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省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a b

+≤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人教A 版)第三章第4节第一课时,主要

2a b

+≤

的推导与简单应用.它以前面已学习的有关不等式的基本知识为依据,从

2a b +≤2

a b

+≤的应用,而且在基本不等式

2

a b

+≤的推导过程中渗透了分析法的解题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推理与论证的内容埋下伏笔,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此内容都是学生今后学习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不等式的基本知识作为铺垫,对不等式的学习已具备基本的认识,而基本不等式来自生活,是从生活中抽象而来的,只要我们选材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够较容易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且达到渗透数学思想、关注数学文化的目的.

三.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在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领悟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培养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并注重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有利于数学生活化、大众化,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领略获取新知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2

a b +≤的证明过程.

2

a b

+≤

等号成立条件. 四.教学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不同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法: 问题引导、启发探究和归纳总结相结合

学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 黑板板书为主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填写下表,

【问题12

的大小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猜想得到结论:一般的,如果

+,R ,("")2

a b

a b a b +∈≤

==当且仅当时取号 【问题2】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法1 用比较法证明:

ab b

a -+2

作差 =()()⎥⎦⎤⎢

⎣⎡-+b a b a 221

22 变形

=()

02

1

2≥-b a 判断符号

当且仅当b a =,即b a =时取""= 取等条件

证法2 用分析法证明:

要证

2

a b

+≥ (1)

只要证 a b +≥ (2)

要证(2),只要证 a b +-≥0 (3)

要证(3),只要证 20≥ (4)

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4)中的等号成立.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让学生去证明猜想的结果,进一步巩固比较两个代数式大小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归纳、猜想、证明是我们发现世界、认知世界的重要的思维方法.

师归纳: (1)如果把

2

b

a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差中项,ab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

(2)在数学中,我们称

2

b

a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ab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Ⅱ.自主探究 深化认识

1.认识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

【问题3】能否给基本不等式一个几何解释呢? 探究:课本第110页的“探究”

在右图中,AB 是圆的直径,点C 是AB 上的一点,

AC a =,BC b =.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E ,连接AD 、BD .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

2

a b

ab +≤

的几何解释吗? 易证Rt ACD ∆∽Rt DCB ∆,那么2

CD CA CB =⋅,即CD ab =.

这个圆的半径为

2b a +,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 ,即ab b

a ≥+2

, 其中当且仅当点C 与圆心重合,即a b =时,等号成立. 因此:基本不等式2

a b

ab +≤

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均值不等式的几何直观解释,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并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

2.拓广探究

(展示并介绍古代弦图)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著名的一副图,叫做弦图.它是由我国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设计的.早在1300多年以前,这位数学家就巧妙的利用弦图中的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这是世界上最早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之一.弦图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蕴藏着很多玄机.

(展示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大家现在看到的是2002年在我们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这个会标设计源于古代弦图.它的色调明暗相间,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这不但象征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今天咱们也来研究一下弦图.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1. 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问题4】请观察会标图形,图中有哪些特殊的几何图形?它们在面积上有哪些相等关系和不 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 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22a b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

2

a b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

222a b ab +≥.(利用多媒体演示会标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正

方形的面积.)

【问题5】大家看,这个图形里还真有点奥妙.我们从图中找到了一个不等式.这里a 、b 的取值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不等式中的等号什么时候成立呢?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 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

2a b ab +=. 2.得到结论:一般的,如果)""(2R,,2

2

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