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知识大赛题目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以下哪部医学典籍的简称?A.《素问》B.《灵枢》C.《素问》和《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C2.《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A.黄帝B.岐伯C.张仲景D.华佗答案:B3.《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哪五个器官?A.心、肝、脾、肺、肾B.心、肝、胃、肺、肾C.心、肝、脾、胆、肾D.心、肝、脾、肺、胆答案:A4.《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哪六个器官?A.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胰脏D.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5.《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什么?A.三个不同的脏腑B.三个不同的经络C.人体内的三个主要区域D.人体的三个主要器官答案:C6.《黄帝内经》中“五行”理论将人体与自然界的哪五种元素相联系?A.金、木、水、火、土B.金、木、水、火、风C.金、木、水、火、雷D.金、木、水、火、电答案:A7.《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春、夏、秋、冬B.风、寒、暑、湿C.喜、怒、忧、思D.酸、苦、甘、辛答案:A8.《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酸、苦、甘、辛、咸B.酸、苦、甘、辛、淡C.酸、苦、甘、辛、甜D.酸、苦、甘、辛、辣答案:A9.《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腑”指的是什么?B.组织C.系统D.经络答案:A10.《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络”是指哪些经络?A.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B.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任脉、督脉C.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D.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理、病理2.《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平衡有关。
黄帝内经竞赛试题
黄帝内经竞赛试题1.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阳气 B.肾气 C.气血 D.天癸 E.精神2.男女具有生殖能力的条件,最确切的是DA.形体壮 B.胃气强 C.脾气旺 D.肾气盛 E.肝气旺3.《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BA.肾气衰B.阳明脉衰C.太冲脉衰D.任脉衰E.三阳脉衰4.《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防病的两大纲领是DA.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B.呼吸精气,独立守神C.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D.外避邪气,内养精神E.不妄作劳,劳逸适度5.《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BA.心肺 B.肺脾 C.肺肾 D.肺肝 E.心肝6.《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两虚”是指AA.正气虚与虚邪 B.胃气虚与虚邪 C.表里两虚D.阴阳两虚 E.气学两虚7.《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阳络伤则病BA.吐血 B.衄血 C.咳血 D.尿血 E.便血8.在《素问?举痛论》中疼痛的原因主要指的是BA.风 B.寒 C.暑 D.燥 E.湿9.《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阻塞AA.经脉 B.肌肉 C.脏腑 D.关节 E.筋骨10.据《灵枢?水胀》所述,肠覃的起因为DA.瘀血 B.水气 C.热毒 D.寒气 E.湿气【B型题】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B.肾气盛,齿更发长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1.女子七岁B2.女子二七A3.女子七七D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D.濡泻 E.干燥证4.风胜则A5.热胜则B6.湿胜则D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7.心B8.肺D9.肾E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D.诸湿肿满 E.诸气膹郁10.与心关系密切的病证是A11.与脾关系密切的病证是D12.与肺关系密切的病证是E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13.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是A14.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肝是D15.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肾是CA.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16.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失守则D17.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肺失守则A18.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肾失守则C【X型题】1.《灵枢?水胀》记载肠覃和石瘕都具备下述症状特点ABCDA.腹胀大B.状如怀子C.按之坚D.推之则移E.腹筋起2.《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骨将惫”具备下列症状BEA.转摇不能 B.不能久立 C.屈伸不能D.行则偻附 E.行则振掉3.《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筋将惫”具备下列症状CDA.转摇不能 B.不能久立 C.屈伸不能D.行则偻附 E.行则振掉4.《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与“火”有关的是ABCDA.诸痛痒疮 B.诸热瞀瘛 C.诸逆冲上D.诸躁狂越 E.诸暴强直5.《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与“热”有关的是ABDEA.诸胀腹大 B.诸病有声,鼓之如鼓 C.诸痉项强D.诸转反戾,水液浑浊 E.诸呕吐酸,暴注下迫6.“从者反治”包括下述内容BCDEA.微者逆之 B.甚者从之 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 E.通因通用7.《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的诊脉纲要包括ABCDA.诊法常以平旦 B.持脉有道,虚静为保C.脉象主病规律 D.脉与四时相合 E.诊脉独取寸口8.《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形坏而无子”的因素有ABCDEA.任脉虚B.太冲脉衰C.天癸竭D.地道不通E.年届七七9.人体清阳的升降规律是ABCA.出上窍 B.实四肢 c.发腠理 D.走五脏 E.归六府【原文填空题】1.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黄帝内经试题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在哪个朝代?A. 春秋战国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3.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下哪项不属于“六腑”?A. 胃B. 大肠C. 膀胱D. 脑答案:D4. “阴阳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五行”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风、热、湿、燥、寒C. 心、肝、脾、肺、肾D. 魂、神、意、魄、志答案:A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是指什么?A. 调节人体四种基本气质B. 调整人体四季的精神状态C. 调整人体气血的四种运行状态D. 调节人体四种基本情绪答案:C二、多选题1.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方法包括哪些?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不妄作劳D. 情志内伤E. 适当运动答案:A、B、C、E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体健康?A. 气候B. 饮食C. 情绪D. 地理环境E. 遗传因素答案:A、B、C、D、E三、判断题1. 《黄帝内经》主张通过药物治疗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错)答案:错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对)答案:对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经络”是指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
答:《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情志调摄等手段,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根据《黄帝内经》,请简述“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黄帝内经》认为情志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会对人体的脏腑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影响健康。
例如,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等。
因此,调和情志,保持心态平和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方面。
29道《黄帝内经》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29道《黄帝内经》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黄帝内经》包括()。
A. 《素问》B. 《灵枢》C. 《素问》和《灵枢》D. 以上都不是答案:C2.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
A. 人体生理病理B. 疾病诊断治疗C. 养生保健D. 以上都是答案:D3.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体现了《黄帝内经》的()观念。
A. 整体观B. 平衡观C. 恒动观D. 辩证观答案:B4.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四季养生原则不包括()。
A. 春捂秋冻B. 夏养长C. 冬养阴D. 秋养收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关于情志与健康的观点()。
A. 怒伤肝B. 喜伤心C. 思伤脾D. 恐伤胆答案:D6. “五谷为养”中的五谷不包括()。
A. 稻B. 黍C. 稷D. 豆答案:D7. 《黄帝内经》中认为睡眠与()密切相关。
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A8. 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人的生长发育以()为周期。
A. 5 年B. 7 年C. 10 年D. 12 年答案:B9. 以下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经络()。
A. 十二经脉B. 奇经八脉C. 十五络脉D. 三十二经脉答案:D10.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的是()的重要性。
A. 预防疾病B. 治疗疾病C. 养生保健D. 锻炼身体答案:A11. 《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强调()。
A. 五味调和B. 过食肥甘C. 偏好辛辣D. 以上都不是答案:A12. 最早提出“治未病”思想的是()。
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答案:B13. 《黄帝内经》中把人体看作一个()。
A. 孤立的个体B. 与自然无关的存在C. 有机整体D. 简单的组合答案:C14.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对脉象的描述()。
A. 浮脉B. 沉脉C. 滑脉D. 方脉答案:D15. “久视伤()”。
A. 血B. 气C. 精D. 神答案:A16.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方法不包括()。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A. 医学理论B. 医学实践C. 医学理论及实践D. 医学理论或实践答案:C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春、夏、秋、冬、长夏D. 风、寒、暑、湿、燥答案:A3.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以下哪项不是“五脏”之一?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二、填空题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是息息相关的。
答案:阴阳五行5.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与五色相对应,其中“心”对应的颜色是________。
答案:赤三、简答题6.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论述题7. 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四气调神”的观点。
答案:《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是指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调整人的精神活动和生活习惯,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春季要养生发之气,夏季要养长之气,秋季要养收之气,冬季要养藏之气。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请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答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这些症状可能与肾精不足有关。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
调理建议包括:饮食上宜食用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等;生活上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情志上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六、判断题9.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自然环境无关。
答案:错误10. 《黄帝内经》提倡“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答案:正确。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部重要医学著作?A. 《难经》B. 《四时分人脏象论》C. 《黄帝内经》D. 《针灸甲乙经》答案:C2. 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百科全书B. 黄帝内经的内容局限于针灸疗法C. 黄帝内经是道家著作D. 黄帝内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教材答案:A3. 下列哪种不是黄帝内经的内容?A. 管脉理论B. 针灸治疗C. 中药配伍D. 气的调摄答案:C4. 黄帝内经提倡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饮食调理B. 运动保健C. 心理调适D. 喝酒作乐答案:A、B、C二、判断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中医药圣书。
A. 对B. 错答案:A2. 黄帝内经主要关注的是疾病的治疗,对于健康的保持没有涉及。
A. 对B. 错答案:B3.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A. 对B. 错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针灸疗法只适用于特定的疾病治疗,不具备普适性。
A. 对B. 错答案:B三、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养生理念?答:黄帝内经强调了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养生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人们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忧虑和压力。
2. 黄帝内经中对于脉诊的认识有哪些?答:黄帝内经将脉诊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摸诊人体的脉搏,可以了解体内的阴阳气血状况,从而推断出病情所在。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辨识疾病与否、判断疾病性质及病情轻重的关键手段。
3. 黄帝内经对于针灸疗法有何见解?答: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针灸疗法,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针刺的穴位选择、针刺的手法和操作方法等。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
A. 经典B. 鼻祖C. 基础D. 指南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之一?()。
A. 春养生B. 夏养长C. 秋养收D. 冬养藏答案:B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是指()。
A. 心、肝、脾、肺、肾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C. 脑、心包、三焦、命门、肾D. 肝、心、脾、肺、胆答案:A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石是()。
A. 气血和畅B. 阴阳平衡C. 脏腑协调D. 经络通畅答案:B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七情”是指()。
A. 喜、怒、忧、思、悲、恐、惊B. 喜、怒、哀、乐、爱、恶、欲C. 喜、怒、忧、思、悲、恐、愁D. 喜、怒、悲、忧、思、恐、惊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__”两部分。
答案:灵枢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五行3.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养生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________。
答案:火5.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体的气血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夜半人气________,鸡鸣人气________”。
答案:夜半人气行于阴,鸡鸣人气行于阳三、简答题1.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答:《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并且通过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维持着动态平衡。
五行则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互作用影响着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如何理解“治未病”?答:“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项重要医学思想,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遵循自然规律等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部医学C. 内部理论D. 内部经验答案:A2. 《黄帝内经》成书于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C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是指()。
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5. 《黄帝内经》中“藏象”理论是指()。
A. 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B. 脏腑的形态结构C. 脏腑的相互关系D. 脏腑的气血运行答案:A6. 《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是指()。
A. 空气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呼吸D. 食物答案:B7. 《黄帝内经》中“精”的概念是指()。
A. 精液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血液D. 食物答案:B8. 《黄帝内经》中“神”的概念是指()。
A. 精神B. 意识C.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D. 脏腑功能答案:A9. 《黄帝内经》中“经络”的概念是指()。
A. 气血运行的通道B. 脏腑之间的联系C.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D. 气血与脏腑之间的联系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病因”的概念是指()。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过程C. 疾病发生的结果D. 疾病发生的变化答案:A11. 《黄帝内经》中“病机”的概念是指()。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过程C. 疾病发生的结果D. 疾病发生的变化答案:D12.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
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过程D. 治疗疾病的结果答案:B13. 《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概念是指()。
A. 治疗疾病B. 预防疾病C. 延长寿命D. 保持健康答案:D14. 《黄帝内经》中“四诊”是指()。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哪一部经典著作?A. 医学启蒙书B. 医学百科全书C. 医学理论专著D. 医学实践指南答案:C2.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阴阳相互转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阴阳平衡D. 五行对应五脏答案:C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什么?A. 四季养生法B. 四时调摄法C. 四气调和法D. 四神调养法答案:A#### 二、填空题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有____个主要的经络系统。
答案:十二5.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____、心、肝、脾、肺、肾。
答案:胆6.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____。
答案:下焦#### 三、简答题7.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主张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情志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思想。
8. 解释《黄帝内经》中“精气神”的概念。
答案:“精气神”是《黄帝内经》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三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和健康状态。
#### 四、论述题9. 论述《黄帝内经》对现代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对现代中医养生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理念,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书中关于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四季养生等方面的具体方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实用的养生指导。
#### 五、案例分析题10. 某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黄帝内经》的理论,给出相应的养生建议。
答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失眠、焦虑等症状,可以通过调整情志、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
黄帝内经大赛题库汇总修订版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习题诸君,加油哦!为中医药而战!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A阴虚阳亢 B气血上冲 C风中经络 D痰迷心窍 E热闭心包2.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题干是否正确?)(原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肝病的特点为B(答案错了,应该是A)A握 B哕 C忧 D咳 E粟4.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A岐伯 B伯高 C少师 D鬼臾区 E雷公5.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A王冰 B杨上善 C张介宾 D吴昆 E马莳6.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CA《素问集注》 B《内经释义》 C《内经知要》 D《内经注证发微》 E《素问直解》7.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CA马莳 B吴昆 C王冰 D张志聪 E张琦8.《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阴、阳的本义是AA脏腑与体表B阴经与阳经C内伤与外感D有形之血与无形之气E卫气与营气9.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B(答案应该是C史崧)A马莳B吴昆C史崧D张琦10.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B(答案是A,因为《太素》比其它的注释本都早)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F《素问经注节解》11.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12.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D(我觉得是B林亿,因为林亿版本是目前的通行版本)A于?B林亿C张琦D胡澍E王冰13.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年代是?B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1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C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1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D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委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16《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答案应该是宋·刘温舒)17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18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应当--十去其七19《内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西汉之前诸医共同汇集20现存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我觉得是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21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特点为--得炅则痛立止(原文是:《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黄帝内经》知识题
《黄帝内经》知识题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明脉衰答案:D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主水”是指()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D、主天癸答案:B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答案:D4、《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A、口B、心C、目D、耳答案:C5、《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A、四七B、五七C、四八D、五八答案:D6、《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四七则()A、肾气平均B、筋骨隆盛C、筋骨坚D、阳明脉衰答案:C7、《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A、肾气有余B、三阳脉盛C、气机畅通D、天癸未竭答案:A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答案:B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A、寒变B、痎疟C、飨泄D、痿厥答案:C10.《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的目的是:A.顺天守时B.志闲而少欲C.把握阴阳D.尽终其天年答案:D1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调养神志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必须:A.德全不危B.食饮有节C.节制嗜欲D.形劳而不倦答案:C1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肝气衰”的病理表现是:A.筋脉不利B.筋骨疹软C.筋脉横解D.筋不能动答案:D1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五脏皆衰”的病理表现是:A.天癸尽B.气血衰少C.精少D.阳气虚衰答案:A14.《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是:A.春夏养阳B.秋冬养阳C.法于阴阳D.服天气答案:C15.《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真气”是指:A.宗气B.肾气C.营气D.正气答案:D16.《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天癸”,其合理解释是:A.肾精B.肾水C. 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的物质D.月经答案:C17.《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地道不通”是指:A.小便不通B.六腑气机不通C.大便不通D.月经闭止答案:D18.《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地道不通”的原因是:A.三阳脉衰于下B.阳明脉衰C.天癸竭D.肝气衰答案:C19.《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答案:C20.《素问·上古天真论》“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见于:A.男子六八B.女子七七C.男子五八D.女子六七答案:D21.《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外貌特征是:A.面皆焦,发始白B.面始焦,发始堕C.面焦,发鬓颁白D.发鬓颁白,身体重答案:B22.《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是指:A.主水液的蒸腾气化B.主天癸C.主藏精D.主水道通调答案:C23.《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是:A.心气B.肝气C.脾气D.肾气答案:D24.《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的“生气”是指:A.营卫之气B.呼吸之气C.生命之气D.肾中精气答案:C2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阴气充沛B.阳气强盛C.阴阳俱盛D.阳气固密答案:D26.《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阳强不能密C.阴阳失调D 阴不胜其阳答案:B2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驱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A.阴精阳气的平衡协调B.阴精阳气的对立消长C.阴精阳气的相互转化D.阴精阳气的互根互用答案:D28.《素问·生气通天论》谓“精神乃治”的关键是:A.真气从之C. 阴平阳秘D.独立神守答案:C29.除哪一项外,都是《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A.医疗实践B. 科学实验方法C.自然科学D.特有的形式逻辑答案:B30.下述除……外,都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的养生方法:A.动作以避害B. 起居有常C.恬恢虚无D.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答案:A31.下述除……外,都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五脏皆衰的衰老之征:A.无子B.行步不正C. .腹满D.筋骨解堕答案:C32.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天气通天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A. 寒热B.温病C.咳嗽D.咳疟答案:A33.按《素问·天气通天论》所论,“阴在五宫,伤在五味”,下述除……外,都是五味偏嗜所致病证:A.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C.筋脉沮弛D.烦则喘喝答案:D34.下述除……外,都是《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阳气失常,寒邪入侵引起的病证:A. 偏枯B.风疗C.疹D.痛肿答案:A35.下述除……外,都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药物食物阴阳属性及作用:A.辛甘发散为阳B.气薄则发泄D.气厚者为阳答案:C36、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蓄秀”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冬答案:B37、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冬答案:A38、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长夏答案:C3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闭藏”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长夏C、秋D、冬答案:D40、《灵枢·天年》认为表现为“好趋”的年龄段是()A、十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答案:B41、《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B、本C、桥D、根答案:A42、《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B、本C、桥D、根答案:C43、《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A、好趋B、好步C、好转D、好走答案:D44、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答案:B4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A.《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针灸甲乙经》答案:D46、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朱震亨答案:B47、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答案:D48、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A. 此消彼长B.此长彼长C.此消彼消D. 此长彼消49、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A. 母B.子C.所胜D. 所不胜答案:D50、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A. 肝为心之母B.脾为心之子C.肾为肺之所胜D.肺为肝之所不胜答案: C51、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答案:D52、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答案:B53、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A.肺B.脾C.肝D.心答案:C多选题1、据《素问·阴阳离合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有A、阳予之主B、失常则天地四塞C、生因春D、长因夏答案:BCD2、《素问·痿论》指出,筋痿的症状是B、枢折契C、胆泄口苦D、筋急而挛答案:ACD3、对《内经》理论体系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儒家B、道家C、阴阳家D、墨家答案:BC4、《内经》理论体系学术特征主要是A、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B、从整体角度辨证论治的原则C、从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D、从人中心角度把握天地人关系答案:ABC5、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少壮之人不昼膜”的原因是A、气血盛B、肌肉滑C、气道通D、营卫之行不失其常答案:ABCD6、《灵枢·天年》提出长寿条件是A、五脏坚固B、血脉和调C、肌肉解利D、呼吸微徐答案:ABCD7、据《灵枢·营卫生会》,属于“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应用的是A、暑证不可发汗B、疮家不可汗C、亡血家不可发汗D、血家不可汗答案:BCD8、据《素问·热论》,“少阳与厥阴俱病”的表现有A、耳聋B、不知人C、厥D、水浆不入答案:ABCD9、据《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可见A、目黄B、口干D、喉痹答案:ABCD10、据《灵枢·水胀》指出,石痕的病因病机是A、恶血当泻不泻,虾以留止B、子门闭塞气不得通C、恶气乃起D、瓣而内著答案:AB11、据《灵枢·百病始生》,积生于阳明之经可见A、饱食则益大B、饥则益小C、饱食则痛D、饥则积见答案:AB12、据《灵枢·经脉》,十五络脉中足厥阴经脉之别所表现的病证有A、挺长B、暴痒C、脊强D、腹皮痛答案:AB13、《灵枢·百病始生》认为“积”“著于阳明之经”可见A、扶脐而居B、饱食则益大C、饱食则安D、饥则益小答案:ABD14、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养生方法是A、使气得泄B、夜卧早起C、广步于庭D、无厌于日答案:ABD15、《素问·厥论》中阳明之厥的主证是A、肿首头重B、面赤而热C、癫疾欲走呼D、腹满不得卧答案:BCD1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可以见到A、汗B、肿C、静则多言D、烦则喘喝17、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特点是A、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B、其民陵居而多风C、其民华食而脂肥D、其治宜灸炳答案:ACD1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正治法的有A、热因寒用B、寒因热用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答案:CD19、《灵枢·癫狂》认为“狂”的原因是A、得之忧饥B、得之大恐C、得之大怒D、得之有所大喜答案:ABCD20、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表现是A、发始堕B、阳明脉衰C、太冲脉衰D、面始焦答案:ACD21、据《灵枢·海论》,血海的输穴有A、气街B、三里C、大抒D、巨虚之上下廉答案:CD22、据《素问·金贾真言论》,性质属阴的有A、心B、肺C、肾D、肝答案:ABCD23、《素问·热论》,伤寒二日,阳明病的症状有A、头项痛B、身热C、鼻干D、不得卧答案:BCD24、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养生方法有()B、食饮有节C、起居有常D、乐括恢之能答案:BCD25、据《素问·示从容论》,下面正确的是()A、年壮则求之于络B、年少则求之于内C、年长则求之于腑D、年少则求之于经答案:CD26、据《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A、耳聋B、溢肿C、喉痹D、掌中热答案:ABC27、据《素问·玉机真脏论》脾风的症状有()A、腹中热B、烦心出黄C、发痒D、少腹冤热而痛答案:ABC28、据《灵枢·百病始生》,生于缓经可见()A、饱食则益大B、饥则安C、饱食则痛D、饥则积见答案:BC29、据《灵枢·癫狂》,“癫疾”出现“气下泄”则属“不治”,其“气下泄”指()A、矢气B、流诞C、泪出D、遗屎答案:BD30、据《灵枢·五禁》,属于五逆的是()A、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B、病泄,脉洪大C、淫而夺形身热,色天然白D、寒热夺形,脉坚搏答案:ABCD31、据《灵枢·五味》,“胃之两焦”指的是()A、上焦B、中焦D、胃上口答案:AB32、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当先治其标的是()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大小不利者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答案:CD3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骨将惫矣”的表现是()A、行则楼附B、不能久立C、转摇不能D、行则振掉答案:BD34、据《灵枢·决气》,气的作用有()A、生津B、充身C、熏肤D、泽毛答案:BCD35、据《素问·刺禁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有()A、肝升于左B、肺藏于右C、心布于表D、肾治于里答案:ABCD37、据《灵枢·本脏》,卫气和则()A、筋骨劲强B、精神专直C、分肉解利D、皮肤调柔答案:CD38、《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络脉伤”的原因是()A、因所堕坠B、起居不节C、卒然多食饮D、用力过度答案:CD39、据《素问·举痛论》,“惊则气乱”的机理有()A、心无所存B、神无所归C、虑无所定D、意无所存40、《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二七可有()A肾气平均B肾气盛C任脉通D太冲脉盛答案:CD4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A阳明脉衰B任脉虚C天癸竭D冲脉衰少答案:BCD4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丈夫二八可有()A精气溢泻B肾气盛C任脉通D太冲脉盛答案:AB)43、《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丈夫七八可有()A肝气衰,筋不能动B天癸竭,精少C肾脏衰D形体皆极答案:ABCD44、《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善于养生者的主要做法是()A起居无节B务快其心C食饮有节D法于阴阳答案:BCD45、《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于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A以酒为浆B以妄为常C不妄作劳D不知持满答案:ABD46、《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善于精神养生者能够()A美其食B高下不相慕C恬淡虚无D任其服答案:ABCD47、《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天养生应()B早卧早起C被发缓形D广步于庭答案:ACD48、《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秋天养生应()A使志安宁B早卧早起C使气得泄D以缓秋刑答案:ABD4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天养生应()A早卧晚起B早卧早起C必待日D使志若伏若匿答案:ACD不定项选择题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A.辛味B.B. 酸味C.C. 甘味D.D. 苦味答案:AC2、最早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难经》答案:C3、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答案: D4、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A. 木与火C. 木与金D. 水与金答案:BC5、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A.先寒而后生病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小大不利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答案:CD6、《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涉及筋病的条文有( )A.诸风掉眩,皆属于肝B.诸热普瘾,皆属于火C.诸痉项强,皆属于湿D.诸转反庆,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答案:ABCD7、《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风寒湿的病证有( )A.诸湿肿满B. 诸痉项强C.诸暴强直D.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答案:BCD8、《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或实可出现(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搜不利答案:ABCD9、《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秋季的正常脉象是( )A.浮B.下肤C.在肤D.垫虫将去答案:BD10、《灵枢·本神》认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或实可出现( )A.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答案:ABCD11、《灵枢·决气》篇指出,血脱的主要表现是( )A.目不明B.色白C.天然不泽D.耳聋答案:BC12、据《素问·咳论》所述,肺咳形成的原因是( )A.外邪伤皮毛,内合于肺B.心火灼伤肺金C.寒冷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D.肾水上泛于肺答案:AC13、《脉要精微论》望面色中失神五色的比拟物品有( )A.鹅羽B.地苍C.黄土D.重漆答案:BC1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A.坚者削之B.客者除之C.微者逆之D.甚者从之答案:ABC15、《灵枢·玉机真脏论》所述“五虚”是指( )A.脉细B.皮寒C.前后不通D.饮食不入答案:ABD16、《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胀腹大D.诸气肌郁答案:ABCD17、《素问·脉要精微论》阐述的有:夫脉者,血之府也( )A.长则气治B.代则气衰C.数则烦心D.涩则心痛答案:ABCD18、《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症状是( )A.体若潘炭B.目盲不可以视C.耳闭不可以听D.烦则喘喝答案:BC19、《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仓康之官”是指(A大肠B小肠C胃D脾答案:CD20、《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的心的生理功能是( ) A生之本B通于夏气C其充在血脉D通于冬气答案:ABC21、《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为( )A生之本B气之本C神之变D魄之处答案:BD22、《素问·六节藏象论》主要论述了( )A人体以五脏为本B五脏与五华的关系C五脏与精神活动的关系D五脏与四时的关系答案:ABCD23、据《素问·五藏别论》,奇恒之府的特征是()A与五脏相表里B贮藏精气C传化水谷D形态中空答案:BD24、据《素问·五藏别论》,奇恒之府包括( )A女子胞B脉C骨D脑髓答案:ABC25、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B传化物而不藏C泻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答案:AD26、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包括( )A胃B大肠、小肠C膀胱D三焦答案:ABCD27、《素问·五藏别论》所说:“魄门亦为五藏使”说明肛门的启闭要依赖于()A心神的主宰B气的条达C脾气的升提D肺气的宣降答案: ABC28、《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 )A输精于皮毛B散精于肝C行气于府D浊气归心答案:ABCD29、《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 )A脾气散精,上归于肺B毛脉合精C水精四布,五经并行D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答案:ACD30、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阳道实,阴道虚”,其中伤阴的邪气为()A贼风虚邪B食饮不节C起居不时D情志不节答案:BC31、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气入六腑的表现为( )A身热B谵语C不时卧D喘呼答案:ACD3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气入五脏的表现为( )A身热B谵语C飨泄D久为肠癖答案:CD33、《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可出现(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搜不利答案:BC34、《灵枢·本神》指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可出现( )A 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答案:AB35、《灵枢·本神》认为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 )A狂忘不精B阴缩C挛筋D两胁骨不举答案:ABC36、《灵枢·本神》所述,在五脏虚实病中,引起五脏不安的脏是( ) A肝B心C脾D肾答案:CD37、《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做到( )A和喜怒B顺四时C节阴阳D安居处答案:ABD38、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营卫二气运行的规律是( )A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B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C卫气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D营卫者,精气也答案:ABC39、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老人之不夜膜者”的主要机理是( ) A气血衰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C肌肉枯,气道涩D五脏之气相搏答案:ACD40、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少壮之人不昼朕者”的原因是()A气血盛B肌肉滑C气道通D营卫之行,不失其常答案:ABCD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知七损八益,则年五十出现( )A阴气自半B起居衰C体重D耳目不聪答案:CD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阳胜则出现( ) A身热B寒厥C齿干D膝理闭答案:ACD4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例哪些属于阳的特性( )A静B躁C化气D生清答案:BCD44、据《灵枢·百病始生》,积生于阳明之经可见A、饱食则益大B、饥则益小C、饱食则痛D、饥则积见答案:AB45、《灵枢·百病始生》认为“积”“著于阳明之经”可见A、扶脐而居B、饱食则益大C、饱食则安D、饥则益小答案:ABD4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顺四时而“从其根”的养生方法是( ) A春夏养阳B春夏养阴C秋冬养阳D秋冬养阴答案:AD)47、《灵枢·天年》认为人能长寿的内在因素是( )A五脏坚固,血脉和调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C呼吸微徐,气以度行D肌肉解利,皮肤致密答案:ABCD48、《灵枢·天年》中三十岁的表现为( )A血气始盛B五脏大定C血脉盛满D肌肉坚固答案:BCD)49、《灵枢·天年》指出人生百岁则( )A五脏皆虚B神气皆去C精气皆亏D形以独居答案:ABD50、《灵枢·天年》篇认为“其不能终寿而死”的原因有( )A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B喘息暴疾,又卑基墙C薄脉少血,其肉不石D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答案:ABCD。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主要内容包括:A. 针灸学B. 药物学C. 基础理论D. 外科手术2.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A. 《素问》和《灵枢》B. 《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C. 《难经》和《温病条辨》D. 《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八十一难经》3. 以下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五行”?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4.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A. 调整四季的气候变化B. 调整四时的精神状态C. 调整四时的饮食结构D. 调整四时的生活习惯5.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思想是: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阴阳转化D. 五行相乘6. 以下哪个脏腑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7.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需要:A. 充足的睡眠B. 均衡的饮食C. 适当的运动D. 所有选项都是8.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C. 治疗疾病的方法D. 疾病发生的原因9. 《黄帝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精生神B. 气生精C. 神生精D. 精气神相互转化10. 以下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湿D. 热E. 暑F. 火答案:1. C2. A3. D4. B5. A6. C7. D8. B9. D10. F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_________有关。
2. 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_________,金克木。
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_________。
4. 根据《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春季应_________,以养肝脏。
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和_________。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组成部分?A. 素问B. 灵枢C. 伤寒论D. 难经答案:C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下哪个不是五脏之一?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哪四气?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酸、苦、甘、辛D. 喜、怒、忧、思答案:A#### 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气候变化2.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分别对应五行中的________、木、火、土、水。
答案:金3.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的平衡密切相关。
答案:阴阳#### 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阴阳是宇宙间两种基本的对立统一力量,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万物。
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
在人体中,阴阳五行对应五脏六腑,通过调和阴阳五行,可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2. 解释《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预防医学的重要理念,意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干预和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一概念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等方法,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答案:在《黄帝内经》中,“精、气、神”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决赛试题
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决赛试题一、个人必答题: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肝为人体生命之A生之本B罢极之本c气之本D封藏之本E仓廪之本答案:B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哪项不属于传化之府A胃B大肠c小肠D胆E膀胱答案:D《素问•灵兰秘典论》“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是指A肛门B大肠c脏腑D人中沟E脏腑相使之道答案:E《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生命系统结构,其中肾病的特点为A握B哕c忧D咳E栗答案:E据《灵枢•本脏》,“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是A卫气B营气c肾气D志意E五脏答案:A下列五脏与神志的关系,五脏所藏神气中错误的是A心藏神B肝藏魂c肺藏魄D肾藏智E脾藏意答案:D据《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坐伤A血B筋c气D骨E肉答案:E《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汗出见湿”所生之病是A水肿B痤痱c肤胀D皶E偏枯答案:B《灵枢•天年》认为人“好坐”的年龄是A二十岁B三十岁c四十岁D五十岁E六十岁答案:c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色中的善色A面色如白裹朱B面色如鹅羽c面色如苍璧之泽D面色如地苍E面色如罗裹雄黄答案:D1、《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辛”的病理变化是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D脾气不濡,胃气乃厚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答案:E据《素问•举痛论》,恐可使A气上B气缓c气下D气结E气泄答案:c3、根据《素问•举痛论》,以下哪种情志因素对人体气机影响的描述是错误的A怒则气上B喜则气缓c悲则气耗D恐则气下E惊则气乱答案:c《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寒收引”者,病属于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E《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苦”的病理变化是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D脾气不濡,胃气乃厚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答案:c《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胜病、阴胜病最终转归终皆有“腹满,死”,其机理是A阴气竭绝B阳气竭绝c阴阳相交D脾气内绝E正气亡失答案:D《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痛痒疮”者,病属于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B根据《灵枢•大惑论》的内容,“血之精”在目为A瞳子B黑眼c络D白眼E约束答案:c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病机十九条”中火的病机A诸转反戾,水液混浊B诸噤鼓栗,如丧神守c诸病胕肿,痛酸惊骇D诸逆冲上E诸热瞀瘛答案:A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A干B动c肿D浮E濡泻答案:E1、据《素问•举痛论》,思则A气上B气缓c气下D气结E气泄答案:D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百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由于A四时之气使然B地势使然c脏独主其病之故D人之体质所为E五脏气虚使然答案:A3、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病机十九条”中热的病机A诸转反戾,水液混浊B诸病有声,鼓之如鼓c诸呕吐酸,暴注下迫D诸躁狂越E诸胀腹大答案:D根据《素问•举痛论》,与疼痛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答案:B提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是以下《内经》哪一篇A《灵枢•热病》B《素问•热论》c《素问•评热病论》D 《灵枢•九宫八风》E《素问•刺法论》答案:c《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气合而有形”是指A阴阳二气相合化生万物B邪气与正气相搏而发生疾病c天气与水谷之气相合滋养人体D男女之精相合而成身形E 先后天之气合而充养身形答案:B根据《灵枢•百病始生》“风雨袭虚”则A邪伤于中B邪伤于腑c邪伤于上D邪伤于下E邪伤于肺答案:c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诊法的纲领是A审察病机B望闻问切c五决为纪D辨别标本E先别阴阳《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三七则A筋骨坚,发长极B齿更发长c真牙生而长极D月事以时下E筋骨劲强答案:c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标志着A骨将惫矣B肾将惫矣c府将惫矣D筋将惫矣E精神将夺矣答案:E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三阴三阳的划分依据是A阴阳作用的先后B阴阳之气的多少c阴阳本身的次序D阴阳作用的大小E阴阳功能的展现答案:B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烦之脉是A短B数c细D代E涩答案:B3、《灵枢•五色》认为青黑为A风B痛c寒D脓E挛答案:B《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认为,“火郁”为病的治疗方法是A达之B发之c夺之D泄之E折之《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少气”的脉象是A一呼脉再动B一呼脉一动c一呼脉四动以上D一吸脉三动E一吸脉再动答案:B目前学术界认定的《黄帝内经》汇集成书的年代是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答案:B《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秋应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E中代答案:D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酸B苦c甘D辛E咸答案:B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哪些症状不属于“五虚”A脉细B前后不通c皮寒D气少E饮食不入答案B0、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哪些症状不属于“五实”A脉盛B腹胀c闷瞀D前后不通E饮食不入答案:E1、据《素问•五常政大论》,不胜毒者当以A厚药B薄药c无毒药D针石E食治答案:B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阴虚火旺的治疗,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甘寒清热B苦寒泻火c咸寒泄热D辛寒清热E滋阴清热答案:E3、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实者活”的依据是A浆粥入胃B身汗得后利c腹减如故D脉从四时E泄注止答案:B4、据《素问•异法方宜论》,治疗方法与地域有关,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正确的A砭石者,从东方来B药熨者,从中央而来c灸焫[ruò]者,从北方来D九针者,从南方来E毒药者,从西方答案:B据《素问•咳论》,症见“咳而遗失”者当属A胃咳B胆咳c大肠咳D小肠咳E膀胱咳答案:c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与生活特点是A食鱼而嗜咸B食杂而不劳c华食而脂肥D野处而乳食E嗜酸而食胕答案:B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逸者”应采取何法A收之B行之c温之D浴之E平之答案:B《灵枢•营卫生会》“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之“两”是指A夺血、夺汗B夺气、夺血c夺汗、夺精D夺血、夺精E夺气、夺精答案:A《素问•水热穴论》中“胃之关”是指A口B咽c肾D脾E肺答案:c0、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服汤液醪醴可以万全的是A无论何世B当今之世c中古之世D上古之世E黄帝时代答案:c1、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春伤于风,夏生A咳嗽B温病c飧泄D痎疟E水胀答案:c2、现存最早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A《黄帝内经太素》B《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素问直解》E《素问集注》答案:A3、《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dàn]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答案:c4、《灵枢•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之“两实”是指A正常气候与人体正气充实B邪气盛实与人体正气充实c合理调养,正气更盛D气与血充实而不衰E营与卫循行通畅答案:A二、团队必答题故病久则传化,,良医弗为。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成书时间大约是: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答案:B2. 《黄帝内经》主要分为哪两部分?A. 《素问》和《灵枢》B. 《灵枢》和《九针》C. 《素问》和《九针》D. 《灵枢》和《九章》答案:A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是指: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气C. 金、木、水、火、风D. 金、木、水、火、石答案:A二、填空题4. 《黄帝内经》中认为,人体健康状况的维持依赖于_________的平衡。
答案:阴阳5. 《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体有_________条主要经络。
答案:十二三、简答题6. 简述《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六腑”的基本理论。
答案:《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则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五脏六腑各自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健康状态。
四、论述题7. 论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对现代中医养生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为主,即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一理念对现代中医养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提倡人们注重日常保健,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等手段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答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情绪低落可能与肝气郁结有关,因为肝主疏泄,情绪不畅会影响肝气的流通。
食欲不振可能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
调理建议包括:调整工作节奏,减少压力;进行适当的放松和休闲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饮食上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生冷;必要时可采用中药调理,如使用疏肝理气的草药等。
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试题库
2015年《黄帝内经》知识大赛题库1.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的年代是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2.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3.《灵枢》最早称为A《针经》B《九灵经》C《九卷》D《九墟》E《阴阳大论》4.《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汉书•艺文志》B《针灸甲乙经》C《七略》D《伤寒杂病论》E《金匮要略》5.《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萧B吴昆C高士宗D张志聪E张琦6.现存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A《黄帝内经太素》B《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注证发微》D《素问直解》E《素问集注》7.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集注》B《内经释义》C《内经知要》D《内经注证发微》E《素问直解》8.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E《素问经注节解》9.研究《灵枢》最有成就的注家是A杨上善B张介宾C马萧D丹波元简E王冰10.现存最早的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A《黄帝内经太素》B《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注证发微》D《素问直解》E《素问集注》11.现存分类研究《内经》最完整的注本是A《黄帝内经太素》B《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注证发微》D《类经》E《素问集注》12.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A马萧B吴昆C王冰D张志聪E张琦13.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A马萧B吴昆C史法D马萧E张琦14.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王冰B杨上善C张介宾D吴昆15.《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七略》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16.将《九卷》更名为《针经》的是A皇甫谧B杨上善C张仲景D王冰E马前17.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A于独B林亿C张琦D胡渴E王冰18.分类研究《内经》最简要而流传广泛的注本是A《内经知要》B《读素问钞》C《素问悬解》D《类经》E《医经读》19.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20.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阴阳学说的内容?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21.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医学教育的内容?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22.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胃肠结构与功能的内容? 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23.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基础理论的内容?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24.《内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A黄帝B岐伯C张仲景D扁鹊E西汉之前诸医共同汇集2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伪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26.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A皇甫谧B杨上善C王冰D刘温舒E张介宾27.<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A皇甫谧B杨上善C王冰D刘温舒E张介宾28.<<素问悬解>>的作者是?A黄元御B马萧C高士宗D张琦E李中梓29.据《素问•六微旨大论》,精气运动的基本方式是A上下左右B升降出入C布散终始D生化无穷E变化无常30.据《素问•六微旨大论》,万物形成的最基本的物质是A精气B气血C阴阳D五行E津液3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A心B肝C脾D肺E肾3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雷气通于A心B肝C脾D肺E肾3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雨气通于A心B肝E肾3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通于A目B口C隘D鼻E耳3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终而A生化B蕃育C有形D象变E神机3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布而A生化B蕃育C有形D象变E神机37.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A心肝B肺肾C脾胃D心肺E肝肾38.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A胃B脾胃C肠胃D大肠E小肠39.《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五气”指的是A臊焦香腥腐B酸苦甘辛咸C心肝脾肺肾D木火土金水E寒暑燥湿风40.《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自古通天者,生之本”的“本”指A神B气C精D阴阳。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科经典C. 内治经典D. 内伤经典答案:A2.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起源于()。
A. 哲学B. 医学C. 天文学D. 地理学答案:A4. 《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人体脏腑B. 四时气候C. 五味D. 六腑答案:D5. 《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
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脾、肺、胃C. 心、肝、脾、肺、胆D. 心、肝、脾、肺、大肠答案:A6. 《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
A.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心包D.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答案:A7. 《黄帝内经》中“奇恒之腑”包括()。
A.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B. 脑、髓、骨、脉、胆、子宫C. 脑、髓、骨、脉、胆、精室D. 脑、髓、骨、脉、胆、胃答案:A8. 《黄帝内经》中“精气”的概念是指()。
A. 人体之气B. 人体之精C. 人体之气与精的总称D. 人体之精液答案:C9. 《黄帝内经》中“营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卫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B11. 《黄帝内经》中“四气”指的是()。
A. 寒、热、温、凉B. 风、寒、暑、湿C. 风、寒、暑、燥D. 风、寒、湿、燥答案:C12. 《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
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13. 《黄帝内经》中“五色”指的是()。
《黄帝内经》试题(含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含答案)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B)A、春秋战国B、战国秦汉C、秦汉时期D、西汉中后期E、东汉前中期2、“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B)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E、四时3、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C)A、寒变B、痎疟C、飧泄D、痿厥E、洞泄4、《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C)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E、男子二八5、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B)A、肾脏衰,精少B、五脏皆衰,天癸尽C、阴气竭,肝气衰D、肾气衰,阳气竭E、阴气衰,天癸竭6、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对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D)A、五脏之气B、天癸C、水谷D、肾气E、胃气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C)A、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寒气在下,热气在上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C)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B)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䐜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B)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E)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C)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E)A、发散B、发泄C、通利D、涌泄E、以上都不是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B)A、寒暑B、喜怒C、湿邪D、燥邪E、劳作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A)A、寒暑B、喜怒C、悲D、恐E、劳作18、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A)A、意B、心C、志D、思E、虑1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之所存谓之(C)A、意B、心C、志D、思E、虑2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因虑而处物谓之(B)A、意B、智C、志D、思E、虑2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神伤的症状是(A)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伤的症状是(B)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志伤的症状是(D)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4、《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舍(E)A、志B、魄C、神D、意E、魂25、《灵枢·本神》篇指出,脾藏营,营舍(D)A、志B、魄C、神D、意E、魂26、《灵枢·本神》篇指出,心藏脉,脉舍(C)A、志B、魄C、神D、意E、魂27、《灵枢·本神》篇指出,肺藏气,气舍(B)A、志B、魄C、神D、意E、魂28、《灵枢·本神》篇指出,肾藏精,精舍(A)A、志B、魄C、神D、意E、魂29、《灵枢·本神》篇所述,肾气虚的症状是(C)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3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虚的症状是(A)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面白E、腰膝痠软3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虚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B)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C、鼻塞不利D、怒E、笑不休3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B)A、恐B、怒C、笑不休D、腹胀,经溲不利悲E、思3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D)A、二十五B、三十五度C、四十五度D、五十度E、四十八度37、《灵枢·营卫生会》所言“中焦如沤”,指(E)A、脾肾气化水湿的功能B、肾和膀胱排泄水液的功能C、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D、肝疏泄条达气机的功能E、脾胃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3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A)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E、阴经与阳经39、《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B)A、同名异类B、异名同类C、异名异类D、同名同类E、以上均不是40、《灵枢·口问》言“中气不足”可见什么症状? (E)A、四肢不用B、纳呆C、已食如饥D、腹满E、溲便为之变41、根据《灵枢·决气》篇,“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指的是(A)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之精D、天地之精气E、以上均不是42、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B)A、淖泽注于骨B、熏肤、充身、泽毛C、骨属屈伸D、泄泽补益脑髓E、皮肤润泽43、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B)A、目不明B、耳聋C、腠理开、汗大泄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E、色白、夭然不泽44、“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自(D)A、《素问·上古天真论》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C、《灵枢·邪客》D、《灵枢·本藏》E、《灵枢·本神》45、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作用的是(A)A、卫气B、营气C、肾气D、志意E、五脏46、《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B)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7、《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A)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8、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风雨”所伤的部位是(A)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49、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喜怒不节”所伤的部位是(C)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5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B)A、寒邪外束B、暑热薰蒸C、湿邪困表D、风邪袭表E、湿邪蕴蒸5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因是(A)A、七情所伤B、饮食所伤C、劳作所伤D、六淫所伤E、以上均不是5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则生(C)A、水肿B、偏枯C、痤疿D、风疟E、大疔5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则伤(D)A、肝B、心C、脾D、肾E、肺5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A)A、五味失调B、感受六淫C、情志所伤残D、阳热耗伤E、劳倦所伤55、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静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阴平阳秘的解释是(C)A、阴气守持于内,阳气运使于外B、阴气充足,阳气壮盛C、阴阳平和协调D、阴气平稳,阳气强盛E、阴气固守于内,阳气卫护于外57、据《素问·举痛论》,思可使(D)A、气上B、气缓C、气下D、气结E、气泄58、《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A)A、悲B、恐C、惊D、思E、怒59、据《素问·举痛论》,惊则(C)A、气上B、气缓C、气乱D、气结E、气泄60、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虚则(C)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1、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虚则(B)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2、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盛则(A)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3、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盛则(D)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4、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E)A、感寒B、感热C、伤于饮食D、伤于情志E、有所劳倦6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A)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C)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风”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暴强直6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肝”的原文是(A)A、诸风掉眩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肺”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肾”的原文是(B)A、诸逆冲上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D)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湿肿满E、诸痛痒疮7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心”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湿”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痉项强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热”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胀腹大7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寒”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暴强直C、诸躁狂越D、诸病水液,澄澈清冷E、诸痛痒疮77、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视伤(E)A、气B、肉C、精D、骨E、血78、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坐伤(B)A、气B、肉C、精D、骨E、血79、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立伤(D)A、气B、肉C、精D、骨E、血80、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行伤(C)A、气B、肉C、筋D、骨E、血81、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卧伤(A)A、气B、肉C、精D、骨E、血82、《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B)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83、据《素问·热论》,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是(A)A、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C、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D、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E、巨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84、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者则(D)A、病轻B、病甚C、易已D、必不免于死E、愈甚85、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B)A、泻下之法B、泄热之法C、发汗之法D、涌吐之法E、和解之法86、《素问·热论》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其中“伤寒”的含义根据《难经》的解释,下列哪一种病不属其范围(E)A、中风B、湿温C、热病D、温病E、风温87、据《素问·评热病论》,失志者常出现(C)A、脉躁B、烦燥C、狂言D、多汗E、谵语88、据《素问·评热病论》,不能食则(B)A、复热B、精无俾C、其寿立而倾D、失志E、胃病89、《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B)A、燥邪B、寒邪C、湿邪D、热邪E、暑邪90、《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A)A、肺脉而行B、胃脉而行C、脾脉而行D、心脉而行E、肾脉而行91、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D)A、胃咳B、脾咳C、肺咳D、三焦咳E、肝咳92、《素问·举痛论》在论述疼痛的机理时,强调了哪种邪气的作用(B)A、湿气B、寒气C、热气D、风气E、暑气93、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E)A、行痹B、痛痹C、著痹D、肾痹E、骨痹94、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筋痹B、行痹C、痛痹D、肾痹E、肝痹94、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D)A、筋痹B、脾痹C、心痹D、脉痹E、骨痹96、据《素问·痹论》,至阴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C)A、脾痹B、著痹C、肌痹D、脉痹E、筋痹97、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皮痹B、肺痹C、行痹D、著痹E、筋痹98、《素问·痹论》认为卫者为(D)A、水谷之清气B、水谷之精气C、水谷之浊气D、水谷之悍气E、水谷之糟粕99、《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D)A、宗筋弛纵B、骨枯髓虚C、胞络阻绝D、肺热叶焦E、肌肉濡渍100、根据《素问·痿论》所述,骨痿的症状是:(C)A、胫纵B、肌肉不仁C、骨枯而髓减D、筋急而挛E、色黑而齿槁101、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渗灌溪谷”作用的是(C)A、经脉B、宗筋C、冲脉D、任脉E、带脉102、《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心气热可致(B)A、筋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3、《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脾气热可致(A)A、肉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4、《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肝气热可致(D)A、肉痿B、脉痿C、肌痿D、筋痿E、骨痿105、《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B)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6、《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肾气热可致(E)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7、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肤胀与鼓胀的症状相同点是(A)A、腹胀身皆大B、皮厚C、腹筋起D、按其腹窅而不起E、色苍黄108、据《灵枢·水胀》篇所述,石瘕是因寒邪客于(E)A、胸腔B、腹腔C、肠内D、肠外E、子门109、据《灵枢·水胀》篇所述,具有“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症状表现的是(B)A、水胀B、肤胀C、鼓胀D、肠覃E、石瘕110、《灵枢·水胀》认为生于胞中的疾病是(B)A、肠覃B、石瘕C、鼓胀D、石水E、皮水111、《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以时下”的疾病是(A)A、肠覃B、石瘕C、石水D、鼓胀E、皮水112、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之“津液”是指(C)A、体液B、精气C、水气D、尿液E、汗液11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论述水肿病的病因是(D)A、三焦不利B、风邪袭表C、血脉不利D、五脏阳竭E、寒邪侵袭114、《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A)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C、微动四极D、温衣E、开鬼门,洁净府115、《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B)A、心之府B、血之府C、气之府D、精之府E、神明之府116、《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11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B)A、筋将惫B、肾将惫C、骨将惫D、府将坏E、肝将败118、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C)A、目B、耳C、头D、髓E、心11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B)A、气血将夺B、精神将夺C、营卫将夺D、骨髓将夺E、经气将夺12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天的脉象应(D)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E、中平12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对应的正常脉象是(B)A、规、矩、权、衡B、规、矩、衡、权C、衡、权、规、矩D、权、衡、规、矩E、矩、规、衡、权12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的败色者是(E)A、面色如赭B、面色如盐C、面色如蓝D、面色如地苍E、面色黄如蟹腹123、《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E)A、脾之大络B、心之大络C、肺之大络D、肝之大络E、胃之大络124、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A)A、虚里B、膻中C、心包D、气海E、胸中之气125、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C)A、脉细气少B、皮寒C、腹胀D、泄利前后E、食饮不入1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B)A、温之以B、补之以味C、阴阳双补D、引之E、引而竭之1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引之”,“引”是指(C)A、利尿之法B、导引、按蹻之法C、益气升提之法D、荡涤疏利之法E、涌吐之法12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E)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2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深重者,宜采取的治法是(C)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D)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于气虚下陷者,治宜(C)A、补之以味B、越之C、引之D、决之E、温之以气132、《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C)A、病人B、疾病C、医生D、工作E、精神13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本”的是(A)A、先病而后逆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病而后小大不利E、急者134、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E)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寒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135、《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精气
B气血
C阴阳
D五行
E津液
31.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
窗体顶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2.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雷气通于
窗体顶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3.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雨气通于
窗体顶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4.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通于
窗体顶端
A目
B口
C嗌
D鼻
E耳
35.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终而
窗体顶端
A生化
B蕃育
C有形
D象变
E神机
36.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布而
窗体顶端
A生化
B蕃育
C有形
D象变
E神机
37.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
窗体顶端
A心肝
B肺肾
C脾胃
D心肺
E肝肾
38.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
窗体顶端
A《史记·扁鹊传》
B《汉书·艺文志》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3. 《灵枢》最早称为
窗体顶端
A《针经》
B《九灵经》
C《九卷》
D《九墟》
E《阴阳大论》
窗体底端
4.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窗体顶端
A《汉书·艺文志》
B《针灸甲乙经》
C《七略》
D《伤寒杂病论》
E《金匮要略》
窗体顶端
A胃
B脾胃
C肠胃
D大肠
E小肠
39.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五气”指的是
窗体顶端
A臊焦香腥腐
B酸苦甘辛咸
C心肝脾肺肾
D木火土金水
E寒暑燥湿风
40.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自古通天者,生之本”的“本”指
窗体顶端
A神
B气
C精
D阴阳
E血液
窗体底端
C少师
D鬼臾区
E雷公
20. 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阴阳学说的内容?
窗体顶端
A岐伯
B伯高
C少师
D鬼臾区
E雷公
21. 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医学教育的内容?
窗体顶端
A岐伯
B伯高
C少师
D鬼臾区
E雷公
22. 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胃肠结构与功能的内容?
窗体顶端
A岐伯
B伯高
C少师
D鬼臾区
E雷公
23. 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基础理论的内容?
窗体顶端
A马莳
B吴昆
C史菘
D马莳
E张琦
14. 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
窗体顶端
A王冰
B杨上善
C张介宾
D吴昆
E马莳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ﻫ15. 《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窗体顶端
A《史记·扁鹊传》
B《汉书·艺文志》
C《七略》
D皇甫谧《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16. 将《九卷》更名为《针经》的是
窗体底端
5.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窗体顶端
A马莳
B吴昆
C高士宗
D张志聪
E张琦
窗体底端
6. 现存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
窗体顶端
A《黄帝内经太素》
B《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注证发微》
D《素问直解》
E《素问集注》
7. 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
窗体顶端
A《素问集注》
B《内经释义》
C《内经知要》
窗体顶端
A岐伯
B伯高
C少师
D鬼臾区
EHale Waihona Puke 公24. 《内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窗体顶端
A黄帝
B岐伯
C张仲景
D扁鹊
E西汉之前诸医共同汇集
25. 《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
窗体顶端
A黄帝所作
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
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
D伪托示重
E黄帝后人之作
26. 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
窗体顶端
A皇甫谧
B杨上善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题目
———————————————————————————————— 作者:
———————————————————————————————— 日期:
2015《黄帝内经》知识大赛题目
1. 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的年代是
窗体顶端
A先秦
B西汉末年
C战国
D东汉
E黄帝时代
2. 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C王冰
D刘温舒
E张介宾
27. <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
窗体顶端
A皇甫谧
B杨上善
C王冰
D刘温舒
E张介宾
28. <<素问悬解>>的作者是?
窗体顶端
A黄元御
B马莳
C高士宗
D张琦
E李中梓
29. 据《素问·六微旨大论》,精气运动的基本方式是
窗体顶端
A上下左右
B升降出入
C布散终始
D生化无穷
E变化无常
30. 据《素问·六微旨大论》,万物形成的最基本的物质是
D《内经注证发微》
E《素问直解》
8. 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
窗体顶端
A《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集注》
C《素问吴注》
D《类经》
E《素问经注节解》
9. 研究《灵枢》最有成就的注家是
窗体顶端
A杨上善
B张介宾
C马莳
D丹波元简
E王冰
窗体底端
10. 现存最早的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
窗体顶端
A《黄帝内经太素》
窗体顶端
A皇甫谧
B杨上善
C张仲景
D王冰
E马莳
17. 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
窗体顶端
A于鬯
B林亿
C张琦
D胡澍
E王冰
18. 分类研究《内经》最简要而流传广泛的注本是
窗体顶端
A《内经知要》
B《读素问钞》
C《素问悬解》
D《类经 》
E《医经读》
19. 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
窗体顶端
A岐伯
B伯高
B《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注证发微》
D《素问直解》
E《素问集注》
11. 现存分类研究《内经》最完整的注本是
窗体顶端
A《黄帝内经太素》
B《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注证发微》
D《类经》
E《素问集注》
12. 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
窗体顶端
A马莳
B吴昆
C王冰
D张志聪
E张琦
13. 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