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研究方法

类实验研究方法1. 什么是类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和实验研究方法类似,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缺少随机分配。
相比于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更适用于一些伦理或实施上的限制下,无法进行真实随机分配的情况。
2. 为什么选择类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具有一些优势。
它可以在控制实验环境的情况下对因果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它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获得更加真实的数据,因为研究对象的行为不受实验设置的限制。
类实验研究方法也可以在一些实验设施不可行或不道德进行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案。
3.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步骤类实验研究方法的步骤与实验研究方法类似。
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选择合适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然后,确定变量并制定测量指标。
接着,设计实验或介入措施,并收集数据。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解释。
4.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类实验研究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相对于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更加现实和可行,因为它可以在一些限制下进行研究。
类实验研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比组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发现影响因变量的因素。
类实验研究方法可以在一些伦理限制下进行,提供一些其他研究方法无法获得的数据和结论。
5.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缺点类实验研究方法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缺乏真实随机分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内外部效度问题,即无法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推广性。
类实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选择偏差,研究对象可能不够典型或代表性。
类实验研究方法可能难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如历史事件或个体差异等。
6.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类实验研究方法适用于许多研究领域。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类实验研究方法评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资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可以利用类实验研究方法研究社会政策或社会干预措施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7.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实施注意事项在实施类实验研究方法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实验性研究-PPT课件全篇

(七)试验分组
必须设对照组
(八)试验观察期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九)依从性
(十)结局的测量
1. 死亡确诊和登记;2. 行为改变;
3. 减少传播;
4. 不良反应;
(十一)资料分析
评价指标:抗体阳转率、预防分值、效果指数等
统计分析方法:常规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等
23
六、类试验 又称半实验研究,指在实验研
究中,不设对照组,或设对照组但 不是随机分组。
16
研究实例
国产新药14氨基酸800(14AA-800)治疗肝昏迷 的临床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的协作研究。以 上海、浙江、福建等12所医院为现场,共收集 了肝昏迷病人80例。对80例病人除一般治疗外, 静脉滴注14AA-800,指标为是否“苏醒”。将 结果与上海瑞金医院过去用传统治疗的41例肝 昏迷病人的治疗效果资料进行比较。
(三)特点
研究期间内两种措施都交叉用于每一受试对象, 可进行患者自身疗效的比较,或不同患者间的疗效 比较,试验效率高。
18
(四)优缺点 1. 优点 每个研究对象都接受两个方案的治疗,消除了个体间的差异。 患者自身比较,效果观察较准确。 随机分组避免了组间差异。 可有效地控制选择性偏倚。 所需样本量较少。 2. 缺点 对于急性炎症性病变、不可能回复到第一阶段治疗前的疾病 (心梗、溃疡等),以及那些不应当回到第一阶段治疗前状态的 疾病(心衰、昏迷等)都不能采用交叉试验。 两阶段治疗可能存在顺序效应。 若每个阶段用药周期过短,药效可能不易充分发挥,若周期过 长,则难以保证良好的依从性。
因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总体,研究时期不同步,
可比性难以保证,结果的说服力较弱。
15
4. 优缺点 (1)优点 同时期内所有病人都可接受新疗法或新药物,符合伦理。 可减少自愿者偏倚。 可充分地利用既往的病历等常规资料。 省时、省力、节约经费。 (2)缺点 过去的条件(诊断水平、诊断标准)与现在可能不同,可 比性差。 病人来自不同的总体,代表性不好。 不能施行双盲法。 既往资料的完整性不够。
护理学研究自考--9章

自考护理学研究的知识归纳综合(14章)第一章令狐采学第二章绪论1.基本概念科学:是运用规模、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应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实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研究:通过系统地、有控制的收集资料,频频的探索未知、客观地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活动。
2.科学研究的基来源根基则:客观性原则,实验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3.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办法不合,研究通常划分为几种类型:(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 (3)开发研究4.护理研究;通过科学的办法有系统地探究未知的或产生新的知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活动过程。
5.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庞杂性,临床指标的不稳定性,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6.护理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年夜大都)7.护理研究的规模;教育、管理、历史、理论、各专科临床及量表。
8.护理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即有益的原则、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公平的原则。
有益的原则包含免于遭受伤害或不适的权利和不被剥削或利用的权利。
尊重人的尊严包含自主决定的权利和充分认知的权利。
公正的原则包含公平治疗的权利和隐私权。
9.护理研究相关伦理准则:客观性、真实性、诚笃性、合作性、平等性、效率性。
10.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研究的相关情况,包含研究目的、步调、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便利,并可以对研究者或医护人员所采纳的办法进行取舍。
11.知情同意书的基本内容:(1)研究介绍(2)风险描述(3)利益描述(4)保密描述(5)赔偿描述(6)联系人说明(7)关于退出实验的说明12.伦理审查委员会(IRB)至少包含5名具有不合文化、经济、教育、性别和种族布景等成员组成。
第二章护理研究的基本法度1.护理研究的基本法度①确立研究问题②进行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③陈述理论框架④确认研究变量⑤形成研究假设⑥科研设计⑦预实验⑧资料收集与整理⑨资料阐发⑩撰写论文2.护理实践是护理研究问题产生的主要来源。
类实验性研究名词解释

类实验性研究名词解释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在控制条件下对特定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实验性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变化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下是实验性研究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1. 自变量: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研究者人为操纵的变量,它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
自变量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水平,每个水平代表着变量不同的取值。
2. 因变量: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它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对象。
因变量的变化受到自变量的影响,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自变量水平下因变量的差异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组:实验研究中,实验组是接受研究者操作的自变量的处理的组别。
实验组接受某种处理或干预,研究者会观察和测量其因变量的变化。
4. 对照组:实验研究中,对照组是不接受研究者操作自变量处理的组别。
对照组作为参照,用于和实验组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5. 随机分配:在实验研究中,随机分配是一种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法。
通过随机分配,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保证组间比较的可靠性。
6. 控制组:控制组是实验研究中的一个组别,它不接受任何自变量处理,只接受标准处理或不进行任何处理。
控制组可以用来与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自变量的影响。
7. 前后测试设计:前后测试设计是实验研究中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
研究者通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施加处理,之后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变化。
前后测试设计可以在不同时间点对两组进行比较,评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8. 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一种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旨在减少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偏见。
在双盲实验中,既参与者也研究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不知情。
这样可以减少观察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9. 统计显著性:统计显著性是指在实验研究中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实质上的差异。
通过计算概率值(p值)来评估两组之间差异程度,若差异显著且p值小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则认为存在统计显著性。
类实验研究方法

类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观察,以得出科学结论。
本文将就类实验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步骤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一、定义类实验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它与实验研究方法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类实验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无法随机分组,只能进行自然观察。
类实验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无法进行真实实验的情况,例如研究人类行为、社会现象等。
二、特点1. 控制变量:类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控制研究对象的某些变量,来研究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使结论更加可靠。
2. 自然观察:类实验研究方法不同于实验研究方法的是,它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只能进行观察。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3. 一致性:类实验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其他变量,减少误差。
4. 简便性:相比于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更加简便,不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三、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
2. 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研究目标的对象进行观察。
3. 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对象,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
4.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和记录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
5.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6. 结果解释:根据研究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四、应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社会现象研究:例如研究人们的购物行为、社交网络的影响等。
2. 教育实验:例如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3. 市场调研:例如研究产品的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等。
4. 医学研究:例如研究某种药物的疗效、疾病的发展规律等。
类实验名词解释

类实验名词解释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中,类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类实验,研究人员可以探索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推断因果关系。
本文将对类实验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什么是类实验?类实验是一种非随机分组设计,其中研究人员不会随机地将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或对照组。
相反,参与者根据他们自己的选择或其他非随机因素被分配到这些组中。
在类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无法控制干预变量的分配,而只能观察和比较这些组之间的差异。
因此,在类实验中无法得出因果关系,只能观察相关性。
类实验与真实实验的区别在真实实验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随机分组来确保各个处理组之间没有系统性偏差。
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控制潜在的干扰因素,并推断出因果关系。
然而,在类实验中,由于无法进行随机分组,研究人员无法排除潜在的干扰因素。
因此,类实验只能观察相关性,而无法得出因果关系。
类实验的应用尽管类实验无法得出因果关系,但它仍然在许多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通常涉及到伦理和可行性问题,这使得真实实验变得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类实验成为了一种有用的替代方法。
例如,在教育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观察不同学校或班级之间的差异,并推断出某些教育政策或方法可能对学生表现产生影响。
医学研究在医学研究中,真实实验常常不可行或不道德。
例如,在药物试验中,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接受治疗和接受安慰剂的组别是一种伦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类实验可以提供有关药物效果的初步信息。
经济学经济学研究通常涉及到对经济政策或市场干预的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类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差异来推断出政策对经济结果的影响。
环境研究在环境研究中,类实验可以用来评估某些干预措施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观察不同地区或社区之间的差异,并推断出某些政策或行为可能对环境产生积极或负面影响。
类实验的优缺点虽然类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也有一些优点。
类实验研究

类实验研究实战关注?
1.新的技术或管理模式是什么? 2.在哪些人群中实施干预方案? 3.对象纳入、排除标准是什么? 3.评价干预效果的主客观指标有哪些?
类实验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何找到评价工具? 如何设计新颖的干预方案? 如何聚焦特征对象? 如何制定干预周期?
类实验研究设计的案例辨析
2 型糖尿病社区强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
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精华
预防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中 压疮预防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结局为定性 变量
刘桂华.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研究[D].福建医科大 学,2014.
两样本均数 比较样本量 计算公式
结语
规范表述选题 广泛阅读护理专业文献 多方了解护理技术新进展(汉化及新概念、新技术、结果的移植) 精心设计干预内容(理论框架、新技术、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等) 多方寻求最新评价工具(量表及问卷的汉化、研制)
thank you!
未交代样本量计算的依据:公式、参数
李香风,刘薇. 微信对改善癌症患者疼痛强度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454-1457.
样本量计算不合理
Hertzog MA. Considerations in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pilot Studies[J]. Res Nurs Health, 2008, 31(2): 180-191.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非随机同期 对照试验) 自身前-后对照设计 时间连续性设计:当自身变量不稳定时,需多次观察。
类实验研究设计分类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自身前-后对照设计 时间连续性设计:当自身变量不稳定时,需多次观察。
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实验,来研究特定变量或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会有意地干预或改变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对一个实验组进行特定处理,并与一个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性研究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控制变量:实验性研究要求精确地控制其他相关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确保所观察到的效应是由所研究的变量或因素引起的。
研究者需要通过实验设计和随机分配等方法来控制其他变量的干扰。
2. 多组对比:实验研究通常需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组别进行比较。
实验组接受特定处理或干预,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处理或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的差异,研究者可以确定处理或干预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3. 统计分析:实验研究通常会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来检验实验处理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是否显著,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
实验性研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下面以一项心理学实验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研究者想要研究音乐对人们心情的影响,研究者将设计一个实验,选择一些参与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会在试验期间听到具有积极情绪的音乐,而对照组则不听音乐。
研究者首先会让参与者填写一份问卷,测量他们的心情状态,然后实验组会开始听音乐,而对照组则保持没有听音乐的状态。
一定时间后,研究者再次让参与者填写问卷,以测量他们的心情状态。
通过对两组参与者的问卷分析,研究者可以比较两组的心情状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如果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听音乐后心情更积极,那么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音乐对心情确实有积极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设置可能存在一定的人为偏见,比如研究者的态度、行为等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实验研究往往是在人工环境下进行的,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自然情况。
总而言之,实验性研究是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设计和控制实验来揭示变量或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试验性研究

一阶段所用药物的半衰期5-7倍的时间
停止给药,然后开始第二阶段的治疗
目的:使第一阶段的作用不致于影响第
二阶段
同组病人的前后对照研究验
冲洗期
A药 6W 2W B药 6W
V0
V6
V8
V14
交叉对照试验(Crossover design)
A药 6W
冲洗期 2W
分组——由主管研究的医师决定,或
——根据病人或病人家属是否愿 意接受某种治疗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优点:容易被医师和病人所接受,依
从性较高 缺点:难以保证各组间结果比较的合 理性
3 自身对照试验(self-controlled trial):
以同一人群试验前的结果作对照
•比较同一组病人用药前后指标的变化, 根据变化程度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前提:如果不给这些病人以有效的治疗 药物,其病情(指标)将保持稳定不变 •实际上缺乏真正的对照,不能如实评价 所研究药物的效果。
霍桑效应(英语:Hawthorne
Effect),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
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 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
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七 盲法的应用
单盲(single blindness) 双盲(double blindness) 三盲(triple blindness)
各方面必须与实验组近似或可比
4 干预措施:必须对实验组加以 干预措施,或称处理因素,可以 是某种新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或膳食调整。
三 主要类型
四种类型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 干预试验、类试验
流行病学实验三要素
实验性研究主要由研究因素、
医学实验性研究讲解

调查设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 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调查内容
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 生活方式、环境暴露等方面的数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 分析,揭示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 素之间的关系。
案例四:某医院内部质量改进项目分享
01
项目背景
针对医院内部存在的质量问题,开展质量改进项目。
随机化实验设计
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随机化交叉设计等,提高 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盲法原则在质量控制中应用
单盲法
实验者知道分组情况,但受试者不知道,避免受试者主观因素对 结果的影响。
双盲法
实验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进一步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的 影响。
三盲法
在双盲基础上,增加数据分析者也不知道分组情况,确保数据分析 的客观性。
实施过程
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实施干预措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可控性和 可重复性。
结局指标设定和测量方法
结局指标设定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设定合适 的结局指标,如生存率、治愈率、复 发率等。
测量方法
采用客观、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对 结局指标进行测量,如问卷调查、医 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02
改进措施
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完善制度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患
者沟通等。
03
效果评估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改进前后的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
比分析,评估改进效果。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医院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照原则
设立对照组以比较实验组和对 照组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
实验研究类实验

.
40
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具备干预 与实验性研究不同的是类实验性研究
缺少实验性研究中的随机分组或没有 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
41
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
✓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 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 时间连续性设计
.
42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O1
X
O2
O1
O2
例:研究责任制护理对护士工作士气的 影响
.
33
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 索罗门四组设计
.
34
实验性研究的优点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干扰因素对所施加 的处理因素的可能结果的影响,得出 的结论比较客观和可靠。
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 究设计
.
35
实验性研究的局限性
临床研究中,干扰变量的控制比较困难。 伦理的原因,有时很难做到完全随机分组。 难以找到完全对等的对照组。
.
29
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
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
为了减少偏倚,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 服力,应该如何优化研究设计?
.
30
例:研究心理辅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与丈夫 关系的影响
设计2:对18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或测量两组患者与 丈夫的关系。然后试验组给予心理辅导,对照 组不给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两组患者与其丈夫的关系,并比较之。
.
27
索罗门四组设计模式
实验组1 前 干预
测
研 究
随 机
对照组1
量
对分 象 组 实验组2
干预
后 测 量
对照组2
.
28
第二章 量性研究设计

因素研究(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淋巴结肿大的
数目及治疗方案等)”这一选题,列出病例对
照研究的设计方案。
小结
实验性研究必须具备干预、设立对照及随机化三 个特点。 随机化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
简单随机法、分层随机法、区组随机分组法、系 统随机抽样法、整群随机法及多级抽样法等都是 常用的随机化方法。
第五节 样本量的确定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李现红
目录
一、影响样本量大小的统计学参数 二、常用样本量估算方法
三、常见的样本量计算软件
第五节 样本量的确定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统计学参数
(1)第一类错误概率大小 (2)检验效能 (3)效应量 (4)容许误差
(5)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
(6)单双侧检验与设计类型
–整群随机法(cluster randomization)
–多级抽样法(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第二节 实验性研究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R E O1 XA O2 R C O1 XB O2
RE RC or
X
O1 O1
R=随机分组 E=实验组
C=对照组
X=施加干预或处理因素 O1=观察或测量
RE RC
XA O1 XB O1
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原理
第二节 实验性研究
思考题
某医院共有978名护士,其中内、外、妇、儿
科病房各有156名,门急诊132名,其他172名。
现在用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抽出试验
E O1 X O 2
C O1 O2
E=实验组 C=对照组 X=施加干预或处理因素 On=第n次观察或测量
护理研究 科研设计--类实验性研究与非实验性研究

分类
1. 描述性研究
2. 分析性研究
Jump to first page
描述性研究的常见设计方案
非实验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Jump to first page
1. 描述性研究 概念
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
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和暴露因素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类型
1.不对等对照组仅后侧对照设计 E C X O2 O2
E=实验做 C=对照组 X=施加干预或处理因素
On=第n次观察或测量
Jump to first page
不对等对照组仅后测对照设计--举例
研究: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指导对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 患者的影响
设计要点 试验组 (医院甲) 非 CRF患者 随 机 对照组 (医院已) 试验组(医院甲) 强化健康指导
非同期不对等对照设计--举例 历史式对照设计
研究:新编的康复训练操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 住院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
Jump to first page
分组方法
非随机非同期分组
按历史式对照分组 阶段1 对照组 观察结果 阶段2 试验组 干预措施 观察结果
随机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发分组
非随机同期分组
方法: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MSAS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
表、状态焦虑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 研究对象:107例确诊3个月内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
调查方案:进行6个月的追踪调查
1 2 4 3 消化道恶性 个 测评生 个 测评生 个 测评生 个 测评生 ....6个月 肿瘤患者 Jump to first 月 命质量1 月 命质量2 月 命质量3 月 命质量4 page
类实验性研究

按随机原则分组或没有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但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内容(操纵)。 类实验性研究结果虽对因果关系论述较弱,不如实验 性研究可信度高,但类实验性研究结果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在护理研究中比较实用。由于在实际对人的研究中,很 难进行完全的实验性研究,特别要达到随机分组比较困难 ,故选择类实验性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3. Challengers Forward
YOUR SITE HERE
二、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
(一)无相等对照组设计 (二)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二)时间连续性设计
YOUR SITE HERE
三、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类实验性研究在实 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 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 同实验性研究相比更为 实用。特别是在护理实 践中当无法严格控制干 扰变量而不能采用实验 性研究来回答因果关系 时,类实验性研究是较 好的研究方法。
局限性
由于类实验性研究无法 随机,已知的和未知的干 扰因素就无法向随机实验 那样均衡分布在各组中, 特别是对于无对照组的类 实验,效果的判断更是很 难完全归因于干预措施, 故结果不如实验性研究的 可信度高。
YOUR SITE HERE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一、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类实验性研究同样具备有人为地施加影响因素 的特点。同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类实验性研究 缺少实验性研究的另外两个特点中的一个。也就是
2. Strategy
或者没有相பைடு நூலகம்的对照组,或者不是用随机的原则分 的组。在个别情况下,也有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
类实验名词解释

类实验名词解释类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科学问题的实验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以整体现象作为单位进行实验,通过对多个实验单位的共同特点和差异进行研究,来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在类实验中,研究者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单位,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对这些单位进行统一操控,来控制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因素。
这使得研究者能够提高实验的内部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观察和测量事物之间的关系。
类实验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实验组,这些组之间的差异通常是某个特定变量或处理的存在或缺乏。
同时,还包括一个控制组,这个组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接受特定处理。
通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比较,研究者可以确定特定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类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强大的推断力。
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实验组的比较,研究者能够推断特定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种推断并不是基于单个实验单位的观察结果,而是基于多个实验单位的观察结果。
这使得类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潜在因素的干扰,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类实验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在医学研究中,类实验可以用来研究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在教育研究中,类实验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影响。
在社会科学中,类实验可以用来研究特定政策或干预措施对人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然而,类实验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由于类实验需要对实验单位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可能会削弱实验结果的外部有效性。
也就是说,实验结果在其他情境下的适用性有限。
其次,类实验可能面临伦理问题,例如,在医学实验中,一些治疗方法可能带来副作用或风险,这需要研究者对实验单位的伦理权益进行平衡考虑。
总之,类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比较不同实验组的结果,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类实验在医学、教育、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我们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类实验也有其局限性和挑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
临床实验研究的主要类型

临床实验研究的主要类型临床实验研究是指通过对人类进行观察、实验和评估,来研究医学领域相关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临床实验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来划分不同类型的研究。
下面将介绍临床实验研究的四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观察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是指通过对人群或个体的观察和调查来获取数据和信息,从而研究某种现象的发生规律或者影响因素。
观察性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等。
横断面研究是在某一时点上对特定人群进行观察,通过搜集数据来了解人群的现状;病例对照研究则是选择相同特征的一组病例和一组对照来比较其暴露因素的差异;前瞻性队列研究则是对一组人员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观察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第二种类型是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通过对人群或个体进行干预措施来观察其效果,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实验性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某种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非随机试验则是在没有进行随机分组的情况下,对特定人群进行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第三种类型是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指从特定人群中选择一组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的人员,并对其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寻找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得到时间上的因果关系,能够观察到暴露前的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两种。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对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回顾性队列研究则是利用已有的人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第四种类型是交叉研究。
交叉研究是指通过交叉比较不同暴露组之间的差异,来研究某种干预措施对疾病的影响。
交叉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交叉对照研究和交叉实验研究。
交叉对照研究是选择暴露和非暴露两组人群,进行横断面的对比观察;交叉实验研究则是对同一组人群进行两种或多种干预措施的应用,然后再进行对比观察。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是指在进行类实验研究时,如何选择和确定参与研究的目标对象的方法。
类实验研究是一种类似于实验研究的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在现实世界环境中对目标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来探究不同因素对目标结果的影响。
入组方法是指选择和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程序和操作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的示例:
1.简单随机抽样:将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按一定的概率随机抽取出来组成样
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每个单位被选中的机会相等,适用于大样本的研究。
2.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间隔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
用于总体较大、样本较小的情况,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3.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从每个层次或类别中抽取一
定数量的样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层次或类别之间的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4.目标抽样: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些特定单位或群体作
为样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重点关注某些特定群体的研究,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5.自愿参与:让参与者自愿参加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意愿参与研
究的个体或群体,可以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及研究的实际条件等因素。
在选择入组方法时,需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研究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护理研究

循证护理: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的、准确的、明智的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
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护理研究:是指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的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的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假设:是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目的或暂时的答案。
研究者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周密的思想,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烟酒店问题作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或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计量资料:用测量的方法获取数据,对各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这类资料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血压体重等计数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按照某种程度分成若干组,再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这样得到的数据成为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是介于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偏倚:当某一研究结果与它的真值之间出现了某种差值,这种差异的现象或结果,称为偏倚实验性研究:又称流行病学实验或干预性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非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和处理的研究方法。
类实验性研究:亦称半实验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区别是设计内容缺少按随机原则分组或没有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但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内容(措施)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抽样:是指从总体抽取部分观察单位获得样本的过程护理研究的伦理原则:1尊重人的原则(自主决定权、隐私权、匿名权和保密权)2有益的的原则(评估利益、评估风险、衡量利益-风险比例)3公正的原则(公平选择受试者、公平对待受试者)4知情同意选题的注意事项:1选择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和创新内容的问题进行研究2选题范围不可太大,涉及面过大则不易深入3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4最好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选题5研究问题的可行性文献的类型:1按载体类型划分(印刷型文献、微缩型文献、视听型文献、机读型电子出版物)2按文献发布类型(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3按文献级别划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查阅文献的方法:1常用法/工具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2追溯法3分段法科研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研究对象2设对照组3随机分组4观察指标5确认变量6科研设计实例介绍在研究设计中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1严格规定总体的条件2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3合理设计足够的样本数常用的对照方法:自身对照、组间对照、配对对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抛币法、摸球或抽样法、随机数字法、分层随机法、均衡条件下的随机分组观察指标应注意指标的方面有:客观性、合理性、灵敏性、关联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科研中常见的变量:自变量、依变量、外变量实验性研究:又称流行病学实验或干预性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优点:实验性研究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quasi-experimental study)
亦称半实验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区别是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但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内容(操纵)。 类实验性研究结果虽对因果关系论述较弱,不如实验 性研究可信度高,但类实验性研究结果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在护理研究中比较实用。由于在实际对人的研究中,很 难进行完全的实验性研究,特别要达到随机分组比较困难 ,故选择类实验性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局限性
由于类实验性研究无法 随机,已知的和未知的干 扰因素就无法向随机实验 那样均衡分布在各组中, 特别是对于无对照组的类 实验,效果的判断更是很 难完全归因于干预措施, 故结果不如实验性研究的 可信度高。
YOUR SITE HERE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3. Challengers Forward
YOUR SITE HERE
二、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
(一)无相等对照组设计 (二)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二)时间连续性设计
YOUR SITE HERE
三、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类实验性研究在实 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 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 同实验性研究相比更为 实用。特别是在护理实 践中当无法严格控制干 扰变量而不能采用实验 性研究来回答因果关系 时,类实验性研究是较 好的研究方法。
YOUR SITE HERE
一、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类实验性研究同样具备有人为地施加影响因素 的特点。同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类实验性研究 缺少实验性研究的另外两个特点中的一个。也就是
2. Strategy
或者没有相等的对照组,或者不是用随机的原则分 的组。在个别情况下,也有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
4. 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