行设计联系,
用来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
2、课后作业要求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内容必须包括建筑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草图, 作业要求能起
到巩固理论知识,掌握设计语言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作业 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必须做到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 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求完成大纲中规定的上机时间,通过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得学生掌握建 筑空间的设计
方法和过程。
4、安排一个设计题目作为大作业,大作业成绩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部分。
5、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上课课堂讨论,课
后参观、调查,课堂中进行测验和课题训练。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建筑空间基本知识的了解,重点考核学生建筑空间设计流程和方
案的具体实施情况。
3.
考核构成:本课程通过两方面进行考核:出勤成绩占
七)参考书目
5、《建筑模型色彩配置探讨》 ,周红 , 美与时代
二、中文摘要
建筑模型制作目前作为环境专业一项实践性训练内容,其对学生的设计思维有很大程度的 启发培养作用,学生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培养空间设计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创作创新的
能力与设计成果检验的能力。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领
学生围绕学习建筑模型创意知识、训练创意技能、参与实践项目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专题设计为重点”的理念为指导思想, 实现具有职业能力的教学效果。
20%;作业成绩占 80%。
1 《建筑模型制作与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 , 莫莉 ,职业教育研究 2009 2、《构成艺术与建筑制作教学互动之探讨》 , 吴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建筑环境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探讨, 谢雪甜
, 中国科技财富 2009 4、《浅议模型制作与设计思维的培养》 ,杨猛 ,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003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 章建筑模型概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1.1 部分、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原则;(讲课: 4 学时)
具体内容:
1)建筑模型概念;
2)建筑模型发展;
重点:
了解建筑模型的制作原则
难点:
理解模型制作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习题:
查找如何将模型制作的原则运用于设计制作当中相关资料第1.2 部分、建筑模型分类;(讲课:4 学时)
具体内容:
1)建筑模型种类;
2)建筑模型的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设计建筑模型的意义,作用及目的
难点:
模型制作的原则与分类
习题:
如何将模型制作的原则运用于设计制作当中
第2 章模型的构成因素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2.1 部分、模型的功能因素;(讲课:4 学时)具体内容:
1)了解模型形体结构;
重点:
模型的功能因素
难点:掌握模型形体结构
第2.2 部分、模型的技术因素;(讲课:2 学时)具体内容:
1)了解模型制作中图纸绘制,材料搭配,拍摄存档等技法;重点:
影响模型形体结构
难点:掌握模型制作中图纸绘制,材料搭配,拍摄存档等技法
第2.3 部分、模型的美学因素;(讲课:2 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模型比例设定,色彩,材质,配饰等设计
重点:
影响模型的美学因素
难点:
掌握模型比例设定,色彩,材质,配饰等设计
习题:
如何将功能、技术、美学完美结合
第3 章模型的表现材料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 8 实验:0 上机:0
第3.1 部分、制作建筑材料的属性(讲课:4 学时)
具体内容:
1)了解材料属性对模型的作用
2)了解模型各个种类、纸材、木材、塑料、金属、粘胶剂的使用方法
重点:
了解材料属性对模型的作用
难点:掌握模型各个种类、纸材、木材、塑料、金属、粘胶剂的使用方法
第3.2 部分、多种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讲课:4 学时)
具体内容:
1)了解模型的一般材料与设备用途
2)了解掌握各种模型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重点:
多种材料运用的方法及施工步骤
难点:
如何将各种材料运用于模型设计中
习题:
如何将各种材料运用于模型设计中
第4 章模型制作的工具、工艺及制做流程
总学时(单位: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第4.1 部、掌握模型制作的工艺及程序、制作模型(讲课:8 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模型制作的工具;
2)掌握模型制作的工艺及程序;
重点:
熟悉模型制作的工具及基本技术要求
难点:
了解模型制作每一道工序并把他们紧密结合起来
第4.2 部分、制作建筑模型(讲课:16 学时)
具体内容:
1)学习材料搭配、比例缩放技巧;
学习制作定位切割、开槽钻孔、构成链接、配景装饰、电路控制;
2)最后完成模型拍摄;重点:
掌握材料搭配比例缩放技巧。
难点:
掌握制作定位切割、开槽钻孔、构成链接、配景装饰、电路控制
习题
制作完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