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2016-2020五年高考考点分布(全国卷)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2016-2020五年高考考点分布(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d743d4e777232f60ddcca1e4.png)
改革开放
评论钱穆《国史大纲》观点
对19和20世纪世界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提见解
提炼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材料观点论述
鲁滨逊漂流记的时代背景
汉阳铁厂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汉代对不同类别历史人物的等级评定
选修一
(45题)清末新政
王安石变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
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
日本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资本主义新变化
1945-1975间联合国成员的变化
20C60.70d法德农村迅速实现机械化的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时的经济计划
41
中德关系
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治河
西周分封制与希腊城邦
钢铁业发展
海关税率调整
国家治理
中国古今的基层社会管理
中美大豆种植业的发展与物种交流
近代上海与英国曼彻斯特的城市发展条件
42
论述古代中国社会转型
新文化运动
群众爱国运动
新文化化运动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20世纪20年代对社会改良运动的批判
30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经济
抗日战争
抗战后期经济
毛泽东思想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马克思主义传播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抗日根据地农民地位的提高
中共八大的法制建设
31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吸引外资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工业化建设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五计划
1953年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新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与地位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
32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精品)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e72e810c850ad02df80412b.png)
范文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1—2017年全国高考1/ 8(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精品)1 2011—2017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 1 古代史阶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2016 年 2017 年段分专(全国新(全国(新课(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考试大纲期题课标卷)新课标标卷Ⅰ、Ⅰ、Ⅱ)Ⅱ)Ⅰ、Ⅱ、Ⅲ)Ⅱ、Ⅲ)卷)Ⅱ)24. 西周(卷Ⅰ)(卷Ⅱ)24.分(卷Ⅲ)24. (卷Ⅰ)24.商周古政治对秦 24.西周封制、礼乐制西周重史传时期的政治制度代(1)商周汉统一的分封制统——西周分封制古中时期的政影响(董下的墓与文化认同古代国治制度仲舒的大葬等级代中政一统思规定国治想)制(2)秦中度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40. 中国古代选官依据及认识( 25 分)(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卷Ⅰ) 41.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12 分)(卷Ⅰ)25.汉代外戚干政(卷Ⅰ)26. (卷Ⅰ)25.西汉(卷Ⅱ)25.汉宋代重史传中央集权的加强代地方吏治统(卷Ⅱ)25.魏晋(卷Ⅱ)25. 时期修史的政治选官制度的性变化(卷Ⅰ)26.唐代(卷Ⅲ)25. 战争(史学理论)汉承秦制(卷Ⅲ)25.西汉初期经济发展(卷Ⅲ)27.宋代历史描述(史学理论)(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8. 清(卷Ⅱ)(卷Ⅱ)27.明代君主 41.明清清君主专制制专制体君主专度的加强——(卷Ⅰ)27. (卷Ⅱ)27.明代明代地方制宦官干政度改革(卷Ⅲ)40.清代 23/ 8古代(1)农业中的主要耕国作方式和经土地制度济 3 制的僵制制度明代内阁制台湾统一问题化(内的加强、(卷Ⅱ)40.清阁依样英国君朝东北地区移画葫主立宪民政策;1840 芦)制的确至 1900 年间西 29. 古立方列强侵略与代专制中国人民的反政治发抗斗争展特征(梁启超) 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抑制豪强兼(卷Ⅱ) 25.宋代“不抑兼并” (卷Ⅰ)24.小农经济(卷Ⅰ)25. (卷Ⅱ)26.唐经(卷Ⅰ)26.宋汉代田庄经济重心南移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济(卷Ⅲ)26.唐代(卷Ⅰ)27.经济重心南移(文(卷Ⅱ)26. 土地集中 3并土地) 4 化重心南移)(卷Ⅱ)26.唐宋代土地政宋经济重心南策演变移(2)手工业的发展 25. 南北朝时期的 26. 明代后期(卷Ⅱ)(卷Ⅱ)26.宋 26.明朝代商品经济发(卷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卷Ⅲ)27. (卷Ⅰ)27.明代社会经济工商业区域差展(交子)展(货币使经济的异造成明代经济发后期商品经济发(3)商业用)的发展发展长途贸易兴盛展,人身依展冲击等级秩序附减弱(卷Ⅱ)24.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卷Ⅰ)(卷Ⅰ)27.清 40.我国代商品经济发自古对展(对外贸易)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关政策( 25 )(“重农抑商”和展(卷Ⅱ)27. 清代人口迁移(卷Ⅱ)40. 近现代中西移民问题(卷Ⅰ)40. 清中期及近代人口增长 45/ 8中(1)春秋国战国时期传的百家争鸣统文化(2)汉代主儒学成为流正统思想思 5 “海禁” 问题政策、 1840 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卷Ⅰ)(卷Ⅰ)40.孔 25.中国孟儒学、汉代儒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家思想唐代的儒学复(“ 周兴;对待孔子与孔”到儒学的态度“孔(卷Ⅱ)24.儒孟”)家思想(卷Ⅰ)24.秦(卷Ⅱ)40.孟(卷Ⅰ)24. 汉借助承天、子思想主张、苏汉代儒学祭祖加强君格拉底思想主权;汉代儒学张(法制观念)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 (卷Ⅱ)25.汉代儒学成为正 5想 25. 宋演代流传的故事变与市民(3)宋明理学价值取向 27. 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6. 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古代(1)科技中成就国的科(2)汉字的起源演 6 统思想(卷Ⅰ)25.唐代三教地位变化(儒学发展演变)(卷Ⅰ)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知(卷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 6 (卷Ⅱ)41. 中国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卷Ⅱ)24. (卷Ⅲ)24.汉字三国时期的演变7/ 8学变和书画的发展技术(3)文学与成就文(4)京剧学等剧种的艺产生和发展术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罗马政治(1)雅典民主政治制度(2)罗马法 7 (卷Ⅱ)27.明清小说(卷Ⅱ) 28.京剧的产生和发展文字(卷Ⅲ)26. 王羲之书法(卷Ⅰ) 26.古代(卷Ⅰ)32.雅雅典的民主制典法律对公民度(卷Ⅱ)自杀的规定 32.雅典民主政。
五年(2019-2023)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对比
![五年(2019-2023)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dd4032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d.png)
27
清朝前期农业经济
明代内阁
28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29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主张
辛亥革命
30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
抗战期间工矿企业的困难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新风尚
国有企业改革
32
英国宗教改革与君主权力的加强
宗教改革
33பைடு நூலகம்
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美国宪法修正案
34
冷战意识的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
33题
欧洲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启蒙思想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
英国君主立宪制创立的背景
34题
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特点
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近现代西方物理学
20世纪初的欧洲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35题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
美苏冷战
俄国十月革命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25
政治统治与思想
史学素养
汉代辟召制度
唐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代人口的区域布局变化
26
程颢理学思想
宋代科举考试
理学思想
宋朝海外贸易
北宋社会生活状况
27
明清商业的发展
明代工匠制度的变化
科举制的影响
明清文化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28
西方与戊戌变法
近代外国在华投资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清末革命思想的宣传手段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铁路建设
46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世界反战运动
最新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年复习建议
![最新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年复习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7eb8170650e52ea5418981c.png)
近5年高考全国卷各科高频考点分布图+2017年复习建议数学(文科)一、高频考点分析由以上柱形图可知,新课标I 卷高考文科数学近六年高频考点为:1. 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2. 统计,概率,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年均占比4-6%;集合与简易逻辑、复数、算法与框图,年均考查约5分左右,即一道选/填分值;3. 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10分,可在圆、相似;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解绝对值不等式、最值这三道大题中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试卷结构:1. 选择题12×5,最后2-3道较难;2. 填空题4×5,最后1-2道稍有难度;3. 解答题5×12+10。
●考试时间分布:共120分钟,选择题4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复习建议:1. 研读大纲;2. 回归教材;3. 专题复习,归纳同类;4. 适当练习,重视典例。
语文语文科目课标Ⅰ卷与课标Ⅱ考查形式上和难度差别不大,考题内容选材上有所区别。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1-2016年均是材料作文。
备考建议:1、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2010-2019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人教版必修一)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2010-2019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人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d5a791742f60ddccdb38a04b.png)
(卷Ⅱ)3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卷Ⅰ)33.1787年宪法和独立宣言
(卷Ⅱ)3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总统职权的行使
(卷Ⅲ)4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内战;二战后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卷Ⅰ)41.卢梭《社会契约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卷Ⅰ)30.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卷Ⅲ)30.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卷Ⅰ)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
(卷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
(卷Ⅱ)30.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虽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由于高考涉及较少,不可盲目补充。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卷Ⅱ)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3.建议老师适当补充北洋政府时期的相关知识点,弥补教材不足。
4.建议老师对民国时期的复习弱化国共内战,强化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相关内容。
5.抗日战争是高频考点,需要把握两大角度:一是中国的抗战时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国民党的抗战地位与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赞同,二是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在抗战中的相互支援。
(卷Ⅰ)40.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011—2019年新课标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2011—2019年新课标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21196edd36a32d737581eb.png)
(卷Ⅱ)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考察影响)
(卷Ⅱ)古代南北经济发展情况(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影响力提升)注: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在南宋
(卷Ⅲ)唐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分析表(与所学史实有出入以材料为依据)注:区分 自耕农与地主土地大小情况
(卷Ⅰ)民营手工业发展(出现雇佣关系)
(卷Ⅲ)明末江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注:农村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卷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资萌——冲击等级秩序
(卷Ⅰ)明清地区性经济发展的差异(南北商品经济)
(卷Ⅱ)明清经济发展情况
注: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商人地位变化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卷Ⅲ)清朝农业发展情况佃户制度个体耕作经济为主
思想史
(卷Ⅱ)雅典民主政治
(卷Ⅰ)先秦墨家思想主张(代表阶级考察——劳动百姓)
(卷Ⅱ)时政热点·以德治国先秦儒家思想核心考察
第二十五题
政治史
(卷Ⅰ)政府对于社会等级看法——工商阶层维持原等级(抑商在政治等级上的表现)
(卷Ⅰ)汉代时期中央政治的特点——重视母系氏族关系原因
(卷Ⅱ)汉朝统治者对地方吏治的重视
(卷Ⅱ)科举制与察举、九品中正的区别优势—提升文化水平
注:分清新中国时期外交政策
(卷Ⅰ)新中国前期外交方针政策变化(独立自主)
(卷Ⅱ)抗日时期抗日敌后根据地土地政策改变的影响
注:国民革命时期时间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时期
(卷Ⅲ)法治建设与八大(八大总结新时期国内主要矛盾)
注:依法治国全面实行、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1978年
(卷Ⅰ)现实国情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毛)
(卷Ⅱ)中国近代化外交发展——转变体现注:外交制度性变化——总理衙门成立(1861年)
2010--2015全国卷选择题考点分布览表
![2010--2015全国卷选择题考点分布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d5a3089271fe910ef12df8d9.png)
分封制与内阁制考点较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与君主专制的演变考现象居多宋代明清的商业经济土地兼并经济重心南移
宋明理学(唐代儒学)汉代儒学
政治:重点考查时期晚清和抗战时期考点分布较多在维新变法抗日战争晚清政治局势的变化
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世界:欧洲一体化布雷顿森林体系
大题重考区:体现厚古薄今的特点
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思想都有涉及
中国近代史—集中于晚清,主考中国在西方冲击下的反应
世界近代史==集中于经济主考两次工业革命文化与政治有所涉猎中国现代与世界现代虽有涉及但比重较少。
高三历史_单元三: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2013-2018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高三历史_单元三: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2013-2018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27425a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9.png)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卷Ⅰ)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卷Ⅲ)3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卷Ⅱ)4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
(卷Ⅲ)28.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卷Ⅱ)4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汉阳铁厂的建立);近现代中国企业的发展
1.本单元题目难度不大,不建议深入挖掘。重点关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动,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也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度,对策是只要试题中涉及到近代经济的发展,就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比如自然经济特性、传统思想观念、列强侵略影响、国家政策等,结合设问的角度把握答案。
(卷Ⅰ)28.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卷Ⅰ)29.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
(卷Ⅱ)28.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卷Ⅰ)40.(2)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
(卷Ⅱ)40.(2)16世纪以来中国的海外移民
(卷Ⅲ)41.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开商埠
(卷Ⅰ)28.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开平煤矿)
(卷Ⅱ)28.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
与备考建议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卷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卷Ⅰ)28.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英国面纱滞销反映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卷Ⅰ)27.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包装布变化反映了英国棉布滞销)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素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63940b4650e52ea54189821.png)
范文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1—2017年全国高考1/ 8(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素材)1 2011—2017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 1 古代史阶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2016 年 2017 年段分专(全国新(全国(新课(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考试大纲期题课标卷)新课标标卷Ⅰ、Ⅱ)Ⅱ)Ⅰ、Ⅱ、Ⅲ)Ⅱ、Ⅲ)卷)Ⅱ) 24. 西周古政治对秦代(1)商周汉统一的古中时期的政影响(董古代国治制度仲舒的大代中政一统思国治想)制(2)秦中度央集权制(卷Ⅰ)(卷Ⅱ)24.分 24. 西周封制、礼乐制分封制下的墓葬等级规定(卷Ⅲ)24. (卷Ⅰ)24.商周西周重史传时期的政治制度统——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 12 度的形成 40. 中国古代选官依据及认识(25 分)(卷Ⅰ)41. 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12 分)(卷Ⅰ)25.汉代(卷Ⅰ)26. (卷Ⅰ)25.西汉外戚干政(卷Ⅱ)25.汉代宋代重史传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吏治统(卷Ⅱ ) 25. 魏晋(卷Ⅱ)25. 时期修史的政治选官制度的性(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变化(卷Ⅰ ) 26. 唐代(卷Ⅲ)25. 战争(史学理论)汉承秦制(卷Ⅲ)25.西汉初期经济发展(卷Ⅲ ) 27. 宋代历史描述(史学理(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28.清代(卷Ⅱ)(卷Ⅱ)27.明 2 论)(卷Ⅰ)27. (卷Ⅱ)27.明代3/ 8强古代中国经(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 君主专 41. 明清清君主专制制明代地方制宦官干政制体制君主专度的加强——度改革(卷Ⅲ ) 40. 清代的僵化制制度明代内阁制台湾统一问题(内阁的加强、(卷Ⅱ)40.清依样画英国君朝东北地区移葫芦)主立宪民政策; 1840 29.古代制的确至 1900 年间西专制政立方列强侵略与治发展中国人民的反特征(梁抗斗争启超) 24.汉代(卷Ⅱ)政府政 25.宋代策对经“不抑济的影兼并” 响(抑制豪强兼(卷Ⅰ)24.小农经济(卷Ⅰ)25. (卷Ⅱ ) 26. 唐经(卷Ⅰ)26.宋代汉代田庄经济重心南移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济(卷Ⅲ ) 26. 唐代(卷Ⅰ)27.经济 34 济并土地)重心南移(文化(卷Ⅱ)26. 土地集中重心南移)(卷Ⅱ)26.唐宋宋代土地政经济重心南移策演变(2)手工业的发展 25. 南北朝时期的 26.明代后期工(卷Ⅱ)(卷Ⅱ)26.宋 26. 明朝代商品经济发(卷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卷Ⅲ)27. (卷Ⅰ ) 27. 明代社会经济商业经区域差展(交子)(货币使济的发异造成明代经济发后期商品经济发(3)商业用)展的发展长途贸易兴盛展,人身依附展冲击等级秩序减弱(卷Ⅱ ) 24.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卷Ⅰ)(卷Ⅰ)27.清 40. 我国代商品经济发自古对展(对外贸易)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关政策( 25 ) 4 展(卷Ⅱ)27. 清代人口迁移(卷Ⅱ)40. 近现代中西移民问题(卷Ⅰ)40.5/ 8中(1)春秋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传鸣统文(2)汉代化儒学成为主正统思想 5 (“ 重农清中期及近抑商”和代人口增长“海禁” 问题政策、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卷Ⅰ)(卷Ⅰ)40.孔孟 25. 中国儒学、汉代儒学、古代儒宋明理学;唐代家思想的儒学复兴;对(“ 周待孔子与儒学的孔”到态度“孔(卷Ⅱ)24.儒家孟”)思想(卷Ⅰ)24.秦(卷Ⅱ)40.孟子(卷Ⅰ)24. 汉借助承天、祭思想主张、苏格汉代儒学祖加强君权;汉拉底思想主张代儒学成为正(法制观念)统思想——“君权神授” 5流思 25.宋代想流传的演(3)宋明变理学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 27.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6. 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古代(1)科技中成就国的(2)汉字 6 (卷Ⅱ)2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卷Ⅰ)25.唐代三教地位变化(儒学发展演变)(卷Ⅰ)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知(卷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 6 (卷Ⅱ)41. 中国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卷Ⅱ)24. (卷Ⅲ)24.汉字7/ 8科的起源演变和书画学的发展技术(3)文学成就与文(4)京剧学等剧种的产生和发艺展术古希古代希腊罗马腊罗马政治(1)雅典民主政治制度(2)罗马 7 (卷Ⅱ) 27. 明清小说(卷Ⅱ) 28. 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三国时期的演变文字(。
2013届高三历史 2011-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考点分布图
![2013届高三历史 2011-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考点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1ff62d2a87c24028915fc381.png)
T35 牛顿的经典力学
T29 太平天国运动的 文化政策 T31清政府 危机
T30 五四运动
T30 公车上书
放的潮流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播 。 (1)俄国十月革命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 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 经济政策 策转变的必要性。 (3) “斯大林模式”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 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 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巴乔夫改革 、艰巨性和曲折性。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 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 世界经济的危机 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 (2)罗斯福新政 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 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 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 成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 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 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 展 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 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 趋势的加强 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 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 集团化发展趋势。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21eba704770bf78a642954ca.png)
近五年历史高考1考点分布表2011— 2015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 1 古代史阶专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分(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Ⅱ)(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Ⅰ、Ⅱ)段考试大纲期题Ⅱ)24. 西周政治对秦(卷Ⅰ)24. 西周分封(卷Ⅱ) 24. 分封( 1)商周汉统一的影响(董制下的墓葬等级规定制、礼乐制仲舒的大一统思时期的政想)治制度2016 年高考命题导向( 1)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宗法制有关的民族情结、风俗习惯等考查宗法制。
( 2)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或国名地名的来历等考查分封制( 1)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 2)秦中央集权制古度的形成代古中古代国代中政( 3)汉到国治元政治制制度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40. 中国古代选官(卷Ⅰ)41. 从地方行(卷Ⅰ) 25. 汉代外戚依据及认识( 25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干政分)史变迁(12 分)(卷Ⅱ) 25. 汉代地方吏治28. 清代君主专制(卷Ⅱ)41. 明清君主(卷Ⅱ)27. 明清体制的僵化(内阁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君主专制制度的依样画葫芦)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强——明代内29. 古代专制政治阁制发展特征(梁启(卷Ⅱ)40. 清朝超)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1840至 1900境考查郡县制的进步性。
( 2)与分封制和行省制相联系,考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轨迹。
( 1)引用新材料考查汉至元主要的政治制度,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等。
( 2)联系现实政治生活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体现出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历史功能。
(1)引用新材料考查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史实。
(2)结合文物史料或历史遗存考查内阁的设置及影响。
(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 2)手工代业的发展中国经济(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4. 汉代政府政策(卷Ⅱ)25.宋代“不(卷Ⅰ)24.小农经济对经济的影响(抑抑兼并”(卷Ⅰ)26.宋代东南制豪强兼并土地)沿海经济的发展(卷Ⅰ) 27. 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卷Ⅱ) 26. 唐宋经济重心南移25. 南北朝时期的26. 明代后期工商(卷Ⅱ)26. 明朝区域(卷Ⅱ) 26. 宋代(卷Ⅱ) 27. 明代商品社会经济(货币使业经济的发展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商品经济发展(交经济发展用)盛子)(卷Ⅰ)40.我国自古(卷Ⅰ)27. 清代对海洋利用的史实和商品经济发展(对相关政策(25)(“重外贸易)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840至 1900(1)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小农经济的概况。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9b51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8.png)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分析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历史考点。
20XX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第一考点:介绍古代文明: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
- 第二考点:探讨历史事件:本年份的考卷涉及到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 第三考点:分析历史人物: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到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贡献和影响等方面。
20XX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第一考点:比较不同文化: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比较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 第二考点:分析历史变革: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到历史变革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 第三考点:评价历史观点: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评价不同历史观点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20XX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第一考点:研究历史文献: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研究历史文献来获取对历史事件的更深入理解。
- 第二考点:分析历史政策: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到历史政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和调整。
- 第三考点:评估历史成就: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评估某个历史时期的成就和不足。
20XX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分析:- 第一考点:探究历史思潮: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探讨不同历史思潮对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
- 第二考点:分析历史制度:本年份的考卷重点涉及到历史制度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和演变。
- 第三考点:评价历史事件:本年份的考卷要求考生评价某个历史事件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和意义。
以上是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考点的简要分析,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Word count: XXX)。
2015-2019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2015-2019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4383a9e4ce2f0066f53322b8.png)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鸦片战争与近代经济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28]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政治·29]北洋军阀分裂割据
[文化·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政治·29]甲午中日战争
[经济·33]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贫富差距加大
[思想·42]近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34]英国工业革命因素
[经济·42]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经济·34]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社会主义道路;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调整,多极化因素
[经济·34]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政治经济·34]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政治改革·45]唐太宗谱牒改革
[政治•24]西周分封制
[政治•25]西汉中央集权加强
[政治•25]唐藩镇割据[政治•27]明朝贡贸易
[政治改革•45]汉武帝年号改革
[政治•24]西周嫡长子继承制;[政治•25]汉武帝中央集权
小农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经济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014-2018年全国卷一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整理:惠阳中山中学王春强)
◆中国古代史(选择4道,24-27题)
高频考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古代制度:中央地方监察选官制度
[政治·25] 中央制度
(外戚干政)
[政治•27]地方制度(巡抚)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e93aca8569eae009581becfc.png)
民主严复的民智思想
人物蔡元培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陕甘宁边区政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经济洋务运动与开平煤矿的兴办
文化晚清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
文化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抗日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经济洋务运动与福州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欧洲联合与多极化趋势
经济至年经济危机与胡佛反危机措施
经济斯大林模式
经济新经济政策
战争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斯大林模式
文化爱因斯坦相对论
战争二战后战犯审判《纽伦堡原则》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企业
经济欧洲一体化与欧元发行
战争二战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
文化民国初年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经济洋务运动与世纪年代的矿业政策
改革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
Ⅲ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晚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经济世纪年代上海婚礼习俗的中西融合
政治渡江战役时期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政治经济文化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与社会转型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甲午战争期间中日舆论宣传的对比
政治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经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英国早期殖民扩张
文化启蒙思想与民族思想
文化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哥白尼日心说
中国古代史近几年高考全国一卷常考考点及分值分布概览
![中国古代史近几年高考全国一卷常考考点及分值分布概览](https://img.taocdn.com/s3/m/3c0055f14afe04a1b071de6f.png)
高考全国一卷中国古代史近几年常考考点及分值分布概览一、重要及貌似常考的考点1、儒家思想2013年:4分或19分——选择题第25题(从周孔之道到孔孟之道)。
选做题第48题15分(韩愈复兴儒学)。
2014年:20分或30分——选择题第25(唐代三任CEO没动儒学一根指头)、26题(人性是善还是恶);第40题12分(宋应星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选做题第45题7分(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选做题第48题3分(包拯弹劾官员)2015年:25分——第40题25分(汉、唐、宋明直至近代儒学的发展)。
2016年:4分——选择题第24题(《论语》居然不在“五经”之列)。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013年:16分——选择题第24题(秦国与其他国家墓葬区别);第41题12分(东汉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比较)。
2014年:4分或19分——选择题第24题(皇帝自诩为天子而官员、百姓崇拜自己的祖先)。
选做题45题(西汉、东汉、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第48题(包拯弹劾官员)。
2015年:4分——选择题第25题(汉代外戚干政)。
2016年:8分或23分——选择题第26(宋太祖不开心)、27题(明太祖折腾地方)。
选做题第45题(唐代谱牒改革);选做题第48题(唐代名将高仙芝)。
3、经济史2013年:10分——第40题第一小题(中国古代对海洋的利用)。
2014年:4分——选择题第27题(清朝海禁)。
2015年:12分或27分——选择题第24(战国农业)、26(东南沿海经济发展)、27题(经济重心南移);选做题第45题(唐代币制改革)。
2016年:29分——选择题第25题(汉代画像砖);第40题(明清人地矛盾)。
二、中国古代史在历史试卷中所占分值(基于选做题选择第45题或第48题)2013年:49分2014年:43分2015年:56分2016年:56分1。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a38b8ca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d.png)
国君主立宪制确
实立
〔卷Ⅱ〕33.美国 制确实立
.
〔卷Ⅰ〕33.1787 年宪法和独立宣 言精神
z.
〔3〕法国制 确实立
〔4〕德意志 帝国君主立 宪制确实立
科
学 社
〔1〕"共产党
会 主
宣言"
义
理
论
的
诞 生
28.巴 黎 公 社 文
和 国
告
际
工 人
〔2〕巴黎公
运 动
社
近 代 〔1〕经典力 科学 学
-
〔卷Ⅰ〕34.德国 疆域及邻国的变 迁〔凡尔赛体系 的构建〕 〔卷Ⅱ〕34.德意 志帝国君主立宪 制确实立
〔2〕深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成就及影响,理清其与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之间的联系。 ⑴以原始法律条文、名人言论、漫画
等为切入点,考察西方代议制的共性
及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的特点等。
41.明清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英
⑵考察对历史概念的全面理解和比拟, 如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美国总统 制和法国议会制异同等。
〔 4〕 京 剧 等剧种的 产生和开 展
〔 1〕 雅 典
古 政治
希
古腊
代 希 腊 罗
罗 马 政
马治
制
度
〔 2〕 罗 马 法
-
〔卷Ⅱ〕28.京剧的产 生和开展
中国的文学反映的时代特征 及对后世的影响。 利用材料考察京剧艺术的特 点和成就。
〔卷Ⅰ〕26.古代雅典 的制度 〔卷Ⅱ〕32.雅典政 治〔原则〕
〔3〕蒸汽机 的的创造和 电气技术的 应用
40.三次科技革命 与城市交通信号 灯的变迁〔25〕
界科学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格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e057a0ba168884868662d617.png)
[政治·25]汉代监察制度
[经济·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27]明代跨区域贸易繁荣
[文化·24]古代儒家政治理想
[文化·40]孟子法制观念
[改革·45]清朝养廉银制度改革
2016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42分
[政治·26]宋代重史传统与君主行为
[政治·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
[文化·27]明清时期昆曲的流行
[经济·41]中国古代的大豆种植
[人物·47]三娘子
Ⅲ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经济·24]战国以前冶铁业的发展
[文化·26]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
[文化·27]明代中期京城和江南地区对文化知识的崇尚
[文化·42]汉代儒学思想对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经济·26]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经济·27]明代初期的朝贡贸易
[文化·24]《墨子》中关于科学知识的记载
[政治·41]宋代至明清地方的乡约制度
[改革·45]汉武帝年号制改革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4]商汤灭夏建商
[政治·26]唐代三省六部制与武则天削弱相权
[经济·25]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
问答2道,32分
[政治·29]晚清外交近代化
[经济·30]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文化·40]西学东渐思潮、新文化运动
[民主·46]晚清民主设计方案
2014年
Ⅰ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9]戊戌变法废八股
[经济·28]小农经济抵抗外资经济
[经济·30]近代中国电影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4 刺史监察制度(1-1) 分封制、等级制(1-1)
君主专制(1-1) 小农经济(2-1) 儒家思想(3-1) 25 古代中国文化(3-2)
程朱理学(3-1) 儒家思想(3-1) 君主专制(1-1) 小农经济(2-1) 26 明清经济(2-1) 雅典政体(1-6) 程朱理学(3-1)
宋代经济(2-1) 宋代监察制度(1-1) 27 陆王心学(3-1) 光荣革命(1-7) 海禁(2-1)
科举(1-1) 中央集权(1-1) 28 内阁(1-1) 近代西方科技(3-7)
近代经济(2-2) 近代经济(2-2) 近代经济(2-2) 29 君主专制(1-1) 近代民主革命(1-3)
戊戌变法(3-3) 北伐战争(1-3) 甲午中日战争(1-2) 30 民族工业(2-2) 工农武装割据(1-3)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4)
抗日战争(1-1) 抗日战争(1-3) 31 工农武装割据(1-3)
罗斯福新政(2-6) 一五计划(3-3) 一五计划(2-3) 十年探索(2-3) 32 一五计划(2-3) 欧共体(2-8) 雅典民主政体(1-6)
罗马法(1-6) 罗马法(1-6) 33 市场经济(2-3) 斯大林模式(2-7) 1987宪法(1-7) 英国内阁(1-7) 英国两党制(1-7)
34 罗马法(1-6) 欧洲格局(1-9) 苏联新经济政策(2-7) 罗斯福新政(2-6)
经济区域化(2-8) 35 世界贸易(2-8) 改革开放(2-3) 欧元(2-8) 世界银行(2-8)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联合(2-8) 40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2-3) 中国古代海洋利用(2-1) 中西方科技成就(3-3,3-4) 儒学的发展(3-1) 近代人口增长与压力 41 评析“冲击—反应” 评析汉唐地方制度 评析抗日战争 评析生产力的影响因素 评析“制度构想与实践”
选修一
王莽改革 清末新政 魏晋法律改革 唐代币制改革 唐太宗时谱牒改革 备注:图中所示的1-1,1-3等为考点在教材中的目录,如1-1为必修一第一单元;
以人民版教材为目录依据;
I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
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
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
的难度。
II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
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
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
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
III.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部分
从2014年以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考察的内容基本固定,分为:
【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31题】为中国当代史;
【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
【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
【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从图表中看出必修一中,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
在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法隔年出题,2015-2016年考的是罗马法律,在2017年备考中建议加大对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复习。
必修二中,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建议考生着重复习。
必修三中,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
选择题复习建议
24题
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
25题
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追问;推理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教学,历史概念教学。
26题
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
27题
特点:都是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
28题
对策:转折时期的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
29题
特点:逆向思维;社会变迁、转折。
对策:“二观”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史观统领史实的学习;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初中历史知识的适当补课。
30题
特点:比较分析;考点外知识,提供素材;考查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重视课本核心知识;适当关注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
31题
特点:经济史;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数据分析、中外比较。
对策:重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中外比较,揭示隐性知识;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教学;善于追问。
32题
特点:命题依托教材;现象—本质;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初中历史、高中选修的渗透;训练题不出现:题干是否定式、选项是组合式的题目。
33题
特点:观点印证;教材小字内容出现。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把选修内容渗透到必修复习中;概念教学,重视学以致用。
34题
特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初中(选修)内容的渗透。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
35题
特点:世界经济史;课本内容为命题载体;关注时政热点。
对策:重视比较教学;知识点复习中穿插同步训练,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主观题复习建议
40题(25分)为材料分析题,通常涉及到中西方同类型事件对比
特点:小切口,深内涵;答题范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重视背景、措施及影响。
对策:立足教材,掌握核心知识,避免简单的知识梳理;“启示”教学方法:论
从史出;一轮复习应严格控制课外材料;关于教材中的难课,并在教学上突破;关注比较教学;综合探究课应纳入教学并重点复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一般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重点是考察同学对材料的区分和概括的能力,还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41题(12分)为评析题,这种题相当于一个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对策:
2012①提炼观点,表明态度;②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③得出结论。
2013①仔细分析设问;②注意图片说明信息;③对图片多角度解读。
2014①选取任一方面;②理由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注意史观运用。
2015①亮出观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2016①亮出论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45题(15分)为选修题,一般而言45-48题均为历史的选修题,四选一。
目前考生大多选修的为选修一《重大历史改革回眸》,故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选修一的答题建议。
本题15分,一般为两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第一问主要问改革的背景或措施,这一问相对简单,认真读材料,一般都能答得好;第二问基本上沿袭第一问的问题,主要问采取的措施的影响与评价,一般要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积极方面:在教学中,我总结过三句话,基本上能够用得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XX矛盾,稳定了XX社会秩序,促进了XX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一般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总之,历史这一学科并不难学,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也绝非难事,要义在于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能,提高学科素养。
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
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