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

合集下载

1染料

1染料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4、还原染料
结构特点: 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不溶于水 染色对象: 常用于纤维素纤维、棉花的染色和印花 染色机理: 先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钠盐使纤维着色,再经氧 化成原来的颜色。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5、阳离子染料
结构特点: 分子呈阳离子状态,可溶于水 染色对象: 常用于晴纶(聚丙烯纤维)的染色 染色机理: 与纤维分子上的羧基成盐
O
茜素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3、靛族染料
O H N
O S
N H O
S O
靛蓝
硫靛红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4、酞菁染料
N N
N
NH
HN
酞菁
N
N N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5、芳甲烷染料
H3C CH3
HO N(C2 H5)2
H3CHN
C
NHCl
NHCH3
n=4 n=3 n=2 n=1
(2)物质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物质之所以有颜色,是它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恰恰 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而且溶液颜色的深浅, 决定于溶液吸收光的量的多少,即取决于吸光物 质浓度的高低。
2、光和颜色
二、光和能量
2、光和颜色
三、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
1、概 述
一、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
8、硫化染料
结构特点: 芳香族化合物与硫或多硫化钠相互反应而成, 不溶于水 染色机理: 类似于还原染料 染色条件: 在硫化碱溶液中被还原成可溶状态 染色对象: 纤维素纤维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体,但有颜色的化合物(碘仿CHI3,黄色)。至今该理 论还有一些使用 。
(CH3)2N
H
N(CH3)2
C
孔雀绿隐色体(无色)
2019年9月18日
二、量子理论 1、光的量子理论 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波粒两象性)。 光是由无数个具有不同能量的光量子组成的,光量子的
一、发色团和助色团理论 1、发色团 有色物质有颜色的原因是其分子结构中带有一些不饱和
基团。这些基团称为发色团。如:-N=N-、>C=C<、 -N=O、-NO2、>C=O等。 有机物质要有颜色,发色团必须连在足够长的共轭体系 上,或者有几个发色团连成共轭体系。
含有发色团的分子共轭体系称为发色体。
λ max
λ
2019年9月18日
吸 收 带 : 有 机 有 ε
色 物 质 对 光 的 吸 εmax
收有一宽的区域,
形成一个吸收峰,
称为吸收谱带,
简称吸收带。
λmax
λ
第一吸收带:波长最长的吸收带。
2019年9月18日
最大吸收波长:每一吸收 ε 带都有一个与最高摩尔吸 εmax
光度ε对应的波长,称为


2019年9月18λ日
Logε
3、颜色的鲜艳度: 在吸收光谱上,吸收峰既高又窄,说明物质分子对可见
光吸收的选择性很强,较完全地吸收了某一种波长的光, 而对其他光涉及不多,其补色显得非常明亮、纯正,鲜 艳度比较高。
logε
鲜艳
半高宽
h
不鲜艳
1/2h
λ
2019年9月18日
§2 有机化合物的发色理论
2019年9月18日
605nm
700 nm
物体的颜色就是物

第2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2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CH3)2N N O
分子的左边是供电子基,右边是吸电子基,激发时电子发生转移。变成:
(CH3)2N N O
激发态在极性溶剂中比较稳定,因而产生深色效应。 同理,染料在纤维上的颜色也会因纤维极性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同一染料上 染不同的纤维时,在极性高的纤维上呈深色效应,在极性低的纤维上呈浅色效应。如 阳离子染料在涤纶上得色较在腈纶上浅。
返回第2章目录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四节 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溶液的浓度的影响 当染料溶液浓度很小时,染料在溶液中以单分子状态存在。如果加大溶液的浓 度,会使溶质分子聚集成为二聚体或多聚体,一般情况下,聚集态的分子π电子流动 性较低,会产生浅色效应。 三、温度的影响 溶液中溶质的聚集倾向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提高温度会产生深色 效应。某些有机化合物能随温度变化改变其分子结构,具有热变色性。例如:热敏变 色染料。 四、pH值的影响
第一节 光和色的基本概念
一、光的概念
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在380~780nm的电磁波
电磁波:无线电波 60000
混色光:太阳光
红外线 780
可见光 380
紫外线 100
X射线 0.1
γ射线 nm
红外线
可 见 光
紫外线
返回第2章目录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 光和色的基本概念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的颜色及其互补色关系表: 波长 nm 380~435 435~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595 595~605 605~780 光谱色 紫 蓝 蓝绿 绿蓝 绿 黄绿 黄 橙 红 互补色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蓝绿 绿蓝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及功能染料简介解读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及功能染料简介解读

第 1 章染料的颜色与结构及功能染料简介学习目标 :①以量子概念,,分子激发理论阐述染料对光的选择吸收的原因。

②掌握染料颜色与染料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

③理解功能染料的概念,并熟悉荧光染料、夜光染料及变色染料的颜色产生机理。

④了解荧光染料、夜光染料及变色染料在纺织染整方面的应用,思考染料发展方向。

导言: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 W.H.Perkin 发明合成染料以后,人们对染料的颜色和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理论。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物质的结构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此后人们开始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对染料的颜色和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

在早期的颜色理论中,发色团及助色团理论的影响很大。

染料的颜色除了与染料本身结构有关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染料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荧光染料、夜光染料及变色染料在纺织染整方面的应用也得到很重要的发展。

1.1 光与色颜色是光线刺激了眼睛而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的一种主观感受。

它需要考虑到物理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因素。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很早以前,麦克斯韦就提出了光具有电磁波的特性。

它由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组成,其振幅以波动方式分别随时间和距离而变化。

1905 年,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建立了一种与电磁辐射模型显然不同的微粒子理论。

这种理论把光看成是一束不连续的能量微粒或光子流,但它按麦克斯韦波动理论的波阵面速度传播。

现在我们知道,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微粒,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不同的光会使光的性质不同,从而引起不同的色觉。

波长为400nm-800nm的光按适当比例的混合后,照射到眼睛的视网膜上呈现的是白色。

使一束这样的混合光通过一个适当的棱镜或光栅,我们会看到连续的有色光谱,其色调主要以此为红、橙、黄、绿、蓝和紫。

这些有色光的波长从红到紫以依次递减。

因此,低能量的光子产生红色的感觉,高能量的光子产生紫色的感觉。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1. 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吸附或化学结合将颜色转移到纤维或其他材料上的化合物。

染料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主要来自植物、动物或矿物,例如蓝莓、茜草和蓝靛。

合成染料则是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和稳定的性质。

2. 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原理染料的分子结构对其颜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染料分子通常包含芳香环结构,并且可以存在不同的共轭结构以增强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

染料颜色的形成与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以及分子结构的共轭性有关,分子中的不同基团也会影响其颜色。

例如,共轭双键能够增加吸收光的范围,从而改变染料的颜色。

3. 染料的制备和合成合成染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

染料的合成过程可以从天然化合物出发,也可以从基础化学品出发,如苯乙烯和硝基苯。

在合成染料的过程中,化学家需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产物的纯度以及环保性等因素。

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包括偶氮化、重氮化、醚化和酯化等。

4. 染料的性质和应用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良好的亲和性和稳定的耐洗性等优良性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纸张、塑料、油漆和墨水等领域。

染料的性质包括温度、PH值、光照、洗涤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其在材料上的固着和稳定性。

5. 染料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染料化学领域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目前,染料的环保性主要包括降解性、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

化学家正在不断寻求新型绿色染料的合成方法,以及新型染料在纺织品的应用研究。

6. 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是染料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分析染料需要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染料分离,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

光谱法则可以通过吸收、发射、拉曼等光谱技术,快速准确地对染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7. 染料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染料的应用前景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染料将在纺织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第二章精细化学品——染料

第二章精细化学品——染料
②色谱齐全,颜色鲜艳,价格低廉,染色方法简便,遮盖 能力强。
③不能与碱性染料、阳离子助剂同浴使用,否则易生成↓, 洗涤和耐晒牢度不够,对还原剂敏感。
直接染料和纤维的作用力: 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的非极性力作用,大小取决于分子 的结构和形态,并与它的接触面积有关。
氢键----极性力作用。
直接染料应具备的条件:
CH3 SO3H
NaClO O2N
CH HC SO3H HO3S
NO2
Fe
H2N
CH HC
NH2
SO3H HO3S
重氮组分
染料合成过程:
H2N
CH HC
NaNO2 NH2
+2N
CH HC
N+2
HCl
SO3H HO3S
SO3H HO3S
OH
HO
NN
CH HC
NN
OH
SO3H HO3S
NaOH C2H5Cl
有一些基团如-NH2 、-OH及其取代基等,可以使发色 体颜色加深,这些基团叫助色团。
但不是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含有发色团后都有颜色,这些发色 团必须连在具有一些特殊构造的碳氢化合物上才能发出颜色。 这些碳氢化合物大多数属芳香烃类。
NN
偶氮苯(橙)
C S
硫代二苯甲酮(蓝)
具有深色作用的助色团(第一类取代基): -OH,-OR,-NH2,-NHR,-NR2,-Cl,-Br,-I等
Cl-
c、恶嗪染料:以氧氮蒽结构为基础,主要是蓝色、紫色。
N
(C2H5)2N
+
O
ZnCl3-
N(C2H5)2
碱性翠蓝GB (C.I.碱性蓝3)
d、噻嗪染料:以硫氮蒽结构为基础,品种不多,主要是蓝色、 绿色碱性染料。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A=lgI0/I =cl 式中:A为光密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 强度,c为溶液浓度,l为光程,为摩尔吸光系数。
求:染色上染百分率、上染速率,研究染色动力学
精品课件
三、吸收光谱曲线
???由染料的吸收光谱曲线,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分析数据
精品课件
最大吸收波长λmax——曲线的峰值,它决定了染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最大共轭效应只有在分子的整个共轭 系统中的原子和原子团处在同一平面上时,才 能显示出来;
因为这样,整个共轭系统中各π电子 云,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叠合。
如果分子平面受到程度不等的破坏, 则π电子云叠合程度就会降低,π电子离域程 度低,使激化能增高,吸收光谱向短波方向移 动,产生浅色效应,同时吸光系数也往往降低。
精品课件
色环图
精品课件
K/S
16
14
12
10
8
6
4
2
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波长
几种不同颜色染料的吸收光谱图
精品课件
二、吸收定律
染料的理想溶液对单色光(单色光是波长间隔很小的 光,严格地说是由单一波长的光波组成的光)的吸收强度和 溶液浓度、液层厚度间的关系服从朗伯特-比尔 (Lambert-Beer)定律:
②染料分子基态极性大于激发态
由于基态极性大于激发态,在极性较大的水 中,使基态偶极距增加,即极性增加而基态更 趋稳定,跃迁到激发态所需激发能更大,发生 浅色效应。


精品课件
(CH3)2N
N
O
“苯酚蓝” 的分子右边是吸电 (CH3)2N
N
O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ppt课件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43
如羟基在碱性介质中成为氧负离子而使助 色团的供电子性增强而呈深色效应。
整理版课件
44
相反,如果离子化结果使供电子基团的供电子能力 丧失,则吸收光谱向短波方向移动,产生浅色效 应。
整理版课件
45
(CH3)2N (CH3)2N
NN
橙色
NN H
红色
SO3 SO3
如果电荷的出现能使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则 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染料对溶液的 PH值敏感,可以作为PH指示剂用。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张晓莉
整理版课件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吸收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 第三节 吸收光谱曲线的量子概念 第四节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的关系 第五节 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整理版课件
2
本章的任务在于说明:染料对光的吸收现象、 吸收现象的量子概念以及染料的颜色和结构的一 般关系。这里所谓染料的颜色一般是指染料的稀 溶液吸收特性,也就是指染料成分子分散状态时 的吸收特性而言的。同一染料由于聚集状态或晶 体结构的不同,表现的颜色就会有差异。
整理版课件
27
整理版课件
28
2.供电子基和吸电子基
在共轭体系的两端,若存在极性基团(吸电子基和 供电子基)时,可使分子的极性增加,π电子的离域 增强,从而降低了分子的激化能,使吸收光谱向长波 方向移动,导致颜色加深。
如果共轭体系的一端接有一个吸电子基,而另一端 接有一个供电子基团时,吸收波长更移向长波方向。
整理版课件
38
§染料与金属离子形成内络合物后,颜色一般 加深变暗;
§同一染料与不同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时具有 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不同的金属离子对共 轭体系π电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化学颜料和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关系

化学颜料和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关系

化学颜料和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关系化学颜料和染料是重要的颜色源,它们广泛应用于绘画、印刷、纺织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化学颜料和染料的结构与其颜色之间的关系。

一、化学颜料的结构特点化学颜料是一种粉末状颜色物质,具有较好的色彩鲜艳度和遮盖力。

它们的颜色来源于分子结构中的特定基团和官能团。

化学颜料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颜料的颜色基团:化学颜料分子中的特定基团赋予其颜色。

不同的颜色基团反映出不同的吸收光谱区域。

例如,苯环具有共轭结构,能吸收紫外光,导致分子呈现黄色或红色。

2. 遮盖性与粒度分布:颜料的遮盖性与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有关。

较小颗粒能更好地散射和吸收光线,从而增强遮盖性。

此外,颗粒的分布均匀度也影响着颜料的色彩均匀度。

3. 耐光性:由于颜料常暴露于阳光照射下,其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耐光性。

一些颜料分子通过添加有机或无机草酸、醌等结构单元来增强其耐光性,减少颜料的褪色。

二、染料的结构与颜色关系与颜料不同,染料是具有可溶性的有机分子,能够在染料与纤维或其他材料间形成化学键而实现着色。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之间的关系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 色团结构:染料分子中的色团决定了染料的颜色。

常见的色团包括偶氮类、芳香醇、芳香醛等。

不同的色团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 共轭结构:许多染料分子具有共轭结构,通过延长π电子体系,增加色团的吸收范围。

这使得染料可以吸收较宽的光谱范围,呈现出更深的颜色。

3. 可溶性与亲和力:染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溶性,以便在染色过程中充分与纤维或其他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此外,染料还需要与纤维表面存在一定的亲和力,以确保染料牢固地结合在材料上。

三、结构与颜色关系的应用了解化学颜料和染料的结构与颜色关系,有助于合成出更多种类的高性能颜料和染料,并应用于各行各业。

如今,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致力于开发新型颜料和染料的设计和合成,以满足人们对颜色的特殊需求。

此外,了解颜料和染料结构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还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化学-染料分子颜色与结构的研究

结构化学-染料分子颜色与结构的研究

染料分子结构与颜色的关系[摘要] 通过建立有机染料分子模型,用Gaussian03量子化学软件包计算其最大吸收波长,讨论有机染料分子结构与其颜色的关系。

采用半经验PM3方法对模型化合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

根据优化结果,对以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

[关键词] Gaussian 03;染料分子;共轭结构0 引言染料是有颜色的物质,染料的颜色源于其分子对可见光选择性地吸收,而主要的颜色是它的最大吸收光的互补色。

按照量子化学观点,分子在紫外区和可见区的吸收属于电子光谱,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分子中所有分子轨道的能量。

可以近似地认为,分子的激发能等于最低空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轨道(HUMO)的能级差ΔE。

根据普朗克公式ΔE=hν,可以计算出分子的吸收频率和最大吸收波长,再根据互补色理论,得到染料的颜色。

1 计算方法用Gaussian 03量子化学软件包,采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基础中的B3LYP方法,在STO-3G 基组水平上,对具有共轭结构化合物的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算出LUMO 与HUMO的能级差,继而算出最大吸收波长,得出染料化合物结构与颜色的关系并作相关的讨论。

2 结果与讨论2.1 共轭结构的影响根据计算机优化结果可以发现,染料分子的共轭结构的差异对颜色有着不同的影响。

图 1.染料分子结构式表1 染料分子颜色与共轭键数目的关系n 1 2 3 4 5 6 ΔE /eV 4.833 4.224 3.785 3.452 3.205 3.009λmax /nm257 294 328 360 388 413颜色无色无色无色无色浅黄色黄色如表1所示,染料分子的颜色随共轭键数目的增加而加深。

π→π*跃迁的能级随着π→π共轭体系中的共轭数目增加而逐渐减少,所需激发能减少,导致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增长,颜色变深。

表 2 苯及稠环能量及性质HOMO -0.35835 -0.32470 -0.30313 -0.28925 -0.27975LUMO -0.01456 -0.01498 -0.03564 -0.04971 -0.05977△E 0.34379 0.30972 0.26749 0.23954 0.21998 λmax(n m)255285384480580颜色无色无色无色黄色蓝色由于苯环的π电子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
OH
O OH OH
OH
-
O
-
O
O Na
-
+
NaOH
O
O Na
-
+
O
茜素(黄色)
红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当染料分子中含有给电子基-NH2时, 当介质的酸性增强时,-NH2发生阳离子化, N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被占用,失去给电子 能力,氨基的p-共轭消失,使颜色变浅。
CH3 NH2
CH3 N H3 . Cl+
+ HCl
发色团 —NO2
发色体
助色团 —OH
HO
染 料
NO2
NO2
—N = N—
N
N
—NH2
H2N
N
N
COONa
—NO2 —N = N—
N NO2
N
—OH —COONa
NO2
N
N
OH
Witt的发色团与助色团理论在历史上对染料 化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目前,发色
团与助色团这两个名称还在广泛使用,但 涵义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 现在的发色团是指能对200~1000nm波长的 电磁波发生吸收的基团。而染料主要是对 380~780nm的光波发生吸收。
(二)吸收强度
染料对光的吸收波长取决于染料分子的激发能;而 染料对光的吸收强度取决于染料分子电子跃迁的 概率。 电子跃迁概率的大小随染料分子受光作用时产生的 瞬间偶极距的大小而不同。这种瞬间偶极距称为 跃迁偶极距,简称跃迁距。电子跃迁概率与跃迁 距M的平方成正比。 在光谱学中,采用跃迁偶极距估算吸收强度。 吸收强度εmax很小的跃迁称为是“禁戒的”; εmax较 大的跃迁称为“允许的”。

第2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2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返回第2章目录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 染料分子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一、共轭双键系统与染料颜色的关系 深色效应: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λ max向长波方向移动。 浓色效应:染料的吸收强度ε max增大。 染料分子的共轭双键系统中共轭双键越多,为深色效应和浓色效应。 例如:
最大吸收波长λ
吸收强度lgε
返回第2章目录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 光和色的基本概念

二、关于物体颜色的概念
物体的颜色:人眼感觉到的颜色是物体发出的可见光,或是物体对太阳光 或另一光源发出的光部分地吸收后反射或透射出来的光的颜色。
色环:
返回第2章目录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 光和色的基本概念
颜色的纯度:物体对光线的吸收接近某一种波长,则物体的颜色纯度就高。 颜色的亮度:物体吸收可见光后,反射出来的光量多,则物体的颜色亮度就大。 颜色的深浅:物体对可见光的最大吸收波长愈长,则色调愈深,最大吸收波长愈 短,则颜色愈浅。 颜色的浓淡:物体的颜色的强度,用颜色的浓淡表示,它是物体吸收一定波长光 线的量的多少。
人们把能增加染料吸收波长的效应称为深色效应,把增加染料吸收强度的效应叫 浓色效应。反之,把降低吸收波长的效应称为浅色效应,把降低吸收强度的效应 叫减色效应。
返回第2章目录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染料的发色理论
一、早期发色理论 发色团与助色团理论:有机化合物结构中至少需要有某些不饱和基团存在时才能发 色,这些基团称之为发色基团,主要的发色基团有-N=N-、=C=C=、-N=O、-NO2、 =C=O等。含有发色团的分子称为发色体或色原体。发色团被引入的愈少,颜色愈浅; 发色团被引入的愈多,颜色愈深。 主要的发色基团有-N=N-、=C=C=、-N=O、-NO2、=C=O等。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还应含有助色团。助色团是能加强发色团的发色作用,并增加染 料与被染物的结合力的各种基团 。 主要的助色团有-NH2、-NHR、-NR2、-OH、-OR等。 另外磺酸基(-SO3H)、羧基(-COOH)等为特殊的助色团,它们对发色团并无显著影响, 但可以使染料具有水溶性和对某些物质具有染色能力。 醌构理论 :染料之所以有颜色,是因为其分子中有醌结构存在。醌型结构可视为 分子的发色团。

染料分子结构式及其性质

染料分子结构式及其性质

染料分子结构式及其性质染料是指具有着色作用,并能与织物或其他材料结合的化合物。

染料分子的结构与其性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介绍染料分子的结构式以及其性质方面的内容。

染料分子的结构:染料分子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色基和辅基。

色基是染料分子的着色中心,具有吸收光线的能力,从而产生颜色。

辅基则是与织物或其他材料结合的部分,通过辅基的分子结构来调节染料的相溶性、亲和性以及稳定性等性质。

1.色基的结构:色基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共轭结构的环状结构组成的。

这些环状结构中的π电子能够吸收可见光的电磁波,使染料分子显色。

常见的色基包括苯环、萘环、吡咯环等。

2.辅基的结构:辅基的结构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来调节染料的性质,例如增加染料的亲和力、溶解度以及稳定性等。

常见的辅基功能基团包括氨基、羟基、硫醇基、酮基等。

染料分子的性质:染料分子的性质涵盖了其在溶液中的色散性、亲和力、稳定性、光谱性质等多个方面。

1.色散性:色散性是指染料分子在溶液中的颜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染料分子要能够在溶液中稳定地分散并发挥其特定的颜色,需要具备一定的溶解度,并且要在染液中形成一个均匀分散的颜色。

2.亲和力:染料分子的亲和力是指其与织物或其他材料结合的能力。

亲和力越高,染料与纤维的相互作用越强,染色效果越好。

3.稳定性:染料分子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便在染色过程中不发生分解或褪色等现象。

染料分子的稳定性与其化学结构、分子内键合的稳定性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4.光谱性质:染料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染料的颜色可以通过其吸收或反射特定波长的光来解释。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可以研究染料的吸收光谱。

总结:染料分子的结构与其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色基决定了染料的着色能力,而辅基则通过引入功能基团来调节染料的亲和力、溶解度和稳定性等性质。

了解染料分子的结构式以及其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染料的工作原理,并为染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第2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第2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一、发色团和助色团理论 1、发色团 有色物质有颜色的原因是其分子结构中带有一些不饱和 基团。这些基团称为发色团。如:-N=N-、 C=C 、 -N=O、-NO2、 C=O等。 有机物质要有颜色,发色团必须连在足够长的共轭体系 上,或者有几个发色团连成共轭体系。
含有发色团的分子共轭体系称为发色体。
物体呈黑色——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全部被吸收;
物体呈灰色——各波段的光部分成比例地被物体吸收; 物体呈现一定的颜色——白光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光有 选择地被物体吸收。 结论: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对可见光中某一波长的光选择 性吸收的结果。
2017年1月3日
第二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3、补色 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起来成为白光,这两种光的颜色 称为补色。 一种色的补色可以是单色光,也可以是除去这个颜色光 后白光剩余的颜色。 在颜色盘(环)上能很清楚地看到光谱色的补色就是它 的对角所表示的颜色。即物体的颜色实际上就是物体吸 收光的补色。
2017年1月3日
第二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色相(hue):色彩所呈现的质的面貌,是色彩彼此之间相 互区别的标志。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 准。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
2017年1月3日
第二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色相环是将不同色相的颜色依序排列成环状以方便使用。
浓色效应:引起某一波带吸 收强度(ε)增加的效应。 淡色效应:引起某一波带吸 收强度(ε)减小的效应。
Logε

2017年1月3日
λ
第二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3、彩度与颜色的鲜艳度:
彩度又称为颜色的饱和度(Saturation)、纯度或鲜艳度。色 彩越鲜艳,彩度即鲜艳度越高。白、灰、黑为非色彩,只有 明暗或浓淡,彩度为零。 对于有色物体而言,可见光范围的吸收带的宽窄对颜色的鲜 艳度有重要影响。吸收带越窄,说明物质分子对可见光吸收 的选择性越强,颜色越鲜艳;反之则越萎暗。 如果一种物质分子没有选择性地吸收某一波长的可见光,或 较均匀地吸收所有波长的可见光,该物质就失去了色彩,成 为非彩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染料化学中,黄橙红称为浅色,绿青蓝称为 深色,即染料的λmax越大,颜色越深。
黄 橙 红 紫 蓝 青 最大吸收波长 颜色加深 绿
•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一个吸收带反映一种电 子运动状态的变化。 • 一个吸收带内可能含有若干小峰,称为振动 结构,反映原子核不同的振动状态。 • 在一个电子吸收光谱曲线中,可有几个吸收 带,分别反映电子运动状态的不同变化。 • 波长最长的吸收带称为第一吸收带。 • 吸收带的宽度和颜色的鲜艳度有关。谱带越 宽,颜色越灰暗。
N= N
λmax = 319nm λmax = 332nm
O 2N
N=N
对于蒽醌类染料,在蒽醌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取 代基时,由于蒽醌中的羰基也是吸电子基, 使分子不易极化,对分子的发色影响较小。
(3)取代基位置的影响 对于偶氮染料,在共轭系统的两端同时引入 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取代基时,增加了分子 的极性,深色作用特别大,而且吸收强度 也得到加强。
1pm
1nm
1um
1mm
1m
1km
1Mm
1Gm
Wavelength
380nm
730nm
可见光谱范围很少
光的波长和颜色(色环图)
二、光的选择性吸收和补色
当日光照射到物体上时, • 若光线全部透过物体,则该物体为无色; • 若光线全部被物体反射,则该物体为白色; • 若光线全部被物体吸收,则该物体为黑色; • 若各波段的光仅部分而且按比例被物体吸收,则 物体为灰色; • 若物体选择性地吸收某一部分的光,则物体显出 彩色。 物体对光没有选择性吸收时,物体的颜色为非彩色。 故黑、白、灰色为非彩色,又称为中性色。 颜色是彩色和非彩色的总称。
三、光的吸收
在稀溶液状态中,溶液对光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 (Lambert-Beer)定律: A = lg I0/I = εcd A: 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 I0 :入射光强度 I:透射光强度 ε :溶液吸光度或摩尔吸光系数 c :溶液浓度 d :液层厚度
四、吸收光谱曲线
lgε ~ λ曲线
染料的颜色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表示。摩尔吸光系数εmax 反映了染料对光的吸收强度。 深色效应 :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移向长波的一端,称为向 红位移(bathochromic shift) ,其颜色变深,故又称深色 效应。相反称为向紫位移或浅色效应。 浓色效应:染料对某一波长的光吸收强度增加,则称浓 浓色效应 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反之称为淡色效应 淡色效应。 淡色效应 最高吸收峰越窄、越高,表示染料颜色越纯、越浓艳 。 纯 浓艳
(2)分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能量变化 按照量子理论,光由无数具有不同能量的微粒光子 (光量子)所组成,因此,染料分子对光的吸收 染料分子对光的吸收 也是量子化的, 也是量子化的,而且染料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性 质与染料分子能量、染料所吸收光子的能量有关。 质与染料分子能量、染料所吸收光子的能量有关。 分子的总能量(E)由电子能量(Ee)、振动能量 (Ev)和转动能量(Er)组成: E= Ee + Ev + Er 电子能量、振动能量、转动能量的变化也都是量子 量子 化的,不连续的。 化的
补色:在可见光范围内,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 补色 一起成为白光,则这两种颜色互为补色。在色环图 中,对角的颜色互为补色。
波长范围 (nm) 光谱色 补色 760~ 647 红 蓝绿 647~ 585 橙 青 585~ 565 黄 蓝 565~ 492 绿 紫红 492~ 455 青 橙 455~ 424 蓝 黄 424~ 400 紫 黄绿
H O NH
O NH2
O
NH2
O
O
O
NH2
λmax =465nm
416nm
550nm
三、分子的离子化 染料分子中的取代基在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 时,可能导致取代基的离子化,使取代基 的供、吸电子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染 料颜色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现象与 介质的性质、取代基的性质及其在共轭系 统中的位置有关。
• 分子的转动能级间隔很小,相当于远红外线和微波 的能量;振动能级间隔较小,相当于近红外线的能 量;电子能级间隔较大,相当于紫外光和可见光的 能量。 • 一个电子能级中含有几个振动能级;一个振动能级 中含有几个转动能级。 • 分子从基态(E0)跃迁到激发态(E1)所需的能量 (∆E)称为激发能。激发能(∆E)也是量子化的。 ∆E=E1-E0=∆Ee+∆Ev+∆Er
(二)吸收强度
• 染料对光的吸收波长取决于染料分子的激发能; 而染料对光的吸收强度取决于染料分子电子跃迁 染料对光的吸收强度取决于染料分子电子跃迁 的概率。 的概率 • 电子跃迁概率的大小随染料分子受光作用时产生 的瞬间偶极距的大小而不同。这种瞬间偶极距称 为跃迁偶极距,简称跃迁距。电子跃迁概率与跃 电子跃迁概率与跃 迁距M的平方成正比 的平方成正比。 迁距 的平方成正比 • 在光谱学中,采用跃迁偶极距估算吸收强度。 • 吸收强度εmax很小的跃迁称为是“禁戒的”; εmax 较大的跃迁称为“允许的”。通常εmax <100时 认为是“禁戒的”。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
§1 颜色基本概念 一、颜色与光 电磁波光谱:
Gamma radiation Kosmic radiation X-Rays Ultraviolet radiation visible radiation Infrared radiation Radar, TV Radio Audio Frequencies Energy distribution
二、取代基的影响 (1)给电子取代基的影响 在共轭系统中引入给电子取代基时,使分子 极化程度增加,降低了分子的激发能,使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使染料颜色加深。 给电子取代基的给电子性越强,深色效应越 显著。 深色效应顺序大致为: -H<-OH<-NHCOCH3<-NH2<- NHCH3<-N(CH3) 2<-NH C6H 5 - 给电子取代基的数目增加,深色效应增大。
§3. 染料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一、共轭双键数目与颜色的关系 随共轭双键长度的增加,激发能逐渐降低, 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导致颜色 加深(深色效应),消光系数也往往增大 (浓色效应) 。
结构式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橙色 紫色
λmax (nm) 255 275 370 460 580
logεmax 3.65 3.75 3.8 4.05 4.1
二、醌构理论
醌构理论认为有机 物的颜色与分子 中的醌型结构有 关,凡具有醌型 结构的化合物都 有颜色。 许多染料不具有醌 型结构,因此醌 型结构不是有机 物发色的必要条 件。
Cl
Cl [ (CH3)2HN +
C
NH(CH3)2 ] Cl
+
-
无色
[ (CH3)2N
C
N(CH3) 2 ] Cl -
+
孔雀绿
OH (CH3)2N C N(CH3)2
无色
三、分子轨道理论
(一)光的选择性吸收 近代发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染料对光发生选择性吸收, 染料对光发生选择性吸收, 染料对光发生选择性吸收 并且所吸收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 并且所吸收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 这一发色理论是以分子轨道理论为基础的。 (1)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 合。 ψ = C1 φ1+C2 φ2+C3 φ3+…+Cj φj 式中C1、C2、C3、… Cj为各原子轨道的贡献大小。 线性组合后有成键轨道(ψ1 =φA+φB)和反键轨道(ψ2 =φA-φB) 电子在分子轨道中遵循保理(Pauly)原理(电子自旋 方向相反)和能量最低原理。
染 料
NO 2
Hale Waihona Puke NO 2—N = N—N N
—NH2
H2 N N N
—NO2 —N = N—
NO 2
N
N
—OH —COONa
NO 2
COONa N N OH
维特的发色团与助色团理论在历史上对染料 化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维特的发色 团与助色团这两个名称现在还在被广泛的 使用着,不过它们的涵义已经有了根本的 变化。 现在的发色团是指能对200~1000nm波长的 电磁波发生吸收的基团。而染料主要是对 380~780nm的光波发生吸收。
五种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
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 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 σ→σ*所需能量最大,约在紫外及远紫外 ; π→π*、n→π*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在可见光 范围内,因此,研究n、π电子的跃迁对有机物结 构与颜色的关系理解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π→π* 跃迁。染料对光的吸收特性主要是由 π电子运动 状态决定的。
N=N
λmax = 319nm
NH2
N=N
λmax = 385nm λmax = 402nm λmax = 408nm λmax = 415nm
N= N
NHCH3
CH3 N=N N CH3
CH2 CH3 N=N N CH2 CH3
(2)吸电子取代基的影响 对于偶氮染料,在共轭系统中引入吸电子取代 基时,如-NO2、、-CN等,会使染料分 子的极性增加,从而使染料颜色加深。
化合物
( )n
n
N= N
H2 N
N= N
1 2 3
λmax (nm) 385 乙醇 416 苯 428 苯 溶剂 乙醇 465
H2N
N=N
分子结构相似的一系列化合物,共轭系统越 长,颜色越深。如 ①在染料分子中增加偶氮基或芳环的数目, 颜色加深 。 ②染料分子结构中都含有苯环和稠芳环,在 相似结构中稠芳环的深色效应较大,即在 染料分子中用稠芳环代替苯环,颜色加深。
(1)在含有吸电子基的染料分子中,当介质 的酸性增强时,取代基阳离子化,吸电子 能力增强,使颜色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