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5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课件PPT模板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5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课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f50f31ba58da0116d174945.png)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端。
•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 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 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 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客观上使中国进入近代化时期:
危害:
控制中国的内政 外交
外国势力从东南 沿海扩展到沿海、 内地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中国进一步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丧失更多的领土 和主权
影响: 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继
相 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续
同 战争性质 侵略战争
侵略国家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一、鸦片战争——背景 战前的中国与英国
军机处与下议院
军机处内景
英国议会中的下议院
中国军舰
英国铁甲舰
中国
英国
中国:闭关锁国
英国:对外扩张
中国
政治 封建统治政治腐败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军事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外交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英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后,商品经 济发达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
目录
1 学习目标 3 合作探究
2 新知导入 4 拓展练习
学习目标
一、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原:打开中国市场,
原因 掠夺中国原料;
根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原:禁烟运动
第8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扶沟高中谢献华
![第8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扶沟高中谢献华](https://img.taocdn.com/s3/m/7517937d8e9951e79b89276a.png)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原因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思想的指挥
五: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起止时间: 1934.10 —1936.10
瑞金、遵义、赤水河、大渡河、金沙江、泸定桥、 经过: 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宁 时间: 1935.1
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 的正确领导
◆你认为五四运动能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从取得的成果中你能判断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民族反思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在游行示威中,火烧赵家楼(曹 汝霖宅),痛打来不及逃走、化装成日本人的章宗祥。
“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 检厅去提起公诉,审厅去审理评判,学 生去遵判服罪„„因为,如不如此,我 们所失的更大。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 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 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 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 能侵犯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 对,就犯法也可以。”
要掌握革命的主动权
四、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实践: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理论: 八七会议
根据地建设
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屠杀 革命人士 南昌起义 革 命 道 路 的 探 索 简况: 1927.8.1 周、贺、叶、朱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人民军 队诞生
1927.9 毛泽东 进攻长沙失败
第8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标: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大意义。
高中历史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1570d48a26925c52dc5bf1b.png)
4.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 主权 受到更严重的侵害,加深了中 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
[轻巧识记] 用数字排比法巧记《天津条约》内容:“一开二赔 三外”
“一开”——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 “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在长 江各口岸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知识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到的权益。
2.过程 (1)1856 年 10 月, 英法 联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 广州 ,北上天津。 (3)1859 年,突袭 大沽口 炮台。 (4)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北京,火烧 圆明园 。
——《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54年)
[解读] “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中英条约”及 “1854年”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
[思考] 史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史料 一,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
提示: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四个阶段:兴起、发展、转折、失败。 五个新特点: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方案—— 《资政新篇》;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失败新原因——中外 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
合作探究 攻重难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史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 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 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 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 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341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341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9e64cc1eb91a37f0115c79.png)
展示要求
1、脱稿展示, 规范快速,注 重总结规律方 法 2、讨论完后 总结整理完善, 力争全部过关。
点评、拓展、升华
1、声音洪亮脱稿,注重“教态”。 2、讲究方法:评书写、评对错,加上自己的见解。 3、讲究效率:言虎门销 烟,英国会不会发到鸦片战争?
大;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增加; (3)危害与影响扩大:领土与主权遭到更多
的破坏。
探究三:请问中国为什么为在鸦片 战争中失败呢?两次鸦片战争对中
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小 结:
会: 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
开中国市场掠夺权益,即使没有林则 徐的虎门销烟,英国也会制造其他借 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探究二: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一样 扩大: (1)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参与
侵略的国家增加 ;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侵略的区域在扩
第10课 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
约》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1.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
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是什么
题目
展示、点评任务安排 展示、方式、地点 点评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43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432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64b7a6eff9aef8941e06f6.png)
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原因归结为:中国 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 快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 2、划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一、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使我国东南沿
3、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通海便商门利户了口洞外岸开国;,势
4、协定关税。
力的侵入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 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 了便利条件,最能反映其侵华的本
质意图
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 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1、指出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内容和影响 2、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 快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 • 1、英国人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
怎样的危害?
• 2、简述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结果、影响? • 3、《南京条约》的内容?
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
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
费。
——《共产党宣言》
(二)经过
天津
(1)英国的蓄谋已久
(2)爆发:1840.6英军进 犯广东—沿海北犯—天 津白河口—琦善与英谈 判—退回广东 (3) 扩 大 侵 略 : 1841 侵 占香港岛,攻占东南沿 海一些城市
C • 3.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 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f48fd83eff9aef8951e0601.png)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材分析: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
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
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基本知识点(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知识结构西方国家的侵略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①《南京条约》签订②鸦片战争的影响③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①《天津条约》等签订使中国门户进一步打开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①林则徐倡导的禁烟运动,1839年的虎门销烟达到高潮。
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补充)③爱国军民在鸦片战争中的抵抗。
第5课 鸦片战争疑问与探究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第5课 鸦片战争疑问与探究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https://img.taocdn.com/s3/m/5051513883c4bb4cf6ecd10e.png)
重点探究: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什么,为 什么战前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在战 后变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人民大众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 封建主义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地主只是封建主义的 一个特征。 所以可以说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包括农民阶级 与地主的矛盾 2、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主要存在在土地剥削上,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其基础上,还有在商业, 手工业等行业的剥削,以及徭役等等。
内容: 一、 割让香港给英国,但税收仍归中国。
二、补偿没收英国商人的鸦片价款银币六 百万两。
三、 承认中英两国的地位平等。
质料4、亚罗号事件?
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856 年10月初,一艘100吨的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 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苏亚成也是香 港华人。该船曾被海盗夺去。为了方便于走私,该船曾在香 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10月8日,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 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不想英国驻 广州领事巴夏礼却认为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 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 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 政府道歉。但是当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 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 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样“亚罗 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并成 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 者制造的“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 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13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139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67de7ace2f0066f433220d.png)
方法点拨
1.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从工业 革命后西方社会特别是英国的 变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去认识 战争发生的必然性,从而理解两 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 市场而进行的 2.在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时,重在分析不平等条约所反映 的时代特征及其给中国带来的 巨大变化 3.本课涉及了许多历史概念,如 半殖民地、半封建、协定关 税、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学习时 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内涵与外延
1.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2.并据此分析鸦片战争使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鸦片战争影响
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遭 破坏。
社会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 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一
二
三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YIJIEHUO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
自主思考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发生 了怎样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转变:由对抗到逐步勾结。影响: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中 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首页
X D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答疑解惑
AYIJIEHUO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
1 2 3 4 5 6 7 8 9 10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对华贸易在1846年出现下降趋势,直到1856年前夕, 一直未能恢复到1845年前的水平。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1849年,英国在华外交官阿礼国曾上书香港总督兼驻华公 使文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面向那些必然引起改变现状的纠纷,制 造那些纠纷,从而试图获得更多的利益。”
必修2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必修2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18b686f680203d8cf2f2456.png)
高三复习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与特点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开展扶沟高中整理人:谢献华审核人:戴全林2021-09-5★考纲课标考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标: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构造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开展1.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开展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及缓慢原因二、“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及作用2.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后果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2.“闭关锁国〞★知识梳理一、“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重视开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以农为“本〞,商业为“末〞。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根本的经济政策。
2.开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⑴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根底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最具决定性的消费部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②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
③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④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和商业开场兴起,人从事商业活动的增多,开场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消费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商周时期,国家曾一度支持商业的开展〕。
⑤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⑤根本原因:消费力程度低。
商品经济不兴旺,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⑵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到达稳固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
3.“重农抑商〞的表现⑴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减轻税收,制止弃农经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等。
⑵“抑商〞:①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堵其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②限制民营商业范围,重要行业实行官营专卖制度,不许商人染指,压制民营工商业的开展;③利用重税惩罚商人,不断加征商税,而且关卡林立;④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展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如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制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直到唐代,西汉确立的商人另入市籍——商人的特殊户籍,一入市籍那么不许为官仍然继续实行〕;⑤明清时期制止对外贸易。
第9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第9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https://img.taocdn.com/s3/m/365b9819a216147917112875.png)
中国人民的抗战
日本侵 华原因
过程 时间
日本因素(称霸是主因)、中国因素、国际因素
日本方面情况 挑起九一八事变,建立伪 满国。(一二八事变) 策动华北事变,妄图占 领华北五省。 中国方面重要情况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 中国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局部 侵华 阶段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 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1945 春年中共七大召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⑵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⑷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举行反攻。 2、时间: 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⑶10月25 日,台湾光复。 3、胜利原因 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②国共两战场配合,协同作战,这是抗战胜利军事上基本保证; ③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使抗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和支援,是加速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 ⑤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战中“三巨头”对中国抗战的评 价
中国军民的艰苦抗战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欧洲战场 开始时间
1939年9月1日
终止时间
1945年5月8日
小计
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26天
第10--11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完成稿)
![第10--11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完成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59c72c59eef8c75fbfb36e.png)
A
B
C D.清王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
5.
A.
B.
D
C.
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6.“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 系大皇帝百姓。”此话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清朝
D 怎样的实质问题
A.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B.皇权至高无上
C.国力强盛
D.皇帝、大臣闭目塞听
1、 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 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完成了工业革命
军事 船坚炮利,海上霸主
国内(清朝) 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财政困难
军备废弛,装备陈旧
外交 综合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处于封建社会晚期, 危机四伏
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 5、(上海高考)《资政新篇》没有实行 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
•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D
的领导核心
3、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 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B. 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 战争
C .是一次反帝爱国农民革命战争 D .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 动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 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失
增开十口通商,外 国军舰和商船可在 长江各口岸自由航 行
增开天津
允许外国公使进京、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
明清专制 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共27页
![明清专制 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共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d199f66765ce0508773213b5.png)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Fra bibliotek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整体史观——
从文明史观—— 从社会史观——
(2011四川卷)关于鸦片战争,英国史学家总以英 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 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 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 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一、背景
英国
探究1:英国为什么要
发动战争? 中国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产量 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 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 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 仇外心理的重炮。 ”——马克思
清朝军机处
英国议会大厦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
华夏儿女铮铮铁骨,主权问题毫不让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史明智鉴往知来
两次鸦 片 战 争
考纲:列强侵略史实与影响 课标:1、列举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 原因和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 京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危害 考查角度: 一般强调列强侵华的破坏性,可 以从政治上破坏主权、经济上掠夺财富、文 化上渗透奴化思想等角度归纳;运用多种史 观理解列强侵略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英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军舰
英国的铁甲战舰
鸦片战争前中英对比
国内方面 中 国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国际方面 英 国
完成了工业革命 急需市场和原料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训练有素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二、失败原因 探究2: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
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 万人的英军?
1.客观原因── 英国 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 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没落的 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
地,起带头作用;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 从整体史观—— 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 从文明史观—— 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 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 从社会史观—— 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 张。”若对此进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会中 ,国 进开 入始 民逐 主步 革沦 史命 为 时半 期殖 ,民 开地 始半 了封 近建 代社
五、拓展升华: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人物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 革命史观 会演进的历史。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 文明史观 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 实,理解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作用于局限性 大纲:太平天国
•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 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 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 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 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 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 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 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 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 社会史观 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 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国名
中国
人口
3.6亿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0.75便士
比
1
例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倍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 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 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
“商业关系的推广”。
三、结果及危害
(2010浙江卷)某校历史课上学生讨论“中国近 代通商口岸问题”,下列观点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革命史观 B、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 文明的地方 文明史观 近代化史观 C、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 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全球史观
观察比
天津 烟台
营口
较,总
结两次
南京
被迫开
放通商
长
汉口
江
镇江 九江
上海
宁波
口岸的
布局特
广州
琼州
福州
汕头
点
厦门
淡水
台湾
南
海
政治上 中国领土等主权遭破坏
四 、 两 次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列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 开始逐渐解体,洋务运 经济上 动引进机器化生产方式, 开始近代化 知识分子开始向西 思想文化上 方学习寻求强国御 侮之道 战争赔款加重负担 阶级关系上 阶级矛盾激化,促 成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 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 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 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 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 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B.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