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STM3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我们将从系统需求分析、硬件设计、软件编程以及系统测试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STM32单片机作为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微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嵌入式系统中。

通过STM32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不仅可以精确控制目标温度,而且能够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STM32单片机,结合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构建一套高效、稳定的温度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分析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需求,包括温度范围、精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STM32单片机的选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电路设计等。

在软件编程方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STM32的开发环境进行程序编写,包括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控制策略的实现等。

我们将对系统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基于STM3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掌握相关硬件和软件技术,为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也为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工程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系统总体设计基于STM3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围绕实现精确的温度监测与控制展开。

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构建一个稳定、可靠且高效的环境温度控制平台,能够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根据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智能调节,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精确控制。

在系统总体设计中,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包括温度采集模块、控制算法模块、执行机构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等。

这样的设计方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便于后续的调试与优化。

温度采集模块是系统的感知层,负责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数据。

我们选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作为采集元件,将其与STM32单片机相连,通过ADC(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后续处理使用。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温湿度检测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STM32系列微控制器以其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并阐述其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系统概述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等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微控制器模块负责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工作,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显示模块则用于显示温湿度数据。

三、硬件设计1.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选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DHT11通过I/O口与STM32微控制器进行通信,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传输给微控制器。

2. 微控制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采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STM32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丰富的外设接口等特点,可满足温湿度检测系统的需求。

3.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如UART、SPI、I2C等。

本系统采用UART通信方式,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

4. 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可选LED、LCD等显示设备。

本系统采用LCD显示屏,可实时显示温湿度数据。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驱动程序、数据处理程序、通信程序以及显示程序等。

1. 传感器驱动程序传感器驱动程序负责初始化DHT11传感器,并读取其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

驱动程序采用轮询方式读取传感器数据,并通过I/O口将数据传输给微控制器。

2. 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

本系统将原始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摄氏度温度和相对湿度,以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

3. 通信程序通信程序负责将处理后的温湿度数据通过UART口发送给上位机。

通信协议采用标准的串口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STM32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该系统实现了对多个测点的温度采集,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环境监测、科学实验等领域。

文章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然后详细说明了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和细节,最后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低的功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STM32;温度采集;多点采集;物联网;环境监测一、概述随着物联网和环境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温度传感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温度采集系统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物理环境中的温度数据,从而提高环境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对于科学实验和工业制造行业尤其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该系统能够同时实时监测多个测点的温度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功耗,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环境监测、科学实验等领域。

二、系统硬件设计该系统主要由STM32微控制器、多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LCD显示屏、蜂鸣器、SD卡模块和电源模块等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STM32作为控制中心,与多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通信,获取温度数据,并将数据显示在LCD屏幕上。

电源模块采用锂电池供电,通过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对系统电源进行管理,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底层驱动程序和上层应用程序。

底层驱动程序主要实现与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通信,包括初始化DS18B20传感器、发送指令、读取温度数据等操作。

上层应用程序主要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功能,包括读取传感器数据、计算温度值、显示温度值、存储温度数据等操作。

四、系统功能模块实现4.1 DS18B20传感器驱动程序DS18B20是一个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使用1-Wire总线方式进行通信,具有精度高、响应快、体积小等特点。

该系统采用STM32的GPIO接口模拟1-Wire总线方式与DS18B20传感器进行通信。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设计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设计

XXXX学院大作业报告题目基于STM 32的温湿度检测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X 学号指导教师X年X月X日到X年X月X日目录摘要 (1)1. 设计目标 (2)2. 设计方案 (2)3. 实验器材 (2)4. 结构及工作原理 (2)5. 元件及功能 (3)2.1 STM32F103ZET6 介绍 (3)2.2 温湿度传感器介绍 (5)2.3 LCD12864介绍 (5)3. 结论 (6)4.心得 (6)附录 (7)结果图 (9)基于STM 32的温湿度检测摘要:在现代生活中,温湿度测量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探险救灾机器人、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医院、工业控制、农业管理、仓库存储、文物保护等,因此研究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温湿度系统就变得十分重要,合理的利用了各项资源,大幅度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对生产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本设计选用STM32为核心控制器与处理器,温湿度传感器,利用ADC转换,得到相应的温度、湿度值并通过液晶显示,也可通过串口进行显示。

每隔一段时间(如2秒)往串口发送一次温湿度信息;具有报警功能,如:当湿度值大于70%RH时,蜂鸣器报警,LED闪烁,液晶显示提示。

该设计可有效检测当前温湿度,灵敏度高,稳定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前景良好。

1.设计目标本次设计要求实现对周围环境温湿度的感知以及显示。

要求学生对STM32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熟悉STM32串口以及中断的使用,会基本的C语言和java,熟练掌握keil for ARM软件的使用与程序下载以及手机软件开发环境。

2.设计方案(1)了解温湿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根据原理画好PCB原理图。

(2)根据PCB原理图自制PCB板电路,将液晶屏,温湿度传感器,变压器,stm32开发板等相关元件设备进行集成。

基于STM32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检测系统设计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系统设计与实现 (6)2.1 系统总体设计 (7)2.1.1 硬件设计 (8)2.1.2 软件设计 (10)2.2 系统实现与调试 (11)2.2.1 硬件实现与调试 (12)2.2.2 软件实现与调试 (14)三、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 (15)3.1 功能测试 (16)3.1.1 红外体温检测功能测试 (18)3.1.2 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测试 (19)3.2 性能分析 (19)3.2.1 系统响应时间分析 (21)3.2.2 系统精度分析 (22)四、系统总结与展望 (23)4.1 系统总结 (24)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5)一、内容概括硬件设计:详细阐述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STM32主控芯片的选择与配置、红外温度传感器件的选择与接口设计、外围电路(如电源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等)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软件设计:介绍系统的软件架构,包括STM32的软件编程环境、主程序设计思路、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数据处理与显示方法等。

红外测温原理及实现:介绍红外测温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红外辐射定律、测温公式等,以及如何实现非接触式测温,如温度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测温精度的保证等。

系统调试与优化:阐述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温度测量的准确性、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方面的调试与优化方法。

系统性能评估:对设计完成的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包括测温范围、测温精度、稳定性、功耗等方面的测试与分析。

实际应用及展望:介绍系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表现,如医疗、工业等领域的体温检测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提高测温精度、降低成本、实现多参数检测等。

本设计旨在实现一个高性能、低成本、易于实现的红外体温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1.1 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重,如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频繁爆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环境的监控和控制变得日益重要。

其中,温湿度作为环境的重要参数,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就是一种能高效准确监测和报告环境温湿度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能够为环境控制和设备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STM32简介STM32是意法半导体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微控制器。

其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STM32的强大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使其成为构建温湿度检测系统的理想选择。

三、系统设计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STM32微控制器模块、显示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等部分组成。

其中,传感器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STM32微控制器模块负责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数据,通信模块则用于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或系统。

四、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

常见的温湿度传感器有DHT11、DHT22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出。

五、STM32微控制器模块STM32微控制器模块负责处理和分析传感器模块采集的数据。

它通过I/O口与传感器模块进行数据交换,接收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同时,STM32微控制器还能根据预设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环境中的温湿度值。

六、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温湿度数据。

常见的显示方式有LED数码管显示、LCD液晶屏显示等。

通过显示模块,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便于对环境进行监控和控制。

七、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温湿度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或系统。

该模块可以是有线通信模块,如RS485、USB等;也可以是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蓝牙等。

通过通信模块,用户可以将温湿度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基于STM32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本文基于STM32单片机,对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

一、系统需求分析智能温控箱控制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对温度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2.实时监测温度,并显示在控制面板上;3.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实现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4.通过人机界面(HMI)使用者可以对温度设定值、报警温度等进行设置和调整;5.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报警温度时,能够及时报警;6.提供通讯接口,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二、系统硬件设计1.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2.温度传感器使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温度的高精度测量;3.控制面板采用LCD显示屏,用于显示温度和参数设置,并提供操作按键;4.报警部分使用蜂鸣器进行报警,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开关进行开启或关闭。

三、系统软件设计1.硬件初始化:初始化STM32芯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面板;2.温度测量:通过DS18B20传感器读取温度值,并进行数字转换,得到实际温度值;3.温度控制:根据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控制,通过PID算法控制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4.参数设置:通过控制面板上的键盘输入,可以设置温度设定值、报警温度等参数;5.报警检测:检测当前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报警温度,若超过则触发报警;6.通讯接口:通过串口或其他通讯方式,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四、系统测试和验证搭建好硬件系统后,使用示波器等设备对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首先测试温度测量功能,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观察温度值是否准确。

然后测试温度控制功能,设定不同的温度值,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控制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接着测试参数设置功能,通过控制面板上的键盘输入不同的参数值,并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正确设置参数。

基于STM32的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目录中文摘要............................................................ - 2 -英文摘要............................................................ - 2 -1 引言......................................................... - 3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3 -1.2 数字式测温和红外测温技术的发展现状................................ - 4 -1.3红外测温的特点.................................................... - 5 -2 系统的方案设计与论证 ............................................. - 5 -2.1 单片机选择与论证.................................................. - 5 -2.2 红外传感器选择与论证.............................................. - 6 -2.3 显示模块选择与论证................................................ - 6 -3 系统硬件的设计................................................... - 6 -3.1 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概述....................................... - 7 -3.2 MLX90614红外测温模块设计........................................ - 9 -3.3 DS18B20温度检测模块设计 ........................................ - 10 -3.4 LCD1602显示模块设计............................................ - 11 -3.5 按键控制模块设计................................................. - 12 -3.6复位电路设计..................................................... - 13 -3.7电源电路设计..................................................... - 13 -3.8报警电路设计..................................................... - 14 -3.9本章总结......................................................... - 15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 15 -4.1 主程序流程图的设计............................................... - 16 -4.2 部分程序流程图的设计............................................. - 17 -4.3 程序实现......................................................... - 20 -5 系统调试........................................................ - 27 -5.1 系统软件调试..................................................... - 27 -5.2 系统硬件调试..................................................... - 30 -6 总结............................................................ - 31 -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
编译过程的一些中间文件
工程代码展示
代码功能介绍
SysTick.c
系统滴答时钟的驱动函 数相关代码,给用户用 的 用于计时或者延时。
Tim.c
系统定时器的驱动函数 相关代码,底层计数器 或者定时器。硬件时间 计数,准确度更高。
Uart.c
解决串口属性配置以及 中断解决收发问题。两 个串口,串口1是USB 转串口,用于控制或打 印串口。串口2用于连 接wifi模块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汇报人: 班级:
CONTENT
一 STM32指令代码编写 二 WiFi模块的信号传输 三 综合实验温湿度读取
四 学习心得
工程框架的构建
工程下面的主要 目录
在相应的工程所在目录下构 建主要的文件夹以及相应的 文件,并在keil中把它们添加 到工程框架中。 01 usr 02 system 03 lib 04 include 05 driver
网络调试助手作为Client连接服务器
网络调试助手作为TCP Client,连接WIFI模块提供的站点,并接收由站点发送过来的检 测到的,温湿度信息。
实验结果展示
如图所示,网络调试助手接收到了
WIFI模块所监视到的温湿度信息,只 要连接存在,站点就会不断发送温湿度 信息给网络调试助手。
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课程设 计,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
usr :应用程序目录,用来存放
main.c
system:系统程序目录,放
系统相关的.c文件 硬件驱动.c文件
driver:驱动程序目录,各种 lib:库函数或程序目录,存放
STM32各种外设的驱动代码(即 固件库函数)
include:头文件目录,放所
需要的头文件。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家居系统的出现与发展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个系统中,温湿度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应用中,准确的温湿度数据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和舒适度。

STM32微控制器作为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性为温湿度检测系统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探讨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应用实践。

二、系统概述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由STM32微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电源模块等组成;软件部分则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处理以及用户界面等。

三、硬件设计1. STM32微控制器:作为系统的核心,STM32微控制器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同时负责与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2. 温湿度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如DHT11或DHT22,将温度和湿度的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便于STM32微控制器进行读取和处理。

3. 电源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包括锂电池或外接电源等。

四、软件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户界面模块等。

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便于维护和升级。

2. 数据处理:STM32微控制器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进行通信,读取温度和湿度的原始数据。

然后通过算法处理,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可用的温度和湿度值。

3. 用户界面:通过液晶显示屏或手机APP等方式,将温度和湿度的数据展示给用户。

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用户界面对系统进行设置和控制。

五、系统实现1. 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与配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并配置相应的通信接口。

2. STM32微控制器的编程: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等功能。

3. 系统调试与优化:通过调试工具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个模块能够正常工作。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仪的原理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仪的原理

一、概述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仪是一种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其原理基于STM32微控制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仪的原理及其实现方式。

二、STM32微控制器1. STM32微控制器是一款由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和强大的性能。

其采用ARM Cortex-M内核,集成了丰富的外设接口,包括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定时器、串行接口、模拟数字转换器等。

2.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仪利用STM32微控制器的强大性能和丰富的外设接口来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

三、温湿度传感器1. 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模块,通常采用数字化输出,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低功耗的特点。

2. 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包括DHT11、DHT22、SHT21等,这些传感器采用数字信号输出,能够直接与STM32微控制器进行通信。

四、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仪的原理1. 硬件连接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仪的硬件连接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和显示屏等。

其中,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数字接口连接到STM32微控制器,在收集到环境温湿度数据后,通过显示屏等外设对数据进行显示和处理。

2. 软件设计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仪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采集温湿度数据、数据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通过STM32微控制器的编程,可以实现对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显示屏等外设进行显示。

五、实现步骤1. 初始化a. 对STM32微控制器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外设接口、时钟、定时器等的设置。

b. 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通信接口、校准参数等的设置。

2. 数据采集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获取环境温湿度的实时数据。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滤波、校准、转换等。

4. 数据显示将处理后的温湿度数据通过显示屏等外设进行显示,以便用户实时了解环境温湿度情况。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目录一、前言 (1)二、系统描述 (1)2.1 综述 (1)2.2 系统框图 (1)2.3 功能实现 (1)三、硬件设计 (2)3.1 STM32 微控制器 (2)3.2 PT100温度传感器电路 (3)3.3 1602液晶屏 (4)四、软件设计 (4)4.1 ADC程序 (4)4.2 1602LCD显示程序 (5)4.3 主程序 (5)五、性能测试 (5)六、课程设计心得 (6)参考文献 (6)附录1:系统实物图 (7)附录2:系统主要程序 (7)一、前言Cortex-M3 是 ARM 公司为要求高性(1.25DhrystoneMIPS/MHz)、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内核。

STM32 系列产品得益于 Cortex-M3 在架构上进行的多项改进,包括提升性能的同时又提高了代码密度的 Thumb-2 指令集和大幅度提高中断响应的紧耦合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所有新功能都同时具有业界最优的功耗水平。

本系统是基于 Cortex-M3 内核的 STM32 微控制器与PT100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在硬件方面主要有最小系统板、1602LCD 液晶屏以及PT100温度传感电路,在软件方面主要有 1602LCD 液晶屏的驱动,ADC 功能的驱动,及滤波算法设计。

整个设计过程包括电子系统的设计技术及调试技术,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的绘制,器件采购,安装,焊接,硬件调试,软件模块编写,软件模块测试,系统整体测试等整个开发调试过程。

二、系统描述2.1综述本系统是基于 STM32微控制器所设计的多功能画板,该画板具有基本的绘画功能及画布颜色的选择,触摸屏校正等功能。

整个系统模块分为三个模块:ALIENTEK MiniSTM32开发板、液晶显示。

MiniSTM32开发板是ALIENTEK 开发的是一款迷你型的开发板,小巧而不小气,简约而不简单。

上面有芯片工作需要的资源,时钟控制电路、复位电路、JTAG 控制口以及与外围电路相连的接口。

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

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各种基于芯片的温度测量系统。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与无线传送的系统,温度采集使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无线传输使用ATK-HC05蓝牙模块。
STM32的内核基于cortex-m3,该内核拥有意法半导体独有的130nm专用低泄漏电流制造工艺和优化的节能架构,处于行业领先的节能性能,其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正符合本次设计的要求。温度芯片DS18B20采用单总线协议,仅占一个I/O口就能将环境温度转化成数字信号,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易配微处理器等优点。无线的传输采用蓝牙技术,成本低,兼容的设备较多,可以降低传统工程的工程量,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由排线、线路维修、检测上的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和消耗,同时,在实时运行阶段也可以明显体现它的便携性,高效性和节能性。
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
学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早期使用的是模拟温度传感器,如热敏电阻,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它的阻值也发生线性变化,用处理器采集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某个公式就可计算出当前环境温度。而现在的温度传感器已经走向数字化,本次设计选用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推出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该芯片采用单总线协议,仅占用一个I/O口,直接将环境温度转化成数字信号,以数字码方式串行输出。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接线方便,封装成后可应用于多种场合,如管道式,螺纹式,磁铁吸附式,不锈刚封装式,型号多种多样,有LTM8877,LTM8874等等。主要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改变其外观。封装后的DS18B20耐磨耐碰,体积小,使用方便,封装形式多样,适用于各种狭小空间设备数字测温和控制领域,如电缆沟测温,高炉水循环测温,锅炉测温,机房测温,农业大棚测温,洁净室测温,弹药库测温等各种非极限温度场合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目录一、前言 (1)二、系统描述 (1)2.1 综述 (1)2.2 系统框图 (1)2.3 功能实现 (1)三、硬件设计 (2)3.1 STM32 微控制器 (2)3.2 PT100温度传感器电路 (3)3.3 1602液晶屏 (4)四、软件设计 (4)4.1 ADC程序 (4)4.2 1602LCD显示程序 (5)4.3 主程序 (5)五、性能测试 (5)六、课程设计心得 (6)参考文献 (6)附录1:系统实物图 (7)附录2:系统主要程序 (7)一、前言Cortex-M3 是 ARM 公司为要求高性(1.25DhrystoneMIPS/MHz)、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内核。

STM32 系列产品得益于 Cortex-M3 在架构上进行的多项改进,包括提升性能的同时又提高了代码密度的 Thumb-2 指令集和大幅度提高中断响应的紧耦合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所有新功能都同时具有业界最优的功耗水平。

本系统是基于 Cortex-M3 内核的 STM32 微控制器与PT100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在硬件方面主要有最小系统板、1602LCD 液晶屏以及PT100温度传感电路,在软件方面主要有 1602LCD 液晶屏的驱动,ADC 功能的驱动,及滤波算法设计。

整个设计过程包括电子系统的设计技术及调试技术,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的绘制,器件采购,安装,焊接,硬件调试,软件模块编写,软件模块测试,系统整体测试等整个开发调试过程。

二、系统描述2.1综述本系统是基于 STM32微控制器所设计的多功能画板,该画板具有基本的绘画功能及画布颜色的选择,触摸屏校正等功能。

整个系统模块分为三个模块:ALIENTEK MiniSTM32开发板、液晶显示。

MiniSTM32开发板是ALIENTEK 开发的是一款迷你型的开发板,小巧而不小气,简约而不简单。

上面有芯片工作需要的资源,时钟控制电路、复位电路、JTAG 控制口以及与外围电路相连的接口。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及实现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及实现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及实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们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我们将概述STM32微控制器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为什么选择它作为温湿度检测系统的核心。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电路设计和搭建等。

接下来,我们将阐述软件设计思路,包括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处理、显示以及传输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并讨论可能存在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系统总体设计本设计旨在开发一个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并将数据通过适当的接口进行传输,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设计目标包括高精度测量、低功耗运行、良好的用户界面以及易于扩展和集成。

系统的硬件架构主要由STM32微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电源管理模块、通信接口以及显示模块组成。

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处理器,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控制逻辑的实现。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信息。

电源管理模块负责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信接口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或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显示模块则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展示当前的温湿度信息。

软件架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选择、任务划分、数据处理流程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

考虑到STM32的性能和功耗要求,我们选择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进行任务管理和调度。

任务划分上,我们将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任务、数据处理任务、通信任务和显示任务等,确保各个任务之间的独立性和实时性。

数据处理流程上,我们采用中断驱动的方式,当传感器数据采集完成后,通过中断触发数据处理任务,确保数据的及时处理。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逐渐普及。

为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环境控制,温湿度检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STM32系列微控制器以其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为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温湿度数据。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搭配温湿度传感器DHT11,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实时检测。

系统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两部分,通过传感器采集温湿度数据,经过STM32微控制器处理后,可通过串口或网络等方式传输到上位机进行显示或存储。

三、硬件电路设计1. 微控制器:本系统选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

2. 温湿度传感器:选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的特点,能够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

3. 电路设计:将STM32微控制器与DHT11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电路连接,通过GPIO口读取传感器的数据。

同时,为系统添加电源电路、复位电路等,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软件程序设计1. 初始化程序:对STM32微控制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时钟配置、GPIO口配置等。

2. 数据采集程序:通过GPIO口读取DHT11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包括温度值和湿度值。

3. 数据处理程序: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滤波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传输程序: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串口或网络等方式传输到上位机进行显示或存储。

五、系统实现1. 温湿度检测:系统通过DHT11温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STM32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2. 数据处理与显示:STM32微控制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可通过串口或网络等方式传输到上位机进行显示或存储。

同时,也可在本地通过LCD等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范文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温湿度检测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以其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家居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

二、系统设计原理本系统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通过外接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温湿度的实时检测。

系统设计原理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1. 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电源电路等。

STM32微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处理、控制传感器等工作。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温湿度,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STM32微控制器。

电源电路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通信等部分。

系统初始化包括配置STM32微控制器的时钟、I/O口等,为系统正常运行做好准备。

数据采集通过读取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实现,数据处理则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

通信部分则是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串口或其他通信方式传输给上位机或其他设备。

三、系统实现方法1. 传感器选择本系统选用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如DHT11、SHT30等。

这些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2.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系统实现的关键之一。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源电路、信号传输电路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和STM32微控制器的接口电路,以实现传感器和微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3.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系统实现的核心部分。

在程序中,需要实现系统初始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通信等功能。

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具有可读性强、可移植性好等特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程序的优化和调试,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

基于STM32的PT100温度测量目录一、前言 (1)二、系统描述 (1)2.1 综述 (1)2.2 系统框图 (1)2.3 功能实现 (1)三、硬件设计 (2)3.1 STM32 微控制器 (2)3.2 PT100温度传感器电路 (3)3.3 1602液晶屏 (4)四、软件设计 (4)4.1 ADC程序 (4)4.2 1602LCD显示程序 (5)4.3 主程序 (5)五、性能测试 (5)六、课程设计心得 (6)参考文献 (6)附录1:系统实物图 (7)附录2:系统主要程序 (7)一、前言Cortex-M3 是 ARM 公司为要求高性(1.25DhrystoneMIPS/MHz)、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内核。

STM32 系列产品得益于 Cortex-M3 在架构上进行的多项改进,包括提升性能的同时又提高了代码密度的 Thumb-2 指令集和大幅度提高中断响应的紧耦合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所有新功能都同时具有业界最优的功耗水平。

本系统是基于 Cortex-M3 内核的 STM32 微控制器与PT100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在硬件方面主要有最小系统板、1602LCD 液晶屏以及PT100温度传感电路,在软件方面主要有 1602LCD 液晶屏的驱动,ADC 功能的驱动,及滤波算法设计。

整个设计过程包括电子系统的设计技术及调试技术,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的绘制,器件采购,安装,焊接,硬件调试,软件模块编写,软件模块测试,系统整体测试等整个开发调试过程。

二、系统描述2.1综述本系统是基于 STM32微控制器所设计的多功能画板,该画板具有基本的绘画功能及画布颜色的选择,触摸屏校正等功能。

整个系统模块分为三个模块:ALIENTEK MiniSTM32开发板、液晶显示。

MiniSTM32开发板是ALIENTEK 开发的是一款迷你型的开发板,小巧而不小气,简约而不简单。

上面有芯片工作需要的资源,时钟控制电路、复位电路、JTAG 控制口以及与外围电路相连的接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梁栋(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山东德州253023)摘要:温度是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传统的温度计有反应缓慢,测量精度不高的和读数不方便等缺点,此外,通常需要人工去观测温度,比较繁琐,因而采用电子技术的温度测量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面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生成了各种形式的温度测量系统。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以STM32为核心的温度测量与无线传送的系统,温度信息采集使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无线传输使用ATK-HC05蓝牙模块的智能测温系统。

关键词 STM32; DS18B20; TFTLCD;智能测温系统1 绪论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对于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温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十分关注的参数,因此,对温度的测量以及监控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某些行业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由于工作环境温度的偏差进而引发事故。

如化工业中做酶的发酵,必须时刻了解所发酵酶的温度才可以得到所需酶;文物的保护同样也离不开温度的采集,不仅在考古文物的出土时间上,还是在档案馆和纪念馆中,温度的控制也是藏品保存关键,所以温度的检测对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另外大型机房的温度的采集,超出此范围会影响服务器或系统的正常工作等等。

传统方式监控温度往往很耗费人力,而且实时性差。

本文就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测量温度的同时能实现无线传输与控制。

STM32RBT6具有较低的价格、较高的测量精度、便捷的操作,同时在编程方面STM32也具有和其他单片机的优势之处,如51要求从基层编程,而STM32所有的初始化和一些驱动的程序都是以模板的形式提供给开发者,在此开发者只需要了些其他的模块功能和工作方式和少量的语法知识便可以进行编程,此优势不但节约了时间,也为STM32的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铺垫,而且STM32目前是刚刚被作为主流开发的单片机,所以其前景是无可估量的,这次毕业设计也是看好了其优越的发展趋势来选择的。

无线传输采用蓝牙技术,将采集的温度传输至终端,以此实现远程监控。

利用“蓝牙”技术,能够在10米的半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传输,其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Mbps。

综合考虑,在设计硬件时选择的软件是Altium Designer,该软件集成了电路仿真、原理图设计、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等诸多功能,使用起来很方便。

通过原理图的绘制,对整体的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借助RealView MDK完成软件部分的设计,它包括RealView编译器、Keil μVision3开发环境,可以使用Cortex-M3核处理器,代码实现自动配置、自动启动,配有Flash烧写模块,Simulation设备模拟功能极其强大,可以针对软件实现仿真。

在仿真过程中,能够对和硬件有关的寄存器进行查看,通过观察这些寄存器,就能很容易的检查代码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出现错误时也方便找出原因。

通过Jlink 连接处理器后,还能进行在线调试,就能实时跟踪程序在硬件上的执行状况,可以进行复位、执行到断点处、挂起、执行进去、执行过去、执行出去等丰富的操作,例如,单步执行程序,就可以看到每一行代码在硬件的所起的效果,这样更直观,更方便对程序进行改进。

这个功能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给予我极大的帮助,STM32的寄存器比较繁杂,使用时很容易遗漏某些部分,而在线调试就容易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进行纠正。

最后的成品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设计要求,能准确的显示温度数据,能与移动终端实现异步双工通信,达到传输温度和远程控制的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更加深入的理解了stm32的相关寄存器,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一些工具软件,如Altium Designer、RealView MDK,通过对这些软件的使用,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次的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知识包括:电路原理、数电、模电、单片机原理、c语言、通信原理等,有效的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和锻炼,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应用。

2 系统分析本系统是基于STM32 微控制器所设计的温度测量系统,通过温度芯片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微控制器驱动液晶模块显示当前测得的温度,然后由蓝牙将温度信息发送至手机终端,同时接收终端反馈的控制信息。

整个系统模块分为四个模块:主芯片模块、DS18B20温度模块、液晶显示、蓝牙模块。

MCU 是STM32 主芯片的最小板,上面有芯片工作需要的最少资源:时钟控制电路、JTAG 接口、复位电路以及与外围电路相连的接口。

DS18B20和液晶分别是温度测量、控制显示部分。

而蓝牙模块负责完成与移动终端的异步双工通信。

2.1 STM32芯片作为一种ARM Cortex-M3内核,STM32系列是以嵌入式应用为设计基础,具有功耗低、成本低、性能高的特点和优势。

根据性能的不同,STM32分为STM32F103“增强型”、STM32F101“基本型”两个主要的系列。

前者使用频率为72MHz的时钟,在同类产品中,该产品具有最高的性能;后者使用频率为36MHz的时钟,其价格与16位的产品相近,而其性能要比16位产品高的多,如果用户选择16位产品,此款产品是不二之选。

在两个系列中配备的闪存大小由32-128K,只是在外设结构、SRAM最大容量方面存在不同的组合。

对于频率为72MHz的时钟,代码均在闪存中执行,市场上32位的产品系列中,STM32具有最低的功耗,低至36mA,即0.5mA/MHz。

在STM32中,其内核Cortex-M3的性能非常高,为1.25DMips/MHz;其外设也是非常先进的:ADC(双12位、1us)、SPI(18兆位/秒)、较快的I/O翻转速度(18MHZ)、UART(4兆位/秒);工作在72MHz的时钟之下,其电流为36mA,待机时低至2uA。

内核:Cortex-M3 CPU(32位的ARM),工作频率最高可达72MHz、1.25DMIPS/MHz,支持硬件除法、单周期乘法。

存储器:集成的Flash存储器大小由32-512KB,SRAM存储器大小由6-64KB。

电源、复位、时钟管理:电源、接口驱动电压范围由2.0-3.6V;可编程PVD(电压探测器)、PDR、POR;晶振为4-16MHz;内置校正过的RC振荡电路,频率为8MHz;其内部RC振荡电路频率为40KHz;PLL(提供CPU所用的时钟);用于RTC的晶振,频率为32kHz,带校准功能。

低功耗:主要包括待机、停止、休眠等低功耗模式,VBAT用于备用寄存器、RTC的电源需要。

调试模式:JTAG接口、串行调试(SWD)。

DMA:DMA控制器共有通道12个,支持USART、DAC、ADC、IIC、定时器等诸多外设。

2个16通道的A/D转换器,均为us级,位数为12位,A/D可测量范围是0-3.6 V,具有保持、双采样的功能,同时还配置了温度传感器(1个)。

只有STM32F103xC/D/E才拥有2通道的A/D转换器,位数为12位,快速I/O端口的数量最高为112个,按照不同的型号,I/O端口主要可分为26、37、51、80、112几种,任何一个端口映射到的外部中断向量共有16个,除模拟输入外,还支持低于5V的输入。

定时器的数量最多可以配置11个,其中16位定时器共有4个,一个定时器拥有的脉冲计数器、PWM/OC/IC共有4个;6通道高级控制定时器共有2个,位数为16位,用于PWM输出的通道不能超过6个;看门狗定时器共有2个,分别是窗口、独立型;Systick 定时器是一种倒计数器,位数是24位;对DAC进行驱动的基本定时器共有2个,位数是16位。

通信接口最多不能超过13个,IIC接口共有两个,分别是PMBus、SMBus;USART 接口共有5个,分别是调试控制、IrDA兼容、ISO7816接口、LIN;SPI接口共有3个,速度为18 Mbit/s,其中与IIS复用的共有两个;2.0B的CAN、SDIO和USB 2.0全速接口。

STM32F103xx系列微控制器所使用的封装形式是ECOPACK封装。

ARM Cortex-M3内核集成了SRAM、Flash存储器。

不同于8/16位设备,ARM Cortex-M3使用的RISC处理器是32位的,处理代码的效率更高。

STM32F103xx微控制器配置相应的嵌入式ARM核,为此,对于一切ARM工具、软件都可以实现兼容。

内置的嵌入式Flash大小最高为512KB,可以对数据、程序进行存储,SRAM存储器大小最高至63KB,在实施读写操作时可以按照CPU的时钟速度。

STM32F103xC/D/E中都嵌入了FSMC,实现的片选共有4个,支持NAND、PSRAM、NOR、RAM、Flash模式。

通过OR后,3个FSMC中断线可以和NVIC相连。

它不具有FIFO的读写功能,只有PCCARD是在内部执行,其余代码的执行都是依靠外部存储器,并且不支持Boot功能,目标频率可以高达SYSCLK/2,为此,如果系统使用72MHz时钟,那么读写时的频率为36MHz。

配备矢量中断控制器(NVIC),除Cortex-M3中16根中断线外,可以对其余最多43个可屏蔽中断通道进行处理,在实施中断处理时具有更小的延迟,将中断入口向量表地址直接传送至内核,它所提供的内核结构可以实现中断提前处理,对于后到的中断,优先处理优先级更高的,可以实现尾链,对处理时的具体状态进行自动保存,在退出中断后,可以自动恢复中断入口,而无需任何指令。

它的外部中断/事件控制器主要组成部分是边沿探测器线,主要产生中断/事件请求,共计19条。

对于每一条线,可以对其实施单独屏蔽,在下降沿、上升沿等触发事件的选择方面可以实现单独配置。

为了使中断请求的状态得到维护,可以使用挂起的寄存器,相比内部APB2所对应的时钟周期,如果外部线上的脉冲周期更长,那么这种情况可以通过EXTI进行探测,GPIO的数量最多112个,和外部中断线(共计16个)相连。

启动时需要选择系统时钟,在执行复位操作时,CPU时钟使用内部晶振,频率为8MHz。

通过监视4-16MHz的外部时钟判断成功与否,此过程中,在禁止控制器后,接着禁止软件中断管理。

如果间接利用晶振未能获得成功,那么可以使用PLL时钟具有的中断管理。

在对低速和高速APB,即APB1、PB2等AHB频率进行配置时可以借助多个预比较器,前者的频率最高不能超过36MHz,后者的频率最高可以达到72MHz。

启动时可以借助Boot引脚选择3种Boot选项中的任意一种,可以通过系统存储器、SRAM、用户Flash实现导入。

Boot将相应的程序导入到系统的存储器内,借助USART1,重新编程Flash存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