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07d23fbff00bed5b8f31d82.png)
循环系统实验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一、正常X线表现(一)观察心脏X线表现1.后前位正常心影一般是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部朝向后上方;心右缘从上到下为,升主动脉(年龄小于40岁为上腔静脉)右心房、心膈角区为下腔静脉;心左缘从上到下为,主动脉弓、肺动脉段、左心室。
相反搏动点,左心室段与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作相反搏动点2.右前斜位心前缘自上而下由主动脉球、升主动脉、肺动脉、右室和左室构成;心脏后缘大部为左心房,但其下部有右房影与之重叠。
在吞钡后食管下段前缘系左心房压迹心前缘与前胸壁间呈倒三角形透光区称心前间隙。
心后缘与脊椎间透光区称心后间隙。
3.左前斜位(65°~70°),心脏前缘上为右心房,为右心室,心后缘上为左心房,下为左心室。
心前间隙:近似长方形的透亮区;可显示胸主动脉全貌及主动脉窗。
心后间隙:心后缘与脊柱应不重叠。
4.左侧位(吞钡)根据食管是否受压,可判断左房是否增大;心后三角,此间隙是否存在,可判断左心室是否增大。
心前缘与胸骨接触面积判断右室大小。
(二)观察心脏大血管造影心脏大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其内腔形态,清楚显示其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1.腔静脉与右心房上腔静脉位于纵隔右侧,侧位位于气管前方,向下连于右房;下腔静脉上行过膈肌后注入右房;右房呈椭圆形,位于脊柱右缘。
2.右室与肺动脉正位右室部分位于脊柱左侧,呈圆锥状,侧位右室位于心脏前下方,主肺动脉位于左前方。
3.肺静脉与左心房左房呈椭圆形,正位位于心影中、偏左上:左、右肺静脉由左房两侧向外伸向肺野,侧位左房位于主动脉窗、气管分义下方。
4.左心室左室正位呈斜置长椭圆形,侧位呈长方形,位于右室后方。
5.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后方,根部略低于肺动脉瓣水平,分为左、右和无冠状窦。
二、正常CT表现(一)循环系统正常CT表现1.胸骨切迹/胸锁关节层面:三对,前后排列,锁骨下静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1b3eb3587c24028915fc340.png)
⑵
①
②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段突出。
肺动脉主分支扩张。
③
④
肺外围动脉骤然变细。
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早期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①肺野中外带纹理少、 细。
②肺门血管影增粗。
③右心室肥厚。
肺心并右下肺感染:
①慢支,肺气肿。 ②右下肺炎。 ③右心室肥大。 ④双膈粘连。
5.心包炎
(1) 心 包 积 液 (2) 缩窄性心包炎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放射科
一、循环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常规X线检查(透 视和摄片) CT和MRI检查 心血管造影检查 超声检查 核医学检查
二、循环系统应用解剖学、正常 X线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解剖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解剖示意图
正常心脏血流动力学示意图
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肺循环异常X线表现。 主动脉异常X线表现。 心力衰竭的改变。
心胸比率
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 大横径之比称心胸比率。 是粗略估计心脏大小的 常用方法。 正常心胸比率等于或小 于0.5(50%),最大不 超过0.52。心脏增大分 度为0.51~0.55轻度, 0.56~0.60中度,0.60以 上重度。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K氏B线)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肺泡性肺水肿
间质性肺水肿
肺泡性肺水肿
5、左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表现)
肺水肿
肺静脉淤血。 肺门模糊。 肺水肿(间质
性+肺泡性)。
四、循环系统常见疾病X表现
风心病
冠心病 高心病 肺心病 心包炎 心肌病、先心病 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84ad5485f0e7cd1842536bf.png)
2、右心室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示肺动脉段突出,相反搏动点下移。 ②右前斜位 示心前缘中、下段向前膨隆,心前间隙变窄。③ 左前斜位 示心膈面延长,室间沟后上移。④左侧位 示心前缘 与前胸壁接触>1/2。
2、临床意义:肺原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Fallot四联症和心间 隔缺损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大血管和周围血管 特点:不停运动着的系统对影像学检查要
求很高,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影像学检查包括:
普通X线、超声、核医学 、心血管造影 多层CT、MRI逐渐成为重要检查手段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一、检查技术
(一) X线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心普遍增大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主 动 脉 形 状 和 密 度 的 改 变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 超声检查 (三) CT检查 ( 四) MRI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正常心脏横轴位CT扫描
SVC T AOA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左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右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3、左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左心缘四弓,心底双密度,
心右下缘双心房,降主动脉左移,支气管分叉角加大。 ②右前斜位及左侧位 食管左心房压迹加深、移位与 脊柱重叠,分为三度。③左前斜位 主动脉窗变小。 (2)临床意义: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和部分先天性 心脏病等。 4、右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右下心缘膨隆,最突点位置 较高,右心房高>心高1/2。②左前斜位 右房段膨隆, 成角,长度大于心前缘1/2。 (2)临床意义:右心衰,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病变等。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2017313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2017313](https://img.taocdn.com/s3/m/3ea38a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a.png)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2017313循环系统是人体组织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辅助诊断已经成为循环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结构、组织和器官进行成像、分析和诊断,来检测循环系统的病变状况。
早期的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是X线摄影技术,但这种技术只能提供组织和器官的形态信息,对于血管、动静脉瘤等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磁共振造影(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技术逐步发展,并逐渐应用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中。
这些技术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中具有比较高的价值,如MRI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CT则可以用于检测肺栓塞、主动脉瘤等。
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影像诊断技术也是目前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纳米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利用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特异性及可调光性等特点对循环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更加准确,是未来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的应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应用场景:窦房结功能不全窦房结是心脏中的一个关键部位,负责调控心率和心律。
当窦房结功能不全时,心跳不规则,容易引起多种心律失常。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方式精确地诊断窦房结功能异常,以便对病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MRI等方式发现心肌的功能异常或对心肌缺血区域进行定位。
准确定位心肌缺血病变,有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案。
循环系统影像学诊断
![循环系统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0d9a553f18583d048645935.png)
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与病理
1、各类型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临床表现:心脏听诊。
瓣膜损害较轻或心功能代偿期、临床虽有相应 的体征,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活动后心悸、 气短,失代偿时加重。
风湿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
(1)二尖瓣狭窄
2、CT与MRI:可见瓣叶钙化及房、室增大、 左房附壁血栓,瓣膜运动受限及瓣口狭窄等 。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两肺肺淤血,心 影明显增大,呈梨形,以左房、右室增大为主, 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室血液返流至左房
左房负荷加重 左房肥厚、扩张
左心衰
二尖平瓣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像学表现
区糊 肺
可影 泡 见, 性 蝶两 肺 翼肺 水
状门
改增 肿 变大 :
,、 两 可结 肺 短构 分 期不 布 迅清 大 速, 量 变两 片 化肺 状
门模
(4)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肺循环高压可兼有肺动脉和肺静脉高压 两种X线征象。
(肺静脉高压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最后造成肺动、静脉高压。)
心脏基本病变表现
陈旧性心梗:平扫:心肌厚度变薄;T2低信号
功能改变:节段性运动减弱;灌注:首过低灌注,延迟强化
并发症:室壁瘤:平扫:心肌变薄外凸;T2高、低信号
功能改变:节段性运动消失、反向运动;
附壁血栓:中等信号; 室间隔穿孔:电影:心室水平分流
CMRA与CAG
曹桢斌,3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4
增厚、且发生粘连、钙化形成坚实的纤 维结缔组织,呈盔甲状改变。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精品医学课件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2f8015a45177232f60a284.png)
1
36 4
1
6 3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前降支可再向三个方向各发出数分支:向左下,对角支④;向后下, 室间隔前支⑦;向右下,右室前支(最上一支为左圆锥支)。其中以对角支 最重要。
1 7
4 7
4
1
4 7
7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左旋支向后绕行,沿途可在三个部位发出分支:左室前,可发出左室 前支⑧;左心缘,发出左缘支(纯缘支)⑨;左室后,可发出左室后支。有 时见左心房血管。其中以左缘支最为重要。
1 6
6
9
48
9
6
9 6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右冠状动脉沿右侧冠状沟绕行,沿途可发出分支:最上一支为右圆锥支⑴,右室前可 有右室前支,心右缘发出右缘支(锐缘支)⑶,右室后可有右室后支,向后室间沟有后降 支⑸。有时有右旋支⑹、左室后支⑺。有时见右心房血管。其中右缘支和后降支最为重要 。
⑴ ⑶ ⑸
⑶ ⑸
⑹⑺ ⑸
9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冠状动脉名称:影像学上与解剖学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又不完全相 同,见下表。
冠脉名称 前降支 中间支 对角支 左旋支 后降支 左缘支 右缘支
相对应名称 前室间支、左前降支 对角支 左室前支 回旋支、旋支、左回旋支 后室间支 钝缘支、左边缘支 锐缘支、右边缘支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投照体位
后前位
心右缘: 上段: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 下段:右心房 心左缘: 上段:主动脉弓 中段:肺动脉段 下段:左心室
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
心房血管角
右心房
主动脉结 肺动脉段
相反搏动点 左心室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ppt课件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1f9e3128ea81c759f5787a.png)
变小,心后缘下段后膨凸
超过下腔静脉后缘15mm
精选课件
57
——
基 本 病 变
左 心 室 增 大
精选课件
58
——
基 本 病 变
左 心 室 增 大
精选课件
59
主动脉扩张
基
本
aortic dilatation
病
变 • 升主动脉向右前弯曲
——
大 • 主动脉弓顶高达或超过胸锁关节
中度:食管前后壁 均受压并移位(止 于胸椎前缘)
精选课件
重度:食管明显 向后移位与胸椎 重叠
50
——
基 本 病 变
左 房 大
精选课件
51
基
右心房增大
本
right atrial enlargement
病
变 • 正位:右心房/心高比值>0.5
——
大 • 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圆弧状膨突 小 • 左前斜位:前缘超过右心缘长度的一半,与右室段成角 异 常
病
变 • 右上纵隔升主动
——
大 脉旁增宽的带状
小 影或弧形影
异
常 – 见于右心衰
精选课件
64
基
心脏外形异常
本
abnormal cardiac contour
病
变 心脏房室、大血管选择性扩张或心脏旋转所致
• 二尖瓣型 • 主动脉型 • 移行型 • 普大型 • 其他:靴形心、8字心、
怪异形
精选课件
65
精选课件
69
精选课件
70
精选课件
71
左旋心
镜面右位心,DR12498
右旋心
精选课件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1ceccf59ec3d5bbfd0a74fb.png)
▪ (1)后前位:
▪ 左室段 延长向 左膨凸,心尖 部下移,相反 搏动点上移。 为左室增大早 期征像。
▪ 左前斜位:心 后缘下段向后 下膨凸,后缘 超过胸椎前缘 深吸气下透视 见室间沟向前 移位。
▪ 1:食道前壁受压,无移位。 ▪ 2:食道前后壁均受压伴移位。但
未超 出胸椎前缘。 ▪ 3:重度增大,食道明显后移与脊
柱重合。
1度
2度
3度
▪ 左心房增大
后 前 位
气管分叉 角增大
左心缘第4弓
心底部椭圆 形致密影、 右心缘双房 影
左心房增大
左 前 斜 位
左主支气管受 压上移
左心房增大
右 前 斜 位
左心房增大 X线表现
▪ 左心房由 和
心耳部:从体部左上方伸 体向部前内:的位耳于状左突心起室,的部后分上 左体右后方大的造支重动在方正部心扩向食脉常, 部 成 气 叠 正 组房展左,组 分 轻 管 在 位 成道 根 时增 , 增常成 , 微 凌 右 心 一紧 部 与大 然 大首了 与 压 驾 心 影 小密 的 左主 后 。先心 在 迹 在 室 的 段接 前 心要 向向后其,心漏肺左触 面 室发上后缘后左房斗动心,,段生,、的方、上部脉缘并融在最向通右和段,合过两肺下在 方一,起,以不左能支区气分管。和它的关 系较为密切。
左房压迹.
心脏各种位置
▪ 左前斜位:
▪ 被检者身体左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倾斜 ▪ 紧贴板面或台面。右侧远 ▪ 离板面或台面,冠状面与 ▪ 板面或台面倾斜60°。 ▪ 也称第二斜位
▪ 3.左前斜位:心大血管影位于脊柱右侧。X 线中心线与室间隔接近平行,两个心室大 致分左右两半,右前方为右心室,左后方 为左心室。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一)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一)](https://img.taocdn.com/s3/m/2c97d4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3.png)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一)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是常用的医疗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影像诊断技术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CT、MRI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诊断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无创伤等优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技术。
二、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检测心脏的大小、形状、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指标,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以检查心包、动脉和静脉等其他相关器官的病变。
三、CT和MRICT和MRI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多维显示的优点。
在血管造影方面,CT和MRI可以观察动脉和静脉血管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等信息,对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四、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对某些病理改变的高敏感性。
对于一些血液供应较差的组织,如心肌、脑、肝脏等组织,核磁共振可以更好地检测内部病变和改变。
五、影像诊断的应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肌病、心包疾病、淋巴系统疾病等。
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部位和性质。
六、总结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它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开展更精准的医学预防工作。
影像诊断是当前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3c40995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9.png)
55
B
B C A
心包病变
• 心包积液 • 心包增厚 • 心包钙化 • 心包肿块
57
心包积液
心 影 增 大 , 呈 烧 瓶 形 。
58
心包积液
59
心包钙化
• 缩窄性心包炎 • 心包蛋壳样钙
化
60
22
右前斜位
前下缘前突, 心前间隙下 段缩小
23
24
右心室增大示意图
正位
左侧位
正位:左心缘腰部消失,相反搏动点下移,心尖圆隆、上 翘;左侧位,心影后突,与前胸壁接触面延长
见于二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
25
向左上翘, 心腰消失, 右缘右突
右室增大,PA位
26
27
28
29
30
食道受压移位
5
食道受压移位
右前斜位
6
7
左主B上抬, 气管分叉角增大
左前斜位
8
9
右心房增大示意图
后前位:心右缘膨隆、延长;左前斜位:心缘右房段延长、 凸出;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呈圆弧形膨凸 见于右室衰竭、房间隔缺损等。
10
右心缘 右突延长
右房增大,PA位
11
12
后下缘 后突
右前斜位
13
可见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呈扩张性搏动,称为肺门舞蹈 • 肺野透明度正常。 • 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 缺损、室间隔缺损
34
肺循环改变
常见疾病:
• 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亦见于其他心排血量增加的疾病如甲 亢、贫血等。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600c6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5.png)
心脏各房室增大的共同影像学表现:
心脏某个房室增大,即在心脏四位片上表现为代表该心房或心室段的延长、突出以及心脏表面标志的移位和周围间隙的缩小。
心脏表面标志:相反搏动点
周围间隙:心前间隙、心后间隙、心后食管前间隙、主动脉窗
高血压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动脉导管未闭 常见原因:
01
02
1
右下肺动脉变细,肺动脉段凹陷
2
肺纹理普遍细小、稀疏、减少, 肺野透明度增高
3
严重病例可见侧支循环形成,出 现网状肺纹理
4
(2)影像学表现:
肺少血
202X
肺少血
汇报人姓名
肺水肿:肺毛细血管内的液体向血管外渗出导致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的液体含量增多
毛细血管压力的改变:心源性肺水肿、肾源性肺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毒气体刺激、淹溺 淋巴系统的引流障碍:低蛋白血症、淋巴管受阻
轻度增大: 51∼0.55 中度增大: 56∼0.60 重度增大: >0.6
心脏大小的判断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T1+T2)/胸廓横径 ≤0.5(正常范围)
四、心脏各房室增大 心脏增大是心脏疾病的重要征象,包括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张
心肌肥厚:由肺循环或体循环的阻力增加 以及心肌的损害所致 心腔扩张:由容量增加引起,主要来自分 流或回流;负担过重或最早受损害的心腔 首先扩张,这一特点有利于病变的诊断 心房的扩大一般无单纯的代偿性心肌肥厚
水肿液主要积聚在肺泡壁、小叶间隔、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及胸膜下结缔组织 多为慢性,见于左心衰竭引起的肺静脉和毛细血管高压,也是肺瘀血的进一步发展
间质性肺水肿:
1
2
影像学表现: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dfd4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b.png)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引言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将废物输送到排泄器官。
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血栓形成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检查方法1.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检测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检测心脏瓣膜的关闭和开放功能,心肌的运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结构性异常。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2.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通过磁场和放射性核素来检测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对于诊断心肌病、血栓形成、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通过X射线的穿透能力来检测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密度变化。
它能够检测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学异常,如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
4.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将造影剂注入血管来检测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它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对于诊断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意事项1. 超声心动图:对于孕妇和儿童,超声心动图是安全的检查方法之一。
但是,如果存在心脏疾病或心律失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是它可能会对某些金属植入物产生影响,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患者的情况。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是它可能会对孕妇和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患者的情况。
4.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检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注射造影剂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1)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1)](https://img.taocdn.com/s3/m/6d016a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d.png)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1)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障,其组织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包含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因此,了解循环系统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对临床医学意义重大。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式,通过成像技术获取图像和数据,从而确定循环系统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一、心脏成像技术
心脏成像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CT心脏造影、MRI心脏造影等。
其中,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情况。
CT心脏造影和MRI心脏造影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心脏疾病。
二、血管成像技术
血管成像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MR 血管造影等。
DSA是一种侵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信息,但其风险较大。
CT血管造影和MR血管造影是非侵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血管解剖、狭窄和闭塞等情况,CT血管造影还可以提供三维重建图像。
三、血液成像技术
血液成像技术主要使用放射性核素或磁共振标记成分,通过扫描来获取血液流速、容积、流向等信息。
例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
这些技术在心肌缺血、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疾病信息和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对于促进临床医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医生在进行影像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对患者的安全、加强患者的沟通和心理疏导,确保影像诊断的有效性和健康治疗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问题
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了解各方法大致有哪些优缺点 怎样观察心脏的X线表现 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是什么 常见病变的个性表现又是什么
一、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 心血管造影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USG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
(一)普通X线检查
检 查
➢Cine MRI:心室、瓣膜运动功能(心室容
方 法
积、心搏出量、射血分数、心脏指数)
➢相位编码速度识别技术:血流速度
——MRI
➢心肌灌注显像:区分心肌顿抑、冬眠、梗死
➢肺血管灌注显像:观察肺血
➢波谱成像(MRS):心肌代谢
MRI
检 查
优点
缺点
方
➢ 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的解
法
剖优于造影,与超声相
禁忌证 ➢ 全身情况极度衰竭、对比剂过敏或过敏体质、心内膜 炎、心肌炎、严重冠脉疾病、心衰
C T— computed tomography
心脏CT增强扫 描心肌和心腔 对比度增加, 更好地显示心 肌结构,同时 可观察瓣膜及 乳头肌。
普通CT
检
查
方 法
扫描速度差,时间
分辨率差,难以克
服心脏和大血管搏
动的影响
临床应用 ➢ 心包病变 ➢ 心脏大血管血栓 ➢ 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 鉴别纵隔血管与非血管性病变
检
多层面CT multi-slice CT
查
方
法
——CT
单周扫描达亚秒级 层数多,三维重建效果好
检
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
查
方 法
形态学方面: CT angiography, CTA
的金标准,对心脏畸形诊断有重要价值 CT及MR:时间分辨率不及US和CAG
➢ CTA和MRA在三维显示方面优于CAG ➢ 显示心脏的解剖、心肌瓣膜功能方面MR优于CT ➢ 冠脉钙化检测 CT优于MR ➢ 灌注显像可评价缺血坏死的心肌
正常心脏与大血管X线解剖
roentgenologic appearance of normal heart and great vessels
➢ 心血管疾病:心脏畸形、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动脉栓塞、狭窄
——CT
➢ 可显示主动脉及其一、二级血管
➢ 既有断面像,又可行三维重建,显示空间解剖优 于血管造影,有替代血管造影的趋势
检 查
功能方面:
方
法
➢可显示心肌、瓣膜的活动
——CT
➢计算心室容量、心搏出量、射血分数
➢心肌血流灌注
冠脉钙化检测
左后斜加头位 足位
人右前方贴近胶片,冠状面与其成45°角 心前缘自上而下为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肺动脉、右心室前壁和左心室下端构成。 心后缘由左心房及部分右心房构成
右前斜位心缘弧 度构成
左前斜位投影
人左前方贴近胶片,冠状面与其成60°角 心前缘自上而下分升主动脉、右心房、右
心室,后两者成一弧度。 心后缘为左心房及左心室段构成
左前斜位心缘弧 度构成
右冠造影
左冠造影
基本病变X线表现
心脏外形异常 大小异常 位置异常 搏动异常 钙化 边缘异常 肺循环异常 心脏大血管造影的异常所见
法
主动脉长轴位
肺动脉长轴位
心脏四腔位
Lv Ao
La
左室长轴位(垂直室间隔)
——MRI
肺动脉长轴位
主动脉长轴位
Rv Lv
左室短轴位
MRI横断 位心脏各 腔室及大 血管结构
MRI矢状位及冠状位切面图
心脏大血管形态学MR技术 检 查 ➢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方 法
——MRI
心脏大血管MR功能评价技术
转动反蜘蛛位
反蜘蛛位 正位
右前斜加头位
MIP标准位 置
肺动脉的观察方法
MRI
检 查 方 法
心脏长、短轴断面示意图
多方位成像
➢ 基本成像平面
检 查
横断位
方
冠状位
法
矢状位
——MRI
多方位成像
➢ 特殊成像平面
La
检
左室长轴位(垂直和平行室间隔)
Lv
查 方
左室短轴位
左室长轴位(平行室间隔)
正常心脏大血管在胸腔内的方位横断向示意图
不同体位心脏大血管结构投影示意图
R
R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45° 60°
—— X
检 查 方 法
常 规 线
PA RAO LL LAO
心脏不同体位 摄片的X线表现
心脏X线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 可观察心脏的大体轮廓 ➢ 了解肺血及肺血管发育 情况 ➢ 有无合并肺部病变
缺点 ➢ 组织结构影像重叠 ➢ 不能显示心脏大血 管内部结构 ➢ 不能动态观察心脏、 大血管的搏动
管压迹 左前斜位:观察左前右后缘四腔心剪影 左侧位:一般作为上述检查的补充
后前位投影
一般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 侧
心尖指向左下方 心右缘分两段:上段为主动脉与上腔静
脉的合影,下段为右心房 心左缘分三段:主动脉球、肺动脉主干
及左心室段
心脏大血管正 位相(后前位 平片)
右前斜位投影
心血管造影
Cardioangiography, CAG
检
查 定义
方
法
➢ 借助导管技术将对比剂
快速注入心腔或大血管
内,显示腔内的解剖结
构及功能动态变化,是
一种有创的检查。
设备要求
——
检 心血管造影机
查 方
高压注射器
法 穿刺针、导丝、导管
心 血 管 造 影
心血管造影
适应证 ➢ 冠心病、复杂先心畸形、介入治疗
➢ 扫描时间长
仿
➢ 费用昂贵
——MRI
➢ 可以对心室收缩、瓣膜 活动及心肌功能进行测 定
➢ 不能显示钙化,对冠 脉疾病诊断有局限性
➢ 无创伤
➢ MRA可以不用造影剂
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应用
平片:常规检查,透视为其补充 B超:可显示心脏的解剖、心肌瓣膜功能,实时,为心脏
疾病的首选方法,特殊患者受限 心血管造影:有创,但是冠脉疾病及其它血管性疾病诊断
胸部透视:实时、动态、多角度地观察心脏
大血管的外形及运动情况。
X线平片
➢后前位:观察肺血情况,心脏及大血管的左 右缘剪影。
➢右前斜位:判断左心房有无增大,右室流出 道、右心室及左心室心尖部的外形改变,常 在食道吞钡后检查。
➢左前斜位:鉴别各房室的外形改变 ➢侧位:作为心脏三位片的补充
正常心脏位置及正位相心缘构成
不同体位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心脏大血管的大小 正常心脏大血管造影表现
(一)不同年龄的心 脏外形
(二)体型-胸廓类型和心脏类型的关系
正常心脏体位:垂位心、斜位心、横位心
(三)心脏大小的评价
心胸比=
T1+T2 T
(四)心脏不同体位投影
后前位:观察心大血管两侧剪影及肺血 右前斜位:观察右前左后心缘剪影及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