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苏轼诗词的特点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从多个方面探究其价值和影响。
一、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特点,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题西林壁》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种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苏轼诗词的一大特色。
二、苏轼诗词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赤壁赋》一文中,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具有哲学性,也具有人文性,对于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苏轼诗词的美学价值苏轼的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美、艺术美,还表现了人性美、道德美等方面。
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苏轼诗词的社会影响苏轼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密州的景色和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苏轼诗词的文化传承苏轼的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引言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他的诗词在当时就备受推崇。
苏轼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开创了北宋文坛的新篇章。
本文将探讨苏轼在其诗词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思想。
一、对自然的崇拜与亲近苏轼非常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在他的诗中经常能找到对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深入细腻地描写。
他认为自然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而通过与自然交融,人们才能感悟生命真谛。
他倡导返璞归真,反对浮华繁琐。
二、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苏轼身世显赫,但他不满于权势富贵,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和民生之艰辛。
在一些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
他倡导以人民为中心,主张官员要忠于职守,为民众谋福祉。
三、思想观念与人生态度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探索和人生智慧。
他把握当下,强调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
他对世间事物持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善于从细微之处领悟人生真谛。
四、个性特点与创作风格苏轼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使其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他以豪放洒脱、率真直接而闻名,同时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对音韵把握准确,能够巧妙地运用平仄散仗等技巧,使其诗歌更加有韵味。
结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人之一。
通过对其诗词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苏轼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他对自然、对国家、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使其诗词作品具有珍贵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描写:苏轼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进行描写,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通过描绘山水和季节变化,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抒发情感:苏轼的诗歌情感丰富,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包括欢乐、忧愁、忧郁和思乡之情等。
他深刻地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3. 借古讽今:苏轼的诗歌常常利用古代的典故和历史事件,以讽刺和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幽默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问题,并对时政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4. 诗词颠覆:苏轼在诗词写作中除了遵循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还大胆地进行了一些突破和创新。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总而言之,苏轼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承袭了古代文人的传统,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他深情的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类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使其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苏轼词用典举例
苏轼词用典举例一、苏轼词的背景与特点1.1 苏轼的生平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评论家,活动于11世纪的中国。
苏轼的一生风华绝代,担任过官职,也多次贬谪,但他对文学的追求从未停息。
他所写的诗词作品影响广泛,其中的用典丰富多样,充满情感和哲理。
1.2 苏轼词的特点苏轼的词作在形式上多样化,既有质朴自然、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有对景物描写的精美细腻的作品。
苏轼词的用典也十分丰富,常常使用典故、典型、典型成语等,以增强词作的艺术效果。
二、苏轼词中的典故运用2.1 典故《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最著名的词之一,其中充满了丰富的典故。
比如,词中提到的“明珠暗投草中蛇”就来自于《战国策·齐策》,用来形容美人被蒙蔽了眼睛而选择了外貌看起来漂亮,实际却不值得追求的人。
这个典故的运用对词作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
2.2 典故《临江仙》《临江仙》是苏轼的另一首经典词作,其中也运用了各种典故。
比如,词中提到的“桂子飘黄金盖”就是指古代神话中长生果的一种,用来形容仙人遗下的神奇果实。
这个典故的运用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三、苏轼词中的典型人物运用3.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一篇反映他贬官期间心境的词作。
词中提到了许多典型的人物,比如“夜行黄河远,梦断关山难”,描述了他贬官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3.2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在流亡期间创作的一首词作。
词中描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像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形象地描绘了苏轼被困的景象。
四、苏轼词中的典型成语运用4.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之一,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典型成语。
比如,词中提到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运用了“人生如梦”、“酹江月”等成语,使词作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
诗人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
诗人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苏轼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出色的词人,那么苏轼的词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的词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的词诗词的区别,词源自于诗,但却比诗演化发展的更为精妙,诗受着格式的束缚,没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而词却不一样,词首先字数没有强制性要求,而且押韵方面管理的更为宽泛,更适合抒发自己的情感。
苏轼的词在宋朝中所有词人里面,又是极其特殊的一位,他开创了宋词的另外一种风格。
在苏轼之前,宋词的整体风格是清丽的、婉约的,在现代来看是适合小资情调的,而自苏轼起,宋词的风格就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清秀转变成了豪迈。
从小清新的风格转为了旷达开阔之风格。
再结合苏轼的整个人生经历,创作宋词的具体风格来分析,苏轼的文学创作又可以简要地分成两个时间段,前半生和后半生。
从政经历的第一次大落便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分水岭。
前半生的苏轼,饱怀激情,将自己的满期抱负寄托在宋国的朝廷上,期望自己能够通过科举制度报效国家,事实上他也确实通过科举成功。
但朝廷之复杂岂是一个单纯的热血青年所能随意驰骋的天地,在与王安石的冲突中,在与新派政客的矛盾中,苏轼的人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的词风变得由婉约变得无比慷慨,他将自己满腔的情怀尽抒发在宋词之中,变成为了我国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最为代表的作品。
苏轼的文章苏轼的文章是指苏轼包括散文在内的各类文章,苏轼可以说是一位文学成就非常高的人,其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其词语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并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苏轼堪称一代文豪,其作品代表了北宋时期文学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苏轼的文章。
苏轼的散文中最出名的是《石钟山记》和《放鹤亭记》,这两篇散文可以说与苏轼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齐名。
苏轼留存下来的文章是很多的,这两篇可以说是其中的精品,能够寓情于景,使得情景交融,并且能够说明自己的情怀与想要告诉大家的道理,情景交融处理的非常的好,可以说一般人是难以企及的。
苏轼的诗句的特点
苏轼的诗句的特点
苏轼的诗句的特点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的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不精深,他对待世事的旷达潇洒更为后人所景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诗句的特点,欢迎阅读!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又以山水作品居多。
他在写景的诗词上,普遍透露出以下几个特点:
1、豪放美。
如“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虞美人》)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作者从远处着墨,境界阔大,这是目光短浅者所不能言,更无从想象的`。
这种高远阔大的境界非登高而不能察,非胸襟宽广者不能有。
2、细腻美。
苏轼的写景词多注重细腻的描写,很是动情。
如“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
”(《定风波》)嫩叶上留下的雨水映射出太阳的光彩,和风吹送丝丝清香,沁人心脾。
细腻的刻画,真挚的情感,轻叩读者的心弦,了无尘杂,陶冶性情。
3、动感美。
动静结合,以动态美勾起读者的联想,也是苏轼所擅长的。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诉衷情》)当鲜花落尽,黄叶飘落时,一场凄沥沥的雨浇湿了作者的心。
一物、一物地呈现,缓慢的动作,郁结着作者的无限伤感。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是⼀位在中国⽂学史上最具⽣命⼒,并且对后世作家产⽣极⼤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的美学价值。
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苏轼的诗词的艺术特点,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学巨匠,开创了⼀代⽂风。
他的⽂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
苏诗内容丰富,题材⼴泛。
其作品⼤致可分为以下⼏个部分。
⼀:其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的作品,是抒发个⼈情感和歌咏⾃然景物的诗歌。
如《和⼦由渑池怀旧》、《游⾦⼭寺》等,作者往往将⾃⼰的思想感情寄托于⾃然景物之中。
‘往⽇崎岖还记否,路长⼈困蹇驴嘶’抒发⾃⼰对⼈⽣踪迹⽆定的感叹和对往事旧迹的深切眷念;或以道路的崎岖隐喻⾃⼰仕途的坎坷。
⼆:另外还有⼀些反映社会现实,关⼼民⽣疾苦的诗歌,虽数量不多,但都“缘诗⼈之义,托事以讽,庶⼏有补于国”,鲜明表现了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苏轼差不多还是第⼀个把农村题材引⼊诗词中的诗⼈。
在他以前,虽然有作家塑造了⼀批关于渔夫、浣⼥、莲娃的形象。
然⽽,那⾥的渔夫实在只是隐⼠的乔装,⽽农村少⼥则是被当作民间美⼈来描绘的。
虽然也不免渗⼊诗⼈⾃⼰的主观情趣,但他笔下的⽼农、村姑、幼童、渔⼈、船夫等,都有⼀种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质。
他写⽥舍风光和农村习俗,也较有真切动⼈的泥⼟⽓息。
如《新城道中》,‘溪流⾃摇沙⽔清,西崦⼈家应最乐’通过描绘乡间秀丽的景⾊和淳朴的民间习俗来表达⾃⼰希望⼈民富⾜的愿望。
概⽽⾔之,苏诗在艺术上有以下⼏个特点: ⼀、⽴意⾼妙,深邃独到。
苏轼⽂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
如他⾃⼰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诗中数量最⼤,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始终不妥协的表现。
⼀⽅⾯是命运⽆常、仕途坎坷的悲苦,⼀⽅⾯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创作了不少诗词并流芳百世。
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诗词作品,你能结合他的诗词作品说说他的创作艺术风格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的词创作是从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开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东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前者写春天之景,语言平易流畅,意境虽无过人之处,倒也清新可爱;后者写钱塘江潮,苏轼词的豪迈气概和诙谐风格微有端倪。
统观全局,苏轼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爱、农村三类作品。
苏轼是满怀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经历、多蹇的仕途命运、严酷的权力争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击。
在作品中,有对理想的热情,有落魄的郁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沦,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苏轼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轼还是"性情中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大都写得真切感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彭乘:《墨客挥犀》。
②见原词序。
③陆游:《老学庵笔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 年)密州任上,距苏轼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
词的起片开门见山,直抒感慨,丝毫不用铺垫和渲染,将思念和盘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势。
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苦闷,满腑凄凉无处倾诉。
接下来退一步讲"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下片写梦中相见,结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将无法排解的思念之情溶入连绵不尽的未来,更衬出未亡人的情真意挚。
结合作品对苏轼诗的艺术特点分析
结合作品对苏轼诗的艺术特点分析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那么苏轼创作的诗歌都是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的艺术特点分析,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歌的艺术特点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
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
所谓理趣,大体上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
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中现象所迷惑。
这也就告诉我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
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
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
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
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
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欢迎阅读参考!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无论是传统的诗、文,还是新起的词、小说、戏曲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这其中,宋诗在经历了唐诗繁荣的难以逾越的巅峰之后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在学习唐诗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开辟了诗歌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
在对宋诗进行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宋代诗坛上的许多大家都在做着努力。
而在两宋诗坛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当属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陆游。
其中,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
他的诗歌创作既体现了宋诗的特点,又少有宋诗所存在的缺陷和流弊,使得作为不同于唐音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宋调得以正式确立,建立了不同于唐诗的诗学规范,变唐立宋,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辉煌。
可以说,苏轼是宋调形成的集大成者,苏轼诗称得上是宋诗的典范,他的诗歌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寓物托讽,借古讽今苏轼比较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诗歌能够“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
”(《乞郡札子》)[1]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轼也写了一些政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极富有现实性,鲜明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一个文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痛苦的同情,以及对黑暗政治的揭露与批判。
如《荔枝叹》这首诗,苏轼借杨贵妃爱吃荔枝所引发的劳民伤财的史实来讽刺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该诗前八句以唐贵妃杨玉环因爱吃荔枝而劳师动众,导致“惊尘贱血流千载”,借此来揭露上层统治者的骄奢享受是建立在对百姓的压迫和奴役之上的。
“至今欲食林甫肉”道出了百姓对上层统治者的极其愤怒之情;“无人举觞酹伯游”暗指现实社会敢于讲真话的人太少,因此苏轼高呼祈求天宫能够怜惜百姓,上层统治者莫再骄奢淫逸,希望老百姓能够风调雨顺、不受疾苦,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美好社会的愿景。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宋代文坛的领袖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而闻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
一、苏轼的豪放苏轼的豪放风格表现在他的豪放情怀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中。
在《赤壁赋》中,苏轼以雄辩慷慨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激荡人心的历史场景,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
他经常运用雄浑激越的辞藻和瑰丽而奔放的叙述手法,使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壮志豪情。
苏轼的豪放还表现在他对人生的坦荡看法和不拘一格的个性上。
他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嘲地形容自己的性格。
他不受世俗规则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种坦率直接的性格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苏轼的婉约苏轼的婉约之美主要体现在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委婉细致的写作风格中。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深情地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故土的眷恋,同时也在悲欢离合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深情。
苏轼的婉约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精心描绘上。
他能以朴实的言辞揭示出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和神秘的力量,如《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对月亮和人生的深思。
三、豪放与婉约的结合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也有一些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婉约的柔情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豪放与婉约的特点完美结合。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首词中既豪放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又婉约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词既有慷慨激昂的气势,又有温柔细腻的情感。
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的作品既展现了豪情激荡的壮丽景象,又体现了内敛婉约的情感体验,这种综合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赋予了读者丰富的审美享受。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苏轼是北宋著名诗人之一,在诗词文赋、绘画、书法方面都具有着很高的造诣和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风格独立,特点鲜明,为后世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苏轼既开创了豪放派诗词的先河,也擅长写婉约诗词,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苏轼的远大理想与抱负,也能够感受到他笔下凄美的爱情,超脱世俗的闲逸与豁达.苏轼的一生十分精彩,经历了宦海的沉浮,也受过被流放之苦,他的诗词也是有感而发,表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与特点。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一、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宋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苏东坡诗词的背景与成就二、苏东坡诗词的风格特点三、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四、苏东坡诗词的赏析举例五、苏东坡诗词的影响与传承正文一、苏东坡诗词的背景与成就苏东坡,原名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政治家和书画家。
他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现存词 350 多首,诗 2700 多首,文章 4000 多篇。
他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苏东坡诗词的风格特点苏东坡的诗词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的诗词作品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又有婉约柔美的风情。
在形式上,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在内容上,他善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人生哲理,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哲理苏东坡的诗词中,充满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领悟。
他以诗词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事业、友情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他的《赤壁赋》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句子,表达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道理。
四、苏东坡诗词的赏析举例以下是几首苏东坡诗词的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亲人的词作,以明月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句子,表达了人生的无常,要珍惜当下的道理。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描绘赤壁古战场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词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古代英雄的英勇形象。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一首描写狩猎场景的词作,表现了作者英勇豪放的气概。
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狩猎中的英勇形象。
五、苏东坡诗词的影响与传承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词风格和创作方法,对明清诗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诗词得风格特点分析
苏轼就是北宋文坛革新得杰出领袖,也就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得文学天才。
她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她得文艺散文,以隽婉得风格与流畅得笔调,显示出诱人得艺术境界;她得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得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得艺术才华,她“以诗为词”,提高了词得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得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得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得境界。
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就是多样化得: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
本文仅就其词风得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得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得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就是豪放词得代表,她能够借助瑰丽恢宏得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得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得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得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得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就是一首著名得豪放词,磅礴得气势、壮美得场景、雄浑得境界,正就是豪放词风得体现。
词得上片写景,描写赤壁得景色,前三句,仿佛就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就是上片景物描写得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得主要特征,塑造了她雄姿英发得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瞧,这首词从江水得东流,感受到时光得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得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得艺术力量。
苏轼诗词风格
苏轼诗词风格
苏轼诗词风格如下:
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诗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与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诗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诗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诗词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扩展资料:
风格不仅是作家思想、性格、气质、禀赋、才华等因素的综合体现,而且风格也是因人而异的。
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有怎样的作品就会有怎样的风格。
即使是同一个人,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经历、心情、年龄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往往一个作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都说明,风格不是单一的,风格具有多样性。
同样,风格也不是唯一和排他的,而是相互包容、吸收的,甚至出现熔铸多样风格于
一身一体的情况和现象。
苏轼虽未对诗歌风格及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作过集中的专门的论证和阐述,但时常见之于他的诸多作品和评论中。
苏轼在具有丰富创作经验且创作臻至炉火纯青的晚年,为自己一生的“成一家之言”的艺术追求与努力而颇感得意、欣慰、骄傲和自豪。
显然,这种“一家之言”并非轻而易举所能形成的,没有诗人对前人的广泛学习、继承借鉴、变化生新及创造发展,没有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是无法在创作上取得“著成一家之言”的杰出创作成就的。
苏轼诗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苏轼诗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1、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
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
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
2、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
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就创作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作或许比苏诗更要突出、鲜明,但若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是出类拔萃的。
在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情蕴的深厚等方面,苏诗都是独树一帜的。
他晚年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颇具特色。
第 1 页共1 页。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以及他与当时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一、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1.1 自然意境:苏轼倾向于描写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通过大自然与人文情感相结合来表现内心世界。
1.2 艺术手法:苏轼善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1.3 情感抒发:他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并通过诗词来传递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二、嬉游怀古的文化追求2.1 怀旧之情:苏轼常常回顾历史,怀念过去时光,并以此为素材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留恋。
2.2 以古鉴今:他善于通过回忆过去,借鉴历史教训,指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2.3 独创风格:苏轼将怀古与个人情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诗词风格,使他的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三、对社会思潮的回应3.1 忧国忧民:苏轼深知当时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和百姓生活的困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3.2 明理辨时:他对时事敏锐感知,能够准确判断某个时期所处之势力对幕僚班进行人事嘉洛娝遣。
di則%3.3 改革呼声:苏轼主张变法革新,认为通过改革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并开启一个更加公正和富饶的未来。
结论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的代表之一,他在诗词创作中展现了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嬉游怀古的文化追求,并对当时的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与反思。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拥有独特魅力,而且深刻地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因此,苏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重要人物之一。
苏轼诗词研究
苏轼诗词研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文人、画家、书法家、政治家,也是豪放派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创作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宴会饮酒、职官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细腻描绘的特点。
苏轼的诗词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作风格与流派:
苏轼的诗词多样化,既有豪放派的作品,也有婉约派的作品。
他的豪放诗以酒、山水、忧国忧民为题材,反映了他对人生豪情与政治现实的独特见解。
而他的婉约词则以描写女性美和情感表达为主题,具有细腻、清新的特点。
2.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苏轼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与激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塑造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动人的意境,引发读者的共鸣。
3. 社会政治与时代背景:
苏轼的诗词创作受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转变,所以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时代变迁的记录,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关注。
研究苏轼的诗词,可以了解到宋代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以及当时文人的生活与思想情感。
4. 文化与艺术价值:
苏轼的诗词代表了宋代文化的高度成就,不仅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追求和优雅生活,也表现了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研究苏轼的诗词,可以从中领略宋代文学的瑰丽与婉约,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苏轼诗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文学成就、思想感悟以及时代背景,欣赏他深邃的诗词意境和情感表达。
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中国文学史和宋代文化的独特视角和认识。
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赏析
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赏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擅长诗词创作,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独具风格,不拘一格,多以豪放派文学风格为主。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
苏轼的豪放派诗词可谓独树一帜。
他的诗词作品既包含了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批判,又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抒发。
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展现出他内心的豪放与无拘无束的个性。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流畅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历史名战的场景。
其中的描写可谓豪放派风格的典型。
苏轼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赤壁的景色、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他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展示了山峦环绕的壮丽景色。
诗中还描绘了豪杰激战的场面,气势磅礴,令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另外,在苏轼的词作中,他也展现了豪放派的个性。
他对爱情的描写充满了激情和张扬。
比如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这段词描绘了一个男子对爱情的痴迷和悲伤,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而在苏轼的诗集《东坡乐府》中,也可看出其豪放派诗词的特点。
他以慷慨激昂的词句,抒发了对人生的豁达与痛快。
这其中,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脍炙人口。
他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这首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对江山美景的赞美。
总体而言,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以其个性鲜明、语言独特的特点而备受人们喜爱。
他用诗词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与思考,展现出了豪放派文学的魅力。
这些诗词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让人对人生与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无论是对历史的描摹,还是对现实的批判,苏轼的诗词都凸显出了他个性的独立与豁达。
他豪放派的创作风格不仅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气,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苏轼诗词的特点摘要: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诗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文坛人才荟萃,后人说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
苏轼以其作品的迷人魅力、以为人的爽直情感、以处世的乐观旷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一、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
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
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
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
苏轼的关心民众疾苦的诗词很多,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对于人民的苦难,他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交织着强烈的爱憎感情。
他常常“作诗先自劾”,首先将诗歌作为自我批判的工具,而不是仅仅表达对他人的同情。
苏轼一生阅历丰富,诗词取材广泛,其社会政治诗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比起前人有着新的开掘和推进,反映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主题。
二、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
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
就创作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作或许比苏诗更要突出、鲜明,但若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是出类拔萃的。
在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情蕴的深厚等方面,苏诗都是独树一帜的。
他晚年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颇具特色。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指出了两者风格的相似。
但文学创作毕竟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苏轼的和陶诗虽在用韵、句数、格调等方面与陶诗相近,但内容却不为其所限,举凡自然景物、风土人情以及人世沧桑都被苏轼纳入诗中。
其题画诗不仅诗中有画,还善于传达出画中的神韵,进而自由生发,达到了信笔挥洒、自然真率的境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苏轼诗词中美学价值最高的是那些写景抒怀的作品。
苏轼喜欢登山临水,“身行万里半天下”,“行遍天下意未阑”,可以说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苏轼写山水往往注入自己深厚的情致,如《游金山寺》先由万里征程、半生宦游导人写景,然后写江景之奇丽,并以“望乡国”照应开端,结尾处借江神见怪、自誓归田收束全篇。
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曾评论此诗说:“通篇全就望乡归山落想,可作庄子《秋水篇》读。
”有些诗则由写景抒怀升华到对社会生活及现象的深刻思辨,使之带有浓厚的哲思意味。
《题西林壁》一诗说明拘囿于事物之中就难以看清其庐山真面目,想要认识复杂的事物就必须能从中跳出来,不能因循守旧,局限于条条框框。
这样诗词就由纯粹客观的描摹写景变成有主体感情的造景,所以他的山水诗往往物我交融,情与景密不可分。
苏轼的这类诗作不在于具有多么鲜明的意象,而在于在日常情景中生发出弦外之音,说出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却无的道理。
苏轼在其词的创作中则更多的是表现自我。
他的词或表现“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豪气风发的精神风貌,或流露仕途挫折和复杂的人生感慨;或表现其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反映人生如梦的怅惘的思绪等等。
这些词作展现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三、兼收并蓄的同时自觉革新。
苏轼在诗词创作中能够自觉革新,对诗歌风格的主张是兼收并蓄。
他对《诗经》、《楚辞》等古典诗歌都做过精深的研读,诗词创作深受李白、杜甫、陶渊明、柳宗元等大家的影响。
他能够欣赏多种文学风格,说明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
苏轼诗词的风格基调是清雄奔放,有简淡绝俗之美感,他在创作时特别注意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调和,互相渗透,所以苏轼诗词中的佳作常常是表现出刚柔并济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方面,苏轼古今各体兼善,而以七古为最优。
施补华说:“东坡最长于七古,沉雄不如杜,而奔放过之;秀逸不如李,而超旷似之。
”?譻?訛“以才学为诗”是苏轼诗作的特点之一。
苏轼学识广博,精熟典实,所以信手拈来,随意驱使,使其作品尽呈古雅之貌。
一般而言,苏诗的用典平稳妥贴,浑然天成,如水中着盐,不露痕迹。
但有时用典过多,也招致了后人的批评。
王夫之也曾经说:“人讥西昆体为獭祭鱼,苏子瞻、黄鲁直亦獭耳。
……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
”这话虽有过激之处,但也指出了苏诗的缺陷。
苏诗常可见到“以文为诗”之处,这有助于苏诗自然奔放风格的形成,尤其是古诗更是如此。
由此可见,在宋诗革新的过程中,苏轼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宋诗新面貌的创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为北宋诗坛的第一大家。
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提出了“词的诗化”理论。
这在他的词论中反映了出来,其词论散见于有关的题跋、序引、书简及宋人所作的一些诗话,词话、笔记之中,约有十余则,见解新颖独到,时常体现出变革的思想。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一直被视为“小道”,在宋初文人的心目中是“方之曲艺,尤不逮焉”,其地位与诗文无法同日而语。
但苏轼大胆地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诗尊词卑的偏见。
他将诗与词相提并论,认为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形式上的差别,但在艺术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从文体的角度将词提高到与诗相同的地位,就为其革新词体、词风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道路。
苏轼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对词体的革新在文学史上更具有特殊意义。
北宋的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充分肯定了苏轼在革新宋词中的功劳和作用。
四、倡导词之诗化,开创豪放词风。
苏轼倡导词之诗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改变了人们于词独重女音、偏尚婉媚的观念。
宋朝以前词的创作被称为“艳科”,自唐五代以来就多写艳情,风格上主要是婉约柔曼,最具代表性的柳永的词就是如此。
苏轼作词时正是柳词风靡一时之际,其词“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苏轼对这种词风很是反感,所以他的词作是从力辟柳永开始的。
据《高斋诗话》记载,秦少游自会稽入京师拜见东坡,东坡说:“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则回答说:“某虽无学,亦不如是。
”苏轼对秦观的批评毫不留情,可见他对浮靡词风的强烈不满。
后人认为苏轼革新词风的一大成果就是创立了豪放词风。
这种说法可以从曾慥跋《东坡词拾遗》中看到:“豪放风流,不可及也。
”随后陆游《老学庵笔记》也说:“……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
”明朝的《诗余图谱》更是以豪放论定苏词:“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所谓豪放,是指苏词劲拔雄健、磊落恢弘、放笔挥洒、不受拘束的一种创作个性。
以这种标准来衡量,苏词中如流传甚广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早期为送陈述古而写的[清平乐],为和杨元素而作的[南乡子]《七夕》,送陈令举作的[鹊桥仙],后期守徐州时所写的[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贬黄州时所作的[满庭芳],知颖州时所写的[满江红]等,都是笔力矫健、词锋凌厉之作。
但是,苏轼革新词风的功绩与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开创豪放词风。
从《东坡乐府》看,豪放词约占七分之一左右,而其他词作或清峻秀丽,或空灵蕴藉,风格多种多样。
即使与豪放词分庭抗礼的婉约词,苏词中也有不少,历来被人交口称誉。
冯煦为朱孝臧注《东坡乐府》作序,就提出:“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
世第以豪放日之,非知苏、辛者也。
”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表明,他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地反对婉约一派,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占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苏轼在诗化理论的指导下开拓了词体堂庑。
苏轼的词在风花雪月之外,把怀古感怀、思亲念远、言志抒情、咏物记游、酬唱应答、叙事绘景、赠别悼亡,甚至谈禅说理、滑稽戏谑等等都纳入了其词之中。
尤其是其词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对士大夫情怀的抒发,对人世沧桑的思索,比起对男女情思、花间樽前等传统的词的题材选取而言,有一种较大的变化。
苏词不仅内容开阔,而且表现重点有所转移。
词本多写男女情思、离愁别恨,而苏轼则把词作为文人言志抒怀的工具,更多的表现自我的内心情感。
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和少年时代豪气风发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慨。
稍后在密州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则反映出作者感到人生如梦的怅惘的思绪。
这些词作展现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他独特的个性。
元好问曾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
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
”?譾?訛苏轼将词作为陶写性情之具,其意义首先在于开拓了词的抒情功用,使词在合乐歌唱之外,还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其次在于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很好地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提高了词的品位,增强了词的生命活力。
第三,他注重以词陶写情性,与传统诗教偏重社会政治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又有所不同,而是比较贴近于歌词创作的实际,是对传统诗教作了合乎情理的修正。
刘辰翁曾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苏轼在词律上也有创新之处。
他在创作时着重引进了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如[沁园春]、[念奴娇]、[水调歌头]、[哨遍]等词调,有的是自度腔,有的是他最先使用,有的是他运用之后得以在世上流传与推广。
这些词牌后来这所以成为词人常用的熟调,往往就是通过苏轼之词作为媒介的。
苏轼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了北宋一代诗歌新风;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词风的创始者。
读苏轼,苏轼诗中有理性的思考,有超然入化的神韵;读苏轼,苏轼词中有人生的感悟,有天地奇观和滚滚思潮。
苏轼是个特别的人,在别人认为他最应该哭的时候,乐观的苏轼却坦然微笑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华美篇章。
注释:①[明]李东阳.麓堂诗话[A].丛书集成[C].中华书局,1955:152.②[宋]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豫章黄先生文集[A].四部丛刊[C].商务印书馆,1955:208.③[清]施补华.岘佣说诗[A].清诗话[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96.④[清]王夫之.姜斋诗话[A].清诗话[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14.⑤[宋]胡寅.斐然集·酒边词序[A].四库全书[C].303.⑥[金]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新轩乐府引[A].四部丛刊[C].商务印书馆,1955:33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