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04月自学考试00467《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
自考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自考00467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单选]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单选]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3.[单选]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4.[简答]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过程。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5个步骤: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
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
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
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
5.[简答]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区别。
尽管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极其相似,但二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他指出:“课程是由理想和活动这两者构成的。
”理想不能从现实的人类活动中直接分析出来,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
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
查特斯认为学习者应认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意义而追求知识,他主张通过对人类生活的分析以确定学科的哪些要素是最重要的,并将这些要素纳入课程之中。
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6.[单选]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7.[单选]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8.[单选]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种可靠而井然的程序”。
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八年研究”。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2.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 )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3.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 ) A.示范 B.呈示C.展示D.口述4.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 )A.活动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D.隐性课程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A.古德莱德 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6.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8.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1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9.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
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A.经济大萧条B.泰罗主义C.八年研究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10.“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A.连续性B.阶段性C.整合性D.顺序性11.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1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3.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1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5.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情感领域B.思维领域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16.功利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是( )A.巴格莱B.狄尔泰C.斯宾塞D.皮特斯17.“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2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20.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轮形课程B.STS课程C.经验课程D.选修课程21.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专家是( )A.斯克里文B.斯太克C.普罗沃斯D.莱斯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B.高速度原则C.高难度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23.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 )A.科技理性B.实践理性C.工具理性D.解放理性24.《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7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A.《怎样编制课程》B.《课程》C.《课程编制》D.《理解课程》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著作()A.《潜在课程论》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现代课程论》D.《实践:课程的语言》3.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
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其中“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A.教师 B.学生C.教材D.环境4.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论》D.《教育漫话》5.“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A.教学的教育性B.教学的直观性C.教学的循序渐进D.教学的因材施教6.那些在课程变革过程中被学校和社会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称为“虚无课程”。
这是思考课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他是()A.古德莱德 B.艾斯纳C.斯腾豪斯D.奥利瓦7.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1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8.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9.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0.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讲解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展开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2020年04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是(D)A、儿童中心课程B、经验主义课程C、隐性课程D、结构课程2、在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中,倡导把课程作为“文本"解读其内涵的意义的是(B)A、课程开发B、课程理解C、课程设计D、课程实施3、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轰动了美国朝野,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被称为(B)A、八年研究B、学科结构运动C、课程开发运动D、概念重建运动4、以下命题被认为是杜威的教育哲学命题中最基本的命题是(A)A、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B、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C、教育即生活D、教育即生长5、在“课程教学”理念下,对“学会教学”理解正确的是(D)A、教学是教师控制教学实践的处方B、教学是学生的自主学习C、教学是家长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D、教学是把课程视为一系列课堂事件6、“学习准备”的提出者是(C)A、苏霍姆林斯基B、裴斯泰洛齐C、布鲁纳D、斯腾豪斯7、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有人强调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评价等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从而将泰勒原理修改成为一种立体的教学模式是(C)A、塔巴模式B、惠勒模式C、坦纳模式D、赛勒模式8、加涅的教学理论,关注的重点是(C)A、教师的选择B、教学内容的选择C、教学方法的选择D、教学环境的选择9、在罗杰斯石来,教师是(B)A、传授者B、促进者C、产婆D、榜样10、“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期的教有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质量保障体系。
这种价值观是(B)A、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B、能力本位的教育价值观C、情感本位的教育价值观D、方法本位的教育价值观11.课程与教学日标的确定,需要基于学习者的需要。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467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A、“八年研究”B、“进步主义教育运动”C、“科学主义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2、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B)A、泰罗B、杜威C、博比特D、泰勒3、提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的教育著作是(B)A、《理想国》B、《爱弥儿》C、《儿童与课程》D、《教学的艺术》4、赫尔巴特曾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他所表达的理念是(C)A、教学的艺术性B、教学的矛盾性C、教育性教学D、教学即教育5、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起来。
基于此,他提出的课程理论是(A)A、经验课程理论B、学科课程理论C、探究课程理论D、实践课程理论6、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C)A、组织教育经验B、选择教育经验C、确定教育目标D、评价教育计划7、泰勒原理中提出要对教育目标进行两次甄选,即心理学的甄选和(B)A、教育学的甄选B、哲学的甄选C、目标学的甄选D、行为学的甄选8、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C)A、社会发展取向模式B、人格发展取向模式C、认知发展取向模式D、行为控制取向模式9、下列属于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的是(A)A、小步子原则B、高效性原则C、主动探究原则D、合作学习原则10、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B)A、行为主义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认知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心理学11、在教育目标体系中,代表着最宏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D)A、培养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12、亚里土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从课程与教学目标表述来看属于(D)A、“生成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普遍性目标”取向13、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即“教学对话”和(A)A、“课堂讨论”B、“发现学习”C、“主动探究”D、“自主学习”14、“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反映了课程组织的(C)A、整合性B、序列性C、顺序性D、连续性15、西方古代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从课程类型来看,属于(C)A、经验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16、提出“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的课程理论是(A)A、经验课程理论B、学科课程理论C、综合课程理论D、自主课程理论17、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开发的课程是(B)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综合课程D、显性课程18、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
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
自考00467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单选]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单选]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3.[单选]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4.[简答]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过程。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5个步骤: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
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
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
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
5.[简答]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区别。
尽管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极其相似,但二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他指出:“课程是由理想和活动这两者构成的。
”理想不能从现实的人类活动中直接分析出来,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
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
查特斯认为学习者应认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意义而追求知识,他主张通过对人类生活的分析以确定学科的哪些要素是最重要的,并将这些要素纳入课程之中。
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6.[单选]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7.[单选]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8.[单选]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种可靠而井然的程序”。
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八年研究”。
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 进步主义运动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杜威D.克伯屈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1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背离取向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A.活动兴趣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 进步主义运动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杜威D.克伯屈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1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背离取向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A.活动兴趣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2024年4月 课程与教学论 00467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泰勒B.泰罗C.查特斯D.博比特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课程编制》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3.“泰勒原理”的本质是追求A.实践兴趣B.伦理兴趣C.技术兴趣D.解放兴趣4.“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A.活动分析B.审议C.工作分析D.实践5.提出“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
……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这个观点的著作是A.《爱弥儿》B.《大教学论》C.《理想国》D.《普通教育学》6.赫尔巴特提出“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这反映的理念是A.认知性教学B.掌握性教学C.教育性教学D.发展性教学7.杜威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A.先验主义哲学B.科学主义哲学C.实用主义哲学D.人本主义哲学8.学生已经掌握了“水果”的概念和特点,再学习“苹果”的概念和特点,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经验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中,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是B.行动驱力C.自我提高驱力D.认知驱力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
范例的基本特征有范例性、基础性和A.深刻性B.典型性C.基本性D.全面性11.代表最宏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教育法则12.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来看,“解释《失乐园》的意义”属于A.行为目标取向B.表现性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普遍性目标取向13.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与A.“认知领域”B.“社会发展领域”C.“道德发展领域”D.“行为发展领域”14.对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认为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并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种观点属于A.超越论B.主动适应论C.被动适应论D.整合论15.关于“怎样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B.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C.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D.学习者的唯一身份是知识与文化的接受者16.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提示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和A.“讨论型教学方法”B.“实践型教学方法”C.“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D.“综合型教学方法”17.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是A.展示B.呈示C.示范D.模仿18.课程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A.逻辑性B.整合性C.发展性19.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反映的是课程组织的A.连续性B.复杂性C.整合性D.顺序性20.古希腊、古罗马学校中的“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从课程类型可以认为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实践课程21.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从课程类型来看,属于A.显性课程B.融合课程C.隐性课程D.关联课程22.认为课程变革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这种观点反映的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B.课程创生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实践取向23.课程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A.实地研究B.实验研究C.质的研究D.量化研究24.认为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这种观点属于教学设计的A.课程创生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忠实取向D.实践取向25.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是A.总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26.评价在本质上是价值判断的过程。
00467《课程与教学论》非选择题分章节汇总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非选择题汇总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P14 2017年4月简答实践性课程的内涵及本质。
P17 P20 2016年4月简述夸美纽斯教学原理的基本内容。
P26 2018年10月请谈谈您对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的认识。
P38 2020年10月筒答“教育性教学”思想。
P40 2016年10月简述杜威关于教育的四个哲学命题。
P41 2017年10月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P49 2019年4月简述有关课程定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P53 2019年4月结合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试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展的六大趋势。
P54-56 2017年4月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简述泰勒模式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P77 2018年10月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P77 2017年4月简答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
P80-81 2016年4月简述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
P83 2018年4月简述发现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P97-98 2019年10月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P98 2017年10月简述有意义学习所必须符合的基本条件。
P103 2020年10月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习成就动机的三种驱力。
p109 2021年4月简述范例教学模式中“范例”的基本特征。
P122 2021年4月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P125 2019年4月简答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P126 2016年10月简述相比于传统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P131 2020年8月请论述程序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意义。
P135 2019年10月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简述普遍性目标存在的缺陷。
P149 2019年10月简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大领域。
P155 2019年4月请简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
P160 2020年10月简答布卢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局限性。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B.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C.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D.泰勒原理2.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A.结构性B.实践性C.专门性D.学术性3.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A.实践的艺术B.准实践的艺术C.折中的艺术D.整合的艺术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5.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A.实验教学论B.发展性教学论C.发现教学论D.范例教学论6.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A.教育性教学B.问题解决教学C.发现教学D.情境教学7.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B.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8.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A.行为表征B.言语表征C.符号表征D.图像表征9.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B.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C.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D.教师设计教学时,经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综合课程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A.课程消费者B.课程执行者C.课程开发者D.教书匠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程变革B.课程实施C.课程计划D.课程采用17.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她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19.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20.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00467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1.结合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试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展的六大趋势。
P54答:(1)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1分)(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1分)(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1分)(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重;(1分)(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1分)(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1分)()结合实际展开论述,可酌情给1-6分)2.试述斯腾豪斯“过程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我国课程开发的启示。
P90答:(1)过程模式是以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皮特斯的知识论为理论依据的;(2分)(2)在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中,教师具有充分的自主权;(2分)(3)过程模式把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将之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上;(2分)(4)突破了目标模式的工具理性藩篱,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实际的教育情境基础上。
(2分)(结合实际展开论述可酌情给1-4分)3.试述“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其优缺点。
P152答:(1)“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所支配的,它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1分)(2)优点:①“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1分)②“行为目标”便于教师将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1分)③“行为目标”便于准确评价;(1分)(3)缺点:①“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有缺陷的;(1分)②“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人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1分)③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如价值观、理解、情感、态度、欣赏、审美情趣,等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自考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自考00467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单选]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单选]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3.[单选]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4.[简答]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过程。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5个步骤: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
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
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
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
5.[简答]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区别。
尽管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极其相似,但二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他指出:“课程是由理想和活动这两者构成的。
”理想不能从现实的人类活动中直接分析出来,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
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
查特斯认为学习者应认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意义而追求知识,他主张通过对人类生活的分析以确定学科的哪些要素是最重要的,并将这些要素纳入课程之中。
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6.[单选]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7.[单选]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8.[单选]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种可靠而井然的程序”。
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八年研究”。
2010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2010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0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 2、1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A、进步主义课程B、要素主义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D、学术中心课程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A、拉特克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斯太克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A、复习B、呈现 C、拓展 D、方法5、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这本不朽名著是()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我的教育信条》 D、《明日之学校》6、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表现模式 D、普遍模式7、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A、目标原则 B、过程原则 C、评价原则 D、组织原则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9、“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A、好奇心 B、认知驱力 C、附属驱力 D、自我驱力10、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A、潜在发展区 B、实际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现有发展区1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A、高速度原则 B、高难度原则 C、小步子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12、“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4月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
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情境模式D.批判模式2.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B.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D.永恒主义课程论3.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过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4.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在于澄清()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B.学校课程的价值C.社会生活的价值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5.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类型为()A.共同解决问题型 B.启发型C.提示型D.自主型6.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A.决策研究的整合 B.理解研究的整合C.实施研究的整合D.评价研究的整合7.“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华虚朋D.瓦根舍因8.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9.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这种评价是()A.外部人员评价B.总结性评价C.效果评价D.质的评价10.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类型称为()A.启发型B.提示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1.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A.合作学习B.分组学习C.个别学习D.同步学习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A.夸美纽斯B.拉特克C.赫尔巴特D.康德13.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我们怎样思维》14.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15.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
”的教育家是( )A.博比特B.泰勒C.查特斯D.哈普罗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麦克尼尔C.施瓦布D.派纳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 )A.提示型B.复合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训练C.探究D.方法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顺序性B.整合性C.连续性D.逻辑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 )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克伯屈C.杰克逊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 )1-8A.查特斯 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2.1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D )1-13A.进步主义课程B.要素主义课程C.永恒主义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 )1-25A.拉特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斯太克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D )1-39A.复习B.呈现C.拓展D.方法5.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这本不朽名著是( A )1-45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C.《我的教育信条》D.《明日之学校》6.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 )2-76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表现模式D.普遍模式7.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B )2-91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C.评价原则D.组织原则1 / 7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C )2-102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9.“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B )2-109A.好奇心B.认知驱力C.附属驱力D.自我驱力10.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C )2-127A.潜在发展区B.实际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D.现有发展区1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D )2-105A.高速度原则B.高难度原则C.小步子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12.“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这指的是( B )3-164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13.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C )4-186A.统一论B.平行论C.超越论D.独立论14.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C )1-54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学习者的经验D.学习过程的价值15.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 C )5-216A.综合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A )5-211 A.原理 B.过程C.学生D.教师17.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
这种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称为( C )5-214A.课程要素B.课程组织2 / 7C.课程结构D.课程目标18.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D )5-257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19.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D )5-253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20.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B )5-268A.分组学习B.个别学习C.同步学习D.交差学习21.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D )6-271A.课程计划B.课程变革C.课程实施D.课程采用22.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 )7-307A.课程与教学的评价B.课程与教学的实施C.课程与教学的目标D.课程与教学的内容23.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 B )7-311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24.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这种评价称为( D )7-312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25.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
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B )8-335A.量的研究方法B.质的研究方法C.纵向研究方法D.横向研究方法26.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称为( C )8-338A.科学世界B.儿童世界3 / 7C.生活世界D.成人世界27.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主义就是( A )8-347A.激进建构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D.社会文化认知观28.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趋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趋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
这是( C )8-331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29.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这是( A )8-345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30.“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 C )5-215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卢梭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30答:卢梭的发现教学论具有如下三个内涵:(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卢梭认为人天性好动,在好动这一天性的基础上发展出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寻求知识、发现知识的动力;(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贯穿卢梭教学论的一个中心思想是:“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由这个中心思想卢梭得出了关于良好教学(或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3)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既然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活动中产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在活动中发现了世界也认识了自我,所以倡导活动教学在卢梭看来就是必然的;(4)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卢梭提倡发现教学,其终极目的是培养儿童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32.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142答: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可概括如下:(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要求教学要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去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 / 7(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
33.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7-317答: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1)“管理主义的倾向”古巴和林肯认为,在上述三代评价活动和评价理论中,教育管理者与评价者之间的传统关系很少受到挑战;(2)“忽视价值的多元性”。
美国自有史以来,其价值观即建立在所谓“文化大熔炉”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的实质事实上就是“基督教伦理”,学校强调的“文化遗产”,就是“盎格鲁一撒克逊的基督教”遗产,而所谓的“客观评价标准”“科学评价工具”,都植根于这样一种价值标准之中;(3)“过分依赖科学范式”。
对评价者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像其他社会科学工作者那样,积极采用和模仿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探究方法。
34.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5-219答:学科课程具有如下缺陷或限制:(1)由于学科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这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代表着成人的世界、体现着成人的意志的逻辑知识与儿童的世界、儿童的需要和经验并非直接同一,过于强调逻辑知识势必导致漠视儿童的现实的需要和经验,导致死记硬背。
再者,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不能人为分解为“数学部分”、“语文部分”、“化学部分”、“历史部分”,等等,因此,过于强调学科课程也有可能导致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
(2)每一门学科课程都有其悠久的学术传统、都有其相对独立和稳定的逻辑系统,这容易导致忽略火热的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3)学科课程也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学科课程变革起来难度较大,学科课程不是价值中立的,它体现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当某些学科纳入课程体系之后,既得利益者就会抗拒变革。
再者,由于社会政治经济需要和市场价值的差异,不同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这也阻碍着课程变革。
35.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8-346答:客观主义认为,“客观实在”是外在于人的心灵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知识即是对“客观实在”的摹写或反映,知识的真理性是由其与“客观实在”符合的程度决定的,知识因而是客观的。
教学过程即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
由“客观主义”知识观必然派生出决定论的知识观和还原主义知识观。
所谓“决定论”,是指知识是由“客观实在”所决定的,“客观实在”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也具有客观性,它也是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教学结果完全是可预期的、可重复的。
因此,教学应遵循客观规律、遵循固定的程序和步骤。
这是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