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五节手足口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特征。
2.熟悉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3.掌握手足口病的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4. 掌握手足口病的隔离、预防等措施。
【概述】
定义: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臀部及口咽部发生疱疹,或伴发热为特征。该类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度可存活1年,但不耐强碱,高锰酸剂、甲醛、碘酒可使其灭活。
发病情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以婴幼儿儿为多见,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性极强,易引起爆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为患儿及隐性感染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传播,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成人通过隐性感染可以获得相应的抗体,所以以儿童为主。患病后只获得该型病毒的免疫力,但是持续时间不明确,对其他型病毒积极交叉感染者无免疫。
预后:一般预后较好,无合并症患儿一般5-7天自愈(不留瘢痕),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邪毒内窜出现邪毒犯心、邪陷心肝等变证)。
【病因病机】
本病由外感时行邪毒所致,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肺主宣发肃降,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水之上源;脾主四肢肌肉,司运化,开窍于口,为水谷之海。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内犯于肺,下侵于脾,肺脾受损,水湿内停,与时行邪毒相搏,蕴蒸于外,则发生本病。分为邪犯肺脾、心脾积热之轻症和湿热蒸盛、气阴两伤之重症。
另外,素有脾胃积热者,更易受到时邪疫毒侵袭而发病。
西医认为,手足口病特别是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致认为是肠道病毒由消化道或者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粘膜或者淋巴组织中增值,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病毒
血症,并可以随血流播散至脑、脊髓、心脏、皮肤等靶组织继续复制,引发炎症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由于自身的防御机制,可以控制感染防止继续发展,成为表现轻者甚至隐性感染者;若患儿机体抵抗力差,可使病毒载靶器官广泛复制,侵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发展成为重症感染。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4岁以下小儿多见。
2.潜伏期2~7天,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 8℃左右,可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3.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米粒至小豆粒大,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混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其数目少则几个,多则百余个。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但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
重症病例:
少数发展迅速,1-5天后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导致死亡,存活病例可有后遗症。
1. 神经系统----多出现在病程1-5天内,患儿持续高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谵妄或者昏迷、惊厥等。颈项强直在2岁以上的儿童中较为明显,可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
2. 呼吸系统---- 呼吸增快或者浅促,呼吸困难或者呼吸节律的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加重,咳白色粉红色或者血型泡沫样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等。
3. 循环系统---- 心率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
5.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危重者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
对增高。
有经验的大夫可根据起病情况及皮疹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但是临床中不乏有不典型的病例,诊断困难,因为需要结合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
2.病原学检查
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标本中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相关肠道病毒可确诊。
3.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提示,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具有以下表现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危重病例: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
4.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 高血压;
6. 外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
7. 高血糖。
二、鉴别诊断
1.水痘由感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多在冬春季节发病,以6~9岁小儿多见,有水痘接触史。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疱疹多呈椭圆形,较手足口病稍大,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面多,四肢少,疱壁薄,易破溃结痂,其长轴与躯体的纵轴垂直,在同一时期、同一部位斑丘疹、疱疹、结痂三形并见。
2.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和手足口病邪毒是亲戚),亦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小儿多见。起病较急,常突发高热、咽痛、流涕、头痛,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周围红赤,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伴流涎、拒食、呕吐等,皮疹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齿龈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肤。(有种说法认为,疱疹性咽峡炎是没有表现完全的手足口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方法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根据病程、疱疹特点以及临床伴随症状以判断病情轻重,区别病变脏腑等。严重者可因邪陷心肝,或邪毒犯心而出现心经、肝经证候,均为变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轻证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化湿;重证治以清气凉营,解毒祛湿。出现邪毒内陷或邪毒犯心者,又当配伍清心开窍、熄风镇惊,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等法。
三、证治分类
1.邪犯肺脾
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约1~2天后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流涎,不欲进食。随病情进展,手掌、足跖部出现米粒至豌豆大小斑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为手足口病轻证,由时行邪毒侵于肺脾所致,以手足肌肤、口腔部疱疹,全身症状不重为特点。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清热解毒,宣肺透表;白蔻仁、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湿;滑石、茵陈蒿清热利湿;板蓝根、射干、浙贝母解毒利咽,化痰止咳。
药物加减恶心呕吐加苏梗、竹茹和胃降逆;
泄泻加泽泻、薏苡仁祛湿止泻;
高热加葛根、柴胡解肌退热;
肌肤痒甚加蝉蜕、白鲜皮祛风止痒;
恶寒加防风、荆芥祛风解表胜湿;
若发热、口渴、恶心呕吐、泄泻、舌红苔黄,合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化湿和中。
2. 心脾积热
心烦躁扰,口舌干燥,疼痛拒食,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手掌、足跖、口腔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
辩证:本病为手足口病轻症,多见平素脾胃积热的患儿,以口腔部疱疹为主,并伴有心烦躁扰,口舌干燥、口痛拒食等症。偏心火旺可有心烦躁扰,小便黄赤;偏于脾胃积热