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早期诗歌翻译在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早期诗歌翻译在中国

长沙铁道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屠国元;研究生凡思全

英国早期诗歌是在19世纪末引进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中传入中国的。而大量翻译英国早期诗歌则是在20世纪。这些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英国早期诗歌,尤其是拜伦和莎士比亚诗歌作品在中国译介进程和几位著名翻译家的贡献的介绍,初步探讨了英国早期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和影响。

翻译英国早期诗歌与散文、小说及戏剧相比,诗歌对语言、形式和韵律的要求更高,因此翻译诗歌所遇到的困难比其它文学形式翻译要大。这直接导致了在整个翻译文学中,诗歌所占比重远不及小说等其它文学形式。英国诗歌被译介到中国的情况亦大致如此。本文试图介绍英国早期诗歌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一、英国早期诗歌在中国译介概况至本世纪初,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大量引入,英国早期诗歌也陆续被译介到中国。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英国早期诗歌当数1899年严复《天演论》译本中蒲柏的长诗《原人篇》(An Essay on Man)的片断和丁尼生的长诗《尤利西斯》(Ulysses)的一节。严复分别用五言古诗体和四言古诗体翻译了上述两诗片断,其译作格律严谨、典雅,颇具中国古典诗歌的风味,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过很大影响。王佐良先生曾评价严复的翻译“是颇见功力的”。现举其《原人篇》为例: 元宰有秘机,斯人特未悟。

世事岂偶然,彼苍审措注。

乍疑乐律乖,庸知各得所。

虽有偏诊灾,终则其利溥。

寄语傲慢徒,慎勿轻毁诅。

一理今分明,造化原无过。

严复本人并不专门从事诗歌翻译,只是在引进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偶然涉及英国诗歌,因此其译诗还不能算是从文学和诗歌的角度出发来译介英国诗歌;但他所译的这几节诗却开了中国译介英诗的先河。此后不久,梁启超于1902年在其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引用了他自己翻译拜伦的《渣阿亚》片断和《端志安》中的两节。此后,英国早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被陆续译介到中国,对国人的思想和中国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英国早期诗歌汉译近百年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诗开始到1917年“文学革命”之前,构成了英国早期诗歌汉译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致力于诗歌翻译,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译界名家主要有辜鸿铭、马君武、黄侃、苏曼殊、胡适等人;陆续译介的诗人有科柏、蒲柏、丁尼生、拜伦、雪莱、柯勒律治、彭斯、华兹华斯、胡德、豪易特等。这一时期翻译英国早期诗歌,从选题方面看,许多译者选择外国诗的标准在其思想性,以启迪民智、反帝爱国为宗旨,因此内容比较单一;就译诗形式而言,大都采用中国的古诗体。著名诗歌翻译家李思纯在其译诗集《仙河集》自序中曾指出:“近人译诗有三式:苏曼殊式,以格律轻疏之古体(即五言古风体)译之;马君武式,以格律谨严之近体(即七言歌行体)译之;胡适则白话直译(即离骚体),尽驰格律矣”。除此之外,严复在译《尤利西斯》时还用四言古体;梁启超译拜伦《哀希腊》则用了中国戏曲曲牌。就译诗质量而言,这一时期是英国早斯诗歌汉译从零碎节译走向系统的开始,虽不乏名著问世,但由于当时译者水平良莠不齐,而且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系统的翻译理论,因此大多数译诗显得幼稚和不成熟,尤其是以汉语古诗体套译,只注重传递内容,而忽略了原诗的形式,有以词害义之嫌。从1917年“文学革命”兴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构成了译介英国早期诗歌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对英国早期诗歌的译介的重视程度,翻译的数量、质量以及译介活动的系统性、组织性,均比第一阶段有很大提高。除了注重对诗歌作品的翻译外,还加强了对诗人生平、思想、艺术观点的全面翻译介绍。这一时期活跃于译界,对英国早期诗歌汉译作出贡献的主要有郭沫若、闻一多、朱生豪、粱遇舂、朱湘、梁宗岱、周煦良、徐志摩、刘半侬、孙大雨、梁实秋、柳无忌、成仿吾、杨周翰等人。而所译介的诗人除了在第一阶段被译介的诗人的作品又被反复译介之外,莎士比亚、弥尔顿、济慈、布莱克、勃朗宁夫妇、阿诺

德等人的作品也被陆续译入。其中以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为最多,成就也最大。英诗汉译不再仿中国古诗体,而是采用白话,并注重用汉语相应的格律体,注重原诗与译诗之间的形式和韵律的一致性,从而更好地保留原诗的神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诗歌翻译理论初步形成的时期,许多译者如郭沫若、成仿吾、孙大雨等人都发表论文,提出较为科学的译论主张。这一时期也正是中国新诗运动时期,大量英诗被译介到中国,其追求解放和革命的内容,在中国新诗人心中引起共鸣,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影响,从而推动了中国新诗运动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为翻译英国早期诗歌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英诗汉译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从译者的水平来看,较前两个阶段都有质的提高。许多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诸多名家的优秀译本,英诗汉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有组织、有计划成为这一时期英诗汉译的特点。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英诗翻译家主要有查良铮、王佐良、周珏良、卞之琳、袁可嘉、杨德豫、杨熙龄、朱维基、杜秉正、屠岸、江枫、方重、方平、许渊冲等人。所译介的诗人及作品不仅有英国早期诗人及古典主义诗歌作品,而且还包括20世纪英国现代派诗人如叶兹、艾略特、奥登等人的诗。译诗的形式也有了更大改进,主要采用现代自由诗的形式,这对当代中国诗人的创作显然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值得一提的几位翻译家在译介英国早期诗歌近一百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诗歌翻译家,他们都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译著。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翻译史上,辜鸿铭、黄侃、胡适、查良铮是最值得一提的,他们分别在不同时期为译介英国早期诗歌作出了杰出贡献。 辜鸿铭是我国最早一批赴英的留学生之一。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以后,又旅居海外数十年,到过欧州许多国家,精通英、德、法、希腊及拉丁等多种语言。他的翻译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他将《中庸》、《论语》、《大学》等中国经典古籍译成英文;另一方面把许多外文作品译介到中国。在翻译英国早期诗歌方面,数量虽然不多,但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的译诗不再像严复和梁启超那样以片段形式附在翻译作品中,而是以独立形式出现。他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文学本身出发、有意识的从事诗歌翻译的人,为把中国近代诗歌翻译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起到先驱作用。他翻译过英国浪漫主义大师柯勒律治的长诗《古舟子咏》和科柏的《布贩约翰·基尔的趣事》,后者后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为《华英合壁:痴汉骑马歌》。这是一首长诗,共63节,辜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