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理论基础共51页
合集下载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农业社会:家庭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 同时也具有教育、养老等功能; —— 工业社会:家庭功能缩小,需要社会发展公 共事业。
1. 社会救助产生的经济条件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为
社会救助提供物质财富。 另外,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内容多样化和需要
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建立了孤儿院、 济贫院,并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宗 教中的一些教义成为社会救助思想的来源 之一,尤其是基督教中的一些思想对社会 救助的影响最大。许多宗教机构根据宗教 教义来举办各种慈善事业,具有社会救助 的一些特征。
由于这种具有部分社会救助特征的思想的 局限性,基于这种思想的一些救助措施和 对策也具有不彻底性和不完善性。
2. 社会救助产生的社会条件
(3)救济机构的存在 ——慈善救济:如教会举办的孤儿院、医院 等。 ——互助机构:如工会等。
3. 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条件
(1)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在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之前,关于社会救 助的思想早已存在,有些思想至今仍影响着 社会救助政策、实践、理论。
①慈善和恩赐思想
贫困的测量
1.国际上对贫困状况的界定与识别指标
(1)世界银行:以人均收入确定贫困线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贫困指标 * 人文贫困指标表示健康长寿、获得知识、
利用资源三方面的能力被剥夺,主要有健康、 预期寿命、获得洁净的饮用水等方面。
中国城市贫困线的测定 (1)相对标准测算法; ①比例法; ②收入平均数法; (2)相对标准测算法; ①基本需求法; ②恩格尔系数法; ③数学模型法
第九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救助的理论
二、社会救助的产生与演进
三、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
1. 社会救助产生的经济条件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为
社会救助提供物质财富。 另外,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内容多样化和需要
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建立了孤儿院、 济贫院,并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宗 教中的一些教义成为社会救助思想的来源 之一,尤其是基督教中的一些思想对社会 救助的影响最大。许多宗教机构根据宗教 教义来举办各种慈善事业,具有社会救助 的一些特征。
由于这种具有部分社会救助特征的思想的 局限性,基于这种思想的一些救助措施和 对策也具有不彻底性和不完善性。
2. 社会救助产生的社会条件
(3)救济机构的存在 ——慈善救济:如教会举办的孤儿院、医院 等。 ——互助机构:如工会等。
3. 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条件
(1)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在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之前,关于社会救 助的思想早已存在,有些思想至今仍影响着 社会救助政策、实践、理论。
①慈善和恩赐思想
贫困的测量
1.国际上对贫困状况的界定与识别指标
(1)世界银行:以人均收入确定贫困线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贫困指标 * 人文贫困指标表示健康长寿、获得知识、
利用资源三方面的能力被剥夺,主要有健康、 预期寿命、获得洁净的饮用水等方面。
中国城市贫困线的测定 (1)相对标准测算法; ①比例法; ②收入平均数法; (2)相对标准测算法; ①基本需求法; ②恩格尔系数法; ③数学模型法
第九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救助的理论
二、社会救助的产生与演进
三、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分析
(二)最低生活保障理论
通过生活救助,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满 足被救助者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基 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性活动。
(三)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社会救助制度被世界各国用以解决市场无法解 决的公平问题。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人们的生活领域干 预过大,包揽过多,结果导致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 产生消极影响。
(2)现代社会救助思想
①马尔萨斯的社会救助思想
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长模式与生活 资料增长模式是不同的,人口以几何模式(如1、2、 4、8)增长,而生活资料以代数模式(如1、2、3、 4)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 范围时,就必然会导致贫困。但较强的人口生育能力 被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从而使人口同生活资料最终保持 平衡。因此,他认为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也是 必要的。一个国家的幸福并非绝对取决于贫富,而是 取决于每年食物的增长与该年人口增长相接近的程度。 虽然人们不能消除社会贫富差距,但如果存在缩小贫 富差距的政治制度,我们则应该采用。另一方面,大 大缩小贫富差距必然会削弱中产阶级的活力。
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提出了社会福 利函数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三是对市 场失效和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 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比旧福利经济学更具 有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导致贫困的因素很多, 有个人主观或客观方面的,但主要是整个社会方面 的原因。这种社会原因体现在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经 济政策以一些人有利但对另一些人不利甚至使其陷 入困境,这就需要国家实行社会救助帮助其摆脱贫 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②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A.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福利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最早对社 会保障进行经济研究的学派,它形成于20世纪初 的英国,后来在美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得到传播。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出版 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生,他也被誉为“福利 经济学之父”。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确 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任何社会都存在贫富不均,由上,通过社会救助解决 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可以增进整个社会福利。综 上,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主张如下: 一是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 使劳动者的患病、残疾、失业和养老能得到适当的物 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二是国家通过征收累进税的方法 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用来向低收入者增加失业补助和 社会救济,以缩小贫富差距、增大普遍的社会福利; 三是普及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制度, 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 虽然在当时的制度下不可能实现“收入均等化”,但 庇古提出的转移性支付及改革社会福利的思想,几经 演变并广为流传,成为各国实行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 之一。
贫困的测量 1.国际上对贫困状况的界定与识别指标 (1)世界银行:以人均收入确定贫困线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贫困指标
* 人文贫困指标表示健康长寿、获得知识、 利用资源三方面的能力被剥夺,主要有健康、 预期寿命、获得洁净的饮用水等方面。
中国城市贫困线的测定 (1)相对标准测算法; ①比例法; ②收入平均数法; (2)相对标准测算法; ①基本需求法; ②恩格尔系数法; ③数学模型法
③温情主义论
又被称为父爱主义论,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 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以温情的态度来对待, 给予一定的救助而不管陷入困境是由于个人 的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
小结
回顾以上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慈善或恩赐思想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起了 一定的积极作用;人权保护思想长期以来一 直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 度尤其是社会救助政策的一个理论基础;温 情主义思想成为当代社会救助理论的一部分, 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践。
1. 社会救助产生的经济条件
(1)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
第六讲-社会救助PPT课件
2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第一步(2008-2012)
– 统一低保制度,制定《社会救助法》
• 第二步(2013-2020)
– 实现综合性救助制度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
• 第三步(2021-2049)
– 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为主,选择性救助为辅, 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
22
“X二代”反映了什么?
23
贫困概念的演化
• 收入贫困(income poverty)
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绝对贫困、相对贫 困,以贫困线识别
• 人文贫困(human poverty)
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联合国人类发展 报告》
•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7)
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乏获得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即 能力贫困,Capability poverty),贫困的真正含义是指
水平的社会(Touraine 托瑞纳 社会排斥理论的观点) 32
2000)
– 对社会排斥的研究是为了促进社会整合
– 工作是消除社会排斥的手段;个人经济水平表明其生存状态;得到社会 支持和家庭支持的多少可以表明其社会整合或社会排斥的状态
– 整合、脆弱、孤立、有援这四个状态可以互相转换,它们可以重新划定自
己的边界
29
社会排斥程度高 孤立(social disaffiliation) 脆弱(vulnerability)
第六讲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 转型期中国救助制度的改革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和社会救助 贫困问题与社会排斥
1
全球贫困问题的现状
• 贫困问题的全球性 • 贫困问题的长期性 • 发达国家的贫困特点 •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特点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第一步(2008-2012)
– 统一低保制度,制定《社会救助法》
• 第二步(2013-2020)
– 实现综合性救助制度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
• 第三步(2021-2049)
– 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为主,选择性救助为辅, 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
22
“X二代”反映了什么?
23
贫困概念的演化
• 收入贫困(income poverty)
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绝对贫困、相对贫 困,以贫困线识别
• 人文贫困(human poverty)
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联合国人类发展 报告》
•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7)
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乏获得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即 能力贫困,Capability poverty),贫困的真正含义是指
水平的社会(Touraine 托瑞纳 社会排斥理论的观点) 32
2000)
– 对社会排斥的研究是为了促进社会整合
– 工作是消除社会排斥的手段;个人经济水平表明其生存状态;得到社会 支持和家庭支持的多少可以表明其社会整合或社会排斥的状态
– 整合、脆弱、孤立、有援这四个状态可以互相转换,它们可以重新划定自
己的边界
29
社会排斥程度高 孤立(social disaffiliation) 脆弱(vulnerability)
第六讲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 转型期中国救助制度的改革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和社会救助 贫困问题与社会排斥
1
全球贫困问题的现状
• 贫困问题的全球性 • 贫困问题的长期性 • 发达国家的贫困特点 •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特点
第一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综述
欧共体
“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 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 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 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 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 方式之外。” (1989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 文贫困”概念。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 入的因素,也包括人均寿命、卫生、 教育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即40岁以前 可能死亡的人口比例、文盲率、获得 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可饮用水和合适 食物的状况等。
二、贫困的特点
1.多元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 2.社会性:贫困标准是根据社会公众认可 3.不完整性:直接表现为低收入、缺乏物质和服务,
实质是缺乏手段、能力以及机会。 4.相对性:从纵向看,贫困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是
静态的、不变的,但在较大时间跨度内是动态的。 从横向看,各国(地区)贫困标准存在差异。
A为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均等线围城的面积 B为完全不均等线与完全均等线围城的面
积
G=A/B
联合国规定:
低于0.2 0.2-0.3 0.3-0.4 0.4-0.5 0.5以上
收入绝对平均 收入比较平均 收入相对合理 收入差距较大 收入差距悬殊
(三)贫困发生率
H=Q/N 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是指贫困人口与全部
暂时贫困: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其 他突发事件造成的不是长期的贫困状态。
(四)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 阶层性贫困(成因)
普遍性贫困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而形成的 贫困。比如原始社会。
制度性贫困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 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 平等分配,所造成的贫困状态。
贫困的标准或贫困线
世界银行:人均每年消费支出270-370美元(按 照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
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结果干预政策
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遗产税 税收政策 和财产税,以及消费税。 社会保障政策:全民低保制度、 社会保障政策 失业津贴、向贫困者提供就业与 培训机会、医疗保障与医疗援助、 向低收入者提供低房租住房、最 低工资法等保护低收入者的立法。 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 建立公共财政体系 付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 和事权关系。
基尼系数为0,表示社会收入分配状况达到了绝对平等化程度; 基尼系数为1,表示社会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等状态,即最 高收入的唯一家庭占有了全部的国民收入,而其余所有家庭 不占有任何收入。
基尼系数低于0.2,为高度均等;0.2~0.3,相对均 等;0.3~0.4,比较均等;高于0.4,不均等 。
基尼系数0.4为国际警戒标准。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困和罪恶并不是社会 经济和政治制度所造成,而是人口规律发生作用 的结果。 马尔萨斯认为,废除财产私有制,实行婚姻自 由,改善和提高人口生活,势必会使人口增加更 加迅速,而生产资料的生产有限,这种社会制度 最终趋于瓦解。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 值,就不断地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转化为资本, 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随着资本集中,在扩大再生产 过程中,把资本越来越大的部分转化为生产资料,越 来越少部分转化为劳动力。 这就是说,资本有机构成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而提 高,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相对地增大,用于 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相对地减少。可变资本相对 地减少,从而雇佣工人也相对减少,因而不断地产生 出一个相对的超过资本增殖所需要的过剩人口。这 个过剩人口不是同生活资料相比而成为绝对多余的 人口,而是同资本积累相比变为过剩的。
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公平正义观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无论其社会地位和经济 条件如何。
在农村社会救助中,公平正义观念要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 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农村社会救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 定。
政府责任与角色定位
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提 高了救助水平和效率,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案例二
某地农村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综合性措施, 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救助标准偏低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标准偏低,难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主 要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救助 制度不完善等。
救助对象不精准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识别不精 准,存在“漏保”、“错保”等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审核把 关不严等。
救助方式单一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方式单一,主 要以现金和实物救助为主,缺乏针对 性强的救助措施,主要原因在于缺乏 创新、资源整合不足等。
06 改进建议与未来 展望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和理 论基础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录
• 农村社会救助基本概念 • 农村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 农村贫困人口识别与评估 • 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 农村社会救助实施效果评价 • 改进建议与未来展望
01 农村社会救助基 本概念
社会救助定义及目的
定义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 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 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在农村社会救助中,公平正义观念要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 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农村社会救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 定。
政府责任与角色定位
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提 高了救助水平和效率,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案例二
某地农村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综合性措施, 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救助标准偏低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标准偏低,难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主 要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救助 制度不完善等。
救助对象不精准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识别不精 准,存在“漏保”、“错保”等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审核把 关不严等。
救助方式单一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方式单一,主 要以现金和实物救助为主,缺乏针对 性强的救助措施,主要原因在于缺乏 创新、资源整合不足等。
06 改进建议与未来 展望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和理 论基础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录
• 农村社会救助基本概念 • 农村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 农村贫困人口识别与评估 • 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 农村社会救助实施效果评价 • 改进建议与未来展望
01 农村社会救助基 本概念
社会救助定义及目的
定义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 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 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庇古认为:①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呈递减规律。即: 穷人1英镑的效用比富人1英镑的效用大,当1英镑从 富人转移给穷人时,穷人的得利大于富人的损失,则 社会福利就增加了。 ②每个人获得的效用总计构成全社会效用的总和,即 全社会的经济福利。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由政府 而非市场把富人的一部分货币转移给穷人,即实现收 入均等化能增加社会福利。当所有人的收入均等从而 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社会福利就达到最大化。 ③庇古认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标准,除了国民收入均等 化外,还包括国民收入极大化。庇古认为这两个标准 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凡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 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 影响国民收入的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进。
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提出了社会福 利函数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三是对市 场失效和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 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比旧福利经济学更具 有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导致贫困的因素很多, 有个人主观或客观方面的,但主要是整个社会方面 的原因。这种社会原因体现在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经 济政策以一些人有利但对另一些人不利甚至使其陷 入困境,这就需要国家实行社会救助帮助其摆脱贫 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第一,力主消费支出。凯恩斯认为,高消费可以和高投资并存,节俭 虽然符合道德规范但对社会不利。政府举债支出虽然使财政出现赤字 但可以使社会走向富裕。因此,他鼓励政府消费,并认为政府的一切 支出都是生产性的。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其购买水平,扩大对商品 和劳务的需求,举办公共工程;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高转移支付水 平,以及社会救助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第二,凯恩斯认为,财富分配不合理是现实社会的根本缺陷之一,会 降低消费倾向,导致有效需求减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应 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通过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思想,可以成为各国实行社会救助的思想 基础之一。任何一个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社会消 费,但贫富差距过大会严重影响该国社会消费的提高,因此,只有缩 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问题,才能拉动整个社会需求。为此,就必须 实行社会救助政策。这种思想与庇古的主张有一定的联系和类似性。
第一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建立了孤儿院、济 贫院,并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 宗教中的一些教义成为社会救助思想的来源之 一,尤其是基督教中的一些思想对社会救助的 影响最大。
许多宗教机构根据宗教教义来举办各种慈善事
业,具有社会救助的一些特征。
(二)人权思想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主张人类不分种族、身份、国 籍、财产等应一律平等。 基督教所主张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逐渐发展成 为西方民众的普遍信念,为近代人权观念的形成奠 定了精神基础。
(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是国际上衡量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 穷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能够反映穷国和 富国在人均国民收入上的重大差别。 不足以衡量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的实际情况。
(七)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该指数由婴儿死亡率、1岁婴儿的预期寿命和成 人识字率等组成。 将上述三个指标体系以一个合理的标准分别换算 成指数,然后取其平均数。 能很好的判断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卫生设施的普 及程度及人民的营养状况,这些情况本身又反映 着就业、工资、保障、福利的状况。
即恩典的赐予。
所谓恩典,指的是帝王或位高权重的统 治者自认为不计较自身一丝一毫利己的 利他心理;赐予指的是将其拥有的一部 分财物作为一项恩惠而赏赐、赐予或施 舍给某一弱势群体或个体而实现利他的 道德。
社会救助的思想——慈善或恩赐思想
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汉姆拉比国王发布的公平
法典中包括了要求人们在困难时互相帮助的条款。
二、贫困的特点
1.多元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
2.社会性:贫困标准是根据社会公众认可
3.不完整性:直接表现为低收入、缺乏物质和服务,
实质是缺乏手段、能力以及机会。
4.相对性:从纵向看,贫困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是
第11章社会救助概述
地区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低保标准(元/人/月)
81.96 91.90 75.72 166.04 94.94 166.19 82.08
104.94 69.96 64.16 80.59 72.63 87.97 69.3 79.76
• 目前多数省以农村绝对贫困线为农村低保 标准。
各省农村平均低保标准(2010年9月)
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低保标准(元/人/月)
270 298.8 300 122.51 93.18 83.86 148.41 131.87 108.88 108.08 240.56 230.26 104.06 120.33 108.37 108.17
生活救助:对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实行差额补助。 灾害救助: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而导致生活困境的社会成
员提供援助。
失业救助:失业救济金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或失业保险期满仍未找
到工作导致生活困境者提供帮助。
住房救助:政府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
租住房。
医疗救助: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
江苏省
336.2
陕西省
199.57
浙江省
254.79
甘肃省
185.03
安徽省
247.5
青海省
217.41
福建省
215.59
宁夏
211.45
江西省
237.05
新疆
181.75
第五章社会救助课件
德国、瑞典、英国对外国人受益条件的限制
德国
瑞典
英国
政治避难
自1993年起实施,特殊计划,受益较低
1988年后实施特殊方案,受益较低
不符合条件,但在紧急情况下提出申请可以提供
难民
1997年后实施特殊计划,受益较低
1988年后实施特殊计划,受益较低
假如符合联合国的标准通常有资格,紧急情况下也有可能
其他外国人
三、社会救助的意义 (一)社会救助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 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救助为低收入和无收入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使其法定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维护,可起到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的作用。
(二)社会救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社会再生产的周期性运行特征要求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后备军进行正常的再生产,社会救助在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失去劳动收入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救助目标的低层次性。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应付灾害和克服贫困,而非改善或提高福利或生活质量,从而处于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层次,因此,社会救助又被称作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 (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社会救助既可采用现金救助,又可采用实物救助,既有临时应急救助,又有长期固定救助,既有官方救助,还有民间救助等等。 (五)救助资金运动的单向性。社会救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其受益者与资金提供者是完全分离的,它是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通过政府来进行的横向调剂,并且救助金是无需偿还的。
(4)救助的管理水平、方式不同, 传统:私人救济无所谓管理,即使国家救济也无任何科学管理。 现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专门机构和经过专业教育的管理人员,按科学的审核和检查实施救助。 (5)救助的原则不同 传统:恩赐、是纯消极性的。 现代:“以工代赈”和“生产自救”原则。
德国
瑞典
英国
政治避难
自1993年起实施,特殊计划,受益较低
1988年后实施特殊方案,受益较低
不符合条件,但在紧急情况下提出申请可以提供
难民
1997年后实施特殊计划,受益较低
1988年后实施特殊计划,受益较低
假如符合联合国的标准通常有资格,紧急情况下也有可能
其他外国人
三、社会救助的意义 (一)社会救助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 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救助为低收入和无收入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使其法定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维护,可起到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的作用。
(二)社会救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社会再生产的周期性运行特征要求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后备军进行正常的再生产,社会救助在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失去劳动收入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救助目标的低层次性。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应付灾害和克服贫困,而非改善或提高福利或生活质量,从而处于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层次,因此,社会救助又被称作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 (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社会救助既可采用现金救助,又可采用实物救助,既有临时应急救助,又有长期固定救助,既有官方救助,还有民间救助等等。 (五)救助资金运动的单向性。社会救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其受益者与资金提供者是完全分离的,它是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通过政府来进行的横向调剂,并且救助金是无需偿还的。
(4)救助的管理水平、方式不同, 传统:私人救济无所谓管理,即使国家救济也无任何科学管理。 现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专门机构和经过专业教育的管理人员,按科学的审核和检查实施救助。 (5)救助的原则不同 传统:恩赐、是纯消极性的。 现代:“以工代赈”和“生产自救”原则。
第一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救助与经济发展 (一)两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救助与劳动力供给 (三)社会救助与劳动力需求
三、负所得税理论
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负所得税=法定最低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 税税率)
个人可支配税率=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
绝对贫困
指在某一时期,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收入 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 的生活状态。
四、凯恩斯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是消费唯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二)政策主张 第一,力主消费支出 第二,实行高额类进税政策,以进行收入再分配,提 高消费倾向。
五、《贝弗 (二)社会救助的享受资格和资金来源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 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 缩再生产; 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 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 “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
指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个国家,由于某些 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如另外一些人或家 庭而产生的低于一般人或者一般家庭的生 活状况或者贫困状态。
六、新剑桥学派的社会救助思想
形成、主要代表人物 (一)主要思想 (二)政策主张
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贫困化思想 (二)济贫思想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一 二 三
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社会救助与经济发展
负所得税理论
一、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该理论是社会救助基础理论之一 (一)市场失灵理论 (二)政府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
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各种经 济矛盾都可以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来自动解决。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许多矛盾并 不像亚当· 斯密所说的那样,可以通过市场来消除, 于是产生了市场失灵。 发生了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出面来干预社会 和经济等领域。
第六章社会救助课件
第四页,共25页。
2.社会救助的对象
•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对象按照造成贫困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无劳动能力﹑无依无靠又无生活来源的公民,即“三无”人
员
(2)因天灾人祸造成一时生活陷入困境的公民,即灾民 (3)虽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收入过少,生活水平低于国
家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公民,即贫困人员 • 现代社会救助的对象还可以按照具体的公民群体划分 这种划分种类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失业者、病人、患难
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65元;全国农村平均低保 标准为每人每月100.8元,月人均补助为64元。 2009年全国共有1141.8万户、2347.7万城市居民得 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461.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全国农村低保对象 2290.6万户、4759.3万人。五保人员554.3万,其中 农村集中供养167.9万,分散供养386.4万。这样,累计 生活救助人数达7661万人。 • 江西省2009年城市低保全省平均保障标准达到212 元,月人均补助161元,比2008年提高21元,增长 15%。农村低保全省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06元,月人均 补助68元,比2008年提高13元,增长24%
第十三页,共25页。
三、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特征 • (一)内容的广泛性 • (二)手段的多样性 • (三)对象的复杂性
第十四页,共25页。
四、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 (一)救助灾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 (二)为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三)安抚灾民情绪,实施精神救助 • (四)帮助灾民确立自力更生的能力
• 城市“三无”救济。2013年救济城市“三无”8.6万人。 • 农村低保。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931.1万户、5388.0万人,比上年同
2.社会救助的对象
•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对象按照造成贫困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无劳动能力﹑无依无靠又无生活来源的公民,即“三无”人
员
(2)因天灾人祸造成一时生活陷入困境的公民,即灾民 (3)虽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收入过少,生活水平低于国
家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公民,即贫困人员 • 现代社会救助的对象还可以按照具体的公民群体划分 这种划分种类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失业者、病人、患难
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65元;全国农村平均低保 标准为每人每月100.8元,月人均补助为64元。 2009年全国共有1141.8万户、2347.7万城市居民得 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461.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全国农村低保对象 2290.6万户、4759.3万人。五保人员554.3万,其中 农村集中供养167.9万,分散供养386.4万。这样,累计 生活救助人数达7661万人。 • 江西省2009年城市低保全省平均保障标准达到212 元,月人均补助161元,比2008年提高21元,增长 15%。农村低保全省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06元,月人均 补助68元,比2008年提高13元,增长24%
第十三页,共25页。
三、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特征 • (一)内容的广泛性 • (二)手段的多样性 • (三)对象的复杂性
第十四页,共25页。
四、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 (一)救助灾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 (二)为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三)安抚灾民情绪,实施精神救助 • (四)帮助灾民确立自力更生的能力
• 城市“三无”救济。2013年救济城市“三无”8.6万人。 • 农村低保。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931.1万户、5388.0万人,比上年同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PPT53页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