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教案——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第三章公共关系构成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改善传播效果的方法和技巧;公众心理分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授课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构成要素一、概念与类型(一)概念社会组织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二)类型根据组织性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二、社会组织基本类型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交叉、互相重叠第二节公共关系客体——公众一、公众的概念公众:是指因为面临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稳定的社会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一)相关性:指公众与组织存在关一条利益纽带,组织与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二)同质性:指公众的共同性,公众成员相互之间具有共同点。
利益、需求、目的、意向、兴趣、背景、问题(三)多样性:公众在形式上的多样性(四)变化性:公众本身是一个变数,要求组织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认识公众。
三、公众的分类第一类:内部公众是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和主要依靠力量,是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决定性因素。
外部公众又可分为:消费者公众、社区公众、新闻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国际公众。
其中消费者公众是数量最大的公众;新闻媒介公众是具有双重人格的公众第二类:如将公众看作是一个生长体,它与组织有一个由远及近,由疏而密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公共关系中介——传播公共关系的传播是社会组织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公众,同时获得信息反馈的过程。
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传播的内容、传播内容的载体。
信息信息反馈反馈传播的一般途径一、公共关系传播的内容1、信息传播。
是公共关系传播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
2、情感传播。
是组织与内外公众之间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过程美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5个W,who (谁),say what(说什么),through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公共关系是通过沟通、互动和建立良好的关系来管理和维护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互动的过程。
它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互动的桥梁,旨在塑造组织形象、提升组织声誉、促进组织发展。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包括媒体关系、政府关系和公众关系。
下面将对这三个构成要素的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一、媒体关系:媒体关系是公共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它通过与各种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将组织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媒体关系的原则如下:2.诚信度:遵循诚信原则,提供真实、准确、客观的新闻信息,坚持开放、透明的态度,与媒体保持坦诚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信任关系。
4.控制危机信息:面对危机时,及时、准确地向媒体提供信息,主动回应公众关切,防止负面信息蔓延,积极掌握和引导舆论。
二、政府关系:政府关系是指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作关系,旨在获得政府的支持、理解和协助。
政府关系的原则如下:1.了解政府政策:密切关注政府政策和发展动向,及时了解政府的决策和规定,确保组织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
2.建立信任关系:与政府官员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建立互信、互利的关系,通过有效沟通传达组织的利益、需求和问题,争取政府的支持。
3.参与决策过程:积极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向政府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与互惠。
4.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进行违法乱纪的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确保与政府的合作顺利进行。
三、公众关系:公众关系是组织与其各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旨在促进公众对组织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公众关系的原则如下:1.保持透明度:坚持开放、透明的原则,向公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增加公众信任与认同。
2.关注公众需求:了解公众的需求、期望和利益诉求,通过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调整组织的行为和决策,满足公众的合理期望。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和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和渠道,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受众、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评估。
首先,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指组织希望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实现的预定目标和结果。
目标可以是宣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塑造组织形象、增加销售量等。
目标要明确和具体,以便于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其次,受众是公共关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受众是指组织希望影响和影响的特定人群或群体。
受众可以是消费者、投资者、员工、政府机构、媒体等。
公共关系活动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和策略,以更好地与受众建立联系和互动。
第三,传播渠道是公共关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
传播渠道可以包括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公众活动等。
每种传播渠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公共关系活动可以根据目标和受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以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受众。
第四,传播内容是公共关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传播内容应该根据目标和受众的需求,具有吸引力、可读性和说服力。
传播内容可以包括组织的新闻稿件、产品介绍、社会责任活动、公众参与活动等。
公共关系活动要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建立和维护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好感。
最后,评估是公共关系活动中重要的衡量和反馈机制。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并据此进行改进和调整。
评估可以包括通过调查问卷、媒体报道、销售数据等,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反馈意见,以确定公共关系活动的成效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受众、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评估。
这些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些要素的合理运用和有效组合,以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以下简称PR)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管理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公共关系学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机构和人员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及其特征
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有效的达到特定的目标,按照 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基本特征包括 (l)群体性 (2)整合性 (3)目标性 (4)动态性 (5)多样性 (6)物质性
5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及其意义
(1)以组织的社会功能为标准,可将组织分为产业 组织、政治组织和整合组织
19
12
二、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公共关系公司是由各具特长的,训练有素的公共关系专家或 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
公共关系公司的具体职能 (1)公共关系咨询 (2)传播信息 (3)组织活动 (4)人员培训
13
二、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公共关系公司的基本类型 (1)综合服务型公共关系公司 (2)专项服务型公共关系公司 (3)公共关系顾问公司 公共关系公司的服务费用 选择公共关系公司应考虑的因素 (1)公司的信誉情况(2)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3)公司客户情况 (4)收费标准情况
(2)以组织目标及其受益者关系为标准,可将组织 分为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和公益组织四 类
(3)以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为标准,可将组织分 为强制组织、功利组织和规范组织
(4)以组织成员的关系状态为标准,可将组织分为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6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及其意义
(5)以组织成员数量为标准,可将组织分为巨型组 织、大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小型组织
9
第三节 公共关系机构
现有的公共关系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 组织内部设立的公共关系部门,如组织内部的公共 关系部;另一类是专门承接公共关系委托业务,代 理其他社会组织公共关系业务的服务性机构(如公共 关系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等)。 一、公共关系部 二、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概述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概述1. 引言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已经成为各个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进行概述。
2. 目标受众公共关系的目标受众是指组织希望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影响和沟通的特定人群。
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目标,目标受众可以包括顾客、员工、投资者、政府机构、媒体等。
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需求和关注点对于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至关重要。
3. 沟通渠道公共关系活动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沟通和传播。
常见的沟通渠道包括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新兴媒体(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种面对面的沟通活动(会议、展览、活动等)。
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能够更好地传递组织的信息和理念,提升公共关系的效果。
4. 关系管理公共关系的核心在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
关系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关系,二是维护关系。
在建立关系阶段,组织需要积极寻找合适的机会,与目标受众进行接触和交流,建立互信和共识。
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展览、举办公开论坛等方式,与目标受众进行接触。
另外,组织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
在维护关系阶段,组织需要不断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和互动。
定期发布信息、回应疑问、解决问题,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增加组织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亲密性和黏性。
5. 危机管理公共关系活动中,危机是无法避免的。
危机可能来自于产品质量问题、员工失职、恶意竞争等各种因素。
危机管理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危机发生时,组织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及时告知公众,回应疑问,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披露,恢复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6. 社会责任公共关系不仅仅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涉及到组织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组织应该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公众利益,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组织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公众对组织的认同和支持。
《公共关系基础》教案
《公共关系基础》教案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公共关系的组成要素理解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1.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的定义与概念公共关系的组成要素:公众、组织、传播、管理、目标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形象塑造、声誉管理、沟通协调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关系的定义和概念,阐述公共关系的组成要素和核心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关系的实际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和看法第二章:公共关系策划2.1 教学目标掌握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公共关系策划的流程和关键环节学会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策划方案2.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原则: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公共关系策划的流程:目标设定、环境分析、公众分析、策略制定、方案设计、资源整合、效果评估公共关系策划的关键环节:创意策划、媒介选择、活动组织、危机管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关键环节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关系策划的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简单的公共关系策划方案2.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制定的公共关系策划方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第三章:公共关系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渠道和技巧学会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方案3.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关系传播的渠道:人际传播、媒体传播、数字传播公共关系传播的技巧:说服技巧、沟通技巧、危机传播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关系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阐述公共关系传播的渠道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实际应用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共关系传播的场景,锻炼传播技巧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评估传播技巧的应用和效果第四章:公共关系实务4.1 教学目标掌握公共关系实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了解公共关系实务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学会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实务方案4.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实务的基本流程:策划、执行、评估、反馈公共关系实务的常用技巧和方法:新闻发布会、活动组织、媒体关系管理、危机应对公共关系实务的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公共关系实务的实际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关系实务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技巧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关系实务的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简单的公共关系实务方案4.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制定的公共关系实务方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第五章:公共关系与品牌管理5.1 教学目标理解公共关系与品牌管理的关系和重要性掌握品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运用公共关系策略进行品牌管理5.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与品牌管理的关系和重要性品牌管理的基本原则: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品牌维护运用公共关系策略进行品牌管理:形象塑造、声誉管理、沟通协调、危机管理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关系与品牌管理的关系和重要性,阐述品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六章: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6.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管理的概念和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掌握危机管理的流程和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策略学会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计划6.2 教学内容危机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危机管理的流程:危机预防、危机识别、危机应对、危机恢复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策略:沟通策略、形象修复策略、媒介策略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危机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阐述危机管理的流程和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实际应用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的场景,锻炼危机管理技巧6.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评估危机管理技巧的应用和效果第七章:数字公共关系7.1 教学目标理解数字公共关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数字公共关系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学会制定有效的数字公共关系策略7.2 教学内容数字公共关系的概念和特点:社交媒体、网络传播、互动性数字公共关系工具和平台:微博、、博客、论坛、在线活动制定有效的数字公共关系策略:内容策略、互动策略、监测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字公共关系的概念和特点,阐述数字公共关系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公共关系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简单的数字公共关系策略7.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制定的数字公共关系策略,评估策略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第八章:国际公共关系8.1 教学目标理解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国际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学会制定有效的国际公共关系计划8.2 教学内容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和特点:跨国性、文化差异、全球传播国际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文化差异、遵守国际法规、寻求共同利益国际公共关系策略:跨文化沟通策略、国际媒体关系策略、国际合作与交流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和特点,阐述国际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国际公共关系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简单的国际公共关系计划8.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制定的国际公共关系计划,评估计划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第九章:公共关系伦理与法规9.1 教学目标理解公共关系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公共关系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学会制定符合伦理和法规的公共关系策略9.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诚信、透明度、社会责任公共关系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原则:隐私权、广告法、公关行业规范制定符合伦理和法规的公共关系策略:风险评估、合规管理、伦理决策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共关系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公共关系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关系伦理和法规实际应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伦理和法规的公共关系策略9.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制定的符合伦理和法规的公共关系策略,评估策略的合规性和道德性第十章:公共关系职业发展与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理解公共关系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机会掌握公共关系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学会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10.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机会:行业需求、职业角色、职业发展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共关系基础》教案,共十个章节。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包括组织、公众和媒体。
1. 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组织需要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外部关系,与公众建立信任,提供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
组织还需要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利益,进行有效的公共参与和社会责任实践。
2. 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对象。
公众包括组织的消费者、利益相关者、政府、员工等各种群体。
公众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和利益,公共关系需要通过了解和满足公众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关系。
3. 媒体:媒体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和传播渠道。
媒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广告媒体等各种渠道。
公共关系通过媒体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影响舆论。
在与媒体的互动中,公共关系需要维护好媒体关系,提供准确、及时、积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舆情管理。
公共关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双向对话:公共关系需要建立双向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倾听公众声音,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及时传达组织的信息和立场。
2. 诚信和透明:公共关系需要建立诚信和透明的形象,真实、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避免误导和隐瞒。
3. 社会责任:公共关系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公众利益,积极回应社会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4. 个性化定制:公共关系需要根据不同公众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定制,针对性地开展沟通和传播。
5. 危机管理:公共关系需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预见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三)
• • • • •
四、公关传播中的人际交往 (1)交往过程的心理障碍 知觉障碍 语义障碍 心理障碍
• • • • •
四、公关传播中的人际交往 (2)心理障碍的克服 认识和完善自我形象 严于律已民,宽以待人 树立新型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意识
五、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 目的明确原则
• • • •
公关传播的基本内涵
• •
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通过报纸、 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辅之 以人际传播的手段,向其内部及外 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 过程。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 5W传播模式
•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被誉为 传播学开山之作的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 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因素公式: • Who • Says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To Whom • With What Effect
• 有效沟通原则
• (1)信息的真实性与信息量的大小 • 适量传播与公众利益有关的内容是影响 传播效果的首要一点。
• (2)传播者的方式与态度 • 公关人员要谦虚、尊重别人,要“投公 众之好”,设身处地为公众考虑。
• (3)传播内容的制作技巧与传播渠道 的畅通 • 前者是指文章的写作、节目的编制 • 后者是指传播过程是否顺畅,印刷质量、 时间安排等都影响传播渠道表现。
• 如何搞好口头语言传播?
• • • • 说话的技巧 听话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 演讲的技巧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1)言语媒介
• 默语:
• 默语是言语中短暂的间隙,往往能使人 体会出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 体语: • 体语是以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来传递
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1.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规范建立起来的社会团体。
如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文化团体以及民间组织等具体机构,它是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它可以发起和从事各种公共关系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目的性、群体性、系统性、协作性和变动性。
2.公众公众是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公众的数量以及态度,决定着组织生存环境的优劣。
正确认识和分析公众,积极地影响公众,争取不同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与支持,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任务。
简单地说,公众就是公共关系的对象。
正如前面有些定义所说的那样,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关系;而当我们谈到关系时,必然要涉及到双方。
对于公共关系而言,这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方便是组织与公众。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公共关系就是公众(与组织)的关系。
其特征是整体性、共同性、多样性、可变性和能动性。
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可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不同态度,可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根据公众与组织关系的稳定程度,可分为稳定公众、周期公众和临时公众。
根据公众的一般发展过程,可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3.传播公共关系中的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交流过程。
信息传播沟通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纽带,它是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也是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
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决定着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
其基本要素包括信源、信宿、信息、媒介、信道、反馈等六个。
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组织、公众、传播。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类型:主体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功能型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
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组织、公众、传播。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类型:主体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功能型公共关系。
出自: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版出版的图书《公共关系实务与礼仪》第六章公共关系工作类型。
公共关系的主体就是社会非政府,客体就是社会公众,连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就是信息传播。
这三个要素形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层进行的。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研习也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办大专、本科至最低硕士的课程。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存有很多,通常指一个社会非政府用传播手段并使自己与有关公众之间构成双向交流,并使双方达至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环境的管理活动,充分反映了公共关系就是一种传播活动,也就是一种管理职能。
术语起源公共关系的起源“公共关系”一词的首次发生就是在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国会演讲。
根据爱德华·伯尼斯(edwardbernays)定义,公共关系就是一项管理功能,制订政策及程序去赢得公众的一致同意和采纳。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等一系列公共活动。
它本意就是社会非政府、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创建较好的关系。
公共关系第三章
❖
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
❖ 三、地区形象塑造的主要内容
❖
(一)区域定位。
❖
1.区域功能定位。
❖
2.区域形象定位。
❖
(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设计。
❖
(三)地区形象意识的确立。
❖
(四)区域信息标志的确立。
思考题:
1、CI导入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2、顾客满意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3、满意度测定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地区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地区形象塑造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组织形象的作用
❖ 社会组织的形象对社会组织的生存直接产生作用,它是 社会组织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组 织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也是公共关系工作 的最终目标。
❖ 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组织形象 的认知度越高,美誉度越好,无形资产的价值就越大, 增值率就越高。
中国现代企业的企业理念识别 海尔的企业理念 1、管理理念 海尔定律:又称“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爬 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 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 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以此为依据 ,海尔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 80/20法则:即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的 80/20法则,亦即“关键的少数制约次要的多 数”。
❖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
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履行公共关系职责的职能机构。公
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部门、专业
的公共关系公司和独立的公共关系社团组织。
❖ 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部门
❖ 1.公共关系部的职能
❖ 2.公共关系部的机构设置原则
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组织与公
众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依存的关系。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多
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构成要素:
1.组织: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要素,可以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企
业或其他类型的组织。
组织扮演着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的主导角色,通过
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传达组织的价值观、目标和意图。
2.公众:
3.沟通:
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核心要素。
组织通过与公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
传达信息、建立互信关系、回应关切和解决问题。
有效的沟通需要清晰的
沟通目标、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传达信息,并保持双向的沟通和反馈。
4.信任:
信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
组织需要通过诚实、透明和负责任的行为来
赢得公众的信任。
信任是建立和维护良好公共关系的关键,没有信任,公
众对组织的信息和行为会持怀疑态度,这将影响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5.影响力:
影响力是公共关系中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传播信息,以及与公众的互动,可以对公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组织可以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并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6.双赢: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利共赢。
组织需要倾听公众的需求和关切,并做出有利于公众的决策和行为。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与公众保持开放、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7.长期性:。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过程。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组织、公众和传播媒介,其原则包括真实性、公正性和双赢原则。
一、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指的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实体,可以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
组织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是发起者和管理者,负责制定公共关系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计划,组织资源和人力,开展各种公共关系活动。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即向公众传达真实、准确、客观的信息。
组织要保持诚信,不进行虚假宣传,不散布谣言,不隐瞒事实,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组织还需要遵循公正性原则,对待不同的公众要公平、公正,不歧视、不偏袒,以维护公平正义。
二、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组织所面对的各种利益相关者。
公众可以包括政府、媒体、消费者、员工、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
公众在公共关系中起着被影响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角色,他们对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有着重要影响。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了解公众的需求、利益和期望,积极沟通和交流。
组织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相互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组织还需要尊重公众的权益,关注公众的意见和反馈,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以满足公众的期待。
三、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公共关系的第三个构成要素,指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工具和渠道。
传播媒介可以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通过这些媒介,组织可以向公众传递信息、宣传观点、回应关切。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传播媒介,根据不同的公众需求和传播效果选择合适的媒介。
同时,组织还需要关注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偏好,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公众。
组织需要通过传播媒介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传递信息,回应公众关切,以增强公众对组织的认同和支持。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组织、企业或个人与公众之间建立、发展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活动和技巧。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因素。
下面将介绍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目标与战略:制定明确的公共关系目标和战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首要任务。
目标是明确希望通过公共关系活动达到的目的,例如提高品牌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等;战略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选择传播渠道、制定沟通策略等。
2.受众研究: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了解和研究目标受众是至关重要的。
受众可以是潜在客户、消费者、员工、投资者、政府机构等不同群体,他们对组织、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和决策有不同的关注点和需求。
通过深入了解受众,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和传播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3.传播与推广:公共关系活动需要通过适当的传播和推广方式向公众传递组织、企业或个人的信息和观点。
传播可以包括通过媒体报道、新闻稿、社交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进行。
推广则是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来主动推动组织、企业或个人的形象和声誉,例如举办公众活动、参与社区公益项目等。
4.媒体关系:媒体在公共关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与媒体建立积极、互惠的关系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之一、建立媒体关系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包括媒体接触人的建设、媒体采访的安排和反馈等,以便能够及时提供信息和回应问题。
5.危机管理:危机是公共关系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危机发生时,公共关系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危机管理需要及时、适当地回应问题,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与受众进行积极沟通,以减轻危机对组织、企业或个人的负面影响。
6.社会责任:公共关系还要考虑组织、企业或个人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企业或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影响和贡献。
公众对于组织的社会责任态度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组织、企业或个人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高公众对其的认同和支持。
第三章_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同年6月20日,国务院公布施行《城 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8月1日起,新办法正式施行,1982 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 送办法》同时废止。
有寓意的故事
当老婆刚刚冲完澡出来,老公正要开始淋浴时,门铃响了, 在几秒争吵谁该去开门之后,老婆放弃了,果了条毛巾急忙下 去开门。 她打开门,看见Bob,他们的邻居。在她还没开口之前, Bob就说“如果你把那条毛巾拿下我就给你$800”。 老婆想了想,就脱下毛巾,赤裸站在Bob面前,过了几秒 Bob给了钱就走了。老婆兴奋她的好运,果上毛巾上楼。她 回到浴室,老公问她:“刚刚是谁呀?”“隔壁的Bob啦” 她回答。 “很好”老公说:“那他有没有拿他欠我的$800 还我呢?”
对于个人房贷,121号文件规定:商业银行只 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 贷款;借款人申请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的抵借比不得 超过6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所购商业 用房为竣工验收的房屋;购买第二套以上(含第二 套)住房的,应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并不再执行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而按央行公布的同期档次贷款 利率执行。
为社会组织提供生存的客观条件
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动力条件
案例
我国现有城镇居民4.9亿人,到实现“全 面小康”的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 人。在此期间约有3~3.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 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这是从新增城市人 口的住房需求进行估计。另一方面,原有城 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3 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3.8平方 米。
案例2
2003年3月17日晚,在广州打工 的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上街,被作为“ 三无”人员送至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 日晚,孙志刚称有病被送往市卫生部门负责 的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3月20日凌晨, 孙志刚遭同病房的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 殴打,于当日上午10时20分因大面积软 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 媒介 对象
社会组织
传播
公众
第1页
第一节
PR的主体——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人们为有效地达到特定的目标,按照一 定宗旨、制度和标明确
遵循法定程序活动
成员之间有一定的统属关系
复杂的社会群体
第3页
(二)特征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
一、传播的概念
(一)定义 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 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分享,是人们通过有 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和反 馈行为的总称。 (二)传播与沟通的关系 传播 ≠ 沟通
1.传受双方关系密切 2.受者——信息内容是善意的 3.传者——期待对方做出维护或增进双方利益的反应
1.内部环境
不确定性 可变性 复杂性
人际关系环境 组织内部管理环境 组织外观环境
2.外部环境
生态环境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第二节
PR的客体——公众
一、定义 是指因面临某个共同 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织 的运行发生一定联系的社 会群体。
二、公众的特点
第9页
三、公众的分类
行动公众
知晓公众
非公众
按人口结构 性 别 职 业 经济状况 教育程度 政治信仰 民 族
按好恶程度 受欢迎公众 被追求公众 不受欢迎公众
按公众状态 流散型 聚散型 周期型 固定型 社区型 机团型 权利型
教职工 校离退 休干部 教工 家属
学生
教育厅
家长
工商学院
社会服务 部门
用人单位
媒体
兄弟 院校 社区
高三应届 毕业生 相关政府 部门
(公共关系)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连接主体和客体媒介是传播,全面把握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各自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作用。
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了解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了解公众的特点、分类及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教学要点】1.掌握社会组织、公众、传播的涵义。
2.了解社会组织与环境、社会组织与形象的关系。
3.了解公众的特点、公众分类的意义,组织基本目标公众的情况。
4.了解把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效果。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学时在3~4学时之间【核心内容讲述】第一节社会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控制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它主宰着公共关系活动,决定着公共关系状态。
因此,认识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明确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对于全面理解公共关系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及构成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特定的含义。
在实际生活中从三种意义上理解组织这个词。
一种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履行一定的职能而组成的团体;一种是从行为活动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对人、财、物的处理和安排;再一种是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组织理解为特定的政治组织、群团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等。
公共关系学中所讲的组织,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即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一)社会组织的特点。
1.目的性2.群体性3.稳定性4.发展性(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作为一种实体,社会组织要真正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特定功能,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素:1.成员。
2.目标。
3.章程。
4.机构。
5.设备。
第三章 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第三章公共关系构成要素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1、什么是社会组织人类是有目的、有组织的集合体,人类社会的生活是有组织的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社会组织之中。
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的组合方式,是社会大系统存在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是由各种社会组织构成的。
脱离了任何社会组织的个人和没有社会组织的社会大系统都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什么是社会组织呢?所谓社会组织,指的是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
它是一个与“个体”相对应的概念,是人们有意识地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一定的结构形式而打造的有机整体。
它有领导、有目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和职责范围,而且有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存在与发展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部分。
如果我们从静态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组织,就会发觉它是由若干不同的部分适当组合而构成的完整体。
各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统属关系。
比如,一个公司,是由经理室、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业务部等组成,每个部门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由这些部门的有效运行构成了公司这样一个社会组织。
而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社会组织是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功能活动体,由各部分分别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为实现共同目标,连续不断地做出集体努力的活动过程。
社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与社会组织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有密切关系。
社会组织往往由很多相关部门构成,这些相关部门之间关系密切,在为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努力时,各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合作。
社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规定性:第一,社会组织具有目的性。
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社会组织本身是因为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所要完成的社会分工的角色任务,就是它的工作目标。
目标是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也是确定组织原则、组织宗旨、组织章程、组织计划的基础,是职能的主体化和具体化,它对组织的全部活动起指导和制约作用,并成为识别组织性质、组织类别、组织功能的基本标志。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是指为维护和改善组织或个人形象、传递信息、建立良好关系、解决问题和建立信任等目标而与公共进行持续互动的行为。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策略、战术和评估等方面。
目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和指导方向。
确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指导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提供明确的目标是衡量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标准和依据。
公共关系目标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塑造组织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传递特定信息、建立或维护良好关系、解决问题等。
不同的目标指导了不同的公共关系策略和战术。
策略是为实现公共关系目标而制定的长期计划和指导原则。
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目标受众、要传递的信息、可行性、资源等因素。
策略可以包括选择特定的沟通渠道、制定具体的传播计划、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等。
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以确保公共关系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战术是指具体用于实施公共关系策略的行动和手段。
战术是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通过媒体发布新闻稿、组织活动、发起社交媒体运动等。
选择适当的战术对于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非常重要,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所处环境和可用资源等因素来确定。
战术的选择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传递所需信息,最有效地与目标受众进行互动,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
评估是指对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价,以确定其效果和影响。
评估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进行,包括对媒体报道、公众意见、组织声誉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了解公共关系活动对目标受众和社会的影响。
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公共关系从业者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和问题,为未来的公共关系策略和战术提供参考。
除了上述构成要素外,公共关系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公共关系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它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需要进行持续的努力和互动。
公共关系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提供持续和及时的信息和反馈,以保持公众对组织或个人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公共关系需要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连接主体和客体媒介是传播,全面把握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各自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作用。
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了解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了解公众的特点、分类及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教学要点】1.掌握社会组织、公众、传播的涵义。
2.了解社会组织与环境、社会组织与形象的关系。
3.了解公众的特点、公众分类的意义,组织基本目标公众的情况。
4.了解把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效果。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学时在3~4学时之间【核心内容讲述】第一节社会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控制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它主宰着公共关系活动,决定着公共关系状态。
因此,认识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明确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对于全面理解公共关系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及构成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特定的含义。
在实际生活中从三种意义上理解组织这个词。
一种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履行一定的职能而组成的团体;一种是从行为活动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对人、财、物的处理和安排;再一种是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组织理解为特定的政治组织、群团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等。
公共关系学中所讲的组织,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即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一)社会组织的特点。
1.目的性2.群体性3.稳定性4.发展性(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作为一种实体,社会组织要真正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特定功能,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素:1.成员。
2.目标。
3.章程。
4.机构。
5.设备。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职能及一定独立性的社会群体,具有多样性。
组织的目标、组织的原则、组织利益往往有很大差异,所以必须对社会组织进行科学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的从组织的社会功能的不同来划分,有的从组织的目标与受益者关系的不同来划分,还有的从组织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来划分等。
(一)按照组织目标和其活动内容来划分,组织可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
1.政治组织。
2.经济组织。
3.文化组织4.群众组织。
5.宗教组织。
(二)按照组织成立的依据与内部关系状态来划分,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
(三)按照组织的性质、功能和获利情况来划分,组织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1.营利性组织。
2.非营利组织。
三、社会组织与环境任何组织都处在由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之中,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彼此联系,相互制约,每一个组织都是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趋利避害”、“吐故纳新”,求得与社会环境协调一致的发展。
(一)环境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环境的特征包括:1.可变性;2.复杂性;3.不确定性(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每个社会组织都是环境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改变着环境。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指的是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1.环境对组织的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反作用四、社会组织的形象(一)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社会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换句话说,社会组织形象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行中显示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
它包括社会组织的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
社会组织形象可以具体表现为:产品形象、人员形象、建筑物形象、自我期望形象、虚假社会形象、实际社会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
(二)评价社会组织形象的标准社会组织形象的评价标准,可以用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三个方面来概括。
(三)社会组织形象特征1.双重性;2.多维性;3.相对性;4.稳定性(四)社会组织形象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塑造良好的社会组织形象意义重大:首先,它是社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它是社会组织的无形资;再者,它是社会组织重要的精神资源。
五、社会组织的另种形态-----公众人物所谓“公众人物”,就是指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或社会知名度的人物。
公众人物最初专指“公共官员”,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现代经济、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社会非政治领域的行业的著名人物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人物,其言行会对社会产生不同于一般民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二节公众公众是社会组织形象好坏的评价者,是与组织发生互动关系的对象。
所以社会组织要界定和了解不同公众的需求。
在这则案例中由于政府没有很好地协调与不同公众的关系,导致政府陷入“不信任”的状态。
一、公众的概念与特点公共关系中的“公众”这一概念特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之总和,即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
这个定义说明了公众是与公共关系主体交流信息的对象,它与公共关系的主体有相关的利益,公众与公共关系活动密切相关。
其基本特点如下:1.群体性。
公众不是单一的群体,而是与某一社会组织运行有关的整体环境相关联的。
任何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公众环境。
公众的群体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1)社会组织,即人们为了某种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2)初级社会群体组合。
初级社会群体指的是人们在面对面交往中所形成的具有亲密性的人际关系群体,如家庭等。
(3)其他同质群体,即不能归入以上两类的同质群体,指那些不存在某种社会关系而连结在一起,但因为共同面临着某一问题,从而转化为公共关系的对象的群体。
2.共同性。
能被称之为某一组织的特定公众,他们之间必定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
这种共同性就是相互之间的某种共同点,比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需求、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背景等等。
这样一些共同点,使一群人或一些群体和组织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态度和行为,构成组织所面对的公众。
3.多样性。
公众是一种社会群体,其存在的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公众呈现多元性。
公众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些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机构,他们的主观意识或工作目标以及价值趋向、处事态度、处事方法等不尽相同或者完全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感受和要求是不一致的。
即便是同一类公众,他们对问题的解决的要求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导致公众的存在形式和公众层次呈现多维的性能,这是由公众内部的组织之间和个人之间因利益关系不同而显露出来的多样化。
4.变化性。
公众的多变性主要体现在公众对象的多变和公众态度的多变方面。
公共关系要处理的公众群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任何组织面临的公众,其性质、形式、范围等均会随着主体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公众群体随着问题的产生而形成,随着问题的解决而自然消失。
比如:大型超市每天接待的大批顾客,他们都带着“购买日用消费品”的共同问题,从而形成了这家超市的消费者公众群体。
这些顾客如果买到了如意商品,离开商店,那么由他们组合而成的公众群体也就自然消失了。
但是其中有部分顾客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回到这家商店来交涉,则彼此毫无关联的顾客因商品的质量、赔付问题联结起来,形成了这家超市的公众群体,等超市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保障了他们的利益,随着他们的满意而归,这一公众群体也随之解体。
比如前些日子,上海市东方电视台报道了上海某大型超市出售的青豆被染色问题,青豆的购买者看到这一消息后,纷纷找到这家超市要求赔付,于是,一个新的公众群体便形成了。
超市公关部门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经过努力化解了这场公关危机,这些公众存在时间也很短,体现了强烈的可变性。
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主观趋向、情趣、财力、时间安排、需求等的不断变化,公众的态度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比如,喜欢川菜者会有品尝潮州菜的欲望,甚至会一度喜欢上潮州菜。
再如上面讲到的超市卖染色青豆事件,有些顾客因为已经食用了被染色的青豆,所以在向超市交涉时情绪非常激动,面对这一情况,超市公关人员首先组织科研人员对被染色的青豆进行了化学分析,经过分析得知,这些青豆是被一种食用色素染过的,且其用量在安全范围以内,这样,超市公关部门向顾客出示了科学检测结果,顾客的紧张情绪有所缓和,接下去,公关部门与顾客协商解决办法,很快,顾客得到了的赔偿,感到比较满意,反过来又对这家超时赞赏有加。
5.相关性。
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总是与这个组织存在着某种利益关系。
公众的意见、观点、态度和行为对组织有一定影响,而该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也对这些公众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制约着他们利益的实现、需求的满足等等。
由于公众的态度、动机和行动受到个体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共关系主体经常借助对环境因素的改变来达到逐渐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的目的,所以,公众具有可导性,这也是公共关系能够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
二、公众的分类对于公众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划分。
常见的公众分类有以下几种:1.根据公众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领域划分,可以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2.根据公众的发展情况划分,可以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3.根据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度划分,可以分为顺意(和谐)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独立公众又称中间型公众,是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不了解、不理解或者有所怀疑,一时还没有表明态度或者还拿不定主意的公众,这部分公众应该引起组织的重视,如果采取合适的方法,这部分公众会成为组织的和谐公众,而如果组织的公关方法不当,这部分公众变为逆意公众,将不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开展。
4.根据社会组织对公众的认可度划分,可以分为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被追求的公众。
三、基本目标公众分析所谓目标公众,指与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直接关联的公众。
“目标公众”这一概念相对与“一般公众”而言,通常情况下,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会拥有各种类型的一般公众,当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从一般公众中选择一部分与组织目标关系密切的公众开展公关活动,使之成为目标公众。
目标公众是组织公关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目标公众的选择是否准确,围绕目标公众所制定的政策、策划的活动方案、确定的实施方法是否合理等,是一切公共关系主体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的大事。
每一个社会组织的每一项公共关系目标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内容,所选择的目标公众也都有各自特点,书本重点分析的几类公众是一般社会组织都比较重视、带有一定共性的目标公众。
(一)内部公众关系。
1.内部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